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近年来,论及同志电影的发展,中国台湾在大华语区域内已经是遥遥领先。尤其是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后,相关题材愈发走向繁荣,走向多元,而更金贵的进步,则是走向平等,走向日常。
陈熠霖执导的《金钱男孩》是应运而生的一员,并且很争气地入围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只可惜最近有了观赏机会后,落得了豆瓣4.5分的超低评价。它像是花期极短的「金钱男孩」,一曝光,一落地,就凋敝了。
这本不该是它的下场,因为至少,它还有着一个相当不错的题材。功利点讲,就是依然有看点,有爆点,有话题度。
电影顾名思义,聚焦的是一群为金钱出卖身体的男孩。男主角阿飞(柯震东饰)从乡下来到城市,一心想要赚钱养家,机缘巧合之下被前辈晓来(林哲熹饰)引领入行,还发展出一段恋情。奈何因为意外,这对情侣要到五年后才能重逢,但这个时候,物是人非的不止是他俩,还有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整个群体。
它跟二十年前同样入围「一种关注」的《蓝宇》相仿,都关涉同性情谊,不对等的权力结构、剥削关系,乃至一整个空濛背景下的集体迷惘等等。
但很显然,即便不谈整体品质,放映时间也足以注定它们截然不同的命运。《蓝宇》如果是当下的电影,大概不会有被无数影迷,尤其是同志影迷奉为圭臬的高度。
早生二十年,是它作为华语同志片的天时地利。那更重要的人和,则是对男女两性、同异性向洞若观火的关锦鹏,前卫地精通了边缘情与欲的勾勒。而且,在同类电影凤毛麟角的时代,影迷可以对一部带有禁色的电影报以焚心似火的期待,甚至在终于能够观看的时候,衍生出带有某种朝圣性质的滤镜。
但在互联网早已深入普及的时代,相对井喷的LGBT题材早已拓宽了目标观众的眼界与口味,龟缩不止一步的《金钱男孩》就连猎奇的诱惑都无法持续太久。
换句话说,它没有足够分量的尺度。这里说的尺度,不仅指《蓝宇》级别的裸露场面,而且指对观众思想进犯、拓展与感染的能耐。这两者,《金钱男孩》都不具备,不怪观众轻忽,乃至回过头来,更觉失望。
何况,哪怕「一种关注」单元关注的电影再生涩,再小众,内里也是有态度,有声量的。这影迷默认的门槛,把电影带来的落差感又推高了一层。
《金钱男孩》在逆水行舟,当中最为突出的落后性,很值得展开讲讲。
它首先不具备充分的当下意义,却希望代表某种意义上的当下。电影里的时代背景是被刻意模糊的,陈熠霖甚至会通过大量乡镇场景的呈现,实现对更有时间痕迹的城市景观的挤占。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把故事背景归结到大约十至十五年前的那个阶段。除了通讯方式与习惯等等,还有两点比较明显。一是汪峰在2007年推出的《北京北京》成为串戏的曲目,阿飞听晓来两次唱歌,都是这首,而且正好时隔五年。
二是陈熠霖自己也提到,大概在十五年前,少时移民去奥地利的他得到了在北京当交换生的机会,而身边就有一些朋友,属于金钱男孩这个群体。在他们进行肉体交易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关乎帮扶家庭或追逐理想的隐衷。
他想把曾经触动过自己的旧人旧事,在当下完成不只停留在怀念、尊敬层面的再现,如同对付一块琥珀,但是要剔除掉异性恋部分,须知那些朋友提供服务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同性。《金钱男孩》因此是有封闭性的,它必须要在促狭的空间里实现有效的叙事,以及私人情感的凝聚。
与此同时,陈熠霖又有许多同类作者的野心,就是博取作品的普世性。他认为《金钱男孩》不是单纯的性少数主题,不是特定年代与地域的故事,而是要去代表一类群体,这个群体是以阿飞为代表的,但所代表的,并非同性恋或者金钱男孩,反倒是为了家庭和家人义无反顾牺牲自我的人。
电影主题乍看之下得到了跃进,实际上暴露出很矛盾,甚至说很落后的割裂感,即电影的主题、噱头明明享用了相关群体的题材红利,但是创作者却自我设限地回到了保守的位置,相当于把这些从暗处揪出来的人展览一遍后,就丢回暗处。
刚才为什么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因为那个短短的时段,国内大环境对同性恋的态度稍微多了一点开明。像是吕丽萍在当时公开反同,不只招惹同性恋群体与相关权益方、公益团队反对以及抵制,而且引来学界、娱乐界乃至各大媒体(包括央视)的批评。
很可惜,身为《金钱男孩》的导演站在当下,带着西方现代眼光重回那个似乎一去不复还的时代时,未能在相对暧昧的电影之外,坚定一些至今依然迫切需要的铿锵态度。
这就涉及到消费。而消费这个动作,又是陈熠霖在创作中竭力避免的。当然,我相信他的初衷,会包含为这些背负污名的人群发声、正名,只是当电影的外延性受到人为切割,往内展现阿飞、晓来、阿龙(白宇帆饰)他们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经历时,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满足大众窥视的消费。
说到底,在如此脱钩的叙述里,被关怀的对象并不是具有特殊性的他们,而是更有普世性的不得不为生计、为他人而苦苦活着的广大人群。金钱男孩工种与同性群体取舍的特殊性,戏里戏外都不能激发出必要的合法性,于是彻底沦为棋子,或是弃子。
