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濑导演的一部关于妻子与小三最终翻脸的故事——按照我对成濑导演的一贯看法、看到一半的时候、虽然最终答案还不知道、但导演绝不会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最后果然也验证了我的看法。丈夫、妻子和小三大家都精疲力竭、和子女们的关系也彻底搞僵、没有一个赢家。 这种话题在国内也已经拍的泛滥、每个人都可以拿这个话题发表观点。关键这还是人生观的问题——片中的前半段有很多比较精彩的对话,比如反对一夫一妻、妻子和情人的比较,等等。从成濑秉承的观念来看,女人要独立需要足够的财力才有底气、孩子终究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作为依靠,所谓的亲情爱情尽量看淡、冷暖自知孤身一人。这种彻底的撕破美好的中产阶级夫唱妻和子女双全的伪善和伪装,道貌岸然之下都是私欲。有钱的一方要脸,没钱的一方就更赤裸裸,孩子可以送去要回当作交换条件、也可以当作体面的遮羞布,满篇看下来居然没有一个正常人。 本片的故事交待的十分清楚、其中穿插的回忆片段跳入跳出的特别干净利落。作为一部彩色片,有昭和时代特有的温婉圆润的色彩,话题虽然残酷。 从现实角度看,围绕与妻子与小三之间的故事,本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很难超越了。
看到了黑白的电影照片,所以我看的版本可能是后期上色的。非常精彩的电影,无论导演还是演员,豆瓣评分不高,可能是因为电影的主题是妻子与情人的故事。
电影对情绪的拿捏非常准确,“三保”(秀子演)对男主的爱与不甘表现得很细腻。一方面她深爱男主,面对追求她的南先生,依然保持对男主的忠诚;另一方面,作为情人,看到男主懦弱地害怕他们的关系被人发现,痛苦锥心。终于想要与男主分手,又发现自己没有了酒吧,没有了子女,没有丈夫。一无所有。她嫉妒正室的妻子,而妻子也嫉恨她。在三角关系中,都是如此吧。两位演员都奉献了卓越的演技,把她们的情绪在细节的表情中呈现得非常丰富。
不过我关键还不是想说这个,而是叙事的逻辑和作为艺术品的情绪的逻辑之间的配合与背离。
1,作为叙事的遮蔽:观众一开始不知道两个孩子与三保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很自然很平常。后来才逐渐知道原来小儿子是三保的——再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女儿也是三保的——最后知道妻子在婚前做过手术,是无法生育的,她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她为什么要想抚养私生子的原因。我们回过头再看丈夫告诉妻子,他的情人怀孕了,看她的反映,就有很不一样的感觉了,因为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她是矛盾的。接下来,又通过三保的口,观众才知道,本来她不想要第二个,而且三保本来想要自己养大。但因为是儿子,所以妻子又想要过来养。说实话,三保真的是很委屈的,最后什么都没有,都被剥夺了。
2,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看这件事常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丈夫和三保之间协商分手赔偿的事,然而电影中却是妻子与三保来谈,是很奇怪的。当然因为她们之间本来的怨恨谈崩了,最后彻底崩塌:三保只拿到区区50万日元;另一家则分崩离析,父母和子女反目。常规的逻辑,当然是丈夫和情人谈,爱恨交织之间,给一笔合适的赔偿,和平分手。即使妻子强势干预,但她是有软肋的,这时三保来要挟她的话,她也很难不满足三保的条件,或者至少两边各让一步,两百万来摆平。
