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HD中字

主演:彼特·丁拉基,乔什·帕斯,保罗·本杰明,鲍拉·加茜丝,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灵驿站 剧照 NO.1心灵驿站 剧照 NO.2心灵驿站 剧照 NO.3心灵驿站 剧照 NO.4心灵驿站 剧照 NO.5心灵驿站 剧照 NO.6心灵驿站 剧照 NO.13心灵驿站 剧照 NO.14心灵驿站 剧照 NO.15心灵驿站 剧照 NO.16心灵驿站 剧照 NO.17心灵驿站 剧照 NO.18心灵驿站 剧照 NO.19心灵驿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灵驿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芬巴·麦克布赖德(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 饰),一个一心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普通男人,而他天生四尺五寸的矮小个头却格外引人注目。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声中,芬巴只得避开人群,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各式火车上面。  当唯一的好友过世,芬巴决定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搬到纽泽西乡下朋友留给他的废弃火车库房独自生活。然而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访客,让原本希望离群索居的芬巴不情愿地开始了他的邻里生活。刚刚遭遇丧子之痛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哈里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健谈热情的热狗小贩乔·奥拉马斯(鲍比·卡纳威 Bobby Cannavale 饰),以及其他新朋友。渐渐地,在他们的温暖关怀下,拒人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敞开心扉,他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代宗师粤语版魔警男文案撰稿人,要休育儿假远东特遣队之密令截击生命中的美好印记特丽独行曼谷保镖光速侠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二部国家淫才魔鬼山历险记2009英语边境风云最好快逃吧即兴爵士两束光风月俏佳人(粤语版)狂恋诗名侦探狄仁杰甜蜜寂寞女孩恐吓运动黑幕落下十三刺客暗流2007法网追凶第一季街头绝味:拉丁美洲免责声明走进黑暗 第一季神薙兰屿之歌风云2(2005)熟悉的味道第二季醒木我们要洞房时间线寒战国语嗜血法医第七季无尽列车第二季盲探国语女友第二季寅次郎的故事20:加油啊!寅次郎功夫乒乓 2024

 长篇影评

 1 ) 这样很好。

很多电影都在讲故事,也说道理。这样的导演似乎都想通过电影本身带给观众某种启发。都有说道理的欲望。
这部电影在说幸福这个大命题。但与众不同的是,它没有那种传统电影常带的弊病,它并不强求观众接受导演的某种表达。
它很纯粹的说着一些事。

喜欢这部片子可能就是因为它的不强求。
而幸福本身也就如此。
一切随缘。

 2 ) 像生活一样无须表达

某个休息日,我郑重其事地摆好姿势并打理好心情,打开这部《心灵驿站》(The Station Agent),准备开始一程心灵旅行并预备好接受一场心灵撞击。
随着旅行的进展,我以为这是一个“有志不在身高”的梦想故事。直到影片最后的吉他声想起,我才心有不甘地淡淡一笑:哦,我错了。
与《窃听风暴》等“如风暴般掀起内心波澜”的影片不同的是,《心灵驿站》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甚至没有主题供观众总结,让人看了以后会很安静,很淡然,淡得就像我们晚上躺在床头,回忆一整天满当当的生活时,发觉那些琐事在心头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它们确实已经发生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日后的生活——只是它们发生得太自然,自然得就像没有发生过。
《心灵驿站》又译为《下一站,幸福》。我想,导演Thomas McCarthy诠释的幸福(或许他本来就不想刻意诠释什么,他做的只是呈现),应该是用心生活并体味平淡中的五味杂陈,就像一位诗人说的,从“白菜里吃出鸡和鱼的味道”;也正像芬巴与朋友们在长长的铁路上一起步行巡线一样,那些来来回回的脚步不会在铁轨上留下印迹,那段与尔同在的记忆却会在每个人的心里驻足一生。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多余的事情,就像你一边做事一边向自己诉说你在做什么一样多余。
像草一样不能自拔,像生活一样无须表达。

