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2015

HD

主演:贾法·帕纳西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出租车2015 剧照 NO.1出租车2015 剧照 NO.2出租车2015 剧照 NO.3出租车2015 剧照 NO.4出租车2015 剧照 NO.5出租车2015 剧照 NO.6出租车2015 剧照 NO.13出租车2015 剧照 NO.14出租车2015 剧照 NO.15出租车2015 剧照 NO.16出租车2015 剧照 NO.17出租车2015 剧照 NO.18出租车2015 剧照 NO.19出租车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出租车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而这个司机不是别人就是导演贾法•帕纳西本人。在这个移动摄影棚中,导演将摄像机放在仪表板上,通过这次有趣而戏剧的旅程,记录了伊朗社会的精神风貌。  导演说:“我是一名电影工作者,我什么都不做,只拍电影。电影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的意义。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拍电影。因为当我被推入最深的角落时,我与自我相连。在如此私密之处,尽管限制诸多,创作的需求已超越了欲望。我心系电影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如何,我都要继续拍电影。只有这样,我才能尊重自己,感受到我还活着。”一望无际完美的世界仙人跳面向东南方的男人至尊战警远古巨兽:狼蜥兽电击女孩单身男子蓬门碧玉红颜泪斯特莱克探案集 第四季缘来誓你午夜凶铃3(美版)安吉拉怀孕记愚人善事第二季一轮明月伦敦佬对抗活死人夕阳恋人江阴要塞罗非是条鱼揭幕战杏花三月天山里红春家小姐是讼师 第一季尼尼·特豪克BEN 10:终极异形第二季SPEC完结篇:渐之篇神秘博士第八季独角兽:永恒的战士小狐仙 粤语遇见贵人撒旦的女儿脚注燃烧吧!废柴!三毛学生意熟悉的陌生人2014铁腕侦探露宝达给妹妹的情书顶楼第三季203破案组

 长篇影评

 1 ) 不是影评

伊朗电影 《出租车》.贾法.帕纳西

在电脑里躺了很久的电影,如不是最近关于taxi一词的各种热议翻炒,我可能都给忘了……

贾法·帕纳西自导自演,几乎零成本的伪纪录片模式,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出租车成为小社会的浓缩舞台,各式国民悉数登场。

一路的乘客以及路上有交集的人共有十三人

提倡对盗窃行为实施死刑的小偷,言语间是对同行的不满,自豪于自己坚信盗亦有道;

为罪犯寻求多种解读的女老师,神解与道义双管齐下,与小偷的争论无果不欢而散;

贩卖盗版电影光碟的小贩,矮小笨拙的身体背负着沉重的“文化事业”,头脑精明且小心翼翼;

出车祸夫妻二人,男人“死”前的遗嘱迎合着女人悲痛的哭喊,现实则是女人电话里的对遗嘱的执念;

爱看文艺片且处于电影创作迷茫期的导演系学生,盗版光碟是初探世界电影的渠道;

两位焦躁不安的老妇人,捧着水和金鱼,将未知的寿命托付于神嘱的生物,以鱼续命;

导演的侄女,正在拍摄自己重要电影作品的小姑娘,电影审查制度由童言来讲更有深意,拍摄拾荒男孩那一幕又是孩子的小私心了;

导演的儿时玩伴,只为倾吐自己被打的不满却又同情打人者的悲惨处境,压抑的愤怒和不忍对方被判死刑的矛盾,离别时将余恨寄托于一个也许会以他的故事为蓝本的未知电影;

捧着玫瑰花的女律师,去看望一位由于想看球赛而被关在监狱的女孩,最后的点睛之句均出于律师以及那朵送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的玫瑰;

最后的两位“贼人”,原来这一切都在监视之中。出租车是小困境,而社会国家亦是大牢笼……

后话了,豆瓣上的声讨已经变了味道,一群人莫名其妙的去侵占评论区拉别的电影下水,出于本意的辩驳也早已偏离了初衷,何必咧?好像不和政治正确辩驳几句就不配为在世文青了,给愤怒加戏就会显得愚蠢,撤的是片子,并不是脑子和思想……

 2 ) 什么叫传播阴暗思想

小女孩:什么叫做传播阴暗思想呢?

导演:就是你记在笔记本上的东西啊。

小女孩:我知道,老师告诉过我,但是我还是不懂,她没有解释清楚。

她告诉我:要实事求是,但是不要把真相拍出来,如果真相是负面的,扰乱和谐的,就不能拍出来。

我真的不懂,哪些应该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真心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

导演:我们不能把某些真相拍出来,某些人不想让大家知道某些真相。

小女孩:他们明明做了这些事情,我们却不能拍出来?

