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的保安,虽然过的不咋地,还是为了女儿的学业而努力。他去学校见老师,为了让老师同意孩子住校,虽然没什么钱,还是带了些赊账的水果。女儿看不过爸爸低三下四,而且无赖地跟老师讨价还价的样子。水果一颗一颗掉地上了,女儿站着,父亲蹲着一颗一颗捡果子。那一刻,我觉得好心酸。
影片末尾阶段,第一声枪响的时候,我生怕女儿真的被打死了,没想到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保持微笑的财神公仔人,他用身子替女儿挡住了。即使再差的父亲,也是最爱女儿的父亲。联系到之前的那些故事情节,父亲去夜总会被误会为去嫖娼被女儿看到,十几岁的女儿痛苦地骂他“烂人”。可就是这样的父亲,愿意为了女儿献出自己的生命。最后那个枪声,父亲真的中枪了,女儿冲到救护车里抱着父亲。那一刻,我已经崩溃了。这次是女儿对父亲的爱,再烂的烂人,也是自己的父亲。血溶于水的亲情,在那一刻被唤醒。
这就是生活的无奈。不是每个父母都是优秀的父母,甚至对于有的人来说,父母就是“烂人”,或者在某些方面让你无奈,瞧不起。而这种状态可能往往就是无名之辈们的状态。没有伟大的父母来崇拜,却是“烂人”父母让人无奈,痛苦。
马嘉祺因为哥哥的过失导致终生残疾,全身只有头可以动。没有恨?怎么可能。但是在她要决定结束人生的那一刻,她还是忍不住在叮嘱自己的哥哥。她告诉他记得吃饭,记得睡觉,记得少抽烟,要健康。从什么时候开始,亲人间连这样简单的祝福都显得陌生了。小时候可以亲密无间地一起游玩,一起打闹,甚至一起洗澡。但是长大后,每个人都成为了独立的个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心事。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这个故事里,马嘉祺的残疾是哥哥导致的,最痛的痛苦是最亲的亲人导致的。这种无奈,真的很让人心痛。最后马嘉祺告诉眼镜,她已经原谅他了。在自己知道自己要死之前,还是忍不住开始叮嘱哥哥,希望他能好好活着。
眼镜画的那幅画,告诉马嘉祺要陪她走过剩下的桥。可是没想到因为烟花的声音却开了枪,坐了牢。误伤的还是马嘉祺的亲哥哥。原本要幸福生活的未来,却要先从牢房中开始。
卷毛也得到了心仪女生的同意,愿意陪他回老家好好过日子。但是因为这一枪,也使得原本美好的生活乱了套。
这个故事中和小三的故事,让我对和小三之前的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或许就是遇见了更爱的人,无法自拔,放弃了妻子,孩子,放弃了原本平静的家。但是因为爱情啊,怎么办呢。
很喜欢这部电影,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就是这些无名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潦倒,也为了生活而努力着,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也在为自己的小生活烦恼着,奋斗着。人生就是这么无奈,人生也没有办法重来。很多事情无解,只能接受,尽可能让它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祝愿所有的小人物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早上看新闻,说《无名之辈》的票房即将迈过六亿。《无名之辈》会受观众喜欢,是我能预见的,但票房到这个数字,却是我始终没有想到的。
如果《我不是药神》接近40亿的票房是真实的,《无名之辈》的票房区区几亿似乎也不该大惊小怪。毕竟,观众实际上是同一批人。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有迹可循,它所使用卓有成效的叙事策略值得借鉴,我所不喜的是它对真实事件的“改编”。要么不从现实取素材,要么尊重现实,这是电影作为艺术的伦理起点。
相较而言,《无名之辈》在制作和质量上都无法与《我不是药神》相比。人物只有表演的外壳,无法在情感、环境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这当然是从戏剧引入的恶习,章宇和任素汐身上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
但两部电影寻求认同的策略却是同一的:贩卖悲喜交加的情感点,既让你笑又让你哭。创造者很懂得如何引导观众走进自我情感的陷阱,而不是角色内心。只是电影与戏剧的区别在于它需要“真”的幻觉,而不是“假”。
观众是被动的,他们困厄在自我营构的感动中。泪水与其说为电影中的角色流的,不如说在被自己感动。他们坐在椅子上,无力动弹,只能任由影像调教,在一条悲喜交织的巷道里被驱赶奔走。
电影应当解放观众感受的可能性,尊重每一位观众独特的观影经验,而不是强加给他们一种观看模式。如果每个观众都从电影中找寻到自己的东西,这部电影即便不是佳作,也不会差到哪去。
由此看来,《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是有所欠缺的。没有给予观众一定空间不是这类电影本身就缺失的东西,它反应在创作者的素养上。你是想驯养观众,还是归还(并激发)他们判断的能力?
