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英雄》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92年的电影,无论题材还是剧情都很不错,没有让人绝望的人性丑恶,也没有给人满口的毒鸡汤味儿,就像一根两头系上的皮筋儿,反复摇晃后最终回归平静,导演把人摸的很透,至少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每个人都有一念之差,不同的机会造就不同的人,放在大众视野里的不一定是真相,"深藏不露"的人说不定也有"一鸣惊人"的故事,人太复杂,又很简单,决定是一瞬间做出的,而事情是会沉淀的. 看到进度条走了一大半,在替导演着急怎么收场时,导演给了一个符合电视观众心里预期的结局,就像电影里,人们相信,救出54条生命的英雄不会偷别人东西,这是理想状态,这是基本常识,现实不是理想,一切都有反常的时候,我喜欢这个结局,给了"真"英雄表现的机会,给了"假"英雄钱和深藏不露的机会. 其实还有一点,之前看电影会被电影的情绪牵着走,比如片中达斯汀霍夫曼说自己是救人英雄时,被冤枉时,被嘲笑时,周围人的状态会一下子激起愤愤不平的冲动,但冷静思考一下,那些人不就是你我吗?他们的反应有什么错?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一堆理解,包容,大道理,本能反应就该如此,极个别能做到的人是极个别,不是所有人,没什么可骄傲的,正是达不到理想状态,才心之向往.
没有真正的英雄,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
英国大导演史蒂芬·弗雷斯在好莱坞留下的一颗生涯遗珠,知名度远不如《女王》、《菲洛梅娜》这些代表作,但观感和内涵却有过之无不及。故事讲述达斯丁·霍夫曼饰演的潦倒混子在机缘巧合之下拯救了一架迫降飞机上的乘客,顺便偷了人家的钱包悄悄溜走。媒体为了找到这个无名英雄而公开悬赏,结果知道真相的男主好友冒名顶替领走了百万奖金。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后续会是男主揭穿真相,绝地逆袭,夺回一切对吧?错!这个剧本的野心远大于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通俗演义,而在于挖掘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复杂人性,同时狠狠嘲讽一下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也许在人物转变的细节方面略有唐突,但剧情整体走向精彩绝伦,开篇女记者的演讲和真假英雄的和谐结局都引人深思。既有犯罪喜剧片的可看性又有伦理正剧的思想高度,实属难得。如今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人们,尤其值得花时间去品味一下那部近30年前的旧作。
好片!
一开始女记者和摄像师拍一个人自杀的报道时,摄影师因为拍到了震撼的镜头激动不已,老板说“不要救人,那不专业”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极尽所能的讽刺新闻业。
女记者是个工作狂,她在获奖时说的那番话也是在点题。“我们不能只不断的挖掘挖掘挖到最后背离了新闻的初衷,新闻从业者应该更多去关注好的和高尚的。”
其实跟生活一样,人都有弱点,但是也有好的和高尚的一面。
然后就有了后面荒诞的一幕,冒名顶替的流浪汉成了万人瞩目的英雄,扮演起了上帝的角色。但是流浪汉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虽然他也撒谎了,但是在这个角色里他可以做更多事,帮助更多的人,只要被冒充的真人不介意,又有什么所谓呢?
流浪汉说的“在媒体和聚光灯的关注下,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英雄只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一方面,关注英雄是因为他们关注自己内心好的一面。”也道出了人们去崇拜偶像的原因,非常真实。人们不可避免的会去追随偶像,追随英雄。你觉得他们愚昧,但是你我也都跟他们一样,有弱点也有英雄的一面。
其实还蛮怕最后揭穿冒充英雄的流浪汉的,还好剧本并没有这么安排。男主一直对儿子说的两句话的“人生很复杂”所以才“keep low profile”保持低调,也是他的人生哲学吧。
可以说很难不受名声和关注的诱惑,因为也像男主说的他并没有John善良,所以他不想受到关注,不要这些名,只要钱。
喜欢这部片,里面的对话都很有意思。
无名英雄 算是达斯汀霍夫曼的遗珠,写不进电影史,却绝对是好作品。甚至27年后,还有以这个为文本的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同样是主旋律,对比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无名英雄 用了灰姑娘的核,虚拟了一个世界观。好处是处处符合冲突率,30年后观众依旧能接受。坏处是这种主旋律电影看的太多,最后只能拼技术。 在疫情之前,北美观众肯定是进步了,至少这届奥斯卡的小丑,教宗的继承,朱迪包括寄生虫都是反英雄主义。至于口水战后会不会出现拆弹部队或者美国狙击手那样的情况,很难讲。 但国内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状态,毕竟无名英雄里高唱福音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没有更大的区别。倒是好抄。 歌颂战疫英雄不应该有任何质疑,那群拿自己命换我们安全的人怎么歌颂都不为过。但疫情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不会像 无名英雄 一样可以虚构世界观。而且在这个大背景下,怎么把人物和这个真实背景结合,又不符号化。电影90分钟的容量其实非常有限。
“我知道我有时候很不是个东西,我本来有一个好家庭,一个好妻子,我却搞砸了,我只想告诉你些我知道这些,再次抱歉打电话耽误你时间,我得挂了,我要出远门,去做生意”。班尼打电话到这个时候突然泪流满的情景和表情,至今记忆深刻。
“我的座右铭就是藏而不露”
“你们这些新闻记者,大人物难道就这么点钱?”
