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第43集

主演: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李晨,曹海涛,刘威葳,高峰,罗京民,王往,王大治,范雷,王迅,王东栋,刘天佐,谢孟伟,左腾云,赵志君,王大奇,袁菲,江奇翰,李泓良,杜建桥,张衡平,宿宇杰,马云,何杰,白恩,柯志凌,曹操,吴有才,哈斯其其格,史航,邓宝,陈思诚,张衍,李京,杨在景,李博,刁海明,兰晓龙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剧照

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3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4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5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3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4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5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7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8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9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中缅边境有座叫禅达的小镇。时不时受到炮火袭击的地方,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他们是小太爷孟烦了(张译 饰)、军医郝兽医(罗京民 饰)、东北佬迷龙(张国强 饰)、阿译长官(王往 饰)、湖南人不辣(王大治 饰)等。他们只求有吃的死不了,如同活死尸。这时,师 长虞啸卿(邢佳栋 饰)出现了,他想利用这群散兵重组川军团,空降缅甸参加战争。但到达战场的小分队面对的却是已成定局的溃败。最后剩下的孟烦了一行人被逼退到四面楚歌的小屋里。外面是不断靠近的日本兵,危机的最高点,拯救他们的是自称团长的龙文章(段奕宏 饰)。  龙文章其人,由来不明,不按常理出牌,却奇迹地带领着孟烦了一行人渡过怒江,回到了禅达。等待他们的不是嘉奖,而是看守。而龙文章则被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团长,而是摘了军衔自己挂帅的中尉。就在大家都猜测龙文章凶多吉少时,龙文章不仅没死还被虞啸卿任命为川军团团长,但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漩涡……英雄第三季风骚律师第一季无敌县令德鲁大叔(国语版)千万不要忘记超人和露易丝第三季热恋中的他2024翻滚吧!我的大小姐危机中的勇气好莱坞没有家园的灵魂神弃之地龙马传太阳的孩子2015美食新闻报道致亲爱的法官大人无畏的旅行粤语十八岁双王四个二毒恋~毒过了头就会变成恋爱~噬亡村她爱上了我的谎:我和她相遇前的故事滨虎第一季伊利亚:杰拉姆预言者2009寒假幸运满天星烟囱里的麻雀天空鲨_终极武器(普通话)北漂明星梦之血泪史豆家族巴里布杀人番茄的反击曼德拉决战龙门湄公河卧狼行动通天录幽冥蔑视最佳遗产小树的天空华尔街2巴纳巴斯·考斯事件郊区故事第二季雪莉·瓦伦丁黑暗楼层

 长篇影评

 1 ) 烦啦是面镜子

我不想现在就对龙文章评头论足,不是因为他复杂百变看不懂,而是出于敬重。对,敬重他的猥琐、厚颜、出乖卖丑。他已经对上了我的点,让我舍不得去八。但这条理由对孟烦了不成立,他是我唯一没法说喜欢不喜欢的人。看到三分之一,我头一个想说三道四的就是他,哪怕后面还有近30集的空间给他改变。就他现在整出的这些瘪犊子玩意儿已经够八了。
  
象成才是三多的反面一样,我把烦啦看做死啦的反面。龙疯子不是说吗?烦啦烦啦,死啦死啦是上下联的关系。当然,这一回这个反面没象成才一样被安排在正主儿的正对面,一路比着、照着、呼应着,映衬得那么分明。这回他被换到了的侧面,但三米之内的侧面恰是最适合孟烦了这类聪明人呆的地方,他们不是就爱好旁敲侧击、冷眼旁观嘛。
  
年少轻狂时,要是听到有人在我面前不拉什么“聪明不等于智慧”,虽不会不同意这句话本身,但一定会对说话的人是不是个需要遮羞的蠢蛋深表怀疑,怀疑他们是否因为欠缺聪明,才会拉扯“智慧”的大旗做虎皮。现在每天对着烦啦这面镜子,我最想不拉的一句话却是:聪明真的是和智慧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东西。有时它一样是遮羞布,用来掩饰自己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终其一生都将是个LOSER的遮羞布。
  
烦啦当之无愧是这伙人里最聪明的一个。出身优越,受过良好教育,还会同声传译问候英国佬的妈,这些还是皮毛,他更是最清醒,最敏锐,最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一个。厘清事实真相,透视事件本质,揭穿问题核心--凤凰台这几句广告简直是为他量身定造。世上没有什么事什么人是他孟先知看不透的。大到俞啸卿弄一伙兵痞一堆破烂充川军团的用心,小到挨揍的是迷龙而非他老婆,都被他一眼看穿。他也有过热血,可是热血也挡不住聪明。比笨人明白得快,也就凉得快。一见就他一人在前面冲锋,别人都猫在战壕里,立马凉透,紧接着就彻底转换角色,成了个对什么都厌倦,都冷嘲热讽,只知道煽阴风点鬼火的主儿。俞啸卿总骂龙文章鼓唇弄舌,龙文章的鼓唇弄舌人一听就听得出来,烦啦才是个中好手,他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把一茬接一茬的新兵忽悠到阵前英勇赴死。
  
聪明当然比愚蠢好,但聪明是什么呢?用张国立早年间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自我介绍说:就是“精通一切雕虫小技”,用塞林格安排给前神童西蒙的话说:“聪明是我的假肢,让大家意识到我的聪明是最大煞风景的事。”我是重新翻了书才确定原话如此的,在记忆中,这句话不知何时不知何故已被篡改升级为“聪明是我的溃疡,过于自我意识着的聪明是最令人恶心的东西。”
  
恶心,比如打破不辣的幻像:“我给您写在哪儿?您身上到底有哪一块儿是你自个儿的?”比如戳穿阿译的梦想:“你问问这群王八蛋,有谁相信你成得了他?除了您自个儿,还会有一人举手吗?”他说得全都对,事实就是如此。但是说这些不打粮食的话有什么用?告诉别人,他们的梦是多么可笑、幼稚、煽情,难道就为了显示自己有多聪明,所有人都麻木恣睢,唯我独醒吗?真正可怜的是没有梦的人--不,最最可怜的是有梦也不敢做的人。阿译的确做梦也成不了龙文章,但好过连梦都不敢做的孟烦了。别看他时时刻刻端出一脸世外高人相:“我是成不了他,可我压根儿就没想成为过他。”看到这里简直臊得慌,逍遥,出世,犬儒,这真是块漂亮的遮羞布啊!这世上只有一种人永远不会失败的,因为还没开始他就已经潇洒地抽身而退了--我自己都不会举手的,我从来就没想要做他那种人。我没兴趣。我不屑。我看不上!--我们年少时都没少说吧?着实潇洒透彻,让那些浑浑噩噩的笨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傻瓜,那些看不透名利的虚幻、想要建功立业的妄人自惭形秽。然而我一直都信一个理:要想鄙薄一件东西,你得先有把这东西赢过来的本事。我知道这么要求不公平,人家可能真地不感兴趣。可是,上下牙一磕,就将别人的梦想、别人为之奋斗或准备为之奋斗的道路鄙薄得一钱不值又公平吗?而这种鄙薄到底有几分是出自不屑世俗功名,又有几分只不过是出于自我防御机制?--因为心比天高,因为内心深处知道自己不可能成功(也要托聪明的福,对这一点他认识得也比谁都更深刻),也是因为聪明太聪明,并自认为已经把这种聪明的形象广植于众人心中,就更加不能也不敢承受失败,所以才会比谁都早,自个儿抢先垒出这道防御工事?阿译当然伤不了他,守着这道工事谁都伤他不了。在他的清醒和聪明的衬托下,阿译真是迂拙到可笑可怜的地步,不折不扣像个LOSER,可远比阿译更LOSER,连咸鱼翻身的可能都没有的,却是连梦都不敢做,连想象中的失败都承受不起的人。
  
当然,也不是百无一用,龙文章甫一照面就把他唤到三米之内,就是看中了他泼冷水,点豆腐,煞风景的本事。可也得亏是龙疯子才有废物利用的魄力。这种聪明人,太容易把自个儿摘出去了,他不肯放弃疏离的旁观者姿态,总是过于戒备。从不是他对手的阿译可以绕着弯儿为龙文章伸冤,他却只能被叉下去,不是阿译的口才突然就变得比他好,只因为阿译比他更能放得下自我。--一个无论何时都放不下自我的人,怎么可能与人肝胆相照?又怎能把人拢在一起?不辣说:“我宁愿毙得是烦啦不是死啦”。我相信果真换做毙烦啦,不辣也一样不愿意。但这类比较的话,不一定要成真,能说出来,一遍足以。烦啦自己不也说吗?“如果有个人能带着我们哥几个一块儿往前冲多好啊!”--如果有个人,他知道需要那种人,也知道自己成不了那种人。他始终都是个旁观者,除了耍弄他的聪明,嘲讽别人的愚笨,做不成任何事情。同样为了心爱的女人,迷龙在一个时辰内能造出一口世上最美的棺材,兵荒马乱中还张罗着给老婆买房子置家俱(俺娘说:这样的银不嫁还嫁谁),他连一个烟囱,一块石头都对付不了,连爱都说不出口。
  
他说龙文章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还真是大哥别说二哥,麻子不说窝窝,他两都一样心比天高。区别在于,龙文章承认自己命比纸薄,不在乎把它变得更薄,对这条贱命他没啥可惜乎的,所以不惮装得更贱,更丑、充灰孙子,玩下九流,他不在乎做不做得了人上人,所以哪怕只有一块石头一条裤衩也敢上去和小鬼子短兵相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让他做什么都行。而孟烦了最不敢承认的也正是这件事,他必须跟自已绷住再绷住,要自己相信他和那些贱人贱命不同,否则就彻底败了。

说烦啦是面镜子,不是指龙文章的镜子,是我们的。他照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曾经的,现在也没有完全根治的轻狂。比如我,一面告诫着自己不要总给人做精神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分析出来的所谓表层以下的动机来判断别人的一举一动再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一面又在这儿逮着一个死人不拉不拉分析来分析去。
  
然而我真地老了,我为此感到庆幸。昆德拉式过于自知的聪明,过于逍遥地抽离,如今对我来说太轻了,甚至被我看作他最大的病。当然,轻本来就是他执意追求的,可在这条路上有个一不小心就会踏过的界:由轻盈轻灵变成轻浮轻亵只在一线之间。从前我会更欣赏各种机灵劲儿,但聪明人瞧太多了,年纪越大,反而是那些看上去笨拙的姿态更让我觉得稀罕了。我还是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智慧,但知道了什么不是。


相关链接:
每个人的心里都开着花儿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46642/

 2 ) 看尽家国千秋梦 与尔同销万古愁

手动过滤文章的豆瓣,你辛苦吗?