这有本质的差别。观众作为弱势群体,只能对着银幕来回对自己的情感经验,这决定了创作者在为观众提供体验的过程中具有多大的权力,事实很残酷:几乎是百分之百。
首先是观众败坏了,这种败坏又脱离不了来自创作者的驯化动机。所以,反向运动其实“相辅相成”。中国电影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没有谁能难逃干系。
因为创作者创作了这样的作品,观众于是被培养成相应的口味,而观众清一色的口味又反过来引导创造者量声定做作品。没有什么是清白的,两条交缠的螺旋线一旦闭合,电影也就离意识形态的工具不远了。
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唯有等到新的创作者不断到来,打破恶性循环。他们能提供给观众崭新的感知方式,从而将定型的情感结构重新敞露出可能性,在打开和闭合的不断运动中形成为新的观影经验。
寄希望于观众,只会穷途末路。观众作为群体,只是一个被动的虚拟存在。少数的人率先冲破这个循环,改变不了观众整体的惰性和病态。
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创作者手中,这也是为何我们要反对《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之类电影的原因,它们无非在加速这个漩涡的恶性流动罢了。观众(群众)最终变为了奴隶,而不在是潜在变革力量的来源。
这一切似乎从能从政治中找寻到影子。无力发声、无法行动,不能提出异议的群体,是以缚身于座椅的观众为象征的。那些惨淡的笑声和喧嚣的泪水,也成为了政治谎言的最好借喻。
我们的国家需要如同此类观众一般的公民,陷在幻觉中,并为它歌功颂德(柏拉图式的“洞穴”)。而这,只有被阳光刺目过的局外人才能看得分明。相较于目盲的大多数,他们永远是少数。
昨天泪崩的地方已经是全剧最动人的地方了,今天完整看了结局,反而有点小失望。
但不影响我喜欢它,这个故事太温柔了。眼镜扮作拿枪的悍匪,嘉琪装成仇恨世界的毒舌妇,老马呢,一个已经忘记何为体面的落魄中年人。
可当他们卸下伪装,原来啊,这群游走在社会边缘又不讨喜的透明人,无非是一群淋雨的刺猬。他们每个人都套上丑陋又坚硬的外壳,包住自己还柔软的心脏。心脏里,藏着对认同感和尊重的渴盼,藏着对亲人难以道出的歉疚,藏着求不得的爱情,以及过往年岁里所有失望和伤痕的总和。
挣扎如此真实,痛感如此强烈,如果停在这里,这便是一个关于人间不值得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群最难幸福的人,艰难地,小心翼翼地守护和照料彼此,让人在眼眶红过之后又释然——
我们过得很糟糕,因为无人理解而孤独,因为倾尽努力也不得圆满而失落,还有很多很多的脆弱和伤心……
但,人间值得。
人间值得。
最后想说在摸不准主题的时候还是自己看电影比较好,同理心太强这个缺陷改不掉的。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就像长反了皮毛的刺猬,露给世界的是粉红滑嫩的皮肉,内里都是坚硬的刺。外界的风吹过皮肉,里面的刺就竖起来,刺得人眼泪汪汪。可是泪崩样子太丑了……
想想也觉得蛮可笑的,自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一代经典之后,绝大多数大陆新导演的商业处女作都非常喜欢尝试结构性的黑色喜剧,仿佛不做“石头”的徒子徒孙就进不了电影市场一般。
然而,这些所谓的新人导演作品中却鲜有佳作,从《疯狂的石头》的第一部跟风烂片《倔强的萝卜》开始,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一两部制作粗糙、剧作简陋并且自以为是的同类型作品,不过,这些这几年,到也有人完成了一些不错的花样。
忻钰坤的《心迷宫》、杨庆的《火锅英雄》、李雨禾的《提着心吊着胆》甚至刘健的动画《大世界》都是其中不可多得的出色作品,这些导演在研究同类型作品并且保证剧作完整性的情况下还加入了相当浓重的个人风格,既没有被类型的规则所束缚,也没有陷入个人思维的拧巴之中,但是,这都不是重点。
因为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是一部介于烂片和佳作之间,让人不忍骂更不想夸奖的电影————《无名之辈》。
作为话剧导演的饶晓志,在去年年年初,效仿开心麻花拍摄了改编自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的电影作品《你好,疯子》,影片虽然口碑一般,票房极差,但是个人倒是很喜欢,毕竟一个单一空间的群戏能够在保证不无聊的情况下让我在结局有那么一丝的感动还是很厉害的,而且演员的表演确实非常出色,尤其是万茜。
