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gno 同伴/伴侣 = con 共同(分享)+ pane 面包
想到清明假期回家时
和家人一起坐在广场椅子上分享的法式乳酪包
看着电影也忍不住下单点了一个
甜腻放纵得让人快乐
石川啄木写过
“有时候觉得我的心
像是刚烤好的
面包一样”
那是膨胀出的热气腾腾的喜悦吗
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内心变得狭隘,觉得不会再有“玛尼”的理绘
跟着水缟君搬去了北海道月浦
在湖边经营起玛尼咖啡馆,治愈了往来的人们
简简单单的黑麦面包,让失恋女生学会了坦诚,承认自己在强颜欢笑,承认自己的不潇洒
人就是在不停挣扎、丢人现眼,竭尽全力追求幸福,才从中体味出快乐的滋味
而失恋女生正是每天更换火车轨道的青年的“月亮”
她像那晚美丽的月色一样,为挣扎的他照亮了方向
一人一半的小面包,给了沉浸在各自悲伤中的父女勇气,
他们用面包蘸着,一起吃下变了味道的南瓜汤
一起哭着,接受妻子/妈妈离开、不会再回来的事实,一起牵着手继续走下去
冒着热气的豆子面包,让失独老夫妻看到了希望,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品尝到了新鲜的变化
即使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可也开始期待着明天,期待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而且还是这么美味的面包
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你没有品尝过的面包
《月亮与玛尼》的故事里
太阳照花了月亮的眼睛,让它痛苦
但同时也照亮了月亮
月亮才能为迷路的人照亮夜空
后来月亮再没有向玛尼抱怨过
我想不是因为痛苦消失
而是因为有玛尼长长久久的陪伴
苦难应是甜蜜的催化剂
正如寒风让两个人本能地想要靠得更近
理绘从悲伤的狭隘角落里走了出来
找到了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玛尼——水缟君
她躺在雪地上,全身心地感受着广阔的天地
原来这美好的世间万物,一直都住在另一个人的眼里
“请你......请你永远不要把目光从我身上挪开”
“好”
“我也会一直盯着你看的”
“谁都会有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瞬间”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会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有月亮,就有玛尼;有玛尼,就有月亮”
希望你的口袋里,不时会发现有,预示着“有好事发生”的硬币
希望真的有和人分享东西的精灵“克鲁波克鲁”,将幸福带到你身边
希望你每天下班后,能和某个人一起干杯,结束这一天
希望有一个地方让你不用强颜欢笑
希望有一个人听你倾诉你的挣扎和痛苦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和你一起分享面包
我真心抱着虔诚而恬淡的态度看了这部电影,试图用最简单明澈的内容和画面洗脱一周工作的疲乏,但从始至终我都倍感沉重。 当乡间那栋二层木质湖景房映入眼帘时,我想,买一栋前无遮后无拦还能透过玻璃窗欣赏湖光山色的小别墅没个千万也得大几百万吧,即使在农村盖一间也要三四十万,前提是要有地。当女主人用咖啡豆手工现磨制作咖啡给店里稀少的客人时,我想,这要卖多少杯才能保证盈利啊?要知道仅国产的咖啡豆就要30-50元/500g,进口咖啡豆价格更是130-160元/500g。当看到店内面包销售不寄产出,男女主人还时不时赠送,我想,制作面包的材料(中筋粉、高筋粉、全麦面粉、酵母、牛奶、鸡蛋、黄油等等)都是费钱的货,加上电费、水费、燃气费,这要怎么维持营生?除此之外,每次女主人都能拿出样式不同的精美餐具,而店内装修及家具更是以实木为主,这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然这一切估算都是以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为背景,那么开一间这样的面包店存款尾数至少要有6个零。 我真的不想把一部纯美的电影搅和成成本预算,我努力压制这些现实问题从脑海里涌现,但与此同时我又不能百分之百地坠落进唯美的艺术表达。我后来总结出来几点原因:一、我也想有朝一日过上这种与世无争又不愁没钱花的日子;二、我也即将成为适婚青年,房纸、车纸、钞票纸将成为头等大事;三、我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国企员工。那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青年,明知大都会的浮躁与乏味怎么敢就此挥袖离开,怎么敢不顾一切为了梦想。采菊东篱下才是最奢侈的生活。 上个星期,一个好友结婚了,为了趁楼市还未完全回暖时买房两人才领了结婚证,首付30万,还贷30年。对,普通青年就是这么过的,结婚也可以变的不那么浪漫,挣来的钱是用来还贷的,旅游是可以暂缓的。如果哪对小夫妻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那样一间面包店,我不得不猜想他们的父母来自温州炒房团,just kidding. 当然,我还是相信情义这个东西,我还是相信以真心待他人也终有一日会被还之以真心,虽然不是所有。希望是脆弱的小火苗,总会被猜疑、羡妒、犹豫、失信、沮丧吹得东倒西歪,但只要仅存就有盼头。梦想是要挂在墙上的,要不然时不时会忘记、会妥协。另外,梦想是用来实现的。 当然不是物质越丰富越幸福,但我不得不承认物质是幸福的兴奋剂。它能帮助把幸福的假想化作现实。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心想事成”的魔力。同时它也是抹杀幸福的利器,因为不是所有幸福都用物质换的来。 幸福的后缀到底有几个零?这个谜面无解。
