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片名所骗,以为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电影。然而播放一分钟不到,就大概能想象拍的有多烂了。
欢快的背景音乐,渲染着轻松的氛围,不像是备战高考,更像是一部爱情电视剧。
秦鹏也是一大奇葩。我身边也有那种很酷的人,生活中也总是吊儿郎当,也会通宵打游戏 把排名打到全省前排。酷酷的他们也擅长打球、游泳、弹钢琴、书法等,他们和秦鹏一样,和传统的好学生相差太多。然而学习这种东西再有才赋,依旧离不开努力。那些酷酷的同学,也有另一面:总是熬夜学习到凌晨,五点爬起来学习,就算再怎么和老师顶嘴 上课仍专心听讲。
而我们编剧的牛逼之处不止如此,他还让秦鹏在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继续专心于写小说、各种挑衅班主任。
班主任的好脾气也是没有谁了。一两次的挑衅也就算了,被人揭了老底,竟然也没有发脾气。按照正常老师的思维应该都是:“全班四十八位学生,我要管的不止你一个。你爱扫厕所你就自己去,不想高考就别来影响大家,墨墨唧唧的,干我屁事。”
班上学习气氛也没有。高一年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这强的多,这完全没有高中生的感觉。一下课全班居然不是睡觉休息,而是各种聊小说 打闹。编剧你是在讽刺我们高中生吗???这种状态是初中生好吧。在我的印象中,高一年的时候 大家一下课班上就有一半的学生是趴在桌上睡觉休息的。更何况是高三呢?
一个个角色看起来都是嬉皮笑脸的,完全没有学霸的感觉,就这样还能考将近七百分,牛皮吹成这样也是没谁了。就算是福建户口,也不一定能保你考上大学。
而且一个个的演技,真的是尬死了。剧情也是特别的扯淡。这哪里是高考,骗骗眼球罢了。
如果要看高考片的话,建议还是去看《青春派》。虽然说《青春派》的个别地方不够好,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很不错的。里面的台词都很经典,让我们学生看的很励志 充满动力。
唉,要是豆瓣可以一颗星都不打那就太好了。
这两天正好又到高考了,学弟学妹们想来在考场里挥笔奋战。一股股舆论热潮也铺天盖地。于是想起了这部一直在口碑上被喷到冰点的电影。翻出来看看却很意外,想起了不少觉得自己已经忘记的事。
如果单就电影本身来说,被喷成“一坨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林叶的演技太烂太浮夸几乎令人作呕,班主任太神,高考外的故事讲得太多,蜻蜓点水地涉及穷二代、富二代,考试那天的车祸太烂俗,情节衔接让人觉得扯淡,等等。
所以也许不符合许多人记忆里的高考。中国的高考本身就应该是苦逼又心酸的。可是许多人说影片中的学生们每天太欢乐,其实想想,自己的那一年也没有多么闷声,而班上乃至学校的气氛,其实一直都有很high很无所顾忌的事点缀其中。或许叫嚣着这一点太过虚假才是真正已经忘记高考的?
终归来说,电影的“全城高考”不过是个缩影,是个戏剧化的放大,这些东西其实不必太较真。我是没带着什么先入为主的鄙夷来看的,倒是还发现了不少亮点。
首先是秦鹏,有人说高三还这么每天张扬跋扈目中无人太假,但实际上,我自己的高中就是这么过的。我相信他的影子也会刻在很多人身上。幸而我的班主任也属于开明型。每天都迟到,每天上淘宝淘衣服P图。经常对体制部门,对学校颁下来的条例去办公室叫板,班上的规章在班会上叫板,心中的观点也如出一辙,“求学不是求分数,读书不是读死书”,也在弄创作,总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走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虽然现实的答案没有电影中那么理想化。经常和班主任谈崩,心中却还是留有尊敬。虽然那时还不会吉他。
高考前也不是不能谈着如何追女生,看过什么闲书。当时的班上满是时尚杂志。偏偏在高考之前陷入爱情的纠结,应该也不只我一人。大概也因此大大影响了考试的准备和情绪。虽然现实的答案也没有电影中那么理想化。笑。
再看电影里高三9班的那幅群像,实际上也是有现实根基的。班上就是有家境不算太好只能闷声做学霸的;心中恐惧却表面若无其事轻扬浮夸的;视高考如无物只希望早死早超生每天打酱油的;因为社会平台差距准备出国的;遇到家庭问题的......其实很有代入感和亲切感。
嘶叫并不做作,我他妈也叫过。
