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完了一战纪录片,愣愣的坐了好长时间。战争仅仅是上位者的博弈,而民众只需服从与听从。一战的爆发是前50年来各个国家对殖民地,领土,宗教,不满导致的。 所有人都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在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还前往游轮上避暑。所有的战士们都说“我们将在圣诞节前回家”。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一位法国夫人家中的男人都被征兵,她整理着花园的花儿说:“希望在玫瑰凋谢之前,战争可以结束。” 事与愿违,战事一步步扩大,而且损耗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人战线只能往前推进几公里或者只是占了一个已经成为废墟的小城。这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战壕战一打就是半年,这里成了老鼠的集聚地。有一位士兵说:“这里很冷,没有食物,我只好烧了我的书。”多么悲哀。而且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许多人残疾,患有精神疾病。有一位士兵,他不能说话,听不到别人说话,看不到东西,而且没有了四肢,这真让人脊背发凉。战后必会有很多的伤残士兵无家可归,或是成为社会的毒瘤。 这场战争损害了经济的发展,使妇女成为了主要劳动力,而且,战后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损失也导致欧洲诸国在战后很多年中都没有恢复过来,随之又遭遇经济危机,雪上加霜。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高涨,片中最后预言:“德国的儿童将在屈辱中长大,他们渴望复仇。”影片中德国儿童的双眼让人脊背发凉。这可以说是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这些宝贵的影视资料与书信文稿由战地记者与士兵留下,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说俄国军队中,因其中大多为农民,而且不识字,未能留下书信资料。 成千上百万的士兵被送到前线去送死,他们不知为何打仗。他们心中怀爱,梦想归来,却永远的留在了冰冷的坟墓里。只留给家人一块冰凉的勋章和一个凄凉的坟包,徒留着他们伤心欲绝。 愿永无战争。
很棒的纪录片,十九世纪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让这些帝国统治者如坐针毡,再加上各种商人的割韭菜大法的修炼得道,发现战争是割韭菜的好办法,而偏执的统治者则觉得这是增强权力安全的好办法,于是一堆表弟中的战争就此开始了。结果自然是各种绞肉,西边在索姆河,马恩河,凡尔登一代绞肉四年,西部则是德国出奇招列宁,推翻了克伦斯基的妥协政权,获得了占据俄罗斯四分之一人口的割地,真是好招数呀!南边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持续绞肉,西南则是一战的导火索之地,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希腊,塞尔维亚搅和在一起。阿拉伯地区则是英法通过劳伦斯配合着阿拉伯的那个索什么的后来伊拉克的国王灭了阿拉伯地区的奥斯曼,远东则是日本出手干了德国的殖民地青岛。搅和了四年后,德国的社会主义者也政变,徳皇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司令员鲁什么夫流亡瑞典。于是1871年刚刚创建的德意志帝国就这么亡了,当然奥斯曼,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也都亡了,一战后只留下了大英帝国。当然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德国人找死,非要无差别的进行潜艇攻击,给了美国出战的借口,要知道威尔逊总统16年大选时的承诺就是不参与战争,当然据说跟德国挑墨西哥进攻美国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英法欠美国二十亿美元,所以不能败,败了谁还钱呀!当然我估计德国也欠美国的钱,有机会查一下当时欠多少!所以说钱欠了多了,反而借钱的成老大了。最终德国的新的社会主义政府宣布停战,并且同意签署很多人都看出来将来必定还会带来战争的凡尔赛条约。威尔逊引导大家成立国联,以及给予国家自决权。这也是威尔逊体系也就是现代世界体系成立的开端。几个问题想不通,需要再学习的,第一,就是这几个帝国的商人的帐到底是怎么算的,比如德国的克鲁伯,或者法国的雷诺,战争到底给他们带没带来利益,包括很多金融机构就是了。第二,这些君主也太傻逼了吧,轻信身边的大臣和商人的撺掇而发动战争,最终四个帝国被推翻了,是不是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无产阶级工人的斗争的烈度已经快无法控制了,只有通过战争的仇恨来形成大家对国家的忠诚了呢?第三,德国干嘛一直非要干倒法国,要打下巴黎?普法赢了一次,怎么一战也要干,二战还要干,是为了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吗?第四,一战带来的和平运动对于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贝当一战时就是不主张进攻的,这么严重的绞肉机,对参战各国肯定都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这个层面了解清楚,也有助于理解汪精卫呀!哈哈哈
