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文/雷米) 告别了名导及低成本电影崭露头角的上半年,终于来到了票房之战最为激烈的韩国影院夏季档。《釜山行》成为了今年韩国影院首部票房超千万人次的电影,也是韩国票房史上第14部、包括外片在内的第18部“千万电影”,并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
当我们谈韩影票房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听到“千万电影”这一名词。简单解释下,韩国的票房一般按照观影人次统计,人次超千万的电影即为“千万电影”。考虑到韩国人口总数为5062万(2015年基准),“千万电影”也意味着,至少有约五分之一的国民都曾到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
在通稿中被冠以“灾难大片”头衔的《釜山行》,在我看来其实是一部新类型片下的社会批判之作。而“亚洲丧尸片”的新类型,以及电影剧本中裹藏的社会批判信息,这两点使这部电影成为了冲击千万的种子影片。
<图片2>
♦️从动画到真人,“2万”到“千万”
或许之前有关注到延相昊导演的人并不算多,至少在今年戛纳之前。因为他的前作都是动画作品,而中国主流媒体对于动画类型的关注度确实较为欠缺。和上次提到的罗泓轸导演类似,延相昊导演是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在中学时代是宫崎骏粉一枚,以后一直默默走在做动画的路上,偶然的机会下终于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真人电影,没想到正是这部电影令他跻身“千万电影”导演行列。
他的代表长篇动画《猪猡之王》入围过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且获得了金摄影机奖提名。这也是第一部入围的韩国本土动画长片。《猪猡之王》于2011年在韩上映,票房仅为1万9798人次。两年后的另一部动画长片《似而非》票房不过2万2366人次。这两部长片动画都是恐怖惊悚类,所以他拍出一部真人丧尸片其实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那么从2万到千万的跳跃究竟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呢?先来了解一下《釜山行》的诞生故事吧。其实比起《釜山行》,先构思出来的是动画电影《首尔站》,也就是《釜山行》的前传。
<图片3>
最初,导演在做动画短片《地狱》的时候,想着从其中还能衍生出什么故事来,就想到了丧尸。而《首尔站》就是这部讲丧尸的片子,本来打算做短片,后来变成长片了。在和《首尔站》电影发行方交流时,有人提出了把《首尔站》拍成真人版的建议。导演觉得,同样的电影做两遍不太好吧,就写了个坐上火车去釜山的丧尸故事梗概给对方看,就这样,《釜山行》诞生了。
至于剧本,延相昊导演和朴柱锡作家一同磨了大概六个月才出来。《釜山行》中流浪汉这一人物是在朴作家建议下加入的,主要是为了和《首尔站》保持关联性。而《釜山行》中饰演感染者的沈恩京也是为《首尔站》女主角配音的人。
之前曾有许多人建议导演拍真人化电影,但他始终坚持做动画,因为觉得还没有遇到合心意的真人片剧本,所以一直在等。而这次通过《釜山行》可以和《首尔站》形成两部联作,并且《釜山行》先于《首尔站》上映,对这部姊妹篇动画的票房肯定也会有积极的引领作用。确实还蛮聪明。
<图片4>
♦️《釜山行》凭什么在韩国这么火?
起初是没想去影院看《釜山行》的,主要因为看不了惊悚恐怖类。但韩国朋友坚持要我陪他去二刷,于是我问,为何非它不可呢?朋友的理由加上个人的观影感受,可以总结出四点。
一、“15禁”丧尸片,但并不算可怕。
看了剧照和预告片之后,因为配乐声效和化装过于给力,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此片过于“惊悚”的错觉,但其实它只是视觉层面上的“恐怖”而已。《釜山行》在韩国拿到的分级和五月份的《哭声》一样,都是“15禁”,也就是说连高中生都可以去看的电影。所以朋友反问道,《哭声》比这个要可怕两百倍,你连《哭声》都看了,怎么就不能看《釜山行》呢?
<图片5>
别忘了,当初不少人看完《哭声》抗议它应该被分到“19禁”。看完后确实觉得,比起《哭声》来《釜山行》是比较轻松和畅快。尽管两部电影涉及的恐怖元素都是较为非现实的,但《哭声》完全是黑色漩涡一般的解答体验,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让人感到无比压抑;而《釜山行》则是无所畏惧,上演酣畅淋漓的过关斩将,又带来引人思考的灾难后感。
因此,对于那些因为“惊悚”而踌躇的人,以及处于15以上19以下的韩国青少年们,同档期的电影中,比起来国民主旋律的《仁川登陆作战》、《德惠翁主》,《国家代表2》来,毫无疑问《釜山行》会更具吸引力。而我也有理由相信,像自己这样被朋友的口碑拉进了电影院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
<图片6>
二、全新类型的“亚洲丧尸片”。
