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喋血双雄》111min(与加长版124min比较)删减的内容
《喋血双雄》(1989) 目前有4个时长的版本:
——1.港版、韩版蓝光,CC版DVD: 1:51:04.115 (h:m:s.ms)
我看的是港版蓝光,该版色调偏白,虽画质粗糙,但细节丰富
CC版观感也不错,但可惜只发行了DVD
——2.美版蓝光: 1:46:52.576 (h:m:s.ms)
该版(不推荐)色调我觉得比港版好,但细节完全不如港版丰富
( 像是经过AI处理,人脸跟某些场景磨皮严重导致细节缺失 )
——3.加长版:2:04:10 (h:m:s)
——4. 台湾电视台录像带版:136min
(画质很差,我就瞄了眼,没细看的价值,忽略)
✂ 111min(与加长版124min比较)删减的内容
主要删减了几场发哥和叶倩文的感情戏,枪战、暴力...等等镜头;
此外,相比于124min版中,CC版DVD附带花絮[删减场景]中还多出了一段(时长:4min 29s)。
带有【场景】的:表示这场戏完全被删除
---------------------------------------------------------
一、发哥开场杀头目 情节中
看到要杀的头目之后,发哥走到门口,房子里头目此时正开心的数钱
发哥开枪杀了开门的之后,头目惊慌
火拼开始之后,叶倩文听到枪声【场景】
一些枪战镜头
二、叶倩文住院 情节中
护士摘掉 纱布的几个镜头
三、字幕的区别
124min中交代了(叶倩文眼睛被误伤后过的)时间,加上了字幕:“半年后”
四、叶倩文遭抢劫 情节中
叶倩文过马路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挣脱混混的几个镜头
发哥打混混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打发哥的几个镜头
五、成奎安派人到房子里杀发哥 情节中
派人去杀发哥未遂后,发哥离开房子,接着警察赶到【场景】
李修贤看到发哥开车离开【场景】
警察搜叶倩文家,李修贤到了后叫收队【场景】
李修贤对叶倩文说发哥很内疚 这句台词
成奎安再找人(王俊棠)杀发哥的几个镜头,成奎安很客气对他【场景】
派人去杀发哥未遂后,发哥离开房子,接着警察赶到【场景】
六、警察利用叶倩文抓发哥 情节中
警察替她拨电话
机场里 乔装后的发哥 暗中观察
发哥带着叶倩文脱身后去海边房子(前面叶在电话中有提过)【场景】
抓捕失败后李修贤被训的几个镜头
发哥带着叶倩文脱身后去海边房子(前面叶在电话中有提到)【场景】
七、发哥和叶在海边房子 情节中
发哥和叶 夜晚的几个镜头【场景】
发哥告诉叶去德国治眼睛【场景】
四哥甩掉王俊棠回到房子后 调侃发哥做的饭难吃【场景】
四哥甩掉王俊棠回到房子里 调侃发哥做的饭难吃【场景】
八、曾爷(曾江)中枪之后李修贤去医院 情节中
医生对李修贤说 曾爷没救了
离开医院后黄柏文(接手他的案子)叫跟着李【场景】
九、李修贤去找发哥 情节中
李修贤骑机车的几个镜头
叶倩文拿枪对着李修贤的几句台词
杀出去之后的几个镜头
发哥叫把车开到 红梅谷,王俊棠跟上【场景】
十、四哥去找成奎安要发哥的钱 情节中
四哥独自在天台喝酒并若有所思,之后对着车窗整理衣服【场景】
去找成奎安替发哥要钱的几句台词和几个镜头
十一、教堂决战 情节中
发哥他们进入教堂的镜头
叶倩文躲枪的几个镜头
教堂里跟王俊棠对枪【场景】
之后王俊棠向教堂扔烟雾弹【场景】
修士带叶暂时躲开【场景】
教堂外同王俊棠交火,发哥被打中【场景】
李修贤杀了成奎安后黄柏文让手下“把他拷下”
--------------------------------------------------------------
此外,相比于124min版
CC版DVD附带花絮:[删减情节]中,还多出了一段删减「Jenny and Inspector Li」
CC版DVD删减花絮里的这段<Jenny and Inspector Li>
✂ 叶倩文遭调戏,李修贤打跑混混 并送她回家,发哥暗中默默守护【场景】
(此段删减时长:4min 29s )
李修贤听完叶倩文唱歌后,在外面车里抽烟
叶倩文准备打车回家,被调戏
李修贤打跑混混
告诉叶 他是发哥朋友,并送她回家
发哥暗中默默守护,李修贤察觉到
到叶倩文家里聊了几句
发哥跟到楼下,李修贤察觉到并从窗户看到他
李修贤追下楼,发哥已离开并留下一张“多谢”的纸条
—— 总结
目前流行的版本删减较多!(大约删减20min左右)
2 ) 双线叙事-about<喋血双雄>&<肖申克的救赎>
也许,时至今日当身边的人谈论起关于电影的叙事结构时,第一个会拿出<无间道>来举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无论是其潜藏在故事底下关于承受无间地狱一般的苦难的概念,亦或是其形似古典主义的双线叙事结构(当然,说实话也仅仅是形似而已.因为时至今日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都是为人所称道,令人拍案叫绝的.
