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聊个翻译问题。我看的版本出现了黄。原文应该说的是某个著名杀人狂,不是黄,因为片中没有出现黄的图片,也没有人肉叉烧包的海报。其实不太喜欢翻译者这种自己创作,还是要准确翻译原文比较好。 太好笑了!好莱坞感觉被已经政治正确裹挟拍不出好玩的大尺度喜剧了!法国倒是出了不少毁三观喜剧。 估计也是法国人民苦于这些极端素食主义者已久,才有了这部片。疯狂调侃、讽刺素食者,那些自称温柔派也是很可怕的,本质上就是极端宗教,不仅吹毛求疵,还讲究血统论,吃过肉就不纯了。 本片用很多有趣的错位制造荒诞的笑料。素食者一边骂着肉食者残忍,又动不动就组织暴力活动打砸抢烧肉铺;肉食者假扮素食者痛骂肉食者;肉食者讨厌素食者,但是他们的肉却很好吃等等。不过,有一说一,老有电影宣传人肉多好吃,会不会引起别人好奇啊? 除此之外,本片还加入了中年危机制造冲突,调侃看杀人狂纪录片来学杀人;还把法国警察黑出翔!警察一本正经的说我们去那边聊聊案件,结果聊起了调味,笑死。 可惜的是,前面都挺好,但是结局很无力,就突然结束了。最后提到小熊应该是因为后悔杀了一个在学校被欺负还有心脏病的人,同时也是因为这个人才被抓。
肉罢不能 笑点合集 2022-08-04 13:05:32
今天聊聊法国电影《肉罢不能》。
片名Barbaque / Some Like It Rare (2021)。
本片是法国人法布里斯·厄布埃(Fabrice Eboué)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重口味喜剧。
他饰演一位肉店老板文森特·帕斯卡(Vincent Pascal),和苏菲·帕斯卡(Sophie Pascal)是多年夫妻。
肉店生意并不怎么样,而且还经常被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攻击,生活比较惨淡无趣。平淡生活也有转机,某天一次意外给文森特和苏菲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有了盼头。
法布里斯·厄布埃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增重了30斤,还留了胡子,并剃了一个半秃发型,从外形上塑造了一个失意中年男子的形象。
观众们对黑店类型电影肯定不陌生,《水浒传》里有孙二娘,香港电影有《人肉叉烧包》,西方电影多次翻拍《理发师陶德》,这些都讲述了凶残屠夫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既然吃人肉了,那么故事的基调就是惊悚恐怖片,至于加入其他什么元素就看导演发挥了。可以加入歌舞元素、可以加入血腥残暴元素、也可以像本片一样加入喜剧元素。
不管如何表现人肉屠夫,想做出一部精彩的黑色电影,实现平衡是关键。
《肉罢不能》在平衡性上略弱,本想通过喜剧元素拍出黑色幽默效果,但缺乏创意的陈词滥调让影片显得有些乏味。
很多前文埋下的铺垫在后续没有得到进一步跟进,大量线索不了了之。比如帕斯卡夫妇和同行布拉沙尔夫妇之间的关系、比如帕斯卡夫妇女儿女婿的后续、比如宪兵两次关键露面,大量人物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故事只是在不断重复没完没了的捕杀,而唯一精彩的捕杀过程只是一段快速蒙太奇剪辑,缺少了对人物角色心理变化的刻画。
本片剧本一开始是从素食主义者的角度出发,但法布里斯·厄布埃后来觉得如果加入大量非素食主义者的角度,那么影片就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可见导演对素食主义者的比例有着清醒认识,并不是白左小众的政治正确就是对的,不能发声的大多数人才是更加关键的一方。别看动保折腾得凶,说到底还是打着政治正确旗号的一小撮人。
种族主义者布拉沙尔夫妇可以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对黑人群体和少数族裔群体进行无差别人身攻击,他们制假贩假却成了破案关键人物。
怎么看怎么觉得都是黑色幽默。
这种设定完全是把白左拉到一起狂扇耳光。
《肉罢不能》用一个黑暗、疯狂、搞笑的故事,游走在政治正确的边线。
本片不会在素食问题上做出解答或思考,只需要放大选取两种人群的特点就行了。任何一方都可以各取所需解读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影片中对动物保护组织没有什么好感。动保成员一个个都和极端恐怖分子一样,肆意袭击却不愿负责,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践踏法律大肆破坏。
同样影片对非素食主义者也没有什么好印象,要么是贩卖激素肉的无良商人,要么是做人肉生意的落魄肉店主。
政治正确不要紧,
