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身体不适,就歪在沙发上看片子。年少时对国产片不甚光顾,那时候的心情里,还是愿意被西方的惊险刺激包围。倒是如今这几年,对国产片有了回顾的心情。于是前夜就看了凌子风的《骆驼祥子》。
82年的北影厂的片子。算起来26年过去。当初的老实祥子张丰毅,如今也算是中国男演员里个别实力派之一。至于虎妞斯琴高娃,更不用说了。
老舍,是我所颇为喜爱的中国现代作家。虽然说自己是南人,但对他笔下的北京城里的小人物却时常能读出亲切。再者,他的一死,也可让人感叹。但他的儿子之类,我是觉得总有沾老子光,而自己其实颇为稀松平常的意味。这是话外,就此打住。
《骆驼祥子》在中国算作长篇小说。但如果严格算起来,我觉得顶多算中篇。24章节的文字不长,人物关系也并不复杂。看完书看片子,若说影片成全了谁,可以说就一个人————虎妞。
虎妞在书里并不是个可爱的人物。37,8岁的老姑娘,黑塔似的,丑,会算计,嗓门大,懒,馋。这些性格特征,活生生刻画出一个北京小资本家女儿的嘴脸,读来实在不能让人觉得喜欢的。但在片子里,虎妞首先不能算丑,尽管斯琴高娃已经扮丑了一圈,也似乎没有老到37,8的模样,并且她的精于算计,男子作风,不亚于凤辣子,而老辣之感,譬如灌祥子喝酒,在片子里倒让我首先联想到《红楼》的尤三,几乎叫做“淫了男人”。这样一个女人,竟然让人不能讨厌。
虎妞在片子里,是一个被再创造的人物。她实在保有了书里的零星优点与个性,而多了许多的人情味。譬如她固然骄傲的算作大杂院里的娘娘,怀孕了在蜜饯铺子里买酸食,给小福子小恩小惠差遣她当佣人,但却还是对小福子一家有所真正的同情心。她可以说是个任性的女人,却实在敢做敢当,固然有小市民的陋习,却内心里还有份善良。以至于最后难产而死,竟使人悲伤。
祥子,和书里差不多的样子。老实忠厚的祥子,理想是买一辆自己的车,典型的小农经济思想,中国小人物的小梦想追求者,但最后则梦想破灭。但片子里没有在最后渲染他怎么变坏了。而只是知道他彻底的对生活失去希望,做了无业游民。
其实想来,书和电影的主旨是有差别的。书要说明的是,畸形的社会能使好人变坏。书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得是这畸形社会下的产物。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影片里却往往被一笔带过。人物,无论本来如何,在这样的社会里,都非死即灭的下场,于是祥子最后成了骗子,成了个坏人。而这样的结局,使人首先不对祥子产生同情,而质问社会。老实的骆驼一样的祥子一去不返了,非但不返,社会上又多了一个蛀虫,恶性循环似的社会,吞噬了人的善良本性,不断制造着新的畸形者。总结起来,便是社会制造畸形,畸形导致悲剧————这样的笔法,不消说是很深刻而尖锐的。
但影片则强调人物的悲剧性。祥子并未成为一个坏人,他只是消沉而堕落了。于是我作为观看者首先不断的对人物的悲剧而感触。虎妞死,小福子死,祥子最后衣衫褴褛的从城楼的阳光里走到黑暗中。这样的社会制造着悲剧,却不首先制造畸形。于是在社会层面上的批判性就降低了。更多关注到人物本身来。而人物较之书中的单一畸形,却较为饱满可信起来。这是电影的手法。
可以说,这两种方法,都有所侧重。不能单纯的说谁更好。时代不同,需要展现的层面也不尽然。但书自是好书,电影也可算作80年代的一部优秀国产片。
只是今天不知还否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表现畸形人生社会的书来呢?
问号。
(2008年10月旧作)
我觉得骆驼祥子这部电影,看了给人一种愤懑不平的感受,虎妞并不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只不过是旧社会会吃人的母老虎。她和祥子的爱情以及后来的婚姻,都不具有现实性,虎妞和刘老爷的反抗也只不过是封建女性的叛逆。这部电影仍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
昨晚看完这部《骆驼祥子》,今早五点多起床收拾碗筷消毒,边干活边回忆,突然有个观点冒出来:
如果虎妞是个男人,是不是就另外一个结局?她开车厂的爹就会又盖房又娶媳妇,接下来就是看着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可不幸虎妞偏偏是个女人,即便出嫁前为她爹的车厂出了不少力,但她爹刘四爷为了不给闺女倒贴,偷偷卖掉车厂,卷钱走人!一分钱不给闺女留!这虽不能说是导致虎妞最后生娃没钱雇大夫而亡的直接原因,但结局是虎妞死了,她老爹也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夜晚的雪地里...虽保住了钱,但应该也是一个老无所依的悲伤下场...不能不说这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如果虎妞是男人估计跟她爹就一荣俱荣了!
说来说去这还是一个旧社会旧观念重男轻女的悲惨结局!不过即便是在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女孩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遭受太多的歧视、冷眼、打骂,我再也不想面对那个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如此冷酷的爹!还想老了让我伺候?请问你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还你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年你受得了么?