不过,饶晓志在本片中倒是极大程度上克制住了自己作为话剧导演的种种问题,使得影片还是具有一定的电影感和观赏性的,不过可惜的是,他的某些优点并没有保留到第二部作品之中。
《无名之辈》在我看来是一部相当平庸的作品,表达的主题平庸,剧作平庸,视听平庸,叙事手法平庸,甚至连导演那严重的自我感动都非常平庸,而如此平庸的一部作品居然在稿件中屡屡出现”笑中带泪的年度黑马”的字眼,让人不免地对今年国产片的整体水平表示悲哀。
当然,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无名之辈》里面就没有任何一丝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简而言之,《无名之辈》讲述的是丢失的土枪引发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横情仇,编制一出荒诞却又笑泪并存的众生相,诠释着无名之辈们是如何努力活着的生命图景。其实仔细想想,影片故事的整体感觉倒是和前两年曹保平、张天辉的作品《追凶者也》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无名之辈》在包装上似乎还要更加商业一些。
不过,这些并没有让《无名之辈》达到优秀的程度。
《无名之辈》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被称之为一部结构性的喜剧,一般的结构性喜剧的创作基础是几条故事线之间互相联系,却又保留巨大的悬念性,人物、事件互相交织,并且运用巧妙的巧合来达到取悦观众的目的,忻钰坤的《心迷宫》就是这类作品之中的扛把子。
而《无名之辈》则不同,影片看似多线叙事,看似人物众多,看似线索错综复杂,其实却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不同故事线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故事线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
其实,影片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故事线就两条,一条就是陈建斌饰演的、想做协警的保安的寻枪线,另一条就是章宇、潘斌龙饰演的蠢贼与任素汐饰演的全身瘫痪患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故事线,其余的类似于警察、保安女儿、跑路老板等等人物的戏份根本就不足以支撑故事线,所以就碎片化地围绕在这两条故事主线身边。
但是,影片大多数时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导演把两部剧情顺拐的电影剪辑在了一起。
就比如,陈建斌的故事线中,他从头到尾的寻枪之旅基本上就没有遇上什么大问题,整条故事线的套路就是,揍一个人获得信息,然后到下一个地点获得信息,借着再到下一个地点获得信息这种单调重复的戏剧设计,除了编剧隔靴搔痒式地设计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巧合作为笑点,加重了他与妹妹的不堪往事以及女儿的不理解以外,整条故事线可以说是非常无聊,而人物的起伏确实也并不明显。
而章宇、潘斌龙、任素汐的故事线在首映之后就被大家各种夸奖,其实,这条故事线但看情节还是有一定趣味性的,一个四肢都不能动的女人如何把两个大男人困在自己家中要求他们俩杀掉自己,三人的飙戏确实让人很过瘾,尤其任素汐的表演,非常惊为天人,但是如果把这个部分单独做成一部电影,我会觉得饶晓志牛逼,可惜的是,这个部分和影片中各种物料以及莫名其妙的桥段平行剪辑在了一起,反而显得突兀。
这个段落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感的缺失吧,陈建斌那段好歹有着行动,有着视听的调度,然后一到这个段落,整个拍摄平面得就和一出舞台剧一般,导演在画面上可以说毫无进取心,只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完成了所有任务而已,而此段落的情感越往后就越泛滥,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看得非常不舒服,说实话,我真的觉得这种用力过猛的煽情极其拙劣。
影片中唯一让我有所触动的戏可能也就是任素汐和陈建斌隔着一扇门的兄妹问候了,其余的煽情,真的齁死我了!
