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质感很难想象是纪录片,电影级的画面,专业的演技,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缓慢节奏让人容易看不下去,这部纪录片让我一下就进去情节,让我这种不喜欢看历史的人都一下入迷,看得出来确实是精心打造,难怪要花5年时间去做,现在这种赚快钱的时代,做出这种纪录片十分难得,湖南卫视虽然经常放些狗血剧,但是总会时不时做出精品给人惊喜
湖南卫视的纪录片《中国》的第一季,我看了四遍,每次看完都有想流泪的感觉。我个人非常迷恋先秦时期的文化,向往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惨烈竞争。实事求是地说,即便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时许多的思想、战争经验、执政方针对于今天仍旧有借鉴意义,而我们这一辈在一些领域也没有完全超越我们的先人,甚至在某些时刻对于某些事件的态度上,我们还出现了一种思想上的退化!
这其中最令我惊异的人就是墨翟!他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目夷是名,他姓子,子姓是殷商王朝的国姓,宋国第一任国君是微子启,他是纣王的哥哥。建立宋国是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后分割商王朝遗产的必然手段,但是其形式却是尊崇三恪之制的产物,建国的过程是周王朝宣扬仁政的表现。
但是宋国的地缘情况非常糟糕,这个国家身处四战之地,且位于春秋中后期两个王者晋国和楚国之间,投靠晋国,出国来攻,投靠楚国,晋国来攻,墨翟的先人目夷虽然能力很强,在决定宋楚两国的国运之战:泓水之战中也屡献良策,却都没有被迂腐的宋襄公所采纳,最终楚军安然渡过泓水,孱弱的宋军根本无力招架人多势众的楚军,宋襄公不但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军力,自己也身受重伤,第二年就病死了。从此宋国在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是楚国抗衡晋国的前哨据点,长期处于动荡和消耗之中的宋国,其衰败和灭亡也变得不可逆转了。
墨翟出生之前,因为目夷及其后代被贬,史书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一支的记述,等到墨翟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将子姓改为了墨姓。任谁也想不到,墨翟的出生深刻改变了天下,他的前半生,开创了中国本土基础科学的先河。网民中甚至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论调:如果当年独尊儒术改为独尊墨家,那可能在宋朝,我们的民族就可以完成太空冒险,
但是墨翟最为人称道的故事,却和他惊人的科学成就没有任何关系。公元前440年,楚国因为没有收到宋国的礼物而准备攻击宋国,得到消息的墨翟孤身前往楚国劝阻楚惠王罢兵。事隔千年,我们无从知道墨翟去往郢都的动机,说为了故国的安宁也好,说为了自己的和平理想也好,设身处地想象一下,没有超凡的勇气和智慧,谁敢走上这条前途莫测的旅程?
墨翟的对手是有“匠神”之称的公输般,那个时候他已经为楚国造出了攻城利器云梯,而宋国都城商丘的城墙,在《史记》中的记载,据说只有大约三米的高度。宋国根本无力抵抗楚国的进攻。这场看似没有悬念的战争,墨翟究竟该怎么去化解呢?出人意料地,我们后人在史书上看到了两位震烁古今的巨人,玩起了类似沙盘推演的博弈!
公输般在推演的过程中输给了墨翟,于是出言威胁:“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翟坦然面对:“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般在威胁墨翟,只要我现在杀了你,你的策略就无从施展了,墨翟的回答是,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但是没用了,我的门徒已经赶往商丘,他们会用我的策略对抗楚军。陷入僵局的楚惠王最后决定罢兵,墨翟和宋国期盼的和平终于实现了!
宋国没有请墨翟帮忙,但是他仍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郢都斡旋,最终成功平息了战事,墨翟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理想,他一生都在提倡“非攻”,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特别是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这些就是他兼爱的伟大思想。不过这个故事最意味深长的所在却是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解决战祸的墨翟在归途中途经宋国,恰逢大雨,他想躲在城门下的甬道里避雨,却被看守的军士赶了出来,没有人知道这个在大雨中被淋湿的人刚刚挽救了宋国,这种和整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学说思想,莫名落寞,又莫名辉煌!
2000多年过去了,这个世界的战火似乎没有停歇过,战争的形式正在变化着,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在变化着。可能墨翟的那套理论,确实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墨翟兼爱的思想是伟大的。当自诩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在网络上口无遮拦一边倒地支持一场类似于楚国征讨宋国的战争的时候,我们与墨翟之间的差距,又何止千里!
