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三船敏郎前辈饰演的是为医生,得知病人把梅毒传给自己后放弃了幸福,更平静对待蛮不讲理的病人,让人为之感动,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和自身修养,很喜欢他,希望大家也去欣赏吧,电影有独特的魅力。演员有自己饱满的情感去塑造这个人物,很敬佩他,连我一个外人都看得出演员们一定花了很深的功夫,在几十年前就有这样不错的电影,还是蛮佩服的。
【DVD】在自传中,黑泽明提到过《野良犬》和《静夜的决斗》是表现的一个问题。因此这两部电影的观影记录我就写一样的东西了。这两部作品想探讨的问题是,“没有坏的人,只有坏的环境”。很同意豆瓣里id为smalldie在他的名为《希望》的影评中的解读。这个问题产生于合作编剧《泥醉天使》时,黑泽明和植草产生的分歧,植草对于世上的恶人和恶事饱有深切的同情,他认为这些恶都是因为人的不幸产生的,而给予人不幸的,正是坏的时代和坏的社会环境,我觉得这应该是战后日本社会特别热的议题吧。而黑泽明用《静夜的决斗》和《野良犬》两部作品补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使在坏的时代和社会中,人也会通过自己的道德良知做出善与恶的选择。“不幸能锻炼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不幸只是遭遇,不能藉此当借口去伤害别人,去传递你的不幸,我觉得这个观点一直传递到《罗生门》的表达中。我特别赞许黑泽导演的态度,就像我觉得我们的父辈总用文革耽误他们一生为借口一样,即使没有文革,也不会像他们口中说的人人都有一番美好前程,同样的我也认为自己在“最坏的时代”,我甚至羡慕父辈们经历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拿《七宗罪》的结语来说就是,“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相信后半句”。@2015/6/24 & 2015/6/27
看的时候老觉得这电影哪里别扭,去搜了一下百科,正好有个影评(如下图),看来看去,还是这个影评最精准。感觉这个作品就是主题先行,黑泽明懒得“用力”,最后在完成工作和“别太糟糕”之间取了个平衡。
好的部分是演员的表演,三船敏郎、志村乔和千石规子都演得好。三船演压抑的医生角色丝毫不让人觉得有违和感,千石规子有好多人夸,但我觉得稍点过,志村乔几乎没有存在感,但好像因为这片在国内获奖了?可能这才是好演员,演配角就控制好自己的存在感,绝对不会抢走主角风头。
差就差在没有生活感。
比如这个场景中医生坐的位置,确实很方便拍摄,这个场景差不多三分钟的戏,换了好多个机位。可是问题在于,正常人会找那么个缝去挤着坐吗?
还有一个场景:医生本来在左边桌前,护士进门了,他马上换位到右边窗前,护士则从左边桌前走到了左边窗前,然后两人开始对话,中间隔着一条窗框,整个流程看起来自然又不自然。
这种场景有很多,那个栅栏更是,太直白了。
除了这些,还有人物设定,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都有“功能”,但又没有深度。(非要找个用处不大的人,可能还真是志村乔,关键冲突的时候,他都是缺位的,只在必要的时候推一下剧情)
医生这个人物,好就好在他爆发了那一下,花了好几分钟时间痛苦倾诉自己被压抑的性欲,黑泽明微妙地注意到了疾病和个人心理健康之间的问题,因为梅毒,这个医生显然是不健康的不幸福的,而且未来获得幸福的机会也很渺茫,女护士的单相思,对他来说,有用吗?我觉得可能是没用,两人走到一起的概率很小。
而且这个爆发,缺乏铺垫,影片甚至连一分钟都不舍得用来刻画这个医生的性压抑,这种压抑,是可以表现的,比如于佩尔的《钢琴教师》。
他就那么失控不到十分钟,然后马上捡起听诊器,回到了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好像没事人一样和护士相处?