没看之前我知道发动这场战争的各种原因,看到地狱那一集什么原因也想不起来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民遭受这些痛苦,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高于生命。让德行低劣、无知的人掌权是多么可怕啊,他们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逐渐丧失了痛苦的感受,对生命重量的理解,竟然把利益看得如此重,把人民的生命看得如此轻。宁愿当个被压迫的弱者,也不当只会剥削的强者。 战争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毫无价值的伤亡。经历过一次就能明白它的残酷和愚蠢,可是竟然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战争结束时,谁输谁赢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结束了。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他们的领导人还在试图说服他们失败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只觉得解脱了”真是悲哀得可笑,除了那些利欲熏心的统治者,谁会把所谓的输赢利益放在人的生命之上? 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时,远远看起来船上的人在向上面奔跑,很感慨,看了好几遍这个画面,战争和这个场景何其相似。人们自愿或被迫卷入其中,为了自己在意的的一切为了希望去拼命。但宏观看来不过是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了罢了。在船上的人无法决定是否被击沉,能够决定的人并不在意。每个人只能在这一现实上像个蝼蚁一般孤独地奋力挣扎。
神奇,不过隔一段时间人的想法就与之前不同,否定之前的观点,造成战争的并不是个人,而是体制。比起单纯的反战人们更应该思考战争背后反映的内在逻辑。
现在想想,虽然社会环境有推波助澜的嫌疑,但是根本上还是人本身就保留了凶残的兽性,有破坏和伤害的冲动吧。各种动物还因为配偶地盘种种原因打得死去活来呢,你能说人家那是体制问题吗。可能直到人类面对更大的生存的挑战不再这么闲得慌的时候才能停止这种无聊的相互争斗吧。如果真的有世界和平,真心道阻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啊。
切 格瓦拉。正义的战争?
一战号称人类战争史上最毫无意义的战争,绞肉机,屠宰场,等等。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用了很多史料,有些镜头之前在另一部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里已经看过,有些在电影《漫长的婚约》里被引用。但相比较电影,真实总是更为残酷。 简单说几点感受: 1、一战就是欧洲几个任性的土皇仗着家里有钱,说动手就动手,越大越收不了手,然后就把自己的皇朝给打没了。俄皇尼古拉二世最倒霉,一家七口被暴力革命份子直接肉体消灭,老奥皇死了也算解脱了,新奥皇接了烂摊子,整个帝国也玩完儿了,英皇运气还可以,总算保住了。 2、一战前那几十年,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真是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家底和国力啊,特别是德国,太牛了。一战二战都一样。特别欣赏德意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极其硬朗的作风,绝非我们一直以来推崇的中庸——也恰是和稀泥的文化基础,也才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类自身的一贯追索,体现在科技上可能就是一板一眼精益求精,体现在个人可能就是过于严肃崇尚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特别的骄傲与自矜。而,有些事实正因为其无法否认而令许多人不愿正视。就像中国人总不愿承认日本人有一些比我们先进优秀的地方。
