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杀了,我们都快乐啊!”当游击队员一枪打死了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迎来了最现实的一刻,孩子与真心都命悬一线,像是富有中国语境的鲁迅呐喊倒着又呼喊了一遍:“救救孩子……”。 围上来的同样是看客,同样的无动于衷,是什么样的灵魂面对怎样的矛盾冲突,而依然执着于促进社会变革和改变生活。要怎样去愤怒、诅咒、反抗这“黄金世界”,成了布努埃尔表达最关键的问题。 于是《黄金时代》出现了正反两条主线,游击队员代表历史的善,教士代表历史的恶,蝎子代表战斗精神,男女在善恶的激荡中用相互的关系(主要是爱的关系)串其了整部影片的故事线索。 别问我为什么顶着石头,因为我爱你爱得深沉,别问我为什么要毁灭一切,就像我爱你而不得。旧宗教在《黄金时代》支起了铜墙铁壁的幻觉城堡,偶尔一两声惨叫并不能惊醒麻木的人。人们重复着城邦的神话故事,骸骨干过些什么并不重要。 你们怎么能够相爱,在大众的注视下,在宗教用音乐笼罩的世界中。《黄金时代》的盛大舞会,一场属命的爱的重逢,一切都来了,汽车与马车,绅士与苍蝇,贵妇与奶牛…… 新时代居然强要恋爱中的人保持克制与和谐,不得不与派出所民警周旋,并一脚踢开了挡路的瞎子。 布努埃尔在电影影像与声音还很粗鄙的时代扛起了宗教批判的大旗并通过《黄金时代》复活了费尔巴哈的腔调:“我不要天堂,我要我的爱人,我要活在世上。”像一只举着钳的毒蝎子。
影片的名称叫作黄金时代,指zb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最肮脏的时代。 片头用了默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蝎子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象征着zb家,为了zb可以攻击一切。也象征了男主,睚眦必报。 在悬崖上念经的四个主教暗指jd教的起源,最后他们化成了白骨,说明zj已死,真正的教义失传。 那群匪徒,似乎是一群要饿死的淘金者或者寻宝者,因为无法离开,所以建造了最初的罗马城。 在那块象征着罗马地基的石头上涂抹完水泥,象征着罗马城正式建立。 此时的人群中,男主想要强奸女主,但是被人群制止,但女主似乎又很不情愿离开。 之后用纸巾燃烧、岩浆滚动、风起云涌等超现实主义镜头表现了两个人内心的欲望。 男主是国际友好协会的代表,却脾气暴躁,而且睚眦必报,所以可以看见他踢小狗、踩虫子、打盲人、扇妇人耳光,骂内政大臣为了几个小屁孩的死耽误他和女主亲热。这一切都讽刺了zc阶级所谓慈善人道的道貌岸然的虚假面目。 之后的镜头转向了罗马城的风景。我们可以看到房屋倒塌象征着罗马城的崩溃;人们提着小提琴,象征着传统艺术被抛弃;男人学着圣贤顶着石头走路,讽刺了现代人只传承了圣人的形式却不传承精神。满大街的广告暗指zb主义消费文化,广告里都是女性的身体部位,完全是在消费女性的身体和人们的欲望。同时也展现出男主的女主的思念。 然后镜头来到侯爵的舞会。马车代表着劳动的wc阶级,但所有人都对他们视而不见,说明在上流社会里所有人并不把wc阶级放在眼里,也对他们的行动自动忽视。侯爵在和别人谈话,脸上的苍蝇代表了他肮脏的思想。 厨房着火,女仆被烧死,所有人继续着舞会。小孩子因为淘气被打死,所有人听到枪声都去看热闹但没人在乎他的死活。讽刺了zc阶级的麻木不仁,不管他人死活,只做无聊的看客。 男主到来,带着和女主一样的裙子,象征着对女主的欲望,渴望和女主亲热。 在男主打了老妇人,老妇人的丈夫却不敢反打,讽刺了上流社会礼仪的虚伪。 接着是男主和女主亲热以及音乐演奏组成的蒙太奇,讽刺了zc阶级在光鲜奢华的外表下隐藏的压抑变形的欲望。后面在男主去接电话,女主舔圣象的脚,代表了这种变形的欲望从男主转移给了女主。女主和乐队指挥亲热代表了长期压抑导致了性欲的泛滥。 男主脸上流血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是他对他人的伤害,反过来作用在了自己身上。所以男主开始反思,他领悟到了zj和zc阶级的虚伪。所以他回到宾馆,毁掉了圣象,烧掉代表着zb主义的圣诞树和代表着zj的主教。
