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

HD中字

主演:肯尼思·布拉纳,盖尔·加朵,露丝·莱斯利,利蒂希娅·赖特,艾玛·麦基,艾米·汉莫,珍妮弗·桑德斯,苏菲·奥康内多,安妮特·贝宁,妮基塔·查达哈,汤姆·巴特曼,亚当·加西亚,拉塞尔·布兰德,唐·弗兰奇,里克·沃登,阿里·法扎勒,尼亚姆·林奇,埃莉诺·德·罗汉,爱德华·刘易斯·弗伦奇,拉普洛斯·卡伦福佐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7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2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3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4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5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6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3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4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5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6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7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8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19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戏剧化的瑕疵

本来尼罗河是个挺严密的故事,除了一点过于戏剧化的处理。
其实正常的凶手宁愿直接一枪崩了富婆也不会设计这么多诡计,因为险,实在是险!
他要计算时间,确保他捡枪,脱鞋(还有鞋带的),奔跑,杀人,写字,回去,换子弹,打自己,包上枪(还要给包袱打结),扔凶器这些一定要在五分钟内——他要多麽冷静,理智的处理这一切呢,而且还是在船上——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谁都可以看到他——而事实的确这样。
如此说来,他倒不如哄妻子睡着,用布包着枪崩了她然后去甲板上让情人配合着搞乱那个小姐的时间观念来制造不在场证明要简单多了——毕竟谁都有机会总比只有自己没机会更可信——至少在小说电影的逻辑是这样的。
所以书里说了情侣罪犯有两把枪,这样至少换子弹的时间可以省了。
好在这部比我岁数还大的片子确实把悬念保持到了最后,并且比时下的翻拍片要忠实多了。
顺便缅怀一下书里倒霉的恐怖分子,骗子考古学家以及各位牺牲给紧凑剧情需要的各色人等。

 2 ) 《尼罗河上的惨案》,42年不过时的穿搭

“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欧美侦探小说里一座可以持续挖掘的宝藏,《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她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1978年版的电影,豆瓣评分8.5,是现有的三部同名电影中最高分的版本。

惊心动魄的案情、豪华的演员阵容、炙热神秘的埃及, 场景道具精美、角色服装华丽,“每一帧都是预算”。

结尾菠萝侦探(波洛)的一句话“女人最大的心愿,是叫人爱他”,升华了主题。

今天从电影中各位女人的爱、以及穿搭为大家揭开故事。含剧透。

豪门千金琳内特

出场是继承父亲巨额财产的豪门千金琳内特,聪明漂亮,也有原则、精明得不近人情。对为自己做事的叔叔强硬,对贴身女仆严苛而吝啬。

里奇卫家族的古堡

闺蜜杰姬来找琳内特,为自己的未婚夫西蒙谋工作。

白色套装很符合琳内特的贵气和精明。

穿白色套装的琳内特对比穿少女气息纱裙的杰姬

初见西蒙,琳内特一身骑装。

上一幕杰姬和西蒙郎情妾意,下一幕杰姬就被绿了。琳内特和西蒙宣布结婚。

看到弹幕说,都是因为杰姬太喜欢穿绿色了…

随后两人去埃及度蜜月。

很喜欢琳内特这件荷叶领的白色衬衣。

杰姬尾随他俩,处处给他们找不痛快。西蒙劝说琳内特不要因为外人发火,破坏我们的旅行。

琳内特和西蒙共舞

“牛皮糖”杰姬来了

众人上船后,影片节奏加快,死亡的气息逼近。

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杀死琳内特的动机

这适合拔火罐的背

最终琳内特在睡梦中被人一枪爆头。

阿加莎写出了拥有财富美貌的“琳内特”们会受到“身边不会有亲近之人”的社会压力,所以渴望情感。为此不惜借助自己的资金来吸引男性,结果正是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反而断送了身家性命。这要命的爱情!

