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日2》正在上映,所以把《独立日》补了,即便它经典也受大众追捧但我真的很讨厌这部片子,一星给特效,一星给史密斯,一星给讲故事的完整性,不能再多。 观影到一半就开始心生厌恶,看完以后充满不解,准确说是质疑。惭愧历史学的差,但我想问,90年代的美国是有多不稳定吗?需要这样的“主旋律”鼓舞和稳定人心? 它确实煽动了全世界的影迷,这就是成功的地方。可是细思极恐啊,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这一天美国联合世界的力量成功抗击外星人,大成功啊,是全世界的纪念日啊,所以意味着往后每年的美国国庆都成了世界的国庆,那么美国就这么统治世界了啊?可怕的“大美国”主义…… 我尊重爱这部影片的影迷,可是你如果觉得国产主旋律影片无聊的要死,为什么看美国的主旋律片就能激动的要死了?对,能把主旋律拍的精彩确是人家牛逼的地方,不过观念也就这么被带跑了吧? 《独立日》里是一个太理想化的美国吧,从始至终的“真善美”,犹太人最聪明环保,黑人最英勇机敏,总统那么“正能量”,脱衣舞娘是最善良美丽又大方,酒鬼能是大英雄,连孩子都没有一点点调皮,越是弱势群体越是起大作用,而总统还回归群众中去了……结局更是,关于种族、政治乃至小家庭都毫无矛盾,全部和解了,毫无悬念了。是啊,很好的价值观嘛。不无聊吗?现实吗?是洗白吗?很怀疑这样的影片20年后再拍的第二部能玩出什么花头…… 请不要说我心理阴暗三观不正,我同样认为“世界大同”是极好的。但请看看整部影片都在做什么,无非是消灭外星人,想着法的消灭外星人,上赶子的消灭外星人,使了老鼻子劲死了贼多人就为了消灭外星人……… 影片里外星人是长得张牙舞抓粘哒哒的,充满敌意和攻击性的,而且不可和解的,地球人简单粗暴用武力消灭光了,就什么都和谐了。 什么意思?消灭敌人,赢得战争就是和平!这难道不是地球人的自我崇拜,刻意把外星人设定成生来丑恶,而即便困难,伟大的地球人还是能战胜丑恶,地球人就是比外星人聪明。这是哪来的道理? 而这也许还不是重点,重点在“战”这个字。“美利坚是英勇善战的民族”,这完全是夸赞吧,然而谁都知道战争的可怕,对垒终究是互相伤害。这部片子呢,面对侵略者,就是杀光,自己的生存就是伟大,另一个族群就一定坏到极点,连存在都不被允许。“母船”被控制了以后,几个大场面大爆炸,好像外星人就毛都不剩了。what F?这不就是一种“极端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么……噢,原来地球人就是这么闭塞和自私的啊…… 其实影片讲的不是什么华丽丽的“大战外星人”,明明讲的是“真善美战胜丑恶”这么无聊的东西。呵呵的“真善美”就是这样把外界看的那么不堪,弄巧成拙把自己表现的那么愚蠢。是这片子太傻还是我傻? 还有啊,片子里那些不合逻辑的bug啊,我都忽略不计不想谈了……太智障……
当罗兰·艾默里奇及其编剧搭档迪安·德夫林在欧洲为他们的新片《星际之门》作推广时,有记者向艾默里奇提问为何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他会拍出类似《星际之门》这样的电影。艾默里奇表示自己仍对外星人到来的想法十分着迷,并进一步让记者试想一下当清晨醒来时发现世界各大城市上空宽达15英里的外星飞船的情景。讲完立即对身边的德夫林说了一句:「我觉得我已经有我们下一部电影的主意了。」
有时候,一部电影的构思就是那么突如其来。1996年7月2日,艾默里奇的灵光乍现变成了现实,《独立日》在美国上映,与片中外星飞船莅临地球的日期一致。结果这部电影接连创下了几个纪录,先是打破了乔·舒马赫《永远的蝙蝠侠》上映三天收获5280万美元的纪录,接着又以七天收入一亿美元的成绩刷新了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在1993年创造的九天赚一亿美元的纪录。最终《独立日》用7500万美元的成本豪取全球8.17亿美元的票房。票房之高、效应之轰动,皆堪称现象。
要说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莫过于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获得可以说实至名归。高楼爆裂、车辆翻滚、烈火焚城,更遑论遮天蔽日的巨大飞船带来的压迫感。最经典的一幕当属一艘飞船发射的光束直接命中白宫,此景亦被用作影片营销活动的重点宣传剧照,达到了很好的吸睛效果。
原先艾默里奇打算用纯电脑CGI来营造特效,但效果不太理想。于是不仅花巨资制造了诸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的微缩模型,还请来了道具师制作了白宫、自由女神像、国会大厦等建筑的模型。接着将这些模型放置于台架上,引爆其下的火药,并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下来,才有了后来观众看到的震撼逼真的场面。
不过,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创意并非艾默里奇首创。早在五十年代,就出现过三部符合这个定义的影片——《怪人》、《地球停转之日》和《世界大战》,并且这三部电影在日后也都被一一重拍(分别是卡朋特的《怪形》、德瑞克森的《地球停转之日》以及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但在这之后,「外星人入侵」这样的梗逐渐不再流行,科幻类型片被《星球大战》带向了更加遥远深邃的宇宙,就算入侵也偏向《外星人E.T.》、《第三类接触》这类温情友善的方向。相比之下,《独立日》走了一条充满着惶恐、不信任和对抗的严肃复古之路。