毋需解释,“亚洲丧尸片”和“无枪纯肉搏”绝对是TOP看点。丧尸片本身便已足够有话题性,延相昊导演说,在京畿道拍摄的时候就有好多围观群众,大家说“哇好像是僵尸片哦”,由此他才发觉,原来丧尸本身真的已经很大众化了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先不说亚洲,在之前的韩国也并未拍出任何一部像模像样的真人丧尸片来,而如今竟然在一位动画导演手中实现了。
所以当韩国朋友说起《釜山行》带来的“亚洲丧尸电影”新类型,不仅带着一种“相见恨晚”的喜悦,还有种“前无古人”,短时期估计也不会有“来者”的魄力和自信。对于丧尸片的一大票拥趸,《釜山行》的诞生无异于一条明亮的闪电。
另外,《釜山行》中与丧尸的对战完全是没有热兵器的纯肉搏。且不只是体力博弈,还需要斗智斗勇。这方面马东锡发挥出了超级出色的战斗力,连孔刘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说,觉得马东锡特别能打。
<图片7>
看《釜山行》之前,对马东锡的印象是个搞笑又可爱的肌肉大叔。《釜山行》出来后他的人气又增加了不少,“马可爱”、“马宝宝”之类的别名也层出不穷。戛纳展映后马叔一出场,全场马上掌声雷动。虽然私下喜欢孔刘更多一点。但在这部电影中,感觉马叔的压倒性气概抢走了一些孔刘的存在感,至于两人能否撑到最后,就不在此剧透了。
真人手撕僵尸的亮点则是从大田站下车后再次上车,为营救陷入千钧一发的怀孕妻子郑有美、女儿秀安,马东锡、孔刘、崔宇植需要一路作战,从9号向13号车厢移动的过程。可以说在大田站合力与丧尸对抗,成功再次搭上列车后,孔刘和马叔才摒弃偏见,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马叔把手臂拿胶布缠好,摩拳擦掌准备与丧尸大战。饰演棒球队员的小生崔宇植也缠好胳臂握紧了球棒,没有怯场。孔刘发挥出了与基金经理相匹配的智力,根据丧尸们仅听力发达,暗光下视力不好的弱点设计实施向13号车厢移动的计划。还好《釜山行》里的丧尸还挺蠢的,要是和《首尔站》里的一样的话,恐怕斗智斗勇的手撕僵尸戏码也就无法上演了。
<图片8>
三、社会批判意义。
《釜山行》并不是一部单纯讲述丧尸故事的恐怖惊悚片,在丧尸来袭时高铁上的人们如何应对极限的状况,如何求生存,电影对此有着非常现实性的描述,批判道义人性的同时顺带还黑了一把韩国政府。
从首尔出发的时候就已经不对劲了。然而当被感染的丧尸对人类大举进攻之时,列车上新闻中的韩国政府人士为了维护人心安稳,公然谎报“各位国民安全哈密达!”搭乘列车的人们用手机查到的网络视频中却分明是另一番景象,韩国多个城市都已告急。而当列车到达官方声称的“安全且有军人把守”的大田,无辜的乘客们下车,却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只好为了求生再次搭上这趟载有丧尸的列车。
比起通过影像展现出的政府,列车上的人们为求生存的反应则让观众们不得不发出“人比丧尸更可怕”的感叹。
如果说作为都市人代表的孔刘的利己心在女儿秀安的反问,以及现实中血肉厮斗中,终于化为了人性之爱的话,那么金义城所代表的阶级便是一个为求生存完全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加害于人的权力所持者。他在社会上拥有特权,在车厢里也是掌握着最高话语权的乘客,可以扭转乾坤。
四、高完成度以及动画导演的执导特色。
《釜山行》的票房成绩绝对和它高完成度获得的口碑息息相关。尽管在戛纳,比起大尺度同性作《小姐》和外媒口碑爆棚的《哭声》,《釜山行》的曝光度并不算高,但是作为延相昊的首部真人商业片,《釜山行》已经在韩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在原剧本中,孔刘的孩子的设定是儿子,导演看了许多试镜一直都没有选到合适的男孩来演。他看过金秀安的作品后,坚持要请她来演,甚至不惜把原来设定好的儿子改成了女儿,搞得制作团队的人直冒冷汗。所幸金秀安这枚演技派小姑娘的表现完全在期待之上,比起《哭声》中的金焕熙,挑战度虽然没那么高,但极富层次的演技的她绝对足以入围韩国优秀童演榜单。
在美术方面,《釜山行》的丧尸特殊化装十分逼真,突出了爆裂的血管和颜色,后期对眼睛的处理看起来也让人竖汗毛。动作方面,开拍前六个月起,丧尸演员们就开始接受特别训练了。《釜山行》的动作指导之前也参与过《哭声》的制作,因此也从《哭声》里借鉴参考了一些处理方法。
<图片10>
另外,延相昊作为动画导演的出身也令《釜山行》的场面颇具看点。韩国朋友抱怨说,不少韩国导演常常执着于中近景固定镜头以及短镜头的使用,十分死板,难以看到让人激动的充满力度的镜头运动。但是延相昊的执导风格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对片头最为记忆尤深。影片的镜头从韩国特有的交警模型的脸部特写开始,这种交警模型的胳膊是可以不断机械挥动的,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呼应了丧尸们的动作风格,很有意思。起始是一位中年男司机通过消毒站,对工作人员发牢骚。然后在继续开车的路上,撞死了一只鹿。司机大叔下车察看,发现是只鹿就骂了几声回去开走了车。然后镜头摇到了这只鹿的尸体上,它抽搐着扭转肢体和脑袋,眼睛变色,化身丧尸鹿重新站了起来。
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了“釜山行”的片名。
<图片12>
♦️为何说《釜山行》并不是典型“千万电影”?