... ...

PS:导演正在坐牢中...

我不由得为我们拥有XXXX而感到自豪😂😂😂

 3 ) 《出租车》:德黑兰街头纪事

文 / 柳莺

2006年因“危害国家形象罪”而被伊朗政府剥夺人生自由的贾法•帕纳西凭借《出租车》捧走了今年柏林的金熊大奖。用“捧”这个动词,实在不甚贴切。仍记得2011年柏林邀请导演担任评委会成员,彼时身陷囹圄的导演无法亲自到场,电影节还专门为其留出空位,各路影人也纷纷发声以示支持。四年后,禁令尚未解除,一切如昨日重现,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无数闪光灯的包围之中,孤零零的金熊让人唏嘘。

《出租车》是一部充满勇气的作品,贾法•帕纳西力顶政治高压,用各种铤而走险的方式挑战“二十年不准拍片”的禁令。和早几年的《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一样,《出租车》也是他隐蔽的影像表达。效法前辈阿巴斯在《时段生命的律动》中的手法,帕纳西把自己伪装成一位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便携式摄影设备让他能够在最为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完成电影拍摄的标准流程。

在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中,帕纳西回到了他阔别十多年的德黑兰街头,用隐藏在黄色出租车中的摄像头,记录下来往乘客种种言论,为当代伊朗社会的明暗交织写下朴实的脚注。虚构和真实在电影中模糊了界限,叫人想起《谁能带我回家》中那位在镜头前摔掉石膏,大叫“我不要拍电影”的小女孩米娜。

《出租车》中匆匆上车的普通人,他们有关社会问题的种种交谈,好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漫不经心,却句句直戳国家藏掖在体制深处的软肋。

《出租车》中匆匆上车的普通人,看似是误闯片场的真实乘客,其实亦是导演调度安排的群众演员,他们有关社会问题的种种交谈,好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漫不经心,却句句直戳国家藏掖在体制深处的软肋。作为流动迷你摄影棚的出租车变成了观察众生百态的绝佳场所,每一位过客的到来都是一段新交流的开始,对话时而如轻盈的吐槽,充满现代元素的的黑色幽默,时而又急转直下,在政治的沉重漩涡中打转。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滴水不漏的剪辑安排下,这些段落又都向着共同的主题开掘。

互不认识的男人和女人,在短暂的旅途中,因为是否该对小偷施以绞刑而发生激烈的争吵。德黑兰特殊的出租车拼车业务,为陌生人提供了交流和辩论的空间,电影通过这一桥段,单刀直入将视线聚焦伊朗现实,在不同立场的人的口中,这项法规一会儿是天经地义的普世标准,一会儿是泯灭人性的残酷暴行,支持方和反对方各持其理,胶着的争论甚至在狭小的出租车中发酵出一种荒谬的感觉。这种荒谬感在电影接下来的部分得到持续的增强,无论是喋喋不休的盗版碟贩子,还是心碎于丈夫车祸,却心系遗产继承的妻子,都是伊朗社会中最无力的棋子,过山车般的情节变化,让他们的行为在节制和失控的两极来回往复,而所有歇斯底里的爆发和低头啜泣的无奈,在帕纳西的记录中,皆归因于社会不公的肆意横流,斗升小民不过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小聪明忍气吞声地挤开一条前进的缝隙罢了。

《出租车》有意着重讨论了影像记录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帕纳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自我指涉意义的重大命题。从乘客发现摄像机时的惊讶表情,到碟片商人大谈盗版碟对伊朗人文化启蒙的作用,用影像表达追求艺术自由的初衷在电影里被不断点题。当导演的侄女坐上他的出租车,并从书包中掏出一个小巧的相机,准备按照老师的教授,拍摄一部“能够被发行的电影”时,导演终于忍不住从沉默不语的聆听者变成了满腹苦水的发泄者,抨击伊朗政府对于文化创作的无情打压。手捧鲜花的女律师,回忆起自己因为政治犯辩护而终止的职业生涯,最终让《出租车》的后半段完全变成了一部关于帕纳西自己的电影。

相比被禁后的前两部作品,在痛苦愤懑中挣扎许久的帕纳西终于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风格,把对现世不公的苦笑,拍得如同小品文般有趣。