『本文有团剧和小说关键情节泄露』
   
    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里一个虚构的故事,发生于滇缅战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当时当日,有几十万的四川男儿乃至中国好汉穿着单衣草鞋,手提最简陋的步枪,和日军血战肉搏来力保中国内陆的补给线。下场得以完整一些的人,子弹或铁片或刺刀穿透重要的脏器,主动脉里血液奔流放尽,战死后肉身以不会好看不会轻松释怀的姿势,就地速朽,由南疆绿得过份的腐土,叶子与点点藤花覆盖。他们的青天白日徽标缺乏绝对的归属意义,他们的骸骨只能由大地收回。我们尽可以想象得更写意,可是人人知道那是万劫不复的地狱。团长的故事,就是一个没法左右战争机器的士兵,在如此时代的选择和所见。
 
      精心虚构的故事能引发铺天盖地的感怀,真实的战争,今日没有几个人记得。我们是一班习惯了每天7点起床刷牙,挤车,作为一只社会零件坐班或者奔波,对着电脑挤时间去开心网种菜,指责房价油价,拿些微薄工资逛街买东西,赚得一点世俗快乐的人。炮火连天的年代迅速隐没掉,速度快过暴雨浇熄的烽烟。我相信在推动经济的鞭子狠抽下,老人家念叨的要了一切命的匮乏,也几成传说,心灵被榨干倒常常听见。人们口耳相传的,不过是了解不能的痴妄,以及够不着的痴靡。一群炮灰兵渣子的经历,已经是纯而又纯脱离娱乐世界的了。

       一个心地纯正的孩子拼命赞扬再陪我看了好多集,我才恍然大悟般入戏。接着深深陷进书里。团长,真需要花上好些时间,才能准确击中我们那颗被红尘蒙得太厚的心。那些烦了阿译不辣康丫迷龙活在我们心里,跟我们一样,要得太多,要得太急,同时为这个而羞愧,迷惘,缺憾,又死拉破烂军装遮住不肯不肯不肯承认。不肯承认我们的无能为力,不肯承认我们心底还有个十足的死啦死啦理想国,还有一部分像胖子克虏伯的一般翻江倒海且细腻敏感。平静的日常是很好的掩体,掩饰可以解释得和唐副师座一般完满,前因后果客观时代家庭命运。

    有多少人,喜欢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团长的剧情与小说?每一个写团长文的人,都像企图捡起一部分自己失掉的魂,在过程中再一遍确认细节,平复心情。看到烦了的烦,死啦死啦的痛,虞啸卿的无法抉择,再交织在一起形成火力网,轰出一次次永续不绝的心疼。但因这疼,还感觉他们活得好好的,还未曾完全绝望。我们深知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他们的狂热有多欢乐,只有在谈论他们的片断时空中,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又可以鲜活起来,他们又可以活过来,就像歌里写的,再次看到你,在古老的梦里,落满山黄花朝露映军衣,再次看到他们在爱的故事里,起阵阵烟波。我想,我写这个也是为了解毒,尽快让自己摆脱欠他们的诚意一般的愧意憾意——我其实在长久叩问自己的心,所求的东西。

      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枪械烟火、音响特技的评论已经足够多,我对作为编剧和小说作者的兰晓龙的敬佩,怎么也说不完。兰晓龙说,他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人物刻画秉承莎翁,很早就认同人生荒诞性。他不是地方上的百姓,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军人,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兰晓龙称自己是阴阳两界的人,非民非兵,我看他笔下的炮灰团主角们也是,他们是人渣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渣;他们的魂留在南天门,他们的人飘散在各个战场;他们是一直行走阳世的鬼,他们是时刻张望阴间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经常自觉处在边缘状态,冷眼看生活种种的荒诞虚假, 世界就如同一个要认真讲的巨大的笑话。人们没逃过爱安逸的毛病;人们总死于漫不经心和听天由命。但天知道,玩世不恭又无处下手的荒诞论者好过?他不过就是个无时无刻不在纠结着的孟烦了。孟烦了也清楚,他包袱多,像尾大不掉的松鼠,一直忙活着悔疚和憎恨,迷龙却在路边捡到他的幸福。编剧能活得比孟烦了开通,全因他把一腔笔力倾注在纸下,让炮灰们去发泄,去破坏,去屠戮,去哭泣,去大笑。更重要的是,去依赖,一个似乎全知全能的疯子。

     都知道这是一场梦,却总想靠近,取得他们的体温。有人说,团长会让人觉得痛苦,你在眼睁睁看着你慢慢喜欢上的一群人一个一个在死掉,他们自己却在赴死的路上嬉笑怒骂。


『恰似你的柔情似水』

太喜欢他们的地方腔调,和打心底抒发的歌,还有感情。
桃花飞绿水,一庭芳草围新绿。有情芍药含春泪,野竹上表霄。孟烦了张嘴又碎又贫,可站在几万里外沦陷的土地上,烟视媚行得要死的诗词,给北平大少孟烦了念得像讲述千秋家国梦一样的浑厚苍凉。他的学生生涯,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但眯眼恍然薰然那一刻,他根本不是那个瘸着腿的行尸。
围城中,上海男人阿译倾情演绎:蝴蝶儿飞去……心已不在 ……凄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该贪点依赖……人言汇成愁海,心酸难耐。没有樱桃小口糯米牙,倒有一口酸涩的隔夜茶,颤巍巍,阴惨惨,人立马念及故园的霓虹灯下,雨打芭蕉,流水如何东去不堪回首。 简直寒毛直竖。
迷龙在战前的篝火堆边唱着哪个犊子不愿意来呀,热闹高兴到忘却了形骸,变成一个天下第一的戏子。可是他也会因为一锅白菜猪肉炖粉条吼起思乡之歌: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这头娱人娱己的妖孽,也要酸楚寂寥的。
张立宪趴在青石路边隔着门板表白,壮怀激烈,入骨缠绵:别的男人讲他是个英雄,是个好汉,是个大官,是个财主,他什么都是,就不是个呆子。你不就当我是个瓜娃子……你也没啥子好的嘛。还这么一意孤行……看得老子着急……慵懒的川腔,拖出一半男性的火辣劲道,一半情人的绵绵哀怨。

对张立宪而言,为虞啸卿开车是他的幸福,和小醉厮混是他的狂想。他一心要做小醉的丈夫她的哥哥她的弟弟她的情人。
迷龙一头拴在祭旗坡,一头在禅达,在祭旗坡的时候拼命想回家看老婆孩子,跑回禅达了又没命想念他的团友们和团长死啦死啦。造就一个把自己对劈成两半,永无休止的灵魂。
烦了别别扭扭,勉勉强强,不肯和小醉在一起,不是觉得他们之间隔了很多死人,突然太幸福会不安,就是觉得小醉会卸掉他拼命坚持了这么久的伪装。不是不在乎,事实上烦了对小醉的了解程度让人吃惊:小醉在自己面前一向做什么都是错的,看到自己会心先碎一半软一半。最重要的,他知道自己没法像张立宪那样,给一生一世的娇宠呵护。于是他当着小醉的面,铁心把张立宪推进她家。关门,狠狠离开。
友情亲情爱恋情,家事国事天下事。
我生来头一次,认同这是男人最美好最纯洁的一面。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同袍?』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一根叫命运的绳索牵住了所有人,那根绳索摇摇欲坠,他们注定要以自己的频率晃动,一边互相嘲讽,一边靠近。很多女性观众和读者,热爱猜测他们之间的深情,也是他们觉出会大叫肉麻,缺少又顿感寂寞的。我在猜度孟烦了和龙文章,龙文章和虞啸卿。我爱孟烦了,我疼惜龙文章,我理解虞啸卿。

孟烦了和龙文章

孟烦了,以碎嘴的犬儒著称,在言谈阴损上堪称讨人厌的极品,他瘸着,佝偻着,大声讽刺自己的残缺丑陋,认为自己的脸已在生活和岁月中变得暴戾,眼里栽种着无法消逝的失望和愤恨。从多年前就相信自己只是一具行尸,有魂的人做着没魂的事,甚至不信自己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剩下的一些青春和对生活的渴慕,都用来和战友消磨无聊,和死啦死啦叽叽咕咕算计。烦了对自己感叹,言国之老少先言人之老少,年轻而苍老的我,年轻而苍老的我的祖国。我爱他,我觉得我就是他,那感叹可真是伤透了我心。

他才是龙文章真正的知己。他两眼一转,死啦死啦打什么主意就知道了个八成,他还是不顾洞见,甘心把命交给人家。烦了活了二十几年,对父亲没交心,对情人没要求,对郝兽医恶声恶气,龙文章跟他打个商量或者听进他一句话,他就内心暗爽。他说,死啦死啦在奚落中活下来的绝招是对着子虚乌有,我的自保方式是管他有没有,一概说没有,这样下去,他终将在我的恶语中忍无可忍地成为一只刺猬,最后我们成了扎成一团的两只刺猬。孟烦了太别扭,龙文章太躲藏,孟烦了不仅是传令兵兼副官兼翻译,沟通团长和团员的纽带,还是龙文章的朋友,顾问,参谋,缓冲器,定心丸,酸碱度试纸。

孟烦了本能地依赖着龙文章,把所有的决断压力给龙文章一个人扛,除了打仗,其它时间躲在自己的天地里自怜,或者躲在自己的角落里损人——他从小到大,老不死的老孟就强势压倒一切,不也活得筋骨矍铄?但他从没见过厚颜的老孟气馁退缩,所以一时没想到,龙文章的“伤心有多伤心,孤独有多孤独”。烦了只关注事情现有的样子,搏命的时候好不容易过了,日子像是河流,什么也不需做,只要等着上流的那条船淌到你面前,好好地把他抓住——这叫苦尽甘来。烦了也知道死啦死啦承受不来几近崩溃,好歹他承受的已经到了个头。但他没想到更大的命运会接踵落到他们身上,终成为死啦死啦背上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他没有和烦了商量,直接就发了次无可挽回的神经。

悔恨交加,为了挽回死啦死啦,烦了不惜小命劫持虞啸卿。后来做成团长的烦了,还在模仿死啦死啦。他不像阿译那样的想成为人渣中一呼百应翻手为云的龙文章,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更想念龙文章。

龙文章将死之时,叫住他说,孟烦了,你是个怀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试试看,能不能让死了的人活在你身上。龙文章把江山的希望交代给虞啸卿,把活下去的希望托付给孟烦了。就像基督山伯爵带给人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中——“等待”和“希望”。