老子不是吃素的。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这是一部荒诞喜剧片,导演法布里斯一直擅长制作喜剧片,从他现有的五六部作品来看,也都是以喜剧的形式见长。与众不同的是,该片的选择的角度和情节比较惊人,是一个重口味的喜剧片。 影片展现的场景和故事的情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影片的故事情节描写一起由猪肉引发的连环案件,然而,却与其他暗黑题材的连环案件表现的手法截然不同,影片场面调度包括的色彩、灯光、街景、音效元素来看,除了个别展示情节的画面夺人眼球之外,总体色彩亮丽,画面清新,没有故意制造惊悚气氛的灯光、音效和镜头特写,可以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即使在情节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惊人的举动,也以一种滑稽和幽默细节展现。 影片以这种极端反差的制作手法表现的主题,从表面来看,是人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观念,“素食主义”和“食肉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然而,更深一层要表达是,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多元的思想观念,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有其利和弊的方面,都不能走向偏执和极端,都需要给各种思想观念以生存的空间,这样的社会多元地、和谐地发展。
难得的周末时间,和老婆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本身表达的荒诞和戏谑还是挺不错的,欧洲常见的争端之一,素食 vs 肉食的政治正确之争,在此片中被嘲讽得淋漓尽致。
男主和老婆为解决中年危机、情感危机、经济危机,祭出的方式是用素食者的肉来代替日常销售的猪肉,结果因为味道与众不同非常美味,迅速招揽来了络绎不绝口馋的肉食者,吃到甜头后,男主和老婆也开始谋划如何获得更多的“肉源供给”,两人以最正常的态度去狩猎,却也以最不正常的态度品味人肉叉烧包。
最后两人被抓,法官问两人还有没有后悔的,女主只说了一个受害者的名字,我猜并不是后悔杀了他这件事本身,而是后悔没有考虑到受害者因先天性的心脏问题带有律动器,而律动器是导致他们被抓获的关键证据,行动上的疏忽导致了他们的落网,由此可见女主的心态已经完全转变为了猎人,根本不在意道德伦理了。
食欲恰恰是所有欲望中相对容易满足的,因此很多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食欲上,满足性欲就要困难一些,满足成就感、伟大欲、自我实现就更
刚看了一部2021年的法国电影《肉罢不能》,是一部关于素食主义的黑色幽默电影。
剧情非常简单,一对中年夫妻的肉铺生意惨淡还经常被极端素食主义者骚扰,有一天他们误杀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分尸之后阴差阳错把他的肉卖了出去,结果顾客说味道很好,食人也让他们寡淡的夫妻关系重回热情,这让他们走上了狩猎素食主义者的食人之路。
有意思的是,这让我想起最近关于素食的两个经历。一个是上海封禁之后民众购买蔬菜困难,我通过朋友圈得知原来真的有很多人每天都要吃蔬菜,而且特指绿叶菜,因为我自己几乎不怎么吃蔬菜,在我印象里蔬菜只是为了给肉食搭配味道和颜色,或者用清爽口感下酒或解腻,少量食用即可,我意识到对一些人可有可无的配料对另一些人是基础生活物资。
第二点是我的好友-百子湾台球骑士团长、后现代城元宇宙领袖、食素的艺术家·熙,我最近心血来潮每周约他吃一餐纯素食,顺便聊聊创作。我们吃的第一顿是素火锅,味道比较清淡,特色是用茶作为火锅汤底;第二顿是中式仿膳,口感有点油腻,重在制作工艺精湛;第三顿是新式素食融合菜,是我最欣赏的,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有意思的是,这三顿素食中我们都没有吃到太多真正的绿叶菜,可能是利润空间不大或者不能体现烹饪水平,大部分素食菜肴是豆制品、菌菇类和谷物搭配制作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口感添加了很多油,吃起来有点肥腻,我倒是希望体验一下真正植物的纤维感。
在这部电影包括其他同类食人内容的恐怖或犯罪电影中,都会表现人肉非常美味,不知情的人食用人肉非常享受,用来反差他们得知自己吃的是人肉之后,感到无比恶心,也表现人类本来就有对同类肉体的潜在食欲,“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者”也是此类电影的主题之一。
