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漫步

HD中字

主演:苏珊·萨兰登,西恩·潘,罗伯特·普罗斯基,雷蒙德·J·巴里,李·厄米,彼得·萨斯加德,杰克·布莱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囚漫步 剧照 NO.1死囚漫步 剧照 NO.2死囚漫步 剧照 NO.3死囚漫步 剧照 NO.4死囚漫步 剧照 NO.5死囚漫步 剧照 NO.6死囚漫步 剧照 NO.13死囚漫步 剧照 NO.14死囚漫步 剧照 NO.15死囚漫步 剧照 NO.16死囚漫步 剧照 NO.17死囚漫步 剧照 NO.18死囚漫步 剧照 NO.19死囚漫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囚漫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修女海伦(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受死刑犯马修·庞斯莱(西恩·潘 Sean Penn 饰)之托,前往监狱探望他。马修否认残杀年轻情侣被判死刑,提出上诉。海伦一路走访,深入村庄调查真相。一方面是被虐杀而死的无辜情侣,一方面是即将被处决的罪犯的精神依托, 海伦使尽各种办法帮助马修,但当她面对受害者双亲的痛诉以及公众的愤怒时,海伦的内心也陷入纠结的道德审判中。海伦最终感化了马修。行刑前,马修承认自己的罪行并祈求得到受害者家人的宽恕,安心而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168小时。  本片改编自修女海伦·普雷金的真实故事,苏珊·萨兰登因本片荣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爱情洄游十年阳光十年华21天理论毕竟是巫女黄金梦地狱来电荣归我们的星球:镜头背后爱情Amoeba另一半心动真主保佑,是个男孩恋爱部屋少女怪谈妈妈 第三季民王拯救小鼠拉菲奇门斗法越洋救援秘密精品店天龙八部万世师表1939旅馆恋曲分秒间离督察班克斯第六季三更冤绝狼:龙之血大白鲨2麻辣教师电影版春雷哨兵2023法国迷雾疑云七十二家房客第十一部宽恕2007我左眼见到鬼(粤语版)阿尼姆斯阿尼玛江湖水吸血夜惊魂鬼庙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电影版吹响悠风号第三季忠贞测试者(原声版)秘密档案总督之屋异教峰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不是一部给犯罪行为洗白的影片,实际上影片中所展示的犯罪情节,不仅很有节制,也恰到好处的让观众厌恶罪行。

这部影片所展现的内容,是当下语境中所不具备的,甚至当下语境也不愿宽容这部分内容。

包括在影片评论区中,一些人的评论也让人实在反胃。我也知道,我将写的评论,也会给这些人增加厌烦的理由。当看完这部片子,我才知道这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真是实至名归,为导演高兴!

这部影片至少揭示出三个问题:一,死囚是否有接受福音的权利;二,死囚生命的最后几天,是否值得尊重;三,临终忏悔的对象,如果只是对人,有没有意义?

一,当下语境免谈,谈了也容易被封,所以那些喜欢这部电影,却不了解福音内容,甚至乱喷的人,我对他们心中一种怜悯感,那些人连自己错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二,人生的每一天,都需要在体面和尊重中度过,体面当然是自己给自己的,尊重却是别人给予的。

如这位可敬的修女,拿出自己人生的几天宝贵时光,去陪一个死囚走过最后几天,这就是她给予所有人类成员的尊重,原因:是为了生命的本质,是因着对上帝的信心,而与人的善行或恶行毫无关系。

如果过于关注一个人的恶行,对罪犯只有刻骨铭心的恨意,那么就不会真正懂得对人类成员这份爱,这爱来自于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假使你再怎么觉得这部影片好看,但你不认识这份爱,你也看不懂这份爱的真正意义。

三,在死囚最后一分钟,他终于向受害者家属忏悔了,但影片也展示出,他在早前一天,已经向上帝忏悔过了。此处又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但看不懂这个细节,就看不懂整部电影。