3、那些口中心中念念不忘自由民主的国人呢,就真应该多看书看真实的书,了解真实的世界,不止今天,更是过去。你就知道,在政府,上层统治者眼中,民众就是工具,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工具,是坏了修,修不好扔的工具。不然,英,法,俄都有对逃兵进行枪决,都有军队哗变,人数并非少数。而宣传机器永远在歌颂,牺牲必须是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自愿抢着,否则就毫无意义。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为了自由,为了荣耀,如片中所说。当你经历过这样把人从文明状态变回毛人的战争,那些字眼就不再是正面的,而成了一些令人感到尴尬和不适的字眼。遗憾的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进步。我们依然在用毫无价值的歌颂绑架那些不得不被毁掉的生命,只因一小撮人的恶行。
4、作为一个普通人,需得切记的是一定不要被宣传迷惑。当倍受折磨的士兵,再也无法忍受人间炼狱时,在浓烈的厌战情绪之下,没有人在意和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生而为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战场之外依然热闹依旧。《当他们不再老去》,尚未老去的人们已经重新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休假回城的士兵发现自己无所适从甚至不受欢迎,因为人们并不愿意时刻记得自己的普通生活是有人用那样的血肉折磨换来的。何况当局可能从未正确报道过前线的真相。而如果士兵面临的不是死在战争的折磨中,就是死在行刑队的枪口下,那战争真的就毫无意义。在上层建筑的眼中,你们甚至不是人,若觉得被当做人来对待了,比如法国的贝当将军喝着士兵的汤,要求改善伙食,那也不过是为了士兵喝了汤好去送命。普通人能做的,只是尽量避免成为炮灰,虽然这样卑微的愿望实际也很难实现。
5、了解历史,不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都是为了能学到点什么。而学习本身,如果不能指导生活,让自己在任何荆棘遍布、暗流涌动的时代都能看清真实不迷失,那又跟看一千个笑话有什么区别。学以致用,听上去很功利,其实不然。因为你依然可以在看透一切之后什么都不做改变,但这与你浑浑噩噩地活着依然有天壤之别。毕竟,这才是真实。
6、用不能正确看待历史的人,永远无法从中学会教训。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看并客观审视过去一段段非正常的历史,好好地看清看透说明白,那我们才是真的有了自信。
看了这个片的几个感受:
1,当时的将领都很愚蠢,草菅人命,所以很多国家士兵死的比二战还多。英国的道格、黑格,法国的霞飞、福煦,俄国的那些,都让士兵在机枪面前做死亡冲锋,这样的愚蠢,经历了四年还是不改,可见打仗时将领是多么重要,而士兵又是多么无助。遇到愚蠢的将领才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灾难。明明科技已经将杀人武器搞得很发达了,可是这些将领的头脑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古板里。从普法战争后才长大的这帮平均60岁左右的老头,头脑僵化堪称老混蛋,几十年里基本没打什么大仗,也就是打打一些殖民战争,所以其实水平很差,后来却都成了国家英雄,真是历史欺人,名不副实。后来的日本在优势美军面前,还是傻了吧唧地进行死亡冲锋,如出一辙。苏某俄某到了二战,甚至到了车chen战争还是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所以历次伤亡总是比对手大得多。多亏美国改变了这一人类的军事传统,将以少死人为荣和精确打击发扬光大。希望好战的军方,如果以后真的发动战争,至少能爱惜年轻军人的生命,以少死人为荣,而不是继续鼓吹那种拿人命不当人命的所谓“勇敢”与“爱国”。以慷他人生命之慨掩盖自己指挥的愚蠢和能力的低下。
2.德国威廉二世认为俄罗斯不会干预奥匈入侵塞尔维亚,结果俄罗斯加入了,从而使奥匈和塞尔维亚的双边事件发展为世界大战。后来又认为美国不会加入,至少不会在德国战胜法国前加入,所以开展无底线的潜艇战,但是美国立刻参战了。改变了战争的力量对比。人类的愚蠢由此可见一斑。领导人对形势和力量的误判都是历次悲剧的根源。就像后来日本军部认为它偷袭珍珠港可以让自己占据主动,但是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被启动,导致日本走向失败。政治、战争就像股市一样,总是你以为如何,偏偏向反方向发展,使得你一败涂地。此谓自作孽不可活。
3.历史总有其深层根源,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表面上一战是民族国家因互相憎恨和所谓的“爱国热情”而大打出手,但是战争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发展,几个老大帝国在三四年之后都轰然崩溃瓦解,说明了在20世纪10年代,人类看来真的走到了一个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而世界大战只是使问题凸显的一个表象和通道,是一部分历史的结果,也是一部分历史的原因。
