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熟日本史,只能以純粹的觀影體驗紀錄,加上一些演員迷妹心得
雖然對新選組只有比較片面的了解,也很少看日本時代劇,這部雖然節奏很快,很多事件突然就閃過,但整體氛圍渲染的蠻好的,也讓人可以沉浸其中。劇情上沒有對新選組做出太多價值判斷,可以體會到日本那段風雲難測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信仰和不同目標的人在各自的行動下交織的一段精彩又悲涼歷史。殺陣的部分,雖然很少看這樣的演出,但自己感覺節奏和打擊感很好,很精彩又不至於到血腥的看不下去😂
演員來說,岡田的土方真的好帥!每個近鏡頭都覺得好帥(誤)雖然和燃劍原著的土方感覺有些許的不同,但僅這部電影中覺得呈現的非常好,他的正反面都展現出來了,最後的結局也是悲傷中帶著血性。再來是一開始衝著他看的涼介飾演的總司,真的是新選組一枝花,土方的戀情小精靈,整個好可愛😂😂😂 身為迷妹覺得他在新選組的每一幕都好可愛,上戰場和介錯時又好帥,最後重病的時候也讓人心疼,其實在這部電影總司的戲份我個人覺得不算特別出彩,畢竟是圍繞大時代和土方的電影,非決策層的總司沒有什麼當焦點的機會XD 但每次看到他心情都很好(雖然我是迷妹一定有私心,但至少看其他非粉的評價也都蠻好的😭),希望之後有機會看到池田屋完整的殺陣,看到更多閃光鏡頭!
看完最後一幕到工作人員表跑完為之都一度說不出話,十分的百感交集,如同涼介訪談所說的,新選組在歷史上或許說不上是什麼正面人物,但至少他們是一群到死都貫徹自己意志的人,看完這部電影確實可以感受到,個人覺得喜歡類似題材的人還是值得一看的。最後,如果有機會再看准一和涼介合作拍攝類似的作品就好了,這部兩人的互動真的很可愛😢
幕末本身就有着和战国不一样的浪漫 而这种浪漫本身不在对与错 正义与邪恶 像炙热火焰一样燃烧的志向和执着 才是浪漫本身 剑开启了一个时代 也终结于一个时代 终归都是历史庞大车轮滚动放下的一粒尘埃/电影与原著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节奏 想起很多年前读司马了太远原著的时候 最大的感受是缓慢的平和 是人性执着于时光中的浪漫—对 还是浪漫 但电影用它的手法展现了更多的激昂与热情 /冲田总司和雪被塑造的相当惊艳 想想 似乎总司在任何一部相关作品里面其实都不会差 反倒是雪的形象过于优秀 像见证者 也像是一种象征—作为女性表率的剑 近藤的戏份不多 但刺杀芹泽鸭那一段的舞演绎的无懈可击 芹泽也很棒......都很好/新选组的武戏自然不能少 我个人觉得合适 略有演绎但不失真实 像开始部分 岁三舞棍 还有冲田握刀时候的姿势细节 都非常棒 你能看到日本武士刀的妙处 也不会觉得简单无聊/最后......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是高分 对于幕末完全不了解的人恐怕完全看不懂 对于事情喜欢严密区分对错的恐怕也接受不了......喜欢的就喜欢吧 不喜欢的千万不要勉强 你沉溺于剑 他也自然可以热爱枪炮 有各自的浪漫 有何不可?
我本人不太会打分,很显然这部电影并不能算在有特点的优秀电影的行列,比起电影本身,可能还是那段真实发生的历史更打动我,那是段无法挽回的时光。相较于前期的baragaki,我更欣赏冈田塑造的副长在后期。其实对于这部电影中的副长,我的评分是随着电影从前到后,逐渐变高。因为是几个月前看的电影,所以我记不太清具体的片段,大概是从前往戊辰战争开始吧,演员冈田的那种沧桑感很好的为副长的形象增添了魅力。后来前往虾夷,照那张经典的也是真实历史上土方唯一留下的照片时,副长看到的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再也回不来的近藤冲田井上(应该是他们三个吧)和他那时候的眼神,真的让我无法忘掉,看的我真的心里很难过。还有最后在土方已然落魄时,看见的身着明治军装的七里,曾经占优势的土方早就和七里互换了立场,我只能感到心酸和悲哀,为了这该死的宿命感。最后的结局,电影做了和历史上不同的改编(也许是因为司马小说的结局如此但是小说我没看完……),也许会有人觉得最后在正面独自冲刺中被乱枪射击而死更显英雄主义,但是我倒是觉得历史上在战场上被流弹击中——甚至有可能是己方士兵的子弹,更能表现出独属于土方岁三的悲剧感,是独属于他的颜色和一生。最后提一嘴,冲田在临死前和黑猫对峙那块,拍的真的很美,易碎的苍白的悲剧的。后来我想了一下,除了当时的剧情和画面设计还有演员本身的演技和相貌外,好像那个时候的总司莫名就没了月代头???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冲田的印象总是月代头,但是……真的不好看啊!!!
