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是闲来无事看到了这一部电影,冲着吴彦祖、周华健来的。就剧情而言,除了结尾那个病毒液体(估计是这么一回事)扩散是个大大的无解以外,整个内容都非常精彩,跟现在的那些反恐片子相比,那绝对是顶呱呱的。剧情的具体内容,在这里,我就不透露了,绝对不会浪费任何一名屌丝、宅男的丁点儿时间(估计也就剩我们这种人才会翻看以前的这种旧电影了,呵呵)。
赤柬,也就是中国大陆的红 色 高 棉,我不知道能不能连起来的,毕竟这个词某种意义来说还是比较的敏感。看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认为这个党纯粹就是一个极端主义,或者是被西方国家洗脑了——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但是,看完后,我到网上搜索了上面的那个词语,我才知道,这个东西,我听说过,但教辅书是未曾出现过。也难怪,毕竟它都是从咱们当前还在大力推广的马克思主义、某东思想里面分裂出来的,他跟咱们当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完全一回事,都是因为个人主义而产生。或许,柬埔寨那边受到了更多的西方主义(西方的殖民统治,那是绝对的比咱们多,我们就顶多两个城市,还有部分租界,影响还不算太大)影响,因此显得更加的极端跟恐怖。在整个介绍里面,最让我无法接受的那么一句话:红 色 高 棉直接消灭城市、取消货币、取消正常的夫妻关系,一切受政府配给控制,实行最纯粹的“共 产 主 义”。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说思想教育课还特地向我们灌输了“共 产 主 义”的美好,但人慢慢地长大了,我只是认识到那只不过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因为人总得要干活,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生。所谓的“共 产 主 义”注定只是一部分人的美好生活,更多的群众会为了那一拨人而拼命地干活,用个稍微粗狂一点的词语:被奴役着。
我完完全全到,那个“共 产 主 义”居然是回到原始社会,因为唯有原始社会才没有城市,只有村落;才没有货币,只有交换物品;才没有所谓的正常夫妻关系,或许是一夫多妻跟一妻多夫;也才只有受政府配给控制,那是村里面的长老。这种本末倒置的东西,在我国居然还作大大的提倡跟宣传,我们现在还相信那个谁会带领我们走出灰霾天、相信他会带领我们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但是呢,连高等学校这么一块需要安静、祥和的地方,居然在TM旁边建起了工业区,整天乌烟瘴气,沙尘滚滚。请记住,我这边不是在北方,是在南方被称作“绿色旅游城市”的肇庆市。为了什么,所谓的中国梦,所谓的乌托邦吗。
回看以前的一些港片,似乎总存在着格局上进退两难的问题,就如同这部紫雨风暴,开头描绘了风雨飘摇的柬埔寨,然后是赤柬分子与北韩特工战作一团,最后是香港反恐部门面对恐怖主义时的严肃局面。可以说本片有着同类型港片鲜有的政治事业与格局。
但到了后来,对于这种格局的描绘就少之又少,电影描绘的重点更多集中在主角挣扎痛苦的心理斗争,之前呈现的政治格局更多属于一种用来铺垫人物悲剧的背景。当然电影对于几位主要人物的描写十分成功,多特挣扎于正邪之间,妻子观艾表面坚定心里却充满着犹豫,食客心存人性却为所谓革命残忍决绝。
不过对于结局的设置我多少有一些异议,多特放下过往,用周世杰的名字离开香港,追寻新的人生,而警方的马sir也大方地给了周世杰一笔线人费,目送他离开。这是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毕竟这是一部有商业追求的电影,观众多半已经与主角达成共情,对于这个心向光明的人抱有同情。但如果较真来讲,多特毕竟是一个恐怖分子,尽管他改邪归正,但以前的他一定是有不少罪孽的,如果就这样放任他离去似乎不太好。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是“一个以往犯下罪过的人也可以选择重新做一个好人”,这个主题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我认为重新做一个好人的前提是你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就算多特成为了一个好人,他真的能忘记过去?忘记自己杀害的无辜?他真的能安心度过余生?
我觉得最好的结局应该是:马sir出于职责逮捕了多特,但也向法庭为多特求情。最后多特入狱,多特平静地待在牢房内,一束阳光从窗户照进,蝴蝶在窗外扑动翅膀,归于自由。此刻的多特虽身处牢笼,但心灵已获得平静,他承认了过去的罪恶,并为此赎罪,同时也选择在未来做一个好人。这才是最为贴合“一个以往犯下罪过的人也可以选择重新做一个好人”主题的结尾。
剧情还可以,音乐也很不错,都还可以.
可以当一部蛮不错的剧情片来看.
我是谁的悲情版.呵呵~~
影片一开头把我们拉进了1979年的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在越南的入侵下土崩瓦解,残存的赤柬一部决定派出优秀的年轻党员到国外学习,指望他们学成归来后能够挽救濒临崩溃的柬埔寨。临行前党政军领导人亲自送行,给每个学员发放了特殊的津贴--每人一个土豆,结果大家还感激涕零的。一位政委模样的人告诫年轻的甘国良“记住你的承诺”。于是一行人在滂沱大雨的冲刷下,满怀着“好好学习报效党国,在古老而落后的柬埔寨重新建立一个至善至美的农业乌托邦”的革命理想,踏上了留学的道路...
