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其实并不是很擅长写影评,但看到豆瓣里几乎一片的好评,老子忍不住了,一定要吐槽一番
槽点:本剧的感情戏看得我莫名其妙
先说女主,好端端的放着高富帅不要(好吧。。没男主帅。。),却宁愿跟着殖民地土著跑了。虽然男主护送女主一行人,有恩于女主,但男二可是和你认识了那么久了,而且都是朋友关系了啊啊!(男二:明明是我先来的!)但这还可以理解,毕竟女主父亲是军官,家境肯定不差,而男主仿佛狂战士康纳附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所以男二的魅力肯定就不及男主了,而且后来男二还自己作死降低自己在女主心中的形象,活该戴绿帽。。女主还能理解,但女二简直就是无法理喻了。。。导演全场给女二的镜头不多,而且主要还是刻画出她的恐惧,能解释她为啥爱上那个土著的镜头就只有一幕——在水帘洞里土著抱着她,可以理解为在极端恐惧下依赖身边的男性进而产生了情愫。但。。。你们只见过几面啊,为啥就可以做到为一个几乎是陌生人而殉情啊啊啊,完全不理解。。(麻瓜:老婆又溜了。。蓝瘦)
P.S.前几天看了《生死狙击》,突然对狙击题材的电影感兴趣,搜索一番后某网站推荐了这部电影。结果看完后。。。和狙击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无良小编!!!
因为看了印第安音乐家的街头演奏视频,才找到这部片子的,没想到片子和音乐一样棒。
其实故事的主线还比较普通,但是放在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突然就觉得不太一样了。在爱情的烟雾弹之下,影片和我们探讨了很多东西。法国英国土著人,谁才是正义?莫希干族休伦族,谁才是值得生存下去的那个?现实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世界,没有人能代表正义,没有谁更不值得生存下去。
马瓜(Magua)看似很可恶,残暴,杀女主父亲、杀男主弟弟的时候,手上刀上沾满了血,但谁说他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他的村子被英国人烧光,他的孩子们被英国人杀害,他自己被英国人抓去当作奴隶使用,他的妻子以为他死了,就改嫁他人…想来没有人会认为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他还能和人好好聊天。什么仁义道德,都可以见鬼去了,生存的尊严面前没有别的大事,连死亡也阻挡不了复仇的决心吧!
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一个可恶之人。
男二邓肯看似懦弱,面对“岳父”的质问,不敢把真相告诉士兵,躲在军法的背后口口声声要把男主吊死。接受不了女主的拒绝,苍蝇一样紧紧追着女主:考虑一下我吧!考虑一下我吧!但是,在酋长面前,一句:“烧我!我是英国军官!”直接把我震撼到。谁说他只有嫉妒和狭隘呢?他也有爱吖!他也可以为了爱人而奋不顾身,他也可以为了爱人抛弃懦弱…
女二的胆小懦弱和女主的果断勇敢反差不能更大,所有的铺垫都在阐述,她连战争的场面都不敢看,更不要说亲历期间之时,吓得腿都迈不动了。所有人都在把她当孩子一样呵护,女主护着她不让她看残杀场面,男二护着她,连悬崖边都不敢让她涉足。她是所有人都希望照顾的孩子。但是在男二为了救他被马瓜杀死推下悬崖之后,女二把所有外包的自我功能统统收回,这次她要勇敢的自己来面对困境,这次她要自己决定是害怕躲避还是迎头痛击。当她露出那么直透人心的坚毅眼神时,她在向所有人宣告,她已经不是孩子,她选择追随她爱人的脚步,生命是她最后的武器。
所有生命都不是单薄的,除开主角的伟光正需要,正义邪恶的边界是模糊的,强大与弱小也绝不是泾渭分明的,世间之事本难断,亦无需断,所谓自由又有多少是自己能控制的呢?
