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选择去看一部电影,就好像是选择去一处旅行一样,很少会挑剔、抱怨,虽然可能目的地和想象的、期望的不尽相同,会有所失望,但既然去了,就一定会用心找寻和体会它美好和精彩的地方。我确实也看不起那些莫名讽刺挖苦的人,比如评论说搞基,卖肉什么的。。。实在不解,那些人冷得就好像佛山被碾小女孩身边路过的路人一样的可恶和可悲。
《翻滚吧!阿信》有着小文艺情节却不是一部《海角七号》类的文艺片,它演绎的是一个体操运动员的故事但也不能归类于体育片,有黑社会故事和打斗穿插其中又不是一部《艋岬》那样的黑道片,很励志很鼓舞却又不是一部单纯的励志片。。。你觉得它四不像,我却觉得,电影就该是这样,靠故事情节带你走进那个年代,走近影片中的人物,体会他们的经历,他们不同阶段的遭遇和故事,他们的选择,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挣扎。。。电影院那么大,里面的每个观众,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不同的个性和喜好,却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欣赏这部影片,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最喜欢最深刻的部分也各有不同。。难道不该是这样吗。。。有谁喜欢那种进去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一部怎样的影片,比如变形金刚那样的科幻片(虽然看起来我也觉得不错),每个人进去看完影片出来,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桥段全都一样,对影片的感受也都大同小异。。。这样的影片我们也爱看,但真的喜欢吗? 没错那是大片,大制作,没理由不喜欢,可我更相信,很多人,已经厌倦了这样的观影感受。
《翻滚吧!阿信》中的故事由于是根据真实故事和人物改编,因此故事主线还比较合乎情理,比一些天马行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故事好的多。说实话,看完艋岬的第三天,如果问我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会说,那是一部黑道片,但真的没什么故事,只有情感和动作。。。但《翻滚吧!阿信》却是有料的,故事情节缓急有序安排得很好,有平实描绘,有激情演绎,也有娓娓道来。。。尽可能真实也有细节地演绎了亲情,友情,和恰到好处的算不上爱情的爱情。。。而影片中各个人物的个性,特点,情绪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哪怕是第二男主角,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130分钟的片长算是比较长的,可是观看的过程中,丝毫不觉得拖沓,该有的有,不该有的就没多余的。一些细节编剧也描绘得比较精彩,很多情节和对白惹得观众全场欢笑。
梦想?!可能是这部影片的关键词,莫名地自小会喜欢一样东西,会和其他同龄人有不同的感受,会有专心致志想要学会或折腾的事情,你有过吗? 我有过,是画画,可惜我没有用心地认真地对父母说出心里的那句话:“妈,让我去学画画吧?” 于是这个曾经莫名其妙就喜欢的事情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而剧中的阿信,正是在莫名其妙地躲在窗外偷学了体操后对妈妈提出的要去学体操的要求,而正式和体操结缘。。。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可能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或许会迷茫,或许会不小心弄丢了梦想,或许被障碍绊倒。。。就如阿信一样,因为某些经历而误入歧途,变得离梦想很远很远。。。可是只要你想抓住它,只要你勇敢站起来,继续奔跑,就一定会有重新抓住它的时候。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当有机会轻触梦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用力抓住它!?
