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鬼》:二人三足式爱情游戏 □ 文/火神纪
一切也许都是自我的虚妄悲凉罢了。 一个人的谎言其实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当一个谎言被所有的人都认知的时候。 也许,没有人能逃得出那些种可怕的窘境。 ——火神纪。题记。
《非垢病的垢病》
电台讲述鬼故事,然后用光怪陆离的剪辑和刻意制造的诡异氛围把现实和梦幻一般的故事揉合在一起,让看电影的人们分不清楚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到底是电台里的那个鬼故事,还是电台之外那些活在电影里的人们平静无华的生活。 这样的鬼片其实并不新鲜。在港片里似乎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桥段。如何把一个老桥段的故事变得更新鲜,也许是这部电影的主创方在努力做的一个重心。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电影里最后的那个结局。 在看到电影的最后我们会突然明白,电影里所讲述的主体是电台讲的那个鬼故事。而电台外的那些在银幕里平静生活的人们仅仅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这部电影也许可以拍得更好。结束的时候,镜头换了一个角度复述了电影开始的那一幕。与开始的那一幕唯一的区别是电影更改了曼丽车祸的那个结果,于是,所有的在电台上讲的那一切都成了将不会发生的虚构。现实就这样和电台里的那个故事一分为二泾渭分明而且分别独立了。
当然,这个结局处理至少给了我一种出乎意料的惊诧。可是,如果这里依旧按照电影开始的时候那样子结束的话,电影的首尾在剧情上会形成一个连贯性的循环,无疑会显得更加浑然一体,而且也留下了余韵。因为这样的故事也许不只是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还会发生在另一些他们身上,只要当他们都进入到电影所设置的那个场景里去的话;一切,都将变得理所当然地流畅起来了。
只是,对于出其不意的效果追捧和对于手法的迷恋让这部电影放弃了这种套俗而既定的结束方式而趋于现在的这个结局。好或者不好,也许仅仅只是个人主观的臆断而已。 我想说的是,桥段不怕老,有用才行。正如这部电影的主体结构跟我们常见的港式鬼片并无二致,可是这部电影依旧做得很好,这就是旧桥段翻新的无尽魅力了。 也许,多一些温暖和平静的生活也不无不可,不至于一味的颓死。这样做把剧情两两分离,从某种程度上说,使得剧情相对地饱满起来,就算在整体上的连贯稍有欠缺,可是也赋予了电影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鲜和明艳的色调,比如相对更加饱满的分枝……等等。
电影所讲述的主体应该还是电台里所讲述的那个鬼故事。这样也更符合电影本身的主题。而电台外的那些人们,仅仅只是作为电影的补助和扶持而让剧情在一味的靡暗里崭露了丝丝的明亮罢了。 这部电影总被误传为中国式的《人鬼情未了》;这种以讹传讹的玩笑开得有点过头。因为这两部电影除了都有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一个活着的人,其实并无多大相似之处。相对来说,《人鬼情未了》也许会显得更纯粹也更具备美感;而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从人性本身自私而霸道的占有欲望去挖掘着无奈的悲思。 这样的牵强附会总会让人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中国式的《人鬼情未了》,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是二人三足式的爱情游戏来得更贴切一些。
《二人三足式的爱情游戏》
君初、曼丽和三三。在这部电影里的这个主角,他们各自的情感里其实更多彰显的是他们彼此各自为政的自私情感以及对他人的无情。虚托着爱情之名,虚托着美好的情感之名;可是从本质上来看,他们都是最自私而无情的人们。
