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伊·比姆》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刺杀肯尼迪》和韩国的《辩护人》。这三部电影都和法律相关,感染力极强,影响力极大。我多么希望我们也能拍出、并且能上映这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两部国产电影,一个是《让子弹飞》,张麻子上任之后伸出三个指头:我上任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另一个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火爆网络引发热议,我们真的太缺这个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因为种姓制度,印度一直是压迫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看《杰伊·比姆》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和妻子都捏着拳头揪着心含着泪……
杰伊比姆是光,杰伊比姆是爱,杰伊比姆是黑暗通向光明的道路,杰伊比姆是数百万人眼角的泪水。
正所谓“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惟愿公平正义满人间,窦娥冤屈永世休!
观众看影片时,有立场预设,有上帝视角,所以我们很自然就可以代入主角的经历,认定基本的善恶,这是电影的功劳。然而若把这样的案件放入现实中,再悄悄修改一下剧情,使得受害者不是完美受害者,而是一个略喜欢贪小便宜的人,那么在警察看似完美的证据链下,旁观者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观看这个案件呢?
结合近年来“网民断案”的倾向,我想不难猜到舆论的反转和对立。
正如影片里“IG”警官为自己打断猥亵男十指的私刑辩护那样——“如果不动用这种刑罚,我怎么能保护那个女学生?怎么惩戒那些罪犯?”——大多数民众朴素的正义感往往只能让他们认识到法律双刃剑的其中一面——惩戒犯罪——而忘了另一面:约束公权力。
我想引用罗翔《圆圈正义》中通俗的阐述来解释这个观点:
“刑法不仅要惩罚犯罪,还必须有效地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古话说:‘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如果刑法的使命只是打击犯罪,其实没有必要制定成文刑法。它只需存于统治者的内心深处,一种秘而不宣的刑法较之公开明示的法律更能打击一切所谓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公权力如果不受约束,那么“一切有关谁应该构成犯罪,谁不应该构成犯罪的问题,也就只能依赖权力者的偏好……这样,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出现疑难案件,因为只要是我们想打击的,那它就是犯罪。”
《杰伊·比姆》用一个小时的刻画,让观众体会了公权力之恶,甚于民间违法。
民间的违法,由公权力去制裁,而公权力对人权的践踏,更容易使人毫无申诉的余地。也正如影片中律师钱德鲁所说:“他们(那些被公权力践踏的人民)只剩下我们了。”
看完本片,不由得对坚持正义的律师心生敬佩。每一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为手无寸铁的民众举起对抗部分邪恶公权力的法律武器。
他们就像罗翔在送给所有人的书里都会写的那句话一样:做法治之光。
现实生活中的“Jai Bhim”在高等法院处理了 96,000 起案件,为受压迫的人而战
K Chandru 法官不想成为“五星级律师”,而是为穷人服务。现在,亚马逊 Prime 上有一部电影叫 Jai Bhim,讲述了他非凡生活中的一集。
Ĵ AI比姆,在强硬的泰米尔语电影亚马逊主演素里亚西瓦库玛,已经引起cinegoers的想象力来自全国各地的司法制度其鲜明的描绘,以及如何从社会斗争的贫困阶层的人来浏览它。
这部电影由 TJ Gnanvel 执导,讲述了来自边缘化农村部落社区的妇女 Sengani(Lijomol Jose 饰)努力寻找被警方诬告盗窃的丈夫 Rajakannu(K Manikandan 饰)的故事并逃脱监管。在律师 Chandru(Suriya 饰)的协助下,Sengani 提交了人身保护令请愿书,观众了解到 Rajakannu 是如何被警察谋杀的。
这部电影是根据 1993年发生在 Cuddalore 地区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在原始故事中,主要职业是制作竹篮和农业劳动力的安代库伦巴尔部落成员 Rajakannu 被指控从一所房子里偷珠宝雇用他。根据投诉,Rajkannu 被警方拘留。
在遭受警察的酷刑后,拉贾坎努在拘留期间死亡。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当地警察将他的尸体移至深夜,在邻近的蒂鲁吉拉伯利 (Trichy) 区处置,后来声称他已逃脱拘留。然而,Rajakannu 的妻子 Parvathi 并没有购买这个故事,而是寻求帮助寻找她的丈夫。最后,她找到了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律师 K Chandru,他加入了她的正义追求。
