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频道的好处是随机的让你在家写作业的你可以穿越,港产片的好处是让在喝可乐的你随机的跟随泛黄的胶片感动,第一次看这部戏是还是用录影带,不认识导演,认识3位大明星。当是觉得香港好了不起,好近,现在觉得香港好远,三藩好像更有意义。
这是曾志伟一生中最重要的电影,没有之一。剧中的人物也叫志伟,而阿伦也是阿麟的谐音,虽然是电影角色但演员都看成了现实里的自己。多年后,曾志伟和谭咏麟在某综艺节目相逢,当一起又唱起《一生中最爱》的时候,从曾禁不住流淌的泪水里我们就会得出答案。没有想到曾有如此文艺的一面,更没有想到我会被谭咏麟干练柔和的旁白所深深吸引,甚至仅仅因为旁白所感动流泪。最喜欢电影里的这句话:时间总是不停地往前走,而我的心总是停留在过去。静静地看完电影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怀旧,这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离别和重逢的故事,香港和旧金山两个城市的反复穿梭,无论生活怎样改变,当故人相遇的一瞬,我们依然会为这份情谊潸然泪下。影片渲染的是友情大于爱情(两个朋友同时喜欢一个女孩),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都在陈可辛执导下(陈的第一部电影)泛出了点点感伤和感动。曾因此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帝,但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谭咏麟的角色,也是影帝级别的演技,当你看多了某些演艺明星的多方面的作品后,不禁会感叹:正因为其在某些方面太为突出,我们往往会低估了梁朝伟的歌,会低估了张学友的演技,会低估了周星驰的人品,之于谭咏麟也是如此!
没想到第一个长影评给了它,可能太喜欢校长吧,哈哈。
上班手机敲的,随便写点,以后得闲再去电脑补充吧。
双城故事,其实算半传记半真实,很多料需要对他们有些了解,才有感触。
首先这部片子卡司其实很强大,堪称两王一后,鳗鱼影后,曾志伟凭此片封帝,谭咏麟亦是81年台湾《假如我是真的》金马奖影帝。
曾和谭从小确实玩到大,一生死党,同为香港明星足球队元老。阿伦八几年的演唱会经常喊日华,志伟这些队员去当嘉宾玩。
片头曾和老爸逃难,为何?他老豆曾启荣是香港华探长,当时的‘咩渣’,是当时警署编制中级别最高的探长。
当时警匪联合贪污,1977年香港廉政公署正式对曾启荣发出通缉令,至今有效。曾启荣随后逃到与香港没有引渡条例的台湾定居,曾志伟因此也一度到台湾发展演艺事业。他与老长官吕乐一起在台湾终老,终身未返香港。
吕乐是谁?雷洛你知道吧?五亿探长啊,详见91年刘德华五亿探长雷洛传,2017年追龙,哈哈。不过现实中他们只逃难,并未自杀。
接着阿伦的戏份,代班啊成名啊,基本像他的半传记。
其中《爱你到发狂》,来自谭咏麟80年第二张个人专辑《爱你到发狂》,填词来自作词大师黄霑。我具体没数,但是阿伦有次说这歌全部就9个中文字,录音室直接把他录吐了,因为歌词最尾的音全是带ou,ong,类似这种,一直唱喉咙痒想吐。
片中演唱会阿伦唱现场的片段,完全直接录制于宝丽金15周年演唱会。
而另一首《一生中最爱》,犀利了。伍思凯作曲,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那位。作词是向雪怀,和校长合作非常多,推荐可以听听《迟来的春天》《雨夜的浪漫》《午夜丽人》。
之前一直听不太懂一生中最爱,为什么送给唯一的知己,为啥分身饰演自己。看完此片才有更深领悟。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真爱,谭咏麟想要顾全两端,全总是误解错过,以至他片中说‘不知哪一天起,我发现我们三人产生了不能修补的隔阂,我想我们再也回不到那天真开朗的从前了……’大概意思这样,我自己补了补,唉,实在伤感。
《一生中最爱》是谭咏麟每次唱,曾志伟说他都想哭的歌,倒不是污,或者取向问题。而是片中的糖尿病,曾志伟传闻当年是得了癌症,去美国治病的这段被拍进了电影。
因此两个知己以为从此阴阳相隔,再多的友情再真的爱,却再没有时间去感知,徒留怀念于人间,怎叫人悲伤?因此阿伦后半段无论是与鳗鱼重逢还是与曾志伟的相见,都可以说是把真实演进了戏里,基调都相当感伤,眼中泪花闪烁,看得我更是潸潸泪下。
鳗鱼不了解,但不代表不喜欢,挺漂亮的!