因为电影频道的原因,从小就知道达斯汀霍夫曼,当时佳片有约放的名字叫《英雄》,很多情景记忆犹新。诚实,对。现在又看了一遍感触就更深了,社会百态让人无奈。再一次顶霍夫曼!!
记得初中时在<译林》看过这篇小说,10多年后终于看到电影版,就像久违的老友,五颗星!
剧本真好。对新闻真实性的讽刺。那是摄像机吗?如果他死了,你可以拍的。世界上没有真实,只有屎,一层屎over another layer of shit?. you pick the shit you prefer. 怪不得有阴谋论。
太喜欢Dustin Hoffman了,都是戏。让人对“英雄”这个词改观了,这俩男的都是英雄,只是媒体造英雄。结尾曲还是Luther的歌,加一星!
最爱大一的英语口语课·····永远都在看电影·····怀念啊怀念····老师长的超像日本人······
最喜欢的霍夫曼90年代电影,当年感动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
很好的电影,一个小偷,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他的功劳最终被无耻之人顶替,却是个喜剧
这部影片带着幽默,智慧,伤感以及伟大的台词!这不是一部关于人类本性的感人分析,也不是一部哲学的杰作,但是,它也并没有主张这些事情,换句话说,它的目的是使你幸福!Hero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它是完美的给那些电影爱好者带来乐趣,这也是好莱坞最擅长的....(有影评)
捡破烂要跳楼之后男主掉下去的时候,捡破烂的如果撒开他的手,那我就哭着打五星。
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进行了讽刺和探讨的又一部冷门佳作,充满了9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独特质感。本来感觉是严格按照好莱坞典型模式行进的一个故事,却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走向了出人意料的方向,结局更是非典型的皆大欢喜。这让角色和故事立意丰满和深刻了不少。看全盛时期的达斯汀·霍夫曼演戏真的是通体舒畅,他和儿子分别前讲电话一段戏完全可以纳入教科书。第三代教父安迪·加西亚帅成这样,演流浪汉毫无说服力,幸好及时转型成了极具说服力的万人迷。当然还有和他十分来电的吉娜·戴维斯,浑身散发着性感魅力,可能是因为前一年刚刚在《末路狂花》中和惊艳影坛的布拉德·皮特调完情。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家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Dustin Hoffman 雙子星 5房獅子 光 生 不改變 自己1人 Geena Davis 雙子星 8房蠍 黑 死 隱藏 生殖器性 從死恢復 消滅 Andy Garcia 雙子星 12房其中1房
at least Gale knows....
所以人参啊 七分靠颜值 三分靠打拼
以前CCTV6看过,印象深刻。朋友提起,再看一遍,看到了许多:新闻记者的伦理与职业道德,何为真相,父亲的责任,电视节目的滥造,群体崇拜,爱情产生的缘由……四星
真英雄是个小偷,冒牌英雄看上去却威风凛凛
骚乱中,她暮然回首,看见他,漆黑的脸庞,一切似乎都静止了,之前所建立的信仰和理念瞬间土崩瓦解……只见她,惊诧不已,双目湿润、饱含泪花……
为求概念颠覆而把角色或情节所蕴含矛盾特质过分拉大到叙事近伪的程度,特别是身份假冒&百口莫辩的部分,通过降低人们在辨别真伪上的常识性智商去博取同情或制造讽刺。……本片海报是有讲究的: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6215009/
有趣又感动 90年代电影特有的色调质朴真挚 塑造人物特别鲜活 一个偷盗成性的无赖瘪三 却偏偏是个货真价实心怀他人的英雄 一个一无是处的英俊流浪汉 却特别符合民众对英雄的幻想 一个身份 两种人生 达成了某种奇异的共生 其实 人们只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这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吧
Dustin Hoffman在90年代真是演了不少好电影,而且集中一个时段接了不少和记者、媒体、宣传有关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身毛病的Bernie救了一飞机的人,而冒名顶替的John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最终各取所需,而媒体在大事件当中想得更多的不是真相而是造神取利。Hoffman和Davis的身高差好萌~
①小人物,大英雄,一种温暖,一种感动②女记者通过剥洋葱阐述新闻道理打动人心③重赏之下,充良冒功者众,所谓名缰利锁,亦乃人之常情④人性有很多灰色地带,不是非黑即白的,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此种国民性格诚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