导演不是懒于用技术,是懒于用心,我想是这样的。
黑泽明自传作品《蛤蟆的油》里提这部作品的时候,赞扬了三船的演技,他塑造的这个医生是合格的,但这个人物还是扁平,那问题肯定在于编剧、导演了。
懒得用心去搞,懒得去挖,懒得让他们到户外散散步聊聊天,差不多就行。至于原因,我想可能跟如下图所示的内容有关。
一是题材来源,二是经济状况。
文|三千岁
与《红胡子》一样,这一次又是医生的题材,出发点不同却殊途同归,道出了生命的本来。
欲望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它潜藏在人身体的僻静角落, 期待一个萌发的因素。在身体的背面用尽劫数折磨着众生,我们所有与之对抗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美德,那些自我约束的口令似教科书以及墙上的标语,代表着最为广泛的认同,而个体则会成为一个良好的示范。
日本军医在行医期间不幸染上梅毒,这让他在生活中面临巨大的困扰,父亲以及未婚妻子都对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误解。作为对比,患病的士兵没有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置医生恭二的劝说于不顾,致使妻子产下畸形婴儿。
整个故事比较简单,亦没有复杂的主题。恭二的身上有医生的职责,也有作为男人的原则。但是父子的多年的隔阂以及貌美如花的妻子都让他痛苦不堪,而更为可怕的是要时刻战胜自己的欲望,还生命一个单纯的面孔。
之所以说决斗,那是因为自己和对方只有一个可以存活,而它们拥有一个共同体。恭二在肉体以及精神上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前提下,决斗显得悲壮。下面着重分析具体的影像:
士兵中田得知妻子产下婴儿后,冲进产房看到了畸形的婴儿,一声惨叫瘫倒在地上,由恭二和父亲拖着出来。此时,婴儿的模样没有呈现在具体的荧幕上,我们可以想见畸形婴儿是何等的不堪入目。
蒙太奇的手法往往会营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视觉特效。在黑泽明的影片《七武士》中,和尚冲进柴房制服了抢孩子的强盗,以及《姿三四郎》中三四郎一个背摔, 对方被甩出去几丈远,窗框掉下等镜头都是蒙太奇手法经典的运用。黑泽明信手拈来,入木三分。
窗外的铁栅栏,在影片中出现了两到三次。在我看来,这是该部影片中拍的最好的一个镜头,没有人物,没有对话,却意义非凡。
它是一种隐喻的笔法,堪称浓艳。这一镜头和恭二刚要和未婚妻子接吻的镜头是衔接在一起的,象征着原则以及底线。自我与本我的临界点,不可逾越的部分,是最具内容的看点。镜头的选择很有代表意义,代表着导演的立场,展现了高潮的拍摄技术。
常听人说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我并不持此观点。欲望在马斯洛心理分析时已经被阐述的很清楚了,聪明的研究者以等级分为高级以及低级之说。我以为只要是人的欲望就应该获得尊重的权利,这是生存的普遍概念。
痛苦往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落差之感,究其本来并不是屈从低级趣味,获得心安的绝妙途径。在道德观念以及普遍伦理语言的覆盖下,彰显自我遇到了许多阻力,窃以为是修炼的唯一方法。古往今来,又有哪一个人将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清者自清,与欲望无关。
决斗是一个很好的词汇,有道德层级又有次第之说,我不敢妄自评说,只希望恭二这样纯粹的男人越来越多! 2014.11.9
黑泽明的全部31部电影本人都写了观后感,个人豆瓣标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梦》。如果说港片培养了自己在电影方面的兴趣,那么,黑泽明无疑开阔了视野,有了纵深。
黑泽明31部电影分评超级链接:
梦 天国与地狱 电车狂 影舞者 七武士 姿三四郎 蜘蛛巢城 罗生门 乱 袅袅夕阳情 泥醉天使
静静之决斗 用心棒 白痴 红胡子 美好的星期天 踩虎尾的男人 战国英豪 德尔苏·乌扎拉 八月狂想曲
丑闻 恶汉甜梦 我对青春无悔 活人的记录 野良犬 最美 马之诗 生之欲 姿三四郎续集 低下层
4.5+ My desire doesn't know anything yet. 泪流满面。恭二是战争中救死扶伤的天使,也是替有罪的众生背负十字架的圣人。三船那一段情绪爆发跟千石扮演的护士关于性欲的对话完全把这个道德教育故事升华了...演员都特别好...特别好。光这场戏看得浑身鸡皮疙瘩。
可视为承上启下的作品。叙述结构上没处理好,开头交待梅毒来源简洁有力,而后铺陈直至围杆上的凄凉,仿佛二分结构,而之后中田重新上场,显得繁杂,重点不突出,主题没讲明白,流入下层。但黑泽明的视听语言已初具规模,音效上的多种乐器使用成熟,效果非凡。文本上可视为后来《野良犬》的雏形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没亡。其实,你也可以在沉默的奋斗不息。