爱情“杀手”杰姬

杰姬深爱着西蒙。

发现穷光蛋西蒙开始打自己闺蜜家产的主意,主动献计,制定了缜密的计划:让西蒙和琳内特结婚,再谋杀琳内特,自己和西蒙带着琳内特的财产幸福的生活。

杰姬的衣服以明快的纱裙为主。低饱和度绿色、黄色居多,看着很舒服,符合她纯真少女,恋爱脑的假面。

两人计划在旅行途中动手。

琳内特请波洛侦探劝说杰姬放手,不要再纠缠。

杰姬拒绝,并且也登上了船。

针织上衣配绿色的纱裤,脖间缠了一条同色系丝带。

事情败露,暴躁而执拗,近乎病态地爱着西蒙的“神枪手”杰姬开枪杀了西蒙,再举枪自杀。

她的扮演者是以神经质表演和作风独立著名的一代偶像米亚·法罗。在经典恐怖片《罗丝玛丽的婴儿》中令人难忘的表演让她成为世界闻名的巨星,之后她凭借与伍迪·艾伦的长期合作永标美国电影史册——她曾做了是伍迪·艾伦近十年的妻子和缪斯。

渴婚狂女仆路易斯

路易丝服侍琳内特5年了,爱上了一个埃及人,疯狂地想嫁给他。

路易斯的穿着和妆容,和当下流行的复古港风、法式优雅有异曲同工之妙,珍珠饰品,黑色服装,落泪妆。

网图,鞠婧祎红毯照

网图,博主小野智恩

琳内特调查得知路易丝看上的人是个有妇之夫,并不支持,也不愿意给她聘礼,并要求路易丝继续服侍自己。

路易丝窥探到西蒙杀人,以此勒索钱财。

被杰姬所杀。死时还紧紧攥着纸币的角。

尽管当年初出茅庐,在剧中是个低声下气的女仆,出场很少,最后还因为贪念被凶手割喉的女子,但后来成为欧洲文艺片一代女神。面容姣好,作风豪放。是法国性感猫王塞尔日·甘斯布的前妻。

全世界有无数的女子为 Hermes 爱马仕的 Birkin(柏金包)痴狂。

Birkin 包的名字就来源于路易丝的扮演者:法籍英裔歌手Jane Birkin(简·柏金)

相信不少人都已听说过 Birkin 包的由来。

一天,Jane Birkin 搭乘飞机,在翻包的时候,里面的东西一不小心都掉在了地上。由于包包没有内袋,以至于对她而言十分地不方便。

当她在埋怨的时候,邻座的乘客知道这位女士的「诉求」后,便用笔在呕吐袋上,设计了一款包包的草图,这就是 Birkin 包最初的雏形,而那位乘客恰巧是当时爱马仕的首席执行官。

柏金私下偏爱白色上衣

护士兼保镖鲍尔斯

如果说琳内特、杰姬和路易丝都展现了女人为了爱情的疯狂和美丽,那鲍尔斯可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打扮中性风,古板能干有力气。

日常镇压想作妖的范斯凯勒太太。

攻气十足。

夜里穿的睡衣非常漂亮。

黑色利落,花瓣边又中和了冷硬气质,透出些脆弱和温柔。

这个在英国电影里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老太太玛吉史密斯,在六十岁以后凭借《哈利波特》系列里外表冰冷古板,其实内心里调皮又爱憎分明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副校长麦格·米勒娃,被全世界观众熟知。

说到睡衣,影片中男士的穿搭也很考究。丝绒材质的睡衣睡袍。

白天穿的是得体的衬衣西服,当时的拍摄地在热带,想想都觉得热。电影幕后故事说,因为最高温度将近5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剧组每天中午都必须停止拍摄。

想到一句话,“上断头台也要精心打扮的法国人/比利时人”。

有读者评论阿加莎最擅长写群戏,影片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杀死琳内特的动机,在侦探波洛的推理过程中,想象每个人作案的可能性,将案件一遍遍推演,心怀鬼胎的乘客们人人自危,悬疑的气氛被推向高潮。

异国风情,服装瑰丽考究,凸显贵族身份,获得了第5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波洛几次的玩笑话都透着深意,搞笑的同时又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阿加莎是欧美侦探小说、古典文学体裁里的宝藏,1978年这版电影的成功源于尊重作者和原著。“改变必须忠于原著,应该让思想在电影里开花。”

