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认真写个影评。首先这个电影在哔站可以看,没有字幕,但是演员台词很清楚。 先说说缺点,这部电影还是没有脱离“树典型”的套路,公社社员还是作为衬托和气氛组而存在,并且开头选举生产队队长的过程被一笔带过,很可惜。 说点好的,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萨特说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负有责任”。农民对现在一个月200块退休金负责,工人对996负责,都是大伙当年自己选的嘛~有人说,那个年代要挨饿呀,那我说,不饿你饿谁?当年骂人民公社的知道现在在干嘛么?现在都在做绿皮车去广东当装卸工一天干十二个小时给自己攒棺材钱呢[阴险]这电影好就好在直白的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贫穷”这个道理,废话,你不付出怎么享受?看这个电影,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忍受小农逼的祥林嫂式弹幕“当年农民苦啊”、“当年工人吸农民的血啊”,看多了连小粉红都烦了,不苦农民苦谁?你不种地工人吃什么,工人没吃的让你们接着搞孔老二?你们种2000年的地,种出来拖拉机了吗?[阴险]农民就两条路,要么苦一苦养着工人,到时候农业机械化反哺,要么就像现在嘛,那些200块退休金乐乐呵呵的耕自己那点烂地,下个大雨给城市当泄洪池[阴险] 跑题了,总的来说这是个很好的电影,那个年代是中国农民最接近现代化的年代(不止是物质层面,最主要是精神层面)像周队长这种人可惜了,中国农民的脊梁。
片头的音乐挺轻快的。扁担歌也很有劳动最光荣也愉快的感觉。
一上来就说增产是“WH大革命的功劳”,然后提到大YJ、农业学大寨。
墙上是“大批资本主义,大干SH主义”。
“大字报写多了,水平练出来了。”
人物的台词“太有水平了”,大家“太有文化了”,个个都识字、会写对联、出口成章,不符合身份啊,都是农民,你说言必提口号还勉强说得过去。
发财进了个人的腰包,还有外国去了。 “现在是积重难返。”75年说的话,在今天依然有效。
当时就提出了“包产到户”。还有“白猫黑猫论”。
功劳,苦劳,疲劳。
“你爹一辈子只在梦里见过三分田。”梦田是这么来的。想起齐豫的《梦田》 。
那口大钟拉响,照应得不错。
里面很多话都被现下的中国现实打脸了,无论是“正”还是“反”两派人物的说法。只能说左和右两种路线都太极端,理想的道路还是中间那条。
导演刘琼是个男的!他第一次婚礼的证婚人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丁悚(这个名字很惊吓)。幸运的是《欢》片虽然触雷,但没有影响到后来导演的命运,还有编导演的机会,也出过不错的作品,如《死神与少女》(编剧有史铁生哎!)。
联合导演沈耀庭最出名的作品是《405谋杀案》,新中国第一部刑侦片(其实骨子里还是反特片),童年记忆的还有《淘金王》、《侠盗鲁平》。
应该是锅都被一手炮制这部电影的徐景贤给背了。
仲星火、达式常在80年代是中生代的代表人物。
这部片子我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所以写一篇长影评,希望留言讨论。
在北影编的《中国电影史》中,认为这个时期的电影概念化、公式化、雷同化很强,遵循“三突出“原则,追求”高、大、全“,镜头语言模式化等等问题,对于此片而言,书中批判了它的污蔑、影射等思想问题。
如果说样板戏有这些特点我不否认,作为舞台艺术本身就具有符号化、脸谱化、程式化等特点,这是许多舞台艺术本身的魅力所在,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伎以及南美、非洲等剧种都有规范程式,也因此形成了前表意特性。但是这个时期的电影而言,并没有《中国电影史》概况的那么简单和一无是处。
首先说镜头语言,蒙太奇隐喻随处可见,如钟声、不倒翁人偶、奔腾的小河等在人物对话或面部特写镜头中穿插;横移镜头、长镜头、变焦镜头同样使用很多,如开场中农民收粮的长镜头段落;声画对位也很丰富,如讨论二队今年日子好不过的对话,穿插着没有响动的大钟;除此之外,手持镜头、正反打镜头、景深镜头等等,总之,整体上镜头语言丰富,运镜流畅,剪辑流畅,叙事流畅,多线交叉,齐头并进。
