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天,天不怕地不怕,但会死在女人的指间。女人是光是电,离开她们,世界如何运转。化作羊化作犬,冷静地看这世界,没有爱,怎会恨,不相信人类到永远。经历了生死别离,离合悲欢,终于了解爱是拯救自我的唯一源泉。即使失去一切语言,但只有爱才会让人充满希望,这一次,你将不再孤单。这次的你十分新鲜,没有心怎么把所有事物体验,看着过去慢慢走远,这一次,你再也不会孤单。
昨天跟人讨论16型人格,发现我俩从曾经的INTP变成了INFP,“到底是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年龄带来的同理心和理解吧。
在这个电影里,她,因为神奇之力,可以在杀掉对方后,掏出内脏,成为被杀的对象。于是因为好奇新生小孩,她,成为了农夫之妻,一只圈养犬,接着是一个年轻男孩,最后一次化身,是要去救一个落崖的小女孩。也是在这个女孩的身体里,她完整的体会了一个正常小孩的长大,还有恋爱和结婚以及生孩子。明明是很痛的事情,因为喜欢他,这个别的人觉得缺乏灵敏的男孩,所以愿意为他生孩子。对比第一次杀死农夫的妻子,还有那个试图接近她的男孩,这一次,她主动的接受了他。
电影包裹在一个略显恐怖的全身化妆的“烧焦至血色花纹“的女性角色还有不时出现的血迹,掏出的内脏里,却不断的用女主的旁白,乡下的美景,农作场景,表现出了一个让人会忽视掉血腥,而开始关注诗意般叙事的故事。也许起先会有点难入戏,因为有点散,可是相信我,看着看着,这一切都连起来,再也不是没头没脑的MV式故事。每一个角色的出现,都好像是成长路上的也许并不被喜爱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最后的最后,严母式的Old Maid Maria对她说,“这次你竟可以这么轻松的做到”,那也是她与女主角,还有女主角新生儿之间,一种母女关系的传承吧。女孩长大,因为有了要保护的东西,从懵懂到坚毅,终于有了片头部分母亲一直要求的“力量“。可是母亲还是母亲,哪怕再严厉,看到了孩子真的要起飞离开自己,总还是有那么一刻的不舍和痛惜。
这个电影因为实在是太美好了,以至于在商业院线能够上映这件事,本身就成了谜。也感谢这个吹着风有阳光的下午,在荧幕前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温情成长。
是的,我读出了美好和温情,你呢?
一部需要耐心欣赏的女性电影,女性需要自己拯救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母亲她们那个时代的女性:五六岁就要做饭、喂猪、照顾弟妹,下地挣工分,长到懵懂嫁人,又要仰婆家鼻息。 运气好的能嫁个孙少安式的老公,在呵护中成长,然后去爱家人,去爱这个世界。运气稍差的,会嫁给王满银式的二流子,浑浑噩噩中也是一辈子。而其实更多的女性,却是在家暴中挣扎苟活,有勇气的选择逃跑,私奔,偷人,这都是她们的斗争方式。而大部分没勇气的也只是麻木的活着,更绝望的选择了跳井、跳河、悬梁、农药。孩童时期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谁谁跳井了、谁谁喝1605、敌敌畏了。
没人能把她们从窒息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只能靠她们自己在摸索中去感触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给予她们的爱与痛。
这里再次向张桂梅校长致敬。
同时纪念我母亲的好友,我村最后一位跳井的妇女,05年后该村再无女性自杀。
(不算影评,纯属有感而发,电影里某些画面,让我想起了村里的一些人与事。)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化为飞鸟,化为小鹿,自在山林,你愿不愿意?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长生不死,自选身份,你愿不愿意?