我记得以前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里的那个阿寥沙小公爵,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君初总会让我想起这个远在别处的人物形象。虽说君初并没有小公爵那样花心,然而在自私和无情方面,两个人物形象却如此如出一辙。同样显得深情款款,同样显得楚楚可怜,可是本质上,他所想到的一切仅仅只是自己而已。 不扯那么远,就回到君初身上。他因为忘不了挚爱的却死于非命的曼丽,虽然娶了三三却从来不曾把三三放在心上。冷漠、无情、斥责、发怒,在这个平静宽敞却阴暗的大房子里时时回响着悲切的声音。可是反而言之,他在完整他和曼丽的爱情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无情而自私地撕毁了三三的爱情呢。 其实,整部电影里的所有悲剧都是因为他对情感的拖泥带水而引发出来的。深爱着他的两个女人,之所以一起陷入了疯狂,不就是因为他,这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对于情感的取舍如此优柔寡断吗。
他如果不爱三三而且只爱着已经死去的曼丽,不管他的母亲如何对他又哄又骗的,他也不该去娶三三。而既然把三三娶回了家,是不是就应该忘却了过去的旧生活而开始一种全新的婚姻生活呢。 而他如果真的只爱曼丽一个人,就算她已经死去依旧沉寂在自己的黑夜里不停地思念着她的话。他是不是应该一个人去找个地方鳏居,而对类似三三这样的女子不屑一顾,更不会把她娶进了家门。也许,所谓的《人鬼情未了》也应该更倾向于这样的构架。 如果不是因为他对三三的冷淡和喜怒无常的责备,三三不会求诉于伪善的曼丽并且听从曼丽对她的所有教诲。更不会让曼丽食髓知味得寸进尺地澎胀着她强烈的欲望。 虽然电影煞费苦心刻意地把君初塑造成一个深情的男子而让他不至于显得那么惹人讨厌。可是,如果他在情感上不那么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的话,所有的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了。不管怎么样,他否认不了的是他是整个悲剧事件的始作俑者。 就算在最后,他在情感上转向了三三,仅仅只是因为三三跟他日思夜想的曼丽越来越相似罢了。他自己本身永远停留在他自己为自己所营造的那个完美的自艾自怨的悲剧情结里无法自拔。而这种悲剧情结的背后,其实是他的那种让人心寒的自我完美的自私罢了。
曼丽呢。在三三饱受了惊吓之后,利用了三三的同情心以及对君初的欲望,用一种忧伤而悲情的身份出现在三三身边并且达成了同盟。以爱情之名,以美好之名,为了那个所谓深爱的男人,曼丽上了三三的身子,去靠近那个就算在她死后也依旧无法忘却的男人。而且进一步食髓知味地长久地占据三三的躯体和君初长厢斯守。 如果说,君初和三三两个人的自私还停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的话,那么曼丽的自私就显得路人皆知了。靠近君初,总会让君初不停地咳嗽,可是她依旧在暗角里守望着他而不顾他的安危,这是爱吗?爱一个人是不是应该想着让他可以更幸福地生活,走出自己的死讯带给他的阴影而更好地生活在阳光下呢。 她爱他,好吧,就算她爱他。可是这样的爱除了自私的占有之外还有其它什么东西吗?当爱超越了给对方予幸福的祝福之后,这样的爱就成了自私了。 更别说她对于三三所做的一切。那一切根本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阴谋。所谓的忧伤和悲情也仅仅只是为了骗取三三自愿地把自己的躯体送给她以便借身还魂而回来夺回这本该是属于她的所有一切罢了。 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在人性上极为丑恶的占有欲望了。是曼丽对于他人躯体的占有欲望和对于爱情霸道的占有欲望主导了这场可怕的悲剧。后来更杀死了阻碍她的君初的母亲和仆人蓉妈。其实这不过是她的那种可怕的占有欲望无限澎胀了之后彻底爆发的结果。 自私的人性可以让一个人在死后依旧舍不得离开她本来所拥有的一切,那么,为了夺回原本就应该是属于她的一切,不择手段的残酷又有何不可呢。在这种强盗逻辑下的曼丽,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合情合理了。而所有的合理,都构建在她那自私的欲望上。 不管她和君初的爱情故事如何凄美,不管她自己本身的故事如何悲凉,不管她在死后的岁月如何追随着君初,不管她在死的时候受过何种痛苦的煎熬;作为一个怨念不灭的恶灵,她依旧有着让人不寒而慄的杀伤力;而更让人惊惶不安的是她至死不变强烈而自私的占有欲望。 在我看来,这是华语电影中最具有威慑力的女鬼了。