一个人(不管是囚犯与否)如果他的离世就是随着肉体的消亡,永远消失,那么他消亡之前的任何行为(包括忏悔)都真的不重要,因为无意义!所以这是一部宣扬天堂和永生的电影,而不是一部道德说教篇,所以,除了基督徒,其他人基本看不懂整部影片的核心内容。

约翰福音8:32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2 ) 生命如此宝贵

   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很沉重。
   若是有人杀了你的女儿,杀了你的儿子,你一定想到的是报仇,看着凶手死掉,甚至自己违反法律提前解决他。但是,当一个生命结束,一个灵魂上天,你真的能够真正释怀吗?看着一个人的双眼在你面前慢慢合闭,你真的感到痛快吗?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是支持死刑的,杀人偿命,好像已经是定律了。但看完这部影片,我有种矛盾,开始有点信奉上帝了。因为在上帝眼中,每个人都是他的孩子,死囚并不是人渣,即使再坏的人,心里都会有珍贵的东西。但我又开始怀疑上帝,难道那个亲手杀了自己女儿,外婆还帮忙煮掉孙女毁尸灭迹的人,那些一连杀了十几个人的变态狂,他们真的是人吗?他们真的值得上帝去宽容吗?我真的感到迷惑了,或许这不是我应该去想的事情。
   影片最后,也是最残忍的一幕,就是用毒针处死囚犯。这里或许不应该用残忍这词儿,因为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痛快。当我看着西恩.潘那双蓝色的、绝望的、求助的眼睛,我忍不住哭了出来,给他一个生存的机会,仅仅是让他活下来,好像也不是件难以办到的事情。但一看到电影的另一头回播他杀人的场景,我的眼泪又制止了,一想到受害人和受害人的家属,我又为自己流下的眼泪感到羞愧。当时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我真的不想他死,但他也没有任何理由值得活下去。当他的眼睛慢慢闭合,他慢慢地死去,受害人的家属显得很平静。那也是,这个世上只是又死了一个人,但他们的儿子是不会复活的。
   其实影片最大的教育意义,我认为是,珍惜生命。当你看到一个明知道存活几率只有千分之一的死囚对着修女乞求道:“救救我”时,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3 ) to be or not to be

   像《死囚漫步》这样的电影注定会引起非议,因为原作《死囚漫步》就是一部坚定的反对死刑的小说,以作者普蕾琼修女亲身经历做原型。美国大概是“西方发达国家”里少数几个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尽管在60~70年代由于宗教和人权人士的反对浪潮,各州停止执行死刑,但随着1976年最高法院裁定死刑本身不违宪,死刑制度又恢复了。但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甚至电影的女主角在访谈中说“我从未在银幕上见过如此有个性的修女形象,海伦的故事虽不免有些荒诞,却展现出博大的爱。”正是死刑议题的复杂性使得苏珊·萨兰登的演技展现地淋漓尽致,并使她获得了一座小金人。作为有死刑传统的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传统”这两个字和死刑正当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死刑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是显然,大家都不理解传统是什么,偷一英镑的东西或一片桑叶都可以判处死刑也是悠久的传统之一。尽管这一点看起来使支持死刑和反对死刑的人都很难堪:死刑的存废取决于大众的喜恶而不是某些深刻的道德基础。
      但争论仍是必要的,没有争论,我们就无法认清我们所支持和反对的到底是什么。神父举旧约以血还血,修女举新约恩赦和复圣。警长说:圣经说以眼还眼,修女说死亡对于通奸、卖淫、同性恋、侵扰圣地、渎神和不敬父母也是一种惩罚。宗教传统和我们的重刑传统一样,其基础早就已经消解了。被杀女青年的父亲的观点则是杀害了两个青年的马修是禽兽。尽管看起来很情绪化,但这个观点在西方和中国都有渊源。当一个人使用暴力伤害社会其他成员的时候,他就不再是社会的一员,他以自己的行动将自己推入原始的自然状态,他与社会为敌,丧失了为人的资格。而在中国,墨子曰杀盗非杀人。如果说杀人时,杀人者处于被野兽般的激情所驱使而失去人类理性还能得到承认的话,那么一旦杀人者被逮捕,他的这种激情的状态,非人的属性就消失了。而将杀人者排除出社会,在现在看来不会得到大部分人承认的。更复杂的还在后面。在事实确认和死刑执行上,争议不断。冤假错案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即使不是冤假错案,正如电影中为马修辩护的税务律师所言:假如马修多点钱,他可以聘请多位大状,一流的调查员,弹道学专家,还有心理学者,综合的理想的陪审团(当事人可以对陪审团的选择提出异议形成有利于自己的陪审团)。本案中另一个同案犯就只是如此免于死刑。和罪行无关的还有当事人的政治倾向和观点。马修在贫民区长大,一方面受到歧视,另一方面歧视黑人支持纳粹主义。如果他没有犯下罪行的话,这些东西不会给他带来刑罚或死亡之虞,但现在这使他“活该被处死”。假如他有一个媒体形象顾问的话,他不至于后悔“我实在不该这么胡说”。另一方面,死刑从斩首、活埋进化到电椅、枪击再到注射。然而,这些改变反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我们愿意改善死前的痛苦却对死亡这一消灭人的存在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如果马修是一个穷人,在胁迫下参与犯罪,又悔罪的话,我们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显得小得多,然而影片的力量在于将道德难题直接呈现出来,他穷,但他是个种族主义者,直到死亡才悔罪,直到死亡才坦白罪行的犯人。
      谁应该死去?我们如此重视受害者被杀害这一事实的原因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们珍视生命胜于其他的表现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剥夺另一个生命的决定?影片没有给出答案,但它成功地引起了争论。使我们反思死刑的道德基础,思考死亡对于人类的意义。支持死刑的人们,请想一想,死亡的真正含义,如果没有答案,请给死刑犯人一个思考答案的机会。