可是,在1990年和1995年,相隔万里的两个地方的两位导演却拍出了两部不一样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吴宇森和达拉邦特的<喋血双雄>以及<肖申克的救赎>.
首先,从叙事上来看两部电影都选择了双线叙事手法.吴宇森用的两条线,一条是警官李鹰,另一条则是杀手小庄.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他们的身份也意味他们两个人必须站在对立面,在人们看来,他们唯一的交集便是四个字--你死我活.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渐渐会发现,他们两个人都是和所处背景格格不入的人:李鹰正义感极强,为了扑灭罪恶往往不计后果,因此不拘小节的他不受上司待见,被内部调查,很多案子都不能够插手.诚如他所言:我相信正义,却没有人愿意相信我.他有一个正义的理想,但是通往理想的路充满荆棘.而小庄是一个杀手,他枪枪要人命,但是他从来不滥杀无辜,更重要的一点,他的心里一直想着是要救人.但是这样一个"不太冷"的杀手,却处处被人追杀,穷途末路之时,只有一个警察和他的朋友站在他身边.
当然了,在这部戏里小庄是主心骨一切都是围绕他而展开的,而李鹰,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配角,正是他和四哥使得小庄的整个形象都丰满起来.这部戏是讲"killer"的,但是最出彩的地方是"双雄"的对决:正义,友情,忠诚与背叛.这些构成一个世界的元素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而显得相得益彰.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角毫无疑问是Andy,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Red,那Andy的形象绝对不可能达到那个光辉的高度.他们两个跟你我一样都是普通的人,但是同一片天空下,他们被投入了监狱,失却了自由.有的人是罪有应得,像Red;有的人是无辜的被人陷害,像Andy.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想究竟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罪呢?当人们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他们对这个问题也不愿意去想了,简单的回答一句"my lawyer fuck me."
Andy一直认定自己无罪,但是对于自己亏欠妻子的爱与理解,成为了他心中的羁绊,所以他默默的忍受着一切.直到他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以及周遭的黑暗.他终于决定踏上了自我救赎的路.
Red是一个老油条,他杀了人,但他依然渴望能够得到假释,却无一例外的被驳回.肖申克监狱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生命里永恒的一部分.他"一开始恨它,然后你慢慢习惯它,最后变得离不开它".对于他而言数十年的牢狱生涯已经足够惩罚他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冲动叛逆的小子,但是他依然无法出去,一方面是假释官不允许,令一方面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未知,让人恐惧.
一开始,是Red帮了Andy,给他枯燥的日子带来了乐趣.而后,Andy渐渐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他用自己的能力为狱中的朋友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也给Red那似乎看不到尽头的铁窗生涯带来了一丝希望.最后应验了那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吴宇森与达拉邦特在运用双线叙事时,最大的共通点变是通过一条线使得另外的一条线更加的圆满与丰富.通过对主线的"润色",影片所要表现的情感与诉求自然是更加能打动人了.当然了,我也同意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说这两条线其实是互为佐证,说谁突出谁都是有失偏颇的.
现在很多影片都喜欢采取多角度,多线叙事.在影片的进行过程中,观众就好像通过一个宽阔的视角来领会这个故事.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既可以给观众一个广阔的角度来观赏和评论影片,也使得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的看起来更加厚实与丰富.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通天塔,撞车,还有博比.题材都很好,但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容易使得场面混乱,演员失控,让人对其中的一些情感难以感受,当然了,题材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表现的手法.