听起来是件很爽的事,甚至比当吸血鬼还爽。
可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生。
正如我们的狼巫婆,她后悔了。
她是主动要求成为女巫的。但实际上,变为女巫后,原来一潭死水的生活并没有起色,反而变得更糟。这是因为受尽社会规劝、被礼教压迫而致的悲剧?不尽然。
反观我们的女主。她是被动成为女巫的。
16岁前的世界,活在真空里。只有灰冷的山洞和“母亲”的絮语。
也许“母亲”这个角色在她看来也只是个名称。
当她走出山洞的那一刻,世界突然充满色彩。风会吹动树叶,流水会发出声响。
一个没有与社群发生任何关联的人,虽然已经被挖去心脏,但却用最干净的视角来认识这个世界。
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女主“成人”的过程。
首先是五感。水滴滴在脸上的感觉、男人肌肉的力量、儿童白嫩的皮肤。
而后是观察。和男人在一起时,应该像水;和女人在一起时,就像镜子;和儿童在一起时,是秋千、玩乐,还有篝火边的故事。
最后才是社会关系。从好奇到“沉浸式”体验。从远远地围观女人分娩,到跟着女人们笑,再到为了跌落悬崖的小女孩流泪。
终于,她拥有了一个可以慢慢长大的机会。
“看来你还是喜欢活在监牢里。”狼巫婆这句,一开始是气话:我花了16年,领养了一个白眼狼。
而后,随着女主真正融入社群,拥有了自己的婚姻、家庭和生活,气话彻底变为嫉妒。
不仅嫉妒你完成了我当年没做成的事,更嫉妒你为什么实现起来“就这么简单”。
女主和狼巫婆本质的区别在于,看世界的视角不同,爱的能力也不同。
只有当一个人在爱的滋养里长大,才能够真正去爱一个人。
通过爱与被爱建立起与世界的连接,才是“你将不再孤单”的正解。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命体验,如果依旧会在某一刻留恋人间,那说明值得。
女主说“ 这世界灼烧着,痛苦着,这世界让人刺痛,让人恶心,但是...但是... ”
小林一茶的诗: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我不仅同意后半句,也同意前半句。
#孤而不獨 一個人更大的痛苦,不是悲傷,沒有人分享。 而是當你,非常快樂的時候。 卻不知道,可以與誰分享。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聯係,但是人與人之間,心的隔閡,卻是越來越遠,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座孤島。 有了手機後,一個人生活,越來越普遍。 #國際孤獨等級表 &一個人逛超市 這個就跟去711一樣,只是買個東西,有什麼好需要陪伴的?是大家輕鬆都能達成的等級。 &一個人去吃餐廳 能夠忍受旁人親密的對話,或是裝作沒聽到別人的八卦?恭喜你,可以好好的享受一個人的燭光晚餐,沒有人能聊天,也更能專注在每道食物上。 &一個人去咖啡廳 這跟吃餐廳的感覺差不多,想要享受一個人的安靜氛圍,一邊喝著香濃咖啡,對於現代人來說,輕而易舉。 &一個人去看電影 漸漸來到比常人不太會做的事了!一個人去看電影,不能偷牽別人的手,在重要劇情時、跑字幕時,都不能跟朋友分享澎湃的心情,很多人都過不了這關! &一個人去吃火鍋 一個人吃飯、填飽肚子絕非難事,但要一個人吃火鍋,同樣看著旁人開心談天說地,自己卻要故作鎮定煮火鍋料,會不會很想跟店員聊天呢? &一個人去KTV 這真的太難了!要一個人去唱KTV,不能一起在嗨歌時跳躍尖叫,在悲歌時不能一起抱頭痛哭,還沒有時間吃東西、要從頭唱到尾,好適合要練歌的人。 &一個人去看海 一個人運動,能把動作做的更確實,但若要一個人去看海,看著波浪一再的打在岸上,還會看著夕陽慢慢落下,消失在地平線,光用想的,眼淚就快流下來了! &一個人去遊樂園 這超心酸!遊樂園本來就是充滿歡樂笑容的寶地,一個人去玩,每個設施都只能有空氣陪伴,是說搞不好會出現邂逅啦~ &一個人搬家 身為獨立的都會人士,一個人住其實無拘無束,但若要搬家時,又找不到好友幫忙,而選擇自己來,在面對大型的櫃子、家具時,肯定恨不得有另一半可以一起分擔重量,花點錢請搬家公司啦,把自己累死! &一個人去做手術 生病難過已經夠難受,連手術時,都找不到親朋好友陪伴,選擇勇敢自己去,若能做到這一等級,真的會受到大家的「崇拜」。
剧透。