三三。在这部电影里她是看似最无辜最纯粹的一个人物。当然,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看似。我不否认她的确显得楚楚可怜、纯粹和深情,我也不否认她对君初的爱显得有些无私,而电影最后的结局无疑给这个人物抹上了一层厚重的悲情色彩。 然而,这是否就是真的是无私的爱情呢。她所以会那么天真而不设防地听取曼丽所说的所有一切,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对君初的爱情得到君初的回应。在这个方面来说,她为她的爱情所做的所有一切,其实,依旧是出于人性的自私面,纵然已经镀上了一层无私和爱情的美好外衣。 她听了曼丽所说的所有一切,也照着曼丽说的一切都做了。在行为举止上渐渐地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曼丽,这一切,说到底,依旧只是对爱情自私占有的欲望。 出卖了自己的躯体和灵魂去换取来的假象式的爱情,是不是还是那么纯粹的爱情呢。而君初一改初衷对她越来越好,并不是因为她是三三,而是因为她越来越像他日思夜想无法忘怀却已经死去的曼丽。 爱情也许是可以用自我的牺牲来换取的。只是,这个男人所爱着的是三三呢,还是曼丽呢,或者是三三和曼丽的混合体呢。
正是因为君初的自私、三三的妥协和曼丽的疯狂成就了这场二人三足式的爱情游戏。 所有的人都在为自我自私虚妄而美好的情感不择手段地争夺。这部电影对自私的人性刻画;妄托在爱情那浪漫的美名之下、妄托在一个悲情韵调的表象之下。看似清纯,实则,这部电影阴秽得让人作呕。
《胜在一个故弄玄虚的名字》
如果这部电影不是叫《心中有鬼》的话,也许,这是一部应该沦为平庸的电影。 或者说,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一部挺平庸的恐怖片,可是因为这个名字,这部电影,在一开始让给了我们设置了一个圈套而将我们误导进它想让我们进入的情景。 因为这个名字,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停地把这部电影放进我的假想里去。如果这部电影并不是鬼片,而是一部探索人性以及探索心理的电影,所有一切的解释也许都将不一样了。
因为这样的假想,或者说,因为电影的名字给了我这样的圈套和假想,在我看电影的全程里,基本上我总是处于一种极其亢奋的状态里。这样的假想里,范冰冰饰演的曼丽应该只是假象,而电影里不应该会有鬼。 那么,从一开始的三三时时见到的那处种可怕的情景就都成了她自己一个人的幻象。这在人的心理学角度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自己所深爱的那个男人迷恋的是那一个已经死去的女子,加上那个已经死去的女子生前的物件都被收集在房子里的阁楼上,而她又见到过她的相片,那么,这一切的幻象的出现就显得合理了。 在她的幻象里,一人一鬼可以交谈,然后,她会不自觉得把自己变成那个自己幻想出来的女子的模样。因为爱着那个男人,而那个男人又爱着那个模样,这样的不自觉转变依旧可以说得通。但是她必须给自己一个转变的理由,于是,她幻想里的那个女鬼无疑成了她最好的托辞。 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她那悲悯而无奈的爱情生活罢了。
后来,电影里的其它人也都见到了曼丽的灵魂,甚至被她的灵魂吓得半死或者直接就被她杀死。这样的情节又把从三三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扩散到集体心理上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类似这样的心理探索在之前的观影经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的。从一个人的心理映射到周围的其他人身上,于是,所有的人都能见到那个传说中的女鬼了。而曼丽,仅仅只是活在他们的幻想里罢了。 从曼丽的物品作为心理暗示的一个基点,然后,以君初的痴情以及周围的人们对君初的深厚情感,所有的人都同时堕入了那个无力自救的心理误区,见到了许多的光怪陆离的幻象。 这让我如何不兴奋呢。因为在心理学上完全是可以说得通的。而且在之前的所有观影经历里,我没有见过类似如此浩大的集体心理探索。这就赋予了这部电影一个厚重而理性的色调。
