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定档时,很多人都说《人世间》播完后又有好剧可以追了。
的确,主演海清、童谣、张颂文、冯绍峰,演员阵容不错。
导演滕华涛拍这种生活剧得心应手,《双面胶》、《王贵与安娜》都是口碑不错的国产剧。
《蜗居》更是国民度很高,一度引发讨论热潮。
所以我也很期待《心居》的播出。
可是追了几集之后,我打算弃剧了。
太失望了,这部剧就没有几个正常人,很多人的行为毫无逻辑,似乎是为了刻意制造矛盾,强行洒狗血。
先说剧中的女主之一,海清饰演的冯晓琴。
剧名叫《心居》,可以理解为《蜗居》的延续,讲的都是因为买房,主人公的生活发生变化。
《蜗居》中姐姐海萍要买房,是站得住脚的。
那是1998年,正处于房价飙升初期,他们一家住在10平米的阁楼里,想靠自己的奋斗,在城市扎根。
可是《心居》里,冯晓琴买房的必要性没有那么强。
他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但是房子目测不小,还能让妹妹借住,至少是三室以上,房子也不是租的。
如果说为了儿子小老虎买学区房,那大姑姐顾清俞也给了解决办法,她有一套学区房,在产权证上加上爸爸的名字,再把小老虎的户口迁过来,就能满足入学条件。
冯晓琴拒绝了,说到底,她就是希望有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
可买房你也得有资本吧,这么多年你和丈夫就攒了3万块,首付要问大姑姐借100万。
讲个笑话,手上只有3万块,但要借钱买250万的房子。
别人买房都是自己出大头,实在不够了找亲戚凑,你买房连首付都要借,那以后每月还贷怎么办?再找大姑姐?
并且借钱借得理直气壮,这是借钱吗?这妥妥的把大姑姐当冤大头,还不如直接要呢?
后面的剧情发展,都是以冯晓琴买房为基础的,如果这个基础都不牢靠,那后面的剧情就是无根的浮萍。
再说剧中的另一位女主,童瑶饰演的顾清俞。
她是投行高管,成功人士,住大房子,过的是精英阶层的生活。
按理说,这样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脑子应该很清醒,做人也应该理性、严谨、滴水不漏。
可是她却拎不清,不断掺和到弟弟夫妻间的事,一家人一起把冯小琴当贼防。
她的恋爱脑我也十分不理解,初恋一般就是一种情结,见到了也就幻灭了。
但初中时期的一段情感能让她惦记20来年,即便对方落魄、自卑,她依旧孤注一掷。
她图什么,想拯救别人的人生?
双方的身份差距如此巨大,消费习惯、认知水平都不同,这样的感情无法让人信服。
她的人设也是分裂的。
一方面她对家庭十分看重,爸爸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她打电话,她放下工作,请假都要赶回家去处理。
另一方面,她结婚却连家人都不通知。
这样无法自圆其说的细节在剧中还有很多。
还有冯小琴的老公顾磊,不知道为什么编剧要把他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巨婴。
人物设置太极端而失真了,一句写在纸上的话背一天都背不下来,他是没能力,又不是傻子。
照编剧的设置,这个人根本无法适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都上小学了,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什么事都要问姐姐和爸爸。
一个年近40的男人连个基础会计证都考不下来,还逃课去网吧打游戏。
总之就是槽点太多。
好莱坞著名编剧理查德·沃尔特讲过,创造有价值的角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让每个角色都值得同情。
可《心居》中的很多角色都让人上火,难以共情。
角色的行事动机不合常理,人物塑造完全失败。
