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说影视 2020-04-17 23:19:48
米克说影视原创
(本文适合观看本影片两遍以上读者阅读)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或是本世纪初(听着好像是多么遥远呀,经典的故事开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我经常到本市各条大街小巷的影碟店(后来都消失了)淘电影看。两杆大烟枪就是那时淘到的,好像还有个名字,够僵四小强,僵忘了是哪个僵了。
记不得当时看后自已的感受了,但肯定看完推荐给了朋友们,不少朋友因此成了和我一样到影碟店淘片的影迷。也就是说,不少人因为看了本电影而成了电影的忠实粉丝,可见它的魅力。这里边肯定还有一个叫宁浩的青年吧。
这么多年,有时想起它,还会找出来看看。今年本片导演盖里奇的大作(绅士们)出片了,看完了,感觉很爽 ,仿佛又记起当年看(两杆大烟枪)的爽劲。于是又仔细看了几遍(两杆大烟枪),这几天把自已关于本片的想法记一下,聊以备忘,以防过了若干年后又什么不记得了。
电影让我们感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共呜,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自己和我们的生活,此刻某一段时间仿佛从永恒不变的流逝中独立了出来,我们走入某一段电影时空中,同一时刻,电影像从上空中打下的一束光,照进了我们那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的某一些时刻。此一刻,我们和电影仿佛都是永恒的。当然这是一个幻象,可以维持一个或两个小时左右,但那又何妨,陶醉一会儿不好吗?
好电影里必有一段真实的生活在里面,不然就不会让人感动。有些好的导演在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中,往往倾注了自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生活经历和感悟,有些可能是影响其一生艺术创作的那种东西。所以有的导演岀场即高潮,此后作品都达不到成名作的水平,有一种说法叫某些导演一生都在拍一部电影。
那话说回来,这部豆瓣top250排名57位,评分9.1的电影里有导演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呢?它如何会让年青的人们如此激动呢?
第一,导演的人生经历与本片内容的关系。
盖李奇1968年生人,土生土长英国人,生父是个广告人,母亲是个模特,盖李奇五岁时离婚,改嫁一英国贵族。盖李奇从小有读写障碍症,十几岁时因涉毒(这就难怪他电影里有那么多大麻的故事了)被学校开除(这个和咱国家一样,毒品政府是绝对打击的)。后换了十来个学校,只混了个中学文凭(你想有这个病能学的好书本知识吗?)就进入社会自谋生路了。做过酒吧的酒保,瓦工(我记得加斯科因他爸就是个瓦工,希区柯克他家是个开果蔬店的),连掏下水道的活都干过(他两个爸看来是真不管他)。混了几年,他其中一个爸,(我猜是生父)给他找了个电影放映员的活,从此走上了电影之路(和昆汀很像吧,不过个人觉得他们的电影是不同的路数)。后来开始当广告和音乐录演带MTV的导演。再后来,自已拍了个二十分钟的短片(应该是大烟枪的前身)。斯汀(前英国著名摇滚乐队警察乐队主唱)的老婆看了后觉得好,决定投资拍摄。所以电影里四小强的赌徒艾迪那个开酒吧的老爸就是斯汀本人演的。四小强包括大克利斯看到他是不是都挺怕的,因为那是本电影真正的大boss。
再看电影本身的叙事:伦敦的穷街陋巷中,酒吧里,地下拳击场改成的地下赌场,哈端的性用品商店,脱衣舞酒吧,艾迪和巴肯住的铁路边,电压不稳的破房子,当然最后还有警察局。这活脱脱就是盖李奇当年在伦敦打工的环境吧。多说一句,成名后的盖李奇,在伦敦有一间自已的酒吧,可以说也圆了自已少年时做酒保时的梦想了,真正是不忘初心呀。
电影开头,在街上摆地摊的巴肯那段叫卖绝对精彩,我不懂伦敦方言,光看字幕理解已经感觉到那种妙劲了,如果是伦敦本地人那更能心领神会了。查了一下,演员斯坦森 (又名郭达斯坦森,因为长的像本国小品演员郭达)从小就和父母在伦敦牛津街上摆地摊。导演选他,是否也是看好他在摆地摊上的深厚功底。他这段地摊叫卖绝对影片精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说,影片导演和演员们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是本片成为优秀经典的根本保证。