这是陈可辛的处女作。可以说对于处女作来说,非常优秀。你可能会感叹电影设备那么的简陋,场景那么简单,道具服饰通通显得很过时,但是这样是实实在在的电影无时无地不充斥着质朴,真情二字,这些真实的东西你觉得是需要修饰的吗?是大巧不工,真情之所以动人,便是因为纯粹。只可惜那个年代,那样的情怀,现在我们再难回去,只剩怀缅。
就像校长片中的旁白‘时间是会向前的,但我的心却分秒地想念着过去…’
片中最佳台词来自曾志伟‘我这一生,最后悔的事,便是爱上了海,令到我终生不能脚踏实地……’呜呼,字字锥心,霎时泪目。
你又为何会爱上了海?还不是为了牺牲,成全他人?我想说,其实你身并未孤悬,而是深深地扎在众人心头,辛酸慨然,动人泪下!
最后来几张阿伦美照,哈哈。
他从加长的轿车里走下来。步履轻快地步进一间高级的酒店。这是一个没有闪光灯和鲜花的异国城市。但这个城市让他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弃下在年青时久久盼望着的名利。他恢复成一个纯粹的人。不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前台服务生告诉他。有一个中国的张小姐留给他简讯。在大堂的咖啡座那边等着他。他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一些事情要发生。他急急地走过去。跟熟识的人极简短地寒喧。
她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凝神看窗外的街市。落地玻璃窗印着她的脸。她的披肩长发被挽起盘在脑后。但面容仍似当年。他没有走过去。只是傻傻地立在原地。当年的一幕一幕像电影里支离破碎的片断在脑海里面闪现。她在不经意间回头一眼便看见她。四目交织。然后回避。这是一个没有问候、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的重逢。但我却在这无声的场景里落下了眼泪。整部电影近三份之二的篇幅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的叙述和铺垫。所有的情绪一直涌到眼前。模糊掉世界。
事隔多年之后的重逢。这是过于老套的片断。但每每到这一场景。却总是觉得异常的感动。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缈小。这个世界太大。亦或者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当年情。刻意地抹去机缘。所以在心底里面总觉得一旦错过。便再无重逢的可能。
在年少时爱慕过的容颜。经过数十年时光的洗礼。在重逢的那一秒钟。是否还能够找到当年的模样。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亦或许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默不作声。只是在心底里面缅怀。
老的港片《双城故事》。不仅仅剧中人用了谭校长的名字。还把曾志伟前半段的人生搬了进来。香港与旧金山。双城之间。一对朋友都爱慕着的张曼玉。其间有名利。友情。爱情。承诺。童年梦想。编剧把几个人的精彩人生都写在里面。曾志伟得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的影帝。
关于重逢的故事或许并没有讲完。那些曾经经过我的生命里面的人。或许就隔着一转身的距离。或许并不会继续往前走。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一样过得心态坦然。
海盗天生喜欢冒险,他每次都能获得藏宝图,但是每次的宝藏,海盗都会让给仙巴,因为海盗只有这样才能开始新的冒险。然而是海盗的心只属于冒险,还是海盗一直希望仙巴获得的更多。当结尾海盗号的出发,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与梦想的回归。
志伟与海伦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小伙伴,在很小的时候,志伟就像守护神一样保护着海伦,自从志伟的父亲为躲避赌债,逃亡美国之后,通讯基本靠信。故事就是借助海伦成名之后的回忆开始的,从一开始的回忆片段,与对志伟这个角色的刻画,我们大体已经能够估出志伟将作为一个悲剧的角色推动故事,他就像甘做绿叶的幕后主角。承托着海伦这一角色的成长。
当我想到,曾志伟的以往作品中,他那沙哑的笑声,与短矮的身材,很难描绘悲剧的特点。故事的基调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发展,剧情背景是在香港七八十年代时的市井当中,那种淳朴、惬意的心情充斥着整部影片,就连小本经营的汽水都可以先赊账,而对于友情、亲情与没有地位的贵贱,在这里不但未被低俗的东西淹没,反而尤显珍贵。从中我们看到了海伦的生活环境与他个人的情况,一位失意的天才歌手,沦落到做一个侍应生,然而与老板的没大没小,也让我们多少有些安慰,海伦生活的很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故事的开头分别以海伦与志伟的分离展开两条线路描述,只是对于志伟的描述不是很多,仅粗略交代了他与父亲去往美国的原因,逃避赌债,然而在沙漠上的那一段父子对手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乐观、坚强。从这一点上多少可以为志伟做一下性格定位了,他感性、乐观、坚强。这里也有父亲的影响,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关系。