后来成为马德拉斯高等法院受人尊敬和受欢迎的法官的 K Chandru 在同一法院提交了人身保护令申请。经过13年的法律斗争,法院裁定这是一起羁押死亡案件,被告警官因谋杀拉贾坎努而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在接受The News Minute采访时,他回忆起警方在案件期间如何试图贿赂 Parvathi 和他。Chandru 的回应是从他的办公室扔出装钱的手提箱和警察。
然而,让 Parvathi 为她丈夫的监护人伸张正义,只是 K Chandru 法官为边缘化和受压迫者做出的众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之一。
在他担任马德拉斯高等法院法官的六年半时间里,他处理了 96,000 起案件,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这得益于他完美的计划和组织。
除了平均每天审理 75 起案件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外,他还通过了一些以社会正义为中心的里程碑式的判断,其中包括为什么女性可以成为寺庙的牧师,应该有一个不分种姓的共同墓地,以及确保政府雇员的心理健康根据《残疾人(平等机会、权利保护和充分参与)法》,患病者可免于被解雇。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作为律师和法官的行为。
与当今法律界所遭受的懦弱和贪婪的形象相反,钱德鲁大法官是一个生活俭朴的人,他一生都在为受压迫的人而战。
在 2013 年接受法律出版物Bar and Bench采访时,他说:“金钱从来都不是标准。我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的志向不是成为‘五星级律师’。”
作为一名法官,他会要求律师不要像惯例那样在法庭上称他为“我的主”。他不希望拿着钉头锤的人宣布他到达法庭,拒绝了个人安全官 (PSO),因为他认为这已经成为“更多的身份象征,而不是基于任何实际的威胁感知”,并宣布了他的个人资产在他作为法官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事实上,退休后,他放弃了他的公务车,乘坐当地的火车回家。
争取正义早早开始
Chandru 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正统家庭,他的大学生活与他的个人背景完全相反。作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学生领袖,他经常领导争取学生和工人权利的鼓动。这会让他首先在钦奈的洛约拉学院与当局陷入很多麻烦,他因在那里领导学生煽动而被开除,最终从基督教学院毕业。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和工会成员,他参观了工厂,与工人会面,乘坐卡车和公共汽车走遍泰米尔纳德邦,会见达利特工人、农业工人和工会领导人的家人,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解弱势和边缘化的人幸免于难。
他进入法律行业的愿望是由当时的DMK 党领袖M Karunanidhi设立的调查委员会引发的,该委员会调查了一名安娜大学学生在被警方指控后死亡。该委员会由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一名附加法官领导,钱德鲁代表学生出庭。
看到钱德鲁在委员会面前准备得如此周到,法官建议他进入法律行业。他于 1973 年进入法学院。最初拒绝进入他们的宿舍,因为他过去是学生活动家,Chandru 绝食了三天,直到当局最终让步。
在法学院毕业期间和毕业后,钱德鲁在一家名为 Row & Reddy 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该公司为穷人提供法律代理。在那里工作八年后,他开始自己的私人实践,成为最年轻的律师作为泰米尔纳德邦的酒吧委员会成员,20世纪90年代下半年的某个时候被马德拉斯高等法院提名了高级倡导者。在此期间(1988 年),由于拉吉夫·甘地政府在处理斯里兰卡泰米尔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分歧,他退出了印共(马)。
为人民伸张正义
他于 2006 年 7 月被任命为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附加法官,并于 2009 年 11 月成为永久法官。在他担任法官期间,他通过了无数对国家社会结构产生持久影响的判决。以他在 2008 年 9 月的判断为例,当时他指示允许一名女牧师在主神是杜尔加女神的乡村寺庙中进行礼拜(祈祷仪式)。这完全拒绝了请愿人的男表弟提出的要求,他辩称,鉴于只有男性成员可以成为牧师,他应该被允许执行上述“礼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寺庙的主神是女神时,有人反对女性在此类寺庙中进行祈福……法律或任何计划都没有禁止女性在该寺庙中进行祈福,”法官说钱卓。
然而,2007 年 10 月,他推翻了杜蒂戈林地区政府解雇 anganwadi 工人的决定,这是一项出色的判决。根据法庭文件,地区行政部门给出的理由是“不可能在请愿人的服务下运行 ankanwadi [anganwadi],因为她处于精神错乱的健康状况” 。她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
请愿人 A. Tamilarasi 是一名安甘瓦迪工人。法庭文件表明,她已经服务了 25 年,并因其“在儿童保育和相关活动中的杰出服务”而获得了地区收藏家的奖励。闲暇之余,她还给村里的孩子们教英语口语,并在未婚的情况下照顾年迈的父母。
