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的即时短评,字数超了放这里
非常理解和欣赏主题的重要性,活生生血淋淋的医学影像记录是有价值的,现实的insider talk是有意义的(虽然他们在手术中聊天争吵真让代入病人的我想选AI机器人给我做手术)
但!话我就放这儿了,晃你妈晃啊,手持镜头滚出电影!!!这种技术完全不能营造“代入感”,因为现实中人的视觉和运动协同运作,前庭系统不是直接晃动能模拟的,VR还差得远呢。如果不是为了沉浸式体验,那手持镜头能提供的额外信息(比如拍摄情景、突发性、业余性、非彩排)也不值得牺牲一个正常的不呕吐的观影状态。看了几百部电影(刚好本片还是在豆瓣标注的第五百部整)我真没法想起一部让我觉得手持的利大于弊的,以后电影能不能出个排雷啊,警告警告本片大量使用手持镜头,我就不给自己找罪受了
还有在养老院部分大量的跟随超近景特写“非正常拍摄”,只能说导演是刻意地让观众不舒服,这是他们要的效果,not for me
剪辑给本就ego爆棚的摄影风格雪上加霜,几乎每个场景都是没有上下文的hard cut jump cut,fine,追求的就是这种偶然性。但在同一场景内,导演似乎完全不觉得需要给观众解释什么,画面(和时有时无的画外音)足够自我说明——但at least not to me,好吗?这是什么部位?这个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治疗成功了吗?导演be like:你别管,wowwww/ewwww就完事儿
剖腹产不是第一次看,不过后续护士给婴儿检查那段很神圣,很喜欢。从赤裸的出生、曲折眼盲的青年、阵痛性失常的中年、喋喋不休困耗的老年、到着衣的死亡,在医院机构的支持下,影片的范围是广的,结构是没有的
结尾诗朗诵与party,《I will survive》,人影色块,非常ok,在这结束我还是叹一句珍贵素材实验性尝试
结果好家伙,漫长的一段蹦迪频闪,长度比壁画上的几把还又丑又长,我紧闭双眼加用手盖脸仍被光晃得头疼,肠胃翻涌,just for what!FOR WHAT!
NYFF60,小影厅Francesca Beale Theater第一排,加上全片都很晃,而且很多特写,看得我头晕想吐(倒不是内容看得不适,真的就是身体不适😂),所以我的身体可能当时反而被弄到了一个适合本片的感官场域。不过Verena Paravel开头还真的警示了观众:“你觉得(内容)不适就闭眼吧。”
首先,片名来自Andreas Vesalius的书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一本1543年出版的划时代意义的人体构造书。
某基百科对此书的介绍第一段很有意思:In 1543, Vesalius asked Johannes Oporinus to publish the book 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Libri Septem (On the fabric of the human body in seven books), a groundbreaking work of human anatomy he dedicated to Charles V and which many believe was illustrated by Titian's pupil Jan Stephen van Calcar.
导演(Lucien Castaing-Taylor,语速很快英国机车皮衣酷教授风格)讲本片最最初的构想,是因为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有七个部分,所以片中想到7个国家拍摄7种高精尖的医学技术,并且全片将只展现人体内部,但是“马上就放弃了,因为不现实”。这个最初构想更像某种精心设计的赫尔佐格netflix纪录片。
阴差阳错,巴黎某医院机构某管理者对他们项目感兴趣,也看过他们之前作品,竟然开放了下属医院任其拍摄,于是”这种机会不可能会放弃了”。
我在看片的过程中也经常想到本片和其它纪录片如netflix的
进行对比,因为上面这个纪录片肯定是有医院参与,更像是很传统和典型的医者仁心pr纪录片。“戏剧冲突”更类似“真人秀”。
但是本片则是概念先行,甚至是感官/视觉先行,是一种没有科学研究的人类学研究,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人类学探索。导演甚至本来想拍医院场景也用医用摄像机,但因为技术和金钱限制,最终特别制作了一个小巧的“唇膏袖珍摄像机”来代替,方便拍摄和“靠近”被拍摄者和物体,且不太干扰医院工作,“隐秘”,画面还带上了raw/lofi的质感。而医学摄影的素材本身也是完全脱离任何discovery频道的套路,变得抽象(因为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的认知本身就是抽象的,我感觉)。
原始素材据说300多小时,第一剪10多个小时,最后变成了2个多小时(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长,因为坐在第一排)。
拍摄地点有精神病房、停尸房、医院停车库、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但是剪辑也是抽象和感性的,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线(医院)或者人物,唯较明晰的“人物”的可能是穿插在手术、医务工作日常、医学摄像素材之间的精神病房的阿兹海默(?)老人和某个一直想出院的病患。没有一个具体的医生描写,最具体的角色可能反而是宏观意义上“医院空间”本身。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场景有:对男性生殖器进行的某种神秘”突击步枪“手术、剖腹产和婴儿的脐带、被切割下来的乳房/肿瘤、停尸房放着fm音乐的流水线工作、眼球手术(@布努埃尔)、脊柱钉钉子、前列腺切除手术多位男医生互相吐槽。
