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的陨落
每次读书的过程中,我都会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而《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在网络上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的作品中有太多无关于情节的内容,例如作者在开篇并未直接引出主人公,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一个迂腐的巴黎,而且半本书下来几乎有一半都是对于巴黎建筑学,印刷术,政治的描述。在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也曾经质疑过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可当我翻过书本的最后一页时,顿悟,这些看似无用的笔墨就是为我们对于当时巴黎的状况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巴黎史中,一开始人们用建筑来记录文化,承载信仰,到后来印刷术的冲击,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使用书本来传播文化,一个全新的文化载体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旧时代的社会认知,也动摇着封建统治者的内心,他们恐慌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将会失去权利,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来维持着那不堪一击的宗教王朝,最终,却因这些手段,宗教王朝的城墙轰然崩塌。
这个时代是矛盾的。
这个时代下的人民正是这份矛盾中的牺牲品。
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自小被宗教禁欲思想所教导,他将他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宗教,直到他看到拉·爱斯梅拉达,那个在广场中翩翩起舞的吉普赛女子,他心中一切堡垒被打破,他想要得到女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他矛盾,备受折磨,最终站在惨淡的月光之下,指着头顶的刑台上的的十字架和自己,几乎癫狂地问那个可怜的女孩,在我和他之间你必须选择一个!他想要去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他失去了人世的欢乐,他就要摧毁一切这世间美好的东西,以至于在拉·爱斯梅拉达的手在刑台永远垂落时,看着那个昔日唯一爱过的的女人死去,他的嘴角竟上扬。
在文章的结尾,他被卡西莫多从楼顶推了下来,卡西莫多,一个未被宗教限制太多的角色,预示着在作者心中,宗教禁欲的时代终将毁灭。
出于某种私心最偏爱主教的部分,他的所有歌我都好爱。特别是在要处死Es之前的那个高音,那种生之于神圣却有恶魔一样不停流血和杀戮的残忍的爱和恨,这种反差戳死我,两次和Es面对面那个场景和光影真的好美,但是很意外的本来看原著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看剧里诗人的气质因为演员塑造有种自由转换于局内外甚至是旁观者悲悯视角,有种神秘清高的感觉,最后在月亮下场的简直了,我边看边叫,那种孤独的气质。赚我最多眼泪的还是卡西莫多的片段,从他一开始我就开始哭,到最后,演员的那种唱腔,我形容不来,低沉浑浊的声线真的吸饱了各种情感,感染力绝了,最后在Es尸体旁那首我的天。一开始Es请求圣母庇佑她的爱和爱人,让她远离邪恶、丑陋、伤害,但最后她和她的哥哥却死于爱和她的爱人之手。惊讶于里面爱的复杂多样性,卑微轻浮残忍神圣陷害背叛,但同样也有深情、纯粹、不顾一切,这些都好不违和地因人性宗教和各种束缚混合在一起,特别让人心痛。所有人和他们的爱都没有受到庇护,或伤害或被伤害,背叛或被背叛,践踏同时又践踏着人,自由纯洁的爱反而被扼杀。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一群群野蛮人/群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
“自由/没有上帝或祖国/唯一的洗礼/是天空的雨”
(吹爆剧里的神仙唱词和音乐)
与小说相比,音乐剧似乎更适合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占了大部分篇幅的独唱就仿佛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每一次善举都不会无缘无故,每一个恶行都不是空穴来风,你会看到情欲如何战胜了克罗洛神父一直坚守的信条,你会看到怯懦是如何让腓比斯贪生怕死地将爱丝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也会看到,爱欲是如何造就了一个温柔又卑微的卡西莫多。外部冲突的背后是个体撕心裂肺的自我角力,在音乐剧里,没有什么绝对的反派角色,克罗洛也有受到良知谴责的瞬间,卡西莫多的爱也很难说是完全洁白无暇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就是歌曲的魅力吧。
(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是,女演员缺少了点少女感,并不是很符合我心目中的爱丝梅拉达形象)
看到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消息,震惊痛惜。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人来说,法国不仅仅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开放、自由、浪漫、精致、优雅、艺术等等的象征。近年来,法国的这些文化遗产有不少可见的破坏和损耗,从精神到物质。巴黎圣母院的灾难,犹如雪上加霜,格外令人痛心。