尽管《釜山行》刷新了一连串票房纪录,仅用19天就跻身“千万电影”行列,成为今年韩国的首部千万之作,但纵观韩国的“千万电影”list不难发现,《釜山行》和之前那些“千万电影”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可以说它打破了忠武路已经定型的“千万电影”法则。
首先,《釜山行》中并无英雄。
在既有的“千万电影”中,总是能看到以一个英雄角色为中心的剧情设定。比如《鸣梁海战》中的海军大将李舜臣,《国际市场》中家庭的灵魂人物德秀,《老手》中的刑警道哲等,都属此类。但是《釜山行》中的这些人,比起英雄来,更接近于一般人。
孔刘的“石宇”是一位事业成功,但对家庭不上心的典型年轻都市父亲。一开始是一个怀着利己想法的人物,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受到冲击的他内心也发生了改变。马东锡的“尚华”一看就是一个对妻子言听计从的男人,怀着既有的偏见对孔刘不断冷嘲热讽。崔宇植的“英国”是个年轻棒球手,起初连面对心爱女生的勇气都没有,藏起感情只献给对方一张扑克脸。
这样三个过关斩将对战丧尸的男性,我们很难将其中的任何一位定义为“英雄”。导演在这出激动人心的戏码上演之前,已经呈现出了这三个人本身具有的弱点。并且从结局来看,创作者也并没有任何将男性塑造为英雄的倾向。这与典型的“千万电影”有着分明的差异。
其次,无爱国营销,反批判韩国政府。
所谓爱国营销,其实就是主旋律色彩的电影以观众们的爱国心作为营销重点。这个在中国能否行得通暂且不说,至少韩国人愿意去为爱国题材买单。尽管并非所有“千万电影”都用了爱国营销这一招,但大部分都具有掀起爱国热潮的话题性。
“千万电影”中票房首位的《鸣梁海战》就完全是一部主旋律历史片,讲述朝鲜名将率领海军抵抗倭寇的故事。电影受到了政界的普遍支持,连总统朴槿惠都去看了,作为韩国人要是说自己没看过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呢;而亚军《国际市场》则是由小人物映射出了时代变幻,将韩国近代史展现在了大银幕上。黄政民和吴达洙去西德挖煤之前要面试要搞签证,差点失利的他和朋友突然唱起了国歌,于是就鬼使神差地给了pass。再看看《太极旗飘扬》的朝鲜半岛战争、《暗杀》的日据时代故事、《辩护人》以前总统卢武铉为原型、《实尾岛》的南北韩问题等也都具备了掀起爱国心热潮的全民话题性。
而这部《釜山行》呢,从头至尾看不到任何韩国式爱国主旋律线索。政府反而成为了被批判和讽刺的对象。《釜山行》主要是靠从戛纳和韩国观众处获得的口碑来传播的。当然,“亚洲丧尸片”这个title也是吸引人走进影院的一大要因。
<图片15>
最后一点,《釜山行》的大规模破格试映活动,这也是令它在韩国电影界遭受非议的一点。
一般来说,韩国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会举行媒体发行试映会和VIP试映会,有的电影也会举行一到两次的售票试映会。总的来说,通过试映会累计到的票房都不会高于5万人次。韩国票房史最高纪录的创造者《鸣梁海战》累计票房1761万人次,在正式上映前通过试映会累计观影人次仅为2万2500人次而已。然而《釜山行》则完全打破了试映会的传统规则。
《釜山行》定于7月20日上映,在12日举办了媒体发行试映会,紧接着从15日到17日举行了多场大规模售票试映。而结果就是,在电影正式上映前,便累计了56万人次的票房,确实是史无前例。但是对《釜山行》来说,累计却不仅仅是票房,更重要的是口碑。
原定于7月第三周上映的电影,有些完全是为了避开《釜山行》上映的票房竞争,没想到发行公司搞了这么大规模的试映会,抢走了票房和热度,使得关于《釜山行》的话题在上映前就开始四处流传,第三周上映的影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比起同样在第四周上映的竞争作品,《釜山行》也已经抢占了先机。
<图片16>
延相昊从独立动画导演到“千万导演”的成功也让人们开始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他会继续做动画呢,还是乘胜追击继续做类型片?其实他的下一部电影已经定了,真人片《念力》讲述一名偶然获得超能力(念力)的男人努力营救陷入意外事件的女儿的故事,将仍旧合作为《首尔站》配音的沈恩京和柳承龙两位演员。
《釜山行》的所谓前传,平行世界的姊妹篇——动画电影《首尔站》于8月18日在韩国上映。《釜山行》中的丧尸比较蠢,只有听力发达、不会开门、无法准确识别攻击对象,而《首尔站》中的丧尸们可要聪明些了。看完《釜山行》的各位,如果想了解片中的丧尸病毒是如何开始传播的,沈恩京饰演的那个姑娘是如何被感染的,开车前一天在首尔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也可以考虑看看这部《首尔站》。
(PS:感谢所有能看到最后的人……我知道我写太长了orz……)
<图片17>
PS:严禁未授权转载。
我记得好久以前,在我上次回国以前吧,悉尼的电影行业某朋友跟我提过她的老板投了一个韩国僵尸片,我当时就觉得投这个干嘛啦韩国拍的僵尸片必须没什么好看的嘛,毕竟“僵尸片是欧美的类型片”这个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后来《釜山行》出来,被各种好评,我挺惊讶。前两天看了个微博Po的推荐终于忍不住,今天约了朋友去看掉了。看完以后到现在三个小时了,我还感觉闷闷的,一面觉得“真好看呀”一面为我们中国电影被韩国电影抛在后面的、越来越遥远的距离感到焦虑。
《釜山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僵尸片,和我们看过的所有僵尸电影拥有完全一样的套路,有封闭空间,有感染有逃命,有对抗有小聪明,有煽情有生死,这里有的《行尸走肉》呀《僵尸肖恩》啊它们都有过。但是《釜山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亚洲的僵尸片,它充满了身为亚洲人会各种共鸣而欧美人绝对想不到用的元素与梗:亚洲社会独一份儿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因果报应……全都被调进了故事里。
看一个僵尸片到最后不止被圆满地吓了一圈,还感动得五体投地,哭得稀里哗啦。我好几次以为自己扛过了哭点,没想到最后还是败给了一段父女的对话。眼泪止也止不住。
这个片子在你以为充满希望的时候突然就绝望了,又在你终于绝望以后留了一点希望。
剧本是工工整整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模式,第几分钟出现几个事件几个转折几个主要角色几对人物关系----全部是教科书的模版,以最快速度发展故事,让每一分钟的情节都饱满生动(用饺子比喻的话就是塞满了肉馅),丝毫不用一点闲话家常来浪费镜头时间。
知道如何利用一个满是缺点的主角的成长与改变让观众代入角色(少年漫画的套路),知道怎么运用人气角色的命运来影响观众情绪,知道留一个情节上的“关键道具”(儿歌)并在正确的位置使用了三次……两个小时里十几个人物全部立住了,观众能清晰地分辨他们记住他们并对他们拥有不同的解读----就人设这一点,多成功啊。从好莱坞学到的,已经完全变成自己的了。
几年前上学的时候,我的澳洲电影老师专门开了一节课讲韩国电影的崛起与风格,讲朴赞郁讲《老男孩》,当年让我一个对“韩国电影”四个字充满鄙视的无知少女差点跪着出了教室。我那时候觉得中韩两国电影的差距至少有10年那么多吧。
如今,这些年过去,我隐约觉得中国电影多少也有了一丢丢进步,结果看完《釜山行》,人家他妈的又一下子甩开了我们十多年。
怎么追啊。继续追吧。心累累的,哎。
简单点
拍戏的方式简单点
递进的套路请省略
你又不是个烂片
别设计那些情节
没意见
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
你煽情的太表面
像没天赋的导演
观众一眼能看见
僵尸:该配合我演出的你却视而不见
车厢群众:在逼一个最怕你的人即兴表演
打两星吃瓜群众: 什么时候你们开始收起了底线
打五星吃瓜群众:顺着别人的评分被动就不显得可怜
——————(不知道该不该继续k歌的分割线)
和流感差不多,又是一部为紧张而紧张的灾难片,好几处不合逻辑的制造紧张点,比如僵尸就在门后随时可能有意外顶破玻璃门,大家却很淡定散漫的等着(至少表现出恐惧情绪啊,至少里僵尸那个门远一点啊),又比如呆在安全车厢的自私的一伙乘客,却逼主角们去前面更安全的车厢呆着,无视后面一门之隔的僵尸,僵尸破门而出了又吓得屁滚尿流,这是一车智障吗。。。另外老梗也太多,新意寥寥。
基本的逻辑不通,谈何人性,拼凑老梗而已。
太想表达概括人性,反而会显得比较肤浅。
现在豆瓣是不是越来越低龄化了,看的太少没见过真正好的,电影寓意跟人性沾点边就不明觉厉,纷纷献上四五星好评。
------
说第二个例子没问题的。。请问生命安全重要还是舒适面子重要?那面玻璃门是练过金钟罩铁布衫吗?