本来,我是想向主演Peter Dinklage以及他饰演的芬巴致敬的。他(们)对自身身份的确认让我想起一个叫尼克的先天四肢残疾者。
尼克到海边游泳时,会把自己的身体涂满番茄酱,趴在沙滩上大喊“鲨鱼!鲨鱼!”可以想象,当看到一团“血肉模糊”的没有四肢的躯体大喊大叫,不知情的人会怎样的大惊失色。这并非一个自虐或自嘲式的玩笑,而是从一个侧面表明,尼克已完全接纳了自己——只有当他从内心里将残缺的肢体当作一种自然状态时,才会开出这样的玩笑。
后来我明白了,那种致敬本身是一种自傲和对对方的侮辱——把他们当作与我们毫无差别的人,是对他们最大的尊敬。
“不管如何卑微或者平凡的生命,既然来到这世上,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上帝不会无缘无故创造你,他一定会为你做最妥善的安排。”

 3 ) 生活的趣味生长于无意义中

电影名为The Station Agent,直译过来就是“车站管理员”,说的就是主角芬。 芬这个角色想必是编剧的心血和结晶,他所代表的不是生活中小众存在的侏儒(残疾人),我想他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的是许许多多心灵受创、逃避现实的成年人。就像中年丧子、面临婚姻危机的奥利维亚,也像独自流浪、与父亲关系恶劣的年轻人乔。 这部电影大多数时间是对生活无意义的展示,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甚至算不得一部完整的电影。 但是,直到最后,你仍不觉得这90分钟的漫长,好像给心灵放了个假,真的如译名一样,来到了一个“心灵驿站”。 芬是个火车爱好者,他热衷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去追逐毫无意义的火车,计算列车到站的时间,修补废旧的火车车厢,在铁轨上一个人来来回回地走着,……,多么无意义的生活,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弥补了他残破而冷漠的心灵。 奥利维亚是个神经质的画家,习惯喝咖啡加两勺糖,脾气古怪多变,独居在一个森林小屋中,反反复复地画着同一张奇怪的人脸,……,后来她与芬相遇,一瓶酒、一顿晚餐,换来一个吻和一次拥抱,日子又在无数个无意义中悄然改变着。 乔是个热情开朗、喜欢做饭的多动症患者,他在枯燥的生活中把日子过得自得其乐。开着一辆咖啡车向零星的路人兜售快乐,和路旁踢球小孩玩得不亦可乎,像个跟屁虫一样黏着芬和奥利维亚,偶尔也会对漂亮女人意淫,……,最重要的是,电影末尾,他坐在医院的长廊里,安静地阅读一本小说,等候看完病的奥利维亚。这许多的无意义,至少教会了他认真地阅读。 李元胜在《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写道: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 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样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我想,导演托马斯想表达的,就如同这首诗一样,美好的生活和虚度的电影一样,充满无意义。


好看的人都关注咯~

 4 ) 人生不如意,下站叫幸福

   已是夜里十一点多,想等的人没有来,有点淡淡的失落,便下了网。暑期习惯深夜睡觉的我,决定看一部电影。单位的内网上有很多电影,下载了近40G,好多没有看,挑挑拣拣,选中了这部。于是这个闷热的夜晚,一部淡淡温情的片子与我不期相遇。
   芬巴是个侏儒,在一个买火车模型的小店里制作火车模型。可能是由于黑人老朋友亨利的同情,老亨利意外死亡后,给芬巴留下一间老车站,名叫新天地。于是芬巴离开繁华大城市,来到宁静的新天地。对于一个经常受歧视的侏儒,这个地方可能比较适合他,尽管始终不苟言笑的他,并没有表露出特别的喜欢。可是我们能感受到芬巴就想在这样安静的地方一个人生活,不希望别人打扰他,也不希望进入别人的生活,就这样孤独的生活一辈子。但生活并不按照计划和想象进行,幸运的是芬巴后面的生活还不赖。车站对面,热情开朗的小伙子乔暂时为病中的父亲看餐车,可能习惯了都市生活,在这里显得寂寞难耐,很想与芬巴成为朋友,但芬巴对他并不太接纳他;中年丧子的女画家奥利维亚因车技平平两次差点撞伤芬巴,因歉意而几次帮助芬巴,芬巴开始也是冷漠的拒绝;天真可爱的黑人小女孩克利欧把他看作她一样的人,请他到学校演讲;而图书馆的辣妹艾米莉情感失落把当他作倾诉对象。慢慢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与朋友接触,开始有了微笑,开始和乔一起看火车,和乔、奥利维亚走铁路,三人起轻松的聊天,仿佛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芬巴封闭的心开始打开,竟然可以去关心别人,去酒吧喝酒,去学校为孩子作演讲。奥利维亚也在芬巴和乔感染下,走出了丧子的阴影。
    电影拍得很细腻,很抒缓,没有一点大起大落,但看完让人觉得很温暖。有些细节很打动人,如芬巴和奥利维亚第一次吃饭,奥利维亚说,“我们不要想着找话说,只管吃就行了”,多善解人意的话语。艾米莉的男友纠缠艾米莉时,芬巴想帮助艾米莉,却让艾米莉的男友轻轻一把推开,芬巴双臂在空中一振,对他来说是坚强有力的,但对艾米莉却毫无帮助。
    我想电影可能讲述得是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关怀,每个人都需要友谊,不管是健全的人还是残疾的人。人生可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心灵的创伤需要互相抚慰,走过下一站,就是幸福。