第二,对影片中两个父亲角色形象的分析。
影片中第一个父亲和儿子形象是赌徒艾迪和他那个自私硬冷的开酒吧的爹。 这可能是以导演和自己亲生父亲之间真实关系为蓝本的。从艾迪和父亲的几场戏中,我们能看岀,父亲对艾迪是很冷淡的,艾迪出事,他关心的只是自已不要受到连累。大克利斯去要胁他,生生被顶了回去。最后去警局接回艾迪,甚至不准他坐车回去,地位还不如个酒保。艾迪确实不争气,父亲对他是失望的,艾迪对自己的表现确实也心知肚明,所以对父亲的态度也不抱怨,还有些怕他。可能年轻时的盖李奇和父亲就是那么个状况。
影片中第二对父子是大小克利斯,我看到这两个人时,是有点疑问的,为什么要加个小克利斯这个人物呢?我们先看看大克利斯,演员不用说了,大家都认识,那张脸教科书式的诠释了凶恶两字的含义。但当我们看到导演让他在电影里说的和做的时,才惊讶的发现他是整个电影里最完美的一个人。请看:他不贪财,只拿本分内的钱,有自已道德准则,这在这部电影里那是唯一的一位呀。不对,还有一位就是种大麻的科学家头,他还是挺仗义的(他在狗帮抢劫时不忍看同伙被杀主动开门);上那里都带着自已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想想导演那离婚的父亲);大克利斯本身是讲礼貌的(想想英国绅士传统)教自已的孩子不讲脏话,上车扣安全带,还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大克利斯开场戏里,还有这么一句惊人的话,不准亵渎神明,这那是个恶棍,这就是天使在人间呀。
想想艾迪那个爸,再看看小克利斯这个爸,导演自已的亲爸,这就不难看出导演的用意了,大克利斯是导演心中理想的父亲形象,是导演创造出来安慰自己内心的渴求的。小克利斯是导演自已的童年影射,为自已的童年找一个理想的父亲。
结尾 导演还让克里斯用车门夹死了狗老大,做了本电影中除暴安良的大侠。
这就解释了两件事情,结尾谁得了钱?是大克利斯 。谁得了大麻?是大麻科学家的头。导演安排的。
第三,对影片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
两个北方小偷(感觉是拉丁种人,他俩最后配得是西班牙音乐)贡献了本片精彩的喜剧戏份。两人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不由让我想起(虎豹小霸王)里的布奇和圣丹斯。两人里说实话,卷毛有点像个女人,烫头,见到什么拿什么,两人在车里争论谁去出手时活像两口子。最后,看一直照顾自己的兄弟死了,卷毛像一只发狂的母狮子一样爆发了。竟然一人干掉了哈利和巴里两个人。
狗老大自私贪婪,黑人老大是个狠角色。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自成一体。但脉络清晰,一点也不混乱。
第四,导演的电影艺术手法有什么特点。
1、摄影上的特点
广告和mtv手法的运用
跟拍,动感的镜头,特殊拍摄手法的运用(艾迪从赌桌上下来那段),镜头的剪辑,特写的运用,这些无不体现出盖李奇在广告和mtv中学到和自创的手法。当然盖李奇没有照搬而是改造的不那么突兀,所以才有了我们观影过程中的那种舒服又间或很爽的酷劲。
灰暗色调的运用,仿佛那种老照片一般泛灰的质感,表达了本片的黑色幽默基调和导演回忆往事的暗示。
独特的箱内视角摄影角度,盖里奇常用这个镜头角度。具体我也没品出什么味道来。希望有所心得的影迷告诉一下谢谢。
2、配乐的精彩
本片一大特色,就是配乐。盖里奇不愧是mtv导演出身,不同人物配不同音乐,不同场景配不同音乐。这个我看网上有评的相当全面的,我就不多说了。盖里奇在英国有自已的音乐厂牌。
3、具有独特嗓音和对白特点及特别个性形象的配角演员的选用。
像那个洗礼者巴里(演员电影上演前不幸去世,电影最后有一个字幕致敬)那种每句话都说FK 仿佛口沫都能从电影里飞出来一般。还有那个扎小马尾的狗老大手下,声音沙哑,形象猥琐。甚至那个倒霉的交通员,文弱的政府公务员,现实中我们只能忍气吞声,电影里可以打他一顿出岀被罚款的恶气。 可以说电影里的各个出镜人物都个性鲜明,形象丰满。成功的选角是本片成功的一大因素。
4、旁白对影片情节的支撑和联接作用
鉴于本片时长只有107分钟。为有效的完成内容,导演聪明的利用了酒保的旁白来完成对人物的补充和对情节的串联。这是种取巧的做法,也构成了本片情节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第五,关于影片那有名的结尾的一点想法。
