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女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片名叫飞行员的妻子,但这位妻子整场电影根本就没出场。她只是所有故事的一个引子,好有趣。
喜欢这种话痨式的对白,也蛮喜欢这种通过对话推动故事发展的电影。伍迪·艾伦好多片子也是这种风格。
整部片子居然没有一首配乐,想想好莱坞电影工业的那么多先进配套技术,对这样的电影居然全无用处——电影其实可以很简单。不过片尾曲还是蛮好听的。让人联想到那一首著名的香颂。
话说,女二号也蛮漂亮的,而且更健康可爱,我要是导演,我会努力让男主和女二号在一起的。嘿嘿……
法国人关于爱情的观念真的还是蛮冲击我的世界观的,比如女主在午饭时跟女同事聊的那一段。女同事说,同时跟很多个男人交往比较快乐,当然,这样的交往不能以结婚为出发点。女主深表认同,而且还说,同男人交往并不是为了寻找理想的男人,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身高啊头发的颜色啊什么的才会喜欢他们,那么她到底喜欢男人的什么呢?没有理想型,不以结婚为目的,也不完全是因为身高啊头发的颜色啊什么的(相当于说不完全是因为帅)……那么问题来了,女主为什么要和男主交往呢?难道纯粹是为了玩玩?为了一时的开心?纯粹为了践行“同时跟很多个男人交往比较快乐”这个信条?是一个迷。
侯麦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吗?如果是,那完全可以用女权主义的态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女人是独立的存在,找男朋友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女人难道没有纯粹为了好玩而找男朋友的权力吗?当然有。
但如果侯麦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那么他在此讨论这些问题,显然就带有某种道德批判的意味在里面了。那么,他是要批判这种恋爱观吗?好像也没有。他也没有赞扬这种恋爱观。他只是客观地表现了出来。
再比如说,女二号和男主在咖啡馆的那段谈话,女二号说,男主只不过是他女朋友在她的另一个情人出差的时候找来填补空虚寂寞的替代品,“我可知道女性想要的是什么”。男主表示反对,“安努可不一样”,哈哈,反驳的好没有底气。看来女二号和女一号对于恋爱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定要多找几个玩玩”——法国女性的恋爱观好前卫。
还有,男主和女主在租屋里那一段对白也很有颠覆性:女主说,她以前曾经和别人同居三年,然后对男女同居从此深恶痛绝,“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同居了。”而且,她也没打算要结婚。也就是说,虽然她和男主在谈恋爱,但是她既不想和男主结婚,也不想和男主长期同居,只有“偶尔住几天我还能够忍受”,“对我来说,爱跟一起住是两码事,我不喜欢两个人老是黏在一起。”而且,即使结婚以后“也未必要住在一起。”法国女性的独立性还真是不一般啊!其实说实在的,这样的独立性,作为一个伪文艺男青年,想一想还是蛮令人向往的:找一个女朋友,然后想约会的时候约会,想嘿咻的时候嘿咻,但平时不用住在一起,也不用各自负责,而且除了这一个,还能再找别的女朋友,只要不在相同的地方活动,大家不碰见就好。女主说了,男主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她只会让男主住自己的租屋,“我和克里斯丁总是住饭店。”嘿嘿,怪黑色幽默的。
然后,当男主女主一番深情沟通之后,女主说她晚上还要去赴一个约会,和一个男人的单独约会。男主说你可以不去吗?女主说不行,因为不管生活怎样,她偶尔总得跟什么人出去走走的,“只要对方不向我求爱。”而且,“我跟他之间什么都没有的。”嗯,让我思考思考。一个正在恋爱中的女人,然后隔三差五地还要单独出去和别的男人再约个会什么的。这是什么操作呢?为了不在恋爱的时候脱离社会吗?好深奥啊!
法国女人真的是,太前卫,恋爱观念太颠覆了!