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出租车》的镜头被固定在狭小的车内,封闭的空间成为伊朗社会隐喻的载体。偶尔,导演也会将摄像机小心挪移,对准车窗外混乱嘈杂的德黑兰街头,角度的转换不但打破电影形式单一而可能产生的沉闷感,更通过视角的延伸,触及广阔的平民社会,让这部兼具讽刺与幽默,辛辣与心酸的电影成为折射当代伊朗的棱镜。电影开头和结尾汽车的启停,仿佛戏剧的开场与谢幕,是为日常生活赋予的仪式感。主体部分的伪纪录片流动自然,由不同对话段落制造出的层次感,有效地弥补了摄影方面的不足,让这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从头至尾都充满着剧情的张力。

相 比被禁后的前两部作品,在痛苦愤懑中挣扎许久的帕纳西终于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风格,把对现世不公的苦笑,拍得如同小品文般有趣。诚然,柏林的这尊金 熊背后,一定是有政治同情的加分,但集明快和沉重于一身的特殊气质,从细缝中窥视大局的艺术野心,都注定《出租车》是一部值得铭记的佳作。

原文载于2015.4期《电影世界》

 4 ) 『真实的伪纪录片。』

因为拍电影获刑,但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却从来没有放下摄像机停止创作。
      伪纪录片《出租车》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甚至场景、镜头也非常单一,但看完却引人深思。在德黑兰的大街上,一辆黄色出租车和它业余的司机主人奔驰在路上。司机与形形色色的乘客聊天并用偷拍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这些对话展现出伊朗最真实的风貌。电影里既看到的伊朗民众的呐喊,更有导演自己的心声。影片里,贾法扮演的司机几乎没有离开过驾驶座,这和他被限制出境的现状不谋而合,从不断更换的乘客口中,伊朗的社会百态尽现出来。女教师和待业大叔(实际上是劫匪)因为社会问题而争论不休,最后不欢而散;送重伤丈夫进院的妇女在车上嚎啕大哭,面对重伤的丈夫,她似乎更加关心丈夫对着司机的手机拍下立遗嘱的视频自己是否能收到,贾法很多作品都关注女性话题,因为伊朗妇女的权益很难得到尊重和保障;卖盗版影碟的哥们还一眼认出了开出租车的司机就是贾法•帕纳西,因为贾法也经常光顾他,买了很多在伊朗国内看不到的国外优秀电影的盗版影碟,这哥们还因为大导演坐镇做成一笔“大生意”,他的顾客是位学电影的学生,正为自己的选题作品发愁,被禁锢着做不到自由发挥;抱着金鱼缸搭车的两位老妪急着要赶在十二点前到达放生金鱼祈福延续自己的生命;最后搭车的是贾法的侄女,女孩拿着卡片机就地取材想拍摄一部影片,还逼着拾荒男孩配合她的镜头出演一部“拾金不昧”的好戏,因为老师说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在伊朗国内上映,小姑娘还说了一堆老师口中的原则,真正给伊朗电影审查制度一记耳光。
      结尾,出租车遭人打劫,摄像头被劫匪拆毁,画面漆黑一片,影片落幕。这是个什么社会,乱糟糟的问题层出不穷,伊朗政府为了保障自身政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反而让整个社会越来越窘迫畸形,如果不从根本改变,那现状只会愈加糟糕。单纯的打压反而刺激整个国家的民众们更渴望能呼吸自由的空气,这就是为什么在高压政策的背后伊朗导演们依然不断地拍出佳作,麻木了、妥协了不会带来进步,揭露现状并不懈抗争,人权和民主才能指日可待。如果你身上有伤口,捂住它只会让伤口溃烂越来越严重,同样的道理也用在千疮百孔的问题社会中,要想治愈只有自揭遮羞布露出伤疤才能慢慢愈合。

      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前,这些新闻通稿看得人太揪心了:2015年2月14号柏林电影节闭幕颁奖礼,伊朗电影《出租车》摘的最高荣誉金熊奖,因伊朗当局限制帕纳西出境而未能到场领奖,贾法的侄女(电影里那个伶牙俐齿的小萝莉)代他出席领取了金熊奖,并在台上流下了眼泪。在颁奖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其他获奖者均捧熊拍照,唯有金熊“无人认领”,孤零零被放在地上供拍照,成为柏林电影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幕。
      贾法虽然多次身陷囹圄,但他并没有妥协放弃初衷。“我是一名电影工作者,我什么都不做,只拍电影。电影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的意义。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拍电影。因为当我被推入最深的角落时,我与自我相连。在如此私密之处,尽管限制诸多,创作的需求已超越了欲望。我心系电影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如何,我都要继续拍电影。只有这样,我才能尊重自己,感受到我还活着。”