作为一名以摄影为职业的人,对这部影片中各个镜头的画面感,明暗对比,焦点和虚化,以及人物和一些细节的特写等,都由衷地欣赏。台湾的电影真的和大陆的电影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感觉和演绎重点。在看《翻滚吧!阿信》的前一天晚上我看了《鸿门宴》,虽然《鸿门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写实大场面,也有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但和前者比起来,画面感还是有差。
另外这部影片以八九十年代的台湾宜兰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果用心地去体会各种元素和细节,我们将领略到台湾那时候尚不发达的小城市,凌乱却有特色的水果摊,农田边的乡间水泥路,老式的摩托车,那个年代特有的歌舞厅,晚上宵夜的路边摊,老旧的的电话亭,有时代特色的人物打扮。。。只要你一样一样地用心去体会,影片都带着我们真真切切地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来一场视觉旅行,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影片的不足肯定是有,专业地批判,本人还不够格,所以仅从主观感受上说一下。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就是后半部分阿信回到体操队后的故事情节安排的分量不够,操练和参加比赛部分略显仓促,有点虎头熊腰蛇尾的感觉,而且那部分光有情节,少了细致的刻画,精神的传递,期盼的累积,使得整部影片头重脚轻,也让后半部分追逐梦想的道路走得太平淡了些,不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尾。
最后说说男主角,彭于晏。对彭于晏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听说》,他把影片中善良的大男孩天阔演绎得很真实。但那部戏我觉得基本上还是本色演出,后来看过他的《近在咫尺的爱恋》虽然他演绎学校拳击主将部分将拳击表现得十分有料,但故事情节很怪异,剧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很飘,所以还是觉得不怎么样。然后就是《夏日乐悠悠》,他演出了游乐乐的匪气,黝黑的皮肤,蓬乱的头发,邋遢的服饰,表面轻浮内心真挚地诠释了一个很有特色很讨人喜欢的男主角,显然他已经摈弃了过去本色演出的框框。而他最出彩的一部影片无疑就是《翻滚吧!阿信》,演技就不说了,我本人最佩服的是他的精神,为了更好更真实地演绎电影中得人物,花很多时间练习体操,塑造身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不会那么夸张,但他所历经的辛苦和压力应该不小。而最后出来的效果,我相信了剧中那个阿信,就是一个体操选手。
这,是我个人的观影体会,当然就如我上文所表达的,每个看这部影片的人,对它一定都有不同的体会,因为它不是一部能用一个题材,几句话概述的影片。但只要用心去体会,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只属于你的那一种感受,哪怕只是男主角的身材,哈。(其实彭于晏一出场,我就听到附近有男生说:“哇哦,这身材,怎么练的,也太标准了吧!” 反而女生表面上还比较淡定)。
台湾电影工业的半公益化性质导致其具有一种不受商业利益驱使的独立品格,于是在华语电影日益飞沙走石、奇葩乱入的今天,台湾电影总是显露出一种偏安一隅的淡定和自足。这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姿态,一方面让台湾电影在艺术追求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另方面也让台湾电影有着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寂寞,过分的本土化和艺术化让他们丧失了在大中华地域概念上的电影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也偶有光荣绽放的时刻,如《海角七号》、《艋舺》,以及今年的话题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夹在这些电影中间,《翻滚吧!阿信!》会显得平庸了一些,因为属于它自己原创性的东西相对缺乏,但可贵之处在于其表现出的亲近观众的欲望,它回归了一些类型片的表现手段,也添加了一些事实证明观众会买账的元素,这种做法与其他台湾电影比起来似乎是有点取巧和刻意,但我认为从整体效果上来说是成功的。我很感谢创作者没有将这部影片拍成一部仅沉醉于个人情怀中的文艺小清新电影,给了我这种喜欢在俗套中寻找亲近感的观众以足够的乐趣。
从类型上说,《阿信》属于体育励志电影,但这部分内容其实也就是集中在影片的头尾,而占去影片大半篇幅的中段部分,是一个古惑仔式的迷途故事,这种热血讴歌式的青春暴力史,不可摆脱地打上了《艋舺》的印记,虽然这种对于创作出发点的揣测未必公允,但如果影片能够得到观众认可,这种媚俗的姿态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亲和作用的。怀旧式的青春残酷物语对观众永远具有杀伤力,关键看表述的完成度和融合的自然度。在《阿信》中反复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风靡的王杰的歌声,王杰本身就是一个回头浪子,他既印证了那个时代,也对应了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从特定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自然会对此产生足够的意会和共鸣。对于30岁以上的观众来说,这里有很多的时代细节可以去回味,比如现在已经烟消云散但在本片叙事环节起到重要作用的传呼台。