电影一开场是印第安人土著在丛林间狩猎,猎物倒地,印第安人虔诚地为其哀悼。电影结束时是金卡加以莫希干族最后战士的身份悼念死去的儿子,“伟大的圣灵和创造生命的主,一位战士就像射入烈日的箭,射向您了,欢迎他吧…”但是印第安人土著与英法殖民者的矛盾、“文明”与“野蛮”的矛盾、生命与自然的敬畏、战争的惨烈都不是电影所表现的主题,电影只是搭建了一个1757年北美英法殖民战争的舞台,用以烘托白裔土著与殖民军官千金之间英雄救美、美人倾心的普通爱情故事罢了。
电影在前半段铺设背景时大气磅礴,一场信仰与生命的史诗革命仿佛即将开始,英法殖民者在印第安人土著的家园之上开战厮杀、称雄割据,各土著族群也以自愿或被哄骗的方式各为其主,以雇佣民兵的身份相互厮杀。被殖民者印第安土著个人家族的生死与殖民者英法帝国的利益之间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文明伤痕,英国殖民者与法国殖民者之间战火纷飞、你死我亡。英勇矫健的主角霍克依出场宛如印第安人的英雄,一句“我们不是你们的殖民,自然也不是你们的民兵”似乎也是反抗斗争的前兆,身为白种人却是被印第安人以土著方式收养大的经历更是曾加了一层身份认同的戏剧悲歌,但是电影让霍克依完成的使命却只是保护殖民军官女儿们的安全!炮火轰天的战斗也随着英法两方简单客套的谈判礼仪戛然而止!
电影与其叫“最后的莫希干人”,不如叫“可娜与爱丽丝的美洲爱情之旅”。电影中的两个莫希干人——金卡加和儿子欧卡斯出场、对白寥寥,不过是两个跟着霍克依的帮手角色。至于主线,电影的前半段剧情是如何安全护送可娜和爱丽丝两位小姐到她们父亲处,后半段剧情是如何保证可娜和爱丽丝两位小姐安全逃脱马瓜坏人的魔掌。
霍克依与可娜两人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简单的暧昧过后就到了一吻情深、生死不离的地步,可以说是简单直接、热烈似火,但两人的相处似乎缺少了细节铺垫与刻画,恋情显得模糊而随意。其次,两人的恋情的阻碍只是简单的外在冲突,更多的是时间匆忙、无法相守,两个人似乎一直处在奔走逃离的状况中,两个主角内心情绪刻画的缺乏使得这份感情浮于表面,无法直抵人心。外在战争与生死的动荡没有内化为内心情感的激荡,也就无法让人印象深刻。
战争年代的旷世奇恋并不是不存在,以爱情作为电影的主要基调并不是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影,只是这部电影的爱情过分简单平庸,细节刻画让位给了战争,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战争不深刻、爱情不动人,不伦不类,失望乏味。最初的电影是3个小时,但福克斯要求导演把电影剪短至2个小时,其中消失的部分不知道可不可以弥补现在的遗憾。
很好的素材,很悲壮的故事,和原本应该很严肃的主题。爱情被放大太多了,以至于片名“最后一个莫西干人”这个最重要的主题被忽视了。前半段节奏很奇怪,总体还算是紧凑。值得一提的是,原声,演员,场面都非常出色。刘易斯太潇洒了。
2小时,除了大气磅礴的音乐,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于战斗荣誉和仇恨不同的理解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行为。人类的历史是血腥而残忍的,只有相信和坚持某一些东西,才能使人变得更像个人,而不是最聪明的禽兽。
与世无争宛若生活在油画上伊甸园里《最后的莫希干人》是早期殖民主义时代所谓人类文明最后的保护神,然而一场不属于却来自于异化的野蛮人播下的战火将土地上仅有的家园焚毁成了废墟。大而俗的爱在电影中是轰轰烈烈的精神信仰,亦是死灰复燃重建社会秩序的希望。银幕之外它是按照以上模式再演绎无数遍。
这片子完全是靠配乐,美景和奔跑的刘易斯撑起来的,剧情完全可以忽略。最后被妹子的殉情给感动了,多给一颗星。迈克曼比较适合导双雄戏,只要爱情占了主要地位那片子必定杯具
主题曲一响起就感到悲从中来,恢宏壮阔如苍鹰翱翔在广袤的群山之巅。喜欢这部电影,故事也讲得很不错,但对于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历史态度还是感到难过,白人与印第安人在这里相互厮杀,势均力敌,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戮往往以言语回忆交代,而印第安人的报复却直观呈现……尽管对于历史时代中的个体,也许不必刻意褒贬,更何况这个世界没有一寸人类可及之地,没有被罪恶和杀戮洗礼过。
接近俩小时的电影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或者说想表达的太多,历史,爱情,还是对四位莫西干人的赞美?结果哪一样也没有表达好。剧情之间衔接不到位,各种突兀不合理,就不一一列举了,最雷人的是小女儿竟然就那么殉情了,他们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就是那段配乐,各种用,哪里都能用...