龙文章和虞啸卿

关于龙文章,有人说团长最好玩的就是,兰晓龙明写暗写横写竖写,玩命地告诉大家,死啦死啦,他不是,他不知道,可是人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认为,他是,他知道。反正炮灰团的人是认为,他一定是,他什么都知道。他给了炮灰们这些本来已经绝望的人不该有的希望,让他们明知道要死却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要死还在想回家。他招魂神汉的过去要被人遗忘了。
他最超出常人的一点,是妖孽一般的耐受力,缅甸危机重重的丛林,南天门恶臭的坑道,寡妇下的老鼠药,通通硬撑下,从没见他抱怨琐碎。

他时常会觉得苦,可是他乐于自己扛着,反正扛得起的时候,有着天大的自豪感,无比的团长威严,让他有壮志得酬的小希冀。他就在两个人面前觉得自卑——虞啸卿和郝兽医,前者是他梦想的辉煌气度,后者是他不能企及的悬壶济苍生博爱善良,潜意识里他总拿这两人和自己比较。和前者的比较给了他战斗的魄力,与后者的比较提供了他战斗的目的。越是战到后面,天平一端野心和军人之魂高高翘起,身边袍泽弟兄的性命重重落下,可这才是炮灰们的团长。

他向往做虞啸卿就像阿译向往做他,他在虞啸卿面前永远直不起驼着的腰,眼神谄媚,态度猥琐,手脚扭扭捏捏。虞啸卿早爱上他的将才,竭力鼓动他并肩燃烧战魂,何等快意。可烦了的顾虑也牵系着他,迷龙老婆一语中的:您准备好死了,所以我们也就应当为您的理想去死了。团座,你们是恨天无柱地无环的强人,只想自己所想的天才。你们是那种交合刚毕就互相口齿食的毒蜘蛛,你们为了理想要凌驾众生,为了凌驾众生再把理想当做肥料。你们是林子里的霸王树,你们生长的地方连灌木都长不出来。这话今后的岁月中,大概在不断掐灭他冒头不多的野心。他最终累了放开了,但无脚鸟落地的地方,就是它死去的地点。

虞啸卿和龙文章

虞啸卿和龙文章这两人的亲密,始于英雄惜英雄的看对眼,不乏领兵打仗的责任感——可惜虞啸卿的这种心情,在温室里注定会按模子生长,到了规定期限,完美无缺地颉下插瓶供奉于厅堂之上。龙文章则是后天的被迫的,吸收了最大限度的雨露感怀了身世,挣命一放,死了也要烂在大地里。虞啸卿这一生,仗还是靠人家打的,他最终会习惯于并且爱上控制他人控制局势——纯然唐基流的手腕。

虞啸卿,他这样完美的男人,军人世家锦衣玉食,辄以社稷为念,他爱岳飞爱的是那杀敌为民的慨然气势(但他明白,事实上死啦死啦比他更慷慨),他的终极快感是打属于自己的胜仗(他渐渐发现,死啦死啦打的那种仗,是他永无实现的梦想),纵马中原,提前把马刺戴在脚上。他的画面里没有具体人的具体幸福,他的终极梦想还是主要人物为自己的画卷一副,军人马革裹尸,死得其所。战死沙场亦是本愿。他没有亲眼看着一个个人在身边死去,坚持让每一寸的故土洒上敌人的血,用继续血战来结束落后,结束贫穷,结束涣散。
沉溺于过程的虞啸卿说,所有的军人都该死。你龙文章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废。
龙文章说,我不敢说我是军人,我没脸说我是军人,但我们只想挣扎着活出一个人形!都是无辜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乐事,不是爹妈教给我的分内事。

团长一向是实打实的战争,并不怎么控诉战争的残酷,渲染手起刀落砍鬼子的快感。鬼子无疑也是人,劳动人民或工科好手出身的人,更是苦苦挣扎,互相比着心狠手辣的对手。
流落街头的不辣,当宝贝般藏匿了一个日本人。过去的敌人,现在相依为命的宠物般的存在,深深懂得龙文章的孟烦了,也把这事淡化,埋在心底。经过了南天门的殊死战争,他们的淡然乍看不合理,实则死啦死啦思想奇迹般的落实。战争,何曾使得任何东西合理或者不合理?

所以有人说,龙文章或者说编剧的悲悯超越了战争: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所有死者的灵魂都需要安宁。

『死性不改的痴气和戾气』

炮灰团团长死啦死啦没办法了,就在同袍面前跪下,涕泪横流浑身脏兮兮,瘫软了跪着哭“能不能做的,你们早做完了!我早就没脸让你们再做什么了!我说要让你们回家的!”是个正常人都会超轻贱超鄙薄,真是贱得让人头发都要竖起来。没有几个像龙文章做团长这么窝囊,这么名不正言不顺,这么上下不讨好的,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痴气。他凭着这股痴气,竟然在缅甸的丛林里硬拉出一个团,带回数百人命。南天门三千同袍尸骨,也成了炮灰们戾气的情感源。他们自己的感情像丧门星使用过度的砍刀一样钝,命没丢的话,起码丢了一个魂,左奔右突时以为找回一个魂该松一口气,伤痕累累枯骨嶙峋的手上,茫然抓到一把虚空。

炮灰团之所以爹妈不疼姥姥不爱,因为他们确实素质低。纯爷们,铁血真汉子,这句更多出现在和平年代戏谑商业现象的时候出现,倒相当合适他们。他们要是10分的铁血真汉子,他们的怯懦惜命,他们的猥琐无教养的人渣指数就高达100分。他们列队的卖相极为肮脏丑陋,能让老百姓对军队顿、失、信、心(虞啸卿语气)。他们胡乱找碴打架撒泼,野蛮地抢食物,无聊时把同伴可着劲儿损,务求句句刺痛到肉,据称这也是男人确立信任的方式。

他们残缺得厉害,他们又完满得厉害。他们的真,只给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同袍。他们的纯,只献给了那个时代。他们生命的火花,他们年轻灵魂最纯粹,最聪敏,最有力,最迅捷,最结实,最坚忍,最天真,最完美的部分,都老老实实献给了这一场大战,或者那一场大战。于是孟烦了在禅达的街头玩着死蚂蚁,呆呆模仿某人的口气说:我是做大事的。你辈生于此时,立于此世,历遭此劫,也是天降之任。

怎么也死不了的迷龙已下了最残酷的战场,死于死死痴缠的精神紧张,公然不改的妄为。
死啦死啦死因是在官运亨达的授勋现场,公然叫嚣通敌。
阿译的多年软弱努力尝试告败,凄然对烦了说:我又跑了,我没有希望……烦啦,我好想他们……我总是做错,我不想再错了。然后他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

如此种种,他们死于自己的痴气或者戾气,郝兽医只好死于目睹一切的伤心。

『完整的故事 本该有的样子』
南天门苦守38天之后,炮灰团残留成为战争英雄之后,虞啸卿衣装整齐,忐忑不安地在怒江东岸边等待。
这是电视剧的结束点。
之后,竟然还缺下数万字的故事。
看了书,把这个拼图一点点拼得完整,拼成它本该有的那个样子。我几乎是贪婪地一句一句啃着这结尾。

电视剧节奏很好,受种种限制嘎然而止,遗憾也很多。我太挂心死守38天幸存的龙文章,带着只剩下渣的炮灰团,见到虞啸卿,彼此作何感想。我扔个手榴弹你接着玩,你把心里头的苦哭诉给我,这些蜜月期的融洽稳妥恍如隔世,虞啸卿和龙文章,如火情热时的许诺已让位给活生生的背叛。看着电视结尾,我心生出一念头,龙文章羞于见虞啸卿。是替虞啸卿感到如此羞耻以至于都不能面对他,这个意思。但对方毕竟是上级,和日本人浴血38天,早该死了不知多少次的龙文章,给尖酸刻薄的烦了打击无数次都不放在心上的龙文章,还会在乎这些么?
那时我写下:虞啸卿自会安然终老,但对死士食言会是他光滑的心中永远的疮疤。就算他想忘掉,视他为父兄的亲随,张立宪的不谅解或者何书光的绝望自杀,会时时刻刻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书的最后十分之一,证明了龙文章的确带着怨懑——不过生死之战下来,也只有那么一点点了——还有一点点愤怒,一点点力气拼命自己渡江回去了。虞啸卿赶到他们登岸的地点敬礼,炮灰们已经不在乎他的礼——如果连背后的东西都不再让人有丝毫尊敬。接着又因为迷龙的死,二人迎来新一轮的冰冻期。心理学上说,冷颜对待,强烈显得对方亏欠了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意识到自己的错,在任性地找平衡而已。任性的虞啸卿,毕竟是将才,虞大少待人几大章回,第一章回万分期待,第二章回万分失望之极,第三章回万分暴跳如雷,第四章我万分不理你。原来继万分不理你之后,还有一个仍然万分敬爱你。在温泉里,虞啸卿许之以前途,付之以真情,以虞大少的方式拯救着反复服毒折腾自己的死啦死啦,试图重修旧好。
感情和理解可以更深一层,死啦死啦的热血还可以沸腾,可是,龙文章心里早已经崩溃了,他从心里面开始碎裂,一点点地成渣成片成屑成灰。

缺掉的结尾,太重要了。电视剧里没有提,龙文章希望,事情是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作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我仿佛看到他的小狗眼睛,在面前闪闪发亮。脏脸上扭曲着难堪的笑。
死啦死啦以他单纯得不能再单纯,却困难得比什么都困难的梦想,引人一阵痛泪。


凡事有因必有果,另一没拍出的结果就是,死啦死啦竟然爱着迷龙老婆。以一种只有他才想得出来的方式和做派。他淡淡地说,恐怕是看上她了,这辈子打交道的几十号女人拢一块儿还比不上她一根小指头,而且他绝无希望。他只求她离开这里,不要陪在死人身边过日子。可是,能给这个宝贵女人嘈嘈杂杂没心没肺惊天动地幸福的男人,那个怎么都死不了的敢死队队长,最为眷恋生命,给周围人带来无尽生气的妖孽迷龙,再抗争也已经服从了他的命运。亲手了结他,是在死啦死啦和炮灰们心中狠狠捅的一刀子。

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烦了,失去了他唯一的团,他的团长,做事就像后面有鬼追着似的,不,就像总见得到鬼,戎马倥偬间就回到中原大地,胜或者败,遇见故知,还他们一个最后的结尾。炮灰们的命运,从没法远离。
我已经泣不成声。

根本上,对这部电视剧落泪和对那部电视剧落泪,因这本小说发癫或为那本小说发癫有什么区别呢?
发癫完以后,我会好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和孟烦了相同,我时时刻刻恨这个世界对我的钳制,但我又爱死这个世界赐予我的一切。

铁弹穿肉烂,马革裹尸还。
在遥远的高高的树化成玉再化成碉堡的南天门上,
炮灰们永远枕戈待旦,歌唱调笑,声音在黑暗里无限扩散。

回到当初,缅甸阳光弥漫的仓库,一个妖孽在仓皇里给大家放倒,团团围住,
扭着焦急无耻的黑脸说:“我是你们团长。”

