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奶奶的扇子

HD

主演:袁美云,陆露明,梅熹,刘琼,尤光照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193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2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3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4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5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6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3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4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5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6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7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8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19少奶奶的扇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少奶奶的扇子》:这把晚出场的扇子,依旧煽起了我

《少奶奶的扇子》:这把晚出场的扇子,依旧煽起了我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经典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洪深在1928年“明星”公司期间,将其翻译为中文话剧剧本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进行演出,当时由宜景琳、萧英和高梨痕等人出演,但已无拷贝;1939年,华新公司出品,李萍倩导演,袁美云、陆露明、梅熹等人一同重新演绎了这部作品。

看这部影片的名字,再结合影片,直到35分钟的时候,这一最重要的线索——扇子,才初次登场;虽然这位“耍大牌”的主角姗姗来迟,但并没有影响我对这部1939年作品的颔首。

扇子虽然出场晚,但两次“掉扇子”的情节塑造还是很成功的。第一次女儿“掉扇子”,寓意掉落的爱情,由母亲帮忙捡起来,也暗示了母亲后来对女儿爱情的帮助;第二次母亲“掉扇子”,寓意爱情、亲情全都掉落,但由女儿捡起来,虽然这是个不太完美的结局——母亲的爱情最终难以美满,但女儿把扇子捡起来,虽然母女没有相认,但这样的关系似乎是最好的状态了。

值得一提的的是,王尔德的这部作品原先是喜剧,改编后为了符合国内观众当时的口味,喜剧元素大减,成为了带有批判与教育意义的悲剧(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还是有一些情节是富有喜剧效果的,比方说游先生在黎女士家欲与其跳舞时,接连到访了梅先生和姜先生,他们在屋内谈话,留游先生在屋外等候,游先生嘴上说着没事,内心却很急切,甚至有些等得不耐烦了,这一段的喜剧效果还是不错的。

看过一些短评,大家对这部影片的评论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有些人认为接近当时好莱坞水平。我自己看来呢,情节设计的确实很不错,虽然已经知晓大致故事情节,但在观影中,通过编剧和导演对情节的设计以及演员们生动的演绎,还是能够产生剧情的紧张感,代入感比较强。

电影之外呢,洪深在改编为戏剧演出的时候,他“这些‘批评人生的戏剧’遭遇了生不逢时的命运,在商业上不是十分成功,正如洪深自己所说:‘颇受当时的知识分子所称道,但小姐奶奶们不大欢迎。’”——摘自《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版)。而之后1939年李萍倩把它搬上了银幕,效果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2 ) 保守估计

如果画质修复一下,绝不亚于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剧本自不必说,改编自王尔德的作品,关键是其场面、服装,堪称当时最时尚、最华丽的电影,这可是一部1939年的电影!
一提起电影修复,就来气。现今国内那么多资金宁愿投给那些上映没几天就下线甚至还没上线就不见踪影的电影,也不愿拿出一点来修复一下老电影。中国啥时候能出个CC公司?那中国电影就真的有希望了,电影不仅仅是几亿几十亿票房这点事啊!
如果保守估计,现在的国产电影比好莱坞差10的话,那么那时候的电影比好莱坞也就差3。
同样也是保守估计。

 3 ) 短评没说完的话

看完25年刘别谦版后,又看了李萍倩39年版,这个属于是西方故事非常好的汉化实例!交代清楚了黎女士为何离家出走(30年代貌似很喜欢拍一小段前情故事,比如30年代版的雷雨也是拍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前情故事,岳父临终告知梅先生才对黎女士很大方,这样即使不了解原著的人,也会很容易接受这个故事!最惊艳的是黎女士那件一字肩黑色长裙太绝了,在配色方面,黎女士在生日趴上是黑色的,梅少奶奶则是白色的,俩人形成反差和对比。最后,黎女士认下扇子(这还是驼毛的,并在第二天交还给梅少奶奶,并拿走一张照片留念,有头有尾!易于观众接受消化这个故事!