 5 ) 温柔地靠近:自卑、补偿、超越!——影片《心灵驿站》心理解读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专家、主任心理咨询师 叶艳

 
《心灵驿站》,又名《下一站,幸福》,这是一部平淡、细腻而温暖的影片,细节处总能轻轻碰触心弦,心生疼地想要流泪。

影片讲述侏儒身材的芬,外形高大俊朗、话语滔滔不绝的乔,遭受丧子之痛、深陷抑郁情绪中、美丽善良的女画家奥丽维娅,三个人因各自的痛苦走到一起,相互陪伴的故事。

 

自卑:

芬,因为身体侏儒,而拒绝和外界打交道。他选择着一切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购物,他一个人,挺着胸、昂着高傲的头在那些高他一倍的人面前走过,然而,他还是躲着的,他选择关闭一切、关闭他的耳朵、他的心,任由他们的嘲讽、挖苦,尽可能远离与人的接触。他用这些行动告诉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不要关注我,请忽视我的存在,请别来伤害我……这样乞求着。同时,他又筑起高墙,小心防备着随时而来的伤害——被动保护自己。芬板着脸、硬着身子,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小心翼翼地从人前走过。他的身上时刻带着一个怀表。有人说,他是控制。控制感,往往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生活的可控,让芬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被欺侮、嘲笑的可怜虫,他还是可以主宰,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芬,像怀表一样精准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控制着自己。对于芬来说,从这份可控感中,他获得着些许自我成就感、安全感、安慰感。

在一段铁轨场景中,沿着铁轨走的芬,发现后面跟着一个胆怯的黑人小女孩,他转过身,毫无防备地、充满热情地说:hey~,黑人小女孩羞怯地飞快逃去。透过这个场景,我们看到芬的内心其实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惧怕受伤害,对人的不信任,让他将自己用铜墙铁壁包裹起来。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故事《铁炉人》,讲的就是一个惧怕受伤害,或者因为受伤害,已经失去对人的信任的一个人,他将自己封闭在铁皮里面,扮成冷冰冰的样子,拒绝人走近他。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人。说到控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凡是控制的人,都是安全感缺失……控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具有控制欲的人,另一种指,做事具有控制能力的人。具有控制欲的人,不一定对事情有着很好的控制,而在做事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人,未必一定是一个控制欲的人。回到芬的话题,芬内心的渴望交流,当他遇到更弱小的人时,就会表现出来,或者当他确定这个人不会伤害他,他感到安全时,他才会打开心扉、敞开自己。比如,超市的那位与他甚为默契、相知的老黑人,后来的乔与奥丽维娅。

因为身材矮小,芬遭受着恶意或无意的伤害,对于芬来讲,因为自卑,便会让他更加敏感,即便是一个无意的伤害,也会在他的内心掀起浩瀚风暴。所以,芬——控制!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控制起自己受伤害的脆弱的内心,也许它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发抖,但是他完全表现出“钢铁人”的样子,装作无枪不入。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把受伤害后,自己愤怒、委屈的情绪压抑下去。胆怯和弱小让他不敢发泄,因为他不确定发泄的后果是否是更大、更让他恐惧的伤害。所以,他必须“控制”!

