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满江

HD

主演:尹兰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韩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豆满江 剧照 NO.1豆满江 剧照 NO.2豆满江 剧照 NO.3豆满江 剧照 NO.4豆满江 剧照 NO.5豆满江 剧照 NO.6豆满江 剧照 NO.13豆满江 剧照 NO.14豆满江 剧照 NO.15豆满江 剧照 NO.16豆满江 剧照 NO.17豆满江 剧照 NO.18豆满江 剧照 NO.19豆满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豆满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豆满江》描述了从朝鲜偷渡图们江来到中国边境小村庄(吉林省图们市江沿乡新田村)的少年脱北者的故事。豆满江,在中国被称为图们江,位于中朝边界。影片主人公是12岁的少年昌浩,他有个哑巴姐姐顺熙、年迈的爷爷以及远在韩国挣钱的母亲,父亲则在当年为救落水的姐姐而在豆满江里丧生。昌浩与一位过河而来的热爱足球的朝鲜少年郑真成了朋友。逐浪之爱荒野间谍第二季戛萨珑花香圣水湖畔一世好命国语河岸男孩如何培养一个女孩骗行天下2019千面大盗为你写诗暖秋我非动物谜谕命中注定龙与地下城粤语为你绽放燃烧的干灌木魔警 (粤语版)我们要洞房锦绣山河烈士血主厨大人爱上我彩虹不日城镜子的另一面:纽波特民歌艺术节1963~1965半城明媚半城雨 第二季第8因子靠近你温暖我本德尔:起点我们的解救日记权欲第二章 第一季倾城宠妃外太空计划9济公游记柏林之翼破格大妈检察官-花村绚乃的案件簿-心理搜查官楯冈绘麻特别篇恶魔的学问青春烈火小镇大法官清水里的刀子马尔蒂瓦公寓极主夫道_衍生剧

 长篇影评

 1 ) 豆满江

所谓“豆满江”乃是延边地区的一条中朝边界线,我国又称之为图们江。江水两岸一边住的是我国朝鲜族人民,另一边住的是北朝鲜人民。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定居东北的跨界民族,所以,两岸民众之间在语言、文化方面具有非常微妙的联系。 基于这种联系,当饥荒爆发,面对大批偷渡入境、前来投奔的脱北逃荒者,朝鲜族人民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做着艰难抉择。电影《豆满江》讲得便是朝鲜族人民冒险收留脱北逃荒者所发生的一段平凡无奇,却又非常深刻的小故事。

 2 ) 豆满江:朝鲜族少年的魔幻漂流

豆满江、图们江、土门江,不同的名字指向的是同一条河流。这条发源自长白山脚下,全长500多公里的河流从15世纪开始就成为了中国和朝鲜的天然边界线。

2010年,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携自己的第10部影片参加了同年的柏林电影节,并荣获水晶熊奖。这部讲述中朝两国少年在边界线上成为朋友的电影,名字就叫作《豆满江》。和张律的其他作品一样,本片仅在国际影展及韩国上映,无缘大陆院线。

「脱北者」一直是韩国电影所热衷的元素。作为朝鲜一衣带水的邻邦,逃向中国的脱北者数量巨大,而国内官方却三缄其口,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报道。

中国人——或者说是朝鲜族们,会如何看待这批渡江而来、说着共同语言的同胞?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部电影里找到答案。

电影以一个长达两分多钟的长镜头作为开场,结冰的江面与远处的群山巍然不动,只有狂风在耳边呼啸。在冷色调的加持下,这里犹如一片没有生命的土地,只有无以言语的冷清和压抑——直到影片结束,这种情绪都将盘旋在你的脑中,久久不能释怀。

冬天的豆满江上经常会出现脱北者的尸体,当地人对于这种事情早已见怪不怪。江边的村子里,朝鲜族少年昌浩和哑巴姐姐以及爷爷相依为命,他们的妈妈和其他人一样跑去了韩国打工,爸爸则丧命于多年前的豆满江洪灾。

整个村子里除了老人孩子就是整天醉醺醺的酒鬼,没有一点生机。即便如此,这里还是不乏好人的存在。比如开货车的叔叔就经常帮脱北者捎上一段路,躲避岗哨盘查。

大家心知肚明,一旦遇到查岗的军人,被带走的脱北者往往凶多吉少。

故事开始于一个漆黑的夜晚,昌浩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了几个躲在空房子里烤火取暖的北韩少年。孩子们决定偷送些食物给他们,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让北韩少年们陪自己踢足球。

孩子的世界简单纯净,大人嘴里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并没有渗透进他们的思想。能玩到一起,自然就成了朋友。

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一场意外打破,一个男性脱北者在深夜敲开了昌浩家的大门,好心的爷爷同意让他留宿一晚。

爷爷带着昌浩出门了,姐姐则给脱北者准备了一桌饭菜。酒足饭饱的男人偶然看到了电视上的朝鲜新闻,先是痛哭流涕,随即把目光投向了面前的少女,在呆滞了几秒之后,朝她扑了过去......