两部法国电影更进一步拓展了这种策略,它们和有声电影的到来以及希特勒兴起之前第一波先锋电影的结束几乎同时。它们分别是《黄金时代》( L'Age d'or ; 1930 )和《诗人之血》。几乎和标准影片有同样的长度,这些影片(由艺术资助人诺阿耶子爵[ Vicomte de Noailles ]私人赞助,相继作为送给他妻子的生日礼物)把科克托的明晰的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巴洛克神话创作联系起来了。这两部影片都讽刺视觉的意义,或者以旁白或者以幕间字幕的方式(这两部影片是在有声电影的尖峰时刻制作的,它们用了口语和书面的文本)。科克托的声音刺耳地挖苦他的诗人对名誉和死亡的执迷(那些粉碎雕像的人要谨防自己成为雕像),与此对应的是《黄金时代》的开场白,用的是一个有关蝎子的“讲解”( lecture )和攻击古代和现代罗马的幕间字幕。布努埃尔将古典时代( classical age )的衰落和他的主要(攻击)目标基督教联系起来(影片中基督和使徒们看起来刚刚从一个庄园的一次萨德式的纵酒荒宴中离开)。影片本身庆祝的是“疯狂的爱”。一个由超现实主义者所撰写的文本,在上面签名的有阿拉贡( Aragon )、布勒东( Breton )、达利( Dalí )、艾吕雅( Paul Éluard )、帕雷特( Benjamin Péret )、德扎拉( Tristan Tzara )等人,在第一个镜头中发布:黄金年代,“貌似有理的廉洁”,揭示了“与资本主义的问题相联系的我们的情感的破产”。这一宣言令人想起维果对《一条安达鲁狗》的赞叹:“野蛮的诗歌”(也是在 1930 年),作为一部“具有社会意识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的嗥叫”,维果写道,“之后是谁要死呢?”
……《黄金时代》(1930)证实了他的独创性,并导致了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丑闻之一:一群极右分子攻击了正在放映该片的电影院,作为回应,当局将这部电影查禁了。(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
证实了M的长评说的,早期有声电影的声音只是充当title card的替代品和烘托叙事气氛的附属品,所以这部的声音运用上很平庸毫无亮点,主要亮点还是在视觉方面。 正如其他影评所说,这电影依然延续了布努埃尔处女作《一条安达鲁狗》的超现实主义,而且很大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长片电影。不过,这电影不是《一条安达鲁狗》那样的意识流,因为它不是在描绘梦境或者哪个电影角色的主观感受,而是塑造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去充当一种对现实的讽刺,是一种现实主义。从这部电影开始,布努埃尔将超现实主义从意识流的描绘拓展向了现实主义的批判,后面的片子如《无粮的土地》这种纪录片也是这种现实主义批判的尝试。
布努埃尔最喜欢讽刺的话题——现代资产阶级与宗教——第一次出现在了电影中,后面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等很多他的作品都有这个题材。 这个电影有很多独特且让人倍受启发的超现实主义视觉设计,如:
——海滩上毒蝎互相撕咬与坐在岩石上的主教的蒙太奇;
——喷发的泥浆的画面配上抽马桶声;
——一头母牛躺在床上;
——资产阶级宴会厅内一个人脸上的苍蝇;
——宴会厅内着火了,但里面的人熟视无睹;
——父亲毫无感觉的、像杀猎物一般杀死自己的孩子
——在露天音乐会上,一对爱人终于相聚,但见面后的抚摸与gc却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尴尬的打断,画面让人啼笑皆非;
——那对情侣中的女人色情地舔雕像的脚;
——还是那对情侣,他们你侬我侬,忽然镜头一切,男的一脸伤痕,眼镜严重受损,女的看到后依然非常淡定继续你侬我侬
——镜头再一切,他的脸又好了,但是音乐会的主持人突然双手抱着头的两侧走开了,女的见状上去直接和他舌吻;