双线叙事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因为故事的重点是放在这两条线上(当然还有其他支线了),所以戏剧的张力是足够的.也可以使得观众更好的体会.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角度的选择上,相对来说会比较狭隘.
3 ) 喋血双雄
这个片子很特别,吴宇森的作品,仍是枪战暴力,兄弟情义,但是从头至尾,它都一股阴郁忧重的气氛笼罩。没有《纵横四海》的那般快意潇洒,也没有《英雄本色》那样让人热血沸腾。那个教堂,每每有流血,总会有温暖的烛光,圣洁的神像,飞跃的白鸽,暴力美学,很特别的诠释。开场的几幕,就能感到这个片子是不落俗套的,当阿庄救起珍妮,走到她身边,问出的可不是恶俗的“你没事吧”,抚慰着惊吓中的珍妮,他说道“我每天都来听你唱歌,也许我们感受一样,都在编织海市蜃楼,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坏人……”由于事先误伤了珍妮的眼睛,阿庄充满歉疚,也由此,使黑暗中的珍妮及时找到依靠。为了治好珍妮的眼睛,阿庄接下本打算是最后一次的行动。精彩的故事也由此展开。《喋血双雄》,听起来有些血腥,实则是展现另两位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警与匪,黑白殊途,却可以为情义化而化至交,一个眼神,无需多言,便可会意,不仅是他们二人,阿庄与四哥,李警官与曾爷,亦是充满这种默契,这不仅是行业门套,江湖规矩中磨合出的,更是朋友间不需言说的情义。
4 ) 喋血:无法救赎的英雄和尴尬成全的道义
一:圣母像的破碎:代表了救赎的不可能。小庄作为职业杀手,本身的存在就是在破坏生命的统一和完整。在他完成喋血的同时,也伤害了女人和小孩(是否意在隐喻男性破坏行为的真正受害者是女性和孩童),此为一重无可救赎;为了拿回杀人报酬,四哥最后死在他的枪下,此为二重无可救赎;和汪海团伙的激战,致使代表正义的警察参与了此次法律意义上的非正义行为,此为三重无可救赎;无论被杀者是正是邪,小庄最终也没能放下屠刀,此为四重无法救赎。四重救赎的不可能影响了小庄悲剧英雄形象的形成。
二、关羽塑像的存在:代表了江湖道义。四哥的死是江湖道义的冲动化结果,警探小马对杀手小庄的信任和掩护也是江湖道义的情化效应。而汪海集团的覆灭也意在表明江湖道义只会缺席,不会消失。
三、正义和非正义的对立与结合。如果说警探小马代表是法律社会的道德正义,那么小庄对应的则是道义江湖的契约正义。小马从其警探的身份出发,将有不法行为小庄抓捕归案是他的职责所在;而小庄从他职业杀手的位置出发,将上头要求杀的人处理掉才是正道。双方对于正义的定位因为职业的相异而不同。如果各自因为职业要求对双方的职业行为产生了阻挠和妨碍,那么此时就已经形成了双重意义上的正义和非正义对立。即小马眼里的正义是小庄眼里的非正义,小庄眼里的正义是小马认为的非法行为。而两者的结合则是江湖道义模糊法律后的传统表达(参考《七侠五义》)
四、随便说说电影语言吧。高反差的灯光和色调对比,以及超级有杜可风感觉的滤镜。对应于小庄的配乐则是颇具苦涩柔情和萧瑟悲愁的口琴独奏。
这次真的是很想哭了,估计是药吃得迟了。自己感慨自己是英雄到了夜晚就悲哀。
5 ) 吴宇森自称这是他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一个职业杀手爱上了他最后一次任务中误伤了双眼的女歌手,为了给她治眼睛,他决定再干一票,事成后却哪知惹来灭口之灾,然而此时他却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惺惺相惜的对手也是朋友——一个警察……片中有情有义的杀手,嫉恶如仇的警探演绎了一段血泪喷张的英雄传奇。曾经我以为辣手神探中的枪战已达叠峰,而喋血双雄又再次拉伸我的极限,用不完的子弹,飞不尽的白鸽,圣女像破碎一地,教堂烛台间,宿命在劫难逃....吴宇森导筒下最出色的爱情戏,最淋漓的兄弟情,黑和白的间隙里有条路叫灰色地带,可惜走到尽头却是死亡