镜头缓慢推向电视机,屏幕里的将军意气风发,就连姐姐挣扎反抗的声音,也逐渐淹没在了主持人昂扬的讲话和群众响亮的掌声里。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场景。原本处于弱势的脱北者因为看到了北韩节目上的最高领袖,内心的矛盾不安被彻底激化,将面前的恩人当作了发泄的对象。屏幕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讽刺。

程耳在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也设计了一个相似的场景:浅野忠信扮演的日本间谍在荒郊野外遇到了满载日军士兵的卡车,随即停车枪杀了司机并强暴了同行的女伴。

浅野忠信与章子怡在片中有大篇幅的情欲戏,其中野忠信送章子怡离开上海那段,半路上与章子怡发生的情欲戏,是浅野忠信计划好的吗? 程耳:我作为观众之一,我不认为浅野是处心积虑的,他是临时起意。第一,装满士兵开往前线的军车刺激到了他;第二,子怡戴的耳环正好是朵樱花,所以正好是这两点刺激到他作为一个长期的卧底,他的内心产生了波动。

《豆满江》里的这段强暴戏,不仅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更是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受害者与施暴者可以是一体,羔羊也能变成恶狼。

脱北者是否值得我们去帮助?这是电影带给观众的现实问题。

村子里的粮食不断被人偷走,每天的广播都在呼吁大家举报脱北者领取奖金。广播之后没过多久,开货车的叔叔就被带走了。警车渐行渐远,只留下年幼女儿的哭喊声回荡在雪地里。

大家对脱北者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就连孩子们也开始用棍棒砖头驱赶那些小朝鲜人。大人们犯下的过错,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报应。

在那群小脱北者中,一个名叫郑真的孩子和昌浩走得最近。他们不仅一起踢过足球,还多次交换过邮票。夜晚,脸上带着伤的郑真带着礼物来到了昌浩家里,和他约定会来参加明天的足球比赛。

翌日,接到孩子举报的警察在球场上逮住了郑真。目睹这一幕的昌浩爬上屋顶,朝警察大吼放人。

随后,几乎没有犹豫地从房顶上一跃而下。

没有人知道他从屋檐跳下的一瞬间,心里在想什么。是愤怒、伤心,还是急于自证清白的压力?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在旁人眼里,昌浩的自杀注定是没有意义的,何况是为了一个脱北者朋友的人情信义。

电影到这里似乎就夏然而止了,不到一个半小时的片长里,镜头始终保持着冷静克制,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着这片雪地里发生的一切。没有过多的台词和背景音乐,只保留最基本的自然环境音,反而给人一种别样的真实感。

在所有角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位只出现过三次的老奶奶。她从小跟着妈妈从对岸走来,如今却想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结尾处,奶奶手拄拐杖走上了那座早已不复存在的大桥,在镜头的注视下缓缓走向故乡。导演在这里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朝鲜族人精神上的回归,以虚幻的桥梁连接起了两岸人民对于身份的认同。

这么一想,这个场景倒是显得有些残酷了。

多年前昌浩的父亲被豆满江的洪水卷走,多年后他也为了对岸的朋友而死。这条沉默的河流在无意间左右着无数家庭的命运,不论愿意与否,他们都被卷入了这场魔幻的漂流之中。

豆满江会迎来冰雪消融的那一天吗?