然而,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会因由你的控制,就消去。压抑,只是隐而不发,只是不断地积累而已。芬的情绪宣泄有一个途经,那就是火车。芬,酷爱火车。在心理学中,火车的象征是什么?火车,大概是最有气势、体形最庞大的交通工具了。由此,我们不难想像,这对身体矮小的芬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芬将心理需要投射到火车上,来获得一种对强大外形的满足。不仅仅如此,火车,动力很强,跑起来,呼呼响着,甚是气势磅礴。对于情绪总是压抑着的芬来说,火车这种气势会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快感,压抑的情绪,借由火车进行了释放、表达——情绪的替代宣泄,情绪的“发声”。黑人小女孩,也酷爱火车,常常一个人在火车上玩,这个孤单的小姑娘,她内心有着怎样的情绪呢?交通工具,象征情绪的发声。这在我们的沙盘游戏中很常见。一段时期有着比较大的情绪的人,在做箱庭时,往往也会选择火车、飞机、火箭、赛车这类运输工具,这些无意识选择的小玩具,象征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波动情绪。

芬的情绪,在他醉酒后,站上吧台,大声嚷嚷时,达到高潮。醉酒,意味着失控,控制达到了极限,情绪冲破控制。站上吧台,大声嚷嚷“你们都来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丑陋身体……”这时,他放弃了假装,放弃了躲闪,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他开始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由此开始。于是,控制打破——怀表被轨道上被压得粉碎。他敢于接受黑人小女孩的邀请,走上讲台。当问到身高时,他神态自若地如实相告,他不再惧怕被拒绝,依然坚持去关心奥丽维娅……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而不是掩饰、假装,不是去追逐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

 

简单说下乔和奥丽维娅这两个角色。

导演用乔——一个外形高大俊朗的形象来演绎另一类人。如果说,身材矮小的芬自卑,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那么,拥有高大俊朗外形的乔,就一定特有优越感,特自信,是上天的幸运儿吧?乔,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痛苦。乔的出现,在打电话。乔的每次出现,总是在说话,不停地说话。芬用火车表达、释放他的情绪,而乔,则用说话来表达、释放他的焦虑,不安。和芬的方式不是的是:一刻不停地说话的人,内心充满着恐惧、不安、焦虑,他试图用说话,用与人的忙碌交往,来掩饰、掩盖、回避这些情绪。如果说,芬回避的是来自外在的伤害。而乔,则是在回避内心的恐惧感,他用“忙碌”来麻痹自己,不是在说话,就是在打电话,或者在做饭……奥丽维娅与芬进行成人般的对话,而对乔,只是像对孩子般一样无奈摇头。高大俊朗的乔,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男人性感的情节。乔一直像一个大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耍宝,逗乐,带给大家快乐,往深里看,这其实是他用来与人交好的一种讨好行为——让所有人都喜欢他,这样,他处在人堆里,就不用害怕。

猜想一下乔的家庭,影片有不多的情节有提到:父亲生病,他来替班,和父亲一起去酒吧,父亲的突然病重,会让他慌乱得吓得半死……父子间的这种过度缠结,似乎在说明,乔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异,或者母亲在他早年过世。父亲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乔对父亲也是过度依赖,以至于到了成人的年纪,依然是一个孩子样,甚至不工作挣钱(“父亲生病,他来替班”似乎在说明乔一直没有工作),这在精神分析中,称作“庵割焦虑”,对父亲的依赖,以及,对自己成年会威胁到父亲的权威感到惧怕,于是就仍然扮孩子状,来讨好父亲,也来讨得被照顾。

再来看一下奥丽维娅这个角色,一位丧子、离异的母亲,她将自己封闭着,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的发声表达方式是:绘画。当乔和芬第一次来到她的家里时,他们俩对她的画都表现出惊异的样子:那些画,色调灰暗阴沉压抑,人物的表情扭曲或疯狂的样子。这是她内心的表达。


补偿与超越:

生命的成长,无论哪方面,都要回到关系中,在关系中修复,透过关系来完成生命的圆融。三个人因为不同的痛苦,吸引着走到一起。三人不同的情感缺失,在关系中被无意识地得到补偿、满足。