虽然期待了有点久但看完了还是想给个差评
以土方歳三为主角的新撰組的六年历史
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虽然总被称作「幕末最強の剣客集団」
但是谈及他们的历史好像波涛汹涌又确实好像没什么可讲的
整个电影如同记流水账一般匆匆忙忙的叙事,好像也找不到什么重点,就算是谈及这段历史肯定无法略过的池田屋事件,也不过是为后来两次长州征讨垫下了伏笔。在历史上他们扮演的角色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在司马辽太郎的笔下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个性,电影对每个角色的刻画也是还行的。
关于这样一个组织大概就是,江户的将军想请会津的藩主上洛,剿灭向公卿与天皇建议倒幕的以长州藩士为首的倒幕势力,但于洛中由会津藩士掀起战争又有损武士的名誉,于是找了这么一群剑术优秀的“乌合之众”组成壬生浪士組行使暗杀的职能。
但是除去1864年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池田屋事件,这个组织剩下的好像就是不停的内斗与分裂,乱刀斩死违反组织纪律的组长芹沢鴨,处死心向勤王而非杀害攘夷志士的山南,暗杀不愿再跟随新撰組而脱离队伍组建御陵衛士的伊藤等人……
本来或许有机会一展身手的鳥羽伏見の戦い却也因为德川庆喜的逃跑与幕府军的错判而一触即溃,从大阪到甲府,在甲府甚至连城都没进就被打散,从江户到会津与仙台,剩下的新撰組和幕府军基本都是一路打一路逃,最后坐船逃去当时甚至还未命名的蝦夷地(北海道),在电影里对这些也都是草草一笔带过,毕竟这么不光彩的故事也确实没法讲。
虽然讲了冲田总司因肺结核而死,讲了近藤勇投降后被伊藤的残党所杀,但感觉又完全可以不讲。
电影的整体是基于箱馆战役之前土方歳三向一位法国军人自述的回忆,而法方军人那句“我觉得土方先生才是真正的武士”的时候就想起了十几年前那部以西乡隆盛为原型的《最后的武士》,而电影最后刻画的土方的死也是手持武士刀骑马死在铁炮流弹下,但是西乡隆盛无论怎么说都是维新志士,建立明治政府的功臣,而土方岁三在这段历史里就是一个逆贼。
关于虾夷共和国,在这部电影里甚至提都没提,作为戊辰战争最后一战的箱馆战役在电影里甚至刚开始就结束了。就像企图另立天皇的奥羽越列藩同盟那样成了可有可无的历史一般。
记得当时乘坐北斗从札幌前往函馆的时候出站就看到「昨日の敵は明日の友」这样一句话,残余幕府军与新选组在函馆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共和制政府,虾夷共和国,但不到一年就被新政府军在五棱郭打败,冠上朝敌逆贼之名,后来在榎本等人的游说下于三年后平反,和一起战死的政府军共同被称作建立新日本的国家英雄,这些共和制政府的人后来很多也在新政府里身居要职,这或许就是这句话的由来。
总的来讲虽然演员们都选的很好,刚田准一铃木亮平柴崎幸这几位都出演过大河剧的实力派确实演技在线,但也只能说新选组的历史本来就不是那么光鲜亮丽,像早期的杀人放火到后期的内斗与暗杀,六年的历史一块拿出来讲就真的是一种讲了跟没讲一样的感觉,拍成电影确实让人甚感无趣,相比这种宏观的群像叙事,这段历史对于个人或是一个事件的描写或许会更好。
土方岁三,几乎所有描述幕末时代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里面无一例外都对这名新选组副长冠以“鬼”的称号
究竟何为“鬼副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他持续统领这支幕末最强剑客集团。带着这层好奇心,翻开司马辽太郎撰写的人物传记小说,跟着作者一起回到幕末时代一探其中的究竟。
一,何为鬼副长