他们在等,我们也在等。

如果你的口味和我很像

欢迎关注一个看心情更新的的公众号

 3 ) 图们江的那边是家族的国度

朝鲜半岛虽小,但却关乎中国国运。隋唐明清乃至民国新中国,朝鲜都是左右着中国前途。朝鲜半岛失控则中国衰,控制半岛则中国兴。 ——孔二狗一本正经如是说 最近这朝鲜半岛局势很不明朗。年前韩国有令人咋舌的闺蜜干政门,朴瑾恵黯然下台。韩国在部署萨德的路上越走越远,中韩关系遇冷。南面这么闹腾基本是因为北面。北面也不闲着,昨天又发射了一枚导弹,有事没事总在中朝边境搞核试验,导致我国东北每次都有明显震感。前不久,金三胖的哥哥金正男在马来西亚机场被毒身亡。对于很多人而言,无非是朝鲜失去了一半的胖子,世界上多了些谈资而已。和很多发生在半岛上的事情一样,这不过是个新闻而已,但是总让人觉得这些事件,透露着这个民族深深地悲哀。 国人对朝鲜这个民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成见,这点是不能否认的,但是你必须承认的是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朝鲜这个国家曾长时间是中国的附属国,东边又有恶邻,一直惦记着那块土地,也曾被吞并,亡国三十五年。好不容易国土光复却又南北分裂变成了社资两种意识形态的试验田。实验有了结果之后,不同于东德西德的两德统一,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它们只能继续分裂着,北面独裁专制,南面间于齐楚。这个悲情民族就这样在各种意识形态、各种超级大国、各种地缘政治中艰难生存,即使搞个核问题还得在大国主持下“六方会谈”。 但这一切就一直这样存在着,外人对其似乎习以为常,但也始终知之甚少。 世界各国包括朝韩自己关于这片土地的影片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视角与态度的问题。要么是《刺杀金正恩》这样的嘲讽与戏谑,要么是《太阳之下》这种“阳奉阴违”与“暗度陈仓”下的变剧情片为纪录片。即使是同一民族的韩国看待朝鲜同样有着一种身在其中的说不清,比如罗泓轸的《黄海》对待韩国外的朝鲜族就有着一种“怜悯”和“排他”。 关于朝鲜的电影还得是朝鲜这个民族的导演来拍才最好,如果又有些距离感就更好了。比如张律《图们江》,比如梁英姬《家族的国度》。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都是扎根在外的朝鲜族,身为中国朝鲜族的张律,身为日本朝鲜族的梁英姬,他们既有对本民族的审视又有外人的抽离,这样的作品往往力透纸背。 张律,中国朝鲜族导演,延边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小说家,代表作有《庆州》《春梦》《芒种》等。因其朝鲜族身份,作品大多韩国制片,且以韩语为主,电影多是探讨朝鲜民族生存状态。 这部《图们江》是张律2010年的作品,荣获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张律导演出道至今一直是以独立电影人的身份在制作电影,作品还没有登陆过内地大银幕。这部作品的中文字幕在近期才被字幕组制作出来。影片平淡冷寂的呈现出图们江两岸朝鲜族的不同境遇,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一个最隐秘的问题“中国朝鲜族究竟如何看待朝鲜人?”这里面有系出同源的“民族”原因,估计也有两个国家剪不断的历史过往的原因。 图们江和豆满江是一条江的两种叫法,所以本片的片名又叫《豆满江》。一江图们水,两岸却是两个世界。朝鲜糟糕的独裁统治,使得民不聊生,人民吃饱都比较困难,饿浮肿是常态,饿死人也不罕见,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过来人”我们对此并不陌生。 张律导演通过《图们江 》所呈现出的朝鲜族对脱北者的复杂心态,从中可以从中管窥整个朝鲜的现状。 《图们江》是中国朝鲜族的视角,涉及到朝鲜的电影,也要推荐一部梁英姬的《家族的国度》,是一部日本朝鲜族导演拍的涉及到朝鲜的电影。 《家族的国度》是日本朝鲜族女导演梁英姬根据自己家族的真实经历改编,荣获2012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一名,并且女主安藤樱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这两部影片虽然拍的都是发生在朝鲜之外的故事,看过之后能让我们对整个朝鲜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朝鲜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有着我们的过去,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越过我们的现在,去寻找更好的未来。

 4 ) 一江图们水,两岸两世界——延边行记

【大量剧透】
  
    未去延边之前,中国的朝鲜族在本人印象中是一个很模糊的形象,以为他们有着很多同韩国相同的习俗,相同的饮食习惯,都唱着阿里郎,都说着朝鲜语,对韩国有着向往。
    尔后与当时的友人论及这一群体的认同感,听其讲起,08奥运年之时,在自治州的朝鲜族,纷纷插上了中国的国旗,满是自豪感,背后是一种自发的,对国家的认同感。
    最初的认知,可谓模糊而又复杂,而事实上,这个群体的历史和情感变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清代开始,便陆续有朝鲜人越境进入中国,在那里开垦耕作。清兵对这些越境者多有驱逐,也将其耕田捣毁。但成效并不大。很多越境者采取了“朝耕暮归”“令紧暂退”等办法,躲避清兵。最终以这样开垦田地的方式,慢慢的进入中国,最终扎根于此。
    延边自治州的人口结构,揭示着汉人和朝鲜族来到此地时的迁徙路线。朝鲜族多是生活在自治州南部,而汉族则集中在北部。