只愿这世间没有战争!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满怀期待地看湖南卫视的人文记录大片《中国》,画面果然精美无比,不过讲述内容与画面的匹配度有点不尽人意。从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兵败逃齐、孔子闻后内心痛楚、之后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而返鲁,至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去世并交代孔子年龄,七年四件事情的画面全用孔子伤心哭墙镜头,足足1分40秒。前面山洞青铜冶筑、孔子参观老子工作处所及后面多处也是如此,有点美中不足。
单说孔子哭墙这一段,既然影片九成以上画面是情景再现,那孔子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的讲述也不差配一段鲁昭公左拥右抱无视孔子劝谏的画面,然后再让孔子回到这墙边做下内心决择岂不更好。有点问题…….
先给个三星半七分吧
画面很美,看似高深,实着一盘散沙,看的过程中好厉害,看完不知所云,人物之间也出现的莫名其妙,各种臆想先人思想为其行为做上解释,看似有道理,不能细究,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不咋地就是不咋地,你比电视剧好,不能代表是个好的纪录片,纯属芒果台自娱自乐,还忽悠了一堆自认为高深的皇帝穿这新衣!
《中国》的开篇,就用了《春秋》给观众展示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世纪会面、一次飞扬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场奔走疾驰的为民呼告。虽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穷处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他的思想却穿越了千年,直至现在还给予当代人以滋养、以启迪。
在视觉表现方面,《中国》大胆启用“假定性美学”,融汇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建立起鲜明、自成一系的美学风格。同时,本片应用了6K超高清拍摄等前沿视听技术,力求呈现给观众一场极致纯粹的历史文化视听盛宴。
◆湖南卫视的文案,每次都想全文背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
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
在亚洲东部的大地上
历经夏商周的漫长进程后
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
正在孕育......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会见老子,临走时老子送他,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即“宅兹中国”,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对孔子来说,老子不仅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
老子则将世间万物的运行法则称为“道”,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求,他提倡无为而治,执政者应“以无事取天下”。
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如同所有意味深长的大事那样,安静地留在了时间深处。
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随着周天子权力的丧失而日渐崩塌,一切都在不可阻挡地朝着一个方向坠落。
诸侯国的烽火正在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存续了数百年的朝代,还有让这片土地和人民绵延安稳的精神结构。
上层的权力争夺正一层一层地由外及内地破坏着世道人心。
他要想方设法地呼唤并恢复周礼,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礼制碎片一点一点拼起来,重新安放进世人的心中。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办学的地点有个好听的名字:杏坛。
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
以礼为基础,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仁”。
他的愤怒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亲眼目睹鲁国国土上的礼崩乐坏,孔子的内心如受千钧重锤。他一直坚定地信奉和传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
公元前510年,那个曾经赠送马车、随从,成全孔子去见老子的鲁昭公死在流亡的路上。这一年,孔子42岁。
大时代里的个人命运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包括天子在内,历史正在走向下一个路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
56岁这年,他以大司寇一职代理鲁国国相。孔子走到了从政生涯的巅峰。
这个被称为“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权贵间的矛盾却已然埋下。
★HUI
周文王虽然没有,但周的礼乐文化不都还在我们身上吗。上天若想灭周礼,便不会让我们掌握;如果上天不想灭周礼,那匡人又能拿我如何。
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
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东周列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群人里面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里面鼓琴论道、指点天下。
风声也好,雨声好,孔子的弦歌一路不断。
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却从未动摇,他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勇者。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那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智者就能畅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
颜回的话说到了他心里:虽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修好夫子之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修好了夫子之道却未被采纳,是当权者的耻辱。
老子说,聪敏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辨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在招致危险并且离死亡很近的这一刻,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后世有言:上天若没有降生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万古如长夜。
七日之围,如同一个思想史上的寓言。孔子从未停止寻找出路,为受困的弟子,为受困的自己,也为受困的中国。
接舆,人们称他为“楚狂人”。接舆大摇大摆地从孔子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风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孔子已经失去对政治的热情,之后他拒绝了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路的执政之请,并告诫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在世人眼中,孔子又何尝不是一位狂人呢。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孔子沉迷于《易》,......,他似乎从中看到了超越个体人生的更加复杂的宇宙和自然。这部四十多年前在老子的图书馆里一扫而过的著作,现在,他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玄妙,他也终于懂得了老子。
公元前479年,病重已久的孔子等来了弟子子贡,他从病榻上慢慢起身、迎上前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远远地冲子贡喊道:“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一年,孔子73岁。7日后,孔子去世。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终其一生。连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他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的宏阔,他以一己之力游说天下,进而了创生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为”儒家“的学说由此开启。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被奉为儒学经典。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一个彬彬有礼的时代结束了。后人用”春秋“二字为这个时代命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类迎来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发。伟大的思想家集中涌现,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他们俩提出的思想命题与伦理原则缔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在没有了老子与孔子的岁月里,寒暑易节、春种秋收,大地依旧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历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纷争中,继续向前伸展。
我觉得文本挺好的,适合休闲娱乐听一下。
拍的像《三字经》,有点低幼。。但无法不爱中华文明。。或许是为了面向广一些吧,文案用的是文艺体,不是学术体。(另作为娱乐界的翘楚,卫视里的先锋,芒果似乎也总是在娱乐里藏了些情怀。比较厉害的是时代情绪踩点大都快而准)
热评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国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采用外儒内法的策略,没有这个外儒,还早结束封建王朝?你现在估么着和欧洲一样,小国邦联好吗,你所说的所谓思想固化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朱熹的东西了,而强调思想解放天理即人欲的王阳明,恰恰也一样是儒家的圣贤,真就一点哲学不读就开始装杯呗?也是豆瓣饭圈母🐶化了,也不能指望母🐶们能耐心读读书
看了一集,孔子是很伟大,但如何能代表整个春秋?单一的儒家,如何撑得起“中国”二字?
