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似乎可以妄下一个定论,相米慎二是日本唯一移动长镜头。【开场的长镜头令人震撼,从海到沙滩,再到人,配乐似乎是竹笛。5分半的长镜头】
2.这种感觉真神奇,听着日语,却看着英文字幕,写下的都是中文。【相米慎二毕竟当过寺山修司的助手,他有寺山修司的忧郁,但却更加平民化,不至于魔幻,这是优于寺山之处。】
3.【第一个夏天】拍一个街道,总是拍到看不到为止。
4.小孩子围着女人跳舞,开始出现相米慎二式“嘉年华”。
5.看无字幕外语片可以很好研究台词是否合适;如果台词不能传达画面之外的意思,那么这句台词理应删掉。
6.夏目雅子与佐藤浩世,83年的佐藤浩世嫩出了水,然而还是老了比较帅;夏目雅子也许是美得不似凡间,于是,白血病在1985年,也就是片子上映的一年半后,夺取了她年仅27岁的生命。
7.故事异常简单,减法做到极致:
吞拿(金枪鱼)、做渔人、爱情【三元素剧本法则。】
8.当鱼被记录下了:sel fish就成了自私?
9.按说《鱼群之影》更加符合中文,但《鱼影之群》显得更加有画面感。
10.拒绝并非因为“渔人不可以和城市男孩结婚”这种奇怪的理由,女儿一直在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是单亲父亲对女儿变态的爱,这种爱不好界定,但导演已经拍给我们看了。
11.加上竹笛的公路,竟然也有了诗意;像是《蜡笔小新》里木匠一家的原型!
12.就像我一直想去海边一样,男主第一次出海生病后,对女主说:“我既爱大海也爱你。”【you never say you love only me.这姑娘,就是他的大海,他终于找到了,海这个意象,包容一切,这是找到了,流浪的终点。】
13.原以为十分平淡,但一场“老人与海”的搏斗,化解了平淡。
14.一般都在发生重大事件(死人)之后,切大段时间(一年后),因为人物要转变了,但这样省略了转变时间,不自然,是一种蒙太奇手法,拙劣。
15.即使是一个人,也要拿着烟火,划过绚烂的夜空。【再次出现“嘉年华电影。”】
16.极少特写,温情都是短暂的,一定会被孤独、冷漠打破,很像杨德昌;故事性低,这点却又不像,像纪录片。
17.其实捞鱼不救人的部分就不合理,这难道是日本的匠人精神?一年之后继续敌对互不原谅就更不合理了,这个剧情我无法理解。【渔人的性欲都这么强么。】
18.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捕鱼,这就是渔人?是要传递这样的价值?好扭曲啊...【加强偏执版《水中生活》。】
19.狂暴的性爱之后一定接毁灭。
20.结尾[Bright light in the sea],用了日格蒙德说的那种:夕阳下的移动长镜头,故事从未停止。
电影史:这仅仅是一部80年代的电影,却已经变得十分有历史;男主角续形拳于2008年去世,享年71岁;女主角是在1985年,享年27岁。
导演相米慎二于2001年9月9日去世,享年53岁,他一生拍了14部长片,这是第四部,他是处女座。
男二号佐藤浩市虽没有大红大紫,但演艺之路算得上顺利,算得上亚洲新世纪喜剧第一人三谷幸喜的御用演员,剧中哭泣的人已经远去,而剧中死去的他活到了今天,他今年已经58岁。
12年后是枝裕和的出道作《幻之光》,可以略微看得到本片的一丝影子。
日本版老人与海
情欲片段让人想谈恋爱。让你强奸的人想念你。三星半。
7.8;你看你一个人,为了抛开世界却承载了多少性命
旧情人注目
作个安静的咖啡店店员多好,非要争气变成跟岳父一样的犟男人。前妻说老头“分不出人跟金枪鱼的区别,对方抵抗就只会打到他服”,讲得蛮好。穷乡苦业的现实气息我总不喜欢。发现主题歌居然是原田芳雄唱的
海里淘生,风中等待,渔人与鱼,活的延续,依然是神乎其技的长镜头和自然朴实的人物和故事。
做漁民的夢想還在——怎麽不是三島夫《潮騷》裏的世界?