而《金钱男孩》即便抛开这一层意味,也是一部相当老套的电影。它所展现出来的,依旧是同类电影的三板斧。
比如,叙述基础是非主流性取向、金钱交易职业给当事人带来的耻辱感、疲惫感和某种别扭的成就感,还有以直男族人为代表的不解、厌憎,以及从中映射的主流社会环境的压迫。在这些压力的围剿下,当事者对金钱、爱、安全感等等的渴望,愈发显出卑微、恐惧甚至怪奇。
这种聚焦边缘群体的叙事模式,在最近十来年里,即便是之于华语电影,也被用滥了。在很难看到同志电影的时代,这种模式所能引发的共鸣,早就因为过分重复,以及民间内部递增的认同、包容,而有所削弱。
《金钱男孩》的观念、视角,哪怕有特殊行业打底,也难逃老套的标签,甚至可以说,也比不过早年间的《美少年之恋》等电影的姿态。这实在是可惜了导演欧洲移民的背景,在各种思想启蒙、叙述对比之后,依然只能用国内古旧的眼光来构建当下的电影。
而且,它的视线也有焦点偏差和模糊。不只是金钱男孩乏味地引向家庭牺牲者的「升华」,而且因为背调得知他们多是在为母亲、妻子牺牲,又莫名引向对女性的讴歌,甚至让曾美慧孜扮演的两个同妻,仅仅因为得到了丈夫的牺牲与爱,就觉得幸福,反过来蜕变为包容的母性、妻性圣像,淹没结亲背后的悲剧性、复杂性。
再有就是,《金钱男孩》本来还有一些很可贵的观照,就是阿飞、阿龙他们,不是城市级别的,而是乡镇或者乡村级别的,他们的学识、眼界、身材、包装等多方面的局限,注定了在城市谋生的分外艰险,那阿飞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获得成功,背后其实是阶级跨越的实现。当中不只是有故事,而且有许多发散性的探讨价值,可是都没有被真正聚焦过。
陈熠霖之前还有一部短片《小宝贝》,关注旧时代、老乡镇的人与事。长期脱离中国生活的他,未能在这部接续的长片里,把相关话题进一步地深化。
具备一定「外宾」属性的《金钱男孩》,像是一个根据冲奖标准来装配的套装,只是以满足西方喜好的整合方式,包装一个自己也并没有预想中熟悉的故事。所以里面的人设,还有他们相关的人生历练、思想转变,戏里戏外都充斥着背离中国生活的阻隔,哪怕是最该圆顺的台词、场景,都极其生硬。
分崩离析之间,层出不穷的尬戏更是灾难。本就虚浮的故事,在漫长而起伏的表演要求下,柯震东更是扛不住,他的木讷、空洞,根本不能代表一代人、一类人空心的茫然,只能强调演技在这复杂人物身上的严重不适。
相反,林哲熹、曾美慧孜、白宇帆等主要演员,都有表演层次上的拿捏,可惜即便是有宗族关系的人,语言都不能在一个平面上,遑论表演体系。越是各有亮点,就越是增添割裂的观感。
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在一个各自为战、南辕北辙的小世界里,看到那些干花一样的情感,或者说看到了,也无从相信与投射。这部难以自洽的乱炖电影,提前在讨巧的动作中炖老了。
更可怕的是故步自封后的退步,尤其是放在开头所说的台湾同志电影范畴里看。「同志亦凡人」是文明的体现,但对平等、日常的追求不代表抹掉非主流同性恋之于主流异性恋的特点。
《金钱男孩》偏偏在伪多元的情状下,消解了这群男孩最值得关注的标签,并迫不及待地躲到传统家庭模式的壁垒里,去做那所谓普世的大梦。
看起来,他是要让同性恋电影获得异性恋电影的「位置」,然而空余考究摄影的《金钱男孩》根本不可能触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的内核高度,反而因为粗糙、割裂,曝光出舍本逐末的质地。
同性恋电影能像异性恋电影一样,让观众忽略性别设定,感知相同爱情,并探入爱情本质,只能是一个美好但无谓的愿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前者必然要在同等纯粹的情感之外,面临更多社会、家庭与个人的残酷考量,而这剑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公,断不该掩耳盗铃。
那电影作者在呈现同性关系时,也许更该在差异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而不是反过来,通过抹掉差异来获取并不存在的共性升华。在责无旁贷地推动大众观念进步这方面,《金钱男孩》很遗憾地,成了极大的反例。
男孩梁飞感到自己并不幸福,他一直在为金钱奔波劳累,这慢慢让他失去自我,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身为男妓,他被家人排斥;身为同志,他被社会排斥。因为贫穷也因为责任,他过不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没有矫情的命,就像一条关在笼里面的狗,叫几天就闭嘴了。
所以梁飞更加内敛乃至阴郁,用沉默和抽烟来遮掩脆弱的内心。这样脆弱的边缘人慢慢脆弱到不敢奢望自我情感的表达,为了获得认同感,他要像蜘蛛,一个都不放过,每个都爱。
这错了吗?他不知道。但要像蜘蛛一样的梁飞需要且一直为别人活着,这伤害到了他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梁龙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他孤寂的内心;可被狠心抛弃的晓来为他断了腿,为寻找认同感而一直为别人而活的梁飞因此不得不赎罪。
晓来和梁飞还相爱吗?结尾昏暗的天桥上,瘸腿的晓来望着梁飞,艰难地跟上他的步伐;梁飞抽烟又喝酒,蹙眉默然走在前面,最后停下等待晓来跟上;他们相顾无言。现在的这份爱包含了多少沉重的责任、束缚甚至障碍?
