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全10集

主演:约瑟夫·梅泽罗,托比·莱昂纳德·摩尔,约书亚·比顿,布兰登·弗莱彻,詹姆斯·戴尔,乔恩·塞达,乔·博恩瑟,汤姆·巴治,乔什·赫尔曼,艾什顿·霍尔姆斯,拉米·马雷克,马丁·麦凯恩,基斯·诺布斯,汤姆·汉克斯,雅各布·皮特斯,内森·巴特勒,迪伦·扬,康纳·欧法莱尔,威廉姆·赛德勒,琳达·克罗珀,里昂·福德,斯科特·吉布森,亨利·尼克松,加里·思韦特,莱丽亚·古多尼,安德鲁斯·李斯,阿什利·祖克曼,约瑟夫·R·西卡里,卡罗利娜·达韦纳,安妮·帕里西,保罗·潘塔诺,克里斯·海伍德,祖舒华·克洛斯,泉原豊,鲍勃·洪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平洋战争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瓜达卡纳尔岛,美军陆战第1师占领了该岛上的日军机场,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上的战略对日大反攻。三个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在太平洋上经历了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上,日本陆军骄横狂妄,对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期间不乏使用自杀式的袭击。从惨烈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贝里琉岛争夺战,到硫磺岛战役直至冲绳岛战役。莱基(詹姆斯·贝吉·戴尔 James Badge Dale 饰)、斯莱治(约瑟夫·梅泽罗 Joseph Mazzello 饰)和巴斯龙(乔恩·塞达 Jon Seda 饰)见证了日军的负隅顽抗直至最后的溃败,也亲眼看到战友不断的在这惨烈的战斗中牺牲。作为最贵的二战美剧,HBO为此耗资2.23亿美元,这也是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继《兄弟连》之后的再次联手。女神有难大冲击土地公土地婆地中海惊魂渴望仇恋无耻之徒(美版) 第一季山脉公路鬼三惊24小时 第一季躲不过的圣诞节守株人别开门50英尺高的女人(国语版)第一大案摄政王妃封神杨戬2022非常警事热血燃烧鳄鱼藏尸日记她爱2021寒战粤语版辣警霸王花国语镖行天下前传之烽火辽东背叛俄罗斯版千金驾到1998秘密访客 独家纪录片和妈妈一起谈恋爱富豪刑事歌声泪痕兴安岭猎人2轮回森林单行桥第三季东游传镇魂街克劳德夫人2021旧情不散美国空姐音乐脚步好女孩第二季珍珠劫无翼蝙蝠犯罪心理学

 长篇影评

 1 )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终于结束。
对于同样的制作班底来说,观众都会不自觉得去和BOB相比。
实话说,刚开始,只觉得the pacific战术方面太过混乱,主线太多,战争场面也极其混乱,和BOB,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然而,贝里硫开始,这片子才真正入了佳境,就此欲罢不能。
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感觉极其不同,也可能,这正是影片想要极力表现?就好像贝里硫,花了3集的篇幅,让大家了解到这一场几乎不被人重视的战役。McAuthor的菲律宾情结啊,其实就是个偏执狂+疯子,海军陆战第一师没有全军覆没也算是的奇迹。
全剧结束也才了解,为什么要三条主线,因为几乎没有人,可以从瓜岛打到冲绳,而到琉璜岛,其实大部分人都崩溃了,估计没人觉得自己还能活着回去。
小日本,果然是疯的。
想插在这里说的是,比起恶劣的太平洋的环境,其实中国的抗战应该更加艰苦才是,为什么,中国的影片或剧,就会如此脸谱化,演员表演格式化呢?想打动人心?就几乎不可能了
写影评的应该很多,我想写的,是我的CP,因为影片最后真人的经历描述,实在是太虐了。
Leckie + Hoosier, Chuckler, Runner
总算Hoosier是活下来了,而且很长寿,Leckie帮一直保持联系,欣慰。
Eugene + Sid
青梅竹马,帕伏伏终于还是让他们相见,没想Sid就不告而别了,居然没有一同作战。于是,Eugene受的伤害还是更加重啊。最后集终于哭出来,也算是在慢慢恢复吧。
好在,两人一生一直相持相守。
Eugene + Snafu
Snafu这么个神经的角色,却是战场上一直陪伴Eugene的,阻止他割小日本嘴里的金牙,在他收到家信时小心翼翼的喊他的名字,嘴巴虽毒却照顾着身边的所有人。火车上那恋恋不舍的不告而别,谁曾想,再见面竟已是35年后。
就那么一句话,就被狠狠虐到了。Eugene最终帮他抬柩。
Andrew Haldane + Edward 'Hillbilly' Jones
如此有爱的正副连啊,先后在贝里硫战死,太打击人了。Haldane被抬下来时影片拍得太煽情了。
至于Burgin,一直到结束,才突然发现,貌似他是打完所有太平洋战争的。太强大了。
比起其他2条线,John Basilone这组人就都悲情了。唉
所以说,The Pacific还是部好片,和BOB完全不是一种风格的,压抑沉重中,细节描写及其细腻。
有时间的话还是会重温的。

