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有看过高仓健的演出,74岁的他似乎更有魅力了。他饰演的父亲深沉、有力、内敛,有一种从内心打动人的力量。他很少说什么,更从来不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听到儿子的病情时,他也只是默默的流泪。所以当我看到,离别时他那么笨拙又真挚地抱住小扬扬的时候,心里狠狠抽动了一下,于他,这是怎样的一个变化,或许彼时彼刻,他抱住的还有自己曾经没有紧紧抱住的儿子。
影片里还有两次让人忍不住落泪的地方,一个是父亲为了能够进监狱拍戏而恳求李主任,流着泪高举起感谢的锦旗;一个是父亲特地跑到监狱里面,给李加民看看他儿子的照片,扬扬天真无邪的样子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在抽泣。
我很久没有为一部电影落泪了,今天却一再被打动。或许是因为,亲情是一个谁都避不开的话题。
影片的画面很大气,光影等处理也很好,音乐恰如其分。张艺谋还是擅长文艺片。影片也有许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比如去全村最高的地方找信号,比如村子里一眼望不到边的筵席,比如去寻人的队伍打起的火把。
在电脑前呆了好久,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只能泛泛的说,相比而言,我以为这是今年年终大戏里面最好的影片。《如果·爱》除了一点爱情的小感触什么都没有,《情癫大圣》是节日时候的开怀一笑,《无极》很好看,只是象征意味太浓,表达的东西太高,而《千》,恰恰是扎根在最深层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深埋着的东西。
题记:
因为失去,我们才反思我们可能的过失,在大限来临之前,试图去改变所有的遗憾,那么,为什么在可以改变的一刻不试图去学会沟通呢?
――――卡夫卡·陆KavkaLu
[img]
http://www.hb.xinhuanet.com/fashion/2005-12/31/xinsrc_261202311633250238426.jpg[/img]
这是关于人情的电影,在一个物质化年代里叙述真情可贵的电影,说到煽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受众的需求,回归的张艺谋。
在中国电影里有两个非常执着的人,一个是老想把电影哲学化的陈凯歌,一个便是非常理解中国农民的张艺谋,从人情世故而言,张艺谋比陈凯歌更加聪明。这部电影的背后依旧有着许多玄机。
张艺谋的优秀在于文化壁垒里的造境,那种取材于现实却有悖于现实的展示方式,那种以写实主义去套存在可能性的做法的无疑不公正的,作为影像本身它总是有着寓言性和高于生活的部分,这是每个导演思绪里的世界,从这点上我们可以读到张艺谋的骨气。
非常简单的故事,涉及的是东方的面子,在傩戏《千里走单骑》的指涉下叙述一种传统精神在当下的位置。
倘若理解寓言,那也就理解了张艺谋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到《一个都不能少》在写实主义背后的寓意。
试想一下,倘若高田是个中国人他能够进入监狱拍戏吗?监狱的戏很正面,就像我们目击的公示,甚至张艺谋连这样的的细节也未曾放过,在傩戏的第二次演出里警官打开的转灯以及陪看的犯人们。这种不露声色的展示有着反讽的意图,充满有着农民式的狡黠,导演用这样的方法质疑了关于专政的面子。
这是存在,也是我们一贯的面子,在李加民的拘谨和泪水之后的语义,电影沉默以对。
同样,邱林还给高田辛苦费的情节是张艺谋给全体日本人上了一课,通过中国人助人为乐情节,弘扬这个民族善良的美德以及普济的精神,中国人是讲“义”的民族,这样的安排有着现实的含义,有人说张艺谋习惯为“哈哈”颂德,然而,张艺谋明确告诉了世界中国的形象是什么!