对梁飞来说,他的快乐是酒吧中与梁龙的共舞,在舞蹈中他做得自我、抛却烦恼、无拘无束,但因为“每个都爱”的责任,他只能掩盖自我,固执地把龙认作“家人”,晓来为“爱人”。
金钱男孩想要寻找幸福,他出卖自己、辛苦赚钱,到头来得不到家人认可、被社会看不起、感情千疮百孔、难以在城市扎根。他错了吗,人怎么能这么活着呢?
李钰对飞说:“你真的是一个很值得被爱的人”…想想飞的处境,这句话听起来只会让人苦笑,自己好似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却总觉得失去的更多。
我觉得飞要的根本不是这些,他只是把MB当作是“出卖自己的工作”,他撕扯龙衣服和殴打他时的暴怒就说明了一切,流下的眼泪是带着愤怒、痛苦和后悔混合的复杂情感。
青年时抛弃爱人灰溜溜地逃走,后来大概是村里人知道自己的职业了,不让他回乡给母亲奔丧(一个重大前提,飞是为了他妈妈才做这行的),后来也不让他给外公奔丧,最后重逢爱人,已经残疾的晓来结了婚,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度量旧爱和新欢的感情,搞得只得出了一个“谁我都要爱”的结论——死结。
结尾很有意思,又是经典的基隆中山路桥。前有《千禧曼波》后有《无声》,这个“梦境长廊”带给我们的观感总是虚虚实实,好像它具有连接过去和未来、但又不知会通往哪里的感觉。
晓来一瘸一拐地追上飞,光影迷离,忧郁的绿色好似老照片,二人面对着,似乎下一秒就会接吻,
但镜头一个剪切,回到飞已坐在自家阳台。随后这静止的十几秒里,只看得到雨滴缓缓落下,不久响起门铃声,但飞并没有起身,随着音乐声渐渐加入,我才惊觉飞在憋气。
忽然想到他和龙在家乡游泳的那天,龙把他推下水,在那一瞬间,他一定记住了龙带给他的感觉。窒息的人生、鼓胀的情欲,他回溯到和龙共舞的那个晚上,炫彩的灯光下,他跳得好开心(好长一段尬舞hhh)。我不禁猜想,最后到底是谁按响了门铃?是晓来还是龙?又或者只是他的新主顾?
电影里的三位MB表演都满分好么?(涩气满满了纯属是)特别是柯景腾真的很牛b啊!各种细节也表现得好好,看到警察来抓他藏.du那场戏我真的很震撼,有点讽刺又算是正视过去了啊呜 还有电影里真的很帅 难道是我看得不太高清甚至觉得他和10年前没啥变化…
开头不久晓来拉着飞一起唱《北京 北京》就让我好神魂颠倒,后来重逢又唱这首歌又让我红了眼睛(JC唱歌好听到爆炸 柯就是唱得很好不要再唱了哈哈 结果后面还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九敏哈哈哈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其实龙一出场就看得出电影原名《寻找》是谁找谁了——
“我去义乌找过你,但没找到”
“我也去深圳找过你,也没找到”
…龙一直在找飞,而飞在找什么呢?
我真的惊呆…曾美慧孜居然一人分饰三角,完全剧抛脸好么?!太厉害了也 三个侧面人物都演得活灵活现:露露、飞的姐姐以及晓来的妻子李钰,导演为什么要用同样的面孔扮演不同的人(不要告诉我是经费问题),很值得思考…
“阿飞送钱来了,没能见你最后一面…” “阿飞送钱来了,没能抬你上山…”
飞对母亲和外公似乎只有谈钱可说了,可是这些钱都是他用一个个屈辱的折磨换来的,上面清晰地用血滴着“吃人”两个字,庙里这场戏用的一镜到底拍得非常好看,整部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娴熟且极具水平,很完美的色调和构图,看导演署名以为是个外国人,搞得神秘兮兮的
不晓得怎么结尾好,因为写到半夜天寒地冻又饿了,好了戏散了,我们也可以离场。 总的来说,我觉得故事挺好看的哦
“地点并不重要,它当然可以发生在北京,或者是任何一个城市。虽然我们是在中国台北拍摄的,但其实我想模糊这个故事具体的发生地。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放置任何政治上的指向和隐喻。我只是想表达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去尽力表达一种现状:一些年轻人牺牲自己,却并不能保护自己,这样的一种现实。为家庭牺牲,用这种方式谋生,或许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种正向的选择。”
面对记者的专访,《金钱男孩》的导演陈熠霖直言“想找出这些男生牺牲自己的感人原因”。影片《金钱男孩》近来广受瞩目,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反映了同性恋群体、或曰“MB”群体(影片的英文名也是“Money Boys”,缩写为“MB”,指以为男性提供性服务为生的面容俊美、身体健壮的年轻男孩群体)在当下的生存窘境,探索他们的内心隐秘,与他们在社会大潮中的阵痛和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等,影片接连入围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与中国金马奖,在表演奖项与新导演奖项的提名上获得认可,这是导演陈熠霖的长片处女作。诡谲的是,影片的豆瓣评分甚至连“及格”都未曾达到,落得个4.4分的低分,仅从演员阵容来看,这样的分数并不讶异。网友评论从各个方面直指影片弊端,但对电影的评价本就是“各花入各眼”,每个人的喜恶和审美都不尽相同,仅从电影文本本身而言,这部影片仍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来自农村的阿飞(柯震东饰)在城市当性工作者(money boy)赚钱贴补乡下的家人,晓来(林哲熹饰)是阿飞的恋人,阿飞在一次接客后被无赖客人打,晓来为阿飞报仇,被客人打断了腿,客人带一众小弟找上门来,阿飞在此时逃离了他和晓来居住的地方,去了远方。