其实这一点更令人费解的是,那群人丝毫没有表现出对隔门僵尸恐惧情绪,反而安然自若,这个可以算是令人出戏的大bug了。被僵尸攻击是比死亡还恐怖的事情,你们这么淡定,僵尸不要面子的?
而这节车厢的人们,害怕主角们(表现十分正常,无僵尸化迹象,战斗力爆表)会变异(??),却把他们赶到前一节车厢,【注意前一节车厢有可供逃生的车门】
该追求生命的时候,导演和编剧在追求煽情。
这个情节无非想让主角活下来,让自私的人赶紧去死而已,让观众爽那一下,完全忽视本身逻辑。
而且全片都如此,好像车上的人都爱上了那种和僵尸一门之隔的感觉2333。
------
有瓣友抓住金钟罩铁布衫这个词不放了。
我说的门不牢靠,包括两点:
锁的牢靠,门的坚实度。
锁:电影里说了,群众们发现僵尸没有智商不会开门所以就放心了。。这个理由我真的不知道从哪吐槽。。电影里面讲了不是所有被咬的僵尸都会马上完全丧失神智的,那个老太太,主角孔侑,英勇大叔,还有一开始逃上车的女孩,被咬之后都没有立刻丧失神志,女孩还是过了很久才完全变成丧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丧尸都不会开门?求生意志强的呢?很饿很饿的呢?
而那种门,本身就是非常简单的锁,拨一下,门就自动打开,电影里有很多这样的镜头,就算僵尸都没有神智了,乱撞乱扒碰到了,怎么办?凭什么如此淡定呢?
这是一部设定随着剧情需要想变就变的电影。
透明车门的坚实度,没具体描述,但有这样的镜头:僵尸们的手挤进来了,大叔和孔侑想把它们压迫回去,这时门咔嗞,裂掉了,缝隙越裂越多,然后大叔就英勇了。
门裂掉的一瞬间,你说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会觉得门牢不可破?
门就算设定是牢不可破,但至少是个透明的,僵尸们在你三米之内,至少害怕一下吧。
僵尸:该配合我演出的你却视而不见。
————
有反对我长评的瓣友让我推电影看看我是什么品味,那我就大方安利啦~
我扣题,就说讲人性的影片
韩影推荐罗泓轸导演编剧、河叔主演的《黄海》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lEazgERac/
韩剧推荐李幼贞编剧的《特殊失踪专案组M》http://www.iqiyi.com/lib/m_207366514.html
再推一个美国的,邓肯·琼斯导演的《月球》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33440/
看看情节是人性的棋子,和人性是情节的棋子,哪一个才真正在说人性。
(都是播放链接~)
------
推这篇影评,切中了要害,应该被顶到我的长评之上(除了后面评论韩国影视整体我不能完全同意)
//movie.douban.com/review/8083414/
藏起你们情节上的威亚。
西凉虫 评论 釜山行
2016-09-13 15:11:46
她好像一个提线木偶,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来自是我的设想,缺少一种生命感。——《三体2:黑暗森林》
------1102更新
看到底下一个评论,我深刻地认识到那些语气激动甚至口出不雅之词的人反驳我的原因了。(有理论理的我都欢迎,这是一个原因推测,不是针对所有反对长评的人)
那个评论反驳支持我的评论说:
那你是没有看过《从天儿降》,《不可思异》吧。
这个原因其实我第四段已经说过了。低龄化是我的大意推测,诸位海涵。
对不起这两部作品我也确实没有看过,一看到那阵容那预告,我衷心地祝福这种电影,看的人有如包场,亏到只剩三个钢镚儿叮当作响。
蓝瘦,我的祝福很少应验。
摘一篇收藏的热门微博,话糙理不糙,原po@RoarofAnitgone:
要是没有韩国同行的人性片和美国僵尸片,就和以上提到的几部国产比,这片4星,可以了吧。
我可能没有明了的指出结论,引用评论里面的一句吧。
@罗夏 2016-09-26 19:16:02
中国近几年是没拍过几部好片,但这不是给那些外国拍的本身一般的电影好评的借口。
这部电影最大的bug其实不是我上面说的那些人看到僵尸那淡定散漫的反应,而是导演为煽情而煽情,为凸显人性而凸显人性的肤浅安排。
韩国电影为什么精品率比中国高,大多数也很精彩,但得到的国际奖项相对少?我觉得,就是太想表现某种概念,剧情太过外放和夸张的通病。
韩国电影在今年给了我们不少惊喜,自早前戛纳载誉归来的口碑之作《小姐》《哭声》,这些商业和艺术兼具的作品,不仅在评论界备受赞扬,更能够在商业上有所斩获。
就在最近,本年度韩国本土票房首部突破千万人次级的口碑作出现了,本片是由首次指导真人电影的延尚昊导演的丧尸题材灾难影片——《釜山行》。
影片上映一来,评论界一片赞扬,目前豆瓣评分8.2,IMDB评分8.0,知名电影网站SCREEN Daily评价说:“这是一部媲美《雪国列车》和《僵尸世界大战》的韩国型灾难大片,娱乐性和社会性都完美地囊括其中。”
当然这并非是说这部新人导演的作品要从整体素质上来讲比《小姐》或是《哭声》更加优秀,而是基于影片题材本身更具有观众的辨识度和受众面更广的因素。
1.故事内核:末日密室逃生
《釜山行》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是从首尔站出发开往釜山的KTX上爆发丧尸危机,人们为了活下来而孤军奋斗的故事,是一部丧尸题材的灾难大片。孔侑在片中饰演证券界的“黄金手”,带着金秀安饰演的女儿前往釜山看望妻子。
