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总结下剧情,外婆不见了,女儿凯和外孙女山姆来到外婆家找人。报警后外婆自己回来了,但啥都不说,看起来古古怪怪。凯和老婆婆母女关系不好,山姆和凯也一样,但隔代亲,外孙女还挺亲近老人。
用老屋子的门做的新屋子里有鬼怪,我之前以为这个鬼怪可能是老婆婆的老公,当年他和老婆婆玩捉迷藏,老婆婆痴呆,把老公锁柜子/房间里挂了。
不过看影评,了解到有个前传,原来是鬼怪是外来的,当年搞死了婆婆她爹,现在来搞她。
鬼怪侵扰,老婆婆的身子慢慢腐烂,神志不清,最后结局,女儿凯于心不忍,为了老婆婆留下了来了,也开始被腐烂侵扰。留下来等凯的山姆看到了母亲背后的黑色烂痕。
影片中充斥着所谓怪异细节,隐秘的呼吸,暗处的黑影,半夜震动的洗衣机,插自己刀的婆婆,内藏玄机的暗隔,然而它没高潮,没反转,也不恐怖。。。
山姆从暗隔中来到没有出口破败小屋,眼看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她一脚踢翻天花板,竟然回来了。
和朋友3人约好一起看,剧情节奏缓慢,没啥反转,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结局,凯一层层剥开婆婆的皮,一家三代躺床上接力,那个画面异常仪式感和宿命感,然而这也挽救不了它的评分。
至于说探讨了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如同隔靴止痒,尽是尿点。
故事里头营造恐怖气氛还是相当到位的。
该阴暗时阴暗,该有音乐的地方有音乐,该吓人时吓人。
但是整个故事看下来,距离“恐怖”好像很远,大概本身对恐怖片这种类型不带感有关。
不过,如果不把电影当恐怖片看,倒是感觉有点寓言的意思。
感觉好像也不是故事的主线,故事中的祖孙三代,除了“遗传”上的厄运外,生活上的轨迹好像也有点类似。
年纪大了,如果不幸遭遇老年痴呆,这对自己,对子女好像都是一种煎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煎熬就逐渐和“亲情”失去了联系。
从道德角度讲,无论如何,子女都应该承担这份煎熬,毕竟“你把我养大,我负责你终老”。
可是,当归结于现实……
如果放大了说,人类好像就是沉沦在这“生死”的循环里头。
年轻时充满了幻想,喜欢到处探险,却迷失到处都是路口的选择里。
到了中年,看着父母老去,看着子女重蹈自己的覆辙,却都是无能为力。
到了老年,只能看着年华流逝,慢慢变老。幸运的话,可以离开得体面,不幸的话,“老”成一场劫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能希望的,大概只有“亲情”能继续“闪光”。
看完感觉是因为姥姥在年轻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姥姥的父亲(记得新片妈妈经常做的梦好像是做她的外公去世的情景),让他在自己的房子孤独的离开了人世,而且很久以后才被发现,房子的状态和老人的样子都很可怕,发现姥姥父亲(也就是曾外公)去世的人应该是妈妈,所以妈妈会经常梦到老房子和去世后曾爷爷的干尸。(真忘了是曾外公还是曾姥姥,记忆中是曾外公)
影片姥姥不见了,我个人猜想应该是去林子里找自己父母以前住的房子(就是画中和妈妈经常做梦梦到的那个大烟筒的老房子),外孙女在储物间看到的房间,后来怎么也走不出来,应该就是以前她的曾外公曾外婆的房子,因为姥姥老了,应该是特别愧疚以前没有照顾和陪伴自己的父母(年纪这么老应该每天没多少事做有很多时间去回想过去),所以她潜意识把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父母的房子连接起来(姥姥在电影中说,从外公死去,感觉房子越来越大)。
在影片后面,妈妈正要和女儿走出房子,却因为看到了门的玻璃装饰想到以前曾外公曾外婆的老房子,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妈妈那样在最后丢弃自己的父母,所以返回正式面对,因为在为母亲剥皮的时候她心里肯定清楚姥姥的样子和曾外公死去后干尸的样子一样,后来状态很欣慰。以为这样就是帮姥姥赎罪也是帮她自己赎罪。(妈妈应该是目睹了曾外公去世才不去照顾姥姥,不想去和姥姥有联系,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姥姥年轻的时候一样)
但是妈妈不知道的是,姥姥这种让自己父母孤独死去的行为变为一种诅咒,让她在老后虽然有女儿和外孙女在身边也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死去。而且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也有可能姥姥知道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妈妈)和自己一样不会照顾她,所以在变成干尸的时候潜意识给自己的女儿下了诅咒,如果是这样,有可能外孙女不会继承这个诅咒)
感觉自从电影遗传厄运后,好多恐怖电影都在前半部分以特别慢而安静的陈述,让观众进入电影的场景,然后再迅速高潮让观众有代入感,但是感觉目前没有哪部电影像遗传厄运代入感那么强。而且电影人物较少,容易感觉无聊。
2星,不太好,这片子的特点就是 没高潮,没反转,稍微有一点点悬疑,更不恐怖,整个一平铺大直叙。节奏还特别的平缓,适合不喜欢动脑子的人看看,故事倒是很简单的,聚焦家族遗传病的可怕,有点像遗传厄运,但水平差的远。独居老人的可怜,还有女人的无助。这几点都做到了,但拍得不太好,故事也没编圆,逻辑不通,很多情节没有交代,就草草收场了。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遗落家庭》