 3 ) 一座侦探推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出品于1978年,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代表作,本片颇具时代气息和异域风格,作品荣膺第5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还获得第3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奖。作为一部侦探推理的经典之作,多线索多人物的叙事复杂却又很有条理,作品讲述了一个因“爱情”和“金钱”而发生的连环谋杀案,导演对作品做了“加减法”,分析了所有人物杀人的可能性,借助多角度、多侧面的拍摄形式,还原了侦探波洛每一个推理线索。

在我看来,电影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是编剧赋予的,他们要试图将一本几万字的小说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表现,既要忠实于原著,有害得以画面的技术加以处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以《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例,相比阿加莎婆婆的小说,电影减少了出场人物及其相对应的人物关系,就比如:原著中的圭多•里凯蒂、蒂姆•阿勒顿,科妮莉娅•斯库勒等人物没有在电影中登场、原著中林内特死后丢失的珍珠项链也是一条重要线索,电影中被淡化了、原著中卡纳克号船上,讨厌林内特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而电影中,整条船上的人都讨厌林内特……同时,电影又做了加法,相比小说又加重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感情线索的描写:在船上的全部人中,都有杀死林内特的嫌疑,杀死她的可能是某个名誉被她破坏了的人;或者某个家庭被她父亲弄得破产的人;或者某个一心想要盗窃的人;或者某个对别人继承大笔遗产不满的人;或者某个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她的母亲免遭破产的人;或者某个提心吊胆怕暴露他欺骗行为的受委托的人;或者某个对旅客谁是谁都弄不清的人……最后的凶手却是一对一无所有,却又愿意为相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情人,作品突出了这段可敬的爱情,又批判了他们的拜金主义,更讽刺的是,他们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却是她最好的朋友。作品中“加减法”的创意式使用有意造成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混乱,造成悬念,使故事的叙事从慢变快,从平稳到紧张,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我们看看作品的艺术化处理。电影名《尼罗河上的惨案》让人联想起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木乃伊,进一步贴合了电影悬疑、恐怖的主题。其次,作品从色调、构图、画面感都给人美的感受,拍成了一条尼罗河沿岸风景的全景宣传片,尤其是人物的服饰着装,完全忠实于各自的人物性格和身份地位,所有人物都是当时社会各个阶级各个职业的典型代表,作品还由此荣膺了第5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最后,要提一提电影中的一些经典对白,幽默风趣更为影片剧情发展埋下伏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与女佣鲍尔斯”的对话,一次是在出行前的对话,一次是在船上对双方性格的强调,最后一次是为作案工具“披肩”留下线索,每次寥寥数句的对话设计,使人发笑以后又还会若有所思。

最后,我谈谈个人印象里的电影中的不足。个人认为可能是小说太过于强大,以致于没有给导演留下多少创作空间,整个作品稍显平淡,神秘感不够多,只是纯粹的叙事,没有留下导演的个人风格。此外,影片重视细节的处理,却似乎忽视了对总体基调的把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重量等级相差不多,层次感不够明显。

《尼罗河上的惨案》我看过不止三遍,纵然有瑕疵,但作为一部上世纪70年代问世的作品,可以算是一座侦探推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逻辑推理性、条理性很强,案情环环相扣,通过对凶杀案现场的情景再现,一点一点的揭露出真相,始终吸引着观众区寻找真正的凶手,从中还原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出了人性贪婪冷漠自私的弱点和各种社会矛盾,表达了追求自由、平等的心愿,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启蒙意义。

 4 ) 尼罗河惨案

整体电影节奏感觉有点偏慢 ,造型服装和环境设计的很美 ,尤其是服装 ,好喜欢 。(●✿∀✿●)

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每个人的特写 ,表现出了每个人的心有鬼胎 。看到最后以为还会有个大反转 ,其实看到后面就有点猜出来啦 。没看过原著, 总体来说高潮太靠后了 ,不过还是蛮喜欢!