范一本在操场上在跑道上跑步,秦鹏带头所有人冲出教室一起奔跑的场景,头一次几乎令眼眶湿润。他们喊着的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要上X大,的确不像是高三生会说出的,但却是每个中国孩子从小时候一直在心里叫嚣的。想想少不更事的年龄,倘若有大人问你想上什么大学?大多数孩子的回答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只不过慢慢都被磨去了这股不明世事的天真。(话说我的高考作文就是这么写的)
影片原型的黄冈市和黄冈高中离我的故城一江之隔。如今高考很远了,人也现实了。到了大学之后三观都蜕变了。那些年的疯狂行为、扭曲心态如今已经想要竭力忘记,想要摆脱那个不太成熟的自己。于是也就离那段异于他人的记忆越来越远了。
其实今年的高考我完全无感,对日期无感对内容无感,对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空间人人刷屏甚是反感。每年高考作文各界关注,今年湖北卷的题目出得甚是哲学,有朋友发条微博@我说“没思绪,求大神帮忙”。我给的回复是“我的想法就是,高考作文怎么出关劳资P事。”这才是看这电影之前,我现在对高考的真实想法。现在的眼光大多都是往前看的,想着如何用现实的路铺就梦想如何出人头地。
正是因为这种无感和遗忘,对高中几年尤是高三,和同届的同学相较而言我的留恋和回忆也少之又少。也许正是如此才会投射在屏幕上虚幻的影像上吗?
对电影艺术客观评价能力的提升,并不影响主观感受被触动。总有些电影看下来,是主观先于客观的。所以尽管客观缺陷很多,还是主观地给了它一个高分。
高考这道坎有的人飞过去有的人跑过去有的人爬过去,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日后划分社会阶层的一条充分因素。游离于制度之外而取得成功的人不少,但它终究是每个中国人在成人礼那瞬的集体记忆。珍贵和不会复现的是,那个年代的我们是最不被现实所侵蚀、最相信努力和梦想的。
还是祝福祝福今年的考生们吧。
有多少人正在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又有多少人无法理解他们所不能理解和经历过的事物抑或者事情呢。但是我觉得这仅仅存在于电影外的思考,而不是电影本身怎样。
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电影的手法正是抓住了这一亮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及想象,来让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也赋予了生活新的定义(仪式感)。电影中的搞笑(怪)和幽默,让他们在此后的学习过程和生活中,能够更加从容和乐观的面对。这部电影从来都是以轻松和明快的旋律进行着,所以看它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青春的酣畅和情绪激昂,也对自己沉甸甸的梦的遐想以及遥不可及现实的抵抗,或者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纵使我不是高校生,也能被感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兴许讲的不是此刻的得意,而是彼时超脱的心情和情景触发,一种更为洒脱和进取的生活态度。理智上向善,情感上爱美,当然还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动和热爱。
有点能唤起高中的记忆
高考完第二天看的所以被撒了一把情怀。一个范义本一个秦鹏就够了。剧情的话除了父母离异无理取闹的女生那儿太扯,其余都可以接受。
哪有那么牛逼的老师啊
大过年的 恐怖片上什么线啊
一颗星给中国教育
除了踢瓶子玩,别的都太不真实了。Ps:这里面的人写字可是真不好看啊,不管是范老师还是后面帮贺帆写作文的。。。
挺有感触的 我们的高中我们曾经呆过的天堂 虽然本片剧情不可能发生 但至少还是挺好看的
矫揉造作,拿点古文就当小清新,拿点小作业就当励志,拿点小打小闹就当爱情,天真!
艺术化了高考 可看到了人生的千万种可能
没经历过高考,是拍不出高考的。2013.3.30
叙事比较流畅,但电视剧化的故事和煽情,撑不起“高考”这个名义主题。
这哪是全城高考,这活脱脱是全班耍活宝啊。谈情说爱,嬉笑打闹,这也是高考?那我的高考绝对是被狗吃了。
高考永不眠
高中过得太快,
高考哪有这么装逼?!
我的第七百部电影居然是它?!
最后那一点真有把我看哭,方中信演技太棒了,但不得不承认,青春派要比这个好。
不觉得它烂。是高考前一个月,全班坐在教室里一起看的,还是打了一针满满鸡血。
还有失败啊
小清新的剧目 小清新的感觉 全能型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