土方岁三生于武藏国多摩郡石田村(现东京都日野市石田),是家中六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靠着卖自家的“石田散药”为生,期间辗转各地剑道道馆修行,后通过姐夫佐藤结识了天然理心流第四代传人近藤勇,也正是拜入了天然理心流,和近藤携手靠着一柄剑踏上了幕末这个辉煌的舞台。
①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鬼”,就不得不看看流传至今的新选组“队规”
一、不得有违武士道精神
二、不得擅离组织
三、不得擅自筹款
四、不得擅自受理(外部)申诉
五、不得搞明争暗斗
六、队员非因公务与外人发生争执,并刀刃相见,不能打伤或杀死敌人,让其逃脱
违反上述任何一条规定者,一律切腹
其实新选组成立初期并不正规,只是从一家小道馆喊着口号集结了一些门客,这在那个时代太正常不过,那些正规的大道场或者武士阶级不屑与之为伍,能加入的都是些社会底层甚至就为了混口饭吃的虾兵蟹将,其实土方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他希望拯救逐步没落的武士道,希望用武士道的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来约束队员的行为,将一群成天将口号挂在嘴边实际来新选组讨口饭吃的无业游民打造成幕末最强剑客集团。
为了将这样一只杂牌军训练成有组织纪律的队伍,必然少不了雷霆手段,
队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不出意料,在队规刚推出的那段时间,一些队员被肃清,剩下的人都在队规下约束自己,新选组的行事风格越来越正规,
在那段时间,京都的治安维护确实少不了新选组的身影,这个组织的愿景也初见端倪。
②在严格执行队规的过程中,很多不守规矩的队士,甚至不同政见的管理层都遭到了肃清,
昔日鱼肉百姓的芹泽鸭一派,之后分裂新选组的伊东甲子太郎一派,还有那些隐藏在背后搞小动作的藤堂平助和山南,也都被诛杀。
不得不说,在清理异己方面,队规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面对土方下达的诛杀令,要么对昔日情同手足的队友兵戎相见,要么一同沦为接下来被清洗的对象,
在浅葱色的羽织上沾染的是无数异派与同胞的鲜血,因此老队员往往提到土方岁三这个名字就闻之色变,这可能也是私下里让他被称为鬼副长的另一个原因。
③不过土方自己似乎很喜欢鬼副长的这个称呼,他曾跟冲田说一个组织的局长是不容质疑的,你们何时看到队员们质疑近藤局长,因为根本就不能发生这样的事,一旦出现这样的事组织毕竟离解散就不远了。因此队员们只需要远远地仰望近藤局长,而所有让人憎恨的工作交给我就好,
如果放任芹泽鸭鱼肉勒索百姓,放任伊东暗中勾结萨摩番力图分裂新选组,放任山南出逃江户偷偷招兵买马,这些事如果不及时用铁血一般的手段处理,新选组早就分崩离析多少次了。
因此我希望队员们惧怕我,让他们对我的恐惧作为食粮以滋养新选组,让这个组织更加强大。我,就是他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剣。
二,实用主义
近藤剑术试卫馆,一座在倾向僻壤的芋头道场,论名气的话,在北辰一刀流,千叶流,柳生流面前不值一提,可以说是淹没在芸芸众生中的一叶浮萍,可从这所道场内走出来的却不乏超一流的杀手,土方、近藤、斋藤、冲田、左之助、永仓新八、藤堂平助等
近藤道馆的流派是天然理心流,取意为以天然自然之理调和,临机应变,对敌人的动作采取自然而然的反应。这一门派包含的不光是单一的剑术,在其中还融入了很多战国时代的古武术,
其目的就是在面对不同流派不同武器不同招式的敌人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打法不好看,但极其重视实用性,
在那个时代偷袭暗杀较为盛行,
各个道馆的免许/目录终归不过是虚名,那些世袭的千石百石的家族背景,又能起什么狗屁作用?