我们更有必要去解读高田和导游关于健一谈话背面的东西,健一不是邱林的朋友,他很孤独,患了绝症,疏于交流是日本人典型的形象,弦外之音顿现
我们都在现实里活着,我们比世界更加理解民族本身的内核,导演同时以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呼唤我们这个民族正在成为书写式的某些东西,比如古道热肠,比如宽恕和善意。
面子和沟通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影片有一个关于手机信号的章节,一个仰拍的高墙上高田打手机的镜头无疑指涉了人与人沟通的困难和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可能性。
这个场面让我想到了东盟会议上的借笔,东方人的智慧就在无意里显现。
山道上的坏车是非常重要的戏,张艺谋营造了一个孤绝的境遇,两个语言不通的人试图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种沟通是友谊,老人和孩子很能代表世界,早晨的蓬勃和晚霞的凄美,我个人认为杨杨拉屎非常之绝:我拉屎你拍什么?似乎是为了最后的剧情,似乎导演又想告诉我们什么,一个外来民族的特性。特别是高田那句话:当你处在一个陌生的语境,你会觉得更加孤独。孤独的本质是人际的隔阂和疏远,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交往壁垒,这个刻意的段落里导演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寓言性。
杨杨的跑还留下这样的话题,我们是否要学会倾听,这是高田给村干部的点子,也在杨杨最后的哨声里导演告诉了我们沟通的结果就是相互的了解,就像哨音一样它不需要语言,就像爱和善意的微笑同样不需要语言。
远景里的杨杨有些孤独,只有哨声传递着孩子的心声,对于杨杨,对于所有隔漠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个可贵的开始,试图了解对方,在孤单行走的路上寻找知会(相知和会意)和同伴,这就是每个人一生的精神之旅。电影毕竟不是生活本身,为了叙事的需要拔高一些生活是可以理解的。
张艺谋的电影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思维方式,一根筋是他电影的基本元素《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有话好好说》甚至《十面埋伏》以及此片都是一脉相承。执着是他几乎所有影片的潜台词,而执着的背后是人的意志,向往沟通的努力。
我们注意到影片一再出现的象征物,关公的大刀,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的“忠义”象征,而张艺谋在众多的地方戏曲里选用了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之一傩戏(盛于贵州,可以追述到商周)来表现《千里走单骑》,它有着深沉的文化含义,面具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关公假面之内的精神指向,义字和存在的关系。
高田儿子健一一句客套话让高田登上了千里的路程,当健一去世后一个心愿在高田的心里成为了善意的传递,从拍摄的心愿到传递杨杨照片的心愿之间是人类情感最没有瑕疵的一部分――亲情。
而这个心愿属于所有的人,包括监狱里的犯人,这不是高田进监狱拍摄时警察关于怎样拍摄的嘱咐,有着一种作为权利的生硬,当高田第二次来到监狱的时候,杨杨的照片(包括山上拉屎的照片)不仅让李加民动容,也让在场的犯人泪光闪动。为什么,因为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情感,到此时我们方能体现杨杨拉屎照片对于真实二字的诠释,张艺谋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了所有的人真实的可贵。
善良的心愿不是造作的目的,它是生命过程里人性的暖意,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然而它的善意将汇聚起更大的光芒,让生命相信希望和生路的意义。
回到日本的高田失去了儿子,但是,他千里的路程让他获得更多,面对大海的平实,我们都会有放下面具的轻松,那是生命的善意和人的相互理解。
这是2005年笔者看过最优秀的中国电影,简单的情节却有着劝世的哲理,你可以把它当成现实主义来看,而在我心里它是一部优秀的寓言电影,智慧而平易。
(最为滑稽的是网上关于此片的介绍竟然是爱情加仇杀,倘若原初的本子真的如此,那今天的脱胎换骨真的是不容易的。)
【附录:影片资料】
《千里走单骑》中国2005
导演:张艺谋
编剧:张艺谋 邹静之
主演:高仓健、中井贵一、蒋雯、寺岛忍
片长:105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7(一部重要的中国电影)