不幸的是,她的父亲于2002年11月去世。她的兄弟婚后离家出走,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并抚养她。2006年2月,她被完全免职。在广泛听取此案后,钱德鲁大法官严厉批评地方行政当局使用“精神错乱”之类的词来证明她的解雇是合理的,称其在相关法规中没有任何地位。
他补充说,没有试图“了解请愿人的状况,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更重要的是,没有试图“按照 1987 年《心理健康法》的要求,将她送到医疗委员会以获得适当的证明”。
Chandru 法官花了一些时间来说服 Tamilarasi,为了挑战政府对她被解雇的立场,她应该接受测试以确定她的心理健康状况。
尽管最初遭到拒绝并经过多次劝说,她还是被送进了马杜赖的政府拉贾吉医院,在那里她接受了精神科医生专家小组的检查。根据他们的专家调查结果,法官 Chandru 认为“她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她的所有症状都通过药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她处于清醒区间”。他补充说:“在心理健康专家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和情绪稳定剂的监督下,她将能够履行官方职责。”
即使假设政府公务员在其受雇期间患上精神疾病,Chandru 法官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如何根据 1995 年《残疾人(平等机会、权利保护和秋季参与)法》对待他们。他引用了《残疾人法》第 2(i) 条和第 47 条来说明他的案子和最高法院过去判决(Kunal Singh 诉印度联盟)设定的先例。
第 47 条的开头部分写道:“任何机构不得免除或降低在服务期间残疾的雇员”。正如Chandru 法官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发现请愿人因精神疾病而残疾,残疾法第 47 条规定必须提供合适的替代性工作,薪水与之前相同。”
不幸的是,塔米拉拉西没有活到足以享受她在此案中获胜的果实。尽管如此,她的案件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残疾,受到《残疾人(平等机会、权利保护和充分参与)法》规定的法律条款的保护。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权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
在马德拉斯高等法院作为法官退休后,钱德鲁法官成为公民社会中非常活跃的成员,撰写了大量关于法律的专栏和书籍。他的最新著作是今年早些时候出版的《聆听我的案例:当女性走近泰米尔纳德邦法院》,讲述了 20 位女性和她们为正义而斗争的故事。
从各方面来看,他都过着非凡的生活,看到像苏里亚这样的泰米尔电影巨星冒着风险描绘他生命中的重要一集,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搬运结束----
印度年底有部电影很火,名字叫《杰伊·比姆》,讲的是低种姓贱民被欺压被整治被炮制成一桩桩冤假错案来顶罪,因为当地警方升职主要靠破案率,警长无能但又想升职咋办?就拉着无人在乎的贱民来顶罪,于是就有了一位名为钱德鲁的人权律师奔走劳碌,大声疾呼,为了被冤枉的贱民平反,维护社会公平人间正义。
讲的差不多是这么个故事,其中用了大量的笔触详细描写了印度警方是如何系统性的迫害低种姓贱民群体的,非常黑暗,黑到了骨子里。
这个电影拍的不错,评分高达8.7分,但它也仅仅是不错,其实配不上这么高的分数。
在我看来,电影的败笔就出在钱德鲁这个律师身上,这也是电影制作的通病——总喜欢刻画一个英雄形象,这位英雄是人格品德上的完人,极度高尚,大公无私,且业务能力精专,做好事简单,做各种艰难的好事,还是手到擒来。
去年有部美剧《成瘾剂量》,也是一样的套路,也是邪恶集团侵害民众,正义检察官/律师化身英雄,向邪恶开战。
这样的故事描写方式,精彩是很精彩,但看多了会感觉腻味,枯燥,没太大意思。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极度高尚完全大公无私的人,可能确实是有的,我也愿意相信他们确实存在,只是我的个人经历和我所学所闻,基本上是没见过的。
现实具体是个什么样子,这个我们要看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了解下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
杨乃武是清末的举人,家里略有资产。小白菜是个嫁了老实人的小媳妇,颇有姿色,租了他们家房子住。小白菜的老公身体不太好,稀里糊涂的突发疾病死掉了。
本来这个事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件事被有心人记在心上,联合县令一起借机把小白菜收押,令其供出杨乃武,治了一个勾搭奸夫,谋害亲夫之罪,按例要处斩。
杨家人在当地也是颇有能量和胆识的,自然不能坐视自己家亲人被冤枉,于是就告到知府,结果知府也包庇县令维持原判,那就告到督抚,督抚还是维持原判,那就告到北京。慈禧太后闻言此事,立刻发旨要求重审,推翻死刑判决,杨乃武和小白菜得以沉冤昭雪。地方的糊涂官员全部被革职查办,判处流放。
这个案子和开头提到的印度电影美国电视剧都很像,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案件中并不存在一个「英雄」人物。
如果单独看杨白案,地方官员无疑是邪恶黑暗的落后代表,是不是?