要看就看真剑胜负过多少场,手上有几条人命,那才叫货真价实的水平,
而天然理心流,注重的就是这层实用效果,
在真刀真剑的比拼下,在道馆里能赢的剑术不一定适用于性命相交的实战,
早年的这种流派的理念可以说融入了他的血液里,让他做事以结果为导向,并不会被世间的虚名所蛊惑
年轻时在面对大名鼎鼎的剑客六车宗伯,丝毫不为退缩,敢于亮剑与之殊死一搏
年长时将东洋西洋战法融合,将其在新选组和军队的战斗中发挥出来,
他从不沽名钓誉,凡事以结果论成败,
因为他坚信空洞的讨论毫无意义,武士不需要口舌之争。
三,时代的烙印
在最后他看透了新选组已经是一枚弃子,聪明的他也看出了大势,所谓新选组,所谓武士道都注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
看清了这一切的他在头一晚见到了曾经并肩作战已故队友的幻像,与他们分享自己在最后阶段的感悟,作为一名武士,他虽然无法决定成败,但他有选择自己生死的权利
第二天他将出生赴死的新选组队员解散,然后只身一人去赴死
在这一刻也许他是幸福的,他憧憬着在普渡虚无的奈何对岸与近藤、冲田他们再相聚,这一刻他仿佛又能回到儿时的天然理心流侍卫馆,每日与近藤他们为道馆的生计奔波,每日去涉猎女色,与意见相左的剑客殊死搏斗,在这一刻他们与他站在一起,为了能在时代洪流中留下一席之地的梦想而奋斗
他要带着新选组最后的荣耀与旧时代一起,与武士道精神一同赴死..
只有一骑,只有岁三还在前进。他在硝烟弥漫中无所畏惧地前进。
士兵们想追随在他的后面,却被挡在了新政府军的人墙面前,一步前进不得。大家茫然地看着岁三骑在马上的身姿,此时,除了“鬼”字,没有其他词可以形容他。
不只是五棱郭军,就是匍匐在地射击的新政府将士也被正穿过自己队伍的敌将大无畏的气势所压倒,谁也不敢靠近一步,甚至忘了向他对准枪口。
他来到函馆市区一端的荣国桥时,从地藏町方向跑步赶来增援的长州部队见到了这个面生的穿法式军装的将官。有士官上前问:“你去哪里?”
“去参谋府。”岁三眯起一笑就会让人胆战心惊的双眼皮眼睛回答。他打算单枪匹马杀进参谋府。
“你叫什么名字?”长州部队的士官长心想,或许他是萨摩的新任参谋。
“名字吗?”岁三想了想,不知为什么他不太愿意说自己是函馆政府的陆军奉行。
“我是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
听到这个名字,新政府军像大白天里见到了鬼似的惊讶不已。
岁三继续前行。
士官让士兵们散开准备射击。在开枪前,有人问:“你去参谋府干什么?如果是投降的军使,应该有惯例的做法。”
“投降?”岁三没有放慢速度,“刚刚我已经说过了,我是新选组副长,去参谋府除了杀人没有别的。”
全军立刻摆出射击的姿势。
岁三踢了马一脚,从他们的头上一跃而过。
然而当马再次落地的时候,坐在马鞍上的岁三,身体也飞落在地,发出一声重重的闷响。
没有人敢靠近。
当岁三黑色的呢绒军装开始被鲜血染红的时候,长州人才知道,这个敌人的将领已然变成了一具尸体..
土方就这么走了,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他的名字
在多少次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偶尔会听到新政府的领导者以胜利者的姿态高谈阔论昔日的敌人新选组,近藤冲田斋藤这些名字无一不作为吹嘘自己的垫脚石而存在,但只有那个人,成了所有人公认的禁忌,
即便偶然被提起,大伙也都默契的沉默,因为他太过耀眼,萤火之光又怎能与日月争辉。
四,推荐
如果你也恰好对幕末那个年代的故事感兴趣,下面推荐一些同类作品
不同作者所呈现的视角不同,每个人物每个时代的解读也都不同,书柜这一个角落能填满我对幕末时代的好奇心,如果你也想全方位立体的理解那个年代,不妨照单全买。
武士的眼中究竟有多少决绝,才能压制住内心的颤抖,于混乱中举起手中的剑刃…… 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命运如火焰般起落沉伏着…… 三角三色,却都义字当头,善于谋略的土方岁三、孤勇高傲的近藤勇以及温柔知心的冲田总司,总有一个满足你想象中的模样…… 情节没什么好说的,就和创业一样,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如何活、活多久、活好坏都是未知的,能做的就是靠着当下的目标向前探寻…… 雪作为女性所带来的帮助是宽泛的,不仅给予男主信念上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理智的保全,因此,她活到了最后…… 故事整体来说还算不错,有点凝重,也有些平淡,如果爱好这口的肯定会很享受,但对于我来说,也就一个知识点的延伸而已,没有太多情感成分投入其中,所以看完后依旧风平浪静……
由于不太了解日本近代史,没太看懂,但是很好看,很燃,土方的步伐很独特,耷拉着脑袋,耸着肩,甩着两条胳膊,一摇三晃,可能是学习了三船敏郎的特立独行!