 2 ) 科普+八卦那段太平洋的战斗

PS
以下内容适合各种军盲历盲地理盲但想了解一下有关于《The Pacific》看
客气的请各种五毛爱国党和智商不超过80的人员自动退散,笔者有志于挣人民币的事业,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口水和各种小白打打嘴架
 首先,笔者不太乐意评论太多的有关于美国式的主旋律和价值观的问题,如果还对这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中表现的美国式电影的所谓的人性的光辉表示惊叹的话,还对诸如人性的感到和人性的毁灭,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伟岸喋喋不休的时候,那建议感受种种人性感动的各位还处于幼年期的朋友去温习从《西线无战事》《猪排山》到《细细的红线》等等经典的电影
 作为一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初衷,仅仅是真实的还原一下历史,在现在被美式价值观熏陶的有点反胃的广大的电影看众越来越挑剔的眼神中,反其道而行之,原味的还原历史,辅之以大笔的资金砸出来的特效,尽量的不是拍电影而拍电影,在类似与东方式的含蓄中,一片“压灭碟”声音中,达到最初的目的,商人的本性,票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一大批的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或者用更恶心一点的词叫案上之蛆一样的冒出来,感叹美国式的人性的光辉,或是一片五毛的叫声中尖叫美国式的辱华辱亚,好吧,这些都不是电影的本意,往往是太多的喜欢装X的人用人为的方式把一件事情神圣化,比如出蜘蛛结网看出人要锲而不舍,从蚂蚁搬家看出人要精诚团结,从颠倒爬起看出要持之以恒,从拉一泡屎看出......从冲个马桶看出.........
好吧,笔者在这里,鄙视一下为这一部电影感动的人,虽然为这个电影感动是别人的权利,但偷偷鄙视也是我的权利,说道这个权利....不得不说200年前创造美国式精神和制度的那几位大爷还真的是人中俊杰啊
我无妄与从文艺的角度对这部片子说些什么,下面,是笔者作为一个不错的军事迷对《血战太平洋》中的一些细节所提供的资料:
                            第一集
++++++++++++++++++++++++华丽的分割线+++++++++++++++++++++
    1)科普的问题
   网上可以随便百度和GOOGLE的资料请自行科普,比如瓜岛战史和部队编制这类的问题,人人可以自行科普,我所要写的,是类似与八卦文学的一种文体
  推荐的科普的地址如下: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3%9C%E8%BE%BE%E5%B0%94%E5%8D%A1%E7%BA%B3%E5%B0%94%E5%B2%9B%E6%88%98%E5%BD%B9(维基百科)
  2)谈谈老美爱面子的问题
   和中国人YY《有个挂B叫顺溜》一样,老美也喜欢选择性的失明,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看样子拍的还想那么回事,不一样的是顺溜是YY自己的强大,各种跑狙,移动狙,冲锋狙,老美是选择性的失明,死活把一场打死狗的战斗说的惊心动魄,比如男猪脚晚上在河边上的一战,其实是历史上的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好吧,那么当时整个瓜岛上的日本人是多少?答案是900人,部队是一木支队,这个所谓的一木支队其实就是日本帝国相当精锐的第二师团的最精锐的部队,话说这个一木支队的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250一木清直,曾经在北京的卢沟桥上闹过事的那么个愣小子,美国人是多少啊?是美国陆战一师的12000人,话说这个250的一木清直本来是要去打中途岛的,是中途岛的登录部队,结果海军完蛋了,一木清直就一直留在了腊包尔,结果就听说米国鬼畜去瓜岛上欺负了当地上修飞机场的韩国棒子民工
  男猪脚登陆的时候就是这个画面,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男猪脚看的的日本人逃跑后留下的饭盒,其中有90%是韩国棒子的
 要不怎么说一木清直是250哪?日本大本营告诉他,美军登陆部队只有2000人不到,一木清直一想,皇军天下无敌,而老子又是皇军最精锐的,于是900人带了18个掷弹筒,一周的弹药粮食就上了岛,晚上就带了900人去搞10000人的美国人去了,结果美国人都是败家子,好像子弹不要钱一样,玩命的打,美国佬也怕死,光是75榴弹炮就打了375发炮弹,105榴弹炮数目不详,结果就是第二天满沙堤上的躺800多日本人的尸体,美国人死了40个不到,一木清直带了剩下的70人就去自杀了
 美国佬的爱面子,故意不说战斗的差距,仅仅是在结尾的时候,由男猪脚轻轻的提一句“日本人好像是来自杀的一样”
  最后,笔者承认忽悠大家一点的是一木清直的900去搞10000的时候,仅仅搞到了近3000人,其他9000没有机会再去SM一木一把了
 3)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The Pacific》的道具是相当的考究,基本上做到了完美的还原
   比如,男猪脚抗的是M1917水冷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903
     这个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的
   就是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1944年美军标准配置是M1919气冷重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加兰德
   而在1942年的时候,瓜岛战役发生那个时候由于美军大规模扩军军工刚刚动员所以武器产量跟不上,只能凑合着用了,步枪不是美国常见的M1906而是M1903这一点上我很感动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个编号,说实话,在1942年,美国人的武器绝对不是后期的那么妖孽
  其中出现了一把汤姆生1927式冲锋枪,枪口没有止退器,使用50发的单鼓,这些枪支很快的就会被改进成为汤姆生M1A1冲锋枪,但在瓜岛使用的恰恰是这些地主还没有发达起来时候的武器,不得不说剧务是相当的认真和负责
  4)可能的败笔
  男猪脚上岸的时候,使用的是LVT-1水陆登陆车,笔者90%的确定是该车的使用时间是1943年,在1942年的瓜岛上该车没有使用,但对自己的学识和剧务的负责摇摆不定
  5)基本的战斗细节
    A:美国佬从军舰的绳网上爬到登陆艇上,瓜岛的确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样会导致暴露在炮火下的大量的伤亡,后来美国人就直接在军舰里上登陆艇,开门就冲,就想在《拯救大兵》中1944年的美国佬干的那样
    B:基本的战斗常识,美国佬沿河岸布防,在晚上的战斗中,利用河流有效的防止了日本人的侧翼的包抄,一有包抄就向后收缩