影片中的这两条线在90%的时间都没有除了人物关系以外的交集,这也就让影片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缺乏重点并且非常松散的,从头到尾也并没有设计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悬念点,任何一条线的疑问都能提前在另外的故事线中提前知晓,这也就让影片丧失了同类型电影几乎所有的解密快感,到最后只剩下了对于角色最终命运的好奇。
而《无名之辈》最差劲的部分就是结尾的那20分钟。
我个人认为,最差劲的结构性喜剧就是那种写不下去了让所有角色在结尾大乱斗的那种,而《无名之辈》洽洽选择了这一条偷懒甚至可以说是低级的路,且不说所有人物汇聚在一起的合理性在哪里,多条故事在一个固定空间的汇聚最终呈现出的竟然是一种完全失控的戏剧状态。
影片的这整一个段落中充满了过火的人物情绪、过激的人物行为、过分的场面设计以及过快的节奏处理,导演和编剧一定以为如此的设计可以让结尾掀起一个巨大的戏剧高潮,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这样的高潮廉价得如同地摊三流小说的文字。
导演在首映礼的时候说,他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是尧十三的这首歌,而这首歌也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插曲,可惜的是,导演最终并没有拍出《瞎子》这首歌的精髓。
至少在我看来,导演的这部电影还是和片中的主题曲《无名之辈》比较搭调,看似包装得有模有样,旋律动听,歌声天籁,但是骨子里面依然还是那些陈词滥调,没完没了,哦,对,还有,真的非常吵!
讲真,《无名之辈》的名字和海报,真的是没有任何吸引力,是那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人滑过的国产片,但后台太多人安利,再加上看到豆瓣的评分8.4(目前),于是我抱着极高期待,去看了《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如今火热的黑马效应,很像当初《疯狂的石头》不管从海报宣发,还是从主创名单来看,也都是非常不显眼的,但后来变成了当年的黑马,甚至影响了国产电影创作类型,一直到今天《疯狂的石头》还在影响着。
先说《无名之辈》的优点,影片让我惊喜和意外的,是它的野心,在创作类型上《无名之辈》被众人套上了黑色幽默,喜剧的标签,但影片想要表达更多的东西,在执行上其实是合格甚至是上乘的(后面会说不足)。
《无名之辈》的暴力不是本片主旨,爱才是。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的故事,好的故事能让角色在无形中越来越感知到爱,而不是让角色变得越来越强才能体会到爱。
而这种慢慢体会到爱的过程,完全被任素汐演绎出来,她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仅有的五官表演,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力和微表情。
一个很细节的地方,影片在闪回任素汐出车祸的时候,也没有给到任素汐任何肢体动作的表演,依然是仅有头部在表演,影片故意要把任素汐的局部表演发挥到了极致,而任素汐也事半功倍的完成了任务。
还有就是任素汐小便失禁时,之前她的霸道和蛮横都荡然无存,她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她最终显露了自己的惊慌失措和求饶,这也是她为何轻生的重要理由之一。
而任素汐的高光时刻,是在和陈建斌饰演的马先勇的兄妹对话上,任素汐选择了原谅她哥,也是对命运不公的原谅,但原谅不代表需要继续前行,相反是想放下一切更轻松的面对死亡,这也是我觉得影片最高级的处理。
很多人说任素汐这一条线,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条绝对主线,主导整部影片,任素汐也完全能胜任绝对女一号。
大家说得也不无道理,我也很想看到一个独角戏任素汐版本的《无名之辈》。
为何大家觉得任素汐的故事线最好看,除了任素汐的表演,还有就是任素汐人物动机十分流畅和真实,只有真实自然的人物动机,观众才能因此产生共鸣,而不是因为她高位瘫痪导致观众产生怜悯。
在众多影视剧中,不管是可恨可怜之人,或者讨喜可爱之人,我们并不会因为人物的身体状况去作为共鸣的考量标准,而是从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还有TA对人生的重要决定,去了解这个人,走进TA的内心,从而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生经历。
所以我们能从任素汐的角色中,看到我们曾经生活的不堪,也能感受到角色面对无尊严生活的绝望,任素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能从她的性格看得出来。
除了任素汐,陈建斌饰演马先勇的人设,也做得不错。