周润发和李修贤诠释得都相当经典,怪不得吴宇森自称这是他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6 ) 私人回忆
粗略地数一下,喋血双雄这部电影,我从1991到现在,看了20遍左右。
现在的家里有这盘录像带,我有时还会在百无聊赖中看上一段,每次都仿佛能使我的心绪获得短暂的平静。情节的烂熟于心不必说,连对白都已经能流利背诵了,但它依旧会让我坐下来注视着镜头的流动。十几年前,我看的是剧情和动作场景,五六年前,我看的是用光和镜头语言,而今,我看的是什么?也许是远去的美好时光,模糊的人物背影。
除了我以外,喜欢本片的人为数不少。昆丁·塔伦蒂诺对吴宇森的狂热推崇是广为人知的。万人迷迪卡普里奥在几年前接受专访时声称,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喋血双雄。去年,在我对贾樟柯的没法刊登出来的专访中,他差不多是满怀深情地谈起了喋血双雄,就像在电影里一样。
“小庄,你回来啦……”
“珍妮,我准备带你去海边,医生说换个环境对你的眼睛有好处……”
“好啊,我希望在海边,听听海浪的声音……”
“我办完事来接你……”
站台的末尾,一个内陆小县城的黄昏,他在沙发上迷糊睡去,她抱着孩子,灶台上的水壶喷出蒸汽,而那段对话隐约传来。贾樟柯说,这部影片给了年轻的他以无限幻想。法国人评价站台说得好,终点处青春不在。
每次重看,我会回想起关大、刘点等朋友,十多年来,我们的友情不曾稍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体会过轻松的快乐。尽管有评论者拿吴宇森影片的“同性恋情结”说事儿,但我们无疑都喜女色并无人好男风。在岁月流逝后,我明白了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可以那样牢固,虽然我们并没有机会拿起枪为彼此喋血街头,但我们知道,在我们之间有僵化的支持、顽固的挂念、偏执的宽容,而没有伤害。
我和五位女子一同看过此片,其中多数人早已失去联络。其中难忘的是和X,1991年深夏,从那以后,我离开故乡,终于音信皆无。
和X的相识是个偶然。我乘坐公共汽车,而她是售票员。在正式认识以前,我已经见过她半年。她很漂亮,虽然因为寒冷,经常捂得严严实实。那天,我乘车买票,掏出了十枚崭新的二分纸币。她笑了笑,说“算了吧”。下车时,我还是把钱放在她的小桌上。后来,我们遇到了就开始聊天。那年我高二,16岁。她好像比我年长四岁。我们莫名其妙地成了朋友。虽然我称她姐姐,心里也没有什么杂念,但我们曾约会看电影,划船,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时候看起来像一对情侣。一起看喋血双雄是在一个午后,她在结尾处感动得留下了泪水。
现在是2003年,12年过去了。她应该早就结婚了,而且有了小孩子。早在七八年前,我回到故乡时问起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得知她早就调到其他线路了。我不知道她的近况如何,但她在12年前的姣好面容依然清晰。当剧场内灯光转暗,我转头看见她的侧脸。她大概早就忘记了我,当然,也许会留存一点淡淡的印象。
在人的生命里,会有多少次类似的相遇?她就像一颗彗星,只是经过,照亮我人生的一个短章,然后消失无迹。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首《浅醉一生》...