这些特点很显然是与国际接轨的,并没有像《中国电影史》中讲的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苏联学派的蒙太奇冲突的运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的平常朴素、长镜头叙事、实景拍摄、纪录性的随性构图等,好莱坞的流畅叙事、剪辑、转场、对话段落镜头空间的封闭等等这些在此片中的使用,我相信不是中国导演自创的。
此片的创作原则也没有沦为”三突出“,即”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此片的叙事结构并没有沦为公式化。
电影没有单线式地表现主角遭遇困境、在革命思想下克服困难走向胜利,而是通过以周昌林竞选当上生产队长的主线、白汉城败选后期望借助姐夫夏副主任势力重返政治舞台、”不倒翁“左摇右摆以及姚梦田奴隶合同等副线穿插展开,整体上结构复杂但不凌乱,叙事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人物思想在不断变化,情绪起伏也很大,总之,十分流畅。
(2)电影的人物也没有概念化。
作为英雄人物的周昌林形象是完全可以立起来的,电影通过他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成长经历,将其思想中流淌的对共产主义坚定支持的热血细腻地刻画出来,比如当姚梦田、不倒翁思想动摇时,他苦口婆心地劝导,又比如他在夏副主任办公室的争论,谈起他过去在大跃进时期的遭遇、谈起他过去在旧社会的遭遇等,都让周昌林的人物形象令人信服。
夏副主任虽然是走资派但他也是革命英雄,他坚定地要”走资“,是有充足依据的,如他对”发财计划“的看法,他对过去政治运动造成的问题揭露等等,并不是空穴来风。不倒翁虽然左摇右摆,但对社会主义建设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剧情发展中逐步成长起来。可以说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多面性的,并非脸谱化的。
电影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彼此的斗争、争论,把每个人的立场和他的背景经历、思想轨迹结合起来,就拿夏副主任办公室一段来说,最终电影并没有呈现出谁对谁错,让主角周昌林压倒性的胜利,而是呈现出一个开放式的结果,一切都要看将来怎么走。
故事整体上以小见大,一条小凉河的治理反映着村子里的不同成分斗争,同时也与上头的不同成分斗争息息相关,人物设计富有代表性,结局虽然皆大欢喜,但并不是大团圆式的,夏副主任高升了,周昌林坚定地说还要斗争到底,同样完全是开放式的。
最后我想说,判断一个历史时期的好坏,或者一个人物的好坏,本身不能用”好“和”坏“去概括。那些说政治运动对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我想说,如果你看看民国时候拍的电影、文学作品、报告文学、随笔等,彼时的底层百姓处境绝对比新中国建立以后糟糕一百倍,他们没有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优越感、很少有自己的农田、遭到上层阶级欺压剥削、受到迫害更是无处伸冤。
WG时期就我的知识面而言,现在许多电影表现的批斗、打、砸、烧等经典片段,其实在当时并不经典,这些问题只发生在中央以及周边地区,其他地方其实相对平静,而且在1969年之后,戾气已经没了。被斗争的人员很多都是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做官的,连搞资本主义的商人都很少,事实上,那个时候是允许做买卖的,至于乡下的农民几乎没有。对于城市里的人而言,把他们下放到农田里和农民一起干活,是受了极大委屈,其实在不少农民眼中,尤其是离中央远的,WG实在不是大事儿。
关于斗争的问题,以下是毛写的原文:
斗争要文明些,坚持文斗,不用武斗
(一)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信
恩来同志:
最近,不少来京革命师生和革命群众来信问我,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牛鬼蛇神戴高帽子、打花脸、游街是否算武斗?
