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蓓兰史丹妃饰演的美国女人跟随传教士未婚夫来到战乱中的上海。在被袁将军(Nils Asther)先解救后俘虏之后,她挣扎着去适应新文化环境和情感的悸动。这部早期好莱坞电影由传奇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执导,也是最早设景在中国、运用中国语言和多民族中国演员的电影之一。
这确乎是一杯“苦”茶,而且又酸又甜又辣又呛又咸还掺了点醉人的麻药。但与其说是一杯茶更像一顿精致稍欠但丰盛有余的大餐。各位就把这篇文章想象成一份菜单吧。
电影有个很印象派的开场:背景是只龙, 演员表在东方乐曲的伴奏下滚过;一张中国地图闪了一下,然后暴动中的上海出现了:战火纷飞,狼烟四起,人们在仓皇逃窜。我们看到中式字体的“上海”两字,接着是“火烧台北”,最后是“逃难者”。这些含糊又有力的场景为电影奠下了沉重的基调。含糊,激烈而简短,尤少见在那个特别爱用事无巨细的开场白的年代。
紧接着画面切到了街边一个门口一群西方人在和一个招待问好。然后是欢快的钢琴声和一群白人老外在举行高档派对。他们在等婚礼的新郎和新娘:一个常驻中国的传教士(Gavin Gordon饰)和他刚到中国不久的未婚妻(Barbara Stanwyck饰)。
混沌的街景和故作无知的上流阶级的对比扭曲而强烈,也是对派对上的人的谴责。我们还以为那个年代会采取更亲西方的视角,但是从上述场景中可见事实并非如此。
说白了这是一部灌透了种族歧视思想的电影。后面出现的所谓的中国角色实由瑞典演员Nils Asther扮演,我想观众大概可以猜到当时制片不许亚洲人在电影中当主角。
总之一言难尽。
比小说还错综复杂,《袁将军的苦茶》是一部被遗忘的吐槽点众多的电影。
Brian打分:
9/10
By Brian Offenther
http://www.douban.com/note/382177039/
太浪漫了(中国将军和美国女孩都太罗曼蒂克了),也太精致了(布景,灯光,化妆都太美好太虚幻了)。。。这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水墨画里的中国。。。那个梦颇得弗洛伊德的精髓。。。PS可以与上海快车对比观看
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来看,这部片子的制作已经很好的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特点了,不存在太多抹黑中国的内容。Barbara演技大大好评,制作看上去是大手笔,镜头语言已经非常纯熟的Capra。袁将军丢了江山财宝赢了美人却喝茶自尽,人物动机不足啊
异国恋罗曼司 袁家军的形象:绅士&野心家 镜头语言贴近诗意现实主义 如梦如幻的叠化
剧本,角色和表演都好棒啊,魅力十足。要说奇怪的感觉也是有点的,不过经典伤感的故事气质减弱了特定背景的刻板奇葩感。
卡普拉事业腾飞前夜的糟糕情节剧,种族主义什么的都太明显,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影片剧本可真是乏善可陈,一到袁将军大段对白我就不由自主地走神,台词异常空洞俗套,斯坦威克还是全情投入了,但整体槽点还是太多太多。
D’1 finesse empathique,Capra dépeint les désirs inassouvis résultant d’1 amour interracial impossible dans l’exaltation d’1 sensualité exotique sans les contraintes du code Hays.La triomphe des sentiments les plus sincères face à l’hypocrisie du moralisme religieux.