 4 ) 罪犯的权利

死囚犯还能有什么权力和利用价值,除了从他身上吸取教训和有用的器官(中特)外,《死囚漫步》有许多宗教的东西,对于我这样没有信仰,也没有读过圣经的人来说理解有点困难,国外很多电影都有宗教的教义内容,对我们来说是看片的一大阻碍。例如天主教是反对同性恋(《天佑鲍比》)。十诫当中,不可杀生,既然不可杀生,那死刑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所以西恩潘行刑前面对被害人家属和观摩的人忏悔说:无论是谁,杀人都是错的,不管是我、是你们还是政府。这不是一部探讨死刑存废的问题,而是如何救赎罪人的问题,一个杀人强奸者,能不能、值不值得到宽恕的问题。海伦修女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示了宽恕的力量,最后罪犯从不认罪到认罪了,并找到了爱的抚慰,最终他没有带着咒骂和仇恨死去,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信仰(上帝)的力量。
    的确这些凶杀的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只有激愤之情,那种切肤之痛是没有的,我们只能用想像去感同身受。电影里谈到一个坚决反对死刑的人,亲手触摸了尸体后,立刻加入了赞同死刑的队伍,就很说明问题,事只有摊到自己身上才有真实的内心想法。说个题外话,跟人杀人的事相关。当年屠杀地主时,农村万人空巷,都出来围观鼓掌。但那些愚昧的农民伯伯们没有意识到:今天你将地主消灭了,以后你自身也就危险了。道理十分简单:你破坏了秩序,秩序就会反过来破坏你。革命家不尊重地主的生命,他们一样不会尊重农民的生命。陈寅恪说“中国之人,上诈下愚”,是有道理的。

 5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一个中产家庭出生的修女,某天收到了一封来自死囚的信,说是希望跟修女聊天谈心事。然后这个单身中女,长途跋涉的去监狱跟这个杀人犯讲耶稣。聊着聊着被这个杀人犯感动了,(或许是觉得耶稣能够感动杀人犯?)这个“好心”的修女就四处奔走,要为这个杀人犯减刑,这使受害者家人极度愤怒,甚至连修女自己的家人都不理解这种行为,让她不要再管死囚犯减刑的事了。