我认为:这种作法应该算是武斗的一种形式。这种作法不好。这种作法达不到教育人民的目的。
这里我强调一下,在斗争中一定要坚持文斗,不用武斗,因为武斗只能触及人的身体,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只有坚持文斗,不用武斗,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斗出水平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
应该分析,武斗绝大多数是少数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反动分子挑动起来的,他们有意破坏党的政策,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降低党的威信。凡是动手打人的,应该依法处之。请转告来京革命师生和革命群众。
(二)一九六七年二月三日的指示
斗争要文明些,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要高姿态,要高风格。北京街头上标语水平不高,到处都打倒、砸烂狗头,那有那么多的狗头,都是人头。这样搞群众很难理解。搞喷气式飞机照相片,登报贴在大街上被外国记者搞走了。现在要将斗争水平提高,现在水平太低。
八月初,也没这凶嘛,斗倒斗臭要在政治上斗臭,要对后代进行教育。不然他们将来掌权了,也这样干,这就太简单化了。他们认为这样斗臭了,还有把别人生活上的问题摆出来也叫斗臭了,我看不合适。主要是政治上斗臭。
最后我想说,批评WG的人,也许是对的,因为WG确实迫害了一些人;怀念WG的人,也许是对的,因为那个年代确实有着这个年代没有的纯粹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对毛的认知同样如此,批评和怀念都有可能是对的,对邓的认知同理,历史没有正确与否。
我是毛粉,以前我努力想在历史真实中探索毛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我发现,不同的历史资料里因为立场不同,视角往往是两个极端。我想,一个人越有名,争议性就越大,这是必然,历史也因此不可能被还原,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探索到历史真相。以前因为我是毛粉,会和那些反他的人争论,但是我越来越觉着那样很傻,扪心自问,你以为你真的了解毛吗?你和那个反他的人较真,你以为他真的了解毛吗?两个人都不了解毛,也不可能了解,争论岂不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真相往往是徒劳的,但是我们要做的或许并不是了解真相,而是从历史留下的真实资料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毛选》。只要《毛选》是有价值的,只要毛写的东西能够对我有帮助,我管他当时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此片让我觉着精彩之处在于,它虽然整体上倾向于周昌林,但是其他人物也都兼顾到了,没有因为政治上的立场不同,而把对方打压成彻底的反面形象,他们有理有据,同样出彩。这在当时年代里,实属难得。
最后一句,这部片子被禁,说实话,夺权派狭隘了。
唯生产力论和黑白猫论害死革命! “资本主义包围?不存在的!既然我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我们的经济计划,所谓资本主义包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新形式的暗害活动,同托洛茨基主义斗争?这全是区区小事!既然我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我们的经济计划,这一切小事又能有什么意义呢?党章,党的机关的选举制,党的领导者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的制度?这一切是不是需要呢?既然我们的经济在发展,工人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这些小事是不是值得过问呢?这全是区区小事!计划我们正在超额完成,我们的党并不坏,党中央也不坏,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些古怪的人坐在莫斯科那里,坐在党中央那里,凭空想出来一些什么问题,谈论什么暗害活动,自己不睡觉,也不让别人睡觉……”(新编《斯大林全集》第14卷140页~141页)
又是一部被打上深深地文革烙印的老电影,而且用力太猛,点名批邓,结局也就更惨了
一如大多数的文革电影,虽然把阶级斗争喊的震天响,但是依然没有逻辑:
问:阶级斗争能管饭吃吗?阶级斗争能当衣穿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可男主丝毫不关注温饱问题,只要脱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末日
猛批“富了又富”,发展计划是发财计划,把雇佣关系说成是卖身契
如今看来都是可笑之极,可当时却是实实在在的政治逻辑
实践证明,政治挂帅,纯而又纯,只能是溃灭的乌托邦
走资派的确还在走,而且越走越特色,越走路越宽
而不具有长期可操作性的理想主义,终究将被人性的种种缺点所吞噬
所以,我们要感恩那个时代,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单纯极权主义,它是一部追求极致纯粹无私精神的史诗级舞台剧,活生生地给我们做了一场惨烈的实验
而结局的惨败,也告诫了世人,理想终归是理想,人吃五谷杂粮,也有高低贵贱,怯懦贪婪永远也改不了
这方面,其实多看看伟人选集四卷,会收益良多,那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也的确是革命的教科书,方法步骤都给你写了,重点还敲了黑板
可惜,自己偏离了自己。
权力,真是一剂猛药。
文革后少有批邓的文艺作品。
上影厂的精英团队,放在今天这些人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刘琼、仲星火、程之、潘虹等等,连男主的配音的都是黄金嗓的毕克。这部电影的创作发行脱不开文革时期的创作窠臼,也脱不开政治路线的要求,当时的背景应该就是所谓的打击右倾翻案风,所谓的“打倒走资派”,这个矛头就是冲着邓大人去的。
难得的纯现实主义的文革电影。9队连年增产,却是倒数第一不太合理。文革人和现在人的世界观整个不同,用现在的观念去评价过去也是不恰当的。一些人执着于所谓文化多元论,但其实看过去才最需要多元,而现在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哪里还有多元。文革有暴行,但背后是一套世界观,不是一时被煽动的。
走资派还在走,我们是斗了还要……洗洗回家睡吧
这部作品与其他的文革电影不同,作为走资派的夏副主任哪怕在电影结束时也并未被打倒,他留下的那句“以后是我打倒你,还是你打倒我,咱们走着瞧!”成了电影的一个悬案。然而此时的我们都已知道历史的进程,社会主义,卒于1976
现在谁还不是个走资派啊,富人为所欲为,穷人望眼欲穿呐。
资本主义在人心,表面上一时的好不是真的好,大家好才是长远的放光明的好,那是人人为人人的社会,公平正义行大道。看看当初和现在的美国或台湾社会就知道了,资本主义带来的是人吃人的社会,富了的永远是少数。凳子承认他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好大牌不好学习,fubi资本主义,现在老百姓看病上学又难了
正面交锋直呼姓名,资社之争已然从暗涌冲上了浪尖。对于在余烬里长大的一代,钝刀子割肉病去抽丝的撕裂,是个怎么也难以愈合的伤口。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纲领。不倒翁赢得了胜利,但模糊影像里的那个时代也到处留下了痕迹。
现在再看觉得夏副主任不怎么像邓了,当年觉得好像,当时电影院里一片欢声笑语啊,特别是当夏副主任夹着香烟说:“不管白猫黑猫。。。。” 哈哈哈
好片,40年前的很多片子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都证实了。凳子的其它不能谈,只能看看10个if,还是那句话,彼时彼刻恰逢此时此刻。夏副主任有一句话说的好啊“亲戚、朋友,没有一个是资本家,一不贪污,二不腐化,三不到地主家里去吃喝。”是,这时候您还能这样说,过几年你的儿子孙子就可以拿着你批的条子去当倒爷致富了,等你们吃的滚瓜溜圆了,我们这些解放了生产力的幸运儿就可以出来给你们打工好“勤劳致富”了,真好!
挖小凉河实际上是斗资批修。直点稻名非常大胆。
泼妇骂街片
它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努力。有一点是肯定的:毛泽东思想至少要管一万年!
现在看起来是很幼稚的一部电影,但当时,却觉得很写实。暴露了年龄了?
看这种电影要对号入座,研究党史必看,镜头语言也比较讲究。
上面开团了!大家不要怕!无产阶级一定赢!一个月后。。。。什么?上面无了?
走资派还在走。。。
有争辩,并且让辩论公开呈现,很难得。事实证明有长远与宏阔历史洞见的永远都是极少的人,绝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聪明的平庸可笑之辈。
1976年
可以归为穿越剧,因为四十年后看全部都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