 5 ) 《出租车》—— 帕纳西的宣告

2015年柏林电影节颁奖礼后的红毯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象征着最高荣誉的金熊奖杯孤单地立于红毯上,而理应捧起它的伊朗导演帕纳西正在国内受到政府当局监管,无法出国。对于拍出了这样一部有趣的,反叛的,充满自反意识的杰作之导演来说,实在太过遗憾。

贾法帕纳西最早跟随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工作,这部影片的设定和叙事结构也是借鉴了阿巴斯的电影《十段生命的律动》。与其他伊朗导演一样,为了躲避严苛的审查制度,他早期的作品以孩童为主体,但逐渐转向更具争议性的社会议题如女性在伊斯兰社会下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些充满社会指向性的影像引起了当局的不满,帕纳西的影片被指控带有政治宣传目的,意图反抗伊斯兰政府。导演本人被禁止拍摄电影20年。本片是他在被禁后拍摄的第三部电影,这部电影延续了他一贯的人文主义关怀和贴近现实的美学运用,但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出租车》多了一份经历过风雨后的自嘲和轻松的苦涩却不失力量。


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所有的画面都是由车内的DV拍摄,影片故事非常简单,由导演本人扮演的出租车司机在德黑兰市内游荡并和上来的各式乘客对话。出租车在片中是一种观察社会的媒介,开场的透过前挡风玻璃的长镜头寓意着导演将透过窗户进入到生活之中,帕纳西坐在司机的位置上,也表明自己将会以观察者的身份来进入这部影片,不过,随着剧情推进,帕纳西在屏幕上显得更为强势并通过对话开始渐渐地传递他的观点。

作为观众,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两种现实,一种是关于伊朗社会的现实,我们和导演处在相同的视点,还有第二层现实就是当导演开始占据主导并和他的侄女哈娜直接地讨论审查制度时,我们看到的是帕纳西自己的现实处境。哈娜在上车后一直在讲关于学校里的一个作业,她要拍一个小短片,不过老师给了她诸多限制,许多画面是不宜出现的,她必须得拍一部可被发行的影片,通过侄女之口导演影射了自己被限制住的处境。

如前文所说,《出租车》是一部具有反抗性的影片并充满质疑精神。在电影中段,哈娜用摄像机纪录到一个新郎掉落了钱包,而在边上的小男孩把钱包占为己有,哈娜要求男孩把钱包还回去,不然她的电影就不能发行了,哈娜恳求男孩改变他的现实行为来配合她在片子里宣扬好的品德。在这里导演利用这一荒诞的情境讽刺了审查制度的荒谬不合理。

让我们退一步,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电影是什么?电影虽然不是完全的真实,但是电影具有很强的模拟重塑现实的能力。所谓现实主义就是通过精心安排后呈现出来的拟现实的场景,它还是脱胎于对于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而在审查的干扰下,电影失去了这种模仿现实的能力,在政治体制的管控下,创作者只能呈现所谓可被接受的,符合政府当局意识形态的现实,而这是与电影本身刻画现实的潜力所相悖的。

帕纳西通过这样一个场景引导观众质疑在银幕上看到的影像,如果哈娜成功改变了男孩的行为,呈现在屏幕上的就会是被更改过的,符合要求的现实。在后面导演与侄女的对话中,他又多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哈娜抱怨说老师告诉她你们要呈现真实,但如果现实是不好的,就不要拍,那到底要拍什么呀?帕纳西质问了政府的审查制度,也邀请观众质疑所看到影像的可信度并积极地从被改头换面的影像中寻求真实,如果电影只能展现被更改的现实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电影末段,导演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朵玫瑰并表示这是献给所有爱电影之人的。然后,镜头又透过前挡风玻璃对准了窗外的街道,这和开头的镜头呼应,只是在前景中增添了一朵玫瑰。影片最后,导演和侄女下车,几个应该是政府派来的男子撬开车试图销毁录像,其暴力的作为与鲜艳美丽的玫瑰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朵花是对电影的热爱与激情的象征,也承载了帕纳西继续创作的决心。当权者也许拥有权力控制电影创作,有办法监管那些不肯服从的电影工作者但无法掠夺人们对电影的爱和想要自由表达,揭露现实的欲望。最终,帕纳西宣示了自己还要继续拍摄的决心并以一种美丽的方式完成了他的宣告。

 6 ) 《出租车》影评:真的还是假的?