镜头一转,已是“五年后,另一座城市”,阿飞所认识的“同行”纷纷出于家庭传统观念离开,回老家组建各自普世意义上的家庭,阿飞回老家看望家人,与长辈吃饭席间说起结婚的事,大舅喝多,认为阿飞是“变态”“没脸见外公”“你在城里做的事,你心里清楚”云云,阿飞一怒之下与大舅等打了起来,阿飞告别了姐姐(曾美慧孜饰,包括阿飞姐姐一角在内,她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三角),来到城市,跟着他的梁龙(电视剧《山海情》“得宝”扮演者白宇帆饰)是同乡,梁龙仰慕阿飞,两人成了情侣,后来梁龙也成了“MB”群体的一员,他们在城市打拼,就在此时,阿飞遇到了在餐厅驻唱的、已结婚生子的晓来……
影片的镜像承袭了台湾电影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的风格,甚至你在缓淡的长镜头里能看到侯孝贤的影子——故事性较弱、重情绪表达、镜头总是在有意地建构淡淡的疏离感,让“生命在银幕上流淌”。评论家将侯孝贤的长镜头称为“静观式”长镜头,顾名思义,静静地观察。这种独特镜语的运用既使影片具有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特质,又彰显艺术创作者主体意欲传达的“意境”,虽暗合巴赞纪实美学的有关观念,但又有创作者主观意识的渗透,有着独特的美感。《金钱男孩》自始至终充斥着大量的长镜头,开片即是俯拍的湖边洼地水流缓慢流过的空镜头,透过水流看到三两水草,正如无法被传统观念所理解的幽密情感总是在暗处滋生。第二次出现这一空镜头是在阿飞回老家被大舅指责之后,沉寂的音乐,简单的几个音符,引发观众对生命、情感的无限思索,镜头向上摇才知悉这是阿飞故乡的风景,足以见得,故乡始终是萦绕在城市游子心头抹不去的想念。
故而,影片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对同题材影片的空间呈现上发生了“位移”,而且展现了少数群体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犹疑。台湾电影一向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阐发中国伦理道德及艺术美学的独特魅力。既在城市打拼,那么阿飞属于哪里?我觉得他既不属于农村,更不属于城市。他的思想已经在大城市耳濡目染,他同群体的朋友、有钱的客人、所见所闻,已经对他的思想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可“MB”群体以提供性服务为生,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在禁地边缘小心地游走,居于城市一隅,所做之事如许多情感一样“见不得人”。这就造成他们情感世界的割裂与徘徊,柯姓男演员对此塑造得比较好,2014年他以吸毒一事锒铛入狱,断送大好前程,许是亲自体会了痛苦,所以在影片中民警钓鱼执法段落里,前一秒他饰演的阿飞还在用脚蹭便衣警察的后背,后一秒门铃声响起,警察进他的房间,调查他涉嫌卖淫、藏匿毒品,柯饰演的阿飞泪流满面,现实与电影的深度互文,让人不禁唏嘘。
另一处是梁龙跟着阿飞来到城市,也想通过做“MB”,在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阿飞对梁龙说:“出卖自己,没有人看得起你,你永远都是个不孝子。”大舅惹他不快的话,他原样讲给了梁龙,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孟子》里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多数人奉为圭臬,大舅说阿飞是“不孝子”,也无非是因阿飞年龄大、不结婚生子,所以阿飞所代表的群体,不光受到世人的鄙夷,更有自我内心对自己的拷问。
回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关锦鹏导演的同题材影片《蓝宇》在20年前也如现今的《金钱男孩》一样,入围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蓝宇》改编自网络小说《北京故事》,影片自始至终将镜头聚焦于发展中的北京,这是一个纯爱的故事,刘烨在其中饰演以出卖肉身贴补生活的纯情大学生蓝宇,胡军饰演情场公子哥陈捍东,这部影片至今还被很多影迷奉为经典,“军烨”cp仍被钟爱这部影片的影迷关注。2001年,关锦鹏就大胆突破了禁忌,直触国人接受的“禁区”,拓宽了中国电影的表现范围。我看过一部关于关锦鹏的纪录片《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里面探索为什么关锦鹏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题,将关锦鹏的个体经验和观影反思结合在一起,关锦鹏细腻柔和的诉说,让我们看到了影片之所以动人的密钥,正是那难能可贵的个体经验。