——男的气的回到了家里,从枕头中搞出很多羽毛。然后他从屋里扔东西下来,烧着的树、教皇(!)、和一些家具。又扔下一个长颈鹿玩具,却直接掉到了水里。再扔下一堆羽毛,结果这堆羽毛居然堆到了他窗户前;
——结尾的最后,是一场城堡内的性虐party,然后这个party的最大主办人走了出来,居然是耶稣!他被刻画成了一名性虐待者群体的头领;
——等等等等,想到了再慢慢补充。
这可能是本片最为详细的分镜头描述,如有转载、借鉴务必豆邮作者。
/影片前2分钟蝎子互相斗殴场面
『详细展示蝎子的狠毒、强烈的攻击性,甚至能毒死比自己大得多的老鼠。影射社会利益资源争斗,资本如蝎子般狠毒,同时奠定基调』
/字幕:几小时后
/一个哨兵手拿步枪,在海岛上四处张望,看到四个神父(僧侣)在祈祷
/哨兵慌忙返回,在崎岖不平的海岛小路上往回奔跑
/哨兵回到岛上一间破屋,屋里有5个衣衫褴褛的士兵,包括一个强势的老大和受了重伤躺在草垫上的士兵,名叫佩罗。哨兵告诉老大“马略卡人(神父)来了”,老大急忙让所有人从后门逃走,佩罗受重伤无法追随。
/一行五人没有多远,哨兵率先体力不支倒下了。其他士兵仿佛没有看见,继续艰难前行,相继倒下。最终只剩下了老大。
『暗喻资本主义与印第安人的关系,至此为影片前14分钟的铺垫』
/幕落,小岛河道。河道划来了很多船只,小船靠岸,人们下船上岛,导演从多个角度表现人群上岛。
/人们发现原来坐在岛上祷告的神父不见了,原地只剩三具坐着的骷髅。(经典场面)人群以礼帽男为首向骷髅脱帽致敬。人群发现一块石碑,此时突然传来一阵女人哭喊,原来是男主试图强奸女主,人群把他们分开,解救了女主。
/平行剪辑,一边是女主得救后不高兴反而伤心地坐在厕所里,一边是男主被群众摁在地上同样伤心的脸。中间穿插火山岩浆爆发画面。
/一只小白狗冲男主狂吠,男主挣脱束缚过去踢了狗一脚。
/礼帽男站在刚发现的石碑前发表讲话,两个人押送男主离开岛屿,男主趁机还踩死了一只虫子。
/字幕:公元1930年,这块位于马略卡人死亡之地的石头,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建立,——罗马帝国,曾被异教徒所控制,现在是教会在世俗中的坐落之地。在某些方面,梵蒂冈是教会最坚固的支柱。
/长达一分钟的罗马城市风光,包括街景,街道上的房屋被炸毁,一个男人一边走,一边踢一把小提琴,最后把它踩碎了。
『此段暗示城市的败坏之路,人们抛弃艺术的尊严。』
/一个头顶面包形石块的男人走进公园,发现一个和自己同样造型的雕塑。
/两个人继续押着男主继续行走,男主发挥了极强的想象力,把一副画想象成了淫秽场面。此时一个举着女人腿部照片的人走过,男主又继续把街上的一幅肖像想象成女主。
/女主在家,一副渴望的神态。她的与母亲对话,讨论乐队舞会(即后来公爵家的宴会)的问题。女主讨论完回到房间,发现一只母牛站在自己床上。(经典场面)
/平行剪辑,男主被路过的狗吠,女主在家迷离渴望男主,女主窗外吹风
/铁桶声停,男主给押送他的两人展示了来自“国际友好协会”的文件,证明自己是友好交流使者,然后坐车扬长而去,走之前还故意踹倒了一个盲人。
/字幕:侯爵宴请客人。 众贵宾们切身着华服,鱼贯而入。女主父亲与大家侃侃而谈,脸上爬着几只苍蝇,但人们无动于衷。
/一位拿长枪的父亲逗儿子玩耍。
/人群陆续进入侯爵府邸,一位女仆身上着了火大叫,所有人都当没看见一样。
/逗儿子的父亲因为儿子抢了玩意儿,开枪射杀了儿子,并朝男孩尸体补了一枪。侯爵府的宾客们听到枪声短暂围观后又悻然返回了。
/隐喻。女主在舞会上焦灼等待着什么。男主拖着一件裙子入场,把裙子扔在沙发上,裙子和女主身上穿的一模一样。
『此为男主把握着女主心态的性暗示』
/男女主想互相交流,不断有人挡路。一位女士为男主倒酒,酒不小心洒在了男主的身上,男主勃然大怒,十分用力打了这位女士一个耳光。以侯爵为首的众人把男主赶出舞会,女士委屈落泪,女主却因为男主离开黯然神伤。
/男主想方设法回到舞会,两人绕开众人在舞会后花园抱着互啃。此时,众宾客都在后院草地上聆听音乐会。没有人发现他们。
/近景,一只断掌抚摸女主的脸。(经典场面)
/两人啃着男主开始观察雕像的脚,插入一段神父情节,男仆走进后花园通知男主接电话。电话是国际友好协会打来的,通过电话我们知道,世界上正在有无数的孩子死去,但是两人都不愿意负责。
/女主欲望难填,吸吮雕像的脚趾,极度猥琐。