马先勇为了做协警,不惜一切去冒险侦查破案,这和《暴雪将至》的主角人设十分相似,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暴雪将至》的余国伟,动机目的是发自内心的原始表现欲,这一种自负的探案欲,以至于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
而马先勇的动机,我们倒推回当晚马先勇出车祸时,职位丢了,老婆死了,妹妹瘫了,女儿疏远了。
所以马先勇重新拿回协警这个职位,是为了试着重回他人生的正轨,因为他不能让老婆起死回生,不能让妹妹重新站起来,不能让女儿对他选择原谅,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拿回自己协警职位,这起码能找到以前正常生活的一点影子。
因此马先勇拼了命去邀功,找枪,破案。其实把马先勇这条内心戏做足做细,再结合任素汐的线,然后用抢劫案来作为辅助,说不定能挖掘更精彩的内核。
可惜的是马先勇这一条线,被《无名之辈》的多线性叙事给打乱了。
至于其他角色和其他线,看下来总感觉是一部伪多线性叙事结构,离《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追凶者也》,《心迷宫》还差一段距离。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任素汐这一条线,如果剔除掉,其实她并不影响最终大头找霞妹,也不影响眼镜和大头之间兄弟的矛盾。
换句话说,眼镜和大头当初如果躲进了一个空房间,不久大头还是会收到了霞妹的信息,然后大头被眼镜训斥,两人闹崩,大头离去,任素汐在不在场,都没影响他们两人的矛盾冲突。
只是说,他们去的不是空房间,而是一个有任素汐的房间,而任素汐的故事还挺好看的。
还有追债人和逃债人,逃债人儿子找人等支线,都太独立存在了,这些事件最后只是因为巧合凑在了一起。
你们会说《疯狂的石头》等片子的多线性叙事,同样也是因为巧合绑定所有人物,但大家不要忘了《疯狂石头》的细节,影片的所有巧合事件,每一个事件的决定和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事件,而且每个事件的核心都是石头,这才是多线性叙事有意思的地方。
但是《无名之辈》不管是任素汐的线,还是逃债线,要债线,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九孔爱任素汐的线,都对枪的线索没有任何帮助,随便拿掉一条线,故事结局的走向,最终都不会变。
所以总结下来,《无名之辈》其实就AB两条主线,一条陈建斌探案线,一条任素汐求死线,这两条线又延伸了很多支线,然后导演把所有线打乱,变成了伪多线性叙事。
我们再来看《心迷宫》,影片里所有的人物的故事线,都聚焦在那具尸体上,每一个人的动机都不一样,他们之间故事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却紧紧锁定。
《疯狂的石头》也一样,道哥团伙,保安小队,香港大盗,黑心老板,甚至连单纯骗取美色的龟儿子,都和翡翠石头绑定在了一起。
但《无名之辈》显然玩熟了套路,但玩不到精髓。所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总感觉很多人物的动机和决定,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进行的。
我不做杠精只说最明显的,就是第三幕大结局片段。从故事剧本角度来说,影片是希望在第三幕里,用一个事件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再来个升华,这也是几乎所有主流电影的第三幕叙事结构。
《无名之辈》也是这么操作的,影片把几乎所有人物聚集到“悼丧”大会上,比如马先勇为了寻枪,高明为了尊严,黑社会为了讨钱,警察为了破案,大头为了追女孩,眼镜为了...成全大头,热血高校生为了...热血(我???)。
大家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人物有足够的动机,不得不跑去悼丧大会的,所以说影片这个操作,就是我说的剧情需要,这样人设动机的强扭,让人觉得特别不自然。
或许吧,由于评分和大伙的安利,让我对《无名之辈》期待太高了,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抱有太多对人物和故事的延伸的渴望,虽然看下来觉得影片在某些方面很出彩,但片中的问题,深究下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制造更多惊喜。
我的综合评分是7.2,豆瓣8.4确实让我觉得惊讶,或许“笑中带泪”这样的国产杂糅类型,已经成了国产电影类型重要标杆了。
而且“烧脑”,“多线性叙事”成了国产电影保证质量的托辞,这类电影不搞出点花招来,貌似就难以服众。
似乎大家开始习惯并喜欢用电影的“故事”好与不好,来评价一部电影的质量,比如看得懂并感动到自己的就是好电影,稍微过于晦涩就不是好电影。
大家也开始忘了电影的光影感,镜头语言,麦高芬,影调,甚至是基本的蒙太奇。
大家也完全不在乎一部电影结局是否“伟光正”,情节是否太过于“情景话剧”,人物对白是否大于影像空间表达。
《无名之辈》的高评分是否预示着,电影的套路业绩,已经远远大于电影艺术本身了呢?观众是否还能回归正常理性,去看待那些曾经打开更大格局的经典电影?!