豪气的虎妞 喜欢你就得了 管TM别的干嘛
小福子挺水灵的 各种特写都是楚楚可怜的样子 人见都怜 到尾却仍是个悲伤的故事
有几场戏和小细节都是荧幕里加的 雨里拉车的桥段 效果不错 挺凄美又动容的
对画面不能有什么要求了 剧情有较多略去的 大概只把主要主线串联下来但仍是简洁化了不少 受限于电影篇幅也只能如此 不能把原版内容全部照映出来
豪气的虎妞 喜欢你就得了 管TM别的干嘛
小福子挺水灵的 各种特写都是楚楚可怜的样子 人见都怜 到尾却仍是个悲伤的故事
有几场戏和小细节都是荧幕里加的 雨里拉车的桥段 效果不错 挺凄美又动容的
对画面不能有什么要求了 剧情有较多略去的 大概只把主要主线串联下来但仍是简洁化了不少 受限于电影篇幅也只能如此 不能把原版内容全部照映出来
但两个小时的电影真的都不觉得长 一恍惚就看完了 台词演技都是比较考究的 好像又把原著过了一遍 相对于原著来说 两个小时能表现的内容毕竟相当有限了
虎妞带了500块嫁妆,除去结婚开销还剩400多,买车100多,那还有300块的继续,祥子一直在拉车,日常开销应该够了,为什么虎妞难产时30块都拿出来呢?电影没交代清楚,貌似不合逻辑。
另外,虎妞去世后,祥子并没有过与以往不同的日子,仍旧是拉车,不知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家。不知为什么给了小福子一个盼头却又把小福子晾到一边去,直到小福子绝望自杀。这也貌似不合逻辑。
比凌子风后来的[春桃]要好不少。且不论改编如何,单说美服化道与演员部门皆是一流的,借此倒是怀念一下老北京风物(那个集市真是妙极)。虎妞借酒色诱祥子一场,情欲张力极为饱满(其实[春桃]里也有……)。这个故事搁到若干年后便是[夏日暖洋洋],出租司机这个行业竟然这么有延续性……
事实证明,黄花大小伙子必须要防着点如狼似虎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有种不废话,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干练感。
御姐戏正太,聚散都是爱
虎妞多次劝祥子在家歇歇吧,祥子总是说:“不能总是闲着。”想不到,这样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人,最终还是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最后几个画面,早已失去信心的祥子被拉车人撞了,拉车人回头向祥子笑,祥子也望着他,或许,祥子看见的,是从前的自己。
#资料馆留影#看的修复版,画面动人,经典的文本改编,带人们重回那个世态炎凉的老北平,话说老舍先生还是把世相人情看的挺通透,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把辛酸泪,每一句对白都接地气。穷人的日子不好过,男的卖汗,女的卖肉,那怕虎妞这么精明霸道的富户之女,也难逃人生苦短。小时候刚开始挺同情祥子,如今方觉他才是最干净最幸运的那个,贫富分化的病态社会长不出幸福的花,每个人都不人不鬼,祥子的勤劳没给他带来幸福,却让他挺起腰杆活出了个人。可谓不幸中的万幸。ps 斯琴高娃的虎妞绝了,真是她的代表角色。
那会就有牙刷和牙膏了阿?
z国梦的破碎。比起“丑陋横行”的原著,凌子风终究还是心软地从审“美”角度给予修饰(对祥子的懦弱堕落、虎妞的懒惰纵欲、教授的装腔作势等进行改头换面),淡化了小说中从人性根源生发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悲哀感,有偏向地将悲剧归咎于时代和造化。斯琴高娃的虎妞神气活现太抢戏了。修复版。三星半。
@电影资料馆 学了个新形容:像座黑塔似的
以虎妞这样果敢的性格必须死于非命;以小福子这样软弱的性格必须死于宿命;以祥子这样憋屈的性格必须一直苦命而不得死。
无可改变的宿命。
“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更悲剧的是,新社会似乎也未见到来。8.3
过去的电影真好,朴实不浮夸,就静静地讲故事
真够味道
修复版真是美呐!色彩浓艳的斯琴高娃的妆容像只活脱脱的老虎,满目希冀拉着包车的张丰毅更符合八十年代的气息。结尾同老舍石挥的《我这一辈子》,衣衫褴褛街头。有发挥的改编
搜了一圈,终究还是没能找到125分钟版本。就观看的112分钟版而言,开篇缺乏对祥子前史的交代,草草收尾的结局也显得仓促,若不是版本问题,则可能是电影时长无法承载长篇小说内容所做取舍选择的问题。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109分钟的高清修复版还删减了小福子卖身等部分内容。虽然虎妞为了让祥子娶她耍阴招,不过在那个年代,感觉她为了得到自己所爱之人费尽心思、奋不顾身的行为也蛮勇敢的。…… 观影过程中不时联想到我更喜欢的中国电影:1950年《我这一辈子》。
重温更容易感动。 已经忘了老师硬塞的老舍原著的寓意何在了。只觉得人生无常还是珍惜朝夕吧。 电影之余也不自觉的感慨下那个年代的张丰毅如果拿到当下 如今的小生帅哥谁都没得混。 斯琴高娃不愧是我喜欢的唯二华语女演员。
其实虎妞在现在看来是精明能干也刁蛮任性,自由恋爱追求幸福,追求女性解放,但很自私,没有考虑过祥子的感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斯琴高娃太适合虎妞这个角色,也演的太好!改编和原著很贴切
朴素大方,人物生动鲜明,市井生活贴切逼真。
以前的电影 拍得多认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