说实话,如果电影里表达死囚犯被冤枉的,那修女悲天悯人为其四处奔走要求减刑还能理解,但是电影里也说明死囚犯杀人事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私欲杀死一对年轻情侣,还把那女孩先j后杀),而且性质还极度恶劣。除了那修女脑子进水,我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解释她的行为。如果这种恶劣的行为都能减刑,社会还能安定吗?如果要展现宗教的悲天悯人,那死掉的受害者又怎么样呢?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台湾老伯踏青时发现一些尼姑准备放生毒蛇,老伯问,这样放生,毒蛇咬人怎么办?尼姑答说:这些蛇经过诵经加持,很乖的,不会咬人,说着准备放生。老伯蒙了,急中生智说:要不,你先伸手进去看看情况?尼姑悻悻然的走了。我真是细思极恐啊,这尼姑被老伯抢白一通,估计那放生的心情完全没有改变,顶多是换个地方放生而已。对于这电影而言,那修女跟那尼姑有什么差异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死囚在临死前已经悔过了。一则,怕死是生物本能,究竟是悔过还是怕死,这很难说。二则,这死囚也就是注射后安静的死去,整个过程十分钟不够。但那两位受害者呢?死前受到了多大的折磨?持续了多长时间?死囚若能减刑,那被杀死的受害者又如何获得救赎?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6 ) 死囚漫步归于静止,死刑漫步也终将结束

《死囚漫步(越过死亡线)》,围绕一个被判处死刑但缓期执行的死囚犯求助修女,以改变最终被处死的命运而展开。死囚马修正如片名所说漫步在死亡线上,修女海伦的帮助带给了原被钉死在死亡线上的他一丝希望,但一次次上诉又被判无效,希望的一次次破灭,他最终并没有越过死亡线。 电影开篇并没有向观众交代事情真相——马修是否真的是清白的?他到底有没有杀人?死刑的判决是否真的为误判?我们不了解真相,心中的天平也随剧情不断两边倾斜。当看到马修多次重申自己的清白以及仿佛证实了这一点的不断闪回的当晚凶案镜头时,我还是挺同情马修的,无论是不是误判,那都是一条生命;可是看到海伦修女访问受害者家属时,亲眼看到并感受到他们失去至亲的心碎与悲痛,我又对凶杀者恨之入骨,不管马修有没有杀人,他都在场,也是共犯,代入自己的话都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直到影片即将结束,马修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事情的真相就是他杀了沃尔特,也强奸了霍尔,只不过没有共犯维克托强奸后还捅17刀残忍更甚罢了。看到这里我和海伦一样震惊——马修一直在自欺欺人他并非清白;同时我也仇恨——毕竟马修的确做出了惨无人道的事,无缘无故杀害了两个年青人,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如此深的悲痛;可我又有点点同情——马修在承认罪行后表现出很自责后悔,在看他行刑前与家人见最后一面时,他就是一个儿子,也是一个家庭的大哥,对母亲和弟弟的关爱、玩笑也表现出他人性的一面;还有他给家里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一边安慰话筒那边的母亲不要哭不要哭,自己在话筒这边强忍泪水却依然泣不成声。我的内心挺难过,处死马修或许能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些许安慰,让他们得到等待了整整六年的公正,但对马修一家也是一种伤害。 还有同情给了海伦修女,她一直把马修当做一个无辜的、可怜的被误判死刑的好人看待,想尽办法帮助他摆脱死刑,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投入许多时间精力,连陪伴黑人孩子的时间都少了很多,甚至在目睹听闻受害者家属失亲的悲惨遭遇后仍选择站在马修这边,最后真相却是马修的“YES,I DID”。无法忘记她拜访结束后,坐在受害者家属面前面对他们为自己仍帮助马修露出不可理喻的表情时,眼里闪着泪光,嘴唇颤抖却迟迟说不出“no”的样子,她的确是十分同情受害者家属的,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她再怎么样都不希望马修被处死。海伦“生命至上”的原则贯穿了她在整部电影里的言行举止,以至于知道真相后,即使无法改变死刑执行的事实,她也一直陪在马修身边,在监狱为他唱圣歌、按着他的肩为他诵圣经、答应一直看着他让他死时看到的是一张“温柔和祥的面孔”。即使马修犯了无法原谅无法挽回的罪行,她也愿意普度他救赎他,这很令人动容。 死刑在本片中本质应该是“复仇”,正如汉谟拉比法典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处死凶手难解心头之恨,除此之外也有尊重司法程序判决结果、发挥法律制裁力、维护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执行马修死刑也是众多民众与舆论的呼声)的原因。虽然马修被药物人道地处死仍令我恻隐,但我也赞成死刑执行,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至亲被残忍杀害,不管罪犯如何忏悔如何弥补我也无法原谅他,这没有意义,也不会抚平我内心的伤痛。他一天活着,我就一天想为亲人复仇,如此还不如判以死刑——用法律手段使复仇合法化。我觉得不会有多数人真的那么人道那么慈悲那么伟大,能对一个给你带来悲痛仇恨的人选择原谅。 死刑在这个还没有如此人道如此文明的世界上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一命偿一命确实是文化长久以来遗留给我们的意识,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因此死刑依旧存在——只是随着文明不断发展、对人权的愈加重视而慎用或者在部分国家被彻底废止。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进步,正如其所说死刑从众目睽睽之下把人活活烧死、斩首示众以及各种各样骇人的酷刑到如今药物注射平静处死,可谓越来越人道,减轻死刑犯的痛苦。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多人道的处死方法,本质上都还是对生命的剥夺与终结,死刑不彻底废止,人道处死似乎也只是人道主义者们流于形式化的做法罢了。死刑应该存在——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全面地、彻底地废止它,但应慎用,我认为这其实是死刑从出现到结束必经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总有一天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地步,死刑因不再适应社会需求而被真正废止。这值得期愿,但是到那时,就已不再是有生之年了吧?哈哈。