估计这纪录片是准备从春秋讲到大唐,不错,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出现,文化自信就是大国自信。解说词、情景化表演、摄影等,都很好。不愧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芒果台,很棒!
导演:周艳,撰稿:邓建永,顾问:沙武田,摄影:罗攀,旁白:周涛,配乐:梅林茂、徐鲤,实地取景,名角客串…………芒果高层大概是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太好,这次干脆无限钞能力,这配置堪称纪录片顶配。就是吧,这主题太宏大了,单讲思想史恐怕不太够。
芒果这次真的可以,演员、摄影和服装质感都不错,比黄金档播的什么震撼大剧史诗大剧良心多了
现在湖南卫视是走精品路线了吗?这个纪录片,好听的配音,好看的风景,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意象的表达。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竹简的掉落,表述当时孔丘的震惊。看了第一集,有张有弛,值得推荐
看了第一集,蛮不错的。制作精美,有电影的质感。扣一星给内容,作为一个普及的纪录片,门槛蛮低的。很多地方没有深入,导致我边看看,就边去搜搜资料。而且虽然叫春秋战国,但其实只讲了孔子而已。不如叫人物志,估计就边也差不多吧。本来以为起码也会讲讲春秋各国啥的。对于真的想学到什么一些东西的人而言,内容有些空洞啦。就只是大致上的介绍,也没有对孔子思想上的一些理解层面的东西。
从屏幕上看就能感觉到满满的制作诚意,每一处都能截图当背景的画质、周涛老师深邃而又有力的旁白等等,可以让人更深处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画面很好看,有美感有质感。配音有些意外,之前没看过女声配音的纪录片,周涛的这种配音风格意料之外的喜欢,有讲述者的感情和旁观者的冷静,期待下一集。
不好看,历史是要有观点的,如果仅仅是“美”,观众看了以后不能引发思考和共鸣,而是沉醉在“大国自信”中无法自拔的话,和市面上的恋爱脑国产剧比也不能高出许多
1.看过第一版ppt,看过最后一版成片。2.成片是在电影屏幕,8K电视,苹果电脑三个屏幕上同时观看的,体验差别极大。3.树很漂亮,景很大气,6.5K和全画幅很震撼,值得换个电视。
意象美得空洞,文本膚淺得可怕
太吃升格这一套了,画面好美好仙,喜欢
摄影是罗攀,按电影来拍的,画面极其考究。全程搬演,感觉叫专题片更合适。从思想文化切入,细数风流人物,讲述中国何以为中国,挺好。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生不逢时还偏偏一腔热血在我看来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贬义)相反老子 庄子就洒脱些 过得也自在话说我万万没想到 秦国篇竟然提到喜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时候我太爱"云梦睡虎地秦简"了班超一家子都好厉害👏🏻司马睿还是不够睿智与其在意眼前的这点无权无势困境不如养精蓄锐 等待实机王导是个好知己好臣子我一直以为佛教与生俱来的戒律就是荤酒不食结果是引入我国后被萧衍用皇权强制执行的😦苏绰发明的"朱出墨入"记录方式沿用至今👏🏻杨坚推创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杨坚独孤伽罗是不是史上最恩爱的帝后如果要穿越 必选大唐盛世
娱乐至死玩不过湖南台,严肃文学也玩不过湖南台
纪录片《中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质感也很不错,静下心来观看,仿佛自己就是处于那个环境之中!
画面和配音都很喜欢,但是为什么演员表的人就几个比较有名的,其他演技好的戏骨演员不配有名字吗??周涛主配音还是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