马东锡和郑有美搭档饰演夫妻。崔宇植饰演高中棒球队的成员,而安昭熙饰演棒球队的经理。
这些人偶然登上前往釜山的KTX,却意料之外遭遇丧尸危机的故事。
尽管丧尸题材电影兴盛于欧美,经过乔治·A·罗梅罗等导演的发扬,已经自成一种风格。加上近年上映的《僵尸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大卖引起的广泛热议,丧尸电影被认为已经很难再有新的格局。
但韩国导演在处理末日危机题材的时候扬长避短,加上韩国灾难片一贯带有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社会批判,本片所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并没有急于求成的效仿好莱坞丧尸片的末日危机感,也不刻意制造群尸屠城的大场面,反而将故事发生在封闭空间内——一列行驶的列车上。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被困在这列无法停车却又不知终点站在何方的高铁上,外有僵尸大军追杀,内有人性罪恶的阴谋险恶,这将电影的矛盾冲突展现的淋漓尽致。
主角们为了生存不仅要与丧尸搏命逃杀,更要应对火车里的人性丑恶。一辆列车封闭起来的最后生存空间、为了求生,人类善恶美丑在这里暴露,电影有一种《僵尸世界大战》+《迷雾》+《雪国列车》的即视感。
2.主题拼贴:好莱坞类型片混搭韩国式批判
从韩国近年热门电影中,不难看出韩国商业导演们普遍受到了好莱坞类型片观念的影响。仅以灾难片为例,无论是《汉江怪物》《铁线虫入侵》或是风格更趋于写实的《流感》,韩国导演无一例外的都是在灾难片内核里讲述了普通人的情感救赎和对人性的善恶二元论展开了讨论。
韩国的灾难片的主题都非常一致在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
动画导演转行真人电影,延尚昊导演的首次跨界完成的算是相当出色,在他本人作为动画导演的履历当中,《猪猡之王》《似而非》等作品当中,都带有明显的想要在残酷外衣注入社会性批判的目的。
导演之前的作品所带有的强烈风格:阴郁、暴力、残酷、愤怒!
对于一部主打恐怖惊悚的灾难题材电影来说,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把握整个故事的叙事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人被咬后会迅速变成丧尸,丧尸身体素质超强,扒火车、跳窗、撞玻璃、叠罗汉,而且跑得还飞快,但既然是为了主角们逃生制造戏剧冲突,也给丧尸们设定了弱点,丧尸在黑暗的环境当中看不见人,但对声音很敏感。所以这段铁路上一段段的山洞便成为了与丧尸作战的高潮段落。
但是,导演的意图又不止于想要做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人性的挖掘和价值观的崩坏仍然是典型的韩国式电影母题。
关于尸病爆发的原因,电影并未直接交代,而是从主角的几次通话当中透露出来。电影一开场,男主所在公司的老板就让男主把手下控股的一个化学工厂项目有关的股票全部卖掉,而在吃饭的时候男主又看到了鱼类奇怪死亡的新闻。
等男主上车的时候,首尔这座城市的病毒已经开始大规模爆发,而当男主在火车上遭受到病毒感染的丧尸袭击之后,同事的一通电话让他意识到,原来高层早已知道病毒扩散的事情,却隐而不发,最终导致城市的沦陷。
影片的结尾非常意味深长,女主带着少女穿过隧道,隧道尽头的军方人员在无法确认对方是尸体的情况下,受到了上面的命令指示是消灭。导演借用这个结尾对政府和军队对生命的漠视行为进行了批判,可惜结尾稍显仓促,没有达到影片本身所想要探讨的主题的那种深度。
3.角色塑造:“去英雄化”式主角
长期一来,韩国导演一贯长于故事细节的刻画上,而对于细节上的描写,也让角色变得更丰富和立体。所以韩国商业类型片中所谓的正派,似乎都被“去英雄化“了,那些越是让观众情感代入深的人,越显得”无能“。
导演延相昊虽然是首次指导真人电影,但延续了自己的前两部作品中一贯的关于人性挖掘的母题。
当病毒爆发后,电影的男主角,竟然会是那个把孕妇关在门外的人。
男主饰演的基金经理,从一开始教导女儿时时要以自己为中心,到危机时刻救助流浪汉,从自私到觉醒,最后因为从下属的电话里得知了病毒的源头正是自己操控的基金项目而感受到了价值观的崩塌,于是最后选择一路护送女儿逃亡,而这每一步的升华中,他的女儿就是点醒他的催化剂。
演员方面,马东锡饰演的外表凶悍实则内心细腻有些惧内的壮汉非常还原,这个角色颇有些《邻居》中的打手的感觉。而孔侑和郑有美则是继《熔炉》之后的再度合作,非常值得感慨。
反派金常务,是一名公司高层,他有着体面的外表,但内心自私,善于把握舆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位大叔的形象,集刻板、专横、自私于一身,他的心完完全全被死亡的恐惧填满,才导致他不断害死身边的人来保命。
在影片中,这些角色,随着丧尸病毒的爆发,众难当头,人性的丑恶与光辉在这一刻暴露无疑,说到底导演还是在借丧尸阐述人类才是最可怕的动物!