【延吉】
    如果不到延吉,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中国有一个地方是汉字与朝鲜文并行的,这样的组合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未曾到过延吉,也不会想到东北有一个地方的文化和饮食,是以朝鲜族为主体。这里东北的痕迹很淡,正如友人所言“你来的地方是延吉”。
       在延吉,更多地是看到韩国和朝鲜文化对这个城市的影响,它看起来如此繁荣,灯红酒绿,有人更将延吉称之为小香港。有当地的出租车师傅讲,很多朝鲜族人,也许一年有十个月在韩国打工,两个月在国内,但是在国内的那两个月,纵情愉悦,可能花去一半的收入,甚至个别人可能带着债务离开延吉,继续韩国的打工生活。其描述虚实几分暂且不论,但即使延吉本身是一个旅游城市,其服务业的发达景象也显得尤为突出。
客官,您准备选哪家就餐?(图片来自网络)



【图们】
    延吉停留数日后,辗转图们。那是一个在关内大约只能划为区县的地方,但因其与朝鲜南阳市隔江相望,基于外交对等的原则,也被设置为“市”,即图们市。当地人称图们通常为土门。“土门”在满语中有“万”之意,图们江即为万水之源的意思。但后因一些历史原因,土门被改为今下并无特殊含义的图们。据称,图们江曾是中国内河,但后因李氏朝鲜向北扩张,逐渐形成了今天隔江相望的局面。
    图们是一座极其宁静安适的地方,总人口约三万人,平日留于此地的多为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多在外工作。友人曾笑言“此地晚八点即无红绿灯,因为没必要使用了”。图们山清水秀,因当地没有工业,对岸的南阳市也无工业,只要这里放晴,就可以看到湛蓝纯净的天空。然而正因为这样的安宁和纯净,当我们遥望对岸时,想到隔江的彼岸,便是完全不同于此岸的世界,由衷觉得荒诞和感慨。
    这也是《豆满江》的故事背景。我未能查到影片中的江沿,不知此地是否真实存在,亦或改换名称,但影片中寒风凌冽的雪季,将图们江冰封,打破彼岸与此岸的界限,对岸的人借由冰面逃来中国却是真的。此外,因图们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也是韩国游客的聚集点。图们江畔的游船、图们江广场的咖啡馆,时常有成群的韩国游人。所以,图们这里有中国的朝鲜族,有脱北者,还有在图们观光的韩国人,这是一个复杂的景象,注定了图们这个看似宁静的边陲小城会充满民族的悲喜剧。
对面是朝鲜

祖国的边界之一



【黄海】
    实际上,在观看《豆满江》之前,对“朝语”群体之间,如何认知彼此,是来自于河正宇的《黄海》。在那部影片中,编剧塑造的延边朝鲜族形象并不好。不否认其中可能有一些韩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但从片中的视角来看,韩国人看待中国的朝鲜族,几乎不见“同胞”的心态,更像是“文明人”看到“野蛮人”所产生的惊愕和恐惧。比如,同样是黑社会,延边的老绵凶狠近乎野兽,而韩国的金正泰在老绵的面前近乎孱弱,主角久男的战斗力也超乎寻常。如果说《黄海》对金正泰的定位是黑社会大哥,那么老绵和久男则是凶狠的疯子。
    另一方面,在《黄海》里,延边的朝鲜族在中国又是一副边缘者的形象。久男与赴韩打工的老婆失联,成日酗酒,穷困潦倒,被人侮辱为“棒子”而大打出手。老绵虽然相对体面,但也是混迹于最肮脏的阶层。而久男到了韩国,遇到刺杀目标金教授时,对方误以为他是脱北者,还给了他钱。这个细节,和前面的铺陈,又显现出韩国人对中国朝鲜族似乎有那么一些怜悯之情。
    诚然,我不很清楚韩国社会到底如何看待延边的朝鲜族。只是《黄海》呈现出一种姿态,即“怜悯”和“排他”。
《黄海》(图片来自网络)



【黄海与豆满江之间】
    反过来看,中国的朝鲜族对韩国又是怎样的心态?很巧,我乘坐去往珲春的火车时,旁边就是一位延边当地的朝鲜族中年男子。其人非常热情,主动与我攀谈,还请我吃东西。我也第一次听到了混合东北腔和朝鲜语腔调的普通话(对,就是你知道他是东北人,但你还能听出他是朝鲜族的奇妙口音)。他的想法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位面,结合朝鲜族和韩国之间的现实情况来思考。从他谈话中大略可以得知,他的物质条件相对不错,在北京似乎有倒房的买卖。闲聊中自然聊到了韩国,具体不细述,但绝对的赞美之情。他有一些亲戚已经在韩国生活,有一些曾试图回到中国生活,但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社会关系。当我们聊及他的子女时,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值得玩味。他的想法是,如果孩子在国内学业拔尖,那么会让孩子留在国内读书,如果一般,则会优先考虑送孩子去韩国。
    当我同他聊天的时候,其实我一直在想,中韩之间,他到底觉得哪里更有归属感?直到最后,这个疑问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只是,从他对子女未来的考虑来看,韩国更像是他观念中一种天然的备用的选择,优先考虑的资源仍然是中国这一边。我可以认为他对韩国有文化认同感,但没有明显感知到他的归属感倾向于哪里。
欢迎您乘坐高铁来到延吉!(图片来自网络)