沉缓的节奏慢慢流淌,人性的光辉也在这节奏中慢慢散发。从沉重压抑到心怀希望,黑泽先生电影里对人性的挖掘与关怀已经开始定型。三船这一次从流氓变成了天使,虽然演技不错,但总感觉有点别扭,适合他的角色类型此时还没有定型。两位女演员演技也很好。
日本战后现实社会矛盾。影棚拍摄,光很生硬。底层病患的笑脸。栏杆换季转场。结尾碎玻璃,掉玻璃。摄影机运动,好莱坞无缝剪辑。
黑泽明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医者形象 有乌托邦的味道在里面 不知道日本漫画界的天皇手冢先生的怪医秦博士是不是受到了这片子的影响 三船敏郎和志村乔演父子 挺有意思的
意外染病的医生在高尚人格和爱情欲望之间的挣扎,即使是“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所谓决斗其实是医生内心的斗争。三船敏郎咬着胶管单手给自己注射的画面简直性感爆棚!后面自述内心痛苦时又哭啼啼得好让人心疼。
当男人在为自己的良心、道德买单的同时,怎么就不能感受到女人苦苦等待的痛苦呢?将不告诉真相美其名曰为不想她等待,将男人的形象塑造得如此美好,就自以为是地替女人下了判断和选择。这男主角,喜欢不来。
当医生近乎挣扎地吐出心中纠结良久的一段话,这真是一种非常人道主义的感动。
虽是改编吧 但对仗太工整 说教太直接 无论是梅毒的特质和映射 还是恭二医生的两种表演状态 时间上用植物来表达秋去春回 破碎再洗刷晾晒干净 讨论到人的肉体与精神欲望处有点点意思吧 相坂操一的摄影没特点 伊福部昭的配乐还吵起来了 果然只合作一次 有两处很动人:1. 志村桥和三船的藤崎父子点烟幽默 2. 千石規子饰演的峰岸留衣被中田多樹子用小镜子反光照破心思 p.s. 幕后结识了千秋实得以后续合作 且正式接触了大映直到 71 年破产才也算得上影响黑泽明的缘起 and 梭罗河真的是名曲呀 2333
原来三船才是初代目禁欲系男神,寡言缄口,在内心搭起欲望与良知的拳台一阵厮斗。情绪失控那场,三船表演极为精准落力,但父子摊牌互相递烟打火的戏更绝,能在后来大量港片中找到对此场面的变奏复刻(尤以杜琪峯为甚)。另外,酒馆小曲居然是《美丽的梭罗河》,之前以为仅在大华语区爆红。
[2020年6月黑泽明√] 疾病作为战争和战后社会的隐喻,决斗既是面对梅毒螺旋体又是面对个人欲望。不过这种隐忍苦情戏+主旋律实在是比不上[泥醉天使]那么精彩。片子里最出色的部分反而是舞女转职护士的千石规子,太独特生动了。黑泽明用心不用心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这片恐怕也就开头战地医院段落比较用心。
黑泽明49年的电影,战败后这几年,黑泽明拍的东西是很教育化的,很有时代特色的。面对着消极的日本社会,黑泽明通过故事以及人物身上表现出的品质,来激励日本民众,用那种日本特有的纯粹武士道人格来感染众生,给人希望与力量的目的显而易见。如果不考虑到这个时代背景的话,是无法与黑泽明产生共鸣的。
“決闘”,并非表层意义上的斗争,黑泽明将这个词意隐藏在了深层,即三船敏郎饰演的医生藤崎恭二的个人道德与“男性的肉欲”间的决斗。“静かなる”则是医生把自身疾病隐瞒给未婚妻。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一部三船敏郎的演员电影,对于医生兼病人充满细节的表演十分出色
规整。人性和欲望,禁锢和自由,责任和放纵,所有关键词都点到了,而且在影像上得到照应。ps。仍然志村乔+三船敏郎,仍然是医生故事
并不想关心故事铺排得顺不顺畅,几乎每一场都有细致的调度,能感觉到黑泽明在镜头上的钻研既认真、严谨又专业。三船敏郎,可真是一个英气和野气并具的出色演员
千石規子好似比三船或志村喬都演得好耶~虽然一开始觉得她是坏的。关于成长。志村喬最后抱着千石的儿子说“孩子的妈妈也成人了”。三船也成长了,但不见得像“七武士”里志村喬的帮助那么明显。也没有“红胡子”中三船真正成为别人的sen sai 那样明显。三条美紀演到一半跑去结婚令黑泽明很生气。
#1949#中规中矩,未见明显突破。彻底摆脱默片范式,剪辑痕迹弱化,镜头更长,更加仰赖调度和表演。雨、雪、栏杆等符号越发明显。构图的层次感,走位镜头移动都力求不加以破坏。黑泽明介入太多,责任意识太强,若能留白会更好。
医者仁心。人身体的疾病,战后满目疮痍的社会,都需要用心用时间去治愈。也没那么差,虽然有些情节虎头蛇尾、不知所云,比如三船的欲望独白虽然有铺垫还是有点突兀,对于护士的表白反应的也太生硬。
十几年后重温仍然感动,或许因为人生阅历渐长而对世态人性,有更多体悟,于是更加珍惜一些能深刻体察与细腻表现人性、并保留美善希望的艺术作品吧。(2022劳工节热浪来袭家中避暑时)网上资源弹幕里评论三船“这个男人真帅”——我(((φ(◎ロ◎;)φ)))这可是“世界的三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