同样的,《金钱男孩》导演、80后的陈熠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中国,1994年后以奥地利公民的身份生活在维也纳。“我13岁的时候跟父母⼀起去了奥地利。之后,大约在15年前,我有⼀个去北京留学的机会,我就在那儿认识了⼀些学生们。有时候他们为了交学费,而选择去做‘金钱男孩’。”导演将自己的个体经验,无论是看到的还是道听途说到的,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种态度本身就值得人尊敬,影片缓缓铺排开的叙事,显现导演洞悉“MB”群体的幽微情感,更有对城市-乡村,现代-传统,放浪-家庭等几组悖谬关系的呈现,讲述的也正是当下社会的故事。
2019年,刁亦男导演、胡歌主演的黑色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让“霓虹灯美学”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话题,《金钱男孩》中也有大量象征都市繁华喧嚣的霓虹灯、路灯的镜头,阿飞与梁龙吵架后,两人走上街头,看到一少女在刺眼的路灯下嫣然起舞,她望着路灯,空洞地摆出诱惑性的动作,引路人驻足观看,这一镜头令我起鸡皮疙瘩,你会想到《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周泽农在游艺园投了5元硬币,“蛇头女”开始转动的一刹那,会想到贾樟柯的《天注定》里类似的场景,会想到王朔编剧的《顽主》里颁奖典礼上经典的“模特走秀”,都市街巷魔幻现实的显影也使梁龙的心态发生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何尝不是梁龙内心活动的外化彰显?他渴望被看到,渴望向阿飞证明自己“你能做到的,我也能”,正如少女望向路灯那般,阿飞的忠告早已成为耳旁风,他的世界观正如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一样空洞。
除思想的空洞,许是由于镜语过于舒缓,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种情绪在空中漂浮、弥漫,待到即将浓郁时又迅疾散去,这可能是影片低分的主要原因,情绪难以把握,太过于虚无;另一原因我想可能是导演在影片中的地域指向不明确,全片都在中国台湾拍摄,而多处设计却指向中国内地,阿飞与晓来串联起情感的歌曲竟是一首汪峰的《北京北京》,两位台湾男演员用着浓郁的台湾腔、以蹩脚普通话唱着《北京北京》,实在难以说服观众。《金钱男孩》原名《寻找》,男主人公“阿飞”一名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王家卫的经典文艺片《阿飞正传》,《阿飞正传》的阿飞就像一只无脚鸟,徜徉天空,享受自由,但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当脚落地之时,就永远与天空作别。再看《金钱男孩》(《寻找》)里的“阿飞”,他的母亲早逝,与姐姐、父亲、祖父相依为命,他带着青春稚气未脱从乡村来到城市,也在寻找,寻找自我的栖息之地,逃脱身世的困苦,享受个体的自由,但城市于他,既是自由徜徉之地,也处处充满无奈与未知。
在影片结尾,阿飞搂着梁龙,梁龙骑着摩托在山野驰骋,梁龙问:“阿飞,我是你的什么?”阿飞没有正面回答,顾左右而言他曰:“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霓虹再次闪烁,他们贴身热舞,只是彼此的眼睛未曾在对方身上停留。
也许朱天文《荒人手记》开篇这一句能为影片作以注脚——我以我赤裸之身做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
整部电影我的脑海全程都是“这是在干什么?”,不管从人物的动机,演员表现出的情绪以及剧情的发展都让人捉摸不通,镜头你用长镜头归用长镜头,可是剧情硬伤你不能不顾啊,我们看的一头雾水不说,观感体验实在是差
演员的口音。。。。。(有京腔和湾湾腔同时出现我真的😅😅😅)
整部电影唯一记住的就是两次烧纸两个演员对于烧纸技巧的不同掌控,
曾美遇见大风天烧纸 一个劲的点火 点火 点火
白宇帆对快灭的火苗 一个劲的煽火 煽火 煽火
本文首发于QAF中文站公众号,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转载必究。
是MB,也是精神治疗师
冉笛/文
“我以我赤裸之身做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观看《金钱男孩》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朱天文《荒人手记》开篇这一句。这部电影的片名粗陋直白,背负着不孝子骂名的男主角小飞及其同事,是同性世界中透过性交易换取物质生存的money boys即金钱男孩。
有意思的是,影片主演柯震东也因吸食大麻断送了曾声誉鹊起的明星生涯。时值今日,这部电影的某瓣论坛上依然充斥着针对其所谓XD史的攻击或谩骂。戏里戏外的柯震东,似乎都符合福柯关于“声名狼藉者”的定义:那些一生与谣言、诋毁、猜忌与污名化为伴的人。这些人的生命注定被话语渗透,被话语笼罩,被话语控制,亦被话语驱逐。而更可悲的是,这是一种被人们所认可、所习见的话语,并经此构织了我们的伦理关系与日常网络。
换一个角度,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生巨变,柯震东也许还在大银幕编制的青春偶像幻梦中沉睡不醒。我们大概率看不到他在《金钱男孩》中脱胎换骨般的蜕变了。从此意义来讲,历经了大起大落的柯震东对MB这个角色会不会有比常人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呢。
