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到人在那种绝境下的恐慌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没有逼真感.就觉得故事主题很有新意,也是被开头吸引了,后面越来越无聊和无语...
牛顿都说,他能取得那么耀眼的成就,除了自身能力以外,巨人的肩膀也功不可没。当然,也得承认他确实杰出,我们芸芸大众,就是站在巨人的头顶上,也不行啊。科学研究,是代际积累,经由无数个杰出的大脑厚积薄发后,才能持续向前推进,故事创作也一样。
原始社会,我想围着篝火吃烤肉的时候,人类就开始讲故事了。电影没发明前,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展了几千年,各种载体丰富的故事,给影片创作提供了足够的养分。严格地说,无片不抄,人类所有的知识体会,都来自前人的积累。当代人,作为后来者的前人,同样用自己的脑力劳动,丰富人类的知识体系。理论上,只要看得足够多,谁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老电影看得越多,越有这种感觉。那个《XXX》,原来跟老片《XXX》是如此相似。编剧教学,重要的一课,就是看电影。新瓶旧酒,永远不过时。
这种类型片的一个套路就是,犯蠢的主人公。就为了一点浪漫,就要身赴险境。危险症候已经很明显了,还不想走,还要逞英雄,想想也不合理啊。但是,类型片又需要通过“不断犯蠢”来推动故事。所以说,这类影片的主人公,通常让观众喜欢不起来。当然,不合理的事,到处也都有。这两天有个新闻,一个女驴友爬四姑娘山,摔死了。以前小学课本上,还有刘连满等人的光荣事迹。虽说以前条件差,现在花钱也能买到非常专业的设备,还有GPS什么的。而且,四姑娘山比珠穆朗玛峰要低上很多。但是几个年轻人,冬天去爬海拔六千多米的雪山,这么违反常识的事情,人家照样干了,艺术可不正是来源于生活吗?问题在于,普通人生活成长在和平环境里,平常很难碰到蜂拥而上的小孩砍人这种emergency,乍一碰到手足无措很正常。实际上,谁碰到也不一定比影片里的依文做得更好。可是影片将人物放在放大镜下,观众势必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看到他们这种反应,确实容易上火。
生物学家汤姆和身怀六甲的妻子依文,是恩爱的两口子。依文一脸妊娠斑,非常扎眼。两口子来到西班牙小镇,愉快地待产。然而,元宵节到了,当地村民整天吵闹不休,两人打算去一个离岸很远(小艇要四小时才能到达)的小岛,过上几天。说干就干,两人在码头租好了小艇,就开始漂洋过海了。
到了小岛,阳光明媚,感觉很美好。几个小孩在码头钓鱼,虽然不太友好,但也算正常。青春期的小男孩,正是这种屌屌的,谁都不服的脾气。奇怪的是,岛上一个大人都没有,能见到的,就是这几个小孩。虽说白吃白喝挺不错,可是总感觉有点怪怪的。然而,主人公心很大,认为大人们只是到小岛的另一边,欢度新春佳节去了,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不断响起的奇怪电话,成功勾起了好奇宝宝的好奇心。这么恐怖的小岛,他们不但没打算离开,反而决定留下来,住几天。
之后,惨死的老头等等,终于让两口子明白这个小岛,是多么危机四伏。原来,这个小岛不是没有大人,只是大人都被岛上的孩子杀掉了,而且手段特别残忍。只有几个漏网之鱼,这些孩子正在逐一消灭,马上就轮到这两口子了。这两口子,简直不知道该吐槽谁了。这个男人担心吓着妻子,支支吾吾不肯告诉妻子真相。而这个妻子,时不时地圣母心发作,一步步也把夫妇二人,送上了绝路。
他们找到了一辆主人被杀的吉普车,一溜烟跑了。当时我恶毒地想了一下,假如没有船,他们一直开着车绕着这个小岛转圈,直到没油了被捉为止...
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了一户渔家,只有中年妇女和一个老太太,男人们都出海打渔了。因为住得比较偏远,这家的几个孩子还没有没感染。然而,大队人马闻讯赶来,见势不妙。男主女主,告辞了,再次跑路。至于为什么不告诉这个中年妇女,岛上的真相,并且带她和老母一起走,我感觉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见义勇为,得在身有余力的情况下。自顾尚且不暇,还去救人,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得折进去。现在方方面面的宣传,越来越不提倡见义勇为,尤其是未成年人,一定要评估见义勇为的风险。如果男主跟中年妇女说,岛上的孩子都疯了,开始杀人。你要不跑,说不定被自家孩子杀死,她肯定不相信。换做是我,我也不信。这个时候再跟她掰扯这些事,不但救不了她,自己也无法跑路。所以虽然这个主人公很讨厌,但这地方没毛病。
然而,他们俩开了一圈,又回去了,而不是找自己的小艇...
童党围攻,夫妻二人退回一个相对安全的小房间,主人公打响了反抗强暴的第一枪,终于站起来了。一枪下去,孩子们都跑了。然而,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一点不假。之前夫妻二人还不知道孩子们的恶行时,一个小女孩曾经接触过孕妻的肚子,里面未出世的婴儿也被传染了。现在,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在子宫里杀死了母亲...