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下午20时58分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
[email protected]约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当影片播放到19分44秒的时候,高田得知了要拍李家明的戏就要进监狱去排,要进监狱,就要先去外事办,再去管理局……寻人之路百转千回,在什么地方就要遵守当地的制度,当来到管理局办公室等候主任的时候高田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满满的锦旗,这在他之前的认知里是没有的,邱林告诉他用锦旗来表达感激是中国人的习惯,这处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主任一开始是委婉拒绝的,所以高田迫不得已只能用录像和自己做的锦旗来向干部们说明他此行的目的和难处,在影片29分的时候高田举着绣着“助”和“谢”的锦旗掩面而哭着实令人动容,打动了干部们,也打动了观众。高田这一行为之所以有用,一方面他是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他做到了入乡随俗,同样是用锦旗来表示感谢,日本友人送的本就意义重大,再加上此时此事未办便送锦旗,让干部们在感动的同时,有了办成此事的无形的约束力。也许影片中的高田只是有一个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将此行为放到中国的文化中来看就有些“道德绑架”的意味,因为他送锦旗是在事前而不是在事后,略带一些强迫性。电视、新闻、报纸和微博、空间、朋友圈都是不同的文化传播媒介,但是电视、新闻、报纸等相较于网络传播属于传统传播媒介。关于“道德绑架”的这个问题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传统媒介,说直白一点,老人和孩子都捐了,你能不捐吗?这就让爱心和关心变了质,慈善本就是有能力者自愿的行为,即便大力提倡的出发点是好的。
为了完成李家明的心愿,岗一不辞辛苦来到了石头村寻找李家明的儿子,他的眼中看着云南偏远地区的秀丽风光,我的眼中看着他挤在少数民族打扮的人中的落寞心酸。一批在石头村的情节拍摄的不多,但是却很重要。在影片49分07 秒的时候高田眼中是村民为了他能否带走杨杨而争论。“他们大声讨论着,我成了局外人,置身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你会感到孤独,此时我似乎明白健一为何常来这里……”其实,岗一到底明白了什么我们谁都不知道,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我看来,健一常来这里,是因为这里谁也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任何人,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孤单的同时,却也不会有心事,当地特殊的文化足以让健一感到充实和满足,也许这就是文化带来的价值。相较于岗一刚来时的落寞孤寂,走的时候领略到的却是乡民们对这位外来客人的热情欢送。“这么多村民,为了我准备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宴席,我看到的热情,令人难以忘怀。”这一幕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是与日本文化的不同之处。在石头村的时候岗一寻找杨杨,两人迷路,这时岗一让杨杨吹哨子,自己用相机的闪光灯求救,此处,哨声和闪光灯是他们两求救的符号。
文化也是一种符号,求救的哨子,在那个夜晚是用来求救的,但是在岗一离开石头村的时候,杨杨再次吹起了哨子,不通国语的岗一也大声喊着杨杨,哨声中的是送别。
《千里走单骑》不仅形象塑造了不懂沟通的父亲高田、土导游邱林、傩戏艺人李加民、灵气的孩子洋洋等鲜活形象,还将亲人之间应当互相理解并真诚付出的亲情细腻地展现出来;影片中多处感人至深的场景等,固定长镜头都有不容忽略的积极作用,让观众直面超乎电影画面的真实和感动,影片的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大大增强。
异国他乡寻到了自己的亲情,总体一般
老谋子的温情路线
2005这个时间节点对张艺谋来说非常扭曲,2005之前的《英雄》他成功叩开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大门,并趁热打铁连拍了几部口碑平庸的商业电影,之后他又担起奥运会的重任。彼时炙手可热的老谋子拍了一部文艺片,似乎那个熟悉的张艺谋又回来了。单就这个片子的质量来看,放在张艺谋的作品序列里也没有过多的惊喜,拍父子他不如李安,但胜在故事朴实动人,高仓这个老戏骨背影都是戏,一票群众演员也没有掉链子,女导游的日语真好听。和小男孩在喀斯特地貌迷路的情形让人想起了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家》,如今的张艺谋尤其是2020和2021,马不停蹄,非常高产,仿佛在跟时间赛跑,可惜能成为阿巴斯那样的大师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了,而且马上又要拍冬奥会了。【腾讯视频】