有观点从科学角度解释食人行为会导致某些严重的病毒感染,这也是一些丧尸题材电影的背景依据,食用人肉导致他们发疯失去意识,但主流对于禁止食用人肉还是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
从历史上看,除了少数变态犯罪者的食人行为之外,绝大多数关于食人的记录都发生在饥荒或围困时期,这些记录往往不忍心追究食人者的“恶”,而更多的是突出“惨”,是外部大环境的极端恶劣造成人们选择食人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尤其是一些战争中宁可食人也绝不投降的情况,还会被视为忠勇的典型。
而对于个别原始部落狩猎外来人食用,往往理解为他们远离教化生活方式接近动物。不过对于食人部落来说,食人的目的却可能来自某种精神因素,有食人是为了获得被食用者的力量,通常是食用被俘获的敌对部落的勇士,而外来者会被认为带有未知的神秘力量,因此也会被食用。 这也衍生出现代文艺表达中的一种心理表态行为,即“吃掉一个人的身体是因为爱这个人,要把他融入自己的血肉中”。
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食人是出于仇恨或者是一种表演,这一点常见于民间传闻和戏文小说里,比如某个人被凌迟处死,民众争抢他的肉食用解恨,或者表现山贼草寇凶恶强悍,用人的心肝做醒酒汤。
总体来说,传统上人们认为正常人是不会食用人肉的,食用人肉要么因为环境过于恶劣,要么因为文明程度太低或者主动背弃文明社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环境中接受文明,他就不会食用人肉,但如果真的处于极端情况,食用人肉求生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事情。
人肉是否好吃?由于绝大多数食人行为发生在极端饥饿情况下,食用者显然不能客观评价,饿急了的人吃什么都香,食用同类的负疚感又会让他们自我欺骗,而极少数心理变态食人者的描述又不能作为普遍观点采信。
我们从理论上推演,最好吃的肉往往要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这种动物本身经过长期人工养殖,人类了解如何饲养出肉质最鲜美的品种,对于饲料、防病、养殖周期和屠宰方式很清楚;二是厨师对这种肉类非常熟悉,包括如何分解,根据不同部位肉质特点确定烹饪方式以及火候、调味、预制,有大量练习和研发机会。
从这两点上讲,最好吃的肉往往是日常物种当中最昂贵的,很多难以获取的山林野味更多的是吃一个稀缺的新鲜感,真要是龙肝凤髓又有哪个厨师敢说自己一定能做好呢?人类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亚健康状况很普遍,平时食用低营养工业食品,生活压力很大也不注意健康,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肉不可能好吃。
电影中杀人食人挽救了夫妻俩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他们原本的婚姻无聊至极几近崩塌,甚至连性生活都已经没有了,但杀人食人让他们重获激情,与其说是人肉的力量,不如说一起做坏事本身就能让关系更亲密,他们体会到了共同突破禁忌的快感。
在这部电影里以戏谑的方式讨论了素食主义,不过在中国未必会引起更多共鸣,因为中国的素食主义还没有和环保恐怖主义挂钩,最多就是联合爱狗人士骚扰一下运狗货车。在我的朋友圈中,我常常以肉食主义者的形象出现,但由于我国民众普遍收入较低而肉类价格较高,大部分肉食主义者只能算是肉食爱好者,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放开了吃肉,因此与素食主义者相比,中国的肉食主义者最多算杂食主义者。
素食主义内部的观点也是很复杂的,我能接触到的素食主义者有三类代表观点,第一种是从环保角度出发,认为素食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地球资源消耗;第二种是动物福利出发,他们提倡素食是认为当下以工业化方式饲养动物集中宰杀的行为是一种虐待;第三种就是从个人修行出发,认为素食有助于人们摒弃感官刺激,更专注于内心世界。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素食有益健康,也有观点表示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会助长内心的暴力,“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人在杀生中的残忍是相通的。
回到食人的话题上,事实上大部分饥荒或围困中的食人行为都谈不上残忍,更多的是悲惨,即将饿死的人为了求生吃掉那些本来也要饿死的人。然而人类对待同类本身就是非常残忍的,酷刑、虐俘、性侵、虐待表演等等,仅仅是没有食用而已,那么手段恶毒地慢慢虐待和快速杀死之后食用,哪个更残忍呢?哪个更基于人性中的恶呢?