再退后一点,禅达青石巷子,高阔天空白云飘,让人想起“岁月静好”。
挺拔军装的长腿,马裤长靴,腰间柯尔特,臂上雪白的手套,都在视线里耀眼
细鞭子一挥,慷慨称:“我要让人想起川军团,就是我的团。”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 ) 我们为什么喜欢死啦死啦(花痴,剧透,慎入)

从第一次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已经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中,虽然不至于每时每刻,但却时时想起团长来。我想我必须要写点什么,这样就算是以后淡忘了,也能找到当初喜欢的证据。

如果要对团长写一个简短的评语,那就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

我不想把团长的电视剧和小说分开来讨论,因为在我看来,小说就是电视剧的剧本,它们是一个整体。记得249曾经在某个采访中说,我不在乎形式,我更在乎要表达的东西。我不想,也没那水平去纠结专业和技术上的问题,我更在乎通过故事传递出来的精神和态度。

团长里面有很多人物都打动我,包括炮灰团的每一个炮灰。但最深入我心的,还是死啦死啦。我不会写评论,所以以下是对一个虚拟角色的花痴。

我一度认为,死啦死啦是上天派来拯救这个世界的。证据如下:
1.从头至尾,我们连他真正的名字都不知道;
2.从头至尾,我们连他从哪里来都不知道;
3.从头至尾,这家伙竟然没有做错过任何一件事,不仅没有做错,还全部都做对了。

人说,别人给的命令终究可以被打破,自己给自己的使命却必须完成。
他不在乎怎么做事,他只在乎做得对错。他说,对错很重要,做对很重要。一开始,他拯救一群绝望的炮灰于困境之中,而这样英勇的行为却是建立在一种欺骗之上——他冒名顶替了别人的职位,甚至盗用了别人的名字。
他说,我只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所以当他带领着众人跑到江边,行将逃出生天时,他却将渡江的绳索打断,因为他知道就算能逃回东岸,怒江的江防也将不复存在;当他九死一生的从南天门侦查回来,执意要告诉虞啸卿南天门的真相,不顾一切的毁掉虞师原有的希望。他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就算这样做的后果是背负一千座坟,就算这样做的后果是让虞师的精英们对他恨之入骨。
他认为错的就是错的,就算是走得再远,发现错了也应该马上放弃。
他认为做对很重要,至于怎么做倒是其次的问题。所以他一本正经,他奉承谄媚,他威逼利诱,他不择手段。他甚至疯狂到让敌人突破防线进入后方,只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保持警醒——因为这是一场战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是处于战争状态。
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无论这件事会让他生还是死。他向人展示了“做对”的极致。

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我们从开始到结束,最纯真的理想。

人说,我们没办法决定我们可能遇到什么事,但我们可以决定遇到事情之后的态度。
他是来招魂的,让这些灵魂失去重量的人重新找回生的希望。他命令炮灰们把身上裹的缅甸布都脱下,只留一条中国裤衩,却能够在死的时候跟同袍埋在一起。他让炮灰们知道活着,跟有尊严的活着有怎样的不同。
他比别人想得更多,他比别人走得更远。所以在南天门上,知道后援无望,他仍然带领所有人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因为,就算是在最绝望的情况下,人也应该做他该做的事。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是被虞师凉在祭旗坡不闻不问,就算是缺装备少物资,就算是整个队伍落魄得所有人都认为无药可救。
他说,我们不过是想挣扎出个人形。有灵魂才有人形,失了魂的人是行尸走肉。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所有的人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活着。
在他看来,人的灵魂,应当超越战争,超越生死。

人说,一个人越是洞察一切,他背负的东西就越比别人更多更沉重。
他一直是所有人中最清醒的一个。虞啸卿看重死的价值,孟烦了看重生的意义,这两个人一直代表了死啦死啦灵魂中的两面。因此他看到成千上万的死人,包括被这场战争夺去了生命的普通人,和为了保卫国土而牺牲的军人,他为这些人哀悼;而他又看到许许多多如孟烦了一般卑微的活着的人,他们活着,却因为没有实现军人的价值而被唾弃,他们想活,却被当作战争的燃料,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为这些人心痛。
他有多清醒就有多悲伤。他一边把临时组成的队伍招呼上南天门以死相抗,一边又在东岸向死在南天门上的同袍下跪;他一边嘲笑烦啦想太多,一边又问烦啦“折纸船真的有用?”;他一边绞尽脑汁使出所有阴损让虞师在沙盘上全军尽墨,一边又在成功说服虞啸卿后也昏倒在地。

人说,孤独是至高之人才拥有的权利。
死啦死啦并不寂寞,因为他有狗肉,有三米以内的传令官,有炮灰团,有虞啸卿……
但他孤独。炮灰们不懂他,因为他始终走在他们前面,他们只看得到他身上的亮光,却不知道在他的前面是一片黑暗;烦啦不懂他,因为烦啦没有置身其中,烦啦没有他肩负的责任与沉重;虞啸卿不懂他,因为他认为战死沙场是军人的至高荣誉,他看重死的价值,却不懂生之艰难。为事业而死值得扼腕,为事业而生更值得尊重。

他说,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吸进灰尘,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做得更好一些。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话,这也可以算作是团长整个剧要表达的精神和态度之一。虽然主题很沉重,也是悲剧,但团长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负面情绪,甚至团长一直都让我联想到勇气、希望和力量这些美好的词汇,因为有这样一个人,他告诉我们,无论是高尚还是卑微,无论是安逸还是绝境,人应该怎么活。

如果我一生有幸,能够遇见他那样的人,我宁愿成为一粒炮灰;
如果我两生有幸,能够追随他那样的人,我宁愿瘸掉我的左腿;
如果我三生有幸,能够成为他那样的人,吾宁死乎。

 4 ) “今天,我们吃白菜猪肉炖粉条”

    用心看完这部剧,人在头一个瞬间仿佛能苍老数千岁,却在下个瞬间愿意放弃“苟活余生”这个念头,对一切都不再心存犹疑。

    收容站里,兽医那句“咱们就要被整编咧,就在最近”话音未落;禅达街头,老年孟烦了已在悠然而平静地述说“经过那样的一场恶战,我的灵魂已经没有了重量。”《团长》剧组付出鲜血和心血,歌哭叹笑一场,共是一百七十二天;四十万远征军将士挣扎于尸山血河,哀痛于存亡羁绊,书上说是三年又三个月;泱泱先民敬宗抚远,惨淡经营身处的这片沃土至今,已有五千余载光华流转。我用20天看完了它,想透过些许思考,几瓣文字,捋出那丝若隐若现的头绪,寻溯那点须臾生灭的缘起--心头没有重负,却还是感到憋闷。

    于是述说、感怀、议论夹杂,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喃喃自语,汇成一个大杂拌儿。真真是炮灰们七手八脚混煮的那锅白菜猪肉炖粉条--有猪肉,有白菜,有油,有粉条子,还有迷龙大侠倒进去的整瓶酱油和肉罐头。个中滋味若何?不可说,李乌拉最懂我的心。

 



 

    有人把9康搭档比作是孔子与庄子合璧,此话有些夸张却贴切十足。

    温和可亲的康导,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理想主义与小人物情结高涨的导演。他看出了急功近利之外这一代人精神生活的贫乏与空虚,焦虑与责任感催使他把目光投向了平凡的大众,竭尽全力踏踏实实“只想做一些对的事情”。《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石光荣,《青衣》有筱燕秋,《士兵突击》中有以许三多为首的一群士兵,《团长》则有龙文章、孟烦了等一干炮灰—从这些俗也不俗的人物中可以看出康导特有的执著与真性情的延续,他一直希冀世人信仰与良心的复归—恰如春秋时鲁国的那条“丧家犬”,毕其一生都在为复兴周礼而四处奔波,乐此不疲。这一次为《团长》,他选择了“亏欠”作为基调。但我相信那根本不能涵盖他要表达的全部。康导从事的职业其实与一号炮灰---龙文章貌离神合,海报上的人物介绍其实也是在说他自己—“公正正义善良美德这些说起来让人脸红的美好词汇一直支撑着他,他比许三多还需要意义的确定,没有意义支撑的事只会要了他的命。”

    一脸坏笑的兰晓龙,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是不是比康导还要来的“稀缺”。这个喜欢《楚门的世界》和《肖申克的救赎》的湘人认为“生活只是荒诞”、“人生充满悖论”,为自己游离于军人与百姓的“阴阳两界”沾沾自喜。康导还在忙着拯救心灵、消除障蔽的时候,这厮早已深谙“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之道,与梦蝶的那个异人神交甚欢。我们这边厢还在揪着《团长》的技术问题与所谓“常识错误”不放,嚼了两架子远征军资料的他那边厢早就连真实的历史外壳都抛弃不用,直接越过人心与历史的厚度与广度,意欲超越不可知的象罔。不用说,龙文章那“与生俱来的巨大悲悯”、“丰盈到极点的灵魂”,以及死皮赖脸、饶舌腻歪的德性当是源自兰晓龙的真传。巧的是,龙文章在剧中曾自诩为竹内在世,而竹内的扮演者恰恰又是这个烦人的249,于是三鬼合体,化成了40集中躺在照片里的那个家伙,阴阴地像是对所有人说:“我就敢这么写,你们爱看不看!”