然而电影的最后让我失望。这部电影并非是心理探索系列而仅仅只是一部鬼片,就算电影的结局赋予了这部电影更多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可是,原来那个带给我无限假想的名字在这里成了一个故弄玄虚的注脚。甚至变得有点无的放矢了。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题目的成功,当然,这并非是这部电影的成功。这部电影依旧只是一般的鬼片罢了。可是因为这个名字,这部电影在观影的过层里所绽放出来的光彩是不可以被抹杀的。 或者说,我更希望这部电影会变成心理探索式的惊悚片。那样,也许电影会变得更厚重一些,也更耐人寻味一些。 《值得褒奖的华语惊悚电影》
写到这里,也许就应该结束了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了。最后,我还想说的是,这部部电影绝对是值得褒奖的华语惊悚电影。至少在此之前看到的一些国产的惊悚片并没有多少的惊悚味道。像去年上映的《诅咒》之类的,大有那种恐怖不足而残酷有余的感觉。
这部电影也并没有如何出色,至少这部电影所看到的那一切基本上都在以前的日韩或者欧美派别的惊悚片里看到过。可是这部电影不论在声效上也好,在灯光上也好,在气氛的营造上也好,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声音诡异,大量的蓝调的镜头赋予了夜晚一片暗地的阴秽,加上在氛围上的把握,让这部电影的惊悚效果比华语电影中的一直不被重视的惊悚片要高上一畴。 也许说,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这部电影并非抱过高的祈盼,以至于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有一种喜出望处的感觉。有几个镜头倒是挺让我吓了一跳,在华语电影里来说,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其实并不多。 这部电影至少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不是华语电影做不了好的惊悚片;而是片语电影里一向不怎么重视惊悚片。没有多少人在做,而做的人也就不那么上心了。 谁都想着做一部赢得声名的艺术片,然后就开始大量地吸取投资去做华丽的大片。这似乎是华语电影里一个可怕的盲点。而这部电影,至少,找到了这个盲点并且努力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所有一切。
惊悚片,就是用来吓人的。而能让人感觉到突然被吓了一跳,这部电影,已经完成得非常出色了。值得褒奖的是这部电影把现有的那些旧式的桥段翻了个新,而不让人感觉到熟悉;另一方面,能把惊悚的效果做出来了,这就够了。 在今年上映的几部华语电影中来说,这部电影,在惊悚片的领域里,至少已经恰如其分地完成了它应有的责任了。不管怎么说,这是近期上档的华语电影中挺值得一看的一部,如果,你也喜欢看恐怖片的话。
2007-04-07;丁亥年甲辰月辛未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心中有鬼 ■译名:The Matrimony ■导演:滕华涛(Huatao Teng) ■主演:刘若英(Rene Liu) / 黎明(Leon Lai) / 范冰冰(Bingbing Fan) ■类型:爱情 / 惊悚 ■国家: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发行: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上映:2007年2月8日