4.视听语言风格:拿来主义与本土化包装
评论家们批判韩国电影的原因是其缺少原创,很多时候都在模仿和借鉴,以商业类型片这种在好莱坞工业体系当中相对成熟的模式来说,韩国导演总是善用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但问题是,韩国电影总是能够“拿来”得恰到好处。
因为韩国电影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拿来”之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尽可能的变成自己本土的东西。
《釜山行》与《僵尸世界大战》
电影《釜山行》,就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类型片做法,片子情节点的设置,高潮戏的铺垫方式,甚至视听语言都很有好莱坞的风格。
影片中,导演因为动画导演出身,所以在一些场景设计和场面调度上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丧尸袭击人群的场面生猛无比,许多镜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提升观影快感,使用了好莱坞动作电影常用的凌厉剪辑和大特写镜头。尸变逃生的动作场面非常抓人,节奏保持的非常好。
当导演想要展现末日下城市的危机感和绝望感时,又使用了好莱坞灾难片常用的远景,远景下的整座城市的末日场面极其大气。
可以说,整部影片所呈现的出色的视觉效果,加上导演精准的镜头语言,让这部丧尸题材电影在大银幕上呈现的末日危机感展现了真实可信的效果。
尽管导演有意识的借鉴了好莱坞的视听语言风格,但本片在叙事推进层面,仍然是韩国式的。编剧不断给主句逃生之路设置困难,这种困难可以看作是编剧在叙事上设置的情节爆点,主角一行人不断克服各种困难逃生的过程是导演最想呈现的细节。
整部影片剧情紧凑、整体推进的节奏非常快,段落衔接之间也基本做到了张弛有度,戏剧张力十足,起承转合的意外层出不穷,丝毫不让人觉得冗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延尚昊还拍摄了一部《釜山行》的前传,平行世界的姊妹篇——《首尔站》,来讲述丧尸病毒是如何爆发的,以及那趟开往釜山的猎车开车前一天发生的惊悚故事。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完成度相当高的丧尸题材电影,影片所呈现的好莱坞式灾难片套路和视听语言风格都让人赞叹,同时又兼顾了商业元素和人文关怀双重主题,这正是国内商业片导演所欠缺的成熟的创作模式。
分享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她好像一个提线木偶,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来自是我的设想,缺少一种生命感。——《三体2:黑暗森林》
--------------------------------------------------------------------------------------------------------------------------------
在说《釜山行》前,说个有点重要的题外话。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当初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是想把女主角安娜塑造成一个卖弄风情,品行不正的“失足已婚妇女”,托尔斯泰在动笔之前就已经给这个因上流社会空虚而偷情的堕落妇女预设了一条轨道。
在动笔创作中,托尔斯泰用文字赋予角色骨骼和血肉,去描绘安娜的体态、容貌和穿着,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再赋予了安娜情感和灵魂,慢慢地,他感受到他笔下这个女性的情感、思想,她的落寞与绝望。
经过不断深入的创作,他开始去体会去理解他笔下的安娜,安娜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一个作家笔下的木偶,更像一个鲜活的人,开始脱离了作者预设的轨道。她的所做所为,来自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所思所想,来自于她所看所感,来自她的出身,来自她身处的环境,她所遇到的人,而不是来自作者托尔斯泰。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安娜,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女性,她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与《安娜·卡列尼娜》一样,《冰与火之歌》里面最根本是人物,无论上至君王公爵,下至无名之辈,都是通过角色的行为,去触发事件,再通过事件,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釜山行》里(大部分的电影剧本也是这样的创作手法),则反其道而行,编剧先给了一个故事情节大纲,然后分段去设计具体的事件,再通过角色的行为去触发事件,角色只沦为了服务情节的棋子。
过于设计的情节,就好像暴露了的威亚,时常让人出戏,忍不住吐槽。很多情节,很明显就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定,别的丧尸都凶神恶煞,就老太太丧尸一脸迷茫与忧伤(请问,你有什么特权去忧伤?)不就是为了让老太太姐姐打开车门,如果她一脸丑陋跟姐姐面目可憎地对视,那个老太太开门岂不是不能服众?还有大家吐槽很多的,比如上了列车不关门的情侣,比如在黑暗隧道中唱歌的女儿。
这种套路最明显就在那些很拙劣的恐怖片,遇到了危险,既不逃跑也不反抗,站在原地只会尖叫,为什么不跑?跑掉了,情节还怎么继续?电影还怎么拍啊!所以为了情节的继续,这些人物必须做愚蠢的行为,或者违反人类正常的逃生欲望和技能。然后编剧和粉丝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以“人在受到巨大惊吓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自圆其说。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所有的角色像个提线木偶,被编剧和导演所操控,他们所有不合理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角色自身驱动,而是为了达成导演的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情节去说教,生硬地去控诉人性的丑陋。