    一个仁慈,一个通脱;一个坚定并满怀热情,一个乐观却又充满悲观。却都有一颗孩子般纯真的心。有人说他们在前作大热之后被钱烧昏了头,这回索性就粗制滥造,骗财骗人。不过看到每集片头出现的那几行字,还有老何东提到兰晓龙针对本剧说的那句“怎么才能让它,跟电视机前的‘我’发生关系”,忍不住笑了。

    编剧是兰晓龙,导演是康红雷,足够了。

 



 

    才刚过去六十来年,抗战已被我们忘了个七七八八,就还记得(不记也不行)振聋发聩的“中流砥柱”和“人民战争”;国军偶尔能跳出来在人们眼前晃荡一两下;国军旗下的远征军最惨,真是连烧纸钱也收不到了。

    这帮老爷们不该是这个命。

    要说“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的话,这些年在纸面书背间一番耳鬓厮磨,他们连同那段混着炮烟和青草味的岁月与我早已相熟。看《团长》权当是与亲人重逢。

    这是两拨人,《团长》里的主力团和炮灰团。“翻开他们当年的档案,你会发现他们中有福建人、湖南人、四川人。有的人学历或是西南联大,或是某某大学化学系毕业。”报上是这么写的。黄仁宇先生的《地北天南叙古今》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张立宪、何烧光这些“精英兵”们戎马生活的段落。精英,自然光鲜得很。当然也不能净是小白脸撑门面,更多的还是迷龙、不辣和蛇屁股这样行伍出身的“兵油子”,素质不高,格调也不太高。孟烦了真算是异数,高学历如小太爷者,本是有机会和精英们一起打球赛诗拉手风琴的。和平时期这些人基本无缘相见,可还就是这帮人凑到了一起,相扶相携、同生共死,在云之南方那一大片土地上好好沸腾了一把,守住了西南门户,没让重庆成为流亡政府,也没让援华“血液”断流。主力和炮灰残存至今,就剩一小群古稀耄耋、颤颤巍巍的老兵慢慢消逝,没什么人再愿意提起过去。

    这帮老爷们是今天最有资格“牛”一把的人。别看虞啸卿第一集里咋咋呼呼,犊子装的挺好,但所言其实不虚。记得小时候,医院里搞过“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别的抗日将士要么扛着大刀片子,要么戴着歪沿帽子,寒碜就不提了。这群人神气。就那么几张照片里,一色钢盔,军容齐整,抬的是重机枪,有马拉山炮,身边还有坦克战车。远征军的经历上银幕都不用剪辑:热爱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士兵的史迪威在地上与他们并肩;英勇无畏的陈纳德将军和小伙子们在天上为他们清路;纯朴真挚的边民给他们修了九曲十八拐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让美式的“十轮卡”得以日夜兼程;仁安羌勇救英国“盟友”;惠通桥险灭日军斥候;野人山留下过森森白骨;兰姆迦锻造成虎狼之师。汤普森、“英七七”、点三零、巴祖卡、美六零这些是亲密无间的“新娘”,还有同古、腊戌、松山、龙陵、高黎贡山一干刻骨铭心的地名……用阿译的话讲,如果我三生有幸,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吾也宁死。

    可惜。“如果我问你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吐出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心灵捕手》的这段经典台词可以打碎今天所有像我这样被和平憋坏的孩子们心中的幻境。逝去的永不回返,决不可能再来一场滇缅远征,再复制一次血火迷离。所能做的,就是推倒如山的史料,单单让心在时空浩荡中小心翼翼地回溯,把那煎熬,那苦痛,那别离,那创伤,那愤恨于心口反反复复摩挲,直到嗅出腐尸的恶臭、躯壳的绝望,直指灵魂深处最后的一点脆弱。资料里没有龙文章、孟烦了、虞啸卿,也没有什么“炮灰团”、“虞师”。人渣们总是游离于那条明晰的“历史”主线之外。这才是《团长》的苦心所在。

    初中自读课本里有篇名为《残缺的馒头》的课文,像是多年前为今天埋的伏笔。“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们”,这是文中大胡子少校的临终之愿。又岂止是他一个人的临终之愿?“东北东南死了的弟兄”、“战死中原的弟兄”、“死在江浙的弟兄”、“湖南湖北埋在焦土下的弟兄”,还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小青年们得懂这句话才行啊。

 



 

    东岸有座小镇叫禅达,隔着一条名为怒江的河,跨过一座名为行天渡的桥,翻过一座名为南天门的山,西岸的小镇叫和顺。巧了,和顺镇上还有一个戴眼镜的法师。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闲人,闲不下时战战兢兢、抱成一团;闲下来就一心安逸、漫不经心。闲人们有诸如“龙文章”、“迷龙”这样的古怪名字。

    一群同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忙人,忙起来就壮怀激烈、气吞山河;忙过去也一心安逸、漫不经心。忙人们也有“虞啸卿”“唐基”这样的古怪名字。

    还有一群人,分明就是“外人”。“外人”似乎不知停歇。他们的存在使得闲人和忙人从五湖四海来到此地,同时更多时候不敢安逸和漫不经心。

    于是闲人、忙人和外人穿梭于东岸西岸,你来我往,腻腻歪歪。

    要命的是,总有些话语经常于不经意间让人莫名觉得心惊肉跳,有些行为也常常让另一个次元的人们觉得难以理解。

 

   “我只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不用等到中国人都死光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

   “对了很重要。”

   “有人不想活,可没人不怕死。”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多少年来,被人盯死的死穴,一打一个准。”

   “这么大一个中国,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放得下一张书桌。”

   “会赢,但你们会输。”

    山坡上,死啦死啦平伸出右臂;古镇小巷间,人们背着书结伴而行;烦啦小时盯着看的那个永动机模型;那条名为“狗肉”的德国黑盖;祭旗坡阵地的中日士兵对歌;师部里那场登峰造极的沙盘推演……

 

    这样的话语和情景似曾相识。读《红楼梦》时遇到过,诸如“日月双悬”“衰草枯杨”“葬花”“对诗”之类。

    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是龙文章审判时喃喃道出的那一连串小吃名和地名?是烦啦幼时观天时手中拿着的那本《汉书·天文志》?还是上官戒慈脸上看不到边际的迷人笑容?

    对脑子里本就没有概念的事物,只能用已有的感觉来欺骗自己,还误以为颇得要领。比如死亡,比如灵魂。

    三千年来,一定有一种东西孤独地在世间飘荡着。这种东西源自远古的先民,驻足过孔孟、老庄、屈原、季布、司马迁这些足够单薄的躯体,在当下迷茫地寻找着合适的寄宿者。

    不好说。不过我相信,在龙文章泪光中含笑吟出那句话的一瞬,那飘荡着的东西一闪而过,然后归于寂寥。

 



 

    结尾,留给我全剧最后一次满心难以详细描述的压抑与畅快。

镜头中,瘦削的老年孟烦了独自走在腾冲城的大街小巷,背影悠悠。

    战友们不打仗的时候,本就是普通人,享受着各自的幸福生活。

    死啦死啦倚在观光车上,笑容还是那么深邃与摄人心魄。

    阿译长官,原来生活中,可以用肢体语言如此优美地表达自己。

    兽医很满足,他终于不再是兽医,不会再因伤心而死去;唐基也很轻松,告别了中国人最痛恨又最无法逃避的人事应酬,可以放心地和兽医谈天说地了。

    康丫穿着橙红色的工作服,清扫着街道,清扫着自己的心,永不再问别人:“有吃的没?”

    翻着筋斗的豆饼恢复了少年本色,小城里有他快乐的一片天地。

    我们天才的喜剧演员不辣端详着手中的佛像,这完全符合他超脱红尘的本心。俗世中的小禅师。

    蛇屁股穿上保安服,一脸自足的表情。慢走,蛇哥!

    克虏伯,告别了Pak37战防炮,卖气球也挺不错,你那张圆嘟嘟的脸肯定招孩子喜欢。

    迷龙和他怀孕的老婆,这俩人必须是一家人,连皱眉的动作都那么协调。雷宝儿哪去了?

    小醉和张立宪这小两口又在拌嘴,这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余治,又想着从前和兄弟们打橄榄球的快乐时光了吧?

    桥中央,老孟转过身,摘下帽子,顿了顿,转身离去。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你、有我、有他。让我们记住吧,记一辈子。”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饰演老孟烦了的老人是位真正的老兵,名叫杨在景,85岁,黄埔军校毕业,远征军第11集团军学兵总队4团1营1连少尉排长。


    今天的平静,来自昨日热血沸腾的青春。而潘多拉的盒子将不再被打开,只要我们保存好这些失去重量的灵魂,认真地活下去。


    想吃白菜猪肉炖粉条了呢。

 5 ) 虞啸卿&张立宪——最后的贵族

1进退维谷

最后一个手榴弹即将担负让十几个炮灰光荣以免遭日军毒手的任务之时,救援团姗姗来迟。四个小时的总攻推迟了三十八天,炮灰们顽强幸存,用奄奄一息来蔑视那个隔江相望、出卖他们的师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就结束在南天门。这之前,信誓旦旦说“斩我民族头颅的,我砍他们脑袋”的虞啸卿师长虞大铁血,在诸多观众眼里迅速蜕变成用炮灰团铺垫自己加官晋爵之路的官僚。
这还不算,原本精忠于他的张立宪,号称小虞啸卿的冷兵器,也因在困兽之战中被毒气毁容,开枪自杀。碎嘴犬儒孟烦了心知肚明告诉我们,他不是死于自己的面子,而是失去了信仰。

虞啸卿,十七岁即能率乡众剿灭三倍于己土寇的才俊,以屈平子岳武穆为精神标杆,说“仗打成这样,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永远把自己挺成一杆旗帜,就为厉兵秣马在南天门与日寇决一死战的鹰派少壮军官,怎么这么轻易就出卖了自己的良知?
而主角龙文章,炮灰的神圣光芒拂之不去,永远抢占了洞察先机和悲天悯人的制高点,变成不朽的、唤醒国民意识的传奇。

心里堵得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不是因为太喜欢邢哥这位演员,所以拒绝相信他的角色是个小人?而虞师制服再笔挺皮靴再锃亮,一样受制于人,一样钻营投机,不过是为了吸引花痴的草包?
电视剧被迫砍掉了十五万字的剧情,所以要找来原着补充。
书里,收复南天门后,虞啸卿告诉龙文章,可以壮大他的炮灰团,然后北上去打红脑壳,建功立业。红脑壳是指共产党队伍。而龙文章显示出极大的政治正确,拒绝内战,宁死抗命。孟烦了劫狱时,从精锐倒向炮灰的张立宪更是配合默契——他的信仰不再是虞大铁血,早就转向了“带他们回家”的龙妖孽。龙妖孽不但逃脱了制裁,还自杀得很有创意。再后来,解放战争,自裁的自裁,投诚的投诚。
更堵得慌了。我喜欢的角色不是轰然倒塌,堕入泥淖;便是从水晶变成人间烟火,自甘泥土。这么说来,电视剧还是厚道的,结束在枪口一致对外。然后甲子轮回,阳光下平淡又美好的生活。

虞师与小精锐,这两个角色自创作出来,有了那么多铺垫,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就不该受作者的摆布。非要让他们急转直下一日千里,并不能服人,至少,绝对不能够服我。