    C: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
   5)电影中提到的海战,不得不说美国佬式的爱面子,从陆上的角度轻描淡写了一下,事实上,这次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而且是日本人打了就跑,让美国人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事实上,由于日本人的训练强度之高,二战中在没有航母参加的古典式的海战中,特别是小舰队的炮击战斗,日本人90%把美国人打一个鼻青脸肿,然后美国人就召唤黑鸦鸦的飞机再把日本人打一个鼻青脸肿
萨沃岛海战的科普地址如下: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96%A9%E6%B2%83%E5%B3%B6%E6%B5%B7%E6%88%B0(维基百科)
这里一提的是,萨沃岛海战的策划不是维基百科上说的那个第8舰队的舰队司令官三川军一,萨沃岛海战的策划是三川军一的第8舰队的先任参谋神重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参谋长,神重德这个小子最NB的地方就是利用时间差让军舰躲过航母的威胁,而诸如空袭珍珠港和中途岛的时候策划的是山本五十六的先任参谋黑岛龟人,这个小子是个玩航母的专家,可是后来没有了航母,黑岛龟人也就让位给了神重德,著名的莱特湾海战中利用航母骗走美国航母,战列舰去进攻美国人的部队的策划也就是这个萨沃岛海战的策划————神重德
 另外,我查了一下,男猪脚说的“他们带走了一半的弹药”,是说的美国的“埃利奥特”号,当时“埃利奥特”给陆战一师1团提供补给,但是在当时的夜里的海战中他没有沉没,而是害怕日本人而匆匆的跑路了,结果第二天遇上了13架从腊包尔机场出击的日本的一式陆攻,其中有一架被击伤,结果小日本就开着飞机在1942年玩了一次“Kamikaze”就是“神风”的意思,“埃利奥特”就沉掉了
  6)关于日本鬼子的故事
  日本鬼子的手雷自杀
   在瓜岛上有真实的事情发生,于是米国鬼畜就狠了狠心,以后日本人的尸体一律推土机或坦克压过,有点像我们在某一年干的那样某年
   日本鬼子最后按手雷时候吼的那一句,就是“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翻译过来就是“天皇陛下万岁”,你要是愿意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说的话,发音如下“电脑很卡八个贼”,恩,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读音吧
    日本人在自杀时手雷拉线后还地上磕了一下,因为日军手雷使用的92式手雷,为了在掷弹筒中发射的方便性,选择了压发点火,而不是我们常常使用的诸如德国的M35性手榴弹和美国的MK2型手雷一样是压发击火,92式手雷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7)美国佬辱华辱亚的问题
  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就叫 Marine Corps,简称就是MC,所以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常常的被称为月经队(Menstrual Cycle,简称也是MC月经的英文)
 常常有一些精力旺盛的爱国青年认为美国电影辱华,比如《唐人街》辱华,《山西客栈》辱华,《2012》辱华,连《阿凡达》都是在美化殖民统治,作为美国佬价值观体现的《血战太平洋》更是辱华
 比如在片子出现的一幅地图,地图中的中国的满洲蒙古新疆竟然被独立的区别划分了,看来美帝忘我之心不死啊
 其实你可以不知道盛世才,可以不知道德王,但你不能不知道溥仪吧?事实上,那份地图不是国家的行政图,而是战区图,当时的中国是属于C-B-I(中国-缅甸-印度)战区的中国分战区,图中表示的是抵抗力量存在的地方,而当时的满洲蒙古新疆显然不是抵抗力量活动的地方,所以在战区图上分别画开 ,有趣的是,C-B-I战区图中,把缅甸北纬17度以北的地方划在了中国分战区,美国人好像又不那么的辱华了
 另外,在本剧中,美国佬逢日本人必然送上2句经典的美式国骂:son of bitch和yellow monkey,字幕组为了不刺激大家的情绪,一般翻译成杂种,其实yellow monkey大家都知道直白的翻译就是“黄皮猴子”,好吧,精力旺盛的青年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坚决的喷死美帝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歧视亚洲人黄色皮肤的丑恶嘴脸的行径吧
  8)看过不错的关于剧情细节的文字,我来补几条一般人不知道的东西
  A 登陆的时候男主角上岸的时候,岸上有了一批人在和他们打招呼“欢迎来到瓜岛”,我翻了一下相关的资料,男猪脚所在的部队是美国陆战队一师的1团,在D日的时候他们是第二批上岸的,地点是“红滩”2号,而第一批上岸是陆战队一师的5团,地点是“红滩”1号,正好是片中表现的右手50米方向,在这一点上,剧务做的是相当的认真
  B 被绑在树上杀死的美军士兵,其实在相当的有关美日南太平洋的书籍中都描写过这么一种人,就是海岸瞭望员,类似于中国的武工队那种武装,由于从事的是情报收集的活动,日本人常常把这些准军事人员称为间谍,间谍是不享受战俘待遇的,使用被日本人捕获的间谍常常的被就地虐杀,另外,被绑在树上杀死的应该是当地士兵,所以应该不是美国兵,而可能是澳大利亚人。正规的美国陆战队员在登陆后在环形方位,不可能被在密林中单个捕获
 C 还是那一副地图,里面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一体的,这个和美国的国防计划有关,美国很早就制定了对世界上主要强国作战的计划,用颜色表示,称为颜色计划,比如对英国的“红色计划”,对德国的“黑色计划”,对日本的“橙色计划”,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联手,大半个欧洲沦陷的情况下,美国人修改了计划,把颜色混合起来,称为“彩虹计划”,图中表示的是“彩虹计划”3,也就是在欧洲大陆完全沦陷,英国本土也沦陷,英国佬不投降迁移到加拿大和美国一起作战的计划,当然,事实证明美国佬想的多了
 D 武器的细节,没有出现莱卡50冲锋枪是一个遗憾,这个不成熟的武器其实在瓜岛上曾经大量的使用过,还有就是那个老掉牙的情节,美国佬SM致死一个落单的日本兵的时候,从包里翻出一个布娃娃像,这个日本兵是一木支队的,一木支队就是第2师团的23联队,编成地是日本的仙台,其实日本的布娃娃制作有相当浓郁的地方文化,日本一个地方的布娃娃和护身符往往带有相当的地方特征,和其他地区的东西可以很快分别,比如编成地为日本熊谷的第6师团和编成地为日本大阪的第4师团的护身符就相当迥异,但笔者学识有限,看不出那个布娃娃到底是不是仙台风格,当然,如果《血战太平洋》的剧务连日本的布娃娃都能准备的相当完美的话,那的确是一种临人敬佩的敬业的精神
++++++++++++++++++++++++华丽的分割线++++++++++++++++++++++++++
 
