《流浪汉世界杯》算是一部比较典型的社工类电影。在这部电影里,社工的服务对象是街头流浪汉,他们由于主客观原因在社会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不仅遭到旁人的唾弃,家人也离开了他们,还会不时遭到街霸们的霸陵和暴力,在这种处境下,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也抱持着一种绝望和消极的态度。由于他们的社会处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很消极,诸如“一日是咸鱼,一世是咸鱼”,不相信人生还有翻身的机会,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也很差充满了暴力和冲突,由于处处碰壁,内心充满了负面的情绪,他们往往还会自暴自弃,这样就使自己的处境更加糟糕。此外,这些群体往往还有一些无法化解的心结,影片中的一个流浪汉站在地上画的圈里不肯走出来就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这部电影里,阿东就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他通过组织流浪汉世界杯的方式帮助这些街头流浪汉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阿东的身上,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品质,接纳的不评判的、温暖的、给人力量和关爱的、非常有耐心,坚持不懈地把爱和能量传递给这些街头的流浪汉。从这个角度说,社会工作者确实和传福音的基督徒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是以宽容和爱心来支持社会上受苦受难的人,把爱和光明传递到社会最黑暗的角落。
黎姿饰演的社工从心理角度对这些流浪汉进行心理疗愈,比如教他们“五念转移法”, 把负面的情绪转化为积极行动,这也是宗教里所说的“转念”。同时,这部电影里展现的社工,还有一个和我的想法类似的的地方,在办公室里坐着是当不成好社工的,做一个好社工就要到处跑,主动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协助他们从黑暗中走出来。
所以,什么是社会工作?社工是做什么的?社工就是帮助社会里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支持和关爱,协助这些弱势群体从困境中走出来。
看主演及影片时长,这部电影也是能看下去的,尤其是看到这么帅气的张晋和孙耀威,还有这么美貌的黎姿,谁能不愿意花一个半小时驻足呢?而我,作为被刘病已、敏敏特穆尔这些角色陪伴过青春的80后,几乎毫无压力就能get到陌生人张晋的魅力。
拍一部以现实的真人真事为蓝本的电影,请来几个或许还算有咖位的演员,宣传上帝福音,这算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故事里多次出现“一束光”的描写,用以指代这个世界上鲜少有人看到却又真实存在的一个职业群体——社工,多少有些让人欣喜,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推测从事这份行业的“社工”就是因为受到上帝的感召,但是他们的行为和表现着实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一部分人的生活,因此对这个意向也只能是同意一部分,否认一部分。
作为一部社工视角电影,受影片时间所限,在我看来社工面对的困难和阻碍还是刻画得比较浅显,服务群体转变的过程也比较快,对于外人而言就有些脚不沾泥,过于轻飘飘了,所以就有了说教意味和浅薄的励志倾向。
确实,第一遍看完这个电影,我也只看到这些,没有细腻的感情,也没有过于曲折的故事情节,不在剖析人性也不是追求夺目,总的说来就是提供不了情绪价值也没法刷新观感或者刺激个人思考阈值,可是在二刷的过程中,我却能够从很多细节中看到很多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困境和艰难,每个环节都是困难重重,但都一笔带过,就连实施项目过程中的筹款、场地使用问题都是如此,从业过程如此艰难,没有任何回报,那为什么要去做?其次社工想提供帮助的群体都不理解不能参与,那你在做什么?没有助手没有资源没有外援仅有一番热血还怎么做?这么多问题会出现在社工服务的全过程,似乎每运行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白手起家的过程,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在香港它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看到过其中的一个角,所以亲切又唏嘘。
都说社工是用爱发电的行业,影片里的男女主角从事这份职业都有爱之外的理由,一个是传承,一个是亲人没有得到合理照料带来的遗憾,两个理由都能支撑他们坚持走下去,可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曲折和挑战,但是所谓的初心或者价值观和责任感挑选了一部分人留下来,毕竟符合这两个理由的人有很多,能作出一点事,发出一点微光的当然是少数。
作为一个服务者,面对他的服务群体:无家可归者,他该怎么做呢?全部影片都是在讲述他做事的过程,但是远不如最后只用几个镜头进行的点睛之笔,毫无故事情节却最让人动容。在黑白之间,那份质朴和不气馁的劲展露无遗,所以我去搜了下这位社工员名字,链接很少,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疫情初起时为无家可归者呼吁解决买不到口罩的问题……啊,他也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已然老去,他做了多少呢?