重温了这部89年的老电影。在没有“基友”这个词的时候,那是多么浓重的兄弟情怀啊。女主角只是摆设。
的气质太杂,只有一点,他这个人,放到哪里,都做不成配角。怎么会有存在感这么强烈的人?同样是握枪,张国荣握得专业好看,他爱枪胜过爱女人。周润发握枪,如同拿一支烟般自然,枪是为他而存在。
剧本牛逼,人物牛逼,对白牛逼,动作场面牛逼,一系列都是华语电影里无法逾越的经典。现在的港片和合拍片所缺乏的其实就是剧本里对于人物的把握。虽然场面越来越精良了,但是在人物和剧情上仍然苍白无比。《喋血双雄》,所有编剧和导演都要铭记于心的标杆之作。
@资料馆。不管是[英雄本色]或是[喋血双雄],吴宇森的电影太依赖于时代,哪怕是观众短暂的脱离,所能观察到的不过沧海一粟,且太过表面苍白,可能也正如那句「现在不再是我们的时代」,黄金年代过去之后遗留下来的到底是瑰宝,还是碌庸,值得思考。
早期CC的guilty pleasure,发哥杀人总要开十枪以上
录像厅时代的怀旧感觉,那时的台词和表演确实有些过时了,李描述周时的基情满满,引发大笑场。枪战教堂白鸽依然经典,我们这样的混不了江湖了,因为太念旧。北影标放粤语。
吴的英雄片从不卖弄叙事技巧,单刀直入让主角深陷险境,然后大开大干一次次绝处逢生。热血之外,更愿去渲染大气候下人在江湖的无奈、惺惺相惜的情义。而游离于司法之外的非理性大决战,即便只是公理和正义的片刻光芒,对观众却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麻醉。
如果不能给朋友一个交代,倒不如死的光彩。如果无法给正义一个答案,就干脆杀个痛快。他不像杀手,因为不择手段的杀手从来不问江湖规矩。他不像警察,因为太讲原则的警察从来不懂人情道义。这世界如此辽阔,竟然容纳不下恋人眼中的绵绵情意,江湖里的惺惺相惜。如若能浅醉一生,谁愿意喋血称雄。白鸽飞出教堂,雕像轰然而碎,江湖道义与天真理想似乎永远定格在小宝与毛头相视一笑的眼神里。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浪漫而凄美的杀手童话是否真实存在,也许就像片中台词那样:我们一直都在编织一个海市蜃楼。电影工业日渐成熟,故事架构与后期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但这份真挚的铁汉柔情,这份赤诚的侠肝义胆,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些念旧的人,总是在梦里依稀看见:一袭白衣的小庄走在雨中,笑容依旧,步履从容,琴声悠扬,渐行渐远。我心里双雄类电影的最高峰。
吴宇森都说 这是他与周润发合作发挥得最好的一部
周润发步入酒吧,跟叶倩文对视的时候,响起BGM《浅醉一生》,太醉人,也让贾樟柯能爱到在《江湖儿女》里用了三次。三十年前的吴宇森诠释的江湖,也许是贾樟柯想在三十年后自己的江湖里也借鉴的一个烘托调子。听着叶倩文这首幽怨的歌,给本片补上一次分数。江湖儿女观光团团员。
“表现性放大”,波德维尔的这个词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德尼罗和帕西诺在盗火线中的惺惺相惜,演不出喋血双雄中发哥和贤哥那么强烈的感染力。而吴宇森自己承认受到梅尔维尔的影响,主要是指《红圈》伊夫蒙当举枪射击那个桥段。↓在原创最大前提下,斗胆试论优劣:蒙当突然抄枪那一刻,胜在以性格塑造为依托,诚如吴宇森文中所言,“因友情重获自信”。弱在与通篇的冷峻极简风格欠搭,何况黑布罩头不辨五官,情绪无法充分表达。辣手喋血的两处致敬则相反,夸张却不违和,属吴氏热血豪迈风格链条的一环。但弱在过于炫酷其表,缺少与角色性格变化的内在关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965110/
那时还在念小学。结尾却倒现在还记得。
双雄,是2×2,曾爷和四哥也是大英雄。
多情的发哥连眼神都在发情,搞爱搞基他样样行。枪声在这里响起,白鸽在这里飞起,他们在这里的地上错过了彼此。
太经典的一部,虽然今天看来有些做,可在当时相当轰动,而且今天的不少类似题材的影片都有它的影子。“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
我知道导演想营造一对相互对立却又惺惺相惜的一正一邪两个人物,但是sorry,吴宇森,你失败了。两个人的感情建立得很唐突,更像基情。枪战戏也处理得不好,没有拿捏到暴力和唯美的平衡。比《英雄本色》差n条街,倒退。另,叶倩文挺惊艳。
两位江爷在《纵横四海》里的正邪互换显示出吴宇森一种中年人的幽默感,进而乃是心态上的转变(所以我始终更爱《纵横》多点).....而曾爷在这里面简直就是给二位男主拉皮条的.....当李修贤遇上周润发,于是我懂得为什么后者叫做“超级演员、超级偶像”....
迄今为止,在我所看过的动作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香港时期吴宇森最巅峰最成熟的作品 // 彼时意气风发的周润发和气定神闲的李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