乔是一个向外求的人,他热烈而善良地讨好周围的一切人。这让封锁自己的芬无法拒绝这份没有任何伤害企图的热情。芬的内心一直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对人的不信任、多年来的伤害让他不敢敞开自己。然而,在乔不断地热情攻击下,芬开始有些牵强地、勉强与之交往。芬的钢铁人面具开始有裂缝,然后在不断地与乔、奥丽维娅的交往中,被一点点消熔……在这两个人的交往中,芬的沉浸内心,内在的强大,也让乔不得不学习安静。在有芬的陪伴下,乔开始安静下来,静静地共同午餐,安静地观火车,安静地沿着铁轨散步。神圣的静默,静默常常能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变得清净、智慧。这份安静,静下来,对乔来说,是难得的心灵休憩时刻——乔的内心开始停止慌乱地外求。影片名《心灵驿站》,具有深刻的寓意:驿站,火车的一个小停站处,休息处。当火车停下奔跑,当情绪,平静下来。当我们放下争斗、纷扰,不被恐惧、焦虑所困,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时,智慧便在我们内心升起,我们才能够清明地、自由地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停下来,安静下来,是获取心灵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总是要回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影片中,只有芬和乔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芬和乔间的关系更多是满足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伙伴关系。心灵的独立、圆融还需要一位女性,一个母亲角色。美丽、善良的奥丽维娅,沉浸于丧子、离异之痛中,这份忧伤无法排解,她拒绝使用手机,拒绝与外界交流,把自己关在痛苦中独自饮泣,直到遇到芬。芬的外形缺陷,这个孤独、脆弱,假装坚强的灵魂,让善良的奥丽维娅内心升起一份母爱般的疼惜、怜悯。她开始主动去关心芬,去温暖他。这份爱,超越人性中的欲求,圣洁而纯粹。如果说,乔用热情攻破了芬的防线,奥丽维娅充满温暖、柔柔的爱,就像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完全的安全、放松,没有伤害,没有拒绝与防备,让芬内心多年筑起的坚硬堡垒开始消解、熔化。

对于乔来说,芬、奥丽维娅更多是他的父母亲角色。这个早年缺失母爱的大男孩,在与芬、奥丽维娅的关系中,再一次回到父亲、母亲的关系中,将这份来自生命深入的恐慌得到补偿和满足。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讲述,我们猜测的话,乔将会在这样一份充满爱的母亲身边,在静默、淡定、接纳自我缺陷、不再控制的父亲身边,脱乳,成长,真正实现他心灵的独立。

奥丽维娅,仿佛一位女神,美丽、善良、圣洁。我对她怀着强烈的情感,热烈地爱着她。这样一份移情,我想不仅仅来自我内心的投射,导演的寓意也许就在于此,芬和乔,一定也怀着热烈的情感爱着这位女子。她将丧子之痛,对儿子的那份爱,更大地给了需要爱的人,而不再只是狭隘地,自己的儿子。完成了一个从人性之爱到神性之爱的蜕变过程。

再回顾一下三人的关系吧,沉默的共进午餐,疯狂地与火车赛车,沿着铁轨散步,夜间小叙,相互间用细微的温暖陪伴着对方、陪伴着自己的痛苦。在这样一份淡淡的、缓慢贴近的爱中,心灵碰触,彼此懂得、疼惜、温暖,生命开始不再回避、开始有力量敢于去面对那些苦痛。经历过痛苦、风雨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下一站,幸福!