2妖言惑众

作为曾中兵毒很深的突迷一分子,在士兵突击的贴吧里就“《士兵突击》不真实”这个问题还跟自称是“某部队大院女少校的老公”掐了一晚,坚决捍卫《突击》,甚至被网友当作了现实版的老七。那时只缘身在此山,狂热到疯癫,终究不是平常心。现在呢?两年时光,仍然觉得《突击》好,却不再那么狂热,退一步海阔天空后,喜爱源于它的真水无香浑然天成,有一股真诚的精气神贯通,是否符合真实军营,已经不重要了。
欲罢不能地追踪兰九厮的书,《零号特工》、《生死线》——浴血抗战的背景,灵动鲜活的语言,飞扬跳脱的人物,好看,读得酣畅。可阖上书,再三再四琢磨,总觉得一股妖气弥漫,武侠味十足,过瘾之后不踏实,而且,接二连三的人物总是用似是而非的语言,淹了一片又一片。
得知康师傅兰九厮踢开《隋唐》,要精心打造中国远征军背景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自然高兴。那段惨烈的征程得以重见天日了,万千舍身报国的英灵终该在天有慰了。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又能看到《突击》里的纯爷们摸爬滚打。可是,一想到兰九厮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妖,竟有些……不寒而栗。
熬到《团长》时代来临,先看了《团》上,追完了《团》剧,再补完了《团》下。
原着翻的七七八八。的确,哀鸿遍野,满目苍凉,家国沦丧,尊严无存,溃兵的命运贱如蝼蚁。可是,我又陷到等待戈多式的对话里,陷到孟烦了阴晴不定的贫嘴里。跟着孟烦了的情绪走,倒很容易进入他的心境,所有那些高高在上的,都在装,都扯淡。尤其那些端着架子的虞师精锐。
电视剧无疑还是有很多抓人之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从和平年代军营穿越到抗日缅北站场飙戏,不再是激昂的“不抛弃不放弃”,而是争取不饿死不病死,在和血的泥里挣扎,挣扎出炮灰的尊严。让炮灰们觉得有了尊严的,把泥巴素成人型的,正是妖孽龙文章。
很多人爱死了这个妖孽,不用说有文化的没文化的炮灰,还是眼高于顶的正规军精锐,要么折服,要么被牵着鼻子走。这妖孽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带领炮灰们重拾精神家园,让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相比之下,正规军色厉内荏黯然无光。典型如虞啸卿,空谈牺牲,巧取豪夺,南天门一役大大地对不起二百炮灰们。
可我要说,够了!虞师精锐,不欠你们谁的!大家都是炮灰!

3霸者孤独

我还是想从兰九厮的八卦连环掌里摸几条脉出来,为该有的挣回荣誉。

——虞师是嫡系还是杂牌?
印象中,虞啸卿应该是黄埔毕业,天子门生,似乎是嫡系,但这只是暗示,并没点明。他刚出场时是团长,还要自己捞兵源,招的兵未及开战便损失大半。经南天门阻击战后,他升任师长,加上炮灰团才勉强够一个师的建制。说起来是挺寒孱的,根本不像嫡系。
虞啸卿出身将门,父亲还是军届高层,如果结合下历史,虞的原型很可能借鉴了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侄子。南天门攻坚战基本上取材惨烈的松山战役,而正是何绍周的副军长李弥,耗时数月,用6:1的巨大伤亡才啃下来的。
唐基作为虞啸卿的父执辈,在最后关头提醒虞不能因小失大,要通盘考虑,虞家军挣到今天地位不易云云。结合何绍周的身份背景,就好理解了。何应钦虽然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但曾两次得罪蒋委座,而且远征军时国军各派都在争夺势力,暗流汹涌是肯定的。所以黔军出身的何应钦比较谨慎。
所以虞家上下也很谨慎。虞师貌似嫡系,实则领了杂牌的待遇。杂牌,就是炮灰的命。也要自己攒家底。
所以,对于怒江对岸身份不明的一撮溃兵的请求,虞啸卿只能支援半个基数的炮火,“这还是拿兄弟们的血偿你的临终之怨”。豆饼大喊炮灰团是后娘养的,迷龙也一语道破天机:“虞啸卿你也是后娘养的!”

——虞师是将才还是草包?
麦师傅评价虞啸卿:又狂热又迷人,年轻的凯撒。上峰钧座夸他:东方的巴顿。巴顿者,铁血豪胆,谙熟装甲机动,战术要诀为进攻进攻再进攻之二战名将也。潜台词是,不会玩政治。如果说上峰是要通过褒扬虞师来牵制他,那麦师傅没必要在别人面前恭维他。
实际上,喜欢实事求是的外国高参对于远征军中师团一级的军官都有微词,评价不高。虞啸卿十七岁即有战绩,又是一步一步从连长这样下级军官拼出来的,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战功在手,洋高参们肯白奉承吗?
但是,连怒江水文都掌握得极其精准的虞师座,居然没有情报概念。龙文章报告对岸的村民说大量民夫被日本人抓去修工事,认定南天门内部有暗堡,而非山头上的一点障眼法,虞啸卿居然对这样重要的情报嗤之以鼻。这符合这个人物吗?

——虞师为何不能如约增援炮灰突击队?
说虞师出卖炮灰团,弃突击队于孤险而不顾的,难道都对他为了增援南天门不惜闹哗变而选择性失明了吗?即使他不被架空,“攻击立止”的死命令在先,唐基的循循善诱句句点穴在后,放弃增援也不能说是他丧失人性,坐视不救。
《孙子》早云,
——为将者,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为将者,需役物而不役于物。
战时不拘泥常态,为将者也不可等闲而论。在南天门这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一个师的行动势必要在军内甚至集团军内调遣,同其他部队协同配合。作战计划的推演改动,无一不需时间。所以,即便早有若干次大雾符合渡江条件,也得等待完整的作战计划出台。没有后援的进攻是无意义的,无异于自杀。
而且,跟岳爷爷比攀升迁,远非虞师之愿。让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更广阔的天地,尽逐日寇,捍卫家邦,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虞师的妥协,并非从单纯的武人师长向唐基靠拢变成官僚,而是他最终坚定了自己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即使眼睁睁地看着袍泽弟兄,他敬重的炮灰和心疼的精锐随时灰飞烟灭,也只有按捺住渡江的冲动,独自痛苦。
如果硬要把虞师的铁血说成冷血,那么,以下又如何界定?同样二战时候,英军截获德军要轰炸历史名城考文垂的作战计划,为了继续麻痹德军,隐瞒英国已经掌握德军密码的消息,丘吉尔决定不通知考文垂,任其自生自灭。这招苦肉计,当然造成了重大平民伤亡,古迹建筑荡然无存。但破解密码得以保密,加快了结束欧洲战场的进程。

——张立宪是忠诚还是背叛?
康师傅一再强调,晨儿扮演的张立宪是最忠诚的人。“九•一八”那年,这娃豆蔻年华便决然弃笔从戎跟随虞连长抗杀日寇。他那道从锁骨斜过胸膛的骇人刀疤,连孟烦了看了也坦言,受到如此致命伤是怎么活下来的。这样的伤,只能来自和小鬼子刺刀见红的肉搏。
跟了虞师十年,寝食同步有难同当的十年,对奉若父兄奉为圭臬的虞师之外在内在都极谙熟,早就达到了心领神会。忠诚,是张立宪浸入骨髓的本能。
电视剧里,张立宪“信仰破灭而自杀”,其实这是原着中何书光的死法。何书光也崇敬虞师,但他没有十年的时间打磨,和虞师也没有那么高的契合度,如此还说得过去。安在张立宪身上,就是生搬硬套,就是刻意为之。士为知己者死,张立宪有这个觉悟。忠诚和信仰怎能因一次失援就破灭?
书里,张立宪居然为了配合孟烦了救龙文章,不惜铤而走险枪口顶上虞师的头。难道,他忘了他的师座是怎样骄纵他们宠溺他们一干小铁血,他忘了他的师座对他说:“你哭什么?我死了,你要么冲上去,把血流干,要么回家讨老婆,看家国沦丧。”……
敢在毒气蔓延时摘下防毒面具,只为抢占先机端掉敌人鬼子的火力点,减少己方伤亡,有这份勇气胆魄的冷兵器,绝无倒戈可能。

——龙文章是天才还是妖……怪?
龙文章是短兵相接的天才。虞师动问,在哪学的打仗?
看了太多死人,一直打着败仗,就会了。孟烦了批注:这个道理,炮灰们都懂,而精锐之首虞师勉强略懂。
龙文章嘴里说出来的军旅经历,从烂得拔不出来的臭名昭着的守备团,到何健的“生背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和中正训导,害死多少人”的军官特训班,到各种说不出口的垃圾部队,管鞋垫袜子的军需中尉,确实是没有机会真正学习打仗。
但是,这个跟孟烦了们几乎前后脚被空投到陌生缅甸的人,能够迅速对英军的动向、日军的动向及所有战场形势了如指掌;还火眼金睛,知道烧着的房子里是没用的缅锦,爆炸的仓库里是英军的弹药库。
他带领一群饥肠辘辘缺枪少弹惊魂未定的杂碎,干掉优势之敌,接管了机场。他的战术用语又准确又花哨,冥冥中,用先进的战术歼敌数次。身先士卒,他不怕,他死不了。
他用断子绝孙的方法打反击。南天门,划拉来的千余散兵游勇,不经训练就能配合娴熟,从山下攻到山上,击退十六次强势进攻。而敌人,兵精粮足,火力凶猛,绝不只是斥候小队,但是,遇到了妖孽,就大打折扣,自认倒霉罢。
他懂城市巷战,快速反应能力极强,在护送大宗物品与老弱穿林渡江的同时,还能游刃有余地袭扰日军。
他还懂野外侦察,非常精专,一个人标定了满山的火力布防,摸遍了山内干坤,甚至反斜面两道防线布置的超强火力。单枪匹马完成了历史上两个精锐连队消耗殆尽才能换来结果的工作量。他趴在黑暗中是怎么知道的?
师团级的防御指挥,他也懂,还不只略懂。沙盘推演,凭你是谁?擅长攻坚的,空地协同的,人海战术的,统统都灭掉。你越是科班出身越是职业军人,越灭你没商量。
至于偷袭式的特种作战,那是他的强项。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A已经附体啦,把精锐和炮灰混成一块儿堆削南瓜何乐不为?

——安逸有罪?
川军团江防被突破,虞师怒来过问,龙文章说可以慢慢来,给新兵操练的机会。而且,能够放几个无伤大雅的鬼子进来更好。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爱安逸的人是可耻的。引进鲶鱼效应,连百姓都枕戈待旦,如此全民皆兵,人人都晓得积极防御。
虞师说这是草菅人命。这种自杀式的练兵,是以平民伤亡为代价的,直接牺牲掉百姓。这是军人之耻。确实也造成后果了。镇上百姓有被流寇杀掉。
但孟烦了的总结是,此举又成全了虞师主力。他的团座龙文章太慷慨。
所以,炮灰们,龙团座从来不轻视生命,从来不拿别人当炮灰的,对吧?