最有趣的大概是那句曼红,我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是不是来自这里啊!陆露明确实戏剧腔了,但是演戏太带感了,美得也张扬,把袁美云这样的大美女衬得好傻白甜无能为力! 刘琼演个失恋者,我去,还挺有魅力的!但我小声说一下,我觉得他有点钝,演技太匠气了,不是特别灵动,但是身高身形真是没说的,一看就是那种很富贵的人!

 4 ) 本片剧本与王尔德原作比较

《少奶奶的扇子》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十八年前,周丽琼因丈夫大有沉迷舞场负气出走,改名黎曼红,成为一名流离于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大有为保护家庭名誉,对外宣称妻子已死,两人的女儿美琳长大后嫁给银行家梅子平。大有临终前将秘密告诉了子平并嘱咐其保守秘密。不久黎曼红通过子平好友姜立峰与其相识,由于大有的嘱托和同情其遭遇,子平暗中资助黎女士并安排她来参加美琳的生日会以便母女相见。不料美琳误会二人关系,极度气愤之下意欲与一直恋慕自己的刘一飞私奔作为报复。幸得黎曼红及时发现并不顾美琳的嘲讽与鄙视百般劝阻终于使其回心转意。不料美琳不慎将自己的扇子遗落在刘房内,子平勃然大怒之际曼鸣挺身而出,承受了众人的猜疑和鄙夷,原有的求婚者也离她而去,但她依然不对美琳吐露真相同时要求美琳也保守秘密,在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来保全自己的女儿。
      这部1939年上映的影片可以说具备了一部商业电影的各种要素,放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是一部典型的并且完成度较高的商业电影。本文主要来谈一下本剧的剧本改编。
本剧改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经典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年在英国出演即轰动了剧坛。1925年美国已有电影版上映,同样备受好评。洪深将其翻译为中文话剧剧本并亲自导演进行演出,在中国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才又应电影公司之邀将其改编为电影。
将话剧剧本改编为电影剧本,洪深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改动:
1、改变时间顺序
   原作剧本一共四幕,第一幕开始于温夫人(即电影中的美琳)和她的丈夫在伦敦的家中的晨间起居室,第二幕发生于温夫人家的客厅,晚上举行生日舞会。直到第二幕结尾才借由欧琳太太(即电影中黎曼鸣)的独白揭示二人的母女关系以及20年前的往事。而《少奶奶的扇子》一剧则在开头就展现了大有回到家发现黎女士撕碎了二人的结婚照留书出走的情节,在时间顺序上将其进行了还原。此后又借大有之口宣告了黎曼红的身份。同时,增添了火车、结婚典礼、黎女士家、大有临终房间等多个场景。
这样做的优点是:
A、发挥电影优势
电影相对于话剧来说,对于场景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比较宽松,这一改动充分发挥了电影的优势,顺时、多场景的叙事方式使电影的情节脉络比较清晰,方便观众理解。片头的照片、纸条和之后美琳撕碎的照片、留下的纸条直接从影像上遥相呼应,从视觉冲击上增强了悲剧感和宿命感,比对白的冲击深刻得多。
B、突显电影主题
王尔德的原剧本为一出资产阶级的讽刺喜剧,但出于时代背景的关系本剧导演李萍倩显然想将其拍摄为一出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的女性悲剧,只不过是用比较轻松的形式展现。调换时间顺序使观众从一开始就明白事情始末,对黎女士处于同情的立场,加深了观众对其不幸结局的感受。
 同时,电影将原作欧琳太太主动向女婿敲诈的行为也进行了改编,大有临终嘱托子平“我这里还有一些积蓄,你尽量供给她”,这样一来,变成了子平半主动性质的提供帮助,增加了黎女士这一人物的善良属性。使观众对她产生更深的同情。
