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HD中字
导演:雅克·里维特
主演:桑德里娜·博内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4
简介: 新浪潮老将里维特的雄心大作,分战争篇和监狱篇上下两部。本片以德莱叶和布列松为目标,希望成就新的经典。 传奇历史事件「圣女贞德」发生时,以文字记述事件流传出去的方式尚未普及,因此事件留下来的属于史实的原始记录非常的少。但是圣女贞德的故事,却不断出现在文学作品、舞台剧、歌剧(神剧)与各种电影版本中,这背后一定是有..详细 >
兰斯教堂加冕和鲁昂宗教法庭辩论那两场戏非常印象深刻
里维特的调度总有惊喜。
不应分开两个条目,节奏而言,上的沉稳完全构成下叙事形式转换的基础,外部形式在变,但内部情绪和状态是连贯的。布列松过于僵硬(实质已经不是在讲贞德的故事),而里维特又偶尔不足够克制(并非批评,叙述的距离被收缩至人物内部),我们似乎还缺少一出观看贞德的电影,或只能寄望于阿尔伯特·塞拉了,当然,最好可以是十年前的他。
里维特讲贞德被处以火刑,从她骑马踏雪开始…
到下半部,全片在结构上的匠心终于显明,整部电影其实是一场浩大的、多视角的倒叙,其现实的行进时间是贞德被处刑二十年后教会对此案的重审,这是贞德死前一直寻求的公正,结尾的戛然而止实际上是一个叙事障眼法,对结尾的回应早在电影的开场便已完成。围攻圣皮埃尔一段甚至在倒叙中套倒叙,不动声色地完成叙事视角和时间的转换。从战争篇到监狱篇始终贯彻“他者眼中的贞德”的观照视角,我们和片中其他人物一样看不到神,只能看到她在祷告、她自信或消沉、她获胜、她哭泣,甚至不得不跟随他们通过试探和诘问来试图从贞德那里获取对神的信息的感知,在贞德看来,这都是不信,所以上篇她对主教说“我比你更信”。下篇里,里维特最大胆的是完全跳过了德莱叶和布列松所聚焦的庭审答辩环节,把重点放在其女性身份所导致的一系列困境,极聪明的处理。
德莱叶是神性 布列松是冷峻残忍 里维特是庄严仪式
上半部原来是铺垫
4K修复版(今日首映,看上集有12人,下集时只剩4人...),Les batailles和Les prisons 只是其中断章部分,上下两部的故事很连贯,即使按照季节、地点或故事分集也不为过,如果对应信仰来看便是“蒙召”、“服侍”、“君权神授”与“试炼”,最喜欢加冕和行刑的两场戏,对比里维特早期的The Nun(1966),呈现相反的是更严肃庄重的奉献,因此对转陷于英国人的拷打或是刑台的折磨无需赘述,Jeanne d'Arc的故事便已是追求真理和生命的道路。
剧情紧接着《战争篇》。法王加冕的那一段拍得很有感觉。
許多流暢的弧線旋轉運鏡,加冕禮一段無聲掃過靜默期待的人群Jeanne部下直面鏡頭的講述既模糊歷史紀錄與影像虛構的界限,當這些前大半部分間隔性出現的片段在Jeanne入獄后突然消失,也標誌出兩視角下的兩種話語:對同一人物和事件的兩種截然相對的敘事,這是對於政治-宗教話語符號的荒謬性的極致呈現。符號,是這裡話語鬥爭的附著點,在最後的監獄場景中隨著性別鬥爭成為核心,一切精練地凝縮進男裝/女裝這一符號另一角度,在這一轉折點上同時發生的轉變是迷宮般的可供探索的空間徹底被密閉的監獄空間所取代。無法不聯想到La religieuse裡的修道院,但如果説Suzanne幾次哪怕毀滅性的逃離仍在封閉的空間鑿除出口,那麼對於Jeanne,沒有教堂或女獄卒,在大量窒息的局部特寫鏡頭中通向火刑柱的濃煙
布列屯人手脚比法国人干净多了。
176.28
里维特是最不允许观众僭越的导演,谁要是想提出个什么建议,比如这段太冗长,那段可以剪掉,那她就是个不识趣的傻瓜。
跟战争篇一样的基调,法王加冕那段拍得很详细,镜头调度很足。后半段看得难受,男装女装决定一个女性的命运,太荒谬了。也正因为贞德身为女性,用贞洁来羞辱规训她,导演没有魔改真是万幸。
21/8/26:较上一部更复古 仪式感更强 高度统一的“文艺复兴”太难了
空间的填空题
比战争篇好...
