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第一次使用蒙太奇手法,是在女高中生被父亲家暴时,镜头由女孩的哭声作为转场载体,衔接到了主角小时候目睹自己母亲被父亲家暴的时空。
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这时给了我们一个小主角脸部的特写镜头,他掩着面,泛着泪的眼睛却死死盯着父亲的暴力行为,画外是母亲的惨叫和妹妹的哭号。这是我们第一次跟主角建立关系,这个蒙太奇也让我们理解了在此前的剧情中,主角为何如此暴力乖张,满嘴脏话。我们开始同情这个流氓主角。
这样的蒙太奇与转场方式在后面也用了数次,起到连接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连接不同家庭的作用。
不同的蒙太奇用法,出现在结尾。而结尾,又使用了两次。
倒数第一次,是主角死后,他的老板、姐姐、外甥和女朋友(女高中生)的反应。
作为观众,我们都期待他的这些亲友们会如何得知他的死讯。但导演省略了这个过程。他们一开始像无事发生过一般,正常地生活着——老板如愿开了烤肉店,姐姐跟儿子、父亲生活在一起,女高中生回到学校上课。正当我们感觉一切平静地,如同李沧东《绿鱼》的终场画面展现出的那般冷漠世情时,画面给到了殡仪馆里,老板、姐姐、女朋友失声痛哭的画面。他们表演得很夸张,但跟前面的平静对比起来,内心仍然像被刺了般,流氓的死再一次激起我们的同情。
最后一个蒙太奇,在终场画面。
女高中生走出烤肉店,走在大街上。当她走到一个路口,发现路对面的一个小摊正被一伙青年流氓掀翻,赶跑。其中一个流氓回头了,看向了女高中生这边,从全景来看,我们知道那是女高中生的哥哥。但一组女高中生和小摊的正反打之后,画面给的是主角的特写。那一刻,主旋律起来了。
有人说,那意味着暴力的循环。我觉得不是,暴力的承继早在前面就已经交代。何况这个镜头的视点是女高中生的,不是揭示性的全知视点。
女学生看见路对面的哥哥,突然想到了流氓,镜头给到的流氓正是她脑海里的幻想。她脑补到了流氓的所有经历:从小目睹家暴,出来做流氓,揍那些无为但暴怒的男人,挣钱帮助姐姐和自己......她理解了。
另一个层面,也是最浅显的层面,可以解读为:她看到对面的小流氓,想起了自己的流氓。自己期待再一次见到他生龙活虎的样子。
三星半,对这类题材一直不是很感冒,不过片子还是可以看看的
一個被遺忘的群體 在掙扎中慰藉 死去 。
史上“哎西”和“西坝鲁姆”最多的韩影~
欢声笑语中突如其来の痛哭。 表面残破却慢慢长拢の伤口, 接近治愈却走向死亡の事实。 所有の爱都从痛苦中剥离而出。 即使我死了 ,请带我去..
就算是个混蛋死了,也有人为他哭泣
一部让人绝望的电影,暴力包裹下仅有的善良也会被随之而来的暴力毁灭,大叔和高中女生江边抱头痛哭的一幕将积压的情绪推向高潮。粗暴的言语、拳打脚踢的催款方式、以暴制暴的交流手段,从头至尾暴力成为了唯一的宣泄方式。三个破碎的家庭中,父亲的形象被抽空,零星的温情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之下,卑贱如粪蝇的生活照进了苟延残喘的底层人物命运。
看了半小时果断关掉,各种打,又不是动作片
以暴制暴的咆哮派
无感
安静地看完然后脑内一片空白,不想也不愿去想。这人世种种好恶,路终究还是要独自去走。
为什么暴力多在亲情间发生。
太惊艳了,演得好,拍得好,剧本也相当好,还竟然都是同一个人整的!汉江边二人各怀心事抱头痛哭的一幕太赞了,情绪的积累宣泄都那么自然,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的赤裸相见。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收尾略嫌拖沓。4.5星。
它一出场就晃啊晃啊的,看得我快要晕了......同学进来问,激情不?我告诉她,激情死我了,从头打到尾.......
有些菊次郎的夏天的感觉,通过男女主角的经历控诉家庭暴力,及暴力带给孩子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缺失家庭之爱的三个人相互温暖,仿佛一个完整而温暖的家。我就知道主角一定会死,而且还是周围人的生活都有了好的转机的时候。电影有些套路
看了几部韩国黑帮片子没什么感叹,只是在伪娘的当今时代中,找一些硬点的性格!对了,从里到外,都硬点的!
坏就一直坏下去嘛,悔什么悔!悔死了不是。
自卑的人,总是用亿万根刺包裹着自己的善良
我从开始就在等他死,后来他死了。
今年目前為止最喜歡的韓國劇情片,梁俊益大有前途!
自編自導自演?牛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