续:昨晚睡到半夜,突然又想起来这部电影。电影最后,男主去找女二号,结果在女二号家门口,正好看见她正和自己的小男友深吻。男主立刻躲了起来,本来要送给女二号的信也不想给了,差点直接扔进垃圾桶里去。当然,后来他还是买了一张邮票,把信寄给了女二号。——这一段情节反映出来的男主的心思很值得玩味:他和自己的女友和好了,但是却又想勾搭一下女二号,结果发现人家已经名花有主,所以内心里忍不住一番小小的失落。——看来男主和女主信奉的恋爱观基本是一致的,同时跟多个女人交往比较快乐!
或许人性本来如此吧,不分男女。
飞行员的妻子从未出现。那不是飞行员的妻子,是妹妹。可谁知道飞行员哪句是真呢,几处分居同居,几个女友妹妹? 露西机灵清醒,安娜独立固守。弗朗索瓦黏乎小奶狗。分手吧分手吧,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安娜似是一段给主动的应付,弗朗索瓦的感情不过是思无解求不得的虚无。 喜欢侯麦,我喜欢不带“道德感”,无脑地享受故事和对话,共情角色但不过多代入。喜剧与谚语:人不会无所思,好像想随时敲打我脑袋似的。我就不。诶。
巴黎的魅力在于熙熙攘攘中的联系和巧合。在巴黎的怀抱里,被俘虏,被包围,沉醉,孤独,骄傲……
片尾歌词写得很好,据说是侯麦填词:
巴黎魅力无限 让我深深沦陷 置身于巴黎的怀抱 熙熙攘攘将我环绕 在快乐的漩涡中陶醉 被俘虏 被包围 无法呼吸 细细玩味 在如流的人潮中 我迷了路 人行道的鹅卵石 我细细数 街边一片法桐叶飘落 在地铁站的台阶上着陆 却没有勇气 扑向炽热的太阳 巴黎魅力无限 却也伤我千百遍 希望幻灭 恐惧趁虚而入 我心墙高筑 疏远朋友 躲避路人 我将自己禁锢 可我却感到自豪 为这份孤独骄傲 生活虽然充满痛苦 但苦中有快乐 有幸福 巴黎的节奏催我向前去 每天起床时的孤寂 残酷的命运恶作剧 黑夜降临 看不到光明 驱走最后一丝安宁 城市里 喧闹却从不停 巴黎的心脏永不停息 跳动着 不停息 跳动着 不停息 不停息 永远不停息
这次,侯麦设定了一个非优质男去和一个优质男比较,虽然经典却有点土气
难过的心情不一定非得体现在表情,也可以表现在似乎无关痛痒的话语举止上。侯麦从来都是个中高手,语言一直都是语含机锋
优雅不是要装就能装出来的(碰到情敌时看书睡着了)。侯麦式幽默,夜班邮局工人,困顿只是表象,造成困顿无法表达优雅其实折射的是内在的必然
佛朗索瓦,不讨好女性的体质,尽管他苦苦挣扎,将就,终将只是路人,都说这是部喜剧,可我却感到深深的悲凉。正值青春好年华,却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安娜,感性,自觉醒。有些人注定会成为别人的理想对象,只是这也是一种负担,弗朗索瓦不是她的备胎,只是一种随性的虚无,然而虚无过后便是沉重,他们变成了相互的沉重
露西,正值玩耍的年龄,正是可以舞动所有人的时段,春风得意马扬蹄。弗朗索瓦在需要寻求真情的时候遇上她只能说是他的背运,也可以说是他的心理偏差导致的必然
跟踪情敌与否,反映了什么?对弗朗索瓦来说,只是一种冲动,释放(通过聊天)后就释然;对安娜来说,可能是一种对爱的猥亵,只愿远离而孤独。爱你,与你无关
婚姻 夫妻关系 同居 这堆东西在俗世有定义(定论) 在人的精神世界又不知能代表什么
弗朗索瓦,认真你就输了,传统固然可以代表美德,亦兼备缺陷,却难掩孤独与失望
安娜信奉距离产生美,对她来说爱如果是责任,那就更是枷锁。婚姻和soulmate的绝对分开,可遇不可求的境界
想到一个问题:侯麦擅长表达的那种情调是不是只能放在上世纪80年代?放在当今,或异国,会如何?