这个叙事节奏,相当于拍了一部大河剧《新选组》的速看版,急急忙忙把事件过了一遍,无论是对这段史实熟不熟悉,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新选组就是一帮随波逐流的无脑鹰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应该坚持什么,我对他们一点同情都没有。
就真的流水账
这是糅合了多部日本影片的作品。包括《最后的武士》
看土方岁三和冲田总司斗嘴真有意思啊。新选组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连怕死的时间都没有了,在互相裹挟中他们冲向死亡和信仰。被爱情滋润的岁三有点可爱,而真正伟大的是阿雪,她用爱让利刃变回了人。可是,留给阿雪的,怕是只有短暂的幸福回忆和那凄凉的夕阳美景。新选组有种黑社会的感觉,许进不许出。新选组的队规也很王八蛋,不是被杀就是被迫自杀。强权下的团结不会团结,淫威下的服从不可能服从。不过最初的队员还真都是正在燃烧的剑,杀死敌人,融化自己。虽然死有遗憾,也算死得其所。
京都城管的强盛和没落
原田监督的电影美学真是没话说!气氛渲染、大杀阵场面调度,甚至连暴力场面都可以反复欣赏,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居然就是刺杀芹泽鸭,镜头语言绝佳。就算把我们はじめちゃん拍成背景板我也认了,洸平在京都的两个月戏仿佛修行,跟着各位师匠学习电影。
時代を追うな。夢を追え。
也就看个热闹
期待了好久,不过也对原田真人没有多高预期。整体是土方视角的流水账,好在阵容、杀阵、美学、构图都还可以。池田屋配乐卡门,有意思。我喜欢的寻剑一段拍出来了,可惜没啥韵味。11的动作戏真的很棒,而且居然是自己设计的,厉害了。
原田监督终于支楞起来一把。有的人肯定会说像副长这样负隅顽抗,抵抗时代大潮的人,是封建势力残余,也有人会暗地嘲讽他有机会润的时候放弃,不过我觉得,他才是把士道发展成仕道的人,多了人支撑,国家才会真正的强大
有不少很好的段落,画风相比算是同系列的《关原》更加cult了。音乐好像不再是富贵晴美了。但风格还和《关原》差不多,也很好。流水账就流水账吧。
想吐槽的太多。最过分的是在篇幅不够的情况下给阿雪添了太多戏份,池田屋都要给阿雪切reaction看的要吐了(原著这里阿雪甚至还没出场)我是觉得副长是很难通过一个故事去体现其复杂性和悲剧性的,他的人气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新选组(特别是试卫馆时代)的人物关系性上。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对试卫馆时代一带而过,使得原田永仓藤堂阿一面目模糊,山南和源桑(又是老爷爷演)见缝插针,电影就会沦为无高潮的巨型流水账(真的没想到会在池田屋脸盲,在油小路毫无波动)本历史饭确实一边挑剔一边在兴奋,但对于其他人大概就是一场折磨。一开始就无理由好斗且毫不风流(电影里不存在佐绘)的副长实在是太陌生了。与此相比,局长、总司、鸭叔在设定上中规中矩,演的也符合期待。小规模冷兵器交战滥用移动镜头除了令人头晕不明白有什么其他作用。3+
有一些改编不太喜欢,司马辽太郎应该不会这么写,大概是导演编剧跟庆喜有仇把他写的那么夸张?平助不是土方砍死的,池田屋杀阵好敷衍,是我看过所有新选组有池田屋场景最敷衍的一个版本,山崎烝的话痨,乡下版土方小碎步的走路方式总觉得很不土方,总之导演刻意要加一些喜感的元素反而很画蛇添足,局长和副长的身高差大概是全剧最欣慰的部分
6分,可惜鬼之副长波澜壮阔的故事拍成了流水账。
7分,司马辽太郎的小说,是我以前阅读补完计划之一,却一直都没有看。
官兵卫走错片场之一生回顾vlog
果然不好看。就看看杀阵。这种不好看又可以随便看看的程度不错
幸越来越好看了...开始败走东北 用这个速率去剪辑就已经很难站得稳了 北海道其实可以不要拍的 在胜海舟求情那边收尾也许更合适一些 但又要把土方最后的照片这一段拍出来 所以可能在剧作层面陷入了两杯毒药的困境
想看看土方怎麼轉型為火力投射型軍隊的指揮官。结果完全没有。一部玩POV玩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