今天聊聊电影《遗落家庭》。
片名Relic (2020),别名家灵(台)。
这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恐怖电影,在今年1月独立电影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映时,引爆口碑,以黑马姿态获得烂番茄100%好评。
半年过去了,烂番茄还维持了91%的新鲜度。可见在恐怖题材中,《遗落家庭》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元素。喜欢恐怖电影的观众不放尝试一下这部新鲜水嫩的澳大利亚恐怖电影。
《遗落家庭》主要关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出场人物也就是祖孙三代三人而已。
首先登场的老人艾德娜是姥姥,随后出现的是她的女儿凯伊和孙女山姆。
艾德娜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的常见症状,经常离家出走,也经常忘记事情。某天警察找到凯伊,说老人家失踪好几天了,让凯伊回家看看,于是凯这才和山姆一起回家看望老母亲。
凯伊和山姆回到老宅子里,死活找不到老母亲,没想到老母亲带着一身淤青突然出现了。祖孙三人生活在老宅子里,诺大的房间却显得空荡冰冷,仿佛总有一些超自然的事物伴随着她们。
《遗落家庭》最大的优点就是惊吓观众手法。既不是采用一惊一乍的音效画面硬吓唬人,也不是刻意营造心理恐惧氛围,就是通过昏暗推动画面,让未知慢慢蔓延。
所以观看这部恐怖电影时,观众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放松心情,不需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会蹦出来的鬼怪。这不是一部使用低级惊吓手段的可怕片,也不是一个深入骨髓的心理恐怖片,就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关爱老人宣传片。
从这祖孙三代人的境遇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善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
就像片中别人问起凯伊多久没回家看望老母亲了一样,凯伊给出的答案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太忙了”。
其实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借口。如果真的想见一个人,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见,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总会抽出时间去见心上人。但换成看家人,咋就变得忙起来了呢。
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没有时间也要找出时间去陪伴一下。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家谁都不认识了再去。到时候就已经晚了。
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仿佛恶鬼缠身,陌生感、恐惧感随之蔓延。原来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转眼间就会变成面目可憎的厉鬼。与其事情发展都不可收拾再去收场,倒不如在大家心智健全的时候多待在一起。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孤独恐惧也就会随之传递继承。
艾德娜身上出现的淤青,随着时间推移,转移到女儿凯伊身上,如果不及时改变,可以预见孙女山姆身上迟早也会出现同样的淤青。这种恐惧源自衰老本身,岁月不饶人,上了年纪后,很多问题随之而来。
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在走向不可避免结局的路上,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有人陪伴和陪伴别人。《遗落家庭》用一种恐怖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吾老及人之老,孝敬老人,给晚辈做好榜样。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
孝道传承老去路上彼此陪伴。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看完这部电影后心情异常复杂,导演借用恐怖片的外衣表现了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的等死的故事。残忍又现实,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会慢慢的丧失记忆,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最后慢慢的变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恐惧与遗忘中慢慢的死去.......