 5 ) 两版影视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比较

两版影视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比较
演员截图的比较请看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ofplusand
两个版本分别是2004年版英国ITV拍摄的电视系列剧和1978年英法德合拍的电影。两个版本相隔年代久远,而且一个是电影,一个是电视剧,因此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
怀疑的方式
-----------------
《Death On The Nile》不一定是阿加莎最好的作品,但是也许是最具阿加莎•克里斯蒂风格的作品。一个主线诡计,然后沿线设置众多迷惑性的人物。当然,这些迷惑性的人物要产生迷惑性的效果,使得凶手得以获翳,除了以数量的势力来过载运行能力有限的读者脑细胞之外,也需要有引起受众怀疑的理由,不然这些红鲱鱼只能沦落为路人甲。对于这部作品的原版小说,作者很从容地设置了一些细节,使每一个迷惑性人物都在案发当时或案发前后这个错误的时间身处凶案现场或其周围这些错误的地点,从而撩拨起受众的怀疑。而2004年的版本很好的忠于了原著,虽然比1978年的版本在时间上短了许多,但是还是将这些或复杂或琐碎的怀疑点阐述了清楚,而1978年的版本则不同,其将原著中这些实实在在的物理性怀疑点虚化为纯心理的怀疑点,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动机。而讲述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许多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而已。
对于以上的差异,个人猜测,1978年版的英法德合拍片在当年可能属于大片级别的,需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观众,进而获得更多的票房,因此,故事不能讲得太复杂,不然会流失一部分观众,因此不容易讲述清楚的物理性怀疑简化为了单纯的易于理解的动机型怀疑。而2004年的版本可能拍摄的时候已经锁定了一部分观众人群,这部分人群可能对于原著十分执着,所以对于原著忠实度相对而言比较高。
-----------------
支线的砍去
------------------
谈到终于原著,由于原著设置的迷惑性角色实在是很多,所以影像化的时候难免会有所取舍。比如两个版本都把男主角腿部中枪时在场的两个男性角色合并了,其中一个就是那个有着贵族背景的激进派人士。但是在1078年的版本中Tim Allerton这条直线完全删除了,个人猜测,可能上面提到过票房的原因,恋母情结在当时可能也还算比较敏感,而这部作为大片的作品可能不想因此而流失观众,而ITV的两千后版本则不同,ITV的阿加莎系列的其它集数里都加入了原著要么是比较隐晦要么是根本没有的BL/GL情节,恋母这种简直是小菜一碟。
-------
演员
--------
个人感觉除了那位情色小说作家的女儿,其它的角色,2004年的版本中的人物相对于1978年的版本更加符合原著的特质。比如死者Linnet,老版的毫无个性,而2004年版中则将小说中张扬、自我的个性展露出来。而Simon Doyle,2004年版的也更符合原著略显孩子气的外形。而另一位凶手Jacqueline de Bellefort,2004版中也比较符合小说的悲情气质,而1978年半虽然也有展现这一面,但总得来说给人感觉就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其它的人物新版也丝毫不逊于老版。
-------
时代
--------
新老两版所展现的让人感觉不是一个时代,老版似乎努力在走摩登路线,而新版则极力展现古典风情。可能老版作为大片,似乎想尽量赶上潮流,到最后还想检验枪击残余,其实如果检验枪击残余的话,这个故事根本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而观看新版,会让你觉得你就是在看古典推理,而在看古典推理的时候,你是不会吹毛求疵地去提到现代犯罪鉴识技术。在新版中,那艘船许多地方是木制的,室内的装潢也是很古典的暖色调,而演员的服装更是如此。
-----------------------
影片的整体氛围
-----------------------
老版似乎还不时想要加入一些幽默感,而新版则从头到尾都散发出些许爱情的凄婉。

----------------------------------
与两个版本的比较无关(剧透)
----------------------------------
故事中Simon朝自己大腿打了一枪(第三枪)之后,又往子弹夹中补了一颗子弹(新版补子弹的镜头衔接有点缺陷),以此防止万一手枪被发现后,人们仍然认为只发射了两颗子弹,但是,抱着手枪扔出去的却是染了指甲油冒充鲜血的织物,这又是很冒险的,两种行为似乎有点矛盾。
Shengfeng推友以前还提出两把珍珠小手枪也有点bug倾向。

 6 ) 我们为什么需要女性创作者

作为阿婆迷我却很少看她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今天看了78年这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发现这是一版非常优秀的改编,但正因如此,其中与原作的出入反而更让我在意了。我认为这个改编可以很清晰地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需要女性创作者。