台湾的电影演员主要来自其强大的本土偶像剧和综艺节目体系,但这些演员在台湾以外电影中发展都不是很顺利,这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我的岛国气质和辨识度过于出跳的台湾腔使得他们在融入其他文化语境时所产生的接受障碍,本片中的彭于晏和陈汉典都是这种情况。但是一旦回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环境下,他们都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位置。相比起彭于晏的男色和陈汉典的贱格,柯宇纶的颓废更值得玩味,这个挣扎在道德底线边缘的角色也许会成为这部励志电影中最让人难忘的一抹暗色。尽管人物刻画整体有些过火,结尾部分太过流俗,但这还是一部能让我开心并惆怅的电影,青春的流水账,不怕俗套,怕的是因没有激情来不及绽放。【南方都市报】
林育贤导演的《翻滚吧!阿信》,也是根据他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在今年的金马奖中也有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剧本的三项提名。影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年少的体操选手因种种原因而误入歧途,但最后重新回归体操,重拾梦想,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期待已久的这部电影,虽然我没有去电影院看,而是连续载了三天才看到的,庆幸的是1080p的画质没有让我失望。这部影片,已久沿袭了这些片子的画面的特点,细腻的摄制,柔和的光线,明暗分明,把人带如那个时候,故事的叙述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不可谓不流畅,不可谓不连串。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也让有过类似过往的观众们产生了共鸣。
片中融入了不少元素,或多或少的,我从中看到了些许《阿虎》,《艋舺》还有《旺角卡门》的影子。在面对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斗志,在男主角的身上看到了刘德华在《阿虎》中的故事,在《旺角卡门》中的兄弟之情,也在本片中有体现,《艋舺》里面的兄弟义气,黑帮,也在片中有体现。有很多人拿这部电影跟其他电影相比,说不如哪个什么的,但是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道为了避免与其他电影相似而要去改编构造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有些故事,有些经历有写相似,但是这不是拿来比较的,而是要从中看到不同的对自己有触动,有感受,有激励的地方。
命运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影片中阿信与兄弟阿山以为失手杀了黑帮老大的儿子,然后跑路,最后还是在其他地方混了黑道,而且还导致阿山的死。回去面对黑帮老大的阿信,展示了自己的斗志,而黑帮老大年轻时也是一个体操选手,也就给了阿信一个机会。电影不是拿来比较的,是拿来欣赏和感受的。生命中有多少这样的玩笑跟巧合,让我们的生命变的稍许有些无奈,也有些让人不明白,但是,这就是生命,你奈何不了,那何不鼓起斗志,勇敢地去战斗呢
当经历了歧途的迷茫之后,阿信终于找回了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阿信那样子,不顾一切,重拾自己的梦想,就算死掉,也在所不惜。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但是又多少人有那股永远不灭的斗志,有那股在向着梦想前进时的毅力与坚持,有那种浪子回头的勇气,大部分的人,都在忙乱繁华的世界里,忘记了自己的梦,忘记了当时的热血,丢弃了那时的斗志。赢别人很容易,最难的是赢自己。输给别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输给自己,再也没有勇气去战斗。这一切,阿信他做到了!
就如同歌里唱的一样
从现在我不再逃避,重新唤起,埋藏在我心底的血液,沉住气,我的心不再移,屏息不放弃,慢慢的,朝着我的梦前进。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我会用尽所有力,奋力跃起在天际。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完美,落地。
原文出處:
http://pocato.pixnet.net/blog/post/29440453故事是自導演的哥哥林育信真人真事改編,故事敘述一個誤入歧途的體操選手,為了圓夢排除萬難再度踏上體操舞台的故事。
故事敘述生長在宜蘭小鎮的阿信(彭于晏飾),天生活潑好動,他從小加入了體操隊,期待有天成為一個優秀的體操選手,但是因為從小長短腿的他,雖然空有天份,卻一直沒辦法克服他先天上的缺點。他的母親(潘麗麗飾),因為不捨自己的阿信常常因為體操而受傷,而強迫他離開體操隊,幫忙家裡水果攤的工作。在被迫離開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後,阿信開始迷失自己。離開體操隊的他,除了幫媽媽顧店送貨外,每天跟著自己的死黨菜脯(柯宇綸飾)在外面逞兇鬥狠,年輕氣盛的兩人,成了小鎮裡面的小霸王。但是樹大招風,兩人也因此招惹到角頭老大黑松(龍劭華飾)的兒子木瓜(陳漢典飾)。染上毒品的菜脯在一次衝突中鑄成大錯,兩人因此逃亡到台北朵避風頭。原本以為可以在異鄉翻身的兩人,卻迷失在江湖之中,直到阿信痛失摯友,讓他決定回到故鄉重拾自己的夢想,再度踏上體操的舞台上...