【豆满江】
    再说到本片《豆满江》,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一个最隐秘的问题“朝鲜族究竟如何看待朝鲜人?”起码从影片来看,朝鲜族对待朝鲜人,比韩国人对待朝鲜族,更加的容纳和友善。
    实际上,在未看之前,我有一个预设的想法是,这部影片可能会有些圣母,即突出脱北者让人同情的一面。可是我们也知道,近年来,在接壤地区,不止一次发生脱逃者对中国公民的伤害事件,如果仅仅突出饥饿与求生,那么我个人会觉得,情感的倾向会掩盖了客观的现实,这部片子的质量是要打折扣的。
    但影片很让我意外,它平淡冷寂,大雪覆盖着山脉与土地,图们江被冰雪封盖,在这片宁静的有些荒芜的村庄里,人们的生活也如停滞一般。小卖店门口永远有两个大老爷们在灌酒,爷孙三人吃饭的场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仿佛是一顿永远吃不完的饭,老爷子像是活到了时间墙外,无论是面对脱北者的求助,还是面对孙女秀珍怀孕的事实,表情都一如往常的风平浪静。这里唯一的生气,可能就是孩子们的奔跑与玩闹。然而,这包裹着影片里整个世界的宁静和冷冽的背后,却是那么多的不为人知。男主角昌浩和小伙伴们,这些半大小子看着卖豆腐的女人同男人偷情,还有脱北者强暴给他饭吃的秀珍,总帮着脱北者进入中国的男人最终被铐走,这一切表现的是如此的自然和平常。一切都发生在这看似平静的村子里。导演近乎毫无修饰的呈现了这一切,这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批判,有的仅仅是寻常。他用“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角度,通过一个个的细节和事件,慢慢表现出了朝鲜族对朝鲜人复杂的态度。
影片开始的长镜头,也是全片的基调。


    可以说,朝鲜族对朝鲜人最初总还是帮助的态度。昌浩这些孩子会给脱北来的少年施以援手,秀珍毫无防备的让脱北男到她家吃顿饱饭。然而,人处在极度饥饿和困顿的时候,又会有多少道德感?更何况,这些人的心理还极其的特殊。尽管很多脱北者离开了朝鲜,但他们仍然相信他们的国家和领袖。脱北男强暴秀珍的触发点是听到了电视机里传来了朝鲜的声音。其实,当时看完的时候,我不理解这个安排到底有什么意味。但现在看来,这显而易见。对于那个脱北男来讲,饥饿触发的求生本能让他逃离了朝鲜,但他思想里还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领袖——恐怕他还会觉得,自己是背叛了国家。电视里的声音,在他吃饱后,激起了他因饥饿而隐匿的情感和思想。他那声嘶吼是崩溃的表现。
    另一方面,昌浩同脱北少年的友谊,也因为现实开始走向破裂。他们开始不再帮助脱逃来的孩子,甚至殴打他们。最终,那个与他们最亲近的脱北少年,被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举报了,原因是那个孩子的父亲因为帮脱北者偷渡,而被警察抓走了。脱北少年被警察铐住的那一刻,眼睛死死盯着男主角,眼神充满了愤恨和质问。男主角最后纵身一跃,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是为了坚守内心的一份真诚,他没有出卖任何人,也真心想帮助那些逃来的孩子。
    一切都是悲剧。男主角的死可以说是全片最不合理的地方,两个警察站在对面,如何能看着一个孩子就这么跳下摔死?但这也是全片最明显的一处制作者在表达态度的地方。一切的帮助,在一开始都是无条件的,都是真诚的。没有那么多的思虑,只是本能的善意。相同的语言、共有的文化,使昌浩和秀珍对脱北者毫无戒备。但现实和人性都太过复杂,被救者和施救者之间,可以变成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饥饿的求生者是弱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善良的。
    当施以援手和防备心理交错的时候,脱北者的形象就变得复杂了,对待脱北者的态度,也变得复杂了。纵使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共有的文化背景,但最终要面对的是真实的生活及隔江两国的现实。他们值得去帮吗?没有办法去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在最后,影片安排昌浩为脱北少年纵身一跃,或许是想诉说,在残酷的现实和复杂的人性面前,依然还要坚守最初的那份善念,尽管这个善念可能因现实而变得有些复杂。
看过影片后,我在想,《豆满江》所呈现出的朝鲜族对脱北者的复杂心态,究竟是现实部分的多少?至少,我一定程度上被说服了。