——《兄弟连》还是《惩戒营》?
美国的兄弟连,带了豪华的装备补给空降到欧洲去扮演救世主。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市场花园行动还让破釜沉舟的德军痛揍一顿,连惨胜都不算。
与其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打造中国式《兄弟连》,还不如向俄罗斯的《惩戒营》靠拢。
二战之于我们,是抗日战争,之于苏俄,是卫国战争,背景和苦难都更相似。《惩戒营》讲战争,也讲人性,但不贫嘴。
何为惩戒营?“苏联时期,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人)去惩戒营。苏军的另一个兵源是战俘,随着战争的进展,有相当数量的苏联战俘被解救了出来,通常他们会被送入有NKVD秘密警察负责的‘甄别营’以审查是否犯有诸如和敌人合作的罪行。2004年,俄罗斯以此为题材拍了几集电视电影,讲述在惩戒营中受惩戒的军人的故事。影片描述惩戒营中的军人们无名的战功和兄弟般的情谊,通过这些惩戒兵的悲壮命运,反映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艰难时期的生活。”
这些受惩戒的官兵,胸前是德国纳粹的刺刀,背后是秘密警察的刑讯。某个士兵对战友说,你见过这么坏的国家吗?折磨自己的人民。
这些可怜虫,比我们的炮灰还炮灰。但他们不低迷,不贫嘴。要去打仗了,队伍走起来了,要唱歌鼓舞士气。有人嚎起下流小调,队伍里《神圣的战争》立刻压盖了那个小调,每个战士都在唱,像战士那样唱。
为什么拿来比《我的团长我的团》呢?因为里面都出现了宗教人士。《团长》里有兰九厮好友鹦鹉史航客串的世航大师,《惩诫营》里有一个东正教神父,也扛起枪来追随炮灰团。

4贵族精神,一去不复返

兰编在电视节目里说,他希望观众在《团长》里不光看到战争,而是看到有趣的故事,看到小人物也有自尊,看到信仰的交锋。
信仰的交锋?需要我们自己脑内补完。
龙文章用“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迅速收拢了溃兵。
他通灵,“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龙团座信“谨慎”,或者不信。虞师一语道破:“你知道在缅甸一个人活不下去,所以拉上一群人。”
“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同样的话,红色小书虫激情澎湃地呼喊,却让龙文章感到羞腆,只能对小书虫饱以老拳。
“答案不该是个死啊……”在麦师傅洞悉了抗战艰辛,批评高层只顾着推诿和利益交换后,龙团座想给整个民族赎罪。
这个人,就是专门来把一句句的醒世明言拍在如孟烦了的我辈面前的哲人吧。
至于精锐们和炮灰们,他们只交流拳脚,不交流信仰。
龙文章说自己扛不住了,人人都信虞大铁血,信的人是有福的,但他不知道该信谁。
如果虞师象征某种信仰,那么他被扳倒了。信仰他的人不再信他。因为兰编要嘲笑这种信仰的无能为力。所有人都该聚拢到龙妖孽的刑天旗下。
哪里有信仰的交锋?只看到信仰的自戕。
天降大神龙文章,既洞察一切又天赋异禀。所以,他是下凡的救世主。
有人说,龙文章这个角色是寓言,是批判国人皮袍下的“小”,是点醒国人的无动于衷,是振奋民族之心的。我倒觉得龙团座太玄幻,失真,连带着整个故事都缺乏应有的厚重,他和孟烦了海量的扯皮斗嘴充斥着伪命题的肥皂泡。

回到第一部分,关于虞啸卿和张立宪,以及他们身后的半壁江山。
虞啸卿这个人物,经由邢哥佳栋内敛深沉力压千钧的演绎,内涵更丰富。眼中时时流露出的坚毅、悲悯、隐忍、决然、无奈、担当,全部都是虞啸卿的一部分,是他铁血标签下的真实。
人们说,虞啸卿陷害了炮灰们。我还说,兰孬编陷害了虞啸卿。好吧,是我居心险恶了。
虞啸卿的是非善恶究竟如何化解?从媒体采访邢哥的言语中可得其精髓。

问:关于正规军,有一些反馈,没有参加三十八天坚守南天门的精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被理解的。
邢哥:不被理解?不被谁理解?不被大众理解?No,No,No,大众是谁,大众是一个一个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人,不,这不存在理解不理解的问题。每个人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得出的结论和作出的评价,并不是那个东西就是那个样子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评价为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认识最正确,但其实不是。你的认识绝对不是事实的真相,绝不是。我有一个理解,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冲突,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那个东西是对的,冲突就是这么来的。
问:感觉虞啸卿在唐基面前总有一种无力感,相对孤立。
邢哥:相对被孤立的,这个孤立不太好说。任何东西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它就是好的,它跟环境有关,要是单纯拿出一个东西,没有好没有坏。就像太极,我是这么理解这种关系,不见得就是不好的,因为没法孤立地看待,没法说“好”还是“不好”,没用道德层面来评价,只是说在那个时候,把虞啸卿放在那样的境地,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受。任何事情把它放在什么样的环境,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它都是活的,不是死的。虞啸卿那样一个拿子弹作比喻的人,那么精良的一个人,头脑到身体到各方面,都是非常棒的一个人。这戏里所有的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个(竖大拇指)。人无高下,无优劣之分,只是处在不同的境地之下。

还有张立宪。
才二十四岁的孟烦了不得不感叹:二十七岁的张立宪真年轻。康师傅也说,张立宪是年轻的,美好的,锋利的。年轻是因为心无杂质,是在对日寇的无数次搏杀中,仍坚信追随虞师能为吾土吾民收复失地,不抛弃不放弃。但是,无论电视剧还是原着,这个小虞啸卿的两个结局,都不该是他的得其所哉。
为什么?
因为虞啸卿和张立宪,他们本该是优秀的象征,会走路的刀枪剑戟,以拯救国家为己任,为捍卫脚下的土地向死而生。有军人的表,有军人的里。那种精神上的洁癖打造了稀缺的贵族气质。
尊崇贵族精神,但绝不是要轻视草根和炮灰。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尊严,尊严属于每一个人。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所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都是崇高的,都会在我们后人心底留下一座碑。

原着一直弥漫着这样的情绪,龙文章、孟烦了对虞啸卿、张立宪其实是羡慕到嫉妒的,天然的差距永远横亘着。于是嘲讽,“去你大爷的虞师!去你大爷的精锐!”藏在龙、孟后面的兰编就行使霸权,无限拔高一边,自然贬损另一边(《士兵突击》里就露端倪了)。凡是完美的,势必打压。于是在《团长》中把以虞、张为代表的贵族精神拉下神坛——看,你们崇拜的虞大铁血也就是尊泥胎,外强中干,刻薄寡恩,草菅人命,不过是个禄蠹;看,你们这些自恃精锐的冲动分子都是些半熟少年,随波逐流,固执己见,不能成器,只知道盲从。
也可能在当下,有太多的人“不愿意承认世界上真有一种信仰是完美的人以身作则出来的”,他们认为那叫“装”,他们认为贵族精神就得灰飞烟灭。
救世主不“装”,救世主玩妖孽。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那些脚踏实地目标明确坚守信仰的人,无论贵贱,才永远是脊梁。

 6 ) 那是出了戏就会死的人

距离我看完第一遍的那个晚上,已经过去整整半个月。我以为所有的情绪和悲伤都该过去了,可是没有。前天晚上我竟然梦见了炮灰团和师座,我的潜意识里他们都是存在的,在某个真实的地方。

上个月,看了《士兵突击》后才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小说,兵团线,以及未完待续的好坏丑…一发不可收。

前两天翻张译的书和博客,关于249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年过四十的人依旧饮食作息混乱,沉迷于游戏,但是他有着装满各种书的脑袋,有着谁也羡慕不来的才华。所以才华是能当饭吃的。

我很爱兰晓龙的文字,人物饱满,丝丝入扣,情节细节没话说,又很有文学性,那种内心的东西太直击人心了。六十年后张译的那段旁白于我而言是全剧最烧心最难过的一段,第一句出来立马就让我流泪,前几天我看第二遍剧,依然这样。看小说更难过了。

这是个我至今为止看过的最悲伤的故事,那是种透入骨子渗进灵魂的悲伤。关于家国大义,战争鲜血,人性冷暖,反思生命,再祭奠亡灵,我不敢过多妄言这一部小小的电视剧所深含的东西,那些真真切切化作了内心中重要部分的东西,怕是得每个人自己去思量。

关于小说和剧。小说的最后百分之十是剧中没有拍出的,关于迷龙的死,上官的毒,死啦死啦的自杀,炮灰团的灰烬。小说里南天门三十八天的坚守远没有那么绝望,然而在没有拍出来的结局里,在轻描淡写的文字里,那是更破裂的心碎。

剧版的结局还是说得过去的,电视剧总该有个小高潮作为所谓的终极之战。突兀和不自然被六十年后老年烦啦的那一段拯救了,虽然没有“我一生愧对的挚友”的花圈和虞啸卿那一句“真的没有我认识的人了吗”。这是剧作上的遗憾,包括剪辑上偶尔的不流畅。可是剧本和表演太强大了,足以将所有剧作上的不足全部都忽略不计。当然我还是很爱后期偶尔的鬼畜,比如BGM。

表演部分,真觉得每位演员都是用生命和信念在表演。我得一一说开去:

1、死啦死啦,段奕宏

相见恨晚。《烈日灼心》带来的感受没怎么强烈,毕竟是个我认为不愠不火的人设。《士兵突击》里真是被袁朗厉害到了,就像兰晓龙说是看了老段演的袁朗才放心地写了死啦死啦这个角色,袁朗身上有死啦的影子,不过死啦是放大版的袁朗。

死啦死啦的出场我就很喜欢,戏里戏外猛然一下地让你知道,他就是炮灰团的魂,就是戏的魂。

老段把这个多面的妖孽演得太好了。方言机器灵泛得很,台词功力无敌,每一声直至嘶哑的怒吼,唯有的几次流泪和无助,以及每次鬼畜精分,入木三分啊。我想不出多美的词来赞美这教科书式的表演,膜拜。

也是迷上了老段。我看了他03年与郝蕾版《恋爱的犀牛》,用手机看的,我没有想到用手机那么小的屏幕看话剧也会有那么深的触动,久久不能散去。买了复制版的原声CD,《柠檬》和《给你的诗》听得我流泪不止。 老段的张力和台词太强大了,我说有生之年我如果能看一回他的话剧,真是要满足到哭泣……

也看了王小帅的《二弟》,段奕宏最早期的电影,讲的是偷渡者的故事。很奇怪,这部不太被提及的作品,竟然是我至今为止最爱的一部王小帅。段奕宏演得太颓了,那坐姿站姿,那带有口音的台词,眼神,以及那一根根抽不完的烟,真是把该有的颓劲、落寞劲演得淋漓尽致,还不让人反感,反生心疼。你是很难把二弟与袁朗死啦死啦联系起来的,又觉得很奇妙,可能差一点老段就走向文艺片专属男主的路了…他完全做得来。