这样做的劣势是:
A、将美琳的身世这一不大不小的悬念提前揭开,对观众来说缺少了一些刺激性和颠覆感。
B、原作故事始于星期二下午五时,终于次日下午一时三十分,不足二十四小时,场景仅有三个,情节十分集中紧张,影片时间跨越了十八年,场景更是繁多,这些修改使影片缺失了话剧剧本原有的艺术性。
C、“扇子”这一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在前半段的缺失。原作中第一幕开头达林顿勋爵(影片中刘一飞)刚上场问候完夫人紧接着就说“好漂亮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作为一部94分钟的影片,在35分钟的时候“扇子”这一重要道具才出场,尽管后半段扇子充分发挥了其功能,但依然令人不免感到有些遗憾。
2、将原作奥古斯都勋爵拆解为姜先生和游先生两个人物。
这一改动仍然是为了电影主题的关系,原作中,欧琳太太虽然背负了骂名,但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聪明才智,经过三言两语的解释,原来气愤不已的追求者奥古斯都爵士又乖乖的重新成为了她的裙下之臣,因此《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一出讽刺喜剧。而在《少奶奶的扇子》这部影片中,黎女士心仪的求婚者姜先生在目睹了黎出现在刘一飞的房内后,愤然拂袖而去,婚事也自然告吹。黎女士只能嫁给自己不喜欢的、“有名的闯祸精”游先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成为一个半封建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故事。
这一做法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王尔德原作中,奥古斯都勋爵并非是一个正面人物(事实上这一剧作中没有一个完全的正面人物),而洪深版的话剧剧本更是将原型为奥古斯都勋爵的吴八大人写成一个滑稽的反面丑角。在影片前半段奥古斯都勋爵的一部分——姜先生出场时,可能无法让观众感到他是一个黎女士的好归宿(特别是姜先生的形貌遗留了吴八大人的八字胡),电影版为了正面化这个人物赋予了他一段原创求婚台词,但可能跟演员造型及表演相关,台词显得并不那么真诚,甚至在“曼红,我爱你”之后黎女士答应其求婚,也看不太出两人是真的两情相悦。直到最后黎女士从刘一飞的房间内跑出追逐姜先生,观众可能这时才恍然大悟她是真的想嫁给他。所以这可能会造成最后在姜先生再一次拂袖而去的时候观众并没有那么遗憾。
当然和游先生相比,姜先生算是不错了,只不过如果这个人物更加正面化一点,观众对两人的悲剧可能感受更深刻。
3、结尾的添加
原作第四幕也就是最后一幕发生在温夫人(美琳)的起居室,欧琳太太出了温夫人的家之后奥古斯都勋爵进来宣布欧琳太太答应了自己的求婚,和第一幕场景一致,形成一个首尾呼应。电影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结尾,即黎女士和游先生的欢送会,姜先生被迫参加,发现黎女士对自己和对游先生说了一样的话之后再一次愤然离开现场,黎女士不由自主的追出来目送其离开,此时手中的扇子落地。这一场景不仅宣告了黎女士和姜先生之间爱情的彻底破灭,“扇子”这一在原作中从爱情的象征转移到亲情的象征的重要道具,在电影里又再一次还原到“爱情”的本位,完成了一次象征的轮回,这也算是对前半段缺失的“扇子”一个巧妙地弥补。
通过以上改动,导演和编剧巧妙地将一个资产阶级讽刺喜剧改编为半封建主义悲剧,既利用原剧受欢迎的脉络,又巧妙传达了自己的观点。
——————————————————————————————
建议大家看一下王尔德的原作话剧,英文苦手可以尝试着看一看余光中的翻译版本,王尔德的所有戏剧个人最喜欢《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为《不可儿戏》,满篇的奇妙巧合和可爱的俏皮话,不看可惜。