【尾声】
    此外,《豆满江》和延边之行,也让我审视了自身如何看待中国的朝鲜族这个群体。朋友曾说过,朝鲜族在近代的中国史中,可以说是和中国各群体结下了革命的友谊。而我则问道,那时朝鲜本身也深受日本侵略之苦,当初的并肩作战,更多地是为脚下这片土地,还是曾经的那片文化故土?朋友说这是个太复杂的问题。
    延边有那么多的朝鲜族。在延边大学游览的时候,我看到一群学生于一块树林中的空地练习一首曲子,其中有朝鲜族,也有汉族,彼此没有区别,流利的转换于朝鲜语和普通话;开着花店同时兼营咖啡馆的朝鲜族姑娘一样,同友人欢声笑语的用朝鲜语聊着天,见到我时便用标准而轻柔的普通话询问我喝些什么;当我在图们时,我看到了步履缓慢的朝鲜族老太太,就那么悠闲的走在街上,当我们问路时,她那样礼貌和蔼的回答我们;又于五点的清晨在打不到车的路上遇见一对朝鲜族的夫妇,他们说着朝鲜语,又偶尔转换为东北话,听着如此的亲切。
贼喜欢这种夸张的赞美之词


    那个太复杂的问题也许根本没有答案。但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朝鲜族不是一种隔离的姿态生活着。无论是革命理想,还是和平守望,几百年间,太多的故事留在了这片延边的大地上。朝鲜族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同胞。
    站在日光山顶,伫立在山顶的国旗旁边,看天边的云朵缓缓飘过,从此岸飘向彼岸。它们总是如此的自由、缥缈。山下的图们江水依旧沿着它的方向静静的流动,流向看不到的远方。此岸与彼岸同享一片蓝天,一条江水,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命运。
    有一本书名叫《在延边这片沃土上》。“沃土”,多么美妙的词语。这片沃土哺育了延边的朝鲜族,而将自己奉献于这片沃土的朝鲜族,则使它更加肥沃,哺育着他们在这里的子孙后代。
     我想,固守一方水土的人,最终都会欢笑着收获于那片土地的馈赠。

在边境遥望异国时,更能体会何为祖国

 5 ) 少年,该如何在这世界长成

中朝交界的边境之地

朔风冷冽,大雪皑皑

留守儿童老人们守着一方看似静谧的村庄

白日里和谐以待,夜间总有骚动情欲

他们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江那边的闯入者

给予被袄、热食与美酒

那陷于绝望深渊的人却以恶施加

报复着自己悲惨的命运

他们还只是个孩童

当家人被牵扯其中

该如何面对这纷杂的一切

他们有且只会简单粗暴评断这局面

或是视所有外来者为入侵者

拳脚相加以恶制恶

或是以死相抗

只为挽回朋友的命运

少年,该如何长成

 6 ) 图们江 豆满江

朝鲜语的豆满江就是图们江,它发源于中朝边境长白山山脉,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境内的四个县市,其中珲春与朝鲜隔江相望。故事就发生在江边的村落里,讲述作为同宗同源的北逃者与中国境内朝鲜族之间的故事。

此片为小成本的作者电影。一开篇,空镜与人物渐进的长镜头就明确的表达了作者意图,孤独阴郁感凸显了影片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与情节的展开形成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对立。对立保持于全片,呈现了统一连续性的整体。看作者性如此强的电影,本身就容易产生偏见,因为作者论(auteurism)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抛弃结构主义,打破规则重建系统,观看者个人的喜好容易凌驾在松动的标准之上,左右着电影的评价。所以我就单纯且主观的说说喜欢它的原因吧。

我喜欢影片的那种撕裂感。什么是撕裂感?这是一种有可能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的状态。表示物质之间并没有分离,却已经变了形态,就好像塑料的折痕,抹不掉也回不去。如果作用于人,那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疼痛。影片通篇给予我的正是这种疼痛,无论是大到民族意识与国家层面,还是小到个体的人性与道德的描写,都做到了让人在精神上产生类似生理疼痛的臆想。片中重复出现的仓库,时常与景框形成封闭空间,由此只能由空窗望向风景,限定了观众的视域。这可以被解读为片中人物的内心,所谓残垣断壁不禁风雨。这也是导演深层思想的自述,观众无法将这撕裂感进行缝合,便实实在在感受着又与之共情。