第二集的评论待续...................................
1942年10月14日凌晨,日本“金刚”、“榛名”号战列舰在10艘驱逐舰护卫下,用其16门356毫米舰炮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击毁美机达48架,并使美军存储油料全部损坏毁,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
     

 3 ) 1942年的夏天,我去太平洋参军

我极其喜爱导演的笔法,短短几分钟的片头曲已经让人动容不已。这种先入为主的感人元素不仅来自大提琴和定音鼓交汇而成的煽情旋律,更来自黑白纸笔的舞动。银幕上缓慢的特写镜头中,黑色的碳棒在白色的画纸上缓缓划过,勾勒出一根根线条,前线战场在画者笔下变作了灰度素描。画者时而切削碳棒时而把他们滚作一堆,紧随其后的是士兵冲锋和集体登船的画面;碳棒笔尖在作画时逐渐变短,不断迸发出的颗粒加速了它的消耗,而这些颗粒又在后面的镜头中成为炮弹掀起的尘土。压轴的画面不是庆祝胜利的狂欢人群——只有一个背着战友在硝烟弥漫的海岸艰难行走的士兵——导演想通过纸、笔和画表达什么,我想已经很清楚了。
战争毁灭那一代人的,不只是青春,而是全部,留给后人的心灵创伤更是罄竹难书。导演面对历史战争题材时通常需要在史实和人性两个层面平衡,对于追求票房的好莱坞大片来说,史实就是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人性就是一场被战争拆散的爱情。强调战争史实的电影似乎因为奇诡的画面更为卖座,例如曾经的《兄弟连》就因为将二战中欧洲战场的几大经典战役通过宏篇叙事真实再现,成为经典;而反映战争之于人性创伤的电影总因为将目光集中在精神失常或生活堕落的老兵身上而走向了文艺小众的道路——就连82届奥斯卡问鼎之作《拆弹部队》也面临了毁誉参半的尴尬局面。
感谢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在堪称史诗片的《兄弟连》九年后再次推出《太平洋》,让我们可以再次通过时空重构回顾二战中最惨烈的片段。事实上,从简单的片头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太平洋》与《兄弟连》截然不同的风格,它更关注个人在战场上的情感——在第一集中,特写镜头经常长时间地停留在几个关键人物的脸上,之后的叙事也在强调他们在战场的经历对于他们身心的改变。导演较好地运用了这些手法,在刻画人物内心的同时兼顾了战场描绘,虽然不是浓墨重彩的大场景,但与人的震撼力度更甚之。


ps. 最后讲两句片头的加拿大女演员卡罗莱•达文纳斯,她的演技在《帕斯尚尔战役》中已显成熟,只是演戏不多,还没有在好莱坞大显身手的机会,希望在《太平洋》的后几集中看到她更精彩的表演。我猜她的角色和罗伯特之间肯定要上演一段让大家铭记的爱情故事。

pps. 有人可能觉得罗伯特(片头第一个出现的演员,简称鲍勃)在教堂门口与维拉的对话之后可能没戏,我开头也这样以为的,因为维拉只是很礼貌的一句句Ok。然而仔细观察了一下那段对话的画面,还是能看出一些言语之外的信息:

1. 维拉打断罗伯特,微笑点头,说我知道你是谁,说完以后又一个微笑;
2. 冷场时做了个可有可无的解释:我本来要去超市,转念又来教堂了;
3. 维拉注视罗伯特的眼光;
4. 维拉离去后的脚步声。
个人观点~

========= 更新第二集 ========

按预算来说,《太平洋》每集就值一部《拆弹部队》(甚至还多),但是第二集中我们看到的最激烈的冲突只是一次日军的冷枪、一轮白天轰炸、一场黑夜突袭,最大的场面只是片尾若隐若现的美军舰队。影片中的死亡都是经过淡化处理的,因此也不及一些惊悚电影里面的场面那样揪心。
当然对于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我不是没有期待的,对于战争题材的短剧来说这也是它能上升到史诗级别的一个条件,然而全新的视角需要足够的胶片积聚能量,张弛有度又是有效控制观众情感的技巧,相信激烈的暴风雨在最后几集中到来,我们也许会铭记这部电影许久。忽然想起了梅尔•吉布森主演的《我们曾经是战士》的结尾,在那样强烈的感情冲击下,再坚强的人也经不住要落泪——而在第二次看到《太平洋》的“素描”片头时,我已经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除了战场之外,短短的第二集有三段插曲,依旧将主题集中在三个主角的身心变化上。第一段是罗伯特同战友趁空袭之乱,截获了一批军需物资,平日里普通的食物成为了战场上珍贵的美味,然而最令他痛苦的是之后自己竟然无福消受。
尤金依旧要求父亲检查自己的心脏是否已经康复,他的不依不饶再现了斯蒂芬•克莱恩笔下亨利的倔强,尤金的父亲没有像亨利母亲一样默默流泪,而是讲出了他对战争的理解——对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最害怕的莫过于战争,他们出于本能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尤金父亲的话可能已经将战争的可怕诠释到极致了,可是人类命运中的一部分悲剧性正来源于其无法被说服,他们只相信自己亲身的体验,而有时待到亲身领悟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约翰因为在阻击战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晋升机会——然而他明白很多死去的战友,尤其是他的朋友,并非没有他出色,只是在“向左跑or向右跑”的选择中他得以侥幸苟活。那些运气不好的人抑或跑错了路线,抑或选错了时机,仅仅一念之差,便被生死的界线永远隔开。
最后谈谈罗伯特,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他开始给维拉写信了,也许是第一封,也许不用第二封他们就可以见面了。母舰服务员告之即将归国士兵的那句话有些雷人也有些做作,但是从处理手法上不妨把它理解成一个伏笔,他们归国后的境遇犹未可知。毕竟我们今天仍能听见众多在二战后被辜负的老兵的抗议声。