但实际上他们是曾国藩的湘军嫡系,在当时大时代背景下反而是励精图治开化进步的代表。
而慈禧太后看似主持公道,其实她根本也不在乎小民冤屈死活,她自己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她一定要给案子平反的原因只有一个:
湘军系势力太大,已经有了指挥不动的苗头,这么一起案子都官官相护,团结一致,意思就是东南一带已经脱离大清统治,成了湘军自己的天下。
这种局面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容忍的。
慈禧已经处心积虑想了很久如何处置湘军系集团,刚瞌睡就送了个枕头,刚好借这个案子,把整个东南地域的湘军势力全给一锅烩了,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
你说她真的会体谅什么百姓疾苦关心民间冤屈,那是把她想太好了。
在杨家人进京告状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胡雪岩,
翁同龢。
胡雪岩的人品和名声一向很好,急公好义,遇不平事一定要帮上一帮,看似好像是个英雄。
但实际上胡雪岩出钱出人出力,几乎是尽全力帮助杨家人告御状,只是因为这件事有利可图——胡是左宗棠派系,和湘军一向不对付,东南一带作为经济商业最发达的地方,湘军系被打倒,左系上台,他作为左系的钱袋子自然会大放异彩,好处无限。
翁同龢这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标准的糊涂蛋,落后保守顽固势力的代表,他不停的在慈禧面前力主重审此案也不是因为他真的就突然转性成了正义之士了,而是因为他作为顽固保守势力,本来就和湘军系不对付,难得有机会踩湘军系一脚,肯定得努力上。
换言之,在杨乃武小白菜案件中,除了受害者小白菜和杨家人,故事中的正方,反方,双方运动员+裁判员,没一个是好东西,没有人在乎天理,正义,公平,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我喜欢说的那句话: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理昭昭,只有邪恶互斗。在各个邪恶集团互斗的缝隙中,普通小民才有了喘息的空间。
近几年的电影,不论是《杰伊·比姆》,《成瘾剂量》,《正义的慈悲》,都号称是根据真实案件改变,都喜欢塑造一个圣人,完人。
但现实告诉我,这样的完人圣人,存在率太低了。
尤其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可行因素:
好人基本上是斗不过坏人的,
只有坏人,才能打倒坏人。
从这点上来说,其实美剧《亿万》中的正邪对战更真实一些:
里面的检察官雷厉风行,百战百胜,关押了无数资本大鳄,有效维护了市场的金融秩序。
但是他并不是因为正义才做这件事的,他纯粹只是为了升职和权力才做这件事,整个人和仁义礼智信都丝毫不沾边,反而极度的腹黑阴暗凶狠,无所不用其极。
说这么多,我想可能对我们来说,了解真实最大的意义在于:
永远都不要妄想生活中出现一个救世主。
如果你真遇到了救世主,这个人反而可能会把你推入深渊。让你本就艰难的困境彻底无法挽回。
与人交往,以利为基点,多想想这件事对方能否得到好处。
如果出现了一个无私帮助你的人,大概率他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万不可盲目相信他人,更不要天真的以为自己真的会遇到好人,圣人。
以及,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是基于真实的故事。看完之后我依然有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故事,他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表面的说当然是法律的正义得到了伸张,让人看到法治的力量,人民看到了希望。但真的是这样吗?整个故事里面需要的是一个超级英雄,他不畏强权又绝顶聪明,充满执行力,还温情脉脉。故事还需要一个绝对公正的最高法院。影片中只是冰山一角的显露出来的是这背后有深刻的政党角力。法庭的公正有多少是来自于政治斗争的平衡呢?这个问题问出来就显得如此的政治不正确,和充满阴谋论。但是对于一个阴谋论者来说,这个就意味着真相。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所谓的正义,所谓的文明,所谓的进步,其实不过是一种在资源充分,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期的一种幻觉。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资源和分配的问题。