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组长和他的兄弟从开头办公室那场戏来看感情是很好的:其一,六个人都不是警校出身; 其二,两帮人因为晋升事件发生争执的时候组长出手揍大虎,大虎表现得十分顺服,说明以大虎为首的五个兄弟对组长是没有二话的。
2、组长答应去找演员除了考虑自己的处境之外也在替手下的几个兄弟考虑,毕竟升职之后自己和几位兄弟的处境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说明组长心里面是有这几个兄弟的。
3、从片中的几场戏来看,组长和大虎走得非常近,彼此感情非常好:其一,吃大排档时组长批评大虎收钱;其二、两人出勤时组长在车上询问大虎家小孩的学习情况;其三,组长死之前因为失手杀掉了大虎坐在车上哭,不停地说对不起。
4、最关键的是:既然六个人的感情很好,大虎死之后剩下四个兄弟看到张石九手下的视频之后连问都不问就决定让人杀掉组长,这一点基本上就说不通了。四个兄弟对组长的为人难道没有一点认识吗?组长杀大虎的动机是什么?难道电影是想表现有背景的检查官作恶之后没事,没有背景的组长作恶之后就得死这样的反差?
题外话:组长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之后就算不跟大伙交代,至少应该跟大虎说一声。组长完全瞒着这几个兄弟单枪匹马地去做这件事情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的五个兄弟一下子就跟故事脱节了,后面几位兄弟的出场都变成了一种强行连接,尤其是大虎的出场都是为了导出最后兄弟发现组长干的坏事而导致其丢掉性命。
这部电影的两位主演表现都很出色,整部片子想反映的问题也很多,节奏很紧凑,如果打磨得再细腻一点就更完美了。
常言:一波三折。或许这部电影达不到,但是一折两波还是有的。从开始观看,你会不自觉感受到剧情的爬升,然后归于平淡,最后却在结尾来了一个大高潮。所以本来的三星又会飙到四星。
第一波,现实又真实。 崔哲基作为主角,一个基层的警察,有着自己的坚守,却也能认清事实。自己的升迁现状、属下兄弟们的情况、妹妹的生活实际。都能在底线上徘徊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扛下一切。为此有了与警察高层的交易,有了在地板寻找疑犯演员照片的一幕,最后开始了一顿为达目的,佛挡杀佛的操作。包括检察官朱阳,也是如此。两人碰撞,精彩的对抗。却在崔哲基脱衣一跪之下,达到真正的波峰。为了属下和妹妹等,可以放下所谓的尊严。这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折,如何解决问题。为了结束烦恼,选择了结束一切的隐患。或许灭口才是最干净的手法。在灭口场景中,突然冒出来的兄弟,让原本上升的剧情陡然之间下降,一切如你所料,误伤了兄弟。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自己突然想到,每个人在面临绝境之时,如何选择,自杀逃避还是生死一搏?其实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大部分人应该第一选择,或者说首先面临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杀,而非冷静思考,其实底线就是一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这个时候的状态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这倒是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最差的后果,尔后在往上考虑,或许问题就会有新的生机。
第三波,检察官朱阳的豁免。剧情发展到崔哲基被兄弟报复而死,而且朱阳的丑闻铺天盖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好像符合大家的预期。但在大家以为结局如此之时,朱阳在岳父的庇护之下,却能安然无恙,让你心潮再起一波。却也是最现实最致命的一击。一切的一切,归根于底,是需要有后台,或者说是你成为后台。如此才能无惧风浪。
其实两波一折,说明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该交的税金都交完的话,我们检察官大人的西服谁给买啊
听说过自己人比敌人还可怕吧?