芦苇说过一句话,中国编剧最大的毛病是老出常识性错误,人物、情节、背景都不对头,编剧不了解他写的时代、人物,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逻辑也搞不清。
很多国产剧编剧,真的脱离生活太久了,笔下的人物设定常常不顾现实,把观众当傻子糊弄。
冲突是故事的核心,有了冲突故事才好看。
但如果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冲突而去洒狗血、卖惨,丢掉逻辑,那故事就失去了意义。
不只《心居》,现在的国产剧很少有活生生的“正常人”。
就像最近常驻热搜的那些剧,人物设置都是降智的,根本没法看。
《人世间》之后,再也没有能接档的国产剧。
连正午阳光都摆烂了,找来雷佳音、袁泉这样的演员,演一部4.6分的烂剧。
我们只是想看到一部有着正常人类的情感,正常人类的智商,描述正常社会议题的国产剧而已。
看到《心居》主演是海清和童瑶,看过童瑶的《大江大河》和《三十而已》,对她印象很好,觉得很适合独立倔强有主见的角色。
开始看也挺好,有冯晓琴说她“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但看到顾磊意外死亡那里,完全感觉不到童瑶这个角色该有的震惊、悲痛、悔恨。
看到顾磊摔下楼梯,冯晓琴嚎叫着冲下去;顾磊葬礼,冯晓琴失魂落魄走在一边;身后事办完要起诉邻居,冯晓琴脸色苍白头发凌乱,她只要坐在那里就能看到她现在正在经历的痛苦,好像她快撑不住了,但她永远不会倒下。
顾清俞作为亲姐姐,甚至到了最后的大哭部分也看不到她多少表情,手掌捂脸让观众感觉不到她的情绪,就只有声音;哭声也没有力量,完全看不出死的是她又当姐又当妈带大的亲弟弟,实在无法共情。
她出现的每个镜头依然是精致得无懈可击,带着饰品卷着头发,原来外企高管是死了弟弟也能每天继续做精致造型美滋滋上班的形象吗?
很失望,看到顾清俞部分就想跳过,在看剧的时候只觉得她是童瑶,不是顾清俞;但海清站在那里,走动、说话、做事,冯晓琴的形象就牢牢立在那里。
装逼真是搞砸演技的最快途径。
初看《心居》的时候,感到不舒服但又具体说不出来哪里不舒服,只是觉得题材和价值观有些陈旧,与当下时代氛围有差距,当回过味来时,发现最不舒服的就在开篇。
开篇一头海清的角色伺候一家老小,将本是枪林弹雨的早晨安排得井井有条。另一头童瑶那边身处高档住宅,悠然做着瑜伽,保姆在屋内打扫。
不知为何,能清晰地感受到主创人员对于两种生活方式的态度,但这其实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热热闹闹人间烟火,也应该让人感到羡慕和佩服;单身女性,自给自足,悠然自得也同样舒适。但并不是透过机器让观众觉得只有“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对的。
非常不喜欢这种带着“三六九等”的开篇,用鼓吹歌颂一种女性生活方式来去贬低另一种女性生活方式,这不是女性励志剧。这是带着有色眼镜来划分生活的、带着刻板印象、故意制造话题和矛盾的样板剧,没有人间烟火,只有戏…
《心居》的片方真是牛!我混豆瓣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被“相关权利人”投诉删剧评。更搞笑的是,我评论“故事失真”,你们投诉我剧评“不实”。不,我很诚实地评论你们的故事失真,这就是事实!
你们投诉说“不实”,豆瓣就把热度第一的剧评删了。我还奇怪呢,豆瓣何时这么随意了?却原来,今天你们请了主演来豆瓣发文,炒热度引流来了。
原来,只要利益够大,一切皆有可能。
真是被恶心到了!
行了,你们自己嗨吧!简体中文网络,不是只有这一个平台。
可笑豆瓣,只敢删评,不敢开分!
呵呵!
这编剧是人吗,这冯家一窝子狗吧。妹妹抢,妹妹抢完姐姐抢。一窝子吸血鬼吐了,有一个正常人吗?心居,如何凭借心机获得居住的地方,我真是醉了,为什么我要花时间看这个电视剧,狗屎!还一个大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姐姐骗婚,妹妹当三,姐姐两个儿子还要tm去霍霍全剧最好的老实人,我nm编剧nmsl?