其实回想,说到底《豆满江》主要想呈现的是阴暗与无奈,但它也没有忽略人性的闪光。影片给观众出了一道大题,随着解题不断产生出有关于人的反思。像结尾处昌浩的屋顶坠落,面对众人的冷淡,让人看到的是孩子的仗义、刚烈。但同时带来的情绪又是那么的绝望,少年竟然以如此直观的方式进行反抗。克制的收尾拍摄手法没有让结局戛然而止,反而来的更加讽刺、残酷。对影片深入辨析,不难发现作者鲜明的态度,面对时间与空间,面对欲望与恐惧,很难将人性分出界限,所谓的审判,可能无力也无用。人的复杂性被准确的诠释出来,赋予了电影自身多层次的表意。

影片的摄影与情节相互平衡形成基点,使叙事性的写实能够贯穿其中。节奏异于常规,缓慢中稍带变奏。人物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表演,很难演,也确实演的不行,像是说话没有音调又拉长了音,明明结束了还显出未尽之感。

 短评

一种围城,北韩人想进来,本地人想出去,更多的人留在这里…老一辈对脱北者的坚定接受和友善,中年一辈的缺席和出走,年轻一辈的游离和困惑。开头昌浩装成尸体隐喻了结局,脱北者们吃饭的样子,对死亡的习以为常,受害者瞬间成为施暴者…只能送出破碎的火箭作为礼物,也只能接受无法起飞/逃离的命运;弟弟的纵身一跃和姐姐的突然说话,一边是跳楼,一边是堕胎,双重的毁灭/死亡…有没有那样一座桥…倒回去补看张律的早期作品,粗粝冰冷,让人噎住的沉重...导演说他拍摄的村庄实际没有任何人举报过脱北者

7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电影表象平静无波,人生的无奈与从容,人性的善与恶,政治的光明与黑暗却涌动其中。纵身一跃的反抗,超现实的友谊桥,张律电影的结尾堪比安东尼奥尼般深刻有力,且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第一次看反映中朝边境的电影,《图门江》至少为华人电影的多元性做出了贡献。

11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大概是张律作品中情绪最溢出的一部,几处声画分离场景尤其强烈(如金正日阅兵-强奸、ending处哑巴姐姐在画外的呼喊);但也恰恰因此反而会显得过于工整,较之《春梦》反倒落了下乘。镜头还是以固定视角和简单的运动镜头为主,却也有明显能看出影像自觉的地方:对白与人物身份相当契合,趋于极简,人物的内在情绪主要通过其outer behavior来呈现。

16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一江之隔,两个国度,三种归属。大爷家的哥哥年轻时去韩国打工回来给我们讲一个月一次假期如何在灯红酒绿间想念故乡。四姨和大姨家的哥哥则会时常讲述在延边大学的求学以及懵懂的爱情。种族,国家,宗教,信仰,在最原始的状态下都是狗屎,我们是有道德的人类,我们也是最可怖的动物。

1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人生就同一树花,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一江图们水,两岸乡愁情,白雪盖大地,痛苦亦平静

2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张律都是目前最牛逼的华/韩语导演

25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4.5;一江相隔的两个国度,在血缘和地缘上都有一种奇妙、微妙的勾连,片中以不少窗框分割的视野表现两岸的对峙及融合,且呈现宏观政局和个人微观情感层面的动荡;脱北者与归乡者的对照,无论身处何地,都是难以安放的身心,难以确认的家国归属。故事略有戏剧化,令人心碎。结尾印证“我梦见姐姐能说话了”,张律一以贯之的超现实意味之笔法。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从这部开始喜欢张律。列入最爱的华语导演之一。

31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影像上非常漂亮,统一的色调是气候帮了大忙。往延边之路的河流与道路曲线的透视感,跟聚居地垂直墙面正向拍摄所形成的方正线条/景框的滞感,构成迥异的反差。两场性描写都很厉害,北韩人性侵姐姐一场是借着电视播出北韩新闻的“政治春药”;村长与豆腐娘通奸一场,要设置在做豆腐的案板上,性与生计被捆绑在一起。更多的政治隐喻与身份焦虑都跃然纸上,而两者都成立,得益于故事本身被密集聚合在一块的村庄模型。

33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被强奸的哑女,从屋顶跳下的昌浩,自始至终平静的爷爷…复杂地缘、渺小个体、言近旨远。会讲故事的导演从不忌惮于冒犯观众,但又不同于某些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己艺术小天地且为之洋洋得意的导演。如果说另外几部还一直被和洪尚秀放一起说事儿的话,那么拍出这部《豆满江》的张律,恐怕李沧东也比不了。