所谓的“且听屠门夜半声”是一种因果倒置,并非是人类将对待动物的暴力残忍转嫁给人,而是相反的,人类对同类的施虐远远超过对待动物,你见过为牛羊专门准备的水刑电刑吗?有人给猪上老虎凳辣椒水吗?不会有人严刑拷打逼供一头骆驼,或者把一只穿山甲关在地下室当性奴吧。人类对动物并不残忍,而是冷漠无感,人类对人类才真的故意残忍。
关于修行与欲望这一点,食欲恰恰是所有欲望中相对容易满足的,因此很多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食欲上,满足性欲就要困难一些,满足成就感、伟大欲、自我实现就更困难,因此人们选择专注于食欲并非对欲望的放纵,而是大部分欲望被禁锢束缚无能为力,只能在少数容易满足的欲望中释放而已,如此想来,贪吃竟然又带着一层悲凉了。
最后这部电影中提到了黄秋生主演的《人肉叉烧包》,在《人肉叉烧包》中黄秋生饰演的角色以一种变态狰狞的形象出现,而在这部影片中,黑色幽默消解了杀人食人的血腥恐怖,而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实际上。。。。猪的脂肪率要比人的低多了,夫妻俩还在找那么肥的素食者,伊朗猪好吃难道是所谓的脂肪香么?哈哈哈
还是法国人敢拍,这片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下绝对拍不出来。对极端素食主义者的批判很犀利,还顺便把资本家、执法者、媒体和普通群众都黑了一把。作为一个间歇性吃素以修身养性者,看得很欢乐,并不觉得被冒犯。文化自由不就是这样吗?得让人敢说话。PS:最后屠宰场一段,素食男抱着牛头一本正经质问女主善待它了吗,笑喷,以此类推上帝是不是该抱着女主的头质问他善待女主了吗。
字幕组玩梗高手。“黄秋生”“人肉叉烧包”“糠糟之妻”“叫广东人帮你找狗”
汉尼拔肉店
很有腔调的黑色电影,一家被素食主义者攻击的肉店,把素食主义者做成肉贩卖,整个第二幕围绕着伪装成素食主义者以便接近食材展开,但是杀人比吃人要刺激多了,肉店老板娘只好勾引食材,以达到激励老公奋发图强,制作培根和香肠需要有膘的食材 ... 等等不一而足
7分,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吃掉挺符合自然规律的哈
这个结尾搞得像国内特供版本似得~
吃人是真是假单说,吃素的这套理论吓到我了是真
很发国,也很现实,字幕组的调皮成就了更高乐趣
他兽任他兽,我吃我的肉。
很久没看过这么畅快淋漓的邪典黑幽默,既反套路却逻辑自洽。台词文本的精雕细琢颇为增色,把两个群体都黑出翔,对立面拔高至顶点。秋生哥以及其封影帝的《人肉叉烧包》还成为片子里几次情绪牵引的硬核元素,太欢乐。
TF1的新片头不错。伊朗种人肉,神户素食者。肉食者的终极反击。这大概是第一部设定人肉非常可口的电影。题材为大,效果嘛嘛,连法式冷幽默都十分稀缺。
各種政治不正確大吐槽看得很歡樂,只是結局也太突然了……另外,中文翻譯抖機靈真的很惡心……
最近是和雕干上了吗?上周的电影,车窗撒尿急刹车挤掉了雕,今天的电影是剁雕喂狗。Ps:动物世界那段平行剪辑还挺有趣的
作为一个经常被极端素食主义者烦到的人,看完直呼过瘾!情节非常紧凑,没有废话;虽然性别意识稍显落后、个别人物设定cliché,但都个性鲜明,刻画得很利落。算得上一部非常成功的荒诞小品。如果用两个字总结这部片子给我的印象,那就是“痛快”。
如果翻拍的话,请一定让黄秋生演。。
题材不错。感觉会很恐怖或者很搞笑。可是,拍得有点拖沓拉垮。
还可以,但是碰到一个特别sb的字幕,自以为是的抖机灵,屡次出现了黄秋生,八仙人肉包等翻译。。我就无语了。
格调很高,风格化极强的黑色喜剧。法国人搞起「恶趣味」,真的可以令世界各国人民都自惭形秽。想必导演一定不是「素食主义者」,因为在他精心的塑造下,这些人极尽贪婪、自私、极端、暴戾、可恶至极。可导演也不像是个「肉食者」,因为他们残忍、歹毒、冷漠、卑鄙、心狠手辣,以至于看过电影后我几乎已经无法去面对生肉。最后再说一句,不管某群体爱听不爱听,电影中塑造的「极端素食主义」与当下风行的某些「极端女性主义」,共同点颇多,你细品。
太欢乐了,素食者招惹谁了?看完含泪又多点了一份五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