Action/Sci-Fi/Thriller/Suspence/Crime Drama
电影名字就够悲壮,配上音乐简直了。最后那场谈判还挺让人感动的...丹尼尔戴刘易斯真是帅啊,飘逸的长发,健壮的身躯,奔跑的步伐,温柔的眼神~~~
我對Daniel Day-Lewis的印象,僅止于他配角的A room with a view,可是此片裏,他的個人魅力太強了,幾個眼神相信無數女觀衆就被俘虜
看着片名以为是个恢弘悲壮的少数裔斗争故事,谁知道他喵的竟然是两白人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然后还害死一对苦命鸳鸯,所以才导致最后只剩一个莫西干人了,如此才点题,这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吧。。。╮(╯▽╰)╭PS:当然那广为流传的配乐的确是赞。
"You stay alive, no matter what occurs! I will fing you! No matter how long it takes, no matter how far! I will find you!.." The world’s on fire. It's so nice to see you.
气势磅礴的配乐很美,长发飘飘的刘易斯很帅,几场正面近身遭遇站还是有迈克尔·曼的风采,以上就是本片的全部优点。
音乐很有气势,不过剧情实在是一般。放在九二年看,应该是杰作,只可惜现在是看惯了各种各样类型大制作的2008年……总是感觉在里面能找到这部那部电影的影子,实际上应该是那些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它,但,还是怪我看它的时间不凑巧吧……不过话说回来,丹尼尔戴刘易斯在里面还真是有型啊~夕阳下他微笑着说的那声“You”,敢问哪个女人的心不会因此而融化啊……
20年前92年的老片了,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依然是战争史诗背景下的爱情故事的套路,不过还算讲的流畅,只是男主角成了个莫希干化了的白种人,有点减弱力度,可能是为了票房的原因。配乐豪迈悲怆,非常值得一听,OST可以找来欣赏。
【A-】迈克尔·曼绝不仅仅只是擅长拍夜戏的导演,在本片里他所更加注重的是「暗」,哪怕是烈日凌空的戏,迈克尔·曼都会执着于在镜头下创造暗部。可以认为他的影像本质就是光与暗的较量,以及角色在阴影间穿梭所留下的姿态,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追逐戏,在慢节奏的叙事下仍然迷恋这种原始的肢体呈现,最终的摄影效果便是人物与景观的和谐。大量的战争戏与动作戏保持较高水准,林中遇袭那场戏调度最为亮眼,迈克尔·曼甚至用一个可怕的长镜头来展现他对大量群演的调度能力。最后悬崖上的决战,其剪辑本质是与《大盗独行》完全一致的,直接拔高了我的观感。当然不得不承认,Trevor Jones的配乐绝对是超越迈克尔·曼影像的存在。
合着你们殖民有理,印第安人给驱逐屠戮殆尽你们也没辙,只是物尽天择丛林法则起作用?最后还找人印第安老头给你殖民辩护找合理依据,“这片土地只适合我的白人孩子与她的女人……一代代人将在这里奋斗,但是,我们毕竟在这里生活过。”没你们这样的,侵略了人,还讲便宜话,真行。
今天《最后的莫西干人》,依然是因为配乐而看,Trevor Jones不愧汉斯大湿最得意门生,整张配乐一牛到底,大气磅礴总要缠绵悱恻来点缀,丹尼尔·戴-刘易斯简直型爆了,几乎算我最爱的男演员了,罡气如《我的左脚》,《以父之名》,文艺有《布拉格之恋》,《纯真年代》,霸气可《血色将至》,《纽约黑帮
08年11月27瑰丽雄奇,堪比Cooper原著。配乐简直...
Daniel Day Lewis在片中不断奔跑的镜头酷毙了
在内容和外观上,电影都让人仿佛看到了《勇敢的心》的影子,但它却讲了一个无法令人产生共鸣的爱情故事。导演没有能够赋予电影以灵魂,使得不错的画面沦为了街边无法记住的橱窗布置。它给人的最深印象应该是,丹尼尔·戴·刘易斯年轻时这么帅,和电影的音响效果是真的特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