不得不说,我们向这部电影抛出了无数个疑问,但是电影自己却呈现了其他的答案/阐述。
我看完的第一感受——男主真好……he is just trying to take control of his life or whatever?
安慰一个让自己感情受到伤害的女人,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边缘化自己的行为。他对安努的喜欢,与其说是偏向于太爱了,不如说是处于blur的状态,他用自己的方式一味的对待安努——想要和她同居,于是打算换工作;想要和她见面,便一个一个咖啡厅找过来;他和安努在房间对峙时,那种爱和不爱的感觉相撞的局面,太精彩太吸引人了。但如果只一个人承担着这样的感情,又太过窒息。于是在找咖啡厅与房间对峙中间,安排了另一段插曲——从这个插曲中男主从爱者的角色走出来,与另一位女孩交谈,在交谈过程中,他是blur的——他确实没有否认他与这个女孩的可能性。大段的时间也暗示了观众他们是有可能在一起的。这就是节奏艺术吧,我认为。在房间对峙的那一段,我觉得很经典,女主简直就是法国林黛玉,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一歪头,所有难过自己的,探究对方的想法全在脸上了。她的话也很合乎她的道理,我听的鸡皮疙瘩乱起——因为,这太“她”了(小资爱情——做自己——忘不了那句“我太替别人考虑了(才不在自己心情难过的时候取消约会)”)。随后男主给了她安慰……但为什么没告诉她,她爱的那个已婚男人还有别的女人的事情呢?但为什么没告诉女孩——她的猜测是对的呢?为什么导演要在写明信片前的一幕插入女孩吻男友的情节?
似乎导演要给男主的东西,就是为了让他知道,你是在为难自己……比起你的那个过分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朋友,你在爱情中不是完全追求自己的快乐,你不够你自己。给女主下的判断,就算你太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似乎存在着一种底气使你认为你可以在爱情里成为赢家,但你还是会被自己所爱而伤害。让我们从观棋者角度看到:爱的混乱性,当爱遇到不爱,不爱但又粘滞在情绪里的爱情。
既然在“喜剧与箴言”系列里,喜剧喜在:女主的飞行员弃她而去,男主似乎重回女主怀抱。箴言……嘛,意味にわからない。(反正不是在教你遵守道德,不要同有妇之夫交往hhhh)
电影的海报是男主和女孩在跟踪飞行员和“妻子”。这段拍的贼好,经常有路人严肃地盯着他们,实在是吓人的很。简直就是为跟踪增加了紧张。除此之外——他俩的对话我认为还挺无聊的,大概我明白了其中些许调情的意味,就......
有一个点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就是女主的房间里有很多中国色彩的东西,门上的丝巾,墙上的绣画,墙上的折扇。(截图很多张hhhh)
总之,假设这样一个情景——男主心甘情愿安慰着,使自己感情受伤的女主,并且自知自己如此局限....自知女主的局限……(他几乎是在承认他在安慰自己的爱情幻想实体)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个人的爱情电影——或许是那了不起的盖茨比才能做到的事。
我们就只是在侯麦的电影里像春天的小虫子一样,又舒服又惬意地回忆上一个雨天,然后在某一刹那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比春天更美。
女友的行为我始终不理解,男人的行为也不明确。飞行员的妻子是个误会,两对主角男女都纠结着,也许结尾的歌可以解释点“可我很自豪为这孤独感而自豪,虽然很痛苦,可是我在一片诱惑中活着…每天早晨起床时的那种孤寂,命运的恶作剧。”怕没有慰藉依靠又不愿明确的付出。
我爱最后那段对话,所有的矛盾纠纷就这样轻松的解决了,这就是沟通的魅力啊...