“说到杀人,人类的智能可谓花样百出”
一上色 就更残酷了。人间地狱
一战居然还有那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旁白小哥的法语很标准,一查原来一个法国人一个魁北克人,你俩英语好标准啊……(弹幕有些人真是为德国的统一欧洲大国梦操碎了心哟
影20100:几处经典:1.40老兵参加过凡尔登战役,休假回到巴黎后,他却感到痛苦,“没有人在意我们,我们都是牺牲品,只不过时前线的可怜虫,我们被遗忘了,没人需要我们,我感到无所适从,仿佛不属于这里。战争使既得利益者发了财,在远离前线的地方,生活美好如常”;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如果我们认为德国必须保持贫困,让德国孩子挨饿和致残,我敢预测,复仇必将到来; 3.新一代德国孩子在屈辱中成长,并梦想着复仇。4.几个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比利时帕斯尚尔战役。大西洋海战-U型潜艇 5. 土耳其青年党恩维尔·帕夏在高加索地区进攻俄失败,让信奉基督的亚美尼亚人做替罪羊,屠杀超过100万。6. 1918liugan。期望世界和平,人类善待地球。
毫无意义的战争
除了德皇不论第几次看都能给人以惊喜的中二,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浩浩荡荡登陆旧大陆的美军了。当时美国几乎没有常备军,山姆大叔海报全国张贴,招募百万志愿兵。法国人因此叫他们Sammies。Sammies战斗经验不足,在美国本土训练时没有制服就穿常服,没有武器就用木枪木炮替代。Sammies最受人欢迎,因为他们总是亲切,总是微笑。在全片后半段几乎完全压抑的氛围中,Sammies一出现,配乐顿时变得欢快,令人振奋。法国境内美军公墓我正好走过一遍,一战二战,东境西岸,全都维护良好,整洁肃穆,一排排昂贵大理石,脚下的小国旗质地高档,坟头玻璃罩内蜡烛常年不灭,在风雨中也把前路照亮。因为美国人要葬在战死之地,地动山摇河流改道也不迁移,所以至今每年圣诞节,美国政府都会给墓地附近村庄的法国老人小孩发放津贴礼品,感谢他们的照顾与陪伴。
影像资料非常珍贵
这一战,把旧世界的全部肮脏都集中展现出来,并最终被砸毁。但是人们还是相信人和人之间终究是善意的。后来的二战才是毁了人类的幻想,所以有点不能不打的意思
标记下,断断续续在CCTV9补看完了,上色的影像太具震撼力,依旧差评西式pov.
「一代德国儿童将在羞辱中长大,他们渴望复仇。」
看些参战国的士兵,十八九的样子,还都涉世未深,在镜头前逗趣,好像即将参加一场游戏……然后镜头一转,就是泥泞的堑壕、铁丝网、枪淋炮弹……埋葬的,是一代人的青春,播撒的,是有一代人的仇恨。
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格局大但也不失细节,娓娓道来,历史洪流下包裹着闪烁着的人情光辉。带着关怀人类的慈悲来反思这场战争。人类是极易被煽动变为狂热于某集体事件的,但人类又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获得经验。片尾对德国复仇的预测令人恐惧......是二战的超长预告片。
茨威格: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后,年轻的士兵们还以为战争是荣耀与浪漫。
在B站看完。除了战场影像和news reel还结合了作家、诗人、记者、战地医生、士兵信件对战争的忠实描述,字里行间皆可窥见战争毫不掩饰、全无道理又一视同仁的残酷,而通过还原战场真相来反战永远是最有效的。如果说一战的发端是帝国主义利益之争的连锁反应,那么它的绵延就是沉没成本的惨痛教训。《凡尔赛条约》分赃不均再度为二战埋下祸根,正如福煦所预测:“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战。”另外,原来Adolf Hitler、Hermann Göring、Erwin Rommel、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都参加过一战啊。
欧洲人少是有原因的。非常详实的纪录片,大量珍贵原始镜头画面,很喜欢。
非常好看的一部纪录片,内容详实,非常仔细的介绍了一次大战的前因后果,全部由老镜头组成,经过后期上色,更直观的给人以震撼,红色的鲜血,灰色的铁丝,棕色的泥土,黄色的火光,白色的尸体交织在地狱的大门口。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后期的爆发西班牙流感更是让世界超过一半(10亿)的人感染,带走了数千万条生命。。。但可惜的是,这并没有让人类懂得什么,20年后,一场更严重的大战已准备登场。
地狱绘图
珍贵的影像。做人留一线啊!b站看此类纪录片关弹幕保智商,苏粉滚粗!
法国在一战百年出品的纪录片,经过彩色化处理的一战映像极富感染力,人物就像是记录五六十代发生的事。所用的素材大多集中在西线,这也是协约国最漫长最激烈的战线
任何战争都毫无意义,胜利的不是人类,是吃饱腐肉的苍蝇和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