剧情大概就是:主角从小被女巫盯上,女巫在主角长大后鲨了主角的母亲,带走了主角,把主角也变成了女巫。主角和女巫有矛盾,最后离开了女巫,通过杀HAI别人夺取别人的外皮(也有的是意外死亡后被主角占据了身份的),伪装成别人,体验别人的人生活着。直到最后女巫找了过来,杀害了主角现在这副人皮的家人们(其实完全算是主角的家人了,因为最后一个身份是小女孩,主角已经用小女孩的身份和村子里的人生活了很久,直到结婚生子)。而女巫也被主角杀死,主角的孩子也被变成了一个小女巫,故事完。
故事的背景在很久以前,处处都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和压迫,电影没有大多数恐怖片的压迫感或是血腥,只是通过不断更换身份来讲述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从文艺片的角度来说电影还算不错,但也有许多文艺片的通病,节奏很慢,人物对话很漫长。。。调整到1.25倍速看感觉刚刚好。
就连最开始把主角变成女巫的那个女反派,也遭受过压迫。因为打仗,村子里的男性死完了,女反派渴望有个孩子,其他镇子的人来迎娶女反派,女反派也就跟着走了。来到新家后,才发现丈夫是个将死之人(和植物人差不多),在丈夫的家人逼迫下,女反派被强行与一个活死人发生了关系。最后又染病,快死的时候喝了动物的血恢复了过来,被村民们抓起来烧死,但只是被烧成了一副凄惨模样却没死。
压抑的电影,和恐怖片没多少关系。
以女巫的变形与多次“转生”成长历程及其遭遇来折射出闭塞乡村的严重性别不平等问题。视听语言挺下功夫——强化的自然声、滤镜修饰的自然光、圣歌配乐、小景别镜头与手持/视点镜头相结合,有种粗粝脏陋与内在灵性混融的诡异美感。不过影片最大问题是所谓的奇幻恐怖设定过于平庸老套——掏出内脏后塞入自己肉体的场景曾一度令我以为会有类似德勒兹“无器官身体”或者说无定形生成的电影化呈现,结果后来却只看到了非常定型化干瘪无趣的变身与多轮人生体验。女主失语的设定(若说是由于“狼女”童年而失去语言能力,亦不合逻辑,这同她略带诗意的内心独白是割裂的)与后半程的选择&叙事走向都充满了刻板印象;也别“碰瓷”马力克了,马力克并不是稍微模仿下视听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本片则既缺乏超验神性,又几无个体反叛性。(6.5/10)
Me the woman,me the skin,me the witch,me the nothing. 在我心目中也许先入为主,女性就是女巫,女巫就是女性。她经过16年暗无天日被母爱囚禁;前一任女巫解放了她、教会她丛林法则却不符合她性情;化身为农妇,一步步学会人类生活的规训,也体会到了父权伤害;化身为英俊男孩,过上“简单”生活,却为小女孩的意外身亡学会流泪;化身为女孩,感受到了爱,尽管Old Maid Marie作为内心女巫的声音,像是阴影,时时提醒风险,但她最终决定作为女巫也作为母亲、作为女巫的母亲活下去。比起Old Maid Marie被欺骗被剥削被驱逐的一生,在女巫的接力上,能感到导演没有那么悲观,去寻找女巫在人世生活的一种伦理。新的女巫们既在community中,也在self中。
玛利亚在小女巫每次适应一个新角色过得幸福的时候便出现来嘲讽一番“你永远融入不了人类的圈子” 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心酸 玛利亚她只是嫉妒 或者说更是孤独。所以啊她不断地找小孩子当继承人 大概她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陪在自己身边 什么女巫血统她根本没有很在意 那么强大的她那么轻易就被小女巫杀了自己 那是放下了戒心罢了——那一刻我想她终于也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是错了的 女巫也可以成为人类 只要有爱 也将不再孤单了。
没想到是如此诡异又如此蛮荒的恐怖,没想到是如此梦呓又如此蒙昧的叙事,没想到是如此忧伤又如此虐爱的诉说。算不上喜欢,却被其中的氛围与情绪笼罩。有马力克的影子,也有帕索里尼的狂放与内敛。
eww女巫缺的是爱吗女巫缺的是回炉重造再学习吗?服了想看个恐怖片也躲不过马力克
Beautiful. 很动情的一部分 作为男性第一次orgasm/作为小女孩长大 和一个一起长大的爱他的男孩子结婚 做爱的时候爪子都忍不住伸出来了 独白是 爱他里面 爱他里面的小男孩 every of me thirst for every of him 太美了
22_075。打倒一切借恐怖片名义拍的文艺片!好的虽然可能可以讲出“因为爱使她改变,因为有爱而使她有生命,因为有爱而让她感受这个世界”之如此类的感想,但我真的只是想看部恐怖片而已啊!