/男主回到花园重新进入与女主的激情中,男主想象之中女主成了一位白发老人。
『此段一些奇怪的台词比如“杀了我们的孩子我真是太开心了”、男主忽然脸上都是血等,我觉得可以当作导演想体现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来处理。』
/乐队指挥(一个秃头的中年男),忽然头疼,抱着头离场,慢慢走进后花园,抱着女主互啃,男主吃惊地目睹着,继而崩溃离开。
『我个人分析这段的意思是反爱情,对人类的欲望进行嘲弄,暗示人们滥性?和谁都能干。此时最为讨厌的,令人烦躁的密集的鼓声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结尾(长达12分钟)。同时这段音乐对应的画面是电影隐喻最多的一段。』
/男主撕破羽毛枕头,一件件把东西从窗户扔出房间。包括着了火的树枝,一位神父,木架子和一头长颈鹿。
/字幕:那个国家的幸存者,开始返回巴黎。
/一座高山上的城堡。字幕:一百二十天前,四个邪恶且无法纪的混蛋,受到堕落驱使,把自己关了起来,让自己沉浸在最兽性的纵欲之中。对他们来说,一个女人的生命,还没有一只苍蝇的重要。他们带着八个年轻女孩,作为自己罪恶欲望的受害者,加上四个精于放荡的女人,每当兴趣索然,她们的叙述技巧可以刺激,他们已经厌倦的胃口。这些纵欲的生还者,离开了这个城堡。首先是这四个煽动者——
/最后一个镜头,是基督带领三个神父在城堡外的吊桥上来回行走,一个受伤的女人冲出来,基督回头进城堡杀了她,再出城堡时已经换了一副相貌。
海岸礁石上的骷髅,卧床的公奶牛,吮吸雕像的脚趾…「 这部影片充满了色情意象,结尾则描述了一个人明确打算要再现基督从虐待性的狂欢中升起。《黄金时代》一上映就引起了骚乱,于是被禁止放映。在几乎超过四十年的时间里,要看到这部影片都是不可能的。」 —— 引自《世界电影史》/ 西班牙大师展@艺海
有些镜头想象力惊人,岩浆配抽马桶声,自杀者倒在天花板上,躺在闺房床上的牛让女主对镜遨游(像不像宙斯掳欧罗巴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总结主题,对天主教的敌意大概率胜出,淫欲、杀童、草菅人命、扔主教、黑耶稣,在梵蒂冈的注视下,郑重其事地上演符号化的渎神,而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为男女弗洛伊德式扭曲的力比多,添上讽刺的注脚。好一个有毒的黄金时代,欧洲赶走了宙斯,也推倒了十字架。| 20201016 重看*艺海。讽刺资产阶级已初露峥嵘,各种闯入似乎就想看看他们有多无动于衷,整体还是对conformity病态、高能的反叛,旺盛的蒙太奇连人物的同一性都岌岌可危,影像惊骇,但对事件的重要性(人的死亡)停留在符号性图解,看起来挺浮躁的,似乎无非是挑逗禁忌的快感。结尾是索多玛120天吧。
禁欲者纵欲,慈善者杀戮。显露人前的欲望被迫禁止,而本便无法克制的欲望通过关联与幻想一一释放。无政府的布努埃尔,对一切压迫反抗批判,无神的布努埃尔,将宗教丢进帕索里尼般的地狱,而上帝也不过是欲望的载体。牛与蝎子延续着安达鲁狗里的超现实符号,被隔阂与情欲包裹着的黄金时代。
多浪漫的“性关系不存在”的故事啊!那些绝妙的超现实画面处处皆是,舔雕像的脚趾、抚摸着女人的脸的手忽然没了手指、枕头里涌出的棉花与烧着的树被扔出窗的蒙太奇,即使年代久远,那些意象仍然很新鲜啊!
1.永做不成的爱,一如永无餍足之欲。2.默片有声片并置,交剪-穿越时空的凝望。3.老布恋足癖:前半部4次莫名踩踏或踢击,令男凝视女舔舐的雕像脚部。4.踢盲人与射杀小孩。5.配乐以古典乐间杂刺耳鼓声。6.床上奶牛似[安达鲁狗],天花板死者,扯棉絮,扔长颈鹿。7.蝎子纪录起首,四人纵欲收尾。(9.5/10)
欧洲先锋派的余温,布努埃尔在《一条安达鲁狗》之后再次向着超现实主义进发,对宗教、资产阶级、情欲(癖好)的讥讽和嘲弄一直都是布努埃尔的“人生教条”。本片仍然是对前作的延续,同样的晦涩、跳跃、突兀、大量隐喻,脱离现实。布努埃尔借用电影的丰富形式来探索资产阶级心理的结症,迎合当时的艺术潮流,更像一件贴合时代的意识流作品。早期的布努埃尔简直是一种“自闭式”的创作,更重想象力表达,而缺少后期那种辛辣、深刻的现实讽刺。
又被布努埃尔耍了,我特么十辈子也赶不上你的想象力和镜头控制,但是,真的看不懂啊!!
