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我一直把《白色巨塔》当作一部制作精良的医学界类型剧,或者是一部日本版的《红与黑》来看的。直到某一天我完整地听完了片尾曲,发现这是著名的赞美诗“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时,才开始真正试着去了解这部被改编拍摄了四次的日本名剧。 一个成熟的作品,是很难用好与坏来区分其中的因素的。我甚至不愿意用亦正亦邪这样的字眼来评判财前五郎。不择手段地获取教授头衔是他的错吗?他一定也很委屈和郁闷,全身心投入地替教授卖命了8年,被莫须有地指责为人品不够,而实则是久经锻造的宝剑猛然出鞘时,光芒和锐气触痛了位高权重之人;可见财前并不是一个天生重于心计的人,否则,他该懂得锋芒不可太露、利器不可示人的简单道理。佐佐木肺癌扩散是他的错吗?我相信他在法庭上的辩驳并不是完全在推卸责任,他在这件事情上对里见的怨怼也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不管佐佐木事件是判断错误是失职还是其他原因,财前毕竟有着三千多例的成功手术,还有不计其数在等着他来挽救生命的病人,把人以群体来看的话,财前面对人类绝对是个好医生,毕竟,他是人,还不是神。对特约病人特别重视是他的错吗?财前是个聪明人,不仅仅是智商高的聪明,是能在瞬间领悟人类生存法则的聪明,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以体制来维系,社会和体制的关系犹如游戏和规则,不能遵守规则,游戏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要想改变世界,必定先要适应体制,适应社会。浮士德没有把良心和魔鬼交换来财富权力,他能用什么帮助穷苦的人呢?如果你还觉得财前是个坏透的家伙,那为什么当他把打火机还给岳父、当他拥抱着花森向空中伸出手、当他弥留之际反复说“只有我们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你会流泪呢?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相比财前,里见这样的人恐怕在现实生活中更少见,他是个针对人类个体的好医生,也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是,他却被体制淘汰,如果没有财前邀请他出任癌症中心内科主任,他可能永远都在二流医院的二流实验室进行着艰难的专业研究。他不断把疑难病人介绍给财前,却又因为其中的一次失误站出来指正财前。他没有财前那样的锋芒,却是一样不称手的兵器,是一把不服鞘的刀。有时候善良和正直更伤人。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我们说,世界是这样的残忍,只因为我们小时候看了太多的童话,因为我们误以为福音会来拯救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上还有神。当我们接受了世界的残忍,忘却了童话,明白了上帝是要我们自己拯救自己的时候,我们开始把自己塑造为神。因为神的名字就意味着荣耀和尊严、神能做人做不到的事,神能拯救人,甚至,神不会犯错。而人在走向神的道路上要放弃多少付出多少忍受多少啊,这些,只有像财前这样的人才知道。 那座象征着荣耀、尊严、神性的白塔,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直插入云霄。这个世界最伤人的不是残忍,而是它的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善良、公正,当邪恶被彻底消灭的时候,善良也开始变得邪恶;当善良泯灭时,邪恶中却也有善良诞生。就好像财前和里见,他们让我想到神威的黑白两面,他们谁都离不开谁,这个世界也离不开他们俩。《白》的编剧用医学界寓意着整个人类社会,癌症的治疗需要财前也离不开里见,社会作为人类的群体存在,需要财前在现实中勇往直前,也需要里见代表理想的屹立。他们从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上走向同一个目标,那个目标被我们说得俗气不已,但此时此刻却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加古隆用大提琴和钢琴协奏分别诠释着《白》中矛盾的主题,流畅的旋律在刺痛我们的同时,也在慰藉着我们。 我想,财前毕竟是错了,他的错,就是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从人变成神,因此他才毫不在乎地放弃着许多他不该放弃的、付出着别人不可能付出的、忍受着里见不能忍受的,甚至滋长着自己的傲慢。那白色的方尖碑太高了,他只看到了眼前的碑文,没看到塔尖上的碑文,从下到上依稀写着:Ambitious, Confident, Pride, Fame, Capacity, Prudential, Comprehensive, Lowpitched…… 人只能看到下面的那些,越往上字迹越模糊,最上面的那些只有神才能看清吧! —————————————————时间分割线
