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灾难片是西方电影界最喜欢拍的一种体裁,特别是在灾难片中可以无限拔高人性,亲情,从而骗取观众的眼泪,得到不错的口碑,再加上高额资金砸出来的特效,从而能达到不错的成绩。一些大牌名星在中间客串几个镜头就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但在中国,灾难片是最难拍,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不论拍多长,演员的演技再好,编剧导演再用心,都无法真实还原出灾区的全貌。因为我们是中国,是一个有把所有老百姓都入在心头,关键时刻能拉得上打的赢的军队守护着的中国,是一个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中国。
汶川地震时,我在解放军报社工作,当时社里要派人到前线采访。那些将近60已经功成名就,头发花白,军内军外都非常有名的摄影记者,一句话都没说,当听到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就开始收拾行装,除了军装就是各种摄影器材。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震中进行采访的。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记者。我认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少人去之前都是英俊小生,回来时都黑瘦黑瘦的。他们在去之前都是很开朗,很善谈,都是很好的采访记者,在回来后,至少半年时间都很沉默,一谈起救灾,最常说的就是太惨了,太可怜了。
但就是这样,汶川地震我们救回来了。
当时,我们杂志要求立即出一本救灾专刊。我们编辑部连续工作72个小时,60多岁已经退居二线的老主编一直跟着工作。我们在办公室里不停的收集各种信息,讨论稿件。我是图片编辑,前方发回的照片,我要立即跟进。虽然都是初审过的照片,但其中很多照片至今我也不想回忆。但只要图片中有那一抹绿色,那一面红旗,所有人脸上就没有绝望。看得出来,所有的灾发都明白,有那一抹绿色,他们就没有危险。
国外的灾难片,只要拍一两个人,有个近乎于超级英雄的主角,然后其它人围绕着他打转就可以了。中国的灾难片不可能这么拍。因为在中国救灾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不论是一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干部,还是普通的民众。他们都在发挥着自己每一份气力。
中国的灾难片不用拍,只要把那些现场照片,录像归纳到一起就足够了。任何人想拍中国的灾难片都太难了。看看今年的抗洪,在抖音上发出的短视频,哪一个编剧,哪一个导演,哪一个演员敢说自己能拍出那种效果。那些战士吃饭吃到一半就沉沉睡去,如果拍到电影里,无数人会骂,可现实中那只是非常普遍,非常简单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女主角的戏,很多编剧无聊的加入感情戏,完全没有必要。真正的救灾中,有什么感情戏。都只是一句句非常贴心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然后就立即投入救灾中。今年的抗疫中,有多少这样的闪光点。可这些如何拍进电影里,太难了。
任何一个真的经历过那年5月的中国人,不论是否到了汶川前线,都会留下极深的印象。电影不可能拍出那些在汶川救灾的士兵、干部、志愿者的真实作为。这部电影也只是还原了极少一点当时我军指战员的日常救灾。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好莱坞有种卖座很好的类型叫“灾难片”,“9.11”过后的几部主题电影都自觉放弃利用这个与商业绝配的题材,比如纪实风格的《航班 93》、尼古拉斯凯奇加盟的《世贸大厦》,没有着重刻画视觉特效,再造恐怖发生的情景,担心观众们害怕回忆。中国灾难片《惊天动地》正相反,开场一大段精彩的、以假乱真的汶川地震实况,导演的立意方向可能正确,想表现学校老师、普通市民,部队士兵的临危不惧和处变不惊,但过程太漫长,CG打造的镜头太多,看得人稍微兴奋起来就心底渐渐不舒服,毕竟举国悲哀的事件,毕竟刚过去一年。
然后是空洞的剧情和脸谱化的角色,那些军委专业户演员(李幼斌、侯勇等)统统上阵,朗朗地为正义、注定结果,大道理歌功颂德。精神领袖巫刚继续板着脸演省长,每句台词都是铿锵有力的男中音,从听觉上就区别于老百姓。他先前的代表作《超强台风》(灾难片)能秒杀所有面对芙蓉姐姐仍不呕吐的强者,突然,我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猜测……定睛导演的名字,谢天谢地,不是土鳖片之王——冯小宁。
这是一部内容诡异的影片,想弘扬高尚深刻的主旋律,却往表面化的感官刺激里努力。
用牺牲亲属来衬托领导的无私是和谐影片的杀招,所以县长她妈刚出现第一次我就猜到人家最终会为该片精神层的升华而陪葬,“5.12”时确有领导为救别人失去自己至爱的例子,但换回的是再不愿提起的悲痛被艺术需要加工成亿万人参观的视频教育课再现于银幕上丰碑永存。“付出”是很高贵的品德,天灾降临威胁生命的瞬间,任何平日正确看待的价值观都会动摇,被考验,在《惊》里,每位主次要角色都像铁血英雄,面对极大的危险时,没有丝毫犹豫,冲,跳,钻,爆炸前还气定神闲地用女人的力气拉拽男人的身体施救,不人性,更缺乏真实。也许你会说,当年报道过老师因为挡住课桌下的学生而死亡的新闻,但现在这是取材生活,半记录风格的电影,顾及全面才能客观,马未都聊过,“小说中全是好人没坏人为什么不好看?顺拐了”。