作为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模式,能够解决温饱和赐予人类尊严的「捕鱼」同时也象征着男性为争取「性资源」而不得不习得的技能。于是,两个成年男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海上为了一条「金枪鱼」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而我们在《鱼影之群》里也看到了与「小津嫁女」完全不一样的景观。这个充斥着谋略、陷阱和暴力,并有大量血浆涌现的权力移交过程在相米慎二灵动的调度下显得极为紧张和残酷:倒下的人失去了主体性和话语权——被定义为弱者——沦为流入市场等待交易的战利品。作为适者生存语境下的强者,父亲似乎必须扛起延续「强者基因」的使命。但显然,内心燃起理想火光的导演不希望这种偏离「人本主义」的恶性竞争传承下去,他让早已认命的女人给了男人耻辱般的创伤和教训:如今的海不一样了。情感上怀有愧疚的父亲也意识到如鱼一样渺小的人终究斗不过自然。
竟有史诗感.. 大海的咸风毁了(成就了)两代人?码头放焰火那场戏挺神。日本女性地位堪忧 35mm@moma
相米慎二早期作品,捕鱼的长镜头印象深刻,影片最后那句“如果有孩子,别让他再当渔夫了”让人感慨。绪形拳的表演很硬汉,女主夏目雅子居然早逝。
相米慎二总能让人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无论是《台风俱乐部》中在暴风雨里狂欢的少男少女,还是本片中与海洋对抗的绪行拳,他们的生命都因与自然的碰撞而焕发生机。影片用不疾不徐的节奏构建了一个渔民的权力世界,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捕捉到金枪鱼,或许有些冷酷自私,但这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后劲太足。渔民的女儿是很脆弱的,越脆弱,越要大声嚷嚷。要成为她的男人,就得在海上成长,爱大海,和大海一起成长,成为心无旁骛的猎人,变得和她父亲一样。北方的海严酷,神经质。人和环境,骨子里都带着沙子的粗砺。大海永远给人以悬念,父亲在晚霞中送他回家,她大声嚷嚷,他听不到了。
大海的残酷与人性的较量。有一些华彩片段和眩目的长镜头,剧作工整,故事嫌太满,早半小时结束就好了。最喜欢发生在北海道的中场剧情,场场戏生猛又浪漫,点到为止,留有余味。感觉有受到大地在波动的影响。
两代人的《老人与海》,捕鱼镜头堪称本片亮点,长镜甚是有力,大自然的无情而公正,看得甚为心碎;绪形拳的表演深刻入里,性格酿制的悲剧。
满身风雨,你从海上来
浪花烟花心花,不尽绚烂,绪形拳和高仓健的渔夫形象可算是阴阳两极。
增是一部孤獨的電影呢
相米怎么导了这么一部苦兮兮的片子……
越来越相信相米慎二影响了后来太多的日本电影人了。台风俱乐部里的青春少年们持续存活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也存活在现代日本新导演的作品里。而他的夏日庭院里的某场戏在滨口的夜以继日里用另一种方式承袭了下来。是枝的处女作也可以看到这一部片的影子。这么一说来,相米可能是80年代里最容易也最不应该被忽视的电影作家了。在歌颂他唯美的移动长镜头时,我想夸赞一下剧本的深厚。本剧50分钟可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而结尾两代渔师再次孤战大海时,你会发现剧作的高超之处。这场戏真的写得太绝妙了。两代人在完成和解的同时,人物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当然「新生」又作为相米电影的余音被保留下来了。还有两场漁師的性爱戏,来借以吐露人物最为软弱的一面,也非常细腻和人情味。值得推荐的导演!
#金馬影展2021 鮪魚是自然之力海洋之力的代表,這種風浪中的搏鬥真的很驚人。女兒和前妻都說他對待人像對待鮪魚一樣,引誘到了後就是暴力和馴服。最後那場戲很好看,一種古典的小說中會出現的美,應該告別海洋卻又不捨的房次郎為了救俊一出海,憑藉著經驗找到了與鮪魚搏鬥的俊一,好像開頭的場面再來一次,然後他幫助俊一補到他的魚,在海洋中放掉了自己的船,但最後俊一死去時還是向女兒傳達了「如果是兒子要做漁民」,這也是他想的,這份與海洋的感情和身上的味道一樣無法消退。是不會在其他片子裡看到這樣的漁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