3,继续谈谈这个会面的场景。三保把妻子带到自己朋友的饭店谈判,这位朋友也是一个老板的情人,老板送了她一个饭店。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朋友把饭菜端上来,帮三保说了几句话,然后三保介绍说,她的饭店就是老板送给她的。当然,言下之意就是我也应该得到补偿。但是这里奇怪的是:她确实应该得到补偿,但是应该给她补偿的不是妻子,而是丈夫——就像那位老板一样。这里表面上逻辑是顺的,其实是拧着的。因为在妻子眼里,当然认为,不是我欠你,而是你欠我。从三保的角度,她当然应该是找丈夫谈的,但是导演希望她跟妻子,原因自然就是希望他们谈崩。
现实生活中,当然也有妻子主动找情人谈的,一般来说,是花钱让情人离开。电影中,三保主动找妻子谈,肯定是不合逻辑的。当然,导演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前面的情节中,让妻子在投资咖啡厅的时候,独断专行,改变了丈夫的投资决定,表现出妻子在家里的强势地位和经济上的话语权。不过,即便如此,三保主动找她谈还是有些奇怪的,而丈夫不说合,也有点不合常理。
4,虽然但是,三保和妻子谈的时候。妻子说,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谈的,于是三保也老老实实根本不提。最后妻子强硬表示,50万,一份不多给。三保也老老实实,只说自己经营酒吧的贡献,值得更多。三保这时根本不像一个在社会上三教九流混了十几年的酒吧老板娘,倒是像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而妻子也显得太不精明,在明显有重大软肋在对方手里的情况下,还把对方往死里逼,这些溢出人物设定的情节安排,都是为了情绪冲突最终能走向爆发。
5,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导演认为这样更符合三保的性格设定,而是因为导演要把这个故事导向悲剧和破裂,这样才能形成最后矛盾的总爆发,让他们各自内心的矛盾、委屈和纠结彻底发泄在观众面前,也让子女知道他们的父母的自私、懦弱和龌龊。如果他们真的如常规故事那样和平解决,矛盾和冲突就没有了。为了达到这个悲剧的结果,宁可放弃部分的行为合理性。
6,成濑巳喜男的另一部电影《情迷意乱》也是如此,男主最后的自杀其实是有些不符合一般的行为逻辑,因为女主虽然没有完全答应他,但是很明显已经表现出对他的爱意,他没有理由那样绝望。同样的,导演也是不得不让男主死去,否则就无法把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情绪汇聚到一个“极点”,产生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与恐惧”的情感效果。
7,这一类的叙事安排,我感觉是相当常见的,尤其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中。非现实主义作品,人物的行为有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符合所谓“可信性”,但是现实主义作品中,作者要在可信性和戏剧性之间寻找妥协。如果戏剧性是必须达成的目标,那么就只能牺牲一些可信性。当然作者会寻找一些方法,尽可能通过一些方法维护可信性,来说得圆,或者至少说得过去。例如电影中,通过妻子跟中间人安排咖啡馆投资的细节,来突出她在家里的强势地位。
7.5/8淡岛千景与高峰秀子间的修罗场 森雅之的渣男 仲达的龙套 结局高潮戏略过成濑不愧是被誉为比女人更懂女人的导演
森雅之渣男形象太经典,推卸责任、不敢直面现实,孽缘的罪恶中心,这种人活得也没多大意思,虽坐拥妻妾却两头受气,既不敢爱恨更担心流言,窝囊一世还被子女唾弃;淡岛千景表演不俗,不逊于秀子女神,哎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虽说理解万岁,但在感情里头哪有设身处地之说呢?