期待已久的電影,終於在「台北電影節」得以搶先觀賞,原本抱著期待的心情去觀賞這部電影,電影不但沒有讓自己失望,而且不論劇情或是畫面都讓人驚豔不已。
故事架構在九零年代的宜蘭,為了複刻出那個年代的風情,電影不論是場景、服裝或是道具都做了相當的考究,如同當年的《艋舺》, 不只是著重在戲的部分上,更要塑造出那個年代的時代感。這對現在社會變化劇烈的台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在影片中可以看得出來,電影不論大至場景(如 阿信家、撞球間、廟口小吃)或小至細節(像是摩托車、BB CALL)等等,都非常的道地,更不用說演員的造型與服裝,都是經過相當程度的考察與研究,才能呈現出那個年代的風情。
繼《翻滾吧!男孩》,導演再度把體操這項運動搬上大螢幕。筆者自己看過許多運動電 影,但是以體操為主題的電影卻是少之又少。以往體操都給人某種陰柔感,跟陽剛熱血的勵志電影有點扯不上邊的感覺。直到看了這部電影後我才發現我錯了,在導演的鏡頭上,體操呈現 了另外一種力與美的表現,更厲害的是在片中體操並不單純只是體操,隨著劇情的安排下,影片將體操結合了跳舞與武打之中,在不同的元素融合下,不但增加另類 又有趣的情節,也改變一般人對體操舊有的看法。
這部電影的題材並非新穎,許多勵志電影其實都架構在這樣的模式上。像是《挑戰星期天》、《洛基》等,甚至當年賣翻全台的《海角七號》也是依循著這樣的模式。故事從主角遇上挫折、打擊後開始迷網、沉淪,最後浪子回金不換再度踏上築夢的道路。更讓我聯想起當年風靡六、七年級的經典漫畫《灌籃高手》,阿信活脫就是漫畫中性格角色三井壽,因為無奈離開了自己最心愛的運動,欺騙自己喜歡外面放蕩不拘的生活,但是其實內心深處卻深深喜愛體操這個運動。雖說如此,故事在情節的安排上呈現了不同的感覺,不但保有了原本勵志電影的元素,也增加了許多有趣生動的情節,讓電影觀賞起來不會太過沉重。
故事深刻的描述著阿信從失落到墮落,雖然每天過著爭強鬥狠四處打架的生活,他如同麻痺自己讓心中的情緒有個出口宣洩,但是在意氣風發的背後,卻充滿了惶恐與迷網,即便他內心充滿著煩惱,但是在友誼及義氣的牽絆下,讓他一步一步深陷泥沼,最後走向無法自拔困境之中。電影其實點出了許多年輕人的徬徨,在人生道路上他面臨了許多重大的抉擇。但是最後他靠著努力及毅力,重新覺醒再度走上巔峰。那在我們一般人看似童話般的情節,但是我藉由電影,讓我們了解一個成功的人背負著許多壓力與挑戰,才能得以重新踏上築夢的這條路上。
電影像是《翻滾吧!阿信》與《艋舺》的綜合體,導演藉由自己哥哥真實故事,讓大家知道人生的過程雖然總有崎嶇,但是不要失去自己的信念。還記得《一個好爸爸》裡面古天樂說「十個古惑仔,九個衰到底」,電影還是勸人歹路。片中主角的隊友兼競爭對手小樹他在片中對主角說「選手的顛峰時刻只有一次」,不只是運動選手,每個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可以踏上自己的舞台上,但是卻並非每個人最後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發光發熱。阿信是幸運的,雖然他離開了自己的道路,靠著比別人多一分的辛苦與努力得以重返榮耀,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更讓我們了解要把握現在,努力朝夢想前進。
好多东西都是轮回的,我们把时尚的轮回叫做复古,那么电影的轮回就是复兴.台湾电影迎来了复兴,48届金马奖让我们看到台湾电影全盛时期的到来.
台湾电影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终于再次迎来了曙光.早些年看台湾访谈节目采访台湾电影人都是个个卖房卖车的坚持拍电影,决心可见一斑.记得有一部豆导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挺真实的反应了台湾当时电影人的生活.记得以前金马奖一些台湾电影人得奖感言总是会提到热爱电影的人,坚持做电影的人还有有电影梦想的人,当然他们一定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用曾志伟的话说台湾电影可以给港片做榜样激励香港电影.
近年无疑是台湾电影票房和口碑双赢的时代.从《海角七号》到《艋舺》再到现在的《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电影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票房奇迹.
《翻滚吧阿信》有着和所有台湾电影一样的特征——本土化.语言,舞厅,服装都是台湾人独有的记忆,所以《翻》作为一部励志电影那份感动应该是给台湾人的.就好比台湾人读不懂崔健,跳霹雳舞,海魂衫,回力鞋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是一样的.所以当《翻》在台湾获得好评的时候,内地观众可能体会不到那份执着.台湾电影很强的地域性可能会限制我们去理解电影中的热血沸腾.我们也知道倒立不让眼泪流下来听上去是多么的坚强,为朋友挺身而出是多么仗义,坚持梦想是多么的不易和伟大.但是我必须要说2个小时对这部电影来说似乎有些长了,我没能看到想象中的热血沸腾更多的是溜走在社会整天打架的混混,也找不到励志的激情,那么简单点一句我想练体操太难当做一个鼓舞人心的转折点了,至少前面的铺陈不够好.个人认为阿信具备一部励志电影的所有内容,亲情,友情,师生情,暧昧之情,但是没能很好的掌控时间的分配,当然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因为我看到了台湾电影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惊喜,这些惊喜多过香港电影和内地大片.
