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穷人的哭么?穷人的世界,不笑以外,都是哭。 穷人的哭,是人生。是对生之痛,苦到一个点,说不出话了,压到胸口,身体里所有的累和苦,扭着劲的疼,憋到了嗓子就成了啊啊的嚎哭。哭是一种身体震颤,倾尽全身力气的无言。可哭过之后呢?抹干净眼泪,继续咬牙活下去,哪怕前路漫漫。 电影里唯一一抹亮色,是黑白花奶牛。色彩鲜明的来到校舍,是工资也是学校开支来源;是孩子咂摸着嘴回味的牛奶泡馍;是晋生唯一拿得出手的礼物;是村里轮番喂养的宝贝;最后因救晋生难产而亡;来的意外,去也匆匆。花奶牛没了,村长退了,晋生村里要搬迁,晓凤也进城了,曾祖母病了,这些帮助晋生,温暖晋生生活的力量,相继离开晋生坚守的土地。 看到这里,难免为晋生哀伤,这个沉默的男人自己也哀伤。甚至沾上了一丝对于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后的绝望感。绝望不一定是万念俱灰,或嘶声力吼,绝望有时候是种没了力气的委屈,是所有情绪沉淀后,剩下的最后一种余味,它可能都不哭出声,就是让人无法声张无处言诉,它实实在在的来过,把蓬勃的心灵揉捏得奄奄一息,怎么把它道出口呢?影片末尾,晋生和曾祖母望着父亲的坟,天地间静默而屋舍凋零,晋生闷闷的开口,三言两语再简单不过的家常,却让人心酸。 晋生又是倔强而充满韧性的,走路攥紧得拳头,一言不发的做事,没有多余的寒暄,表彰夸赞下的反应也是平平,他对于未来曾有过憧憬,同学轻飘飘的信纸压在他心口,但他睡一觉,明天继续睁眼讲课,继续过完条件艰苦的一天,他在走自己选的路。 他和曾祖母的对话,总是在事件节点穿插。老人不去坟前悼念已逝之人,心里分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死了不在了,去不去看还有什么意思,无非是骗自己又一场空罢了。老人告诉晋生好好教书,别管春哥做好自己的事,老人身上自有一股气度,神思清明,定力在做正事上。电影结尾,病了,心知天命,老人去看孙子的坟,去看尘缘里的牵绊,最后一次开导了晋生,力量穿透屏幕。老人过往经历过苦难抗争,可非但没有打倒她,还让她对生活有了底气,活出了神气,她一语中的,一无所有不还有双手么,有双手又有什么难?晋生的困顿打击,在她眼里还有转机,别人都走了你也走吧,你的路有希望还很长。这不是一时安慰,而是老人一双慧眼看到的未来。她的重孙子不能折了以后人生的心气。 如果说,晋生的抗争,是走命运转折的路,走的端正;那么,春哥的私奔,就像撕开乡村宁静的画布,野心在发光,在春哥那赤膊上阵争抢时的双眼里,在春哥挥砖头打村长的手里,春哥不甘心哪,他走了另一条路,离开山村。 晓凤的心思既明显,又晦涩。她对晋生,有好感,有感激,有尊敬,又有自卑。是稚嫩笨拙又带点依附的默默付出。晋生对林菲菲有共同语言,透着亲昵,此时,晓凤看到了一个男性晋生,而不是老师晋生,瞬间了悟差距与区别对待。她何尝不是为自己的求不得而哭泣,更为了林菲菲被维护的心酸和自己被揭破的难堪。晓凤不是因为穷而守护不住,归根结底是因为单恋。 众人短短的交集,又匆匆的别离。晋生,春哥,晓凤,年轻一代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争取,去和命运抗争,最后各奔东西。 电影里,表姑信仰宗教,试图以精神寄托的方式,来缓解生活中的苦难;而曾祖母传递给晋生的精神,则是根植于现实世界的破土力量;老村长是实打实的不辞劳苦的奔波做事,没有言语的赘述,只有往前走解决实际困难,做实事;晋生的同学,热心肠,真帮忙,但也走偏了路,家散了,人穷了,给晋生敲了警钟;晋生认同曾祖母的精神,又被老村长的干劲带动,虽然穷苦,但始终有追求。 本片的色彩,沉闷破旧,天不蓝草不绿,艳红呈暗沉,阳光下的黑白花奶牛让人眼前一亮,黑白分明得发光。