凡是和东方文化沾边总是显得不伦不类,除去美国人对中国内战的种种曲解,手法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战争大背景下的一种优雅气氛。有人说这是暗指阎锡山,片中出现了将军的“袁”姓一瞥。
黄金时代拍中国,难免阴阳怪气,但这片底子里倒有丝雅致,也依托于Missy的美。袁将军初看似环球怪物片中走出的形象,女主关于他的梦境最好诠释了这点,线条嶙峋的异国人,也有其格格不入的温和魅力,甚体现在性上。空荡府邸,吞下苦茶的他确是个有光彩人格的角色,“他或许是你发边拂过的风“
男主的眉毛太魔性了
怎么说呢,靠想象拼凑成的四不象美学,观看过程中我也不会带入身份,纯纯猎奇了。阿斯瑟的将军扮相虽然充满刻板印象,但又有一种?优雅阴郁的帅气感。这种妆容扮相也只能存在于那个特殊时代了。
特别复杂的片子,四处不讨好,所谓亚洲人刻板印象和好莱坞浪漫爱情,如今看来有点戏讽。这部电影的存在本身就很微妙:跨种族恋爱的桥段,既是禁忌艳情的卖点,又是电影不卖座的首要原因。彼时观众心理不适,电影不得已突破了好莱坞的热吻大团圆,留下迷茫的女主漂泊海上。
这片子有好几个不同寻常的标签:Pre-code 好莱坞时代,代表着严苛的美国电影工业审查制度;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内战时期,代表着误解的刻板印象和脸谱化刻画;前Capra作品,一个刚刚在好莱坞能拿到投资拍电影的屌丝导演;两面不是人,被当时的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强制要求删减辱华台词和战乱描写镜头以及美国国内妇女团体抗议白人女性怎么能爱上中国人还爱的死心塌地;然而内核简直完美契合晋江言情巧取豪夺霸道总裁文简直罗曼蒂克好吧,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的两个人互相囚禁互相企图影响对方的拉锯战颇有看点(男主一身军装太帅了女主美到不行)
外国人拍的本国戏,本国人要考虑好了再看
我不清楚本片看似宏大的主旨是真实的还是来自混沌的主线。
三星半,背景设置于内战中的民国,全片在布景上营造了梦境般的质感。在女主的梦里袁将军击败了傅满洲形象,也算是有意破除种族歧视。而在最后江山尽失之后,袁将军选择服毒自尽,为这个角色留下了最后的尊严
本片让“丑化”和“脸谱化”这两个常见影评贬语真正回归其字面本意:由于缺乏足够数量和素质的亚裔演员,好莱坞涉中题材华裔角色只能以白人乔装涂面改扮,可那扮相在东方观众眼里实在假烂蠢萌到惨不忍睹,以至即使作品主题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进步思维与包容意识,最终仍难免落下较比强烈的辱华观感。
居然,还,行?!本来做好了会被冒犯到不适的心理准备居然真的,还可以?尤其那个结局,什么化成cherry tree或者化成抚过你头发的风这种又浪漫又creepy的,也太亚了?!逆向butterfly挺美的,interracial tension最后靠死化解,性张力倒是一点不缺。Sheik里有个last minute twist所以能合理化he,这边一出场就知道是无望的罗曼蒂克,怎么比起来接受度还更高点?以及orientalist consumerism针对的female spectators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female autonomy。所以其实如果Yen不是yellow face而是真亚裔演会是另一部The Cheat吗?
这部电影初衷恰恰是反种族歧视,这一点从本片题眼(Megan的梦)中更加英俊正面的袁将军击退了早期好莱坞镜头下典型的傅满洲形象即可看出,而开篇白人上流阶层的评价则仅是导演有意布置的、展现西方中心主义无知傲慢的反面教材。为了借歌颂东方的神秘美德回望批判欧美现状,FC甚至不惜浪漫化、奇观化了中国人的形象,如用绣鞋传递情报、醉酒捞月溺亡以及结尾“他死后说不定化成了鼓动船帆拨弄发丝的风”等。尽管刻意润色弱者缺陷远非最彻底的追求平等手段,同时作为拯救者的角色依旧基于基督教道德,但我认为FC的尝试仍然可敬。减一星在于:1)袁将军最后自杀的本质逻辑还是将男性的陨落归罪于女性;2)袁将军所代表的中式功利主义社达价值观皈依文明的一刻即告覆灭,过于托克维尔了,私以为没必要:3)内景和服装欠地道。
“虹膜”最新推了一篇关于《袁将军的苦茶》的译文,一时心血来潮找到资源。pre-code时期、卡普拉成名前的作品,有点不可思议。当时只有白人才能饰演重要角色的中国人,当然黄柳霜是个特例。傅满洲式的妆容怎么看都是怪异的。但电影的内容是anti傅满洲的,在女主梦境中,袁将军打败了邪恶的傅满洲,成为女主的英雄。跨种族的暧昧无疑是两头不讨好的,中国人要抗议其辱华,美国人抗议白人女子怎可以倾倒在亚裔男子脚下。其实不用带太多偏见,就当一个奇观,一种东方情调的臆想。约瑟夫·沃克的摄影很美,把芭芭拉·史坦威克拍得闪闪发光,让人想到冯·斯登堡的同样洋溢着异国情调的《上海快车》。
Lumiere2014第一片。法语名《长城》,语出芭芭拉·斯坦维克在片中对Nils Asther说:你们早就在自己周围筑起了长城,不让任何感情触及你们的灵魂。相比其他“辱华电影”,该片对东方形象刻画较细腻,尤其是在片尾伤感自杀袁将军竟一度成为女主角性幻想对象。片中主要东方女性李玛由日本人Toshia Mori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