。。。。。。。。。。。。。。。。。。。。。。。。。。。。。。。。。。。。。。。。。。。。。。。。。。。。。。。。。。。。。。。。。。。。。。。。。。。。。。。。。。。。。。。。。。。。。。。。。。。。。。。。。。。。。。。。。。。。。。。。。。。。。。。。。。。。。。。。。。。。。。。。。。。。。。。。。。。。。。。。。。。。。。。。。。。。。。。。。。。。。。。。。。。。。。。。。。。。。。。。。。。。。。。。。。。。。。。。。。。。。。。。。。。。。。。。。。。。。。。。。。。。。。。。。。。。。。。。。。。。。。。。。。。。。。。。。。。。。。。。。。。。。。。。。。。。。。。。。。。。。。。。。。。。。。。。。。。。。。。。。。。。。。。。。。。。。。。。。。。。。。。。。。。。。。。。。。。。。。。。。。。。。。。。。。。。。。。。。。。。。。。。。。。。。。。。。。。。。。。。。。。。。。。。。。。。。。。。。。。。。。。。。。。。。。。。。。。。。。。。。。。。。。。。。。。。。。。。。。。。。。。。。。。。。。。。。。。。。。。。。。。。。。。。。。。。。。。。。。。。。。。。。。。。。。。。。。。。。。。。。。。。。。。。。。。。。。。。。。。。。。。。。。。。。。。。。。。。。。。。。。。。。。。。。。。。。。。。。。。。。。。。。。。。。。。。。。。。。。。。。。。。。。。。。。。。。。。。。。。。。。。。。。。。。。。。。。。。。。。。。。。。。。。。。。。。。。。。。。。。。。。。。。。。。。。。。。。。。。。。。。。。。。。。。。。。。。。。。。。。。。。。。。。。。。。。。。。。。。。。。。。。。。。。。。。。。。。。。。。。。。。。。。。。。。。。。。。。。。。。。。。。。。。。。。。。。。。。。。。。。。。。。。。。。。。。。。。。。。。。。。。。。。。。。。。。。。。。。。。。。。。。。。。。。。。。。。。。。。。。。。。。。。。。。。。。。。。。。。。。。。。。。。。。。。。。。。。。。。。。。。。。。。。。。。。。。。。。。。。。。。。。。。。。。。。。。。。。。。。。。。。。。。。。。。。。。。。。。。。。。。。。。。。。。。。。。。。。。。。。。。。。。。。。。。。。。。。。。。。。。。。。。。。。。。。。。。。。。。。。
韩国拍司法,执法批判电影到今天已称得上老练。这部电影又再次狠狠地踹了“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一脚。
不过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借误打误撞的巧合,通过讲述两个作恶者的斗争及各自的结局,来讽刺做作恶者的自食其果。
影片中男主为立功升职,在处理一个大案中,找了一个替罪羊。而在为让这个替罪羊被“绳之以法”的过程中,男主放弃了尊严,牵连了家人,意外害死了自己亲密的同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滑稽的是,所找的替罪羊在最后被证明真的是凶手,自己为造假所犯的所有的罪恶居然是命运和自己开的玩笑。(男主知道真相时,表情很到位)最后,男主的部下在追查同事死因时,只看到了男主处理害死的同事时的尸体的视频(又是一个误打误撞),误以为男主为升职故意杀了同事。于是找人开枪杀了男主。男主也因为误打误撞,受到了惩罚。
当然,改影片前半部分,叙事节奏慢且平淡是不可质疑的毛病,看的我都打瞌睡。但冲着结尾部分带来的意外感,给4星
凌晨5点看完后豆瓣里的第一个影评,很想写点东西。关键还是在影评中没看到我觉得共鸣的东西。
这个电影不认真看真感觉好普通,很平庸,也许是没有那个主角代入感或者是镜头所表达的不足。我觉得这就是主角黄政民(崔哲基)的独角戏。
1.故事开头警署局长与厅长的对话就表明了整个电影所表达的中心“他不是专业警校毕业的,这对我们更方便啊”。从第一次的“不当交易”开始,不管成与败,黄政民注定是一个牺牲品的缩影。不是警校毕业,如果与厅长的交易东窗事发他就是弃子。(当朝临时工的写照)
2.看完电影后第一个疑问,崔班长为什么答应警署局长的交易?后回想起崔与张锡邱桥下会面拳脚相加的镜头,再到团队人员与妹妹家人被抓后在检察官面前下跪的对照下。崔在乎的只是他们,一个单身大叔的年纪,他们是崔唯一的牵挂唯一的家人。这也就有了答案。
3.不是警校毕业3次错失晋升。其他组的升迁,自己队员气不过跟他们的大打出手。队员跟大虎的经济情况。妹妹顶着个大肚子还在经营着一个破旧的理发店。妹夫替他收黑钱。这一切他所在乎的人,只要他接了这个交易,全部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理解了崔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4.在嫌疑人里崔还有认真在调查,并没有随便从中挑选一个替罪羊。可时间有限,证据不足。在锁定李东石嫌疑最大后。崔单独去找了张锡邱。即便最后时刻大虎要替崔杀了张的助理,崔也极力反抗。他不愿自己在乎的人受牵连陷入这肮脏的交易。这是他一个人的生与死。
5.队员看了大虎死亡的部分片段。误以为是崔陷害了大虎,栽赃大虎与黑社会的金钱交易让警队蒙羞,大虎死了警衔还降级。崔却因此晋升。让我想起片中的一个插曲,崔被停职的时候队员极力反抗,在饭桌见了警署局长后复职。队员们却以为是他们的反对起了效果,才让崔复职。也许也正是这些种种因素,队员们对崔下了杀意。在他们的立场里,这是江湖义气的缩写~我待你义薄云天,你却见利忘义