真是神奇,这篇剧评还一直有人在看,看了下时间,2007/9/7写的。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6月底订婚,10月1日登记。。。这周二刚过了订婚13年纪念日,家里梯队到夏天就要变成7岁/9岁/11岁。这两天晚上在看秦昊吴磊演的沙海,年轻的时候觉得一个承诺守10年好像是一辈子一样长,等人到中年才发现10年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老大出生学步牙牙学语都还历历在目,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变成十进制两位数中二少年,再有一个十年连最小的女儿都要拿驾照准备高考了。。。。时间啊。。。。
关于改编,本来想整个剧都写一写的,但想到自己精力也有限、文笔有限(估计也有人写了吧),还是集中精力来写我最喜爱的里见医生算了
原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专用术语一大堆(平常要我读肯定是不可能的,本着对里见医生的喜爱硬着头皮啃完了)、医疗环境很黑暗很腐败,人物方面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身为主角的财前、也不是他的对照人物里见,而是毛病多缺点多的东教授,实在很让人讨厌,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原著在刻画人物方面不如描写医疗内幕来得出色,这也使得03编剧在改编(塑造)人物身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03的人物写得(改编)真是不错
起初带着先入为主的03人设去看原著,我其实是感到有点落差的,因为书里的里见跟江口演绎的里见不太一样(虽然也有原著里见迷说江口演活了书里的里见,但在我看来他们还是有些区别的),原著的里见严肃,不太平易近人,整体给人感觉比较冷,而江口的里见,则是一身稳重的暖男气质展露无遗;另一方面,虽说原著里见给人感觉偏冷,但他和财前在辩论时气势也不落下风,但江口的里见气质却很淡然、几乎不与人争吵,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是以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方式去表达,看上去似乎不擅长吵架、处于弱势位置,但其实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内心很强大
以上可见,经井上由美子笔下改编、再由江口塑造出来的里见,比书里多了几分温和坚韧,气质也更加温暖厚重
再谈外貌,书里关于里见外貌的描写——白皙、眼神清澈、有着一张神经质的面孔、因为没擦发油所以头发有点乱(但却没有透露他帅不帅),江口不白还挺黑,而且气质稳重的他似乎也和神经质扯不上关系,倒是符合了眼神清澈和乱发这两点
关于里见和佐枝子的感情,剧看了三遍,其实还是不能确定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里见看到佐枝子的来信时,他的心理活动究竟是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人家,还是发现人家喜欢上了自己?本来想看看书里怎么表达的,但偏偏这段情节和书里的不一样,无法验证,而且在书里里见对佐枝子的感情其实一直都处在被动位置,都是佐枝子主动,对里见关于这段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少(有时候甚至是留白处理),而跟书里重佐枝子轻三知代不同,剧里还是尽量地给后者加了戏,书里三知代存在感很低,对佐枝子和里见的感情更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改编之后就变成了佐枝子和三知代主动,而里见依旧被动
不论是在医院里看着佐枝子的背影出神,还是后来想起佐枝子来信时的沉思,里见的思绪都是一闪而过,随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就是如此才让我看不懂他对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如此看来,只能解释为里见对佐枝子的朦胧感情始于心动,但也止于心动
里见觉得妻子嫁给了自己委屈了她、也因为自己不喜欢去交际场所所以觉得妻子平时交不到朋友,便拜托佐枝子希望她与三知代交朋友,希望妻子有一个聊得来的朋友(书里三知代与佐枝子是同学),还有回家后与妻子喝一杯、妻子离家出走再归家、里见与儿子洗澡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情节都是03加编的,丰满了人物的同时也给书里描述略少的里见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一丝温馨
剧里的改编让里见和佐枝子的互动比书里要更加含蓄,连佐枝子失态的亲密接触都给删去了,可见03编剧站原配,没想让他们整出过多暧昧来,加上03编剧喜欢对比财前和里见,财前那边毫不掩饰的婚外情,里见这边肯定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交往,整部剧里见无论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很坦白磊落没有隐瞒,在观众视角上可以看到,里见和佐枝子一路以来的交往都是很坦诚与规矩的,二者对对方都有好感(当然佐枝子的感情更深)、而且也都对对方抱有一份尊敬,但却没有多余的暧昧,在最让人看不懂心思的那封信上,三知代觉得丈夫是隐瞒了和佐枝子的密切交往,虽然此前他也说过自己和佐枝子通过电话、没有撒谎但也没有主动交代,可能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男人觉得有些事并不需要都说出来,不问也就不说了,再加上里见是工作狂,琐事就根本不会特意去说