布努埃尔在蝎鼠大战、火山喷发、城市风光等记录性段落中穿插着极端而张狂的超现实主义场面,不断摇摆于现实与幻想之间,这些选材自由度极大的段落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无数观众前赴后继地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也许源于我们对叙事惯例的依赖)。诚然,《黄金时代》中的每一段影像都是重要的,但却不是完成拼图游戏的一组组单片,布努埃尔没有像其他现代主义者那样攻击叙事,只是巧妙地戏弄了试图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所有观众。这些风格迥异、色情意味十足的段落在今天被看作是布努埃尔不断重复使用的意象,《正片》评价说“他运用富于原始之美的影像发起了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进攻”,其实还应加上“对天主教派的怀疑”和“暗示内心深处的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这些在《黄金时代》中都有体现。
布努艾尔曾经到过好莱坞,但不久便因他的黄金时代而惹恼了一些人,被定性为左翼份子,上了黑名单。乔治库克曾经找到米高梅的老板欧文·萨尔伯格,说布努埃尔是世界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不能无片可拍。萨尔伯格答应将其从黑名单上摘除,可后来不了了之。布努艾尔很快南下墨西哥。补标
荒诞和讽刺。男女主角都是主流的反叛者,所以,镜头下的他们是肉欲的,肮脏的,各种意象在电影中穿梭,看起来好费力。
8。好荒诞,基本无剧情可言。看过来发现老布绝对是恋足癖,,好多片都暴露了这个问题。
爱是暴力的解药也是载体,时间在半梦半醒中随机变换,无名的帝国灭亡,性欲在花园中终结,陷入狂乱与混乱——树木在燃烧,宗教在腐坏,疲劳的与徒劳的相向而行,Fin
如同蝎子与老鼠般富有攻击性的民众,反复被打断的性高潮。人类对于自然的侵占,体制、宗教、军队等“黄金时代”的一切都是不道德而反人性的。比起《一条安达鲁狗》来更为具象。“基督”不过也是萨德式城堡里的受虐狂,救世主即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2020-10-16重看;布努埃尔在《我的最后一口气》中说:保留达利的名字,几乎已是象征意义,因为他仅贡献了几个构思,两人合作之路到头;出现保罗·艾吕雅的声音;上映六天爆满,引起右翼抨击和袭击,警方下令禁放50年,一直到1980年在纽约发行。充满天马行空的隐喻,隐晦的欲望表达俯拾皆是,对宗教的讽噱和嘲弄。
按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说法,是一对爱人疯狂相爱想要ML却不停被各种势力打断导致无法成行的故事。按wiki说法,那时布努埃尔还不怎么会拍,拍的素材基本都用了,达利也只参与剧本就跟他崩了,达利思想上更暴力,只想搞个大新闻。贝多芬和瓦格纳都是题眼。亲热戏美感不如后世,更接近人的真实状态。最后突然爱上老艺术家?耶稣变萨德。随便哪个点都可能被极端分子抵制
传统甚至俗套剧情中超现实元素的意义在于,让所有的“犯罪”都冠冕堂皇、反讽式的可笑;NYFF57 Lincoln Center修复版放映,最无聊的发现是大概33分钟左右聚会外猎手与孩子见面片段荧幕右下角有老鼠的黑影…假如不是转录额外添加的“瑕疵”的话,这个倒可以等修复版公映后再确认一次
超現實主義,依舊延續了一條安達盧西亞狗的艱澀,主要的還是對宗教的批判,一些情節非常前衛。
课上看的! 超现实主义代表作~海滩上两只毒蝎相互撕咬,几个坐在岩石上的主教~相互跳接。。。此片绝对是对宗教的批判的极致之作!
高中看《我的最后一口气》时手头还没有任何布努埃尔的电影,但从字里行间就看得出此君是个狠角色。不推荐20年代电影爱好者观看。
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千万不能拍时间超过30分钟的!就像《黄金时代》,一个小时,太长了~~!看着没有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感,而是冗长,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