摄影,化妆,剪辑,特效的不足,很多亚洲的电影可以通过技术外包给好莱坞团队去弥补,但很多逻辑和剧情的漏洞却是致命的,而这,也是做为一个故事最基本却也最为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说,科幻片,丧尸片,逻辑不重要,我觉得任何类型片,说逻辑不重要的都是在耍流氓。
《三体》何以优秀,何以摘得雨果奖?《三体》即便是科幻,他也有强大的物理理论和扎实的数学运算为基础。《蜘蛛侠》里,蜘蛛侠用蜘蛛丝拉住高空坠落的女友,女友在强大的重力加速度,腹部突然被蛛丝拉住,导致脊椎被活生生拉断而死亡。也许蜘蛛侠的设定很科幻,可女友是活在地球上的普通人,就要符合地球的基础力学。小小的细节,就能反映制作人的态度,才能产生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这类故事优秀严谨且不浮夸的科幻电影。
也很多人说,近几年韩国电影开始崛起,我认为,很多的韩国电影,跟欧美的差距,看上去很小,但这个很小,就存在巨大的差距。韩国电影这几年“所谓的优秀”,很多只是题材的讨巧。无非都是些,强奸、性侵、乱伦、凶杀。灾难的本身,就足够震撼,然后韩国会把这些灾难,加到儿童身上,其中再牵扯些政治,这些偏激的内容甚至不需要影像,一篇文章报道就足以震撼人心。可抛开这些去看电影的本质,他们依旧还是韩剧的思维,韩剧的套路,只是批了一层人性和民主的外皮。韩国电影,要追赶欧美,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PS:不要跟国产比,你肯定不会认为芙蓉姐姐没有凤姐丑,就认为芙蓉姐姐美,是国民好媳妇,大众女神,是吧?丑的,终归是丑的,不优秀的电影,到底也是不优秀的。)
抱歉我写这篇影评真的很激动,生平头一次看到这种格局的亚洲丧尸片。作为一个十年前就看过《活死人黎明》之后写《僵*世界大战》和《完全自*手册》被新浪封过文的人,这样一部虽然引来刷屏但也绝对褒贬不一的韩国电影,给予我回忆与反思。我并非一味的捧和杀,只说最真实的感受。并且用读过的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做标题。其实书的什么内容已经忘了,只是想到那时上初中的我觉得未来很绝望,这种心情和电影里的人很像。
其实近年来我看韩国电影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韩国人经常讽刺政府、人性和现实表示很认同。我又要提到刚刚看完的韩剧《信号》,还有之前看过的《恐怖直播》《杀人回忆》和还不敢看的《熔炉》和《素媛》。我一直强调我是个冷血的人,但实际我内心脆弱到不敢看宠物电影。反而那些虚构的带着科幻恐怖色彩的电影让我欲罢不能。这也是我要先看《釜山行》的原因。毕竟只是一部丧尸片而已啊!话说这部纯纯的人海丧尸片,其中某些桥段很像是游戏里的升级打怪,尤其是几个男人穿越数个车厢的那一段。可讽刺的是我身边认识玩游戏的人,动不动还玩爆头的即便是爷们也不敢看恐怖片。其实这部片的僵尸没怎么吓到我,毕竟那都是一些无脑的生物。他们连开关都不会开,只要看不见人就不会攻击(电影里的设定)。他们的战斗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惊人,也是普通人的身量,所以魁梧的大叔可以一个打几个。他们也只能走人海战术,攻击的套路也就是单一的咬人。真正让我觉得恐惧的是---人性。
其中一个最大的反派是穿西装的大脸大叔,他是这个社会上自私自利的代表。为了自己牺牲别人,诬陷别人做得驾轻就熟。其他人想要救更多人的时候,他主张快开车,不顾他人的死活。煽动大家不让其他车厢的人过来,还诬陷男主被感染。和另外一个乌合之众死里逃生,关键时刻直接把对方推出去自己逃命。为了自己逃命根本不会看一眼被攻击的女孩。好心的火车司机也是干嘛要救他?也牺牲了。最后是男主被他咬伤~自己死还得拉个垫背的。这种人在现实中很多,对于自己得到的一切那般心安理得。他变成僵尸之前说妈妈等他回家,好像是冷漠中的一丝温情。可实则我想问问他的妈妈,如何教育的这样一个人?是不是幼年对于这个孩子过分的保护导致他的自私?早晨的时候坐公交车就遇到这么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上车,别人好心让座,她却只让孩子坐自己还要占一个人的地方,孩子更是坐得心安理得。仿佛是如果别人不让这个座是社会的不正常。又想起火车上那个母亲,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大了,却还是不撒手。这仿佛是对孩子的爱,实际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是根本不会感恩戴德的。火车上也有这样的母亲。两个姐妹老太太,姐姐很朴实,妹妹画得很妖艳。她们阴差阳错地都获救了。妹妹在一群只想保命的普通人车厢,姐姐跟着另外一拨人逃过来。普通人车厢的人不让他们过来,而因为耽误的时间,姐姐最终变成了僵尸。保了命的妹妹自言自语地说,看你养了个儿子,钱都给他,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看着玻璃窗那边变成僵尸的姐姐,把门打开~~于是这个普通人车厢里的人也变成了僵尸。。。这段真的很震撼我。如果做人做不好那就直接变僵尸好了!这老太太很像是个英勇炸碉堡的战士,可这个举动又有多少无奈与绝望。