没有想过要为这片子写评论,只是短评容不下我的唠嗑,所以就开始点开页面。其实想想,看了那么多的片子,真正写评论的几乎没有,总是想着时间还很长久,未来还有好多时间来酝酿,那些喜欢的或是惊叹的片子,只看一遍,是怎么都写不到骨髓的。或许是对电影有着过于执念的情感,用了太过认真的表情,不愿用轻佻的姿态亵渎,当然,或许是有些自负了,自以为是。似乎扯远了,回归正题。 如开头所说,并不是想写评论的片子,怎么开来都没有让自己写评论的理由,即使都还算是喜欢的演员,但这片子也只能说是刚刚好——或者,还称不上自己之所定义的“好”,但很多事情就是无缘由的,正是因为无缘由,才能恒久。好吧,又没能就事论事,我是擅长跑题的人,我忏悔。 开始谈影片。影片打着恐怖片的旗号,不过也是爱情片的体质。当然,这也正是自己可以毫无顾忌点开播放的原因,其实一直以来都不会看恐怖片的,即使看的片子多么的杂乱无章,什么样的片子都有涉猎,但恐怖片的确是少之又少,对“鬼”这种超自然力的东西总是接受无能。但国产恐怖片基本是不用担心的,感谢伟大的审查制,让国产片中不会有真正的恐怖片,当然,也要感谢大学里死气沉沉的专业课,用写一片关于鬼片的论文题目,让时刻徘徊在昏睡边缘的自己也了解了些皮毛。 影片一开始营造试图用明丽的色调来营造轻快的氛围,在大概五分钟还是几分钟的时候急转而下,开始灰沉。其实说实话,刚开始那几分钟还是无比喜欢的,那色调和感觉,着实有小小的惊艳,范冰冰的大红色连衣裙,配着老上海灰黄却并不暗沉的建筑,还有那绿,真是美极。骑自行车那段感觉最好,让人一度想到罗马假日。喜欢的还有开头的那段用色,不知道是当时拍摄时就是那样还是后期有加工,这是一部开起来就好像能感知季节的片子,明明是明亮的阳光,却好像没有温度,或许是秋天拍的?这也不得而知,当然,也自然是不会去查证的,如果是无意为之便罢了,只能说天气很眷顾,但若是后期制作的话,那想到做到这点的人,确实是值得赞叹的。当然,按照传统的解读也没有什么不行,不过是有些高大全有些应试罢了,譬如说用不真实的明丽,来暗示接下来的急转而下,但还是喜极了这段。看上去那么充沛饱满的阳光,却又好像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明明应该是美好的氛围,却没有温度,总感觉有总淡淡的伤,或许是因为知道这是部“鬼片”范同学会死掉所以看这段时时带着有色眼镜产生了心理作用?谁知道。 片子还是老式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相爱,结果女主死掉男主无法自拔日夜沉溺于回忆中不愿醒来,当然,这时候还要来一个善良无辜且巨爱男主但不被男女接纳的苦情女二,然后男主在女二的关怀下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当然,这是鬼片,自然不会这么顺利的进行,死掉的女主总是要变成鬼这片子才有鬼可以讲下去,于是红裙子的范爷变身厉鬼,因爱生恨,最后爱恨不分。当然,国产鬼片是不能真的有鬼的,于是一切只是女主口中的一则广播剧。 结尾续上开头,本以为最后也会想开头一样,使那则广播剧成为谶语,但导演没有用这种看似玩味有技巧悬念式的结构安排,倒更让人生出几分喜欢,最后范爷和黎明一起巧笑嫣然,奶茶淡淡的落寞却也透着几分温暖,这样的结局倒也恰到好处。 总的来说,这片子没有让我喜欢,也没有让我惊艳的片段,但也并不是讨厌,只是淡淡的一部片子。谈得上喜欢的地方不多,开头算一个,再便是中间插入的大年三十刘若英和黎明初识的那一段。 不得不说,确实是喜欢这片子的摄像的——或者是后期?搞不懂,只觉得这片子的成色是自己喜欢的,带着距离感的美——当然,说的并不包括中间那段闹鬼的情节——或者说,很多时候其实觉得中间那段真心bug多多不好看,很多恶俗的情节和幼稚的设置,不过也都不想细谈了,要做紧扣文题的写字人,SO,只写喜欢的片段。 回归大年三十的话题。其实说起来还是喜欢他俩这样的相遇设置的,黎明总是适合这样的温柔角色,反倒是比和范冰冰在一起时有些活泼的样子更让人觉得喜欢。当然,这样活泼也没有不好,像之前《玻璃之城》里年轻的港生,也是喜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喜欢他不那么活泼的样子,譬如《大城小事》,譬如《伤城》,譬如《梅兰芳》,总觉得这应该是个温柔得寂寞的人,总觉得这种温柔里面应该有种落寞的伤,温柔温暖,但有哀伤,不重,只是淡淡的,淡淡的,若有若无,但你知道,那它一直都在,一直萦绕。 刘若英也是喜欢的,这里面的她感觉更加小巧?不知是不是打光的原因,看她的脸,总觉得细腻美好。其实以前对她是无感的,甚至在《粉红女郎》的时候还是有些些不喜欢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倒也喜欢了这种调调,《我的美丽与哀愁》?或许。但具体情节倒记不很清了,只是那歌一直都在。其实刘若英还是很适合这类江南水乡的感觉的,温婉的碧玉气质。 