侯麦电影里的巴黎是最烂漫最迷人的巴黎,那些看似絮絮叨叨的对话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当女主角要将男主角赶出房间时,我们知道,他还不可能就那么离开,因为侯麦从来就不会如此快、如此乏味地结束一个场景。
索朗索瓦在一次次的被践踏尊严和跪舔后,终于反击了。在他看过照片后,想要揭穿克里斯汀的秘密时,他却只告诉安娜自己与露西的偶遇,两人之间热络的交谈,但他没有告诉安娜自己的跟踪行为,他想要借此找到平衡,塑造自己的魅力,所以他隐藏了信息,这也让他变得自信起来。但当最后他看见露西在街边与年轻的男人热吻时,他再次成为了那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形玩偶。露西也不过是通过与他的偶遇来调味自己某一时刻的生活,弗朗索瓦不过是一个调味品,永远做不了主菜……
说谎力排行:经常旅游的人>女人>男人。都说侯麦片子极少音乐,所以结尾必须大赞。Paris m'a séduit Performed by Arielle Dombasle with Jean-Louis Valéro .歌词居然是侯麦写的~~
爱情或许跟悬疑片一样,需要推理、需要跟踪。只是它又跟悬疑片有点不一样,因为你可能到最后,也得不到真相。
可怜的François被Anne和Lucie玩弄于股掌之间。这部后半段废话有点多,对人物的捕捉以及爱情道德等观念的碰撞延伸不如其他几部,更多是一部小清新娱乐片。最大的亮点是公交车邂逅中二少女,极具趣味性。结尾François怅然若失挺有意味的:交谈中建立的某种亲密感十分脆弱,极易消散。而这归结于那淡淡的嫉妒心占有欲:哦,原来她还有更亲密的朋友。
“喜剧与箴言”之不在场的妻子一部高级的偷窥电影必然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观众跟随偷窥者一同探寻事情真相的过程十分有趣(男主为何失神、女主为何隐瞒)。侯麦完成六个道德故事之后,对男女关系的讨论更加炉火纯青,电影语言也更加丰富,镜头不再那么精简。结尾男主一个人走进人群,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侯麦老师是我见过的最解风情的直男导演了,热爱生活,热爱人类,把红尘里的男男女女刻画得多么真实细腻可爱。
侯麦在处理极富戏剧性的一场公园跟踪戏里,为了消解情节的制造感,插入了许多无用的切出镜头(奔跑的小孩,推婴儿车的妇女),甚至是人物本身的无关行为(喂鸭),而情节递进场面也散漫地囊括自由时间。这种偶然戏剧性的处理方式,使得多处转折的发现都更为有趣。惊奇又失落的巴黎一日游。
侯麦老先生告诉我们,人人都想摘到稻田里那根最大的稻穗,而这就是爱情的本质——无尽的希望与折磨。
侯麦每部都五星,真不是故意的,可是这部真的写得太好啦!(尤其最后一段,我和小哥一样,听蒙圈了。绿光里的姑娘演无病呻吟的女友简直厉害)侯麦实在太了解小资阶级是怎么谈恋爱的了,而且每个人真的都好自私又好直白哦,直白到有点可爱lol
翻译成“飞行员的女人”也许更对这片子的味。男女角逐中的女人谎言和男人谎言,似乎只有学生哥最纯了,愣头青一枚。又一次见证了典型的“侯氏对眼”传情。
3.5.无论男女,都想做感情生活中的掌控方,侯麦御用女主这次的哭戏要扣分了,安娜的不婚主义、感情独立和各项权利不过是没有安全感的托辞,就像她的房间陈设、鱼缸和玻璃球摆件一样,她也是池中物和玻璃心,只能通过逗弄感情上处于劣势的弗朗索瓦来获得满足,最后一段安娜和弗朗索瓦角色互换、互相泼醋的设定有意思,侯麦深谙男女情事上的拉扯角力,每个人都在强弱的两极间来回摆荡、互相追逐。
