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豪情
里面有三个喜欢的演员,主演是丹泽尔华盛顿,没演过烂片,但说有多经典,也没有。选片的眼光不错,故事都很好看。
还有一个是梅格瑞恩,有不少经典爱情电影。另一个就是马特达蒙,才华横溢,极其少见的好莱坞好男人,没有那些出轨,花心种种毛病。
电影内容说的是,九十年代的伊拉克战争,一个女上尉带兵被围困,队里有人想投降,并且误向长官开了一枪,最后救援来了之后,腹部中枪的她殿后,结果那几人上飞机后说她已经死了,然后就是一排燃烧弹过去,不死的人也死了。
这是电影的主线,还有一个线索,丹泽尔华盛顿在战争中,下令向自己队伍的坦克攻击,结果杀死了自己的好友。前提是,有敌人的坦克进入了自己的队伍,发生了误判,才有了这次让他后悔终生,寝食不安的结果。
上司让他去调查这个值不值得给这个女人授勋,因为其他人的证词似乎说她很懦弱,在被包围时很恐惧。每个人都各执一词,真相谁也不知道。
电影赞颂了军人在危机关头的坚强品质,这需要其他人的懦弱来对比,用其他人最终的结局来衬托她形象的高大。
一个授勋与否,敷衍出一个故事。勋章在人活着的时候还有用处,死后的用处也是在给活着的人以激励。
勋章不能随随便便就发,要公平公正,至少看起来要公平公正。拿破仑说,只要给我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勋章它代表的不只是简单的装饰物,还要有名誉,物质的奖励。所以它不能无穷尽,不能随意的授受。因此拿破仑也没有征服成功。
电影是标准的结构,三段式,起承转合都有了。不时的穿插回忆的战场片段,都是突兀的子弹声音,轰轰不绝。
真相不容易知道,调查的时候,那些士兵说出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假话。那最后,怎么又说出了真相,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害死了自己的长官,置之于死地而不救,那种悔意折磨着他们。
这似乎有点人性本善的意思了,还不够决绝。据我的想法,如果是真实的社会,多半就遮遮掩掩的过去了。
一开始调查的时候,不也就是遮遮掩掩,因为总是逼问,加上后悔,所以才或者自杀,或者说出真相。如果没有调查,那么真相也就会永远被埋葬了。
人都要一个结果,结果不明白,那事情就不会去,一直萦绕在心里。最后男主角去那个被他误杀的战友那里,取得了原谅。真实情况可能不会那么洒脱,不过总不能这样堵着情绪,因此原谅了他。泪出来了,一直纠结担心忧虑的事,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影片英文名Courage under fire 直译过来应该叫战火下的勇气,意译成生死豪情更具中文特色,也突出剧情的重要的情节都发生在生死关头。 正如本片海报中的两位主角一样,本片中的Courage(勇气)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丹尼尔华盛顿所代表的揭露事实真相的勇气,另一层是梅格•瑞恩所表现出的在危难时刻不丢下战友的勇气。
1. 比起英雄我们更需要的是真相 本片剧本参照了真实海湾战争中的发生的故事,丹尼尔华盛顿所饰演的沙林上校(colonel)是美国陆军第二骑兵团的一名指挥官。美国陆军第二骑兵团在海湾战争中有出色表现,当时是“装甲骑兵团”,担任突破战斗巡逻任务。第二骑兵团长驱直入,一路扫荡进攻方向伊军,最后在东73相线与真主师遭遇。第二骑兵团一鼓作气,消灭了真主师前出的警戒力量,在粘住真主师后及时退出战斗,将歼灭真主师的任务交给后进的装甲师和第步兵师。战后第二装甲骑兵团换装成为“斯特莱克战车团”。
在电影开头的隆隆坦克“大推进”中,表现的正是骑兵团突击伊拉克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真主师的片段,在这场真实的战役中,惊慌的美军就先后打爆了自家的5辆M1A1坦克和4辆M2战车。
在战场中发生误击属于正常事件,在紧张的夜战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误击(当时伊军坦克已经渗透进美军阵线),但是当前线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公众尤其是牺牲战士的家人,更愿意听到前线战士是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的,而不是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对前线战事的“美化”,使公众对结果更能接受。但沙林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误击事件的当事人,却一直良心未泯,正是由于自己的命令而直接导致了亲密战友的牺牲,把真相隐藏在“故事”之下,让他身心煎熬(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凯伦•华登牺牲事件中的当事人身上)他想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的公之于众,最重要的是要让牺牲战友的父母知道他们儿子牺牲的经过。 这让我想起丹尼尔华盛顿主演的另一部电影《迫降航班》(丹尼尔华盛顿很适合演这类电影),在听证会的最后时刻,机长并没将罪责推给一个死去的人,而是勇于坦诚实事,哪怕他已经是一位成功迫降的英雄机长,但他并没有将真相埋在荣誉之下,而是将最真实的情况说出口,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