这,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叫马吟吟,在电影《无名之辈》中饰演真真。一般要向生人介绍自己,我都会觉得很不自然,但豆瓣不是个陌生的地方,所以感觉还行。
魔幻。
2009年我还在电子科技大学念通信工程,文艺小清新,爱上了看电影,常常逃课或深夜不眠窝在寝室看文艺片,由于记性差,就开了个豆瓣记录一下。赴澳学习音乐期间,2014年我回国做了几场小演出,也是自己在豆瓣上发的通告。命运安排我在参加完好声音之后开始演戏,第一部大荧幕作品于上个月诞生了。
很多人说,被真真和大头的爱情所打动,问我结局是怎样。
这个出卖身体说谎话不眨眼的假“真真”,在审讯室望向窗口的一刻、桥上拉着大头逃命的一瞬间、车里望着烟花仰头一笑,是真的。其他部分,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人永远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的故事,如果恰巧她感动了你我,那是幸运。
关于《无名之辈》我最喜欢的,是晓志导演给每个角色留下的一点尊严。他没有去拍截瘫病人的臭,也没有拍按摩小姐的乱,他让她们看起来都干净体面 甚至幽默,只是提炼了一个个形象,通过事件去呈现他们的内心。不以貌取人,可能是最难得的尊重。
以这样的方式和豆友们认识,我很开心。欢迎大家给我推荐好看的电影,明年也会有新的作品和大家见面。
感恩 and love。
马吟吟
2018.12.5.
就凭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听到这么多日你妈卖麻批,就该给它扎起!
今年最佳国产喜剧没跑了,多线叙事还是很考验导演、编剧功力和演员表演的,所幸本片完成度都非常不错,任素汐和章宇太给劲了,强力推荐。
这电影的奇点在于,看拍照那一段,电影院里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我是后者。
“石头体”电影近几年来已经很多,但少有真正对石头们报以尊重的剧本,多数还是停留在让他们出丑露乖、插科打诨。前半程故作戏谑都是在等尊严跌到谷底的那刻,然后在拼回碎片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真正的底层尊严。车辙无声巷次闲,畸人愁卧鬓毛班,举头却望长安日,已在浮云沆漭间。
爱是盲目,爱是冲动,爱是憨皮,爱是烟火,爱是永恒。(忍住方言,寻枪故事一天告破
挺好的,看了任素汐和章宇,听了尧十三的歌,还第一次在大银幕看了鬼畜。一个都市暗黑童话,一群毫无尊严的人。有的轴有的蠢有的贱有的奸,但都还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当个人。
听到那句集情欲、暴力、变态、灵异、另类于一体的地道脏话“日你坟”,我就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厉害的电影!!