还有让人绝望的是男主之一的魁梧大叔。大叔面冷心热,一直保护妻子和众人,但最后为了妻子,他一个人挡住僵尸,让妻子先逃。这一段是让我想起曾看过《活死人黎明》的关键。是的,那部经典神片里也有这样的桥段,最后几个人终于逃出来了可以坐船离开,但男主却被咬伤了,所以他没有走,而是留在了岸边,望着天空静等其他僵尸来把他保卫。这个画面太踏马写意了!而做了同样的事的还有那个一路上絮絮叨叨持续当BUG的流浪汉跟坚守到最后一刻不忘广播的火车司机。火车司机的演员也演过《信号》,演一个同样善良但命运多舛的父亲。即便是命运反转也依旧要杀死对自己女儿见死不救的人,算是个绝对悲剧的人物。(那张脸就很悲情)还有演女儿的小演员,一路都是纯真的白莲花角色,除了跟自己的父亲不怎么和谐,对其他人都是一副热心肠。可如果想到整列火车或者整个城市的小孩只活了她一个,她的白莲花角色也就没那么值得称道了。反而是她的父亲,一路复杂的情绪转换,先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再到只希望自己和女儿活命,再到加入战斗最后得知真相的颤抖以及最终牺牲的那一刻解脱。让我觉得更真实。其实这一路大家都绷着,最后崩溃的点可能是小女孩的歌声。那个想要唱给父亲的歌成了他们活命的关键。影片此时戛然而止~作为一部商业片,这次韩国人的煽情没有过分。表达纯爱,只是让一路千辛万苦闯关的男孩死在了女孩的嘴下。表达友情,就是对于昔日同伴变成僵尸的不忍下手。表达夫妻之情,只是最后魁梧大叔说咱们的孩子今后叫什么。表达姐妹之情,就是眼神。表达父女之情算是有点过,小女孩的演技很到位,但是父爱的深沉表现得很好。这就是亚洲电影和美帝电影的区别吧。同样是僵尸人海战术,《僵*世界大战》我只是为了看布拉德皮特,而《釜山行》让我记住了好多人。
有人说《釜山行》甩了我们国产电影十年,也有人表示不服。我只能说起码恐怖片这个门类是有的,国产所谓的恐怖片剧情胡邹八扯故弄玄虚,往往为了吓人而吓人做出那种一惊一乍的音效和主角的面孔,旁边观影人的举动可比电影吓人多了。电影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资,能有个盗墓题材都是巨大进步,日本《寄生兽》上映都要感天动地还被剪得巨和谐。相比之韩国这个小国家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同样的祖先,不同的灵魂。我觉得不止十年。但我们国家真的拍不出这种情感的电影吗?我觉得并不是。多年前我看过《南京南京》,同样的绝望。封城,屠杀,比之僵尸更可怕的是真实。看过刘震云写的《1942》,也是如此。大饥荒,一家人逃难,地主父亲想保全全家,可最终只有他自己,路遇一个小女孩,凑成一家人。以苦难和绝望为标杆,中国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只是观众不买账,或者说观众更愿意去看虚幻的而不是真实的。
这也许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吧?在学校里我们学的是粉饰太平的历史,学校不教我们怎样去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谋生与自救。我们是在传承知识,一代又一代。而做父母的,脑子未必清醒多少,于是,人熊熊一窝。所以也只能从社会新闻上去看人性。看隐藏几十年的杀人犯描述犯罪过程轻描淡写,看杀死同学的冷冷地说一句算她倒霉。看因为贫穷毒死儿女之后又自杀的夫妻,身后还要被说不具备低保资格~~我说得多了,可能又要被和谐了!只能点题了,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无解。
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晚上看吃饭时看,请不要乘高铁时看,会怀疑人生的。
妈呀韩国这丧尸片一来就全民皆丧而且个个跑得飞快!套路齐全、概念明确的商业电影,有阴谋有人性有牺牲,最后剩谁一目了然。看别人都从好莱坞毕业了我们还在比妖塔盗墓谁更烂,我心塞...
联系几个前作,感觉导演是深深的厌恶人类啊。毕竟某些人类要是面目可憎起来,真的比丧尸恐怖太多了。《釜山行》一直表现平凡英雄,有始有终。没有全开主角光环,没有太bug的战斗力,合理保存了妇孺、亲情与歌声。第一枚丧女、坦克大叔、空降丧尸、高速丧尸车祸、挂满丧尸的火车头都十分出彩。
好过美国的《僵尸世界大战》,韩国在丧尸类型片的开拓一出手就登峰造极,个别桥段快准狠到了心骨眼!最后孕妇和小女孩穿过隧道如果遇到河正宇,那这片就真的是神作了!=。=
爸爸知道自己感染快不行了,最后时刻回忆起女儿出生时的情景,笑着从车尾掉下去。这一段还是比较感人的。但影片整体不算精彩,且韩国电影特容易出现的人物发愣、呆滞的节奏,此片也不断出现,言情剧出现这个还能理解,但你这是丧尸片啊,人物的表情停顿时间过长很影响观感
这绝壁是散户在电影史上被黑得最厉害的一次……万恶的基金经理在收割韭菜后依然成了英雄……
最喜欢老奶奶这一人物设置 以及爸爸从火车跳下那个画面
这片最大的bug难道不是即使过隧道列车里面也有灯啊?
那个小女孩上了车,电影开场了那么久,我才看出来,她是个女孩!那她爸爸年年给她买什么Wii🙄
拍类型片这事,韩国甩出天朝几条街,人家已经是好莱坞一流的水准了,虽然各种元素用的很主流,但这就是个主流的商业大片,而且韩国人的催泪绝对是纯正的韩国特色,而且还保留了韩国电影的日常各种黑,算是部纯正的韩国味儿的好莱坞大片。
《上海行》,G101次列车,北京开往上海,中途被要求在徐州下车。今年要上的那部抄韩国片的《美好的意外》,陈坤、桂纶镁、王景春,搬过来演三个主角刚好。棒球小伙找李现,棒球改成篮球,小女朋友就来个吴倩吧。会演戏的小孩想不出来,改成少女,张子枫。好了不做梦了,睡觉。
气死我了,你们为什么不等天黑再出来?为什么?!?!?!
丧尸再也不是西方的专利了!韩国影人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非凡的叙事能力和精巧的借鉴本事。没有好莱坞式拯救人类的大英雄主义,多了的是人性的反思与情感的刻画。无论怎么看,这部电影都是亚洲影界的头一遭,五星鼓励!
套路很深,下料很重!据说这部电影耗资100亿韩元,其中90亿用于几百名群演的霹雳舞教学费用。哦,对了,还要唱好歌,关键时候保命就靠他了。
这部片子里的孕妇和甄嬛传里的孕妇战斗力不是一个次元的
大叔真屌,不过这个故事怎么看都是一个贱人害死一堆好人,让人生气
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听名字像福建人拍的。
僵尸进攻的部分比较过瘾,火车拖着一尾巴僵尸的部分视觉效果很有趣;人文部分十分韩剧,社会讽刺过于直接而显得无趣了,男主那洗衣液CF般的闪回、洗手间哭泣都太cheesy,其实马东锡才是英雄,只是被塑造得不壮烈罢了;镜头感、节奏感so so,演员们演得不够害怕,有的部分特别明显。拜托,是僵尸也!
不以权威口吻说夸张点就吸引不了眼球:韩国电影又甩了我们十年。
目前亚洲商业片的最高水准 看完之后对国产电影充满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