但佐枝子给里见写信这一段并不是书里的情节,而是参考了78版的原创情节,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多余,但想想又理解了编剧的做法,这封信就是让三知代能介入里见佐枝子朦胧感情中的工具,要不然三知代得继续像书里那样蒙在鼓里,而里见听了老婆婉转的警告后、再婉转地拒绝了佐枝子,给这段似有似无朦朦胧胧的感情画上句号
有人说“很可惜里见和佐枝子没发生点什么”“要不是三知代回来得早,里见肯定和佐枝子发生点什么”。他们两个都是精神上的契合,就算是喜欢也是抱有尊重和敬重,为什么一定要搞点什么?这么讲实在小瞧了里见和佐枝子的人格品质,俗不可耐
对于里见拒绝佐枝子,我觉得03改编得很不错,【你是三知代的朋友】,这句话在原著里是佐枝子失控扑在里见怀里后他对佐枝子说的话,但编剧不但往后挪了还给改了出处,变成了三知代对里见说的话,再由里见复述来拒绝佐枝子,这样一来,在原著的框架下,融入了78版剧情与03编剧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不说03编剧站原配都不行了
03版是女编剧,也是目前众多版本中唯一的女编剧,可能也因为这点,一众女性角色都被改编得各具特色、形象立体,虽然佐枝子稍微改变了一下人设,但也没有因为增加了三知代戏份就黑了大小姐;而最后在财前找里见做检查,希望知道自己真正病因的这段,原著里见选择了与其他人一起隐瞒,而在我看到的其他版本中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遵从原著,只有03版是让里见对财前坦白,也因为这个改动,里见整部剧由始至终的坦荡诚实,所以这个改动我十分喜欢
补: 现在想想,03的编剧应该是把里见的哥哥清一和大河内教授给合并了,书里的里见不时要去见哥哥,向他诉苦或者请求意见,而剧里为数不多的开导工作则交给了大河内教授,与书里略为火爆的大河内教授不同,03的改编可以说将他塑造得更像个世外高人了, 跟谁来往都不多(除了个性,就真的很像是里见日后的样子),一次“医疗没有绝对”的开导、一次雪中送炭的求职介绍信,都显得尤其珍贵 ,而删去里见的哥哥清一也让里见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独立
CX台庆剧,日剧黄金十年之后的标杆作品。集原著、编导、配乐、演技之巅峰而成经典,每个角色身上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灵魂毫无疑问是唐泽寿明,如果没有他经典程度绝对要大打折扣。
看得走火入魔了……必须先当魔鬼,才能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一个人的命运从他出生就已经排好了位置,你可以说我主观,但不能说我悲观。当你僭越你的局限,努力冲破层层封锁往上爬的时候,这个世界各种硬性软性的条框拧成鞭子一齐对你打压。其实这是一个宿命的悲剧。
情人一流,爱人一流,岳父一流,下属一流,对手一流,财前五郎,不枉此生。
我一直站在财前这一边。里见你求我给他开刀,我开刀完了你又说我不应该开刀,这是你妹的正义。
全剧充斥着阴暗面,却未给任何角色贴标签,不输出价值观,不论及孰是孰非。人性不是非黑即白,优秀的剧本就是能够直面它的复杂与矛盾。这部剧瞬间超越了所有日剧在我心中的地位。
最好的医生剧,现实题材的标杆,群像大赞。遗憾的是,至今没看到水平接近的现实剧。
我想打十颗星
終於看完了。從13集開始看的,最後卻完全被唐澤大哥感動到崩潰。這才叫演技啊!!以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卻非被所謂正義之士譴責來譴責去 財前你太悲劇英雄了
服从体制,会被体制吞噬;服从自己,会被体制边缘化,而这样的体制本身又何尝不是困境重重。困境,是这世间的常态,没有谁能够逃避,造物设置困境就是为了让你在寻求突破中不断攀升。若说有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攀升本身。
彼此深爱,彼此伤害,彼此憎恨,彼此诅咒,彼此谩骂,彼此妒忌,彼此鼓励,彼此依赖,彼此背叛,彼此撕咬,彼此牵绊…………其实,这是一部BL剧啊!!!!!
如果要选十大日剧很困难,排名也很困难,但是白色巨塔排第一是没什么疑问的
内地连续剧难以企及的片子
日本电视台尺度真大。这样的揭露在中国是无论如何拍不出来的吧
财前和里见如追求理想中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里面无关正义、道德、善恶,只与信念有关。21集追下来,只能说,四个字——荡气回肠!
“里见 外面的风雨我来担,你只管在白塔里研究”;“财前,我不要你用风雨的手段建成的高塔……”
我想五星远远不够我对此剧的敬意,有些人即使在卑劣的人前屈膝下跪,俯首称臣,也不会让你觉得卑微可耻,财前信念意志强大,充满行动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巅,可惜漠视生命的光辉与尊严,是为医者的死穴,于是一步之遥的遗憾只好结束在奇异恩典的深沉旋律中,成为绝响~
亚洲第一电视剧 名不虚传
没有一句台词不精妙,没有一点真相不伤人
台版韩版什么的给我滚开
这剧五颗星都不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