 短评

以怒制怒,以暴制暴,以命抵命,都是对生命的践踏。

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1.昨儿看了让蒂姆·罗宾斯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的《神秘河》后,注意到这部助他提名过奥斯卡奖最佳导演的《死囚漫步》(刚好也是西恩·潘主演),于是今天就找来看下;2.在出演《肖申克的救赎》后,蒂姆·罗宾斯自己也编导了一部关于“监狱、罪犯”的电影;3.“…等一下,如果你真的感到难过,真的关心这家人,你就会希望,法律还我女儿一个公道,你不能两全其美,你想与凶徒为友,又奢望与我们并肩…” 还以为这又是一桩冤案?结果却是为求生而撒谎。

1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关于死刑是否应该执行的问题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一方面是圣经中所说的teeth for teeth, eyes for eyes, 另一方面却又涉及到人性的救赎问题:一个曾经罪大恶极的人就必不能得到宽恕么?在我看来,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也包括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它应该被尊重。死刑结束的永远只是生命而非灵魂。

16分钟前
  • CHEVALIER..C!
  • 推荐

前段看《烈日灼心》狂翻白眼的时候想到这部了。又是小时候没看懂的。Tim剧本写得真好,susan圣母附体演技破表,但即使这样的soulmate,也最终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1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Killin' is wrong, no matter who does it, whether it's me or y'all or your government.} 好喜欢Sister Helen的声音啊!!!她那种非受宗教狂热的驱使,而带有一种高贵的尊严去救赎walking dead比较能打动人。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一直记错行尸走肉的英文名了。。。

20分钟前
  • azhen
  • 推荐

「A mother's arms are strong when her child is in danger.」「Nobody ever called me no son of God before. Thank you for loving me.」「I want the last thing you see in this world to be the face of love, so you look at me when they do this thing. I'll be the face of love for you.」

25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比起生死或罪否的博弈 更像是价值观的博弈 神爱世人该不该爱罪人之类的东西 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 在更多时候会让我们倾向血债血偿的绝对惩罚 而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在讨论这样的绝对惩罚是否必要 修女的角度不知道该说是站在人道主义还是站在了宗教意义上//除此之外 有的东西是会陈旧的

30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Exquisite acting by Sarandon&Penn. But note this: confession to God isn't a free pass, death penalty exists for a reason.