和《一出好戏》类似,浪费了一个好构思,明明有潜力朝荒诞戏剧的方向走,却还是为了取悦观众在喜剧元素的堆砌上迷失了创作重心,导致后半段人物升华得极吃力。这种创作思路上顾此失彼造成的割裂观感,任凭再好的表演都很难救。
之前就很期待,看过仍觉得好。演员演技全部在线,尤其是潘斌龙,是个惊喜。任素汐和章宇不用说了,全篇最多的笑点也都来自他们仨。笑中带泪,越到后面越觉得戳心,想要有里有面儿的活着,真难。
电影并不简单是技巧的反映,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与时代以及时代下每个人的共鸣。无名之辈这样的电影,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一套成熟的编剧技巧放在了那些下层的,被认为是loser的,被抛弃的人群(我们中的多数)。他只是有一点点荒诞,但并没有荒诞到脱离生活太远。他的电影里没有英雄,也没有反英雄,但又绝不和某些电影那样沉闷(真实的生活从不沉闷)。希望这样的电影会越来越多,起码他比我们每天在微博上看王思聪要好。
开始以为只是普通喜剧,结果没想到最后大哭着走出来。比《你好,疯子!》好太多,不似以往只在剪辑和叙事上玩花样,这次《无名之辈》真真切切用无名之辈们的故事击中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任素汐是全片最大惊喜,收放自如,毫无痕迹。
多线不乱,群戏不崩,黑色喜剧风格。哪怕都是些小人物,彼此也有真心以对的地方。西南官话真亲切啊~!
超出预期,导演太坏了,先让人笑再让人哭。在你以为它不过是部闹喜剧时,突然揭开幕布,露出小人物们的苦楚现实。任素汐失去尊严那场戏可入选年度段落,也从那刻导演才说出他真正的话语:每个看似滑稽小丑的无名之辈,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悲喜与坚持。马嘉祺和马先勇隔门对话很催泪,演员都很出彩,结尾稍崩,但依旧是国产片里难得的佳作。
关于个人尊严的电影,这在我国是个稀缺物品。
你对生活失去希望,但所有人都希望你好好活着。拉上窗帘,打开音乐,睡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你以为只有你被命运抛弃,其实我也一样,胆小,粗心,自卑,一次又一次被老天玩弄。但是,我们可以一起走完剩下的路。你来到城市五年,灯红酒绿从未让你丢弃赤子之心;所以我不在乎你的过去,只在乎你的未来。你只是落魄保安,却愿意为我挡下所有子弹;所以我叫马依依,从未改姓。你本可以一走了之,却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守住信誉;所以我要对你一生追随,不离不弃。我笨,但我专一;我凶,但我也懂温柔。我卑微,但我干净;我身体残疾,但我有渴望飞翔的心。我想赚钱,但我坚守底线;我落魄,但我也肩负惩恶扬善的使命。摩托上树、鬼畜视频最搞笑,天台拍照、隔墙对话、“逼婚”、携手奔跑最催泪。笑中带泪,苦尽甘来,这就是生活。
没人觉得眼镜和大头像山寨版的萧敬腾和黄渤吗?
一星给章宇,一星给任素汐,一星半给做饭吃饭谈理想那场戏。没想到把章宇、任素汐演技逼到这份上的会是这部小成本喜剧片。任素汐突如其来很难堪的那场戏很有力地表现了什么是(没有)尊严。
其他几条线一般,但任素汐和章宇的那段故事也太好看了!农民工抢劫犯(还是处男)和高位截瘫病人之间的边缘爱情!年度国产片第一心动爱情线了!我求求导演把这段中国版《绿洲》拍完吧!!!
蝼蚁流下眼泪,烂泥开出花蕾,鼠辈也有名姓,憨匪为爱而生。
没有带任何期待,主要是因为这全员演技派的cast去看,结果真的非常非常惊喜。智障劫匪、落魄保安、毒舌残废女加上拿钱跑路的“老板”,四条线从一开始不断切换切换到慢慢聚集最后淋漓尽致的大场面,一环接一环的连锁效应,一个接一个笑果,除了剧本够扎实老老实实讲故事以外,演员们实在太太太加分了!任素汐怎么那么会演啊!潘斌龙在雨中爆发的那场戏也很精彩了某些角度略像黄渤老师啊,章宇的戏真的太稳了,一开始的笑点都在他身上,但后面多次剧情转折对于想出人头地到已经被蒙蔽的他的打击演得非常让人心酸了,尤其是最后那一幕他的表情变化真的是哇~陈建斌角色的执着其实最能代表所有的角色,他们都不过是想当个人罢了。最有趣的惊喜应该是王砚辉的深情款款了,今年的黑马应该是这部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