吴彦祖周华健陈冲合演动作片,这是多么奇葩的一个组合啊!眼界很开格局很大,这在港片里实属难得,把演员和地点换一下放在好莱坞也完全是中上级别的良品。陈德森一向喜欢为动作片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以彰显内涵,这种尝试终于在《十月围城》里得到了回报。吴彦祖在片中的表演无疑为其后《门徒》做了铺垫
这个还不错,虽然搭配了失忆,反间等港产枪战片必备狗血情节,可是搭上了纯朴的柬埔寨原生态闪回就有味道了,吴彦祖的炮头我喜欢啊,确切的是我喜欢炮头的男银啊~~~~
黄建新初初领导恐怖分子,陈冲负责半路洗脑,周华健始终冲锋陷阵,吴彦祖左右摇摆背叛组织。生化武器来自朝鲜,途中由赤柬运去香港引爆。由于吴彦祖帅的过分,导致一些情节不太可信。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香港电影永恒的主题。
《拆弹专家2》对比这部电影的主角人物反转,不能说一模一样,但可以说极度雷同。“党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连政治隐喻都同步走。是不是连倪妮也是照着陈冲催眠吴彦祖说“乌黑长发、大大眼睛”找的?邱礼涛亲自借鉴老片啊/ 这部上个世纪末的老片摄影挺好的,剧作更不必说,表演和今天对比也说得过去。毕竟都是真年轻力量,和久经10来年的老态香港电影比起来,养眼多了。
确实是《拆弹专家2》的剧本原型,甚至还有许些新浪潮遗风,但显然被后来者压了一头:与潘乘风因为目睹同事被虐而转变不同,多特在电影中多数时候都处于迷茫的状态,最后的转变应归结于“信仰不再坚定”,也就将统率文本的核心落到了信仰与政治指涉上。问题在于,电影始终是以香港人的资本主义视角来呈现“越共”这个“异端”的面貌,影片没有真正拍出越共与普通恐怖分子的区别(也就是认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此这般则片中对“信仰”的描述是缺乏说服力的,文本的核心,遁入了空虚,电影的表意也就只能是一片混沌了。相较于《拆弹2》,本片的文本因素复杂得多:既有政治指涉,还有心理学/哲学探究,再加上传统的警匪主题。然而文本素质并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最终内容大于形式,也就在混沌之中不了了之。言多必失,不妨专执一言,胜过森罗万象
咱家老三帅啊那个帅啊
开头出场的是黄建新,然后华健哥闪亮登场;这还没完,打酱油的有谭耀文,心理医生是陈冲演的,看口型是说国语。
多特这个角色对Daniel来说难度有点大了,看出他尽了很大努力,虽然做来做去都是那几个表情。周华健算是意外,演出得很有诚意,效果也不错。何超仪是最大亮点,加起来可能一共没有十句台词,但是每一个眼神都精准到足以代替语言。故事有点扯,不过收放还是很自如。金培达的配乐有增色。
多给吴彦祖一星,最帅的时候
两星半;都是革命惹的祸。其实电影野心很大,借着一瓶紫色小药水大打科幻牌,警匪牌,只是较弱的剧情和特效实在让片子国际不起来。陈冲随时一副出戏的游离状,电影里实在显不出她的好莱坞样。陈导的片子也只有《十月围城》可看性强一些了。
看的第1部吴彦祖主演的电影 就对他的演技没留下好映象
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吴彦祖的片(游园惊梦,刑杀之法),这次发现大反派是甘国亮,但当时识得李绮虹。陈冲的角色现在看又蠢又坏。科技感这个东西很快就过时,99年的电影录像带感很重,可能镜头太爱倾斜运动。动作设计很妙,以小搏大又能和机场环境结合。中环爆炸逃出来的全是西装人,好可怕(201224再看认出黄建新)
剧本很讨巧,细节方面受技术限制,可以原谅
中国版碟中谍,剧本很好,各种冲突和悬念设置都很棒。奈何导演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意识形态的对抗,越南其实想隐喻大陆吧。
补打卡两个,小时候曾经看过,这次因拆弹2重温,我一中年大叔都感慨吴彦祖太帅了,一棱一角如雕塑般面庞,郭襄李绮红好嫩啊,摄影20年后看也可圈可点。周华健演技真的出戏。回归两年后的片子,不得不怀疑导演夹杂私货,阿祖身份认同来隐喻,红色高棉,独裁到最后得离境。
这种剧作扎实的类型片,所有演员演技都不在线,还是蛮少见的。
这片在豆瓣不封神没有道理啊。恐怖分子失忆后植入新记忆,即使唤醒真实记忆也选择自我救赎,以及白发大boss等等,在二十二年后,《紫雨风暴》以《拆弹专家2》的形式还魂,口碑和票房大爆。致敬经典港片。
最后一段水道戏的灯光不错。
电影是不错的,可是时机不对,所以没红! 吴彦祖听说很出彩才去看的,不过我觉得悲情不适合他!
恐怖分子的设定居然是红色高棉……由于周华健的存在,本片完全无法展开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