以下为阿兹海默症的解释及成因,摘自百度百科:
病因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 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 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 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 其他 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以下推论,开始对电影进行解析:
1. 电影中Edna行为表现已经暗示观众她是个患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且患病程度至少达到第二阶段后半段,本身已经开始产生恐惧且绝望,身体上出现暗绿色的霉斑是暗示着疾病在慢慢的吞噬着她。
2. 因阿尔兹海默症具有遗传性,女儿Kay身上已经体现出部分表征,孙女Sam也暗示也患有这种疾病,非常符合阿尔兹海默症的遗传机理。
3. 房屋的霉斑暗示着患者躯体由内部逐渐腐烂分解,痛苦异常。
4. 房门的玻璃图案暗示着疾病的遗传,原来那个房门是Edna的父亲房子的门,在她父亲死去后把这房门作为纪念留下,预示着父亲发疾病遗传给了女儿。
5. 没有尽头的迷宫暗示着患有疾病的人开始丧失记忆、思维发生混乱的表现,恐惧自己忘记自己爱的人,所有美好的回忆,自己的名字,爱人的样貌,在没有尽头的迷宫中恐惧的死去。因片中多次提及了这座房子是Edna唯一的记忆,有对父亲的,有对丈夫的,有对女儿及孙女的。电影中有个片段然我记忆非常深刻,Edna独自一人带着影集跑到深林里吞吃照片的情景,也许在外人看来恐怖异常,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场景却深深的触动了我,为了保留美好的记忆不惜吃下照片,因为这是一个垂暮老人仅存的希望,也是这个老人还能做到为数不多的事情。
整理下线索可以发现,这个故事是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家庭伦理片,女儿不愿意照顾患有疾病的母亲,可是在母亲垂死之际她终于明白了,这个是自己的责任,她一直都在忽视着这个责任。正如Sam所说的,“我们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换尿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给他们换尿片不是理应如此吗?”最后祖孙三人躺在床上,也暗示着Key老去后Sam会爱着她,照顾她,也暗示着这个疾病会遗传到Sam身上,母亲身上已经有了一块绿色的霉斑.........
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发布的报告,每三秒种,全世界就会增加一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亿。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就像脑海中出现了一块橡皮擦,将人生的记忆、生命中重要的人一点点擦去。同时,随着病情加重,他们逐渐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表意不清、理解困难带来的不确定感,可能让他们变得迷茫无助、烦躁易怒、敏感多疑。对于家属,这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因为目前尚无能够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特效药,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面对患者病情的必然恶化,承受终有一天,被至亲遗忘、甚至推开的痛苦。我们面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时对遗忘、推开、大吵大闹,我们依然要付出爱和精力,尽己所能,照顾亲人尽量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正如片中一闪而过的纸条“I Am Love”.......
滚蛋吧,我还不如再看一遍遗传厄运
“小时候妈妈给你换尿布,现在你给妈妈换尿布” 😭
每次看外国这种“只有一个人住的大别墅,方圆十公里没有邻居”的恐怖片,我就来气,恁说恁家不闹鬼那谁家闹鬼。
核心与《遗传厄运》接近,声音设计比较出彩,但既没有建立独特的影像体系又没能提取出日常中的诡异(唯一沾边的部分可能是便利贴),桥段也并没有挣脱老套的恐怖片cliché,干瘪空洞,为慢而慢。坐90分钟若只是为了看一眼结局和这个“常回家看看”的概念,我为什么不去看《探访惊魂》和《失魂记忆》这种娱乐性更强的真·类型片呢?每年多看几部这样的所谓"art-house horror",才能真正意识到阿里·艾斯特、罗伯特·艾格斯、黑泽清这种体系完善,或缇·韦斯特这种骨子里都流淌着独立电影精神的恐怖片导演有多珍贵……