 短评

周冬雨有点像袁美云(美琳梅太太)= =

7分钟前
  • 康平
  • 还行

改编王尔德小说,故事不符合当代逻辑。黎曼鸿本离家出走后成了交际花,在最后袁美琳掉扇子后,牺牲自己维护袁美琳的声誉,也维护他们的家庭完整。丈夫梅子平知道交际花黎曼鸿是妻子的亲生母亲,但两人还是有暧昧关系的。许多情节都在展示大胆的情感观念,但内核还是维护传统家庭的。服化道考究。中国电影资料馆,20220713。

8分钟前
  • Kevin
  • 还行

资料馆李萍倩诞辰120周年纪念影展“萍踪倩影”。王尔德的剧本确实厉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土化做得也相当不错。不过那个扇子嘛……那么大个儿的扇子就“毫无知觉”地掉在地上了,实在是有点好笑。其实这么说来扇子也是个有趣的麦格芬概念,也有些蛮希区柯克式的场面调度。

1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把王尔德的喜剧改编为宿命感的悲剧,开头就交代身世让观众整部电影的视角就站在女主人公这里,时刻为捅破窗户纸的手指而紧张,也让牺牲变得更伟大。兼具娱乐性的同时不失深度。

15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推荐

把王尔德的剧本置于旧上海里也不显违和,民国的阔少小姐从穿着到念白都是那么时髦。台词很俏皮,但不如《太太万岁》,同样是女性悲剧,张爱玲好像更能把这种悲隐藏的更深,将宿命之果埋在现实讽刺之土里。(ps.我是真有些“半殖民文化迷恋”)

16分钟前
  • narcissism
  • 还行

“她的人格你替她争,你也该替我争争人格。”“把自己心里生出来的真爱情不要,去找那些花钱买来的假爱情。”过去的台词真好玩

19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服装和布景简直可以和国际接轨了,以及,女主角真漂亮!看得出很用心在改编,可惜功力实在不够,中间真的要睡着了……

24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还行

王尔德的原作没有看过,刘别谦拍的版本也没看过,大概看了一下与刘别谦的版本有所改动,改的有合理的地方有不合理的地方,一个长袖善舞的女人会不理解女人的心思却引出不必要的误会,是不可理解的。但是结尾的牺牲又令人伤感,片中传达出的是永恒不变的女性地位与困局,同样的事情,丈夫做了顶多是议论,如果妻子做了就名誉尽毁,让人慨叹,这个世界对于女人始终是残酷的。刘琼那时候真是年轻啊。袁美云好看,陆露明的说话方式有点怪怪的。

29分钟前
  • 红皇后
  • 推荐

幼稚的女人啊,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被你们搞乱的。和04版《一个好女人》相比较就能看出王尔德故事的核心是什么,那种调侃的人物关系和微微的讽刺在任何国家和文化中都改不掉,而且这个故事尤其适合30年代摩登和传统交界的上海。但是说回来,没有了妙语连珠的英式笑话,本子还是失色了不少。

3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这都是什么年代了,男人出轨,女人当然也可以。

36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少奶奶的扇子,是母亲怕女儿重蹈她的覆辙为女儿做的最后的牺牲。3.5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改编自王尔德文学作品,的确是一个不太中国、却又比较好地本土化了的故事。两位女主角陆露明、袁美云同是1917年生人,一样的年龄演母女,各有各的美。这民国味儿十足的配音,是我喜欢的老片儿味道,但黎女士感觉说台词说得咬牙切齿嚼腮帮子。措辞真客气,“黎女士”“梅太太梅少奶奶”。故事移植后的地点不明,人的精致与太太们的八卦像上海,但提到去北戴河和青岛度假又似在北方。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120周年纪念。片头有“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收藏 安徽电影制片厂1982年洗印”字样。同晚百子湾《费贞娥刺虎》。资料馆1号厅,约5成满。

41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曼红,我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虽然没来急看老版的但看过斯佳丽那个,中国版的也还行。