含剧透!看到1/5左右就不太想看了,倒不是说有多不好,只是太程序化的日式文艺气了。故意拉慢的动作、故意说一半的话或者不说话、故意长长的定格、故意显得意味深长的动作。看着憋气。 都市失意女马上和乡村乐观小伙暧昧,典型的吊带、赤脚、出糗、喝醉、大吵大叫。破碎家庭的早熟小女孩和无措的大叔老爸,典型的所谓治愈场景,无语的是小女孩无厘头的和爸爸赌气、故意弄出个代表妈妈的南瓜汤、在漫长的仪式感后再故意来个感性宣泄,最受不了的是小女孩总是说话说半截让爸爸好像心有灵犀的去猜,最最受不了的是最后不直接拉着爸爸的手,而是背对着爸爸伸出一只手等着爸爸来牵,用得着这么矫情吗? 对,就是矫情这个词,是看这部剧的最大感受。会有人说这叫精致和小确幸,这就是文艺。我也不是反文艺和精致或者日式的慢生活、生活琐事式的抒情,我也很喜欢看是枝裕和的作品和一些文艺片。但感觉这里人物不接地气儿,女主矫情的非要找童年的玛尼,景色包括一切家居环境都美的想影棚,人物都“纯朴的”“真挚的”虚假。
想起来了,这可能就是不感冒的原因。过度美化。而是枝裕和或者其他我看着还好的文艺片虽然也是娓娓道来一些琐事,但是合理的,是符合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和生活环境的。这部剧为了渲染“幸福”儿而堆砌所谓的“幸福元素”。
为了我看了开头又憋着气坚持看完而愤慨!
本片堪称电视电影,或称日式糖水片。
奶油色滤镜、不真实的饱和度、各种空镜,角色夸张的表演、套路化的情节,看得人心里直起腻。可能我过了年纪,对这种小清新治愈系免疫了吧……
第二个故事让人很不舒服。一直不在场、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妈妈,被放在受害者位置上的爸爸,最后和爸爸相拥哭泣的女儿。出场的两个角色好像都在责怪妻子/母亲丢下家庭自私地离开,而无人探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男人躲在安全又无辜的地方,成了“被甩的可怜单亲爸爸”,真是令人恶心。
第一个故事也槽点满满。香织小姐完全是男人臆想中的做作、矫情小女人,递毛巾的情节也恶俗得不能再恶俗。没看编导表,但“恶意揣测”一下,本片是男编剧。【卧槽居然编导都是女的?!太令人作呕了…这么厌女的内核…】
再补一句,结尾的合家欢大结局就是让女主角怀个孩子,呵呵真牛逼。这要是出了续作岂不是得三年抱俩。
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旁白由未出生的孩子视角来讲述,还是蛮有悬念的,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有点惊喜。
作为导演兼编剧的一个女人,有着不现实的幻想是很要命的....
五星给画面、给搭配、给室内装修、给北海道美景……编剧就算了……剧情太弱~ 治愈系~
2012.08.12 19:40 温馨美食片,就适合我这种天天上班的苦逼看,治愈啊
很像泸沽湖的感觉,下高清在电视上看,效果就出来了。。。
日本治愈系电影--幸福的面包~满眼的风景都是这么的美丽~每一个场景都深深打动zakka迷的心~虽然有些确实做做,但是实在不影响美景,哈哈~远离繁华的大都市,过着简单的小日子,按四季的划分,做面包做食物。认认真真的,像朋友一样对待遇到的每个人。以上,会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这个小清新
这年头森系主题都搞那么童话,比童话还童话。充满了虚伪的、不事生产的、干净得离谱的45度仰天式唯美————不过画面确实还森得蛮干净的、这样的咖啡店我也很喜欢,就当做童话看看未尝不可。PS:这种原木烤的面包是很好吃的!>3<
旁白是大桥望,波妞的声音辨识度好高啊。最后一部小清新食疗片,对这样一成不变的套路有点腻了,以后都不想看了。
你说 为了那些旅途中的人们. 我们是不是也开一家<心灵治愈店>呢. 喵.
夢みたい~我好没出息啊
四星都给北海道超治愈的景色啊~
虽说没有海鸥食堂那么浑然天成,但是还是很不错的。缓慢而温暖。
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是很奢侈的愿望。
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过喜欢的生活。
女主角像徐静蕾哦。
今天你吃面包了吗?在这里,你会体会到别样的温暖、浪漫、感动。画面真是梦幻到令人想哭,现实多半是光怪陆离,可是心底永远有属于自己的MANI,你找到了吗?故事老套却永不腻,又一出透过美食,带出人文关怀和人生感悟并治愈心灵让人意识到幸福往往就蕴藏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活在当下把握幸福。
以为是那只羊在说话,却原来是他们未出世的孩子一直在絮叨~
其实根本没有耐心看完啊= =|| 小清新得有点儿败...
小清新的一塌糊涂!继岩井俊二后看过的最小清新的电影!!没有之一!!@sarah_hua
太清新了。能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讲,恐怕只能是奢谈。不过光看沿途的美景和美食,便是由衷欣慰的美啊!还有这面包,啧啧。看着就感觉生活很美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