影片的基调就是人物淡淡的外在情绪,舒缓的叙事节奏,多用对白交代故事情节进展,用镜头固化一个环境,形成静态氛围,让环境在光影里暗淡,剧情人物融入暗淡里从而看起来模糊,与环境形成一体,从而固化了环境里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这样凸显沉闷及生活化,暗示出人物解决困境不明朗,用语言呈现故事而非一味用行动的手法。镜头拍远景,呈现出一幕幕的大空间,和人群的疏散,更清晰的凸显了人物生活环境和人物状态。有一段镜头,晋生的噩梦,闪过一幅幅白衣暗林间如鬼魅穿行的场景,最后是晋生溺水的死亡姿势,这个梦如此不详,就像晋生的魂魄,在找回自己的身体,而花奶牛救晋生,难产而亡。一如梦境折射了现实,花奶牛,替死。这是影片写实拍摄手法里唯一一段看起来魔幻的镜头。虽然没有明着交代花奶牛的死亡镜头,但半夜滂沱大雨里一片漆黑的危房,传出晋生的惨叫,比拍出实景还让人揪心,一片漆黑的屏幕,就像心里没底的观众情绪。 本片的语言是方言,乡土气息浓厚,人们直来直往,说完抬腿就走的风格,贯彻始终。本片的人们平时不笑,大家见面冷着脸,其实那恰恰说明真实,农民生活里面忙的是劳碌的过日子,而不是表演。 但影片的意义,绝不是单纯说一头花奶牛和晋生的故事,而是围绕这个题材,探讨人生的意义,和面对苦难的沉重,我们人的支撑力量,不屈不挠的精神。晋生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在苦难中完善人格,灰扑扑的人生,也透发出别样的光彩。
接地气的故乡电影,有早期贾璋珂的风格,平淡的影像、平淡的活着和死去。
摄影优美,节奏得当,除了非职业演员在表演上略显拘谨之外,整个故事朴素、真实而又悲伤、深沉。没有刻意的宏大与说教,一切意义尽在故事之中。很有分量的剧情片处女作。
他的每部电影都是很长很长的长镜头而且叙事都不怎么流畅。我更喜欢他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简简单单。最后一段戏还算挺有意境。
1、老人的话,简单、睿智;2、那些美好和真实,只能在贫穷、封闭和落后的地方存在了,而随着“改革开放”,这些地方越来越少了,“走向新时代了”;3、片子有没有《偷自行车的人》、《楢山节考》的影子呢?
拍的很朴实 但在有反差和对比方面表达力度不够~
杨瑾的长片处女作,简单,接地气。
根据小说改编,电影给3分,但这是导演花了1万在大一时拍的,果断推荐啊~~~~多淳朴的电影风格,最后一段奶奶的话是演员即兴的
我问了曾祖母一个问题,姥姥,哼?你怎么活了快一百岁了,还没有死?我早都不想活了,想等着你回来了,我才死,死了你在就能把我埋了,你总是回来不停就走,我就盼呀盼,盼着你回来,你回来了我就死,死了你在就能把我埋了......哎,也不知道你这次回来,我能不能死成
十几年前看过,然后就一直占据着我脑海中电影的一块地位。
牛死,人去。一切仿佛东流的水,挡不住的哀嚎。说的不出的土与真。 7.7
自奶牛产仔始,故事的一切显出生机,结尾像是强悍生活的霸者横栏,将一切可延续的美好都斩断了,电影最后的镜头颇像《恋恋风尘》的结尾,镜头不属于电影,而属于电影中的人物,飘忽感加画外音,意味深长。
这么好的电影,居然评分这么低。
拍的稍显特意,女孩例假哭时还有穿帮镜头,不过剧情完整,乡土气息十足。
一直以为老娘是个缺席的存在,最后的出场把整部电影拔高了。徐菲菲的造访除了强调杨晓凤对晋生存在好感没有别的,感觉有点多余。
我睡着了.....我真的很中意在现象的影院睡觉,哈!
有點悶
最后居然看得我老泪纵横,分寸感拿捏得相当老到,这竟然是杨瑾22岁的作品,情感却是如此朴实深沉,猜他一定很喜欢《恋恋风尘》。
有点分散,有点冗长,焦点放在奶牛上有点牵强,不过,作为一部学生作品,已经非常好了。
一只花奶猪以及一只花奶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