这是印度的故事。我们可以做一下思想游戏,如果在这个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土地上,真的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包括土地的革命,思想的革命精神的革命。只要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在继续的增长,那么这些革命的人们如何去面对资源分配的问题? 种姓,你把身份证烧掉他就消失了吗?哪怕所有人皮肤都漂白,婆罗门,刹帝利就全部都和谐了吗?我怀疑这种可能性。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长,如果我们不能够走出星辰大海,而不得不困守这蓝色的匮乏的星球,这样的事情,1000年,2000年,1万年,2万年仍然会不停的,持续的发生。和法律无关,和正义无关。偶尔的英雄事迹,不过是在无边黑暗中的迷幻。
对抗强权、揭露不公、追求公义、呼吁平等,讲述诸如此类主题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前些年,韩国屡屡推出此种类型片子,《辩护人》、《熔炉》等,而近几年,印度也时常有这样成色的商业电影频频推出,像《摔跤吧爸爸》、《误杀瞒天记》,以及包括我今天要向各位推荐的这部——《杰伊比姆》。
如大家所见,我在标题里写了两遍杰伊比姆来加以强调,可见这四个字的含义之深,杰伊比姆并非人名,纵观全片,其实也并没有与之相关联的直接台词或情节,但本质上却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斗争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所谓“杰伊比姆”,直译成中文,可比作“比姆万岁”的意思,这是印度人民为纪念一位伟大种族平权者而流传的一句口号,此人便是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他出身卑贱,是印度四个种性以外的“不可接触者”,俗称“贱民”,他一生都在为提升“贱民”的社会地位而做斗争,推动并主持印度独立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构建了印度宪法的基本原则,被誉为“宪法之父”或“印度共和之父”。
电影《杰伊比姆》虽然讲的完全不是这位印度宪法之父的故事,但显而易见其内里的精神一脉相承,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取材自上世纪90年代的拉贾坎努案,电影的主人公是名为“钱德鲁”的印度律师,他从小受比姆的思想影响,同样一生都在为司法公正做斗争,竭尽所能一心为“贱民”伸张正义。
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电影,电影中处处彰显印度落后的种性制度下的恶劣现象,人被三六九等划分,上等人处处有优待,下等人命如蝼蚁,哪怕是犯罪,上等人可以无罪释放,而下等人总是屈打成招,随意被拉去顶替判刑,哪怕只是路上多看了警察一眼或是躲在一旁,也可能被抓起来打一顿,随便判个几年。电影的主线故事,围绕着一个悲惨案件而展开,富人家金银首饰被偷,怀疑是出身贱民部落的拉贾坎努所为,只因他前一天曾帮忙捕蛇,警察们简单勘查后,便抓来拉贾坎努及家人,意欲屈打成招,就像他们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可善良坚毅的拉贾坎努不认,最后被活活打死。警察们试图瞒天过海,谎称拉贾坎努一伙越狱而去,拉贾坎努的妻子苦苦等不到丈夫的消息,四处找人帮忙无果,最终找到了律师钱德鲁,这是一桩几乎所有证据都在警察手里的案子,钱德鲁一开始就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对抗当权者对抗政府的斗争,但他仍旧在拉贾坎努其妻子声泪俱下的控诉里,毅然决然选择接下这个案子。
电影始终围绕着这一场斗争而展开而深入,伴随着钱德鲁的层层调查,一场场的庭审对抗,拉贾坎努案最终得到公义的裁决,在这个案件中,拉贾坎努从来就不是偷盗者,也从没有越狱,警察们一早就知道偷盗者另有其人,只因为拉贾坎努是种性制度中的无名者,他们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只是照常程序一般的想要让拉贾坎努这个贱民“认罪”,他们动用暴力,杀人后又弄虚作假,若不是钱德鲁律师的步步为营,坚持调查真相,这个案子在本该进行的任何流程中,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觉得有问题,只因为贱民本就如此,本该如此,已是根深蒂固的认知。