========== EP 3 ===========

从小岛上的生死沙场来到美女如云的澳大利亚,战争似乎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唯一的冲突只有那个澳洲军官打了约翰一拳,约翰回了一拳,一共两拳。枪也响了两次,那是一个士兵在打牛,后来被罗伯特喝止了。宪兵睁眼闭眼,大半士兵跑出去寻欢作乐了,乖乖睡觉的反而被痛快地戏耍一通。
忽然想起了马勒的谱子。这里上演的一切都如同一支欢快活泼的圆舞曲,在听众刚刚领略过悲怆的葬礼进行曲之后奏响,斯黛拉的出现就是那“一线天堂的曙光”。然而这种孱弱的平静只是短暂掺插在那段无情的岁月中,当下的温情只会让接踵而至的苦难愈发无以承受。
约翰的呕吐,事发于听到长官的一句话后。然而他的恶心和长官的话却不仅仅是偶然的时间先后。这又是导演的一个点睛之笔。罗伯特•莱基这回主要依靠身体表演,他的任务是同斯黛拉一起,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然而约翰的任务是用眼神打动观众的心。几组约翰眼睛的镜头是这一集中最出彩的画面。
约翰要回国了,回国推销战争国债。战争对美国人的国债来说只是一个题材,而美国的几大军火商在政府正式宣战前,已经通过向日本卖飞机向德国卖弹药,好好地捞了一票。如今战士军前半死生,资本主义的车轮却在地球的那一头抓住一个题材转(赚)得欢快——这一点约翰也许潜意识中已经察觉。在约翰朦胧的泪眼里,看不到丝毫回归带来的解脱,除了无奈只有悲哀,这种近乎绝望的神情甚至超越了不忍离去的成分。还记得尤金父亲上一集中的话吗?约翰的眼神正在经历这种可怕的蜕变。
这时我又想起片头的城中大道上,一个小孩子问约翰:“美国佬,你们杀了多少日本鬼子?”约翰迷茫四顾,无言以对。这个镜头在预告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在上下文交待一清后,导演犀利的批判跃然而出。有人说珍珠港是一场阴谋,有人说美国不应该卷入战争,有人说大战本可在43年结束——然而一切都只是惘然的假设,那一代人的青春和生命已经飘零殆尽了。
最后的并非最不重要的,上一集中理解出现偏差,原来他们没有回国,只是在澳大利亚休整。这样的结果可能对罗伯特和维拉来说是个杯具,而到目前为止看来,维拉已经变成了罗伯特记忆一角中的惆怅,甚至连想起的机会都没有。


========EP4=========
依旧没有让人荡气回肠的战斗。
纪实式的片头原本让人期许能够看到美国轰炸机是如何把400吨炸弹投到一片弹丸小岛上的盛况,然而素描片头过后却只有一次小冲突,接着大家便看到了之前轰炸留下的日本残兵败将,大部分都是死绝了的,零星的一两个也完全失掉了战力,只能躺在地上冲着大兵们干瞪眼。对这些已经于己无害的同类如果还能痛下杀手,这需要怎样铁血的心?
“地狱仅一洋之隔”,这是《太平洋》预告片中的一句话。比起《日本帝国衰亡史》那些真正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的战场实景描写,《太平洋》第四集里的这个“地狱”只有始终不断的暴雨作为背景,片头痛下杀手的吉布森是人物。片末我将他那句“I envied him”,误听作“I ate him”,如果真作如此解,剧情怕只会更加震慑人心,罗伯特的惊异表情也能得到更圆满的解释,而更重要的,当年地狱一般的太平洋岛屿战场中的确上演过这样的事。
罗伯特多愁善感而心怀正义,而他总爱把两者付诸行动,同时寻求在不断转变的环境中保持独立的人格,结果犯了“职场”大忌,屡屡被穿小鞋。罗伯特的脾气和那位《拆弹部队》里的高手威廉•詹姆斯有得一比,但《太平洋》里的士兵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凡人,没有张飞怒喝长坂的气势,也没有赵云勇闯千军的武艺,正如精神失常吉布森最后的呓语中所言,一个狙击手就可以轻松地把罗伯特给超度了。可是又如《拆弹部队》中的“毒瘾”一样,他要求提前返回战场,似乎自己已经把灵魂丢失在那里了。
在对宏大事件的叙事过程中,要想插入内心独白并非易事,导演似乎也没打算用几个闪回片段来这么做,于是我便无从得知罗伯特是不是已经把那段澳洲艳遇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一集的时间跨度长达两年,罗伯特的故乡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消息。罗伯特依旧坚持给她写信,这集开头一次,中间一次;而维拉却像一个飘往空中的气球(可参照上一集结尾处的特制气球),她的近况如何?她有没有给罗伯特回信?这是支持我看下去的最大悬念,而她亦是支撑罗伯特神智的最后一道防线。