不是每个人都敢于说出真相,说出真相有时候需要巨大的勇气,电影正视颂扬这种说出真相、面对事实的勇气。 追求真相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之一,同时这也是好莱坞的主流价值观(政治正确),比如描写第二场伊拉克战争的电影《绿区》(由马特达蒙主演)一样,美国人比起胜利而更需要事情的真相(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存在),因为只有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防止暴政的出现,才能不让当政者利用舆论宣传篡改过的真相。追求事情的全部真相也是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因为如果事情本来的面目被种种目的所掩盖,那建立在事情真相之上的法律、道德等等一切将不复存在,追求真相、保留真相让法律、道德去评判事情的真相,而不是通过人为的掩盖真相从而达到人为的目的。 2. 用全副精神和最大的勇气保护你们部属的生命和我们的国家 在沙林第一次拜访莫非兹的时候,莫非兹作为训练官正在监督一群新兵的训练,此时,一名新兵为了追上队伍没有帮助被铁丝网缠住的战友,莫非兹严厉呵斥了这名新兵丢下战友的行为。其实这也是莫非兹在对他自己行为的反省,他的内心在事件之后一直备受煎熬,这也暗示了他最后做出了自杀的举动。
卡伦作为一名军校毕业的优秀驾驶员和指挥官,在直升机坠毁、副驾驶昏迷不醒的情况下,坚持等到救援部队,而没有在中途选择抛下昏迷不醒的副驾驶员带领其他人逃离现场,即使在其他队员有逃离想法的时候,她也是严厉制止,甚至还不幸被队友误伤。卡伦坚信着自己的毕业誓言,在任何情况下不丢下任何一名战友,用全副精神和最大的勇气保护自己部属的生命,这也是电影所要表现的第二层勇气,即不丢下任何一个人的勇气。最后在总统授奖的时刻,出席授奖仪式的队员只有副驾驶Rady,正是卡伦的坚持他才能保住性命,这个导演的安排也意在说明卡伦的坚持不是没有意义的。
一些背景:
莫非兹所属的部队为第82空降师,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在兵力集结阶段,第一个到达海湾的是第82空降师。战争中地面进攻阶段,第82空降师长驱直入伊拉克,俘虏了伊位克共和国卫队主力。在西线主攻方向上,第82空降师一部分配合第24机步师、101空中突击师采取大纵深迂回穿插的战法,在伊军战役布势中最薄弱的西部地区,实施战役空降,夺占了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关键地区,切断了伊军的退路,保障了美军主力围歼伊军纵深之敌;在东线方向上,第82空降师一部分配合美军两个陆战师和第2装甲师,分两路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中段突破,对科威特城实施攻击。第82空降师占领科威特国际机场附近要地,歼灭据守机场的伊军,收复了科威特城。1993年介入索马里的内部行动中,第82空降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拍摄花絮: 这部电影本想从军方得到一臂之力,但国防部公关部门看过剧本后,以“里面没有一个我们的战士是好人”为由,将它拒之门外 。 拍摄训练营的镜头时,来自得克萨斯A&M大学的军官学校学生们充当了临时演员。 马特·达蒙为这部片子减肥40磅。由于严格的减肥食谱和训练,马特·达蒙拍完片身体变得很差,甚至拍完片的几个月都需要医疗看护。但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对他在片中的表演印象深刻,于是让他在1997年的电影《造雨人》中出演主角。 白宫花园的布景被毁坏了2次:一次是被龙卷风,一次是被沙暴。 这是Fox 2000 Pictures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在影院上映的电影。 伊拉克战争的镜头是在德州最西部城市El Paso郊区的印第安Cliffs Ranch拍摄的。拍摄结束后很多小道具留在当地成了一道吸引旅游者的风景。
煽情却无力的片子。两条主线、罗生门式的讲述,散漫、沉闷。感觉影片中所有高大全的人物、情节等元素都未能融为一体,形不成有机整体。挺失望的。
主旋律与非主旋律并行,此处的主旋律为身为军人的骄傲、为家国做出的贡献,结尾沙林看见凯伦驾着飞机笑着起飞就是。而非主旋律则是个体对集团对家国的抗争,沙林一直在跟自己跟军队做抗争。用一场调查来揭开荣誉勋章背后的故事,战场上的残酷让人无情失去理智和底线上的良知,战友对凯伦之死的经过睁眼说谎言也和上司力压调查真相对应。是什么让人不去公布真相,是什么在阻挠人应得最起码的尊严。大局为重、面子荣誉,所以为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牺牲掉个体?凯伦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下属,这种尊重是根源性的,它可以打动人。