看一部好电影时,敏锐的人会收获更多乐趣。本片里主人公四位及若干人等奋斗拼搏的目的是什么—钱。电影节奏比较快,有些镜头一闪而过,其实都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特写镜头的采用,那都是导演特别要说明和强调的东西,比如开始时,肥皂从抽届拿出用塑胶袋装的钱时,镜头给了钱一个特写,下个镜头转为艾迪的特写,眼直盯着钱,仿佛要把它们吃下去一般。其他四人也是如此,导演也都用各种手法表现了他们对钱的崇拜。那最后他们的愿意实现了吗?这种对故事情节的追求,是我们看故事的内在动力。一般套路,或好或坏必然会给你一个交待,好是喜剧,坏是悲剧,这是个传统。盖李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他没有那么做,他没有给你结果,他在结果出来前用一个定格画面提前结束了本片。这让我又想到了另一部我最爱的电影《虎豹小霸王》那著名结尾的定格画面。我想盖李奇是在说这个没有结果就是他要说的结果,他不是要说一个普通的故事,他说的是生活本身的荒诞性,是一个黑色幽默,是上帝的一个玩笑,就像那个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绝妙的结尾,无限升华了本片主题思想。
结尾配乐也是本片中本人最爱的一首歌石头玫瑰的傻瓜的黄金。并由此知道并喜欢上了本乐队的其他作品。
写完了,打开了窗户,俯看城市。上午了,雨后的天空,清爽而明亮,太阳正在变的温暖而有力。疫情正在退去,城市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多少个四小强们又要继续上演他们的人生了……。
此类多线杂糅叙事的代表作
嘛叫编剧功夫?界就叫编剧的功夫!
周杰伦捧红了萧邦,疯狂的石头捧红了两杆大烟枪,夜宴捧红了哈姆雷特,集结号捧红了太极旗飘飘?
貌似疯狂的石头就是在模仿这部片子。麦当娜的前夫的作品。
说《疯狂的石头》好看的都到一旁蹲倒抱头唱《东方红》去!
结构很精细。艾德输光了钱的时候,恍惚出门,扶着墙吐,很真实。一贯老实的厨子打劫前突然说,带把刀好:Guns for show,knives for a pro.——你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去?我不知道是马上要打劫可怕还是你的过去可怕。
浓郁的英伦范儿,搞怪的人物性格,多线交互叙事方式,无比精准多线互绕轮回归一的剧情,开放式结局,多处变速剪辑,以及精准切合的配乐,加上一帮英伦痞子的优秀表演:超值的五颗星!最喜欢的片段莫过于四人得手后庆祝的变速晃镜长镜头以及定格递推的开放式结尾,三个字:超喜欢!
果真没让我失望 喜欢这样能让你笑着紧张的好电影
(9/10)对于脸盲而言前半段大概会看得很痛苦,但后半部理清线索后会是各种神奇……不算入赌场BOSS,这片一共有五股主要势力在斗殴:欠50万的(买了两支大烟枪去抢劫卖白粉的)、卖白粉的(高尔夫球)、毒品供应商(黑人势力)、强盗团体、讨债父子和两个不认识赌场大BOSS的小混混……
疯狂的石头在他面前只是浮云
犯罪都那么的英伦范,盖·里奇构造了一出无巧不成书的黑色喜剧,调侃、刺激,别有一番滋味。“四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盖·里奇果然不是盖的。”
克里斯说:"整个过程让我感动!"
我觉得这片儿里的小混混们都挺有型的.
从此开始喜欢上英伦范儿。我真的是太喜欢这部电影鸟。
中国多少年轻导演在学这风格
大轮回剧情,赞不绝口。配乐无比踩点。特写连毛孔胡渣都分毫毕现。摇摇欲坠,坐在各种笑料回荡的嘴角上,寻着被烟熏的发黄的咯吱作响的牙齿,就快要从这口腔中滑落下去。笑到背气的是帅哥那严峻,放纵时而又苦逼崩溃的脸。铤而走险后疯癫狂欢,年轻人们决不会想到这一切都只是纠葛的开始。
多线叙事的巅峰之作,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昙花一现。但值得纪念。
和be cool同类的巧合,全是喜感的巧合..黑帮的轻喜剧 两柄大烟枪作为串场道具,比钻石和石头什么的要妙得多了..当然也远强于那幅莫名其妙的画作..盖里奇越玩越糟糕,被自己造出来的黑帮多线串烧模式给彻底困住了..
盖·里奇惊为天人的处女作,多线索平行叙事的犯罪片经典。前十分钟人物和背景铺陈完后就毫无尿点,环环相扣的精妙结构和数不清的黑色幽默让人血脉贲张,古怪的英式口音和台词真是越听越来劲!双关的片名和配乐兴许要查资料才能理解,但如老照片般棕黄单薄的色调和神经刀的剪辑,真让我high翻天。(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