男主跑路,遭遇大队童党在码头围攻。厮打的时候,海警来了。一看大人欺负小孩,正义感一下子上来了,一枪将男主就地正法。上岛查看,发现自己落入了童党的圈套。不用说,这三个赤手空拳的大人,不够孩子打得。
这个故事,有几个点很吸引人。
1.人物
①童党片标配,残暴的首脑。即使这些孩子已经疯狂了,他们仍然是有首脑人物的。码头上钓鱼的那几个小孩,正是首脑人物,他们负责带兵打仗。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有这几个首脑人物,组织不可能发展得又好又快。
②几个伪装性很强的女孩。孩子具有一定的伪装性,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大人会的那些,他们也都会。至于人畜无害的女孩子,更有迷惑性了。巧言令色鲜矣仁,不管是接近依文的那个小姑娘,还是巧言令色骗走父亲的那个,都是很危险的角色。
这个故事还是有几个精彩的创意:①女孩接近依文,目的是感染她肚子里的孩子,埋下了一个大包袱。②荷兰姑娘打电话求救,不敢出声,让人意识到她的藏身之处,然而又不得不求救,也是个精彩桥段。如果让我补充,还可以拓展一下。夫妻二人藏身小岛,童党们找不到他们的行踪,打电话,通过伪装声线等求救,诱杀下落不明的夫妻。或者,守着小船,埋伏起来,等待二人上钩...总之,是个精彩的故事。
补充:两口子躲在房间里,孩子们在外面哂笑的声音,吓死个人,不寒而栗...
假如有一天,当大人们从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床头一面微笑,一面拿起锋利的武器砍向他们的头颅。这是他们的孩子,那个朝夕相处,怀胎九月的生出的孩子,也是现在要杀死他们的孩子。而这一天,是属于孩子们的胜利,他们仿佛在一个盛大的舞会上翩翩起舞,谁又能杀死孩子?
电影所描绘的末日寓言式的场景,作为1976年的电影,没有3D特效,电脑特效,单纯依靠于镜头,演技和剧本,却依然能营造出骇人的恐怖气氛。它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片 ,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寓言。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影片开头6分钟的战争场景,以及电视报纸中不断穿插的冷战和越战的报道,无声的控诉战争对于弱势群体特别儿童的迫害。配乐也是牛的不行,每次观影因为有配乐的搭配,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总的来说,该电影是一部绝佳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西班牙电影之一。
这都不是恐怖片主角人设了 这就是智障人设
谁能杀死披着无辜和天真的皮的邪恶的孩子。电影 编剧不错,但是导演毁了一切。过程相当之无聊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天涯看图215 孩子...
不是有一个思路就能支撑一部电影啊,编剧和导演的水平次到连国内的二三流都不如,看得我心急如焚啊,思路1星,结局1星。
推荐 很好的恐怖片 现实中受虐的孩子转而成为残暴施虐者 纯真的笑脸歌声笑声让人不寒而栗 1小时52分下来止不住的想骂男女主角 所有恐怖皆来源于导演设定了两个在我看来无比傻逼的主角 无比傻逼 当然 大人的傻逼也烘托出影片的不可思议之处 who can kill a child?
谁能快点杀死俩无聊的游客?
7.6;凶手犯下的罪孽报应却要无辜者去怜悯
《伊甸湖》明显抄袭这片子的...
真让我胆寒
勉强两分。开场挺屌,用了二战韩战越战的影像资料,说战争戕害孩子,正片里提到《甜蜜的生活》杀死孩子以避免他们承受这个操蛋世界,电视里上演乱世的新闻,岛上的三个成人也表示不忍心杀死孩子。开头这段的意思可能是对孩子们突然开始杀人的行为做解释:即成人世界的疯狂侵蚀了孩子。这跟港片里把孩子当做人类恶之原罪的视角不一样。剧情一泡污,男主完全是个弱智,上岛以后发现四处空无一人,渐渐发现孩子们在杀大人以后,还多次抛下怀孕妻子到处乱晃(这演员跑步的姿势很畸形),也不跟妻子说真相,片长就耗费在他没头苍蝇一样的走动里了。女演员满脸斑且头骨奇怪,长相令人恶心。导演手法粗糙油腻,用了太多空旷环境的场景渲染危机边缘的气氛,但全片又没什么血腥镜头,反复吊人胃口但又没真章,令人失望,孩子们的面部特写透出一股成本低廉的无奈感
谁能杀死孩子,其含义是如何?开始的展示大屠杀的意义在于,揭示杀死孩子的不人道与残忍,而孩子们恶魔的一面又如何?正是因为孩子们不该被杀,他们也就不能滥用此种权力,去要求自己不应有的东西,至于孩子去掉童真杀死大人,更是想都不该想的错事:这在小岛上成真了,孩子不再是孩子,因而便可杀。隐藏在持枪的小萌正太身后的,是哲学上关于“是或不是”的概念性思辨。
f8fbe1c1b3 字 f8f7b3aa8e
超赞!在白天创造出来的恐惧,值得学习啊……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实在受不了这2个傻比了,死的好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游戏,叫做“狂扁小朋友”。。
导演脑子进水了。。。
傻巴拉及
我想了好几个结局,觉得最把自己吓到的就是他们生下来的小婴儿把他们杀了.......不过最后这个讽刺性结局也挺好的。孩子杀他们和《甜蜜的生活》中父亲杀死孩子一样的荒诞,一样的有理。国人看了这部电影会更有感触,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恐怕比这些孩子更残暴。这真是一部把弑父恐惧放到最大的惊悚片
本片最恐怖的就是开篇的真实影像,但在你期待正片会有多深刻精彩的时候他给你来个十分粗制滥造的剧本……其实大概念真的很不错!但剧本实在太不用心!男女主行为都太令人无语,互相觉得对方大题小做的不信任…典型的劣质恐怖片人设,看完不置可否,甚至和村子里的成人一样陷入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