45分钟前
  • 了花
  • 还行

“曼红,我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

4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还以为是头一回看陆露明的戏,原来之前看的压岁钱已经有参演了。刘琼梅熹袁美云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实在没有多抢眼,美女如云的电影,摩登上海,白虹多次出镜,想起她也曾演过玩弄男人于股掌之间的女魔头,与陆露明初次见面就喜欢上她,请她作客,你们俩要不在一起吧!结局陆露明的神情像极了阮玲玉,意难平的结局刘琼时不时流露出悲愤伤心的表情,相比较刚刚看完的不了情,这个角色实在太难与他联系起来。整部电影制作、剧本打磨、演员们塑造的角色、服饰妆容等等全是一流,舍不得睡觉一股劲的把它看完,李萍倩功力可见一斑!

52分钟前
  • 乌兄
  • 力荐

从戏份上看,实际陆露明才是第一女主角,袁美云的戏份从三十多分钟之后才真正开始,海报和片头字幕都却都把袁美云写成领衔主演,只能说明当时袁美云更红。陆、袁两个同岁的人演母女,都是22岁,陆演亲妈的角色是显得年轻。陆露明发音吐字看着很费力,说得慢嘴型动得夸张,相较下袁美云的说话方式自然许多。改编自王尔德剧作,原作写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贵妇手中的扇子是常用物件,而改编移植到三十年代民国的上海,明明不常用的扇子反而给放大夸张化,更突出的显示出来。

5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陆露明真适合演这种让男人尽折腰的美人,在袁美云的惊慌失措、梅熹的沮丧不快面前,陆露明的表演波澜不惊,一股云淡风轻却久经世事的烟尘味。可惜四十年代就消陨了名声,现在更是很少有人知道。就电影而言,西方古典音乐的应用、室内装潢及服饰颜色的刻意反差、镜子影像的使用……都充满着摩登之气

58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虽说交际花母亲为了保卫女儿的名节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但造成误会窘境的恰恰是她和女婿不避嫌的举止而引发的传言,换谁都会怀疑两人有私情。做女儿的也太好糊弄了,被感动之余就不去弄清楚传言的真假——丈夫的把柄,给钱之举到底是什么。不过该片的服饰妆容紧跟国际潮流,媲美同年代的英美电影。

1小时前
  • ofelia11
  • 还行

对剧情没什么感触,表演更是一点也看不进去,纯粹是想见识一下老电影的氛围。不过服装真的很美,旗袍、洋装、西服,黎女士的黑色露肩晚礼服搭配大颗水晶项链优雅魅惑,美琳太太的泡泡纱大荷叶边睡裙天真烂漫。黑白电影里只能看出色彩明暗,服装搭配上也大有文章啊。

1小时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85人放映厅2012.11.13.1:15pm 美琳(袁美云)和黎女士(陆露明)都很好的体现了何为“摩登”,黎女士的姿态举止富有风情且并不过于伤感,将一个爱女念女但又已是风尘老练的交际花形象演绎的很好。服饰、扇子等都很美,舞会时在花园中聊天也是典型的西式桥段。

1小时前
  • xīn
  • 推荐

看完25年刘别谦版后,又看了李萍倩39年版,这个属于是西方故事非常好的汉化实例!交代清楚了黎女士为何离家出走(30年代貌似很喜欢拍一小段前情故事,比如30年代版的雷雨也是拍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前情故事,岳父临终告知梅先生才对黎女士很大方,这样即使不了解原著的人,也会很容易接受这个故事!最惊艳的是黎女士那件一字肩黑色长裙太绝了,在配色方面,黎女士在生日趴上是黑色的,梅少奶奶则是白色的,俩人形成反差和对比。最后,黎女士认下扇子(这还是驼毛的,并在第二天交还给梅少奶奶,并拿走一张照片留念,有头有尾!易于观众接受消化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大概是那句曼红,熬耐你,我耐你不是一天了!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是不是来自这里啊!陆露明确实戏剧腔了,但是演戏太带感了,美得也张扬,把袁美云这样的大美女衬得好傻白甜无能为力!

1小时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