近些年恐怖片看了不少,但拿家庭做文章的电影似乎还没有能赢过《遗传厄运》的。
比较符合预期,骨子还是个文艺片。
本片算是以家庭为题材的惊悚片,不能算是恐怖片。前面铺垫很久的气氛,只为揭开妈妈的秘密,但表现手法还是有点平庸,甚至有点太过弄玄虚了,虽然以关爱老人为主旨,父母总会衰老,变的迟顿、偏执、陌生甚至可怕,但毕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并不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在腐烂。总结;要么诡异到底,要么讲清楚剧情,可惜二者都没有,所以连故事都没讲清的电影只能二星。
比六老师电影强十分钟,再多也等于坐电椅了
8.5/10 2020年第一部在内核和氛围塑造上都上乘的恐怖佳作,看完就想到了《鬼书》,气质非常的忧伤悲痛。电影最后五分钟是最恐怖也是最伤心的,这是一个拥有遗传病的家族永远无法逃脱的悲剧宿命。当亲人的记忆开始遗失,身边的事物随之腐烂直至最后蜕化出你再也无法辨识的时候,你还会选择继续留在身边陪伴吗?电影用这么残忍的画面去表现,态度其实早已知晓。就电影本身恐怖效果来看,习惯了jump scare的观众可能会非常喜欢。电影前两幕铺垫都放大一些自然音去填补这种铺垫所造成的视觉恐怖和诡异感缺失,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作为处女作,这已经不亚于当年的《厄运遗传》了。
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鸡汤片。豆瓣综合打分稍微低了些,其实真的别怪罪豆瓣er,因为埋下的坑会让观者觉得隔靴挠痒。导演之前有部8分钟短片《Creswick》,跟本片揉起来可谓短片是本片的前传,同时可以为本片“莫名其妙”的结尾填坑,本片跟短片形成一个闭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B站看看短片,顿然觉得醍醐灌顶。
太平缓了吧,可能天气太热我现在坐不住了,中途几度想关掉,还是强忍着看完了。
不到90分钟把一个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用一种拨弄人内心深层恐惧的方式,开始层层递进,慢条斯理,中段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最后让你逐渐入瓮,屏气凝神,像老房子的腐败侵蚀你的肌理,又如环绕的死亡气息蚕食你的内心,迟暮又孤独的老人像吱吱作响的旧物件儿,残破又令人生畏,电影把这种时间流逝的败落景象,用极其生活化的细节,外加耸动的未知黑暗,唤起你对困境和失去的惊惧,女性视角尤为独特,祖母的失踪和异样,母亲的悔恨和无力,外孙女初尝困惑和迷雾重重,都很好的展示了这个家庭的反抗与挣扎,命运也呈轮回之势,让祖孙三代都为女性的他们无所遁形,结尾处无法逃脱审判,就只好撕下岁月沉淀,接纳真实,遵循循环往复,顺应自然规律,疾病和时间面前,你我皆对等。以怪奇和悬疑包裹斑驳凋零的人生,还真有几分悲剧宿命论的色彩。★★★
略无聊的片子,有点恐怖的感觉,但更多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式的苍老无力,最后的高潮也并不新鲜,而且并没有讲清楚任何原理。说好听了是恐怖中带点感人,说不好听了,是拍得不伦不类。
不由看哭了,最后那段宛若呼吸机下的声音和临终陪护的动作,如果有过陪床经历的人听到会很有感触...她走了,带走了我的一部分
簡直爛到不行 還爛番茄100 我去你媽的🖕🏻
导演没有自己的美学风格,拍的太行活儿了,有一个不错的想法,剧本却不知道如何展开,创作上看似很有追求,不玩一惊一乍的俗套,最后还是做成了简单粗暴的类型片。这种创造上的矛盾,只能说导演没有相应的执行力,或者没有才华吧。
我也不知道一星给的是什么…甚至不想承认自己看过这电影……
影片里的房子是Relic遗迹,人也是Relic遗传病人,房子是腐烂的废墟,人也是衰老的骨架。
《遗传厄运》的遗毒啊,其实就是逃不掉的诅咒,阴森的老宅子逐渐把人同化,概念还是很优秀,有伊藤润二甚至爱手艺的风格,但本身就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非要用温吞水的方式去拍,不到90分钟的电影感觉跟3个小时一样漫长,其实对于这种故事的作品,可以效仿爱手艺设置一个外来的调查员来引导,更能突出内部环境异化,而不是这样自说自话,会导致该片前1个小时“没戏”,临近结尾才展开。PS,导演之前有部短片《Creswick》,二者结合起来看才更完整
音效十分突出,在迷底揭晓前的几十分钟里营造的恐怖氛围蓄势很足。可惜的是,徒留只此一种手段去打造导演脑海中“高概念”在后半部分显得过于单一。阿兹海默症以及家族遗传霉菌其实能加以利用,但诸如“埋相册”等剧情设计实则并没有很好得对家族骇人秘密加以延展。新颖之处在不为人知的家族废墟里“鬼打墙”,但导演真正想落脚的“家族不能说的秘密和亲人最终和解”的内核远不如游戏《伊迪丝·芬奇的记忆》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