       看电影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体验:看完一部片子后,大家会热烈讨论影片里的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然后有人一语道破: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然后之前在夸夸其谈这故事到底有多露怯,多粗糙的人顿时住口,我们对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对所谓的事实有种别样的执着,不然,再打动人心的故事,若是虚构的,我们都可以耸耸肩,轻描淡写的来一句:“反正又不是真的”。

       在看《出租车》的整个过程中,似乎心里一直都有个问号,这是电影,还是纪录片?或者回到那个最本质的二元论问题,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故事的镜头从一台缓缓启动的出租车开始。贾法·帕纳西导演本尊驾驶着这辆出租车,穿梭在德黑兰的大街小巷里,一个又一个的乘客上车再下车,伊朗的人生百态图,就在这狭小的出租车里上演:有自爆身份是盗匪的痞子;有女教师;有想要和导演合作卖非法光碟的小贩;有出了车祸,相信自己即将死去,要把自己遗言录下来,把财产全部留给妻子的男人;有坚信若是不在正午十二点前把金鱼放在圣泉水里,自己就会死的老人;有帕纳西自己的侄女,想要拍一部可以“发布”的出去的电影……

      而在这些乘客上上下下的过程中,那个问题似乎一直在天平的两侧摇摆: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的镜头使用的很是巧妙,这个镜头貌似就固定在车前挡风玻璃的下方,用某种方式隐藏起来,而司机帕纳西会根据需要把这个镜头转来转去。由于这个镜头有限制性,导演会巧妙的运用别人手里的拍摄工具,进行视角的转换:比如在录男子遗言的时候,可以从副驾驶的角度拍摄,比如小侄女手里的摄像机,这些视角的真实度,也不断的让人觉得,是不是导演真的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驾好相机,开着一辆出租车,拍了一部真人秀一样的记录片回来。

       因为片子就被设定在出租车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所以故事注定不能多么波澜起伏;因此片子中最有力量的元素便是语言,如同话痨一样,喋喋不休。只用语言来讲故事,本身就很难。辞藻语言的力量,总是不如血腥暴力或是感情充沛的故事来得打动人。所以不管是由谁说出的故事,总是显得略微干燥。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并不讨巧的讲故事方式,被帕纳西导演调理的颇有味道。

       话题先是从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开始,到社会问题,到信仰。若是这影片从头到尾只是像万花筒一样黑色幽默的混杂了伊朗的人生百态,那这故事本身会像摄像机架设的角度一样,平凡的力量极简,却震慑人心。遗憾的是,爆笑连连的开场过后,每隔一段时间,话题总会被生硬的拽回电影这一话题。

       贾法·帕纳西拍摄的电影由于触犯伊朗当局,因此他的电影被禁止在伊朗上映,他本人也被判入狱6年,禁止拍电影20年,罪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参与反对伊朗革命制度的宣传活动”。被当局压迫之后,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后的艺术家,拍出的作品里,总是有点掩藏不住的申诉欲望在探头探脑,急切的想要告诉世界,自己受了委屈。若是一个小女孩,从笔记本里一点点的把老师交给他们怎么拍电影的准则念出来,听起来却像是伊朗的“广电总局”设下条条框框,我们好像顿时光然大悟,哦,这个依然还是导演导出来的,这个是“假”的,真的也成了假的。

        像每个导演都是每部作品的神明,决定了每部作品这个小世界的起起落落一样,帕纳西掌握着这部《出租车》的方向盘,同时也掌握着整个故事的走向。帕纳西坐在司机的座位上,整部电影中都面带着慈祥的笑容。虽然对现实的抱怨用这样的方式出自他人之口,多少有些着了刻意,可我依然被他慈悲的像佛祖一样的笑容所打动。这或许已经是经历了打压,经历了牢狱,不被自己的祖国所包容的艺术家能够做出的最从容的回答了吧。

贾法·帕纳西2011年拍过一部电影,叫《这不是一部电影》,我想这部《出租车》,若有另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这也不是一部电影》。

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他很接近了,就只差了这么一点点。

 

 短评

这片子其实是自由宣言和人权讽刺!全程出租车视角的摄像镜头和结尾大大的亮了!这片子一帧不删放在TC同样适用,某些人就是不想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为了所谓的“和谐”,就像小侄女被成功的洗。很佩服导演贾法帕纳西,比大陆的只会抢钱的那些电影人伟大的多!8.3

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电影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的意义。

10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没想到居然那么好笑,好几段笑翻全场。跟天朝太多相似也因此特别有共鸣。全片在一辆出租车通过不同乘客来看伊朗社会,打破虚实界限最终完成导演的政治诉求,并表达出他对电影的热爱,这样的电影让人无法不喜欢。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但是也足够有质感。这个一直注定被打压的导演脸上仍然看不到愠怒。只是说到怎样电影才能上映的时候,才会有一丝与观众共构的对于权力的嘲讽。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支持导演的政治立场,同情导演的政治遭遇,但设置N个政治话题然后找个小姑娘的嘴硬说出来,真的大丈夫么?