然而,从威尔·史密斯饰演的飞行员希勒俘获一只外星人起,影片前段建立起来的那种庄重、本格的「大片」气象已然开始消散。51区可以有,但里面的研究人员能不能别那么逗逼?至于章鱼般的外星人,不但造型老土,还没名没份。逻辑上更说不通的是,放着有月球四分之一大的母舰不用,放着可以轰飞白宫和帝国大厦的光束炮不用,偏偏派些小飞船去跟美国空军缠斗。从这些粗糙的设定上来看,几乎便是低成本B级片的水准。
此次重温,最让我印象改观的一点是在影片传达的意识形态方面。看种族和阶层设定,黑人是低级军官,女友是脱衣舞娘;犹太人是胸无大志的离异科学家;而总统自然是白人,而且夫妻美满、家庭幸福,虽然第一夫人重伤身亡,但实属剧情需要。再看片中美国国旗的出现次数不胜枚举,从月球、到汽车、到纪念碑、甚至连脱衣舞台的背景也是美国国旗。
但表现得最最集中的一个情节则是总统的战前演讲:「人类这个字眼,对我们而言有了新的涵义。我们不能再为小事自相残杀,要为共同利益团结一致……你们要再次为自由而战,不是为了反抗暴政或迫害,是避免被消灭,是为了活命的权力而战,为生存而战。」这一段还算冠冕堂皇,可之后话锋一转,「如果能够胜利,七月四日,将不再只是美国的假日,而是世人一同宣誓之日。」透着浓浓的美国意识形态鸡汤味。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蕴含意识形态的比比皆是,但如此直白露骨的、将美国隐喻为拯救全人类的上帝的却并不多见,令人十分反胃。与之相比,还是嘴里骂着娘、开着飞机与外星飞船同归于尽的酒鬼大叔来得更爽脆带感。
尽管有些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在那个年代,《独立日》仍堪称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开启了一个以CGI特效以及大规模杀伤事件为特色的灾难类型片范畴。比如紧跟而来的1998年就接连上映了两部灾难片《世界末日》和《天地大冲撞》。而罗兰·艾默里奇也成为了灾难片的领军人物,走上了专业毁天灭地的道路。
再看三大男主角,饰演总统的比尔·普尔曼之后的事业并不怎么成功,始终混迹于小成本作品,或者出演些配角;饰演科学家的杰夫·高布伦凭借着风骚邪气,经常担纲一些特立独行的角色,倒也有着一定的曝光率;混得最好的当然是威尔·史密斯了,在95年《绝地战警》和96年《独立日》连续两部爆红影片的加持下,一下子蹿升到了一线明星的级别,尤其倍受科幻片和动作片的青睐,一声「史皇」便代表了资历和影迷对他的喜爱。
♑
很经典的一部科幻灾难片,灾难片大导罗兰·艾默里奇作品。特效不比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差,作为娱乐的商业片非常成功!片中的总统演讲是影史上最经典的几篇演讲之一,振奋人心——同时作为美国的爱国教育片也是极品。本片也为后来的外星人片作了榜样。(8.0/10)
那段演讲真棒,我都热血沸腾了!
很喜欢,多年舍不得删掉。
致力于找出对付外星人的办法,那里也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经典
还没有科幻外星人片超过它
典型的美国大片和非典型掉儿郎当的男主角。其实最打动我的是一个细节:我一直想拯救世界——从一个易拉罐做起。
我要把那些,当你告诉别人说还没看过,别人会张大嘴巴惊讶状回敬一句”啊?这么经典的都没看过??“的片子扫扫干净!
大美国,世界的独立日。后面有点过于自我感觉良好了。越发觉得《火星人玩转地球》精彩。
美国人告诉我们,他们也会拍主旋律的,他们的主旋律也是很糟糕的
美国人疯了!用大片强奸全世界,居然想要所有国家的国庆都改成7月4号!
Mae Whitman竟然是小时候的Patricia???看到Harry Connick Jr.和Mary McDonnell也是惊喜到不行。能给四星的原因主要因为考虑电影制作的时间,还有...非常帅气有气质的Will Smith(新版这位完全不行)。
这种电影才是大片,大飞船,大空战,大场面。从设定来说,我也认为本片是所有描写外星入侵地球设定最合理的一部。不过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外星人发现51区并发动进攻的时候,满地的战斗机没有一架被击中,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些卡车,油罐,小兵被炸得满天乱飞。
罗兰艾默里奇,地球上最善于毁灭地球的人
当年看的是最劣质的枪碟VCD,依然被震撼到。直到今天,每当看到乌云罩顶,总会联想到片中情景,来句“像《独立日》似的”。决战演说热血到我曾经能背出来。8/10
非常棒!惊心动魄!
发现这种片子我已经看不进去了
欢迎来地球!~吃我一拳!~
威尔史密斯帅死了~~非常振奋的演讲,真的很难想象已经是十多年前的电影了~~~就是外星人真是又丑又笨。。。
外星人对着帝国大厦开炮炸的很爽。互不相识的人一起为生存而战,甚至包括伊拉克和以色列,外星人飞船坠毁在世界各地,真能煽情,尤其是总统那段演讲。威尔史密斯身材真好。就是搞不懂外星人是怎么中人类电脑病毒的,他们用C还是Java?外星人母舰一挂全玩完,按罗辑思维的说法,这就是一个中心化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