书中的琳内特和杰奎琳在阿婆笔下都是光彩熠熠的女孩,在电影中琳内特的魅力却被完全抹杀了。电影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却偏偏在两位女主身上进行了删减和情节的微调,你很难说这不是故意的,因为电影的时长并不是问题,他们甚至有时间加上几段书中并不存在的擦边种族歧视的段子。

电影一开场出现的女仆,书中琳内特认为女仆所爱非人,因此私下进行了调查,发现对方早已娶妻,于是将真相告知了这位女仆,女仆自己选择了不再与渣男见面。而电影中琳内特冷酷无情地告知女仆,如果她执意要嫁,自己不会给一分钱嫁妆。于是书中恨着琳内特的渣男在电影中居然变成了女仆。

而杰姬求琳内特让自己的男朋友来庄园工作这段在书中的气氛也并没有电影中的尴尬,她们是真心朋友。杰姬并不是有求才来上门的那种虚荣女孩,她确实信任琳内特。而琳内特在听完杰姬的请求后吃了一惊,却并非很为难,杰姬多说几句她就立刻答应了。毕竟对她来说,这不过就是举手之劳,朋友那样期待的样子,此刻的她怎么忍心破坏呢?

在杰姬将自己的男朋友领来之前,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在电影中被完全删掉了。琳内特本来有一个追求者,因为门当户对,所有人都以为她即将要嫁给他。最后关头琳内特却突然醒悟,她想要这个自己亲手改造的只属于自己的庄园,而不是成为另一个庄园主人的妻子。她要做自己庄园的女王,而不是另一个庄园的皇后。她羡慕杰姬坚定疯狂的爱情,而她并不爱此刻谈婚论嫁的对象。因此最后琳内特嫁给了杰姬的这个男朋友,除了因为感受到了爱情,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她就还是掌握一切的女王,男人只是她的附庸。

小说虽然讲的是有钱有势的大小姐抢了闺蜜男朋友的故事,读者(至少是我)却并不会对琳内特产生厌恶之情。就算你不喜欢她,应该也是会觉得她是充满笃定自信的魅力的。她的傲慢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之娇女平易近人,琳内特尽管专断强势,却并没有任性到真的不会在心里考虑顾惜其他人的感受,对于杰姬她也心存愧疚,尽管没有表露出来,却也绝不可能像电影中一样用带着恨意的眼神看向杰姬。

还有一处改动甚至直接把其中一个嫌疑人的杀人动机给改没了,而在我看来这个改动唯一的作用就是突出瑞斯上校而削弱了琳内特的聪慧。琳内特的财产托管人想趁她度蜜月心情最放松的时刻拿有问题的文件来给她签字,没想到琳内特坚持要看完每一份文件的内容才会签字。此时男主开口说他就不会这么谨慎,给他什么他就签什么。电影中琳内特在男主的打搅下也选择了妥协,在打算胡乱签名的时候是上校阻止了她。而书中琳内特根本没有管男主说的话,依然坚持要看完文件上的每一句话。托管人意识到在琳内特面前蒙混过去是不可能的,立刻打岔表示下次继续签。书中这位托管人就这样也有了杀人动机,只要他杀了琳内特,糊涂的男主就成了继承人,他就可以把自己的事瞒过去。当然这个杀人理由不怎么充分,但毕竟是个理由。而电影里琳内特这么好说话,托管人就完全不必冒这种风险,可以继续从男主身上找突破口,他的杀人动机就弱了很多。我看不出这段改动有什么好处,好像编剧就是看不得女人这么精明。

读阿婆的小说时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琳内特和杰姬都没有丝毫批判的意思,她认为琳内特的自傲是环境塑造的,而杰姬如果没有走向偏激更是个很好的女孩。她们都聪慧过人、意志坚定,所以她们才会是那么好的朋友。尽管两人为一个男人反目成仇,但很奇怪的是,即使她们互相憎恨,我还是没有读出现今电视剧里那套雌竞争男人的反胃感。真要说的话,两个人更像是为爱上同一个人而决斗的战士。那个被她们争夺的男人,更是完全没有二人身上这种吸引所有人瞩目的魅力,他只是颗坏星星啊。一旦被迷住的双眼重获清明,两人都一定能毅然决然地放弃追随这颗错误的星星,走回正确的路。所以波洛才会那么的遗憾,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劝下迷途的女孩。他知道她的智慧、勇气和决心本可以让她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而电影创作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阿婆对女孩们的这种偏爱,也没有理解她为什么没将琳内特刻画得更讨厌一些。于是他们凭着最简单粗暴的职业本能给了琳内特更加刻薄自大的形象。我认为这纯粹是因为创作者无法站在阿婆这样通透的女性的角度去看待女人。