6.崔晋升警长,进入警长办公室的时候。触发了我2个片段。队员同其他组员大打出手崔制止时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的警长,警长无动于衷。队员被检察官带走事后崔赶到大骂同事时回头看了眼警长,一样的冷漠。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述的意思。按我的理解是。崔独自一人在警长办公室,独自一人偷偷去大虎墓碑,独自一人在车里哭泣......就仿佛看到了崔当上警长后活着如电影里的警长2个镜头0句台词,卑微的在忏悔中安度余生
6.电影最让人难受的就是队员杀崔的那一幕,本是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却演变成队员们在他们的认知里骄傲的活着!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逼良为娼,开篇和结局都有些弱,三星半
对于最后DNA的设计我持保留意见,如果凶手恰恰真的是替死鬼,那么讽刺性虽然增加了,但批判力度却大大减弱,前面替死鬼妻子和女儿雨中打着伞的镜头等于在欺骗观众眼泪。我个人倾向于这个DNA检查结果是警署总长为他的手下擦屁股。这样影片的社会批判性就更强了。
接近四星,双雄式的对决刺激无比,此消彼长,悬念丰富,成功描绘出一个黑到骨子里的公检法世界,动作不多但设计精良,配乐情绪紧张,过耳难忘,甚至有点过火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勉强及格。一个警察一个检察官一个商人一个黑道商人的四角关系,最后因一场全民关注的少女奸杀案而产生角力和勾结,四去其三而电影聚焦的韩国财阀社会依旧稳固。这个剧本比柳昇完自己搞的那些动作类型片框架里的要复杂,指控韩国财阀社会并不新鲜,全员恶人的主角群亦非独创,比较好的地方是编剧扎实的表现角色生存困境,捎带也垫了兄弟情之类元素,这些设计都挺克制的。柳昇完的导演环节一如既往的有问题,他镜头里的人物经常处于暴躁情绪里而欠逻辑,比如本片大虎阻止黄政民杀人、黄政民对黑道柳海真毫无底线的压迫(直接导致他自己对形势失去掌控)之类举动因为缺乏垫戏,显得角色像神经病,开场部分交代四人关系的戏略显凌乱,感到导演的吃力。黄政民找黑道胁迫认罪的嫌疑人,后来又交代确是真凶,是把黄的角色往悲情英雄上靠,这处理并没有必要
所以说豆瓣真文艺,才打6点多分,只有那种红白蓝云上日子是五星是吧,这么情节流畅演技彪悍配乐带感的黑吃黑动作片就格调低下了是吧,真想看香港翻拍版,古天乐配吴彦祖嗯,刘青云可以去演那个悲剧便当的大皓。
算是韩版《无间道》了吧,韩国电影审查尺度真宽呢,完全不给公检法留情面。
给柳承范一颗星,本来是冲着黄正民去的,却被柳承范再次震撼到了,小柳戏路宽广,擅演各类坏蛋、怪咖、神经质。。。
公检法商黑,黑吃黑,错掩错。墨墨黑呀。
不需要說明,就值得看!!
警察是坏人,检察官也是坏人,被陷害是坏人的人也是真正的坏人。反正都不是好人。@20110728
题材不算新颖 但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大场面的犯罪片能斩获三项青龙大奖靠的是过硬的剧本和导演的功力 三角主力互相钳制 主副线力度分配恰到 人物繁多但阵脚不乱 演员飙戏人物尽立 柳承范是为最大亮点 对体制的挖掘也相当深刻 绝非“青龙黑马”
揭露公检法腐败内幕的作品真是再多也不嫌多。尽管讲述黑吃黑的电影经常性地落入一种隔靴搔痒的窠臼,但拍出《新世界》的朴勋政却用斯科赛斯式的喜剧漫画风为这种警匪类型片注入了一股“老坛酸菜”的味道。他一定要让那些隐秘而肮脏的《不当交易》体现在每一张百感交集的脸上。在看似风光的场合里,人的五官和动作以及在充斥着各种歧视性、辱骂性和暴力性的话语间的权力争斗不仅令《寄生上流》的《华尔街之狼》忍不住作呕、抓狂和暴怒,更让围观的看客忍不住叫好和发笑。遗憾的是,机遇与挑战在时间长河中就像《赛末点》那样只有短短一瞬。一念之间,你要么迈向《新世界》的大门,要么坠入永无翻身机会的深渊。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配拥有人性和家庭,只有念及《大虎》以及兄弟情义的人还在下跪、忏悔和认罪。正义永不会缺席,死神也仅仅是经常性迟到而已。
前面字幕不太好,看着很吃力,后面突然就好了很多,原来不是一个人做的。借杀人案讲了个制度下人人腐化的故事,在中国,这基本不算个事儿。期待过高,没有想象中的强
在黑吃黑的权钱斗争下人性变成了最脆弱的东西,无论是警察还是检察官,他们都在欲望中渐行渐远。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很具有批判性,故事也算高潮迭起,但人物本身缺乏层次感,演员表演过于浮夸。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
又不是写剧情小说,内容拍的那么满,爽是爽了,看后想想真没劲~
港版可能会好看很多。
柳承范总让人感觉有喜感,黄民政尽管长相不帅凭借实力近期也都上位主角了。又是一部反映国家部门腐败、官商勾结的影片。情节紧凑、富于戏剧性,不失为一部好片。腐败的官员有的曝光得到应有的报应,有的依仗靠山还是在国家机构内部腐烂,结尾也很赞。
想我马爷当年身材还没那么魁梧,还是跟在黄政民身后当小弟被扇大嘴巴子的命……士别三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