无人问津的街角,打架闹事的年轻人,衣衫褴褛的老者,画地为牢的低能儿,他们都有丧失希望的理由也有被人憎恨的基础,谁还能接受他们,是表面看似接受还是真正接受?在社工的价值观面前,他们是可以被无条件接纳的,但是改变却不是社工的角色可以独自承担起来的,也就是说阿荣自己若不想撕掉身上的标签,谁也没法替他踢球,帮主的气球也只有他自己放手了才能高飞……社工不是万能的,这么多人的改变还需要团体的力量,大家在互相伤害之后发现互助才是出路,延续下去还需要新的帮手,而社工的气馁同样需要督导和浅显易懂的“五步转弯”信念。
回到影片开头,“咸鱼”转头是社工留给阿荣的问题,也是这部影片所有情节的全部,社工会做和实践,美女老师用明白无误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大家在实践中看到该如何操作,该如何给自己注入力量。这一切都是有行动作为支撑的,如果没有第一步,没有第二步、第三步的跌跌撞撞,这份信念也是无法变成自己的主宰的。
还有足球及背后的体育精神,如实说前一段时间看世界杯的边角料,热血沸腾的我才想起这部电影,但是足球也好,体育精神也罢,不过都是媒介。就像我们现在工作中也常说,无论面对哪个群体,活动或者兴趣小组,都是达到改变的媒介,只要把内里逻辑关系梳理清楚,其他都是辅助。当然这部影片里的足球看点除了最后那制胜一击,其他都有些搞笑的成分,可是它让人产生联想,让人与体育精神关联到一起,形成的反差和期待都是改变的依靠。
你是真的不想改变吗?当你无家可归到即便是最黑暗的地方也存在竞争和排斥,当你偷果腹的三餐也毫无所获,当你已经隐没于尘埃还是有人要把你踩上几脚,是不是选择做点什么,看似没有希望,也至少是一道出口。没有办公场地没有活动经费似乎连老天爷都在嘲笑他们的努力时,希望该由谁来给,是那束光,曾经照亮我人生的光,阿东的阿叔,一个牧师,从杂物堆把他们翻出来了;另外美女老师的加入,也让阿东有了坚持的勇气。
最后,我想说这个“五步法”非常理想却也是有用的,对每一个认为时间不够、技能不会的行动矮子来说,其实改变的方法很简单,用这个办法鼓励自己去学点什么,去立身或者是去发现人生的另一面,或者只是在逆境中给自己一个鼓励,都值得去尝试一下不是吗?
作为一个电影来说,实在是手法拙劣。
达叔这酱油打的。。。
2011.1.14 22:09
挺不怎么样的,出于对故事原型的尊重,评分不宜过低——看过他们的真实故事,比电影里的更有趣,也更感人。
你的笑容好温暖啊~啦啦,比功夫足球情节真点拉,据说是真人真事,真好
故事不错,拍得太烂了。
哭哭啼啼地看完了一部励志剧,最大的飙泪点呢,并不是剧中挥着手臂给自己打气说天父看好我们的桥段,而是看到吴卫东半夜去探访露宿者,真实的画面让我顿时一阵心凉。人最需要的鼓励不是金钱婚姻或足球,是知道“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丢下你,我都永远支持你”,有了这种力量就什么都不怕了,take care
福音电影…好浮夸惹…但卡司其实好有爱,音乐还是金培达,大概就是各种信徒打义工[doge] 【晋哥小胡子落拓潦倒造型美cry,演技也是浮夸做作cry233
碰巧那天心情大好,就三星吧。
五部转念法。①我很怕失败②我从以前到现在都很怕失败③我从以前到现在都很怕失败是因为我没有学过怎样面对失败④当我愿意不放弃又知道上帝看好我,我就不再怕失败⑤我现在就决定不放弃,所以就不会有失败的理由。
虽然给三星 但的确有感动到我
一部结合足球、社工、弱势群体、永不放弃的理念的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
根据真事改编就显得拍得更差,情节假得令人脚趾抠地,港片越来越失去“真”的细节,从片尾寥寥几个真实原型的影像来看,创作者对社工和露宿者的观察浮皮潦草,视觉上孙耀威及其造型都是一种商业的傲慢,就更别提满口标语的那个假。《赤脚梦想》里还提青少年营养不良几乎失明,这片里露宿者 一个个脚下生风。社工号召露宿者踢球的slogan是“有波踢,有饭食,有靓女睇”,女社工女店员对于男性角色都是带着无缘无故的崇拜,最后口号改成“有靓仔睇”纯粹物化完了的自恋。精英披着道德大旗的自恋。拍得也不好,大头特写,一个足球主题的电影几乎看不到调度关系,进球的镜头要把全景裁成特写复用,可见拍得不够。张晋又不是不能踢,却看不到全身。表演上刘以达形象沾光,戏还是元华的好。看到《戏棚》的导演卓翔客串一个角色,本片场记
对福音电影完全无感 而且这部拍得很差张晋好帅啊 但事实证明功夫打得好的男的确实都不怎么高
做流浪汉做到这份上你们都算好嘢。。。
简体版关于此条目竟然一个评论都没有,那又为什么让同一主题存在两个条目呢?
故事、演员、音乐,各占一星,就是编剧太贪心,什么都想说,反而搞得莫名其妙。
励志么。。
大銀幕看, 少有的香江運動提材
快来看啊~监狱长出来踢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