 6 ) 心灵驿站

7月23日,星期六 长跑,散步,静坐,过去的一周我拥有了大把的独处时间,想了很多有趣的话题,比方受到惊吓之后人的状态是不是源于心理暗示,男人和女人在当代的定位差异有哪些,以及所谓的职场格局究竟应该定位于权利还是口碑。一直以来胡思乱想都是能让我逃避现实的最有效的方法,无论多么烦闷,抛开现实去想些奇怪的东西,想着想着心情就平和了起来,想着想着记忆就像海浪一样聚起来又散开了。 去年看了李政宰(鱿鱼游戏),看了黄政民(当男人恋爱时),本来计划这周看马东锡(犯罪都市2)下周看河正宇(恐怖直播)的,这样韩国影星里我最喜欢的四个人就算攒齐了。可惜下载的资源出现了一点问题,只能被迫Plan B,选片《心灵驿站》。 这部电影我是从两个方面解读的,一是友情,一是孤独。当我怀揣着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回过头去看这部电影,我得到了一个高度一致的反馈。什么是友情?是坐到一起,不用交流,只管尽情享受美食,不用担心冷场,偶尔抬个头瞅一眼对方嘴角都会不自觉带上笑的那种和谐;是得知你的愿望会尽力帮你的那种爽快;是在担心你的时候可以花很多时间去远远关注你的那种耐心;是不顾形象肆无忌惮的在一起聊一些属于我们的话题然后莫名其妙的笑在一起的默契。这就是友情,电影里的则是我心里的那种让人心动的友情。而说起孤独,电影里的孤独是不具有共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乔因为父亲的意志而经营着餐车,他的孤独是接触不到人而渴望有人陪伴和交流。奥利维亚因为离异和丧子搬到这里,她的孤独是个人经历桎梏自己从而将自己封闭在特定环境里不愿意改变。而芬是个侏儒症小矮人,他的孤独则是不能融入这个社会从而内心产生对这个社会的抗拒。好的剧情片是能引发人的思考和共情的,这部电影绝对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的电影。打分8分吧。 叙事和常规的剧情片一样,节奏缓慢还带着日常生活的琐碎和不连贯的感觉。而演员呢,彼得丁拉基虽然是作为一个特型演员,但是他的演技早在《权力的游戏》里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了,本剧里他在酒馆那段癫狂之至的表演以及平时那种淡漠的样子都非常深入人心。不过我能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中文谐音垃圾,好惭愧的说。至于视听语言,讲真的在我看来导演的声画处理的并不是特别出彩,镜头中规中矩的甚至于推拉摇移都运用的不太多,稳定的固定机位镜头占了绝大多数,剪辑更是有些不连贯的感觉,转场特别生硬。倒是取景非常好,不论是林间铁路桥,笔直铁路线,非常有年代感的旧车站等等都很有特色。镜头虽然技巧性差了些,但是有很多细节却能看出导演的细心,首先是开场芬和亨利步行与迎面走过来的父子同框的镜头,用一种很巧妙的镜头语言告诉观众他俩那种亦父亦友的关系。而亨利摔倒去世前给了一个芬用胳膊不小心碰到人偶的前兆镜头来缓解突兀感。还有芬步行去车站时顺着铁路的一段混剪,都是在刻意将芬的人物微小化以产生孤立感,氛围爆表。 结尾分享一首这几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吧,“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世间哪有那么多孤独,不过心难安而已。扪心自问,何以心安?答:不过酒三分,茶半盏,几碟家常菜,一个知心人而已。

 短评

电影无所谓好不好,可况这个电影真的好,打动了你就什么都OK了

10分钟前
  • fly_hakka
  • 力荐

几年前看的一部动人的小品电影,真好,Thomas McCarthy

12分钟前
  • 小老鼠
  • 力荐

人毕竟是社会属性的生物,没有人会主动选择孤独,除非心理原因或者生理方面的某些缺憾,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非某人的问题,而是周围人群看待和对待“他”的方式。很多镜头细节处理的非常漂亮,把孤独和自我封闭展现的清晰精彩。每个人的孤独都不同,抱团取暖也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幸好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总会遇到能称之为朋友的知音。小恶魔多年前的演绎蛮不错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正好成为小恶魔的智慧源泉。而女性就境况迥异,当年还算风姿卓越的派翠西亚如今只能在《利器》诠释病态变态的老母亲了。

13分钟前
  • 满心
  • 还行

太喜欢这部电影直接五星!拍的很平淡,像生活平静偶尔波折。故事非常流畅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哪怕结局就是三个静静地抽烟戛然而止。我虽然不是侏儒,但是觉得能够部分理解芬的那种自卑,那种躲闪的眼神和觉得自己的不值得。生活就是需要一些美好才坚持的下去,香烟,咖啡,火车还有友情。