这样的体育题材的励志台湾之前还有一部《听说》,但是主线是爱情所以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因为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存在地域性的.所以《听说》更像一部爱情片.还有一部更像是纪录片的《态度》也燃烧了我很久的热情,因为篮球也是没有地域性的.《翻》在爱情和励志方面下的功夫不够深刻,仅凭借真人真事的原材料是不足以感动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大陆孩子的.当然内地电影中《老男孩》也是难得一见属于那一代人的励志电影.其实对于励志电影的诠释是最好的应该是美国人,在这个崇尚个人主义,相信奇迹发生,坚信绝地反击的国家,励志是他们的强心剂.《阿甘正传》《奔腾年代》《卡特教练》《弱点》《叫我第一名》等等一系列的励志电影,可能不算各个精品但都拍出了那份我们要的热血沸腾和鼓舞人心.
金马奖之后看到第一部台湾电影就是《翻》,借它说说对台湾电影的小感慨.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没有悬疑的在走下坡路,当然香港和内地有优秀的导演,演员和投资环境,所以走出低谷是早晚的事.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地观众纷纷涌入电影院看电影了 ,都变的懂电影了.当然这是好事,但是对电影人来说可能太突然了,所以内地电影市场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的背后我们的电影变的太缺乏诚意了.为什么每年那么多部电影却没能让大家记住几个.也许我们更需要一部像《翻滚吧阿信》这样的台湾电影来激励一下,不光激励我们还有我们的电影.
PS:《翻》原声音乐《完美落地》很好听.
机车上的追梦人,舞池中的杜德伟,电信楼下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都是加分的点,我相信导演是有旧时代情怀的,这部比当年的艋舺不知道好看多少
太墨迹,片长都赶上指环王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小帅哥小帅哥小帅哥!!!!!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杀杀杀杀杀杀杀杀杀杀杀杀!!!!!大帅哥大帅哥大帅哥大帅哥大帅哥大帅哥大帅哥!!!!!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露肌肉!!!!!
就像三井寿误入黑道然后改邪归正哭着回教练身边说:“教练,我要练篮球”的体操版吧。电影虽然由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几个段落落差太大,中间又没有很好过渡。故事整体性和统一性弱了点。顺便一提,彭于晏是三井的话,陈汉典就是崛田德男,正好绝配。
不错的电影,对彭于晏刮目相看,那小身材···
竹联信哥少年基斗翻滚篇 ~
混社会那段不错 可惜大陆版有删节。热血不足,节奏缓慢。真人改编电影的不足是,放不开手脚,很多时候抒情过度。如果剪成90分钟,应该是个好片子。
为彭于晏的敬业点赞,非专业体操人士能拍成这样真是非常不容易,剧情有简陋之处也可以一笔带过了
故事很好!演员也很好!就是,导演和编剧把细节再完善一下就完美了!有些地方说不过去啊,黑老大儿子怎么突然就和阿信交朋友了,就算他爹是练体操的也不能马虎一下就说过去了啊, 599的声音难道阿信没听出来么?他好朋友是怎么戒毒的?开头也有点马虎,为什么他就突然那么要去练体操就是因为看了一次?
彭于晏,彭于晏~
真正有影!
汉典演的很好~但是会不会转折的太快了?????
看看身材~
日,本以为是个励志片,谁知道竟然是江湖片!!导演,有点体育精神好不好!
彭于晏!!!啊~~~~~~~爱你~~~
又一套蠢片,发霉过期的劣质三明治。老掉牙的励志故事,中间突然转为艋舺体电影,又突然掉入恶俗的煽情励志,SB,真人改编也没用……可惜了一场《恋恋风尘》!
我好像喜欢上彭于晏了
一场澡堂戏,陈汉典立即变为好盆友,地下有知柯宇纶情何以堪?
这是一部让我励志到、被震撼到、被感动到的电影。彭于晏是位敬业的好演员,运动员刻苦,努力,有梦想的状态表现的很到位。我支持这部电影。
是一种不一样的回忆 尼玛台北的影院安静的一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