看这样的电影,总有许多场面及镜头让人怒不可遏、不寒而栗,当权者漠视生命的理所当然,犹如家常便饭般的滥用暴力,那种直接镜头甚而超过恐怖片的直观。同时片子里依然是充满真善美的力量的,当拉贾坎努的妻子拒绝警察部高层的和谈,当钱德鲁律师在庭审上怒斥不公,当有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警察站出来表明态度,那些人物的高光时刻,就像是这部影片存在的价值,让我们充满力量,这世上纵有千般丑恶万般苟且,只要有不甘沉默的声音,世界便不至于那么糟。
杰伊比姆,杰伊比姆,我想,当印度人高呼比姆万岁的时候,他们呼唤的并不仅仅是这个人,而是某种态度或精神,这种精神指引了钱德鲁律师,也指引了这部电影,指引了万万千千的人,才能让印度社会变得更好一点点,人们需要杰伊比姆,仍将继续需要下去。正如片子结束后字幕卡所写的,来自一篇马拉提诗作:杰伊比姆是光,杰伊比姆是爱,杰伊比姆是黑暗通向光明的道路,杰伊比姆是数百万人眼角的泪水。
补写一点信息或内容:
上周周末,看了《杰伊比姆》,看片之前,我完全没有听闻过有关这部片子的信息,让我产生观影欲望的,是我无意中浏览的一条新闻,标题中的几个关键词着实炸眼:IMDB网站9.6分,印度神片,真实故事改编,这是一部怎样的片子,以及片子的故事梗概等,上面谈了,下面分享一些有关这部电影的一些信息和内容等。
首先,在我看来,《杰伊比姆》绝对是一部好看的片子,也是一部立意极具价值内里饱含力量的片子,我在豆瓣给这部片的短片只有几个字——印度版《辩护人》,当然如果真要比较而言的话,在我心目当中,相比《辩护人》,《杰伊比姆》逊色一些,同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杰伊比姆》给予人的冲击,不论是片中高光时刻的戏眼时分,还是人物的弧光,都让我觉得还是八年前的韩国电影《辩护人》更甚一些。
所以,所谓IMDB高达9.6分这样的噱头,不必全信。这些年以来,印度的电影爱好者们有上IIMDB为自己热爱的片子刷分的习惯,印度网友普遍会英语,IMDB网站在印度的占有率也很高。往往有一部还不错的印度人民喜欢的影片上映,印度的人口优势便显现出来,疯狂输出高分刷好评,使得经常会有印度电影在IMDB上出现评分过9分的片子,《杰伊比姆》便是当下的案例,片子11月初在亚马逊流媒体上线之后,印度人便开始出击,15万多人,在IMDB上打出了9.6分,排名第一,现在仍旧有9.5分。不过IMDB的TOP 250打分是额外一套计算方式,《杰伊比姆》依然以8.2分排在了第130位。总之,9.5分就当一个数字看看,而8.2分则可以参考参考。
关于印度观众有多以本国电影本身为荣?以及多希望自己本国电影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呢?分享一个小故事,11月29日,也就是我看完《杰伊比姆》的第二天,鬼使神差在网上更新了一条动态,简单摘取了我上面文章内容中的几句话,配上《杰伊比姆》的海报图和话题词,然后得到了许多印度朋友们的回应。
他们表达着自己的喜欢和开心,有人试图翻译我的原文以便更多人阅读,有人为我安利该片男主角的其他电影…我猜想大概因为我是少数非英文非泰米尔语(片子中的语言)等夸奖这部影片的,让他们倍感意外,然后开始助推以讲述《杰伊比姆》这部电影在获得全球范围内观众认可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如果《杰伊比姆》可以在中国上映,说不定会延续《摔跤吧爸爸》的传奇。
我其实较少关注和观看印度电影,有印象看过的也无非《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三傻大闹宝莱坞》等,不会超过15部,但在这部《杰伊比姆》之后,我却莫名奇妙生出了想要观看更多印度电影的冲动,以至于最近在豆瓣给许多印度电影标记了想看。疫情开始之后这一两年,我们在热搜上看到了太多有关印度负面的、愚蠢的、可笑的新闻。但也就是早两年的事情,接二连三有印度电影在国内上映,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以外,还有《印度合伙人》、《厕所英雄》、《老爸102岁》等。
过去这一周时间,我经常性会去搜索更多有关《杰伊比姆》的动态,及有关印度电影的相关分享。我断言这部《杰伊比姆》会在中文网络中火起来,他可能很难达到诸如《摔跤吧爸爸》这样的影响力,但也一定会更广泛传播起来,成为2021年最后的热门电影,且假以时日,也会成为一部经典,因为他的表达他的内容和他的精神,是有力量的,是普世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封面图:《杰伊比姆》剧照
你还可以: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永远年轻,永远要对世界发问,如果你有问题,请点击:所有人问所有人