总指挥梁司令的儿子沉溺网游,被地震教育得幡然悔悟去当志愿者;年轻的魏医生支援灾区巧遇年老的男友旅长,演绎了一场特殊背景下的军人之柔情;齐老师请批新婚假却放弃小家的建立和武警丈夫抢救大家(国)做更有意义的事(我倒觉得让齐老师死更能突出那啥);男同学念念不忘女同学,连交还寄予重生希望的她手中的生日礼物都是福娃京京。该抵制的都抵制了,该赞扬的都赞扬了,读到这里的人尽情联想。
最后提两个可乐的地方:
1.音乐作曲者深得汉斯基默亲传,怎么听怎么是《珍珠港》的散装光盘。
2.结尾的高潮——炸化工厂那场戏明显是为商业要素考虑生硬地添加的,“爆炸”像冲锋枪扫射一样,能让观众心里得到满足。
(原创,转载请署名,谢谢)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了解了西方相比中国的发达,中国也不遗余力的学习西方。不过和这种学习一起到来的,便是对西方国家片面的理解,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冲击下普通人的迷茫。久而久之,西方比中国有绝对的优越性渐渐成为了部分中国人头脑中的定式,不过就像《叶问》里说的那样:“有时外国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
再来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和以往中国的宣传一样,中国的影片总是很严肃,或者说,有点“起高调”,感觉解放军以及各行各业都很伟大,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和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在电影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回到现实,这次疫情解放军和当年一样,依旧是关键时刻的定心丸。我在东北,当时听说解放军和东北的医生出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了踏实感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伟大。虽然副作用是,东北医疗体系差点瘫痪了小一阵,起码我住的城市医院在一段时间,非特殊情况是不接收病人的。沈阳军区出动的视频网上也有。从那一刻我就知道,中国的疫情早晚会过去的。集体主义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有点半纪实宣传的性质,可是汤姆克鲁斯不也拍过征兵片嘛。剧情上应该不会有大片的刺激感,不过,它绝对没有那么不堪。
一直在找这样的电影,,,哈哈哈哈也不至于很差
主旋律啊主旋律~
发现主旋律影片在豆瓣评分都低的可以,也不知道为啥,不过在我心里是四星,管它评分呢,自己喜欢就行啦
我早说过主旋律电影不是我们不去看,是人物塑造及故事上的乏力。惊天动地可以看出八一厂是下了本的,但依然不够,明明医生说要急救,你却跟人家唱生日歌。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学校放映的时候,听说有同学看哭了?
什么年代,还玩这一套。老老实实拍个灾难片不好吗,再烂也可能有市场,偏偏又要不顾别人承受力的去塑造一群“上帝”。假一点,可以说是艺术化手法,但硬要把观众当白痴,只会换来更多骂声。
我买的全价票看的啊!我这是什么爱国主义精神啊!!!
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
没觉得在看电影,倒想是在看新闻联播。
叙事结构还差一些,紧迫感和时间线也没把握好。但毕竟是我们身边的灾难,从头哭到尾。
真混账,把爷弄哭了~!!
一星还是多点,咳
这个时候在央六看到这个,真不知道是太合时宜还是怎么着。SIGH。
白白浪费好题材,没错。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的玩起了“大家来找茬儿”,真太假了——!
端午节和家人在湖滏镇竹海社区小住,晚上吃好饭出门散步正好赶上社区活动放露天电影,为了做安全常识推广,放了这部电影,然而没有很多人看,我老妈是老党员,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解放军就是中国人民的安全感,有不少孩子在看,家人叫都叫不回去,这是一次非常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片子,可能在您们专业影评人or某些键盘侠看来。抄袭过度渲染等等。。。。我想问个问题:对比其他国家,中国是不是在自己百姓出现困难时候第一时间出现?,2020年疫情,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无数次抗洪救灾。牺牲多少年轻的战士。这部片子掺杂些商业化也不为过,我们应该从影片中感恩军人,感恩国家。『2020年7月12日,唐山又遭到了5.1级地震,那种人无助的感觉,希望你们体会不到。』
这海报太山寨了
这个破海报真是抄袭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吐槽显得我没觉悟,主旋律题材好歹也是传播正能量呀,三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