 短评

勉强及格,故事好,另有埃及古建可看,全片的光都给的太透了,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在布景里拍的,而且就电影里的这艘船来看,犯罪过程的时间条件似乎难以具备。上译的配音有加分,不然很可能看睡过去。米亚法罗演这种角色意外

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在尼罗河的游轮上看《尼罗河上的惨案》,被流水账一般的叙事勾起无限睡意。白富美一死就猜到结尾,没有悬疑也没有惊喜。

7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较差

"The Greatest wish of women, is to inspire love."

12分钟前
  • 西莫洛托
  • 力荐

穷男主和富婆见面的那一段真的是天才:自从富婆闺蜜把男友介绍给富婆以后,闺蜜就被摄影机抛弃了,然后给了好几个富婆穷男主的脸部特写,那个眼波流转哦,大家都懂啦,接着导演一点不费口舌,直接切到富婆的叔叔从报纸上得知了富婆和穷男主的婚讯,太聪明了。还有埃及石柱那,无声胜有声——“要来了”

15分钟前
  • yours truly 比
  • 力荐

上译配的绝美!

1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片中有个女人穿了一件大露背的裙子,对于当年还是初中生的我冲击力太大了

2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这段埃及景色 真是美极了,童年记忆啊满满的

24分钟前
  • water
  • 还行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部接触推理小说改编电影的经典名著了——那个时候不知道阿加莎,不知道什么叫推理小说,不喜欢看外国电影——感觉他们长得好奇怪——但是这部片子我却深深记住了最后的凶手手法,最后的破案过程,以及看过之后我的震惊!想不到若干年后我成了阿婆的终极粉丝,与侦探小说结下不解之缘…

26分钟前
  • M好きだ
  • 力荐

准确的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一并都是“听”来的,是我通过听广播里每天连播的电影原音“看”的,很悬疑,很刺激,上译的配音也真是不错~~

3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为什么推理小说拍成电影感觉就会衰很多,各种线索好像很刻意似的。波洛这个大衰神哈哈。你们这些脑残的凶手,看到波洛跟着也不改天杀!哼!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女人要的只是别人爱她。

33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侦探小说看多了,还是发现了一些Bug。当年去埃及的时候有在船上看到他们住过的酒店,石块从神庙顶上落下的位置也踩过。

35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她曾和拳王过招十五回合,拳王从此一蹶不振。”

37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慕名久矣,无奈小小失望。几场群戏很精彩,场面调度颇有章法,配乐虽少,却总能在剧情起承转折处,并结合人物表演,加深戏剧感,但几处过渡略显生硬,线索过于刻意,珍珠项链的问题也一掠而过,即使最后精彩的解密过程依然无法掩饰其不足。ps:女人要的只是别人爱她。

40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彼得·乌斯蒂诺夫第一次出演波洛,之后还有五次,一共三部电影三部电视。剧情是毋庸置疑的经典,不过加入那条蛇的情节有点画蛇添足,而且导致在凶手萌生杀机的时间问题上存在矛盾。

44分钟前
  • Columbo
  • 力荐

this mark is graded for the film only,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riginal fiction. the cinematic version has changed lovely Linnet into a mean girl who seems deserving her destiny. Moreover, some deleted foils are protrayed vividly in Christie's pa

46分钟前
  • 豆友2165295
  • 较差

看老版配音才够班!~

49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根据阿婆同名经典推理小说改编,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有巨大影响。

51分钟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你这个臭不可闻的法国小人!——比利时小人,太太。

53分钟前
  • 老探戈
  • 力荐

最打动我的竟然是埃及风光和女演员服装?(误)整体来看比较大的败笔是节奏感,中段一度疲软,侦探在对每个人进行重复问话,看得人想快进。结尾收回来了,但是又略显突兀。很好奇阿婆原著是如何处理的。

5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