8.5 实际上包含了加冕、撤军、审判、入狱多个部分,而真正意义上的监狱篇直到最后三十分钟才显露踪迹。区别于接受圣意和作战时的近景,在判决和监狱部分大面积使用脸部大特写,这表明恐惧和生的意志是距离人物更近的,这也和行使神的旨意的坚定形成了对比(这种坚定让灵魂和肉体都被塑造成坚实的整体。
7.3/10。贞德的故事,这一部紧接第一部开始一直讲到她入狱被判处死刑。影片运用舒适的音响、精美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准运镜/场面调度、灵动而又充满神秘魅力的表演模式等营造了一种优美且颇具神秘魔力的诗意气质,但影片叙事/主题表达很严肃且叙事节奏极其缓慢平淡,与轻飘的表演气质很错位,扣2.2分。
TIFF Cinematheque, 13 Mar 2011; 法兰西和勃艮第的恩怨真是一言难尽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兰斯教堂加冕和鲁昂宗教法庭辩论那两场戏非常印象深刻
里维特的调度总有惊喜。
不应分开两个条目,节奏而言,上的沉稳完全构成下叙事形式转换的基础,外部形式在变,但内部情绪和状态是连贯的。布列松过于僵硬(实质已经不是在讲贞德的故事),而里维特又偶尔不足够克制(并非批评,叙述的距离被收缩至人物内部),我们似乎还缺少一出观看贞德的电影,或只能寄望于阿尔伯特·塞拉了,当然,最好可以是十年前的他。
里维特讲贞德被处以火刑,从她骑马踏雪开始…
到下半部,全片在结构上的匠心终于显明,整部电影其实是一场浩大的、多视角的倒叙,其现实的行进时间是贞德被处刑二十年后教会对此案的重审,这是贞德死前一直寻求的公正,结尾的戛然而止实际上是一个叙事障眼法,对结尾的回应早在电影的开场便已完成。围攻圣皮埃尔一段甚至在倒叙中套倒叙,不动声色地完成叙事视角和时间的转换。从战争篇到监狱篇始终贯彻“他者眼中的贞德”的观照视角,我们和片中其他人物一样看不到神,只能看到她在祷告、她自信或消沉、她获胜、她哭泣,甚至不得不跟随他们通过试探和诘问来试图从贞德那里获取对神的信息的感知,在贞德看来,这都是不信,所以上篇她对主教说“我比你更信”。下篇里,里维特最大胆的是完全跳过了德莱叶和布列松所聚焦的庭审答辩环节,把重点放在其女性身份所导致的一系列困境,极聪明的处理。
德莱叶是神性 布列松是冷峻残忍 里维特是庄严仪式
上半部原来是铺垫
4K修复版(今日首映,看上集有12人,下集时只剩4人...),Les batailles和Les prisons 只是其中断章部分,上下两部的故事很连贯,即使按照季节、地点或故事分集也不为过,如果对应信仰来看便是“蒙召”、“服侍”、“君权神授”与“试炼”,最喜欢加冕和行刑的两场戏,对比里维特早期的The Nun(1966),呈现相反的是更严肃庄重的奉献,因此对转陷于英国人的拷打或是刑台的折磨无需赘述,Jeanne d'Arc的故事便已是追求真理和生命的道路。
剧情紧接着《战争篇》。法王加冕的那一段拍得很有感觉。
許多流暢的弧線旋轉運鏡,加冕禮一段無聲掃過靜默期待的人群Jeanne部下直面鏡頭的講述既模糊歷史紀錄與影像虛構的界限,當這些前大半部分間隔性出現的片段在Jeanne入獄后突然消失,也標誌出兩視角下的兩種話語:對同一人物和事件的兩種截然相對的敘事,這是對於政治-宗教話語符號的荒謬性的極致呈現。符號,是這裡話語鬥爭的附著點,在最後的監獄場景中隨著性別鬥爭成為核心,一切精練地凝縮進男裝/女裝這一符號另一角度,在這一轉折點上同時發生的轉變是迷宮般的可供探索的空間徹底被密閉的監獄空間所取代。無法不聯想到La religieuse裡的修道院,但如果説Suzanne幾次哪怕毀滅性的逃離仍在封閉的空間鑿除出口,那麼對於Jeanne,沒有教堂或女獄卒,在大量窒息的局部特寫鏡頭中通向火刑柱的濃煙
布列屯人手脚比法国人干净多了。
176.28
里维特是最不允许观众僭越的导演,谁要是想提出个什么建议,比如这段太冗长,那段可以剪掉,那她就是个不识趣的傻瓜。
跟战争篇一样的基调,法王加冕那段拍得很详细,镜头调度很足。后半段看得难受,男装女装决定一个女性的命运,太荒谬了。也正因为贞德身为女性,用贞洁来羞辱规训她,导演没有魔改真是万幸。
21/8/26:较上一部更复古 仪式感更强 高度统一的“文艺复兴”太难了
空间的填空题
比战争篇好...
8.5 实际上包含了加冕、撤军、审判、入狱多个部分,而真正意义上的监狱篇直到最后三十分钟才显露踪迹。区别于接受圣意和作战时的近景,在判决和监狱部分大面积使用脸部大特写,这表明恐惧和生的意志是距离人物更近的,这也和行使神的旨意的坚定形成了对比(这种坚定让灵魂和肉体都被塑造成坚实的整体。
7.3/10。贞德的故事,这一部紧接第一部开始一直讲到她入狱被判处死刑。影片运用舒适的音响、精美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准运镜/场面调度、灵动而又充满神秘魅力的表演模式等营造了一种优美且颇具神秘魔力的诗意气质,但影片叙事/主题表达很严肃且叙事节奏极其缓慢平淡,与轻飘的表演气质很错位,扣2.2分。
TIFF Cinematheque, 13 Mar 2011; 法兰西和勃艮第的恩怨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