似乎,任何电影与故事,都不能离开女人一样,当数年的相别,志伟与海伦再度重逢之时,欧雅的出现让整部故事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剧情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转折。一边是兄弟情深的坚固难摧,一边又是爱情阵线的频繁失守,志伟却最终选择了退出,当纸牌决定命运时,志伟已经将幸福让给了海伦。上天总是会垂青一部分人的,志伟就如同上天安排的守护神,帮助海伦成功,通过他对海伦的了解,志伟与欧雅终于鼓励海伦成为了知名的歌星,完成了海伦的梦想。然而在我们抱怨老天的同时,实际上老天也是公平的。他垂青的人往往要交换一些代价。当时间与命运捶打着三个不同梦想的人时,海伦被名利遮住了最真实的自己,欧雅的付出换来的仅是两个男人的不同方式的放手,志伟最终拾起儿时梦想,开始了海上的冒险。
结尾是一艘海盗船,船上有着三个人,不同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梦想,但是他们确是最要好的朋友。尽管心其实靠的很远。但如同海盗与仙巴的故事最终回归一样,主角海伦与志伟也是在需找着失去的东西。是爱情也罢,是友情也罢,或是那些最真最浓的东西也罢,总之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重拾的故事,关于没有后悔与泪水的故事。志伟闭眼的那一刻,我明明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此生无憾”。
难得看到曾志伟演悲情角色,虽然凭此拿了影帝,但不幸的是香港观众在影院看见曾志伟死去如同我们看见葛优演悲剧都笑趴了
有些人不是让你笑 就是让你哭。。。三个人 一生的爱情友情 是不是最珍贵的东西 都留不住呢?
唯是结局令人遗憾 我总觉得 牺牲的人是施予了 那么他到最后 是应该得到一些回报的 然而…… 可能我天生中意缺憾美
想不到陈可辛的处女作竟然如此惊艳!旧金山和香港,两座城,三个人,原来陈可辛常用的三角套路从处女作中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合伙人,发现原来就是陈导自我的回归,都是远离家乡,漂洋过海,只是这一部更纯粹。曾志伟更凭此片拿下了唯一一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陈导真是调教演员的一把好手
年轻时的张曼玉真是美啊!
电影很好,但能不能别再喂狗吃巧克力了???
最好的时光,与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哪怕最终天各一方,生死两别。「成全」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也是90年代社会真诚的信仰,希望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能够从心里保护这份纯真。
如果这个故事拍成台湾偶像剧,肯定特别多的内心独白...但香港电影的叙述就是朴实无华,所有的情感跟在现实基础上的。最后的“巫婆”那句你们的灵魂是相互依托的是点睛之笔,可惜结局俗了点,屌丝死了,高富帅和七分女在一起了
后来阿伦如愿以偿成为当红歌星,同志伟与Olive相处时间日益减少,令他们于“被冷落”中生出共患难的心情。一场台风摧毁养鸡场,志伟黯然离去,Olive也在了解到志伟出走真相后,悄然与阿伦分手。但三人的缘分并没到此终止
欲说还休啊!曾志伟你敢不敢不那么治愈!我觉得志伟那个角色最有故事了;医院重逢那场谭咏麟好赞。(摄影马楚成;故事黄炳耀(酒吧老板)李志毅(防止虐畜会职员)陈可辛赵良骏
剧情虽仍有套路 但仍令人感动
平凡质朴又感人的电影 友谊是多么的让人珍贵,很真实,年轻的张曼玉好美
刚看了香港老电影《双城故事》,真看不出是陈可辛的导演处女作,各方面都很成熟,用一种清新淡雅的手法讲述友情和爱情,这一风格在电影《甜蜜蜜》更好的延续,整部电影看起来让人很舒服,张曼玉表演很细腻,之前只知道这部电影让曾志伟拿了影帝,表演很不错,好电影推荐给大家。
我这辈子最失败的地方,就是选择了出海,这样就不用脚踏实地了。7.9
也许再回过头去看,他们已不记得。埋藏的,观望的,炙热的至真的。不过他城里的一个小故事。
爱情的世界,三个人都嫌多,可友情不一样,它的世界很宽广。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友情与爱情交叉的三角恋爱。一开始很不喜欢eric这个角色,觉得他抢了志伟的女友,明明是志伟带来的女友,虽然没说明,但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啊。后来看着看着也就释怀了,毕竟,olive也是喜欢eric的,爱情是挡不住的,尤其是你情我愿的时候,世界就只有2个人了。。。
回头看看,别有一番风味
影片紧凑的情节里不乏幽默,老套平凡的故事灌注了真性情,使得众人的表演自然舒服。
有些东西,有些感情,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或者因为误会而变质。分离数十载,再回首,再见那人,心里涌起的也只有那些曾经共同拥有的美好,再无其他。另外,回头看那个时代的明星,真是说不出的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