这不是我观看的第一部描写MB人群的同性题材作品。事实上,我阅读的第一个同志文学文本就是以moneyboy为男主角的《北京故事》。这个文本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致我一直难以接受关锦鹏后续的电影改编。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导演删去了原著中蓝宇遭受的屈辱过往,与现实之间发生的碰撞,以及捍东合法妻子对蓝宇施加的迫害等等。
另一部可与之比较的MB题材文本出自香港导演杨凡的《美少年之恋》。所不同的是,《美少年》侧重表达不被现实所容的同性情欲之美;《金钱男孩》更多把目光投向MB人群的生存状态及其所在的世界。显然,导演并不想仅仅停留在《美少年之恋》感伤凄美的叙事层面。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导演陈熠霖有不同的诉求,他想透过几个MB的命运来折射他们所在的时代,并借这几个男孩的命运表达对社会既有观念秩序的质疑与思考。
也因之,《金钱男孩》的情感氛围不如《美少年之恋》般动人心魂。一些豆/瓣影评人甚而嘲笑片中一些看似笨拙、略微荒诞意味的台词。某些影评人的轻浮且按下不表。作为一部写实向风格的作品,台词设定应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但MB偏离常轨的人生本身就无法以常理视之。事实上,观众需要具备健全的心智胸怀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所勾勒的非常轨生活及语言或动作中隐伏的——MB们需要面对的日常性暴力。生活在灰色地带的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般人所习惯给与的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甚至不是同情的泪水,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
性工作在中国大陆是一个隐藏在地下的行业。法律的缺位,让性工作者处于一种不可测的危险。性社会学研究者潘绥铭认为,性工作者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生存,其次是暴力伤害,然后才是性病与艾滋病。
MB遭受的伤害固然是法律保障的缺失,法律在他们身上不能发生作用,其根本原因则来自社会的既有观念。一些嫖客购买MB的服务,同时又在鄙夷MB的人格。影片对此亦有描写。小飞曾因某位客人的虐待而受伤,小飞的同事遭遇客人的欺骗及抢劫。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欺负MB的客人同样是异性恋权力结构的受害者,但他们似乎已丧失了同性人群本应具有的同理心及自我反省。有些人认为存在金钱交易的性行为是可耻的堕落。有些同性恋者接受并内化了主流舆论视“同性”为罪恶/病态的观念,并把对自身的憎恨转向同类。人们的麻木不仁映照着其所在环境的荒诞。电影中的每一个灵魂都在承受着切肤之痛,这是边缘群体内部的自我伤害与互相伤害。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地下室手记》讲述一个觉得自己官职卑微的人,看到高官趾高气扬地走过来,心想自己能不能有一天不给这个官员让道呢。但是每次那个高官经过,他还是不自觉地让道。作者由此揭示,人在面对权威或者强大的社会认知时,他会不自觉地服从甚至参与其中,并成为这一观念秩序运作的一颗棋子。
影片中遭受伤害的MB们也从未想过诉求于法律的援助。潘绥铭教授说,受害者不敢报警。一些人欺骗、抢劫性工作者,甚至以为自己是在伸张正义。无论是文化道德,还是社会法律,都把性工作者置于被告席上。
其中一幕场景戏大概来自经典同性剧作《孽子》情节的灵感。白先勇原著、曹瑞原编导的《孽子》讲述在男主阿青(范植伟饰)处寻求身体抚慰的同志,阿青的一个拥抱令其百感交集甚而泪流满面;《美少年之恋》亦有类似场景。到了《金钱男孩》中,寻求心灵安慰的是一位年约半百的同志。他央求小飞道,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和男人接过吻,我想亲亲你,钱可以加倍。
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记述了一个观音化身美妓的故事。当初观音大士见尘世欲根深重,遂化为美色之妓,凡有来客,无不接纳。而一切男子,与其交接之后,欲心顿淡。一日无疾而终,里人为之买棺下葬。有胡僧见其冢墓,合掌作礼,口称:“善哉,善哉!”里人说道:“此乃娼妓之墓,师父错认了。”胡僧道:“你们哪里知道,此乃观音菩萨见世人欲念太盛,化身度世的。倘若不信,可破土观之。”里人果然不信,忙斸土破棺,但见骨节联络,交锁不断,色如黄金,方始惊异。因就冢立庙,名为黄金锁子骨菩萨。
东方古典文化向来有一种包容异己的力量。冯梦龙所编三言及《情史》一书多有反映时代情爱关系及性别观念之篇章。以同性情欲为主题的人物情节与男女恋或交互参杂,并无二致。观音化身妓女的故事则可追溯至北宋佛教典籍《五灯会元》。中国古人性观念之开明宽容由此可引以为证。
观音化身的是妓女而非男妓及所谓“红颜知己”主要由异性恋为主导的多数人意识所决定。我们不必执着于其化身的性别身份。“黄金锁子骨菩萨”固然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财与色两字,大概是肉眼凡胎永远无法超越的难关。就连观音菩萨为了救渡世人,也只能从此入手。而能够直面人的情欲人的弱点并予以深切的同情,是古代中国被后世遗忘的人文精神。