秀子的感情生活:仲代达矢三船敏郎加山雄三都不要,就盯着一个森雅之死缠烂打。除了最后的三人对峙感觉有点过头之外,觉得这部的质量不输成濑的几部名作,秀子这部的表演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成濑果然是女性灵魂放映机,无论妻子还是情人的心里都拿捏死死。精湛的叙事技巧,埋线索,揭真相……层层推进,推动着观众的情绪。高峰秀子好绝,女性被教育、要求的爱情忠贞和女人四十前路虚无要换人渡红尘或者拿钱过人生的现实需求,那种纠结被演的精彩极了。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东方女性骨子里的内敛柔情和银座妈妈身份的放浪不羁都被拿捏死死。最后那段修罗场,固定机位狂魔成濑先生献上了电影语言下靠构图和灯光渲染人物内心,烘托情绪氛围的教科书片段。PS:感觉在看《女人步上楼梯时》续集,前情提要还可以串戏《浮云》
森雅之能不演渣男么。。。。。。。。。。。。。。。
这个男人真是作孽啊!影片在最后不到十分钟达到高潮,最后三个人对峙,还有两个孩子的表态将影片推向了高潮。这个无用的大学教授,欠所有家人一辈子还不了的人情。没那能力,就别招惹那么多是非,哪一个人都没有从他那里得到满足。
留意最后一场摊牌戏的打光,感觉绝对是可以上影视分析课当教材的。
我可以很爱高峰秀子
狗血到这个程度的文本 如果不是成濑加上秀子 恐怕根本没法看下去
3.5,偏狗血的故事,但有些設計耐人尋味,比如第一場戲就揭示了小孩愛唱歌,就像母親一樣。中間一段利用閃回構建劇情并積聚更大的能量,於是爆發在結尾的撕逼大戰里。小孩們晃蕩在列車前,閃爍的警示燈,典型的成瀨節奏
存的英字。标记想看的第5635部电影。优杉已翻译。3/5
高峰秀子演小三,要跟渣男森雅之一起洗澡睡觉,还给他生了俩娃,仲代达矢只能当备胎,Oh My God。。。
相较于成濑的其他杰作,我给这部打五星就有点感情用事了!但谁让豆瓣不是六星制呢……(哈哈 结尾竟然在晴朗天气中和姐姐决定去看电影 一副大风大浪后的云淡风轻 可真是反讽了…尤其知道自己身世的男孩希望快点上大学离开那个家 这么一句话来的可就太让人难过了 这可是一部家庭情节剧哎!
相似的酒吧,相似的人物,感觉在看《女人步上楼梯时》的续集。故事戏剧到狗血的程度,女人为难女人之外必有一个花心懦弱的男人,相比满口谎言、无路可走的成人,孩子们还是充满希望的。结尾摊牌配上咔嚓咔嚓的列车声和闪烁的信号灯很好地表现了情势的动荡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妻子与情人的较量,剧情虽一直没什么太大起伏,但两个女人的暗中角力相当有意思,不过最后的爆发收得略显草率,结局也挺突然的。三保这角色后边有点讨人厌,争爱人争不过就开始争事业,事业争不过又开始争孩子,有种一直在胡搅蛮缠的感觉,但是高峰秀子演的真是太好了,这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她的魅力,每一个泪眼婆娑的镜头都充满感染力。
成濑这帮子极品男女啊。
连看三部电影的奶奶太可爱了
两位女性的修罗场。成濑剧本里戏剧化冲突最强烈的一次,开始偏庶民剧的套路设定很有《女人步上楼梯时》续集的意思,好在渐入佳境。全片高潮正妻和情妇明枪暗箭正面对峙,淡岛千景展现了高水准演技,若不是成濑在打光上偏爱Deko(碎碎念着想要是正妻死了多好,一个转身侧脸沉入阴影的设计真是惊艳),恐也输于淡岛。在如此常谈的冲突下,成濑依然展现大师水准,归功于对森雅之「渣男」形象的极致设定,这个形象饰演得越成功越狡猾,正妻和情妇同为女人的悲剧性越令人感到唏嘘沉痛。成濑镜头里的女人总是处于相似的情感困境,仿佛不见曙光。经此一作,这之后的几年里(1962-1964),成濑和高峰秀子也携手迎来了一系列巅峰作品。
评论区有高人直言,本剧直指“战后的日本不知道该认谁做娘”,我很有兴趣地去看了下。新宿酒吧的故事。当时间快进到70、80年代日本经济鼎盛的黄金期,乃至之后,这里都是销金之地了。泡沫经济极盛时期,众多上班族都是下班时期挥舞着万元钞票争抢起步价是1万日元的 出租车 。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里甚至记载,夜10点,银座附近区域五分钟车程有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砸了100万日元。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日元,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日元,还有曾经领过1亿日元的超级传说。
剧本不太好,看到很多浮云和女人步上楼梯时的影子倒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