我想去的地方,我愿它永远在,不愿再被一场大火,烧掉
15年前,响应读名著看电影的号召,读完了《巴黎圣母院》的小说,看完了195几年的那版电影,电影中的吉普赛女郎和卡西莫多完全符合我的想象:一个丑怪,一个风(骚)情万种,忽视了其实这是个有关妙龄少女的故事。可能年少,只记得电影最后两具抱在一起的白骨。
5年前,无意中把《Belle I》当成加班神曲,听不懂不会影响思路,却又能被含痰烟嗓的深情深深鼓舞的背景音简直万能。那个时候还在用虾米,还不会看评论,还不知道这首歌与巴黎圣母院的关系。
3个月前,去伦敦出差时,恰好住在剧院旁边,差一点就要买到巴黎圣母院的票,又错过。
没想到今天能赶上《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二十周年巡演在中国的最后一天(谢谢饲养员👩❤️💋👩):
白发禁欲主教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演员,快70岁了,上了年纪的白发效果出奇的好。虽然我之前没看过原版,但他在台上,手一抬眉一皱 ,感染你的都在不动声色中,在他的片段,没太看过歌词却有种听你懂的感觉,不是非常夸张的表演,我的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他。果然是戏骨,他能一直在,真好。
爱斯梅拉达,在这次终于记住了她的名字。看到了这次巡演的演员,我才仿佛真的理解了能让主教如此慌乱阵脚,不是一般的尤物。什么叫做风情万种又纯洁无暇?原来真的有这样的美好的存在,演员选的比电影里好太多。原谅我只看脸了,没感受到小姐姐是怎么唱的,应该也还不错。
卡西莫多。虽然这次的演员是个比我还小的男孩,但是他一开嗓就让我误以为听到了五年前的原唱,激动得不得了。虽然年轻,但是他的舞台表现力和演技应该是仅次于主教:他把我唱哭了2次。
巴黎圣母院虽然惨遭不幸,但是有这么一部流世佳作,不知道是谁更幸运点。
我在看音乐剧的时候忍不住会想,如果卡西莫多不是个丑怪,而是个正常的人,他应该会找个老婆娶妻生子,不会遭遇诬陷,不会沦落到被绑在车轮上等着爱斯米拉达来喂水,就不会产生这么深沉的爱情了吧。反而因为世上没人爱他,所以一杯水对他来说就是一辈子,妹子没了,活着可能也不会更好了。
究竟是那个时代的人太单纯,还是我们现代人太复杂?那个年代在倡导人性的光辉,而现在我们却怀疑真爱的存在。
流浪诗人和他的「大教堂」最帅
音乐太好听 最近一直翻听
开天辟地的法剧经典!
跪着听完,可惜不懂法语。| 圣经取代教堂,人类将杀死上帝。
完整看了一遍,深深发现雨果的下笔的,是人类永恒的议题
20160321呵呵哒~真的很好看也!神父和诗人的声音我都很喜欢!
男主的声音太美了!迄今为止看过最棒的音乐剧了,大教堂时代,钻石般的眼眸,愚人庆典,孤儿..等等等等
女主音域实在差了点,hold不住舞台,表演也弱了点。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配合改编。3位男主非常棒,卡西莫多几乎每场戏都让人飙泪。2022年补: 2019年的冬天在西安别克大剧院看到了音乐剧现场,而且是丹尼尔老爷子带队的,从舞台布景,道具音响到众演员倾情的演绎都非常完美,非常震撼,几度激动地涌出泪水。一晃眼居然快4年了,前段时间又听闻百老汇取消了歌剧魅影的日常演出,上世纪末文艺诸子争鸣的余晖已所剩无几,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体验到这些殿堂级别的经典,这倾颓的现世呜呼哀哉~
从小学开始就不知看过多少遍,听过多少遍了。这是我最爱的音乐剧,而且我最喜欢97年的组合。Daniel Lavoie永远那么帅,声音好听。我一定要去现场听他唱啊!
2008-12-14~这版当年看得很震撼,舞台音乐演唱都没得挑~
我记得我标记过呀,怎么又出来了!恰好前几天在哔哩哔哩看到他们多年后的电视访谈,真是完美!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曾经以这个题材写作文,被老师给了低分,只能说,老师没看懂
反复看了不下5遍,音乐剧启蒙,原声每首都好听到惨绝人寰,貌丑心善加西莫多、花心帅哥菲比斯、伪君子神父合唱BELLE那首三人音色简直绝了。
有那么帅的诗人还选骑士干嘛……“il est prince des rues de Paris” 我都笑了。哥特、美、时代感,爱与死,佛罗伦萨与大教堂
我永远的爱
我的音乐剧初心~高一上艺术课第一次看惊为天人~后来万能的TB买了碟片回来珍藏~会像刷friends一样一遍遍刷
最爱的法国音乐剧没有之一,99年首演版是无数人的入坑剧目,一切都很完美(女主稍让人诟病),以致之后版本只需还原便已优秀至极。(2019天桥观后感:中元节看完北京首演蹲完签售已近午夜,回程散见着纸钱与火苗,心情却极度亢奋与喜悦,思绪沉浸在那个善恶美丑、生死爱恨、奉献占有、承诺背叛、高尚卑劣二元对置极为强烈的故事里,53首旋律盘桓在脑海,时刻准备着从喉间逃逸。我心目中的Top级音乐剧,时隔17年来华,演、唱、曲、舞、美仍是全方位的高水准。好幸运,有生之年,解锁千人大合唱的《大教堂时代》。好珍贵,初代主教丹叔回归,道袍帽子兜熊猫简直可爱到犯规。敬所有正在逐渐消逝的美,敬所有对美的不弃挽留。)
太太太太太好听了,就算完全听不懂法语也好想看现场啊,舞台现场看一定超震撼!话说,果巨巨的小说剧情简单感情汹涌人物都有突出的立足点,这样想来原来真是天然适合音乐剧形式啊……
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从看小说开始便如此。但musical一定上抛弃了剧本,不似小说有文化隔膜,也不似电影情感平平,歌词、旋律、唱腔还有歌者表情都时时刻刻在抒情。吟游诗人出场收尾,歌声里布满希望;艾丝美拉达无远弗届的温柔善良;卡西莫多抱着骸骨的至死不渝,都变得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