35分钟前
  • EE
  • 推荐

重看,萨兰登和潘的对戏是真好啊;在之前不紧不慢地积累起情绪和张力后,清醒地面对死亡来临的庞瑟莱在最后时刻的压力下终于吐露真相、暴露出最真实的本我,进而终于与过往完成割裂、达成个人最大程度的和解,着实是段震撼的过程;罗宾斯在本片展现出了极强的掌控力,对于配乐和闪回的使用节制但不吝啬,同时大量的玻璃倒影让以修女与死囚为首的多组对立的关系在影像上得到统一。

3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神职人员神马的,脑子都有病! 片子很好,演员也很好,只是我实在没办法接受这个设定

40分钟前
  • chasca
  • 推荐

苏珊萨兰登和西恩潘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个近乎神学讲义的故事。全片都在不停的发问,却又不给解答,死刑是否过于残忍?安乐死是否真的算得上仁慈?听着死刑犯陈述自己的冤情,我也差点就被打动了。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个遵从本心的故事。这世上是有十恶不赦的罪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忏悔得到相应救赎。我不认为这个故事只在宗教的层面上有意义,看着死囚犯平静地“漫步”,我知道自己无法代替受害者原谅他,但我确实敬佩他敢于面对,敢于承认的勇气。

42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我支持死刑。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唯一绝对的公平就是杀人者偿命,以告慰那些无辜受灾者和善良无助的人。

47分钟前
  • 静眉
  • 推荐

国家机器对生命的剥夺并不带来正确,也不带来救赎,如果这样以命偿命的话,那些杀了多人的人反而觉得我一人换你们这么多,值!他并不意识到自己恶,甚至会觉得己恶小,国家恶大。至于宗教的那种放下仇恨的大爱,我并不知道那是不是一种愚善,不能感同身受。最后一段配乐和镜头很压抑又很克制。

49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原来安乐死是疼的,只是因为第一针麻醉的效果,让脸上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全部消失了,所以我们看不到死者的疼痛,这便是人类自以为是的安乐···

50分钟前
  • 大米
  • 推荐

这才是人们应啊拥有的人生价值观

5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本片改编自修女海伦·普雷金的真实故事,苏珊·萨兰登因本片荣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59分钟前
  • (๑⁼̴̀д⁼̴́๑)
  • 力荐

虽然本片往往被划归入探讨死刑存废的社会问题的电影,但蒂姆·罗宾斯其实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人文与宗教关怀上。全程并无说教或刻意煽情,拍得相当冷静克制,影片也并不试图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而是激发观者对法律与人情的思考。穿插的闪回片断短小精悍。两位主演的表演登峰造极,苏珊·萨兰登的奥斯卡影后和西恩·潘的柏林影帝都实至名归。修女海伦致力于让死囚犯马修发自内心地认罪与忏悔,从而得到救赎。但受害者家属始终不能理解她为何“与敌人/魔鬼为伍”,连她身边的人也不明白为何她要花时间走进罪犯的内心,而不是救助穷苦人士。众人对于“圣母”的敌视,亦可见于罗西里尼[1951年的欧洲],另一个潜在话题是罪犯通过归信基督教得到的救赎与受害者家属不平衡的内心之间的冲突,参见李沧东[密阳]。(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看得我好劳累。肖恩潘一般般,柏林影帝。苏珊萨兰登超强,奥斯卡影后。

1小时前
  • Paper Planes
  • 还行

圣经有云: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

1小时前
  • 艾达与英曼
  • 力荐

“真相会让你获得自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杀戮,但血债血偿或许是我们仅能做到的维持正义的手段。但杀戮就是杀戮。我仍旧坚信,有一个信仰会让人更能直视死亡的来临,他的坦白和服罪,也让自己看到了“爱的面孔”。苏珊萨兰登和西恩潘无懈可击的出演。(豆瓣收藏1000部)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