很少看到一部既歧视女性又侮辱男性的电视剧。基本上所有上了年纪的主要女性人物都非常毒舌和刻薄,年纪比较轻的要么无脑,要么婊,还经常有一些诡异的行为;男性们要么渣要么想不开要么一舔到底,所有人的动机都非常脆弱,非常悬浮。一般谈到上海,就想到阶级性和地域性,而影视化如何完美的去展现这两点,且不会引起大部分人不适,是难点也是亮点,《爱情神话》这点做的不错,而《心居》则是稀碎。估计编剧和导演也没想到如何去努力塑造人物,只是想到如何蹭时代热点吧。
《蜗居》或者说《双面胶》的海清,无人知晓,素人脸演上海小媳妇路人缘极佳,现在的海清演技不进反退,片酬水涨船高,再为房发愁就没人信了。张颂文自打出名后是真的饥不择食接戏啊,还天天教人演戏,油腻到不行,表演上的短板愈发暴露无遗,典型的穷秀才为钱低头。
咱就说张颂老师这土味情话,谁受得了”多少人爱你妩媚的时光,只有一个人爱你的灵魂和风骚“,简直一整个笑住,现实主义题材+生活喜感part,这节奏感拿捏的相当好了,真实又不会那么糟心dddd,入手吧!
被展翔笑死了,老凡尔赛人了,说自己第一次买房的时候不到20岁~这个傻乐的憨憨,怕是没挨过“农民”的毒打吧~(ps:是张颂文的演技救了你,要不铁棍子都得打弯了~
童瑶和冯绍峰演得特像形婚,他俩不适合这种剧啊,没什么生活气息,童瑶说话总是一副豪门阔太教训下人的神情,超级讨厌。也就欢乐喜剧人展翔能看,张颂文演出了一种易中天的感觉。
只有展翔可以看看
全家每次一起吃饭都是差点能打起来 冯晓琴好惨 嫁过来这么多年还是没人能相信她 妹妹弟弟更是没一个省心的 对展翔告白全剧最佳了
顾家爸爸是里面唯一的正常人吧
少点这种剧吧,糟心
你永远可以相信海清的生活剧
演了35集一切又回到起点,就只有顾磊丢了一条命,太离谱了。
每次看张颂文的角色都感到窒息,我真的分不清到底是他把生活中那些油腻的人演的太传神还是他演戏太浮夸
怎么做到把每个角色都拍得那么讨厌的,明明都是有魅力的演员,在这里面却充满了拧巴、别扭、不在状态。剪辑一塌糊涂,节奏莫名其妙。
看了三集。这种剧对海清来说信手捏来,没有突破。剧情较平,但生活的鸡毛蒜皮被反映的如此真实。第一集结尾的对话,第三集海清的爆发,字字扎心,这个媳妇太不容易。
从02年到22年,海清每部剧都在买房子,这叫啥,这叫海清宇宙啊。
看的我如鲠在喉。这部戏里中青年演员都没有演技,局促的样子,生活的样子,一点不自然,很做作。尤其是海清,不论什么角色,最后演绎出来的总是一模一样,让人毫无期待感,串戏都没问题。张颂文很油腻,让人观感不适。
跟巨婴结婚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吧?看着好烦。
就问一句,刚看完《人世间》的这部剧看得下去的啊?家人间各种计较各种算计,真把媳妇当保姆了啊,家庭会议还当人家面关起门来偷偷说,越看越搓气,2集弃。。。
又來居家旁觀了,然後被牛排「四分熟」的課外英語教學給驚到了,四分熟就算了,四分熟還叫medium rare(被提醒我聽岔了以為是medium 特地來訂正一下)?這不比《我們的婚姻》裡的更離譜?以及,這劇對「雙相情感障礙」有很嚴重的污名化,相當於是「我的討厭婆婆就是個神經病」的意思,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情感勒索就是情感勒索,真不必扯精神疾病這麼嚴肅的事情來拗人設,這就有點挺噁心的⋯以及,這是什麼破爛大結局?
双女主都不是上海人……张颂文的台词功底像台湾人,不像广东的……这种戏要全程讲上海话才叫地道。
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了吧,滕华涛拍都市剧真的蛮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