只有法国人才会把带有时间悬念的尾随跟踪与瞬时反转的身份错认拍在一部压根与政治阴谋或者图财害命无关的都市爱情轻喜剧中而又不必过分减损此二种叙事手段引动观众心理的能力……“我认为几乎所有故事都可与悬念相关。甚至爱情故事也不例外。过去我们总认为悬念就是从断头台下救下某人,或者诸如此类。而实际上一个男人是否能得到他的心上人也存在悬念。我真的觉得悬念一定是与观众自身的欲望或期盼有着莫大的关系。”(希区柯克)
一个真正意义上「也许没有故事」的故事,没有戏剧化的冲突,没有善恶对立,没有道德谴责,只有人物的心绪状态如风中旋舞树叶,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找寻各自归处。人物关系结构向来是侯麦拿手好戏,本片中亦呈现非常完美的闭合架构,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揭示所有角色在同一轨道运行,然而永远无法知晓他们将流落到巴黎哪个角落,哪个深夜时分的哭泣(片尾曲竟然是侯麦自己写的,非常趣致)。多角关系几乎囊括了凡人众生如你你我我的各种角力与对峙,没有一场爱情不伤心,没有一个人值得长久等,在彼此追逐的人间游戏中,反正我们一样平等。
侯麦片里频繁出现的巧合(太节省演员了)、误解、(不)坦白(人物总是盲人摸象,而观众也并非全知)…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重要场景:女主的狭小租屋。女二的小表情小动作实是爱煞人,男主真是被爱zhu情you蒙住了双眼。片尾曲Paris m'a séduit赞。p.s.娃娃脸男主竟在电影上映同年夏天意外身亡才22岁…
1.公车偶遇露西到公园追踪一场戏是侯麦电影里最好看的段落之一。微妙的各种可能在其中碰撞惹你着恼也逗你会心一笑。2.男孩的烦恼,总是能被女孩一眼识破。初识的露西说,陷在自己烦恼里的人都挺傻的;电影后半段,女朋友安娜也质问:只沉浸在自己的心情和烦恼里,你就没办法考虑到我也在烦恼吗?所以啊,烦恼是爱情的别名。3.安娜的“作”是因为爱情并不比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待在自己想待的地方更重要。所以她选择的男人是飞行员或在邮局值夜班的男主:总要错开一些,才有余地透气。4.男主不懂安娜的心事,只能看到她有另一个男人的表象。他也不懂古灵精怪的露西,听不出露西话里的假假真真。他注定与她们擦肩而过,寂寞地走入巴黎的夜色。
盧馬的男女主角們都是套上文明外表的野獸,口不對心,任何時刻蠢蠢欲動內心原始慾望,等待獵物來臨,一不小心都會因為他們俊美的外表所騙。可恨自己聽不懂法語,眼球要左顧右顧,因為耐看的都是主角們的臉,要觀察他們臉上變化,等待露出破綻的閃念,絕不可能盡信他們任何話,聽著一次又一次口不對心的詞句,行動違反對他人的言詞,表露無遺。盧馬掌握事實的雙面性,是妻子還是妹妹是情婦或是戀人,放下魚糧的魚缸和雪花球是一體兩面,導向實相不過是機緣和巧遇的搬弄,局中人到最後發現但依舊執迷不悟的痴。如今更喜歡戲中各種時間,坐在咖啡店等待無聊的時光,可以在公園與新相識發現對方,在電話亭無數次放入銀幣打給對方的無奈,找尋戀人的焦急與等待戀人的時間如此相依,現在是拿著手機就以為什麼事看到和了解到一樣,一點風情也沒有的年代。
猜测与嫉妒,爱情的思维里,男女永远不在一条线上。侯麦的话唠深刻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沟通是缓解矛盾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