我是突突,一个电影爱好者,互联网民工,我的公众号被系统永久封禁后,建立了新公众号,欢迎关注:
二小时四十分钟的长度是印度电影的常态,影院会中间休息一次,片子歌声、舞蹈不断,使观众尽兴。本片确是表现了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低种姓部落人群为腐败的官僚警察体系迫害问题。时至今日,印度民间也没有彻底摒弃残忍的种姓制度。尽管法律中没有种姓规定,更明令禁止种姓的不公平对待,但蒙冤的「不可接触者」还是大有人在。本片直面这一残酷的现实,令人感动。低种族演员们的群像写得、演得非常到位,值得夸赞!虽然正面律师过于“伟光正”,但也是满足了观众、社会呼唤正义、除恶的心声。
母亲说: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我的孩子,虽然我败诉了,但是我从没有放弃抗争。ps:印度版的《辩护人》,杰伊·比姆,在印度本土被译为:比姆万岁。
《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拉贾坎努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原来1200年前的柳河东与1200年后的印度人钱德鲁律师,是可以共情的)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不是每一次的伸张正义我们都要当史诗一样去歌颂,但是每一次以个体对抗体制的勇气都会让我们感觉心潮澎湃,用良心去追案,用良心去拍电影,也许人间还值得!
太牛逼了,看看人家印度这电影,全程2小时40分钟我甚至都不舍得暂停一秒钟。印度是有它的缺点,但是更需要有人说出真相,这样才能反思,才能在微弱中有所改变,哪怕一点点也好。结合今天看到的某大导演要拍史诗级英雄片的消息,也就只能苦笑一下了。
印度版《辩护人》🇮🇳
印度电影女主角开演半小时才登场很常见,但男主角快半个小时了才露面的印度电影,我是第一次见。一度以为我看错了片子,抗过前半小时的铺垫,后面越来越精彩。又是根据真是事件改编,低种姓成年人呆滞的目光和孩子们天真的眼神看着让人揪心,数次鸡皮疙瘩and数次热泪盈眶,Suriya最近的片子也开始走印度良心路线了?
公权力是拿来质疑的,不是拿来赞颂的
Jai Bhim (比姆必胜/斗争万岁),印度宪法之父、贱民领袖安贝德卡尔博士致力于为低种姓争取权利,他的名字是 Bhimrao Ramji Ambedkar,Jai 是胜利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比姆必胜,这成为追随者们见面打招呼、斗争的用语。豆瓣的译名常让人误解为主人公名字。
妻子一次次不畏强权,被部落首领威胁,警察威胁,更高地位的人威胁,数次以为她,一个失去丈夫,怀孕带着女儿的农村妇女即将对命运妥协,拿着协商的钱,过下半生时,她都选择挺起胸脯站起来,与其说是律师伸张正义,不如说是颠覆低种族人的一种反抗。
印度都能拍这个,值得思考
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说明印度还有救,这个国家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很可怕的对手。
题材满分。印度电影还是有骨气的。
极度震撼,直面苦难!把人性在体制引发的问题面前深刻显露!
我们那些冤假错案被关十几二十年的案件 有没有一个人负过责?这是一部辱华电影
误杀3有了,印度政府怎么放任这些辱印电影全世界传播?
又是真人真事!部落人的悲惨遭遇令人发指!幸好是1995年的事了。手法很平实,为作者的正义感给五星。
A- 年度最佳电影,该火了。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废话。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把警察做过所有肮脏的事赤裸裸拍出来,太一针见血了。律师太帅了,维护正义之道,不放过一丘之貉。印度是真能拍,也真敢拍。官官勾结行贿、包庇和滥用私权,把不配拥有土地不配活在世上的烂民活活打死,他们的命一文不值,死了就丢在荒郊野岭,太他妈黑暗了,惨无人道。种姓歧视就像吸了血的蚂蟥一般,永远吸附在印度人民身体里,吸干他们的血为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部电影该火了!这部电影该火了!!这部电影该火了!!!
《误杀瞒天记》为家庭而战,《剑客卡南》为农村而战,本片《万岁毕姆》为底层而战。由此,有没有良心,成为划分电影创作者的准绳。
可怕的种姓制度、贫富极端化的阶级固化,警察酷刑致死,印度就是女性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