======== EP5 ========
今天忽然想到,片名的pacific是不是双关语?尽管几位主角不从属任何主义,不明了盟军三巨头葫芦里的算盘,同时还深陷战场不可自拔,他们依旧是导演施放在前线阵地的实验物,而他们的本性中的单纯善良、在冲锋陷阵中的渺小无助,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奈绝望都是导演的意图使然,于是这个pacific或许可以理解为pacifist的形容词。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第五集的前半部分碰撞了一番,几位主角的形象也愈加丰满——约翰平步青云,名利色三丰收,然而却容不得别人要他回忆战场的请求;罗伯特回归部队,带回的居然是一袋子书,顺带在军营里开起了借阅业务;尤金初涉前线,这孩子的面孔依旧是正直和单纯的混合体,他不但在战壕里烟酒不沾,还在海滩边夺下好友预备烧烤青蟹的打火机——他们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如同蒙克画笔下的人物,努力挣脱背景的束缚,在前景吐露自己的心声。
后半段的战场是五集迄今最激烈的战斗,我们终于看到这个导演不是不敢拍大场面,而是要拍就拍得独一无二。抢滩战的题材虽类似“大兵”,但战地上的镜头跟拍节奏和取景方式似乎换了一套新技术。登陆船出舱的场景模拟了婴儿诞生前后的视角,之后的拍摄不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用抖动的镜头增强伪纪实风格,而只在近景跟拍士兵作战时才用。前线战死士兵似乎堆放得更加密集了,而且不是清一色地流着番茄酱,只有零星的一两个是通红的。这些变化也许能让我们被无数战争大片麻木了的心重新感受战争的恐怖。

============EP6============
Nada y pues nada y nada y pues nada
刚读过《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结尾有一句咒语般的念叨。这里的Nada即虚无,而虚无这个主题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俯首皆是。从西班牙归国后,他的灵魂已经丢失在战场,他彻底变了一个人,他说只有经历过那些生死边缘的场面才能明白我们的生活原来是多么的虚无。他用笔毁掉了亨利的女人和孩子,阉割了杰克,让圣地亚哥空手而归,炸死了罗伯特……直至最后,海明威脚趾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平洋》第六集的这次平地冲锋,也许是我看过的最写实的战场,我不愿再去回忆那些可怕的情景,我只记得在枪炮声停止的那一瞬间的寂静中,似乎自己突然明白了萦绕海明威心头的那种虚无,我忽然觉得那些活着的士兵甚至比死去更可怜。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机不再简单地通过耍些小技巧达到还原战场真实的目的。导演更加大胆地在强光照明下增加了全景镜头数量,而炮弹的物理特效也更加逼真,无论落地溅起的尘土还是击中目标后的爆炸效果都宛如实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对观众心理承受力的考验。这一集无疑是极度血腥的,而更加血腥的场面将在后几集中到来。
在这种时候我会想,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是否在未来拍摄战争片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虚幻的空间中虚拟文明的起源和人工智能,然后让观众躲在一个全知但完全不干预系统的位置完整地观察曾经给他们祖先带来深痛灾难的战争?
每当想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会不会就是那些被高智能生物置于那个战争模拟系统中的虚拟智能而已,因为我们的本性好战,而战争又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肆虐……

 4 ) 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篇,那位医生父亲阻止儿子进入战争,理由不是害怕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当然不是完全不顾虑。他担心当战争结束时,不希望看到心爱的儿子,因为战争的创伤和记忆,而成为一个没有信仰、失去对人的信任的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才是战争最令人恶心的地方。一年五年八年十年,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现在你二十岁,十年之后,三十岁,还有四五十年的日子要走下去,而四五十年中的每一天你也都在经受着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你杀了人,双手沾满鲜血,你的战友死在你的怀里,你违背了要爱每一个人的训诫,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你不再相信正义,甚至不再相信自己。你身心俱受煎熬。

当战争的号角吹起,你因为心中的正义驱使,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然后有一天,你厌倦了,会装病逃避你曾经选择的正义。然后你会觉得生不如死,希望自己被日本鬼子打死,那只会有几秒钟的痛苦。

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只有邪恶与更邪恶。

 5 ) 原子弹是上苍赐给日本的礼物

正在热播的《血战太平洋》,艺术品质远超斯皮尔伯格之前的《拯救大兵瑞恩》(1998)和《兄弟连》(2001)。该片不只满足于歌颂为自由而战的豪情,镜头直指战争对人性的伤害和异化。也可以说,它从侧面告诉观众,原子弹的发明有多么重要。

今年是二战胜利和广岛核爆65周年,在照例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中,有无必要对投降只剩时间问题的日本使用原子弹,仍将是一个热门话题。美国2005年公布的解密档案显示,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将原子弹称为“上苍赐给日本的礼物”。海军大臣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首要原因就是这场战争日本已注定失败,多延续一天,就意味着无谓地增加日本及中美等盟国巨大的人员伤亡。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同仇敌忾,一个小镇上的3个青年,竟因未能通过体检、无法参战而自杀。自由的代价是惨痛的。有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诺曼底登陆,两万多法国平民死于盟军的空袭。其中一个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言:“知道我要死去非常可怕,因为我已盼望自由这么长时间。但我知道因为我的死,能给更多的人带来自由。法国万岁!同盟国万岁!”