38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北朝鲜难民与一江之隔的吉林某村落,及对后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或者说超越日常的影响)。边界、饥饿、尊严、兽性、背叛、绝望,透过少年昌镐的眼睛展开。张律作品里最有力的一部。几乎他所有电影里都有一个被强暴的女性来见证人类劣行和悲剧;要走回对岸的奶奶令人想起《童年往事》里的祖母,虚幻的桥。

42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喂喂我是村长,宣布一个好消息,老朴家商店来了一车明太鱼,没现金的赊账也行,春天会高价收购明太鱼干,快来拿些回去吧。

4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3.5 很多处透过窗框,并辅以工整的构图拍人,仿佛是在营造一种第三者视点。开头的空镜也是如此。接着是对居民的刻画,用麻木来形容似乎不当,那便作不外露吧。从中并未觉得在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上有切中要点,更多地是关注那种自发自生的天然的欲望(感情)。收尾漂亮。

48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6/10。开篇两分多种的固定机位对准冰封江面上装扮尸体的昌浩,村长和老板娘走进时他一溜烟跑了,这其中流淌的悲伤情绪源自无法缝合想象与现实的桥梁纽带:村长老妈几番尝试过从桥梁渡江,江上意味着想象中的归乡。而现实中姐姐被脱北者强暴的昌浩守在江边用木棒击打准备上岸的脱北者,甚至对郑真送礼物的态度也发生粗暴转变。理想的祖国出现裂痕,是新闻里播出赞美金将军的讲话对应脱北者突发的性暴力,村民们食物被频繁来往的脱北者偷也动摇了孩子的同情心,愿意伸出援手的同时也带着防备手段和领政府奖励的告发心态,居住国与祖国的微妙情感关系,投注在藏身废墟里的踢球游戏和昌浩跃下房顶的死亡选择。只拍摄无关事物的留白不能饱满人物的情感,显得空洞无意义,姐姐身体成为男性的泄欲工具和怀孕的圣母情结,以及昌浩结尾的殉道体现了观念的公式化。

5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江有双名,朝鲜叫豆满,中国称图们。一江连两国,一江,既是一衣带水,又是天各一方;两国,既似情同手足,又像水火不容。作为为数不多的朝鲜族导演张律,虽身在韩国,然心系东亚,一直致力于依托影像实现民族共情,通过影像洞悉朝鲜族人情感,在《豆满江》中,脱北者在逼仄的空间苦苦寻求一丝归属感,一座桥它曾经存在过,现在也还在,但已经不同了。画面如真似幻,故事痛美并存,《豆满江》无疑是脱北者最真实的写照,亦是张律巅峰之作。

57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力荐

张律是我特别偏爱的一个导演,他的作品有文人气质,是以文学入了电影的,这在后来的《庆州》《春梦》中尤甚。《豆满江》表现的主题更大些,脱北者相关的题材也比较猎奇,但影片的气质极为冷静,角色的表情仿佛被吉林的冬天给冻住了,全部是僵僵的,以此表现出村民对脱北者的复杂情绪。

60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一条江,隔断了联系,却封不住回忆。每个人都住在心灵的围城,在逼仄的现实中苦苦寻找归属感。白雪藏不住原始的欲望。小男孩的纵身一跳,留住了人性最单纯的美好。结尾奶奶走上虚幻的桥,踏上心灵的归乡之旅,写实主义中的一抹超现实色彩。

1小时前
  • 全泰壹
  • 推荐

柏林2010 Generation 14plus-水晶熊Special Mention。张律“跨境民族”题材中对“脱北者”表达最直接的一部,两国边界上边民的关系很是复杂,整个悲剧故事也写出两国边民关系-中朝关系的转变(友邦→恶邻),也特别好地写出了少年的逻辑。摄影非常棒,结尾真挺神的(画→《童年往事》式的老太太“回家”,姐姐突然说话)。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影片开始的一个长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镜头,它涵盖了该片的节奏、基调、角色动机和故事延展,这一镜处理的和许多伟大流逼的导演一样,见功底。然而,它并不炫耀,而是内敛的理智,值得反复体味。

1小时前
  • 姑苏上炕
  • 推荐

极度冰冷,不动声色,滴水不漏。鱼干、跳绳和图们江简直是绝妙的隐喻:我们和他们尝试着跨过界线却又停留在原地。整体影调清冷而红色的局部色相穿插得恰到好处。摄影构图的空间对话和张力简直令人窒息。生存残酷的呈现而非政治观点的生硬表达。一切都已在豆满江的洪水中毁灭殆尽。第一部张律太喜欢了。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