21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

中国那些大导演好像还没人坐过牢吧?成天就靠卖中国风过日子,瞧瞧人家啊。别成天怨审查怨资金了,人家牢里用手机拍的片子还去戛纳了呢,一出来就凭此片拿了金熊。就如片中所说,成天窝在你们的豪宅里是拍不出东西来的。

26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有能耐的人拍低成本的影片,有智慧的人拍无成本的影片,废物拍大片。”

28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力荐

受阿巴斯《十》的启发,帕纳西的这部无预算新作以出租车为窗口戏剧化地记录了伊朗的国家审查与其社会现实的难以调和,影片依赖乘客更换制造的动力和记录与虚构的模糊界限,但由于机位限制,镜头语言的缺乏在所难免。最后二十分钟情节的政治倾向已近似说教,就连最后定格长镜头的象征意义都因此显做作。

32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献给所有热爱电影和自由的人。

33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给,这朵玫瑰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

37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流动的出租车见证了伊朗社会。虽然政治意味过浓,但苦中作乐的心态真好(有几个地方笑die了!)与其说金熊奖是颁给这部电影,倒不如说是对导演和自由表达的礼敬...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导演报平安:我很好,别担心,电影会继续拍,不用挂念。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小成本电影的精品,幽默与审视都有,这类故事要有趣扎实,不粗浅,很考验导演耐心。今年早些时候看的冲田修一新作《去看瀑布》,也是类似片子,小成本,喋喋不休,不足90分钟,有回味。国内不是拍不了这种片子,是一部分电影人忙圈钱,看不起这类片子;一部分电影人忙自我陶醉,没想过这样拍片。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了他两部作品都觉得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意义大于艺术价值。可能我天生讨厌过于政治的电影吧,真心觉得不如法哈蒂,满不满贯随便吧。

5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教师与小偷的死刑辩论,为妻所留病危遗嘱,盗版碟的文化使命,老太续命捞鱼放生,阶级矛盾伦理困境,小学生失败的主旋律电影作业,民主律师向影迷献花……戏中戏,多无奈,很感动

5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从头到尾神烦那个小女孩,一直在叨逼叨的说教,而且表演的让人出戏。看来柏林金熊已经沦陷,政治正确人道关怀才是第一位的,至于艺术性什么的,都得让道。电影的政治意味太浓,虽然导演用一种比较轻松地手法拍摄,还是感觉有点做作。

54分钟前
  • Eco
  • 较差

賈法的這部新作品就是繼《這不是一部電影》后再度絕處逢生的電影;電影模糊了真實和虛構的界線,一定程度上就是「映像的生還」。至於基於中國國情借本片的話語衍生出來的諸多想法就是情理之內。電子遺囑、金魚續命、盜版商兜售DVD、姪女宣讀審查規定、音樂人自主發行CD,樣樣穿透介質,分外過癮。

57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当然这是一部好电影,几乎是零成本,有着聪明的形式和创意,更重要的还是导演展示的政治性。但《出租车》并没有太打动我,看着片子在豆瓣高达8.2的评分,其实它和豆瓣评分6.6的《闭幕》差不多,这两部片子都有着一个极简的框架设置,满满的隐喻和说教,形式感上也有导演一贯的聪明之处。★★★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还处在伊朗官方封杀之中的贾法帕纳西,此次充当一位出租车司机,借用行车记录仪和侄女的DV完成一部电影,模糊现实记录与影像虚构的界限,以幽默平和的心态反抗政府的禁令,表达对电影的热爱,可谓匠心独运。流动的出租车折射得还是伊朗的社会百态,小侄女拍摄视频一段饶有趣味,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掩盖

1小时前
  • 莱尼圆
  • 推荐

伊朗的现实题材的片子往往能拍出中国电影及社会里匮乏的东西——不矫饰的温暖的人性。这种在虚实之间游离的叙事方法很有趣。

1小时前
  • L'automn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