这样一种情怀在《孽子》剧作中得以继承。无论是《孽子》、《美少年之恋》还是《金钱男孩》,均以细致的镜头描摹了这样一群从事性工作的男孩/男人,他们为那些找不到归属的同性人群所提供的心灵安抚。柯震东不仅为《金钱男孩》的角色赋予了一种令人动容的俊美,眼神里的一点隐忍和忧郁更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蜕变。与异性恋世界的妓女/牛郎(男妓)不同,同性世界的MB(金钱男孩)还扮演着一种类似精神治疗师的角色。他们以他们的肉身温暖,让那些畸零人得到一点慰藉,并有勇气面对其所在人间的世态苍凉。
三部作品也都描写了这群男孩隐秘的情爱世界,爱情关系中那些奇妙的所感所知。《美少年之恋》有一个场景令人难忘。Jet(冯德伦饰)到sam(吴彦祖)家里玩,因为sam的缘故,jet只觉得这个家里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着迷。墙壁上古老的挂钟,房间里温暖的阳光。……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想起sam(吴彦祖)身上的气味,令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对着吴母脱口而出:伯母,我拍拖了。
吴母当然不知道这是令儿子陷入危险的恋情,她还微笑道,是谁这么有福气啊,带来看看。
Jet(冯德伦)有些羞涩,又有些惘然:可是他并不知道。
jet知道他不能对吴母道出他对她儿子的爱,却又无法遏制内心的激动。两个男孩彼此已心照不宣,但却不能直面。这样一些隐忍又微妙的瞬间,令观众体味到同性之恋在社会属性里的沉重悲凉。
相较于《美少年之恋》,《金钱男孩》的情爱表达略显粗糙。影片后半段,小飞的身边终于来了一个类似光明的男孩:白宇帆饰演的男孩梁龙。第58届金马奖虽说给了柯震东一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是欠了白宇帆一个最佳新演员的提名。梁龙(白宇帆)凝视小飞的双眸有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单纯与率真。当小飞陷入情绪低落之际,只要阿龙嘴角浮现微笑,两个男孩所在的阴暗就似乎照进一道纯澈的明亮与温暖。阿龙对小飞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小飞所说的,小飞所从事的以及小飞生活的点滴均对阿龙产生莫大的吸引力。相信,需要天真和勇气——重要的是相信本身,倒不是相信的一定要是什么。只要阿龙尚能相信,小飞就还有被救赎的可能。
有一个场景我想作为本文的收尾:外公逝世之后,被家人拒绝的小飞(柯震东)在阿龙(白宇帆)的陪伴之下给外公烧纸。这一场景也对应着小飞在姐姐陪伴之下给过世母亲烧纸。这两幕前后呼照的场景以及它的气质,使这个故事从整体上生发出了一种类宗教性的氛围——苍茫、隽永、似真似幻、难以捉摸又不可言说。回不了的家,无处可寄的思念,可否借着纸钱传递给彼岸的亲人呢。阳世通往阴间的轨道也是钱。火光的燃烧映照着人间的荒诞、荒唐、荒凉,也映照同性群体渴望亲情认同的那一点微弱的希望。
后记:
这篇影评越写越长,现在也感觉意犹未尽。柯震东在片中常陷入无言的忧伤,甚而无法直面与晓来、阿龙之间的感情,亦让我想起《孽子》的一段。男主阿青在龙子的怀抱中失声痛哭。龙子对阿青如哥哥般体贴的爱,却只能让阿青对自己感到悲哀绝望……阿青一再回避龙子的爱,只因他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爱,而自己却失去了回应的能力。内心积压的抑郁感、屈辱感与伤痛感,令同性群体的很多人失去了爱或者被爱的能力。(柯震东对小飞这个角色的拿捏与《孽子》阿青的精神状态极为相似,对于一个曾经的偶像明星来讲,这是一个明显的突破,说明柯震东对这个角色是下了功夫的。)《金钱男孩》技术上虽然不如《蓝宇》,但在我心中排名更高。从关锦鹏对原著的删改来看,关锦鹏对边缘/少数群体的伤痛欠缺一些更深层的感同身受(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导演)。
有时间的朋友建议读读白先勇的《孽子》,实在没有时间看看曹瑞原编导的剧作也行。虽然是电视剧,但剧情不拖,总共只有20集,每一集都做得像电影一样精致动人。这部剧作可以与《金钱男孩》结合起来看。最后引用《孽子》扉页上的一句话:献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少年们。
全部在台湾取景但故事设定却是在大陆导致总有点出戏,而且拍到最后导演好像不知道该怎么收尾了,曾美慧孜居然一个人演了三个角色
南方农村小哥去大城市卖身的故事,拍摄地选在了台湾(因拿不到大陆准拍证?)。作为华语同影中久违的MB题材,据说还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从“美少年之恋”到“蓝宇”到“孽子”,总有青春肉体前仆后继的投身欲海,明明是交易、感情却漫溢,活在当下的迷惘照见中国城乡对同性恋的割裂姿态。导演加入了自己的乡村记忆,画面拍得很有美感,另外也太会挑演员了。柯震东如果混我圈应该是天菜吧,真的是个人就爱他...
陈果看了想流泪,郭敬明看了想喊我的顾源你这几年在哪里受苦受罪?!红是真的养人!白宇帆的眼神整个是火焰,熊熊燃烧活灵活现~柯震东这边就完全是一滩烂泥,眼睛里看不出任何情绪。撇去表演,故事不够有说服力的最大原因在于场景太过悬浮,导演你自己说~这tm究竟在讲哪座城市啦?!