《血战太平洋》里的美军,除了集体抢夺友军物质,还有吓得尿床的、精神崩溃自杀的,虐杀战俘更是屡见不鲜。陆战队菜鸟斯莱治亲眼目睹战友在敌人的尸体上撬取金牙;害怕暴露目标,失控者竟被同袍失手打死。一脸稚气的斯莱治,被战火烧得目露凶光,也用刺刀去撬日军的金牙。

《血战太平洋》花了1/3的篇幅描述被人们遗忘的佩里硫岛战役:1944年4月,日军大本营调派王牌中的王牌、在中国战场如入无人之境的第14师团担任佩里硫岛的防卫。“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中川州男大佐汲取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教训,不再发起无谓的“万岁冲锋”,而是将整个山体掏空,利用坚固的工事血战到底,在丧失制海权、制空权、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让美军付出了伤亡1.3万人的惨重代价。战败投降后,残留的日军仍然坚持战斗。1947年4月21日,原日军少将澄川被请到佩里硫,这才说服山口永少尉率最后的34名日军缴械投降。

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美军最高荣衔)的巴斯隆无须再战,但他无法消受推销战争债卷、美酒佳人的和平生活,一再要求赴汤蹈火,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岛阵亡。美国未签署禁止使用毒气的国际公约(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宣言),硫磺岛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令媒体惊呼“让陆战队喘口气,向日本人放毒气”。五星上将尼米兹战后表示,未使用毒气是出于人道考虑。美军此役战死6812人、1.9万多人负伤!接下来的冲绳岛,日军、平民(包括“铁血勤皇队”的上千名学生)总计死亡20万,美军伤亡7万余人!

日军王牌部队受过严格训练,单兵作战能力罕有其匹;平民也不一般,除了夜以继日地拼命生产武器弹药,当南京沦陷,日本举国若狂,彻夜游行庆祝。估计攻占日本列岛,征服这个全民被军国主义洗脑和绑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高涨得无以复加、军民一体、战力强悍的集团,盟军要伤亡上百万,这让不愿使用原子弹的军方毛骨悚然。另一方面,日本的伤亡至少十倍于盟军!必须承认,运用一切手段尽快结束战争,粉碎日本的战争潜力和战斗意志,减少战争双方的损失,即为最大的人道主义。

1944年11月24日,美军出动111架B-29轰炸东京;1945年3月9日,因日本木质房屋居多,334架B-29向东京倾泻了2千多吨燃烧弹,并直接撒下数十吨汽油。此后,B-29动辄以5百架编队空袭,共炸死40万日本人,伤者无数。

1945年5月7日,日本仰赖的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6月6日,日本军政最高级会议迫于军方压力,决定进行全民皆兵的本土决战;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挨了两颗原子弹,至少21万人丧生,170万苏军猛攻关东军;15日,为了“让领导先走”,美军打算把第3颗也是最后一颗原子弹投向东京,日本及时地宣布无条件投降。

若非原子弹令日本军部的“一亿总玉碎”失去意义,常规轰炸和战争导致的伤亡人数将远超核爆,损失会更加惊人。认为核爆不人道的逻辑,类似小三自以为比普通性工作者高尚,因为后者是零售,而她们是批发。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在于:每天杀1万日本人,杀几年、死个几百上千万都没问题,一直杀到它投降为止;如果一天杀个20万,哪怕就此结束战争,避免了上千万人的死亡,那也非常不人道。

据不完全统计,5560年的人类历史,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好斗的一种动物,因为信仰、资源,甚至为了一个女人或是一块石头都会大动干戈、血流成河。

在爱因斯坦看来,核武甚至是赐给人类的礼物:“威慑效果将获胜,国际安全的发展会加速。”的确,原子弹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迫使喜用战争解决矛盾的人类冷静下来,尽量控制和压抑与生俱来的贪婪、残酷和好斗,试着学习妥协、理解和宽容。这种毁灭性武器出人意料地成了和平的守护神。冷战一直“热”不起来,居然也就“冷死”了:核大战没有赢家,谁敢轻举妄动?

斯莱治一度非常困惑:“他们为什么不投降?”长官回答:“因为他们是鬼子。”为逃避战败责任,日本军部这个不可理喻的邪恶集团不惜让未成年人充当炮灰,毫无取胜的希望也要将整个民族绑上死路一条的战车。没有原子弹,不仅二战的结局难以想像,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早就爆发了。

1969年中苏爆发边境战争,苏联军方强烈要求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若非美国坚决反对,中国险成日本第二。1988年12月7日,长崎市长本岛等直言不讳:“如果天皇尽早做出终战的决断,广岛和长崎不会挨原子弹轰炸。”获得市民的热烈响应;1990年1月18日,本岛因天皇负有战争责任的言论遭枪击,“要求言论自由长崎市民会”征集了38万人的签名支持本岛。2005年广岛纪念核爆60周年,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提醒日本人,核爆前日本对亚洲国家犯下暴行。

自由与和平是如此珍贵,人类无数最优秀的儿女为之献出了生命。二战之后的65年,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即便无法告别武器,但总算远离了该死的核大战和世界大战。






 6 ) 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进程(1941-1945),省的看不懂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早在1898年就种下了。取得日清战争(中方称中日甲午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美、英、法、德等方的利益,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力唆使日本对俄开战,并最终击败俄国取得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脚步却受到美国的限制,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夏威夷王国,大大刺激了当时已经向夏威夷进行大量移民,并朝思暮想吞并夏威夷的日本。在此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一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与此同时,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 。在远东,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并以限制废钢铁和石油出口对日本进行要挟,迫使日本就范。1941年10月18日 ,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 、荷开战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枣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南云忠一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 ,其中有战列舰8艘 ,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日军还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到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日本海军
  掩护陆军行动,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海军与美军相遇,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发生的海战,海战中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约克城号受伤。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向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因而匆忙间发起中途岛战役。而美国在此之间就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下一步目标有了明确认识。在中途岛海战(6月5日—6日)中,日军兵力分散,对美军估计不足,且指挥混乱,被美军突袭成功,五分钟之内损失三艘精锐的航空母舰,元气大伤,虽然剩下的“飞龙”号航母成功重创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也被尾随而来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此役中,日军第一机动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可谓元气大伤,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日本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获得国会勋章。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日军残部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日军虽进行反扑,但徒劳无功。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
  