大年三十这段拍的很美,倒不是说情节怎样出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那灰姑娘爱上王子的情节还显得有些恶俗,但那大雪纷飞的镜头,刘若英扎着麻花辫穿着看似乡土的大红色花棉袄加红色围巾,在灯畔,在街道,在水边,在雪中,静静地看着那个突然出现在生命中的男子,那温柔的样子或许他自己并不知晓,但已经深刻在她的脑子里,心里。这画面,太美好。太美。太好。 看这一段的时候想起曾经看过一个同学写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他人生命中的碧池,当然,用在这里或许有些过了,但其实实质一样,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伤害着他人或者被伤害,无论我们是多么的不知情。黎明没有想过这一面会让刘若英记他念他那么久,他自己根本就忘记,她与他而言,不过是生命中最普通不过的过客,温柔只是习惯,而她却把他的习惯拿来认了真,夸大到无以复加,以至于将自己毫无保留的葬送。他没有错,她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体味到的点不一样,错的是,你以为的一切,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最平常最普通的一瞬,仅此而已。 而细想起来,范冰冰和黎明的这一段也是同样有些悲戚的,“即使世界变了我也不会变”,真的不会变吗?做出诺言的时候我们的确是用了真心,的确是发自肺腑,也确实是那样坚信,但脆弱的人啊,我们总是忘记,生活本就不是你所料定或者计划的样子,生活永远是充满变数和无奈,就像你不愿娶,不爱,但那又怎样,最后还是要屈从老母亲的愿景,你可以不爱她,但你不想忤逆母亲,生活就是有这么多束缚和牵绊,生于斯,怎可能如此自由毫无牵绊全凭内心所想所念所期待过活?有些脚镣,我们是永远都无法放开的。 看这段感情的时候会想到金三顺里的柳熙珍,请原谅我的跳跃性。柳熙珍和振轩曾经爱得那么深,但却最后他还是和别人在一起。不是他们的感情不真实不坚韧,她为了他可以一个人忍受着病痛心痛离开,他因为她的离开而变得爱无能,但他们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不是不爱,而是,在你缺席的日子里,爱已经慢慢淡了,时间是最伟大的造物主,就算我们曾经爱得那么浓烈那么认真,但你不在,一直都不在,也就慢慢镀上了金色,变成了遥远的温暖的偶尔想起来还会疼一下的疤,但也差不多就这样了,不是我们不爱,而是那些爱已经是过去了,它们被框定在叫做“曾经”的定语里,成为美丽而略带哀伤的回忆。而生活里还有那么多的人间烟火琐碎繁杂,那美丽而骄傲的爱情,也便就是这样了,曾经的轰轰烈烈要死要活,也便就这样了。所以,抛开所有的妖魔鬼怪,黎明最后还是会慢慢从范冰冰的故事中走出来,在他身边的现在是白月光,无论朱砂痣曾经是多么浓烈多么疼痛,最后还是要回归现实,回归人间烟火,回归生活,不是不爱,而是,那些已经过去,而我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以上,或许有些远了,有些背离初衷了。 或许是对国产鬼片没有太高的要求,以至于几部JUST SO SO的片子还是觉得有可圈点之处,包括之前的舒淇的那部姐妹花和范冰冰二次曝光,甚至是笔仙也会从种种诟病中找到一些些闪光点,或许这也是审查制度带来的一些福利,因为没有高标准高期望值,所以看完后倒也满足。
喜欢三三...
烂片,绝对的烂片。
冰冰很漂亮~~~~
看過原著,作者功力稍欠火候啊
我再也不相信预告片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看恐怖片。
只能说一点也不可怕,看的不过瘾!
不是心中有鬼,而是演員有病。亂接片拍。
太慢太无聊。
刘若英 范冰冰憑此片拿到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豆瓣漏了.....
+
范冰冰弄个配音就好了
诶~
故事逻辑不通,最后的结尾值得加一颗星,范爷原来最适合的是女鬼的角色。
考究的时代惊悚片,陈国富、杜家毅功不可沒
我很佩服导演的功力,能把爱情片拍成恐怖片也是没谁了!
07年看过,并且还在空间写了观后感,现在翻出来,完全不记得它讲什么的了……
情节老套
從此對國產驚悚失望
蛮喜欢扮相的,奶茶一直都是心头好,至于剧情是真心的弱...也许不拍成恐怖片更好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