#Cannes2021UnCertainRegard 东方主义都是本科生的人均概念了。但很可悲的是,选片人(外国人)就是喜欢拍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摄影不错,别的我真的夸不出口。摄影和画面让这个不怎么样的剧本显得稍微高级了一点点。剧本几乎是接近狗血的程度,台词跟每个人物都很不搭,让人听得很尬。唯一打动我的地方是白宇帆带着柯震东在摩托车奔驰的镜头,两个人高唱“冬天里的一把火”,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渐渐抱紧腰间的手臂,让我感受到了那一刻的爱。曾美惠孜要一人分饰三角,不知道是在暗指同志世界里的女人都一副摸样,还是剧组真的缺钱…
说师从哈内克,我看效仿侯孝贤痕迹更多。为尽孝道出卖己身,却背负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辱名,无法归乡;前赴后继下海,挣扎在内疚亏欠与真爱欢愉两难夹层之间。固定、缓慢移动的长镜头呈现出旁观冷姿态,把这群进城务工男孩的道德困惑和情感迷失抚平铺直展现给观众,台词尬了点。在探讨农村婚家体系与同志爱情认知的间隙,曾美慧孜一人出演三角却成为最有趣味的线索。
#74th Cannes Online# 一种关注入围。用曾美慧孜扮演片中三个重要女性角色,用全在台湾拍摄的场景来指称大陆(长沙、义乌、深圳,福建某旅游村庄……),还是挺有意思的。口音混搭台词尴尬(导演不是中国出生的吗,怎么这么不讲究)。有意识用了不少长镜头,不过很多手法都看得出来出处([海上花][郊游][路边野餐]……)。倒还蛮符合耽美片套路的,比如虐小受啦,身高决定攻受关系啦。台湾腔唱汪峰《北京北京》好好笑!
白宇帆你也太可爱了 嘤嘤嘤
【2021VIFF】我一直尝试切换外语片观影模式来看这部片,也许这部片真正的受众不在华人区,否则真的没法看(原定名叫《寻找》居然是因为汪峰。。。)
卖淫版本的廉价《春光乍泄》,导演你懂什么,你什么都不懂!
不一定拍出了乡村同志的困境,但确实像农村土gay拍的(
感觉像卑微乙方为了敷衍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甲方熬了三个大夜赶制的勘景全案报告,甲方大赞“好厉害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乙方心说“也太好糊弄了吧真是个山炮”。长镜中的表演堪比抢戏大赛,谁都想压谁一头,好像演完立即要接受陈凯歌还是李成儒犀利点评。
尺度很大,没想到柯震东有这么多激情戏。其实电影摄影很好,尤其是色彩运用很棒,配乐也还可以,演员们的表演居然都可圈可点。只是这个剧本和台词有点尬,中段回家那段很真实有力量,开头结尾会有点《北爱》(这是夸),但后半有一大段就有点男男版《小时代》的感觉,导致演员只能在各种觥筹交错中伤春悲秋。但制作还是精良的,也有导演的思考,值得进入一种关注且获得鼓励。
慢不代表你就是侯孝贤谢谢
“你懂什么?你什么都不懂”柯震东这句台词送给导演。题目起的非常好,我确实想要“寻找”一下神州大地上哪一方沃土培养出了这些热爱茶艺、住在郊区带露台花园的平层的鸭王。可以让角色们都说些人话吗?能让所有演员的演技都看起来像横店的临演,也是非常厉害。
从柯震东和林哲熹两个人KTV唱《北京北京》开始就注定了电影最后的归宿应该是喜剧。听着操着台湾腔的演员们一本正经地演着大陆的故事 ,既觉得实在荒谬离谱,又无奈感慨于这大概是大陆语境里能够触碰这类题材的唯一途径。当两岸之间的电影交流以如此断裂的状态在各自的话语空间内对空言说,这是真正的悲哀。演员的演出都很有记忆点,曾美慧孜分饰三角,白宇帆抹不掉的西安口音,以及柯震东演艺生涯的最大尺度,看看金马5号公布提名能否有所斩获……
外国人听不懂中文 不知道对白有多么雷多么差多么尴尬所以才进康城的吧 我真的 听到爆笑 前面画面还不错 之后没有特别用力强调画面了 什么都开始差 曾美慧孜是世上所有的女人 蛤????? 最后的柯震东尬舞越看越像钟汉良笑死我了
2021年了,咱们湾湾演员扮演大陆角色的信念感竟是来自于一首《北京北京》。欺负人家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在这儿忽悠呢,处处口述着“咱们这儿是大陆我是内地农村的”,处处露着“我虽然是台湾人但是我已经很努力在讲好平翘舌说好儿化音”的馅。白宇帆不愧是西北汉子,做了MB还不忘在家揉面擀饺子皮呢。曾美慧孜才是最大赢家,原来整个世界的女人,都是你。
既然后半段遇见旧爱后,导演已经放弃了,还不如剧情彻底“飞”起来,和龙做爱,和旧爱做爱,和嫂子做爱。然后来个世纪大和解。另外想说,最让我心动的是白宇帆“喵,喵喵喵~”我死了……
白宇帆演的还可以,其他的都不太行,白宇帆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