战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步取得了两栖登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后来举行的各次战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两栖登陆作战。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下台。
  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20000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
  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而尼米兹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但麦克阿瑟则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并说服总统罗斯福实施菲律宾战役。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日本方面则以“捷一号”作战计划应对,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寺冈谨平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富永恭次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役打响。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判明美军企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号”计划,日本海军的第1、第2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对莱特湾美军登陆滩头实施向心合击,由此从10月23日至10月26日爆发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 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
  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西北面的仁牙因湾登陆,日军在抗击登陆时首次使用了神风特攻队对美登陆舰队实施自杀式攻击。美军于3月4日占领马尼拉,在而后的作战中,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 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同年3~6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和关东平原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奥林匹克”和“冠冕”。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接受。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约20万人的重大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157万大军、3400多架飞机、55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
  8月10日,日本政府经过漫长讨论和天皇裕仁圣断,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通知盟国方面。
  8月15日中午11时,天皇玉音播放,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方面,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一起签字的还有美、中、英、苏等11国代表。
  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短评

超越了当年的兄弟连。尤金和大眼睛谢尔顿肯定有JQ。。。→_→

5分钟前
  • [x]
  • 力荐

看的高清无字幕版,和《兄弟连》开头部分相比有一个变化,没有描写新兵训练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岛中进行防御作战。我觉得可以在这中间加入一段从美国登船的场景,加大煽情的力度。第一仗整体感觉打的一般,不温不火,突然有点为后面的剧情担心了,怎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把剧情搞得跌宕起伏呢?

8分钟前
  • phinecos
  • 推荐

日军这么猥琐就算了,连跟日军打的美军都这么猥琐。不要求《兄弟连》德军级别的战败方,起码还我冰天雪地里还记得刮脸的温特斯少校啊,谁要看蹲在椰子树下拉屎抠脚玩尸体的大兵啊!

12分钟前
  • 沈济源
  • 推荐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17分钟前
  • 杜蒜头
  • 力荐

比较失望,剧情安排太杂乱了。且人物对战争厌恶的心理描写的过多,对战术及战争进程方面的描写比较空。。。总体不如兄弟连

22分钟前
  • 梅林
  • 推荐

大概兄弟连给我的感觉太过震撼所以这姐妹篇看起来就显得很一般了……剧情有些松散,不像兄弟连以Richard Winters tried to keep his men save为中心展开,人物性格也不太突出。anyway,是好剧不过很难超越兄弟连!最近都看些好man的剧...

24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与【兄弟连】相比少了那种规整的感觉,更多的是凌乱和惨烈,把当时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描绘得很好,对其恨之入骨的同时,也觉得他们很可悲。战争场面很不错,却明显放更多笔墨在对战争、人性、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方面的思考上,甚至思考得有点多了。向【兄弟连】看齐的片子,但明显逊色了许多。

27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绝对牛逼,绝对五星!

31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开始的动画真棒

34分钟前
  • Singgie
  • 力荐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38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Peace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 war alive~

42分钟前
  • 圆执
  • 力荐

首先是期待度太高,说实话,总体感觉比不上兄弟连,特别是战争部分,太平洋战争竟然连一场海战都没有,- -, 前面不是很出彩把,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3集,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方面刻画的非常好

47分钟前
  • 杰西
  • 力荐

the pacific并没有聚焦在哪一支连队,是透过marine中三个不同连队的士兵展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主要的机场岛屿攻坚战,对战争之艰难残酷的表现比兄弟连更直接,包括对士兵参展前中后性格心理的刻画,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得更全面,兄弟情则是其中的插曲并不是表现重点。

51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力荐

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Franklin D. Roosevelt, War Message, December 8, 1941 Stirring!!! World peace

52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看美国大兵打小日本

54分钟前
  • 趙河山川
  • 力荐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再度联手打造的战争史诗,和《兄弟连》一道记录二战岁月。Dreamworks做的特效,应该让人满意。发现开头的旁白是汤姆汉克斯自己说的,音乐很棒!

56分钟前
  • Alex.Z
  • 力荐

by the time you come out, you're not like you were when you went in...

57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总算看完了!也没评价的那么好。该剧一共10集,每集一小时。在澳大利亚的摄制时就花费了1.5亿美元,而整部剧的最终成本可能高达2亿美元。从而超过了《兄弟连》的1.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太平洋》主要讲述了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的遭遇。

1小时前
  • stknight
  • 推荐

拍的还不错,不过老美的电视也一向通过过度夸大对手,来吹捧自己,在瓜岛美军在人数上一直占着压倒性优势,装备和后勤更是差距巨大,日军第一次反击,木下支队登陆时,才900多人,2门小炮,8挺重机枪,美军1万8000人,300挺重机枪,50多门炮,如果输了还算人吗?

1小时前
  • 肥壮壮
  • 推荐

节奏和角度没有兄弟连好,前面太慢了跳了不少。后面看到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日本军还是那么惨烈心情复杂,里面的战争镜头拍得太好了。回头看多几次,很喜欢里面的人性刻画,加回5星

1小时前
  • X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