片尾非常迷幻,但是其实是要展示法国医院一个我们都不知道的迷之传统,也是本片除了人体/科技/抽象之外另一主题:医务工作的神圣和日常二元性,“我们都以为医生是神圣的,但是为了让医生能够回归到某种正常状态,法国医院一直有某种传统”,所以这一个结尾其实不那么抽象,具体“传统”的细节可以详见下面文章:
#NewHorizonsIFF22nd# 8-
在医院题材的这个层面上,很难说它会比怀斯曼和德帕东的片子更有表意内涵。但从影像上,这几乎就是一部人类学的pornography,看显微镜手术和往脊椎上砸钢钉能看出性高潮来。这大概也是结尾那组墙画想给观众点明的。这二位的声画节奏感太好了,当今世界影坛无人能出其右。也能看出他们极度着迷于在日常中找到时空坐标尽失的观察角度,不断挖掘影像中的哲学解域化可能性。直观硬核又抽象,合适的心情下会不知不觉看爽的一部实验电影。
#Cannes22 NO.44 7.5/10 这就是电影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今年Marché du film online最喜欢的电影。
#NHIFF2022#Cannes75
【血腥场景警告】#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双周入围。9分。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打五星,真·感官人类学。此前“不如看我的结肠镜视频”还是一句骂人的话,波蓝波宇2015年《新陈代谢》的核心麦格芬是段胃镜录像,不过这部片一大半都是各种内窥镜录像和手术视频(比如剖腹产长镜头或者脊柱矫形手术)……反正晕血的建议不看。其实强调的就是各种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察方式,虽然各类内窥镜也是由人操纵,但重要的在于这是“机器看”而不是“人看”(人难道不是只能看见显示器上的界面么),何况非内窥镜场景也都是些“非人”的诡异角度或者超大的大特写来拍摄的(结尾那个色情壁画长镜头也神了)。同时也通过与影像并置的医护人员对话和插入的老年病人/精神病人来返回到医院的机构问题。#年度十佳候选#
一切都太容易又讨巧了,仿佛把摄影机放到人眼从未在场的场所,不经筛选和归案地排列,观众的惊奇就是必然的。纪录片不经解释的猎奇意味着视点的坍塌,而视点的坍塌让影像没有容身之处。
贯通全体的影像。从微观的血肉与精密机械的相遇、到中观的病患与医护的时间性的差异、到巴黎公立医院系统的运转与阻滞、最后在 new order 歌声下身体/视觉的狂欢结束。Verena说巴黎公立医院系统的领导是克里斯马克的知人也是电影迷,所以很快准许她们拍摄,影像的力量。
#LFF14 希望每个人都来看一看的人体纪录片,拓展了大多数人的视觉经验边界,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趋近于惊悚的认知。
本届最爱之一。丰富又感官,穿过各种孔洞和管道,你可能来到身体里,也可能来到病房中,内外同构,世界一体。声音沉浸而多层次,在与画面的关系中揭示出医疗体制的意味。最后一大段壁画完美概括了身体的狂欢。
82/100 在疫情时代重回人体,像另一个内部的宇宙。
这两位导演太厉害了,每次出手都是这么神奇又极端的观看体验,原来纪录片还可以这么拍啊!一边肉疼,一边敬畏,原来这就是最直观的生命。
9/10 #年度佳作# 感官人类学
3.5
#33rdSGIFF 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最后new order音乐出来鸡皮疙瘩
仿佛在血管里裸泳;平行世界理应有一个我在学神外/心外;带了面包不敢吃怕旁边人觉得我是变态;dementia/mental disorders看得人好揪心;结尾太trippy了,没有飞百八十斤蘑菇拍不出来 晕 #MIFF70 (Hoyts的影厅竟如此好,感受了一把轴对称美学 me-Jesus 面面相觑
~
没有任何遮掩地展示手术的过程以及那些对“生命奇迹”的发生、探索以及理解,有些画面实在不忍细看,但转头就想到食物又惊觉自己过分怪异。对手术的展现之外,更印象深刻的是对救治气氛以及不同人面对生命的捕捉,会有种在看「《疼痛难免》·纪实版本」的感觉;所有人努力在劳累中取得抚慰,在绝望里选择希望。人们与生命的对话,玄妙又复杂。
坦白说有些不耐
9.9/10 #NYFF 破除西方传统的以“理性”或“思想”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回到躯体最核心的(却常常被忽略的)本质:不完整(可分割)性, 与伴随着时间的衰老(易腐性)。借由“机械的眼镜”去在银幕上展示不被人注视的真相,无法接受那些将其批判为“奇观”的论述,因“奇观”需与观者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被怯魅),而此片中的多重手术(乳腺癌病理,尿道碎石,脊柱正畸,剖腹产)都从最“内部”的视角去呈现“人”的生命的产生/直立而到最后的衰老死亡(太平间):医院只是一个缩影,一个机构,或是模拟世界的沙盘,在这些或“惊悚”或“暴力”的瞬间,我们所“被迫”凝视的是与每位观众都“切身”相关的共同性经验,一种作为生物的“本能”与“直觉”。为何需要语言?为何需要文本?它们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并同时伴有带着幽默的社会批判,与历史性的杂糅。
这一定是无法被未来的电影史书写遗漏的导演和作品。当之无愧的具有创新性的影像。人类、观看、艺术、科技、身体、医学、感官、纪录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真实、虚构,对这些元素的讨论和使用全部被囊括其中,又以最直接赤裸的方式呈现。本片拒绝所有解读,同时又吸纳所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