抓拍人性的片子,不过不是我的茶
老谋子就适合文艺片。
语言的囫囵中表达了父子的爱。
突然发现老谋子,一直在讲的是守候。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归来……讲的都是憨憨的守候。守候村落,爱人,精神。中国的脸,中国人都不拍。中国人的戏,在大红幅下已没任何韵味。翻译姑娘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记者,心纯的跟水似的
小孩儿吹着哨子追赶的样子真的有感动到我 每天带好面具 演好自己的那出戏 在面具里 哭笑喜怒随自己2009.12.25 London
张艺谋还是拍这种片子比较好看
这绝对是一部中日友好宣传片。抛去语言沟通的困难,片子有些太过平淡如水了,唯一喜欢的部分是高仓健和杨杨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很真实动人,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不只是需要靠言语来沟通。
静默中的感动。
新千年张艺谋的第一次“归来”,国内对他过分的苛责和无缘由的“敌视“如今看来也该收尾了。
电影里我有个场景影响很深 高仓健为了请侨办处的主任帮忙 录了一盒video。他在影像里握着致谢的锦旗 牢牢的握住举过头顶 不停的说“求求你 李主任。”应该是除《我的父亲母亲》外我最喜欢的一部张艺谋。有人说这部电影 老谋子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是不是回马枪我不知道 总之杀得确实是漂亮
雪山前看过那么多日出日落,面具后唱了那么多聚散离合。异国村民为他摆出千里筵席,至亲之子却将其拒在门口。听不懂他们的对话争吵,陌生语境才感受到相同的孤独。孤旅中打个电话语言便能相通,生活里却没有情感导游为彼此翻译真心。站得高才有信号,走得远才懂寂寞。单骑千里,才能体会一点人生凉薄。
1.千里走单骑,异乡寻救赎;2.迷途在远山,迷茫藏心中;3.戏曲终有时,人生终有时,相遇容易,理解不易,且行且珍惜;4.最亲的人近在咫尺,心结未解,亦如置身于言语不通的异国他乡中。
张艺谋真是总能出人意料,拍的片子能大能小,能贵能贱,能好能坏,真想不到这种细腻小清新片他也能整出来~~总体来说还不错,看完挺感动
隐忍的情怀,面具的人生
隔阂到理解的父子关系更像是一个属于李安的故事;围绕着千里单骑展开但过程更像三顾茅庐;蒋雯这个与姜文谐音比蒋雯丽少一字的女演员后来赴日本发展的人生轨迹更像是日版的魏敏芝?李加民入狱的剧设既为制造戏剧冲突也像是在致敬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高仓健自己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角色谱——想想黄手帕里的侠义仁厚出狱大叔,而它在价值体系上刚好处在张艺谋九十年代蔚为大观成就斐然的女性核心题材的对立面,所以说即便抛开中日文化差异这层因素,照理你最难想到的张艺谋的合作对象之一就该是高仓健!可他俩偏偏合作而且口碑还算不错?个人将其解读为:此乃后911时代由西方所主导(中国入世后文化导向趋同)意识形态转向要求父权回归使然。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1993259/
《千里走单骑》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张艺谋在《英雄》,《十面埋伏》之后,重新重视电影故事性的一部新作,并由他心仪已久的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担纲主演。
张艺谋在《有话好好说》当中展现了陌生人之间无法对话的奇观,而这次他将主题更加深入,直面亲人之间的沟通绝境。性格孤僻的父亲要与身患绝症的儿子沟通,在寻找沟通方法的过程中,放下了心灵的面具,不仅找回了对话的勇气,也实现了与他人的真诚对话。高仓健身处异国,和关羽身在曹营一样,他们真正想要对话的人远在千里之外,关羽选择过五关斩六将,用暴力回应曹操:我是永远不会归降于你的。而高仓健所要面对的敌人是他自己,他的过五关斩六将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向他人表明自己必须做这件事的决心:锦旗、录像、电话、翻译、照片、相机、哨子,语言障碍在这一切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只要你想,你可以用一切手段来展现你的善意与真诚。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高仓健的沟通能够奏效,源于距离,若是将距离回溯到彼此相熟的两个人,鸿沟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