14分钟前
  • Ove
  • 力荐

为了看彼得丁拉基的主演特意找了很久的电影,这真是一个很酷很拽很有男人味道的小矮子。很平淡很简单的剧情,但是非常舒服。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感觉和有一些日本片儿有点象呢,淡淡的爱情和友情,清新的色调和画面。PS: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真的好美,即使现在五十多了也还是美啊。

16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你不用说话,专心吃就可以,无所谓。”三个好朋友安静地相伴就能享受时光,是唯有郊区才存在的心境。结尾很突然,黑屏时我还以为文件出问题没放完…

21分钟前
  • Kensnow
  • 还行

这是一部很好的“如何和孤独相处”的教材,是一部暖暖含光的“慢”电影。男主角的孤独是因为他的侏儒身材,当代人的孤独多来自于社会压力和心理戒备。这里给出了“和孤独相处”的两条建议,一则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好,另一则是找到彼此投契的朋友。

22分钟前
  • 昂奇堂
  • 力荐

还是不错的电影的,女主的气质真是没话说

27分钟前
  • 小4
  • 推荐

影片结束了教授问我们,这部电影有plot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在哪里结束都不重要,就像人生一样,在哪里开始,哪里结束,都是没有故事性的,单调的,平淡的。

29分钟前
  • 推荐

2008-01-03,very good.温情的故事。

33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外来的侏儒是幸运的,一下碰到了两个有趣有爱的朋友。电影是治愈的,不过好奇主角们的财务来源。这种喝咖啡聊人生的生活我也想过。

34分钟前
  • 菜根
  • 还行

安静,祥和,温馨,值得一看的影片。

3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宁静的美国小乡镇真的是人间天堂。每天的工作就是卖几杯咖啡,其余的时间就是喝着咖啡看书、闲聊或者发呆,如此宁静简单的生活看上去却那么美。

41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

各有各的孤独,这三人还在各自孤独的同时,美美与共,不过,我就好奇,那个热狗小贩天天把餐车停在那个偏僻的地方,谁会去买啊。#20220914

45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电影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种淡淡而平静的暖意,像一杯温开水一样可以温暖人心。孤独的时候有人作伴,也是一种不可求的幸福!没有人能够绝对的忍受孤独,尤其在生活给你开了一个接一个残酷又讽刺的玩笑时。

4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7.7远离网络和手机的日子也能很有趣,时光都消磨在追寻火车的轨迹,值得深交的朋友看人不戴有色眼镜,热情融化了孤寂,残缺的心灵相互依偎慢慢靠近,生活需要一个驿站好生休憩再继续走下去。喜欢这样自然安静的随性。

47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养眼、养心的电影,铁道迷的辛福生活,“小恶魔”气场太强了,孤高,善良,坚韧,自立,新泽西州乡下外景太美,绿荫如盖,处处葱茏,活水淙淙,铁道漫长。一般来说很多著名导演的精致小品,都很值得看,拍得比较松弛自由,甚至比代表作迷人,汤姆·麦卡锡这部也不例外。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与火车与路轨相关的故事片,哪怕平淡的一塌糊涂,也仍旧让人欲罢不能

49分钟前
  • PaPu
  • 推荐

8/10,孤独者的心灵驿站。看的我一会儿想笑,一会儿想哭。Thomas McCarthy真是有才啊,不要当演员了,专心当导演吧。就导了两部影片,都是杰作!

51分钟前
  • owen
  • 推荐

当看到一个人站立在他能够站立的最高位置——天台上略显淡然地抽着烟的时候,我们望见了一份淤积在他心底沉默如金的忧伤。当看到两个人身处在他们能够身处的最清净的地方——铁路边一起抽着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形容孤独的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然而穿过阴冷的隧道,驶向《心灵驿站》的迷你火车却为这句寒凉的话带来了一个积极而温暖的解释。彼得丁拉基的身高显然限制不住他的魅力和才华,这位小个子演员能够成长为行业里一个标杆式人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擅长以内敛而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也正是由于其身材的特殊性使得影片将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了联结,并让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发展成为一部成人童话。三辆人形火车最终肩并肩在终极孤独和必然与人交流的悖论里相伴而行。

53分钟前
  • Mut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