这是一部有悬念的战争片
一个女人,在飞机坠毁无人救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遇到下属兵变,仍可以扛起M16掩护自己的士兵撤退。而这伙龌龊的士兵居然为了不受事后追究撒下弥天大慌,让这个勇敢的女军官,扛着M16,烧死在自家人放的火海之中。梅格瑞恩演了这个舍身取义的女军官。看到仨士兵五花八门的供词那笑场了~PS matt萌cry!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谎话确有千百张面孔。一个正直的人在面对失误的时候只有讲出真相才能面对自己的良知得到救赎。人往往在失误时的第一反应是掩盖,其实才是面对。作为一名军人还给牺牲的战友一个真相更是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人在受伤的时候,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经典:用奖章埋葬我,他们真有幽默感
eyes were wet with tears
在沙林对其中一名士兵墨菲逼问后,墨菲竟然自杀了。随着墨菲的自杀,事件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两位主角都是我的菜 尤其是梅格 片子对我来说挺不错的 很主旋律
2008年10月5日晚威海
导演是赫赫有名的爱德华兹威克,他导演和制作的电影,超多经典。这部剧本结构相当于翻拍了《罗生门》,战斗场面现在看来非常滑稽和粗糙,但是本片的重点还是人的情感,以及多重反转;导演非常克制,没有煽情,镜头给了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感受。演员方面,年轻的马特达蒙也可以忽胖忽瘦,1年后的《心灵捕手》他开始大红。斯科特格伦和另外2个演员非常相似,一个是东木,一个是狼叔。41岁的丹泽尔华盛顿正是颜值巅峰。……甜姐儿梅格瑞恩,我最喜欢她这部电影,后来她在低谷期还拍了《裸体切割》……。美军女兵的电影都很好看,还有《将军的女儿》,《魔鬼女大兵》。……97年本片引进国内公映。
当今这个年代,说谎或者沉默远比说出事实真相来得容易。这部影片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正直,什么叫做诚实。面对对当今物欲横流、谎言弥天的现实,要做到正直、诚实谈何容易。不过,我依旧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纸永远包不住火的!对个人而言,正直、诚实是修身、立命之本,勿以善小而不为!
被低估的电影,尤其IMDb评分过低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结构,剥洋葱般通过多人回忆串联,直至真相揭开,事实的残忍使人震惊。第一部基于海湾战争的影片,却透过战争讲述面对误伤战友之后的人性抉择。两次被掩盖真相的事件,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军官因误伤战友却被上层命令不能说出真相,而梅格•瑞安饰演的女军官因公殉职授勋的背后都在指向对女性参军的各种刻板印象。男人婆、果敢的领导、胆小鬼,不同人基于不同心理在口中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个角色塑造的异常丰满,所以结尾处情绪渲染是到位的。
该片没有一味的宣扬主旋律,而是揭发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身处战争中人心的黑暗一面,同样也展示了梅格·瑞安饰演的女军人在危机关头,所表现出的真正军人的勇气。
大概去年年初看过的,快忘记了,只记得个大概。。。
梅格·瑞恩形象大变,女硬汉。看的太早其他记不清了。很美国主旋律。
对真相的不懈追求,才会越接近事实。虽然事实无情,过程艰难,但这才是需要。
真相只有那些历经故事的人才知道,谎言的背后背负的心理包袱又有多大呢……稍微遗憾的是战争场面做得太假了,敌人都像木桩一样不会动……不过这不是本片的重点啦~
1988年,WarDaddy 普尔,见识过M1的火控系统后感到很欣慰“当初有这家伙,纳粹永远不可能击毁我的坦克”。 1990年临终之际,他一直坚持到了地面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1.丹泽尔表演没那么好。 2. 马特达蒙好瘦,好年轻。 3. 美军版罗生门。
不算特别好的片子,但:1.Danzel Washington 是我的爱;2.对真相的执着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3.每个人都有治愈自己的方式,哪怕是开车撞火车;4.美国式主旋律多少让人有治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