熟悉的美学风格,泰伦斯·马利克家族又添新人,好在这个聊斋故事足够神奇。一旦你代入故事的视角,换成被残杀的无辜村民,这个女巫故事就变得没那么感人了吧。
就有点像恶魔版的《一条狗的使命》?画面清丽鲜活富有生命力,像风景大片。片子里一半在掏肠子喝生血一半在为爱鼓掌,我一个德州电锯毫无感觉的人居然开始生理不适,手里的薯条顿时不香了
血腥的场面,文艺片的节奏,深度的故事,很独特的组合。
她是女巫,也可以是万物。成为女人,成为男人,成为儿童。学习生活,学习流泪,学习爱与被爱。一首血与诅咒的生命之诗。
在与世隔绝的山野深处,从超自然的恐怖警言里谱写诗意的篇章。我形塑我自己,身体成为最不重要的介质,如同语言不再依靠声带的震动,意志在生命间流淌,更超脱出新的价值,从好奇、救赎到普世的爱。(Félix一如既往地🉑️
能不能请文艺片导演别霍霍恐怖和科幻题材??
#Sundance 2022 美丽,悲伤,震撼,人生之诗。虽然节奏慢,但是很沉醉,有种“鬼魅浮生”的伤感,旁白的絮絮低语也带有种历经沧桑后依旧迷茫的困惑。
11.1 我以为我要看到一部恐怖片,结果居然看到了一首关于女性的苦难史。。。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诗意。
成为任何人,再成为自己。去爱去痛,拥有再失去。静观四季流转,体验生命轮回。
在碧丽娅的身体里终于找到了做女儿的身份,一个真正的女儿;不再困于洞穴、不再啃噬发霉的面包、不再被迫接受痛苦的低吟,更令人庆幸的是,找到了一双温顺而羞涩的眼睛、像小牛犊一样爱她的男孩,“每一个我都渴求着他的存在,内心深处的存在”,哪怕有一天朦胧夜色中没忍住伸出狼女的利爪,他依旧若无其事,轻吻她的利爪、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而玛利娅,可怜的被烈火灼烧亦无法拥有子嗣的玛利娅,“我这一生过得惘然,而未曾见过美好”,因嫉妒而愤怒,把一切都毁了,却终究背负的是那个“被伤死的女巫”的原型故事。于男人而言,你是炖菜,你是茶水,你居于他的掌心;当与女人在一起时,你是一面镜子,当你的眉梢抬起,她也会抬起她的眉梢。玛利娅同样是一面镜子,映照所有伤心的女人。“我是在我肠道中嗡嗡作响的蜜蜂。”像,《伤心的奶水》。
没有心脏,却活了九条命,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人生,但爱才是破解诅咒的唯一途径,惊悚又温情的恐怖童话故事。失焦手持摄影,浅景深的大特写,还有诗化的台词,太像奢侈品广告片了,太费脑了。
有一种聊斋的感觉,还挺有意思的。第一个小时可以再紧凑一点。@Sundance2022
女巫版《女本柔弱为母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