2、烦啦,张译

249这厮太会起名字了,死啦死啦,烦啦烦啦,横批——烦死啦。

龙文章是个神一样的人,意志不可摧,人格魅力难以抗,那么孟烦了就是个普通人:来自书香门第,却又饱受门第之苦,厌倦豆汁味的胡同,却又很爱北平;会当逃兵,会抱怨会诉苦,不愿意也害怕沦为炮灰;最后还是“每秒钟后悔十次”,头也不回冲向对岸。爱极了烦死啦的互动,“三米之内”,“你跟我同命吧?”,“咱们有福同享嘿嘿嘿”,“用手指头堵住,没事”,“舍不得我死你就好好说啊”,“都年轻,也都干净”。

烦啦是第一人称主角,故事以他的视角展开,从某个角度看,其实可以理解为这是一部烦啦的成长史,所有的人都在推着他成长,团长也好,炮灰团众人也好,小醉也好,包括这场战争。

张译是位很有个人风格的演员,以及偶尔冒出来的“小太爷”。看过他的大部分戏,每一个角色都诠释得特别好。《山河故人》的老年扮相歇斯底里起来有些震撼,没想到《追凶者也》搞笑起来也是厉害的呢。

这些天看了张译的书和微博博客甚至当年的士兵突击贴吧,我很喜欢他的文字,文采很好之外有股子贫劲,有时让我分不清那是角色还是人,那是出了戏就会死的人。

人生是戏,戏是人生,不要规劝他从戏里出来,出来不就死了吗?这是他微博里说的,来自他几年前重回禅达(即腾冲和顺)发的系列微博。

这一回我算是体会到了出不了戏的感觉。情绪每日每夜充斥着,在深夜,在白天,在睡醒时,在百无聊赖时,那几日我一度分不清现实和戏剧,过去和未来,我说那是一个精神分裂者。

3、虞啸卿——邢佳栋

“我的师长确实该去看医生”。

这个人设太太太……无语凝噎啊。

第一集我对师座,噢不对,当时还是团座的虞啸卿很有好感,那种好感源于伍六一。悲情的六一突然成了一口一个“去了,你们的!”的气势团座,就像出了一口恶气。

后来的人物走向我真是不想多说。“国难当头,岂能坐视”之类的都是空有抱负的一腔白白的热血,或傀儡或工具,终于他还是越来越像唐基。

后来知道邢佳栋信佛,在片场手里也会拿着佛珠,外号“居士”。他顶好,六一和虞师,怎么也不会跳戏。几年前那一期《非常记忆》,我能笑他一辈子哈哈。

唐基那台词和笑声,我也不得不服。

4、炮灰团众生相

这群所谓的炮灰,一群失心疯的人。

张国强的东北味道忒浓,一如既往的东北腔,一口一个“我整死你”以及那爽朗的笑声,演得太自然了。王大治的湖南口音太有趣了,演得活泼灵气,这要是早看了这剧,当年和董洁的那段八卦,我怕是得站不辣的队了。同样可爱的还有蛇屁股(范雷),广东腔可可爱了,可他是个东北人,一开始我也没能发现他就是班长老马啊。

阿译——王往,真像本色出演,实在太自然了。虽然我对这位演员毫无其他了解,只知出过专辑,是个没那么“走运”的好演员。在微博上搜索,看到一条十月份的微博,是其好友分享的他的一条朋友圈,他在南疆深处监理他独自捐赠建立的小学,他捐出了全部的积蓄。我很崇敬,衷心祝愿这位演员一切都好。阿译唱歌时的颤音和一腔悲天悯人的鸿鹄大志我会永远记得。“二百五少校你在画地为牢啊?”“他有罪。但,如果我三生有幸……能犯下他犯的那些罪行,吾也宁死啊…”

豆饼(谢孟伟)就是当年的小兵张嘎,这是我开着弹幕才发现的,乍一看其实没看出来。豆饼就是一张多了不多、少了不少的豆饼,一张两张三张或者没有,都没啥所谓。有两场戏印象很深,其一是死啦在看天上的死人,说看到要麻了,豆饼跑去问要麻哥跟他说了啥,他单纯地信以为真。剧版里这一幕只是轻轻带过,小说里说得明白些,也说得难过些。其二就是最后被当作机枪垫而后被烫死,249厉害啊,以这样的结局了结,人物完整了。直到最后豆饼不过就是豆饼,他只会无怨无恨,做着分内之事。

要麻的戏份不多,他早早地牺牲于缅甸。对王迅的了解来自于电视剧《红色》,他将上海小市井的角色演得太好,那个时候我就认为他是个好演员。后来是《极限挑战》。

还有康丫,以及“我真的是伤心死的”,连团座都敬畏的郝兽医,刚刚才发现,原来罗京民先生就是《孙子从美国来》中的爷爷。还有扛着大刀和弟弟骨灰的丧门星,除了吃就是放炮的克虏伯,“团长,就一炮”。

他们是失了魂魄又还了魂魄的人,从天南地北流亡至西南边陲。方言在电视剧里是不太常见的,也正是每个人的方言腔加了几分各自人物的饱满度,可爱俏皮又生疼。每位演员都贡献了最好的表演,加上完美的剧本,造就了最好的群戏。

5、女性角色——小醉,上官

对小醉的感触没有很强烈。两场戏想mark一下,其一是烦啦去找小醉,结果八卦牌显示里面有客,烦啦就靠在墙上等着,一缕青烟飘过来,那个镜头太难受了,比烦啦把张立宪推向小醉的那场戏更难过;其二是,洗衣服的小醉和车上团长不让告假的烦啦,——“我不做了”——“什么”——“我不做了”——“你进门的时候别害怕,是我弄的”。

上官在书中的人设和剧中的人设略有出入,剧中始终知书达理,贤妻良母,只温暖了迷龙。演员刘威葳竟然是电影《左右》的女主角。看张译的书《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她与张译原来也是有些渊源的。

两位女性角色的作用大概就是推着男人成长,小醉让烦啦有了想回禅达的念想,让他有了冲动又学会了克制,而后放手;上官让迷龙心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了。

6、张立宪——李晨

剧中张立宪面部毁容,信仰崩塌,自杀死亡,小说中没死。张立宪何书光云云,都是悲剧,讨人厌的悲剧。

说起这些角色来是有些堵心的事情,不说了。我只是觉得,真人秀以及过度的娱乐,真的有损演员的表演。如今我看李晨的戏,是怎么样都有些奇怪。

言而总之,看过《士兵突击》又无缝连接《团长》,原班人马几乎无可挑剔的表演,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帮演员。我崇敬好演员,为戏而生的演员就像是通往另一个时光的大门,带着我看到另一个世界,入了戏,我有时真想活在戏里,永远别出来了。

感谢康洪雷导演,感谢所有为之倾情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主创。能看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表演,是我的幸运。何其有幸,像是过了一遭平行世界以外的人生,内心里收获的东西用几百字几千字我都讲不清。情绪汹涌而来的时候,就像“人的心力是有限的,赶上打仗,一年耗十年的心”。

我梦见了烦啦,不辣……于是我没有犹豫了,收藏了DVD和纸质书,我还觉得我该写些什么,十来天前我是不敢写的。

张国强老师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最牛*的电视剧,我无异议。这几年看过的国产电视剧有三四部最爱,愿优秀的电视人,生生不息。

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我们就像逐渐没了魂魄的人。

有一天我会去到禅达,那个存在于你我心中真真实实的地方。去怀念,去祭奠,去感恩。 Ps,看第二遍时,把网盘的文件自命名了,纪念一下。

 短评

严重被低估的作品,我没有看过比这部刻画人性刻画国民性更深刻准确的电视剧了,而且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多重解读皆可。国剧之冠,可我敢说大部分中国人都还没看懂它。

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有拖沓,有装逼。但是点出几集就足以成为经典

11分钟前
  • 大刚
  • 推荐

差点哭断气,给500星。从士兵突击转到团剧,原班人马却没看到任何士兵的影子,我心带着演员的黑料,但是最后却爱上炮灰中的每个人。一部电视剧却有艺术电影的野心,台词不通俗、剧情不直白,不带着脑子和心去看这剧也许觉得莫名其妙。兰小龙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敲击我们的心,绝对的神剧。

14分钟前
  • 我爱吸管
  • 力荐

说这是中国版兄弟连 那是抬举了兄弟连

16分钟前
  • 万藏
  • 力荐

这部片子给我了3个启示。第一,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力,龙文章凭这一点在缅甸集结了上千人的队伍。第二,政治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虞啸卿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炮灰团。第三,35岁之前靠上辈子活,35岁之后靠这辈子活,这句话非常值得深思。

19分钟前
  • 老麦
  • 力荐

我想给六颗星

22分钟前
  • Auster
  • 力荐

在看这部戏之前或之后,不要轻易说,我懂了。

24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光那些台词,就可以得到九分以上了: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们就是这样的国民性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尽管是这样,那些身上沾满一切中国人丑陋恶习的炮灰团士兵们依然谱写了一个民族的抗战史诗。

26分钟前
  • Siegismund
  • 力荐

这样的文艺作品主要看点仍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和情感,历史的是是非非,还是去史书中了解为好。然后,以豆瓣电视剧评分标准这剧才8.7??exm?对于“装逼”的负面评价…好的吧,反正你不懂的统统是装逼就对了。

27分钟前
  • 东都小肥狼
  • 力荐

溃败,胜利;思乡,卫国;无耻,善良;仇恨,恻隐;崩溃,挣扎;扯皮,同志;苟活,赴死;内疚,骄傲;亏欠,偿还;牺牲,复仇;自嘲,蔑视;幻灭,招魂;绝望,信仰;恐惧,无畏;颓废,热血。这部剧不仅让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被逼的差点亡国,同时也告诉了你,中国为什么打成那样都没有亡国。

29分钟前
  • nnnnnn
  • 力荐

我喜欢这样的叙述,这样的癫狂,以及没完没了的折腾。

32分钟前
  • 细细疯
  • 力荐

死都不怕,就爱安逸

36分钟前
  • 7抹.tif
  • 推荐

关于战争,也关于人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男人史诗。而其中生存、自由、信仰的命题,也让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剧,还有着巨大的解读空间,饱满的内涵,深刻的哲思,艺术的高度。《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你明白当年中国差点灭亡,也让你明白为什么中国在如此严峻的时刻都没有灭亡。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看完感觉身体被掏空…仿佛哭掉了整个2017年份的眼泪…虽然久闻大名但一直没打算看 还以为这就是部老套主旋律抗战片……结果看得我掏心挖肺哭惨笑昏直哆嗦简直被整成了神经病(。这剧的台词写得太太太太他妈的好了尤其团长和小太爷的词儿可谓字字诛心…扎得我皮开肉绽血淋淋的…这戏是顶好!!!

44分钟前
  • zērō潮汐
  • 力荐

和士兵突击一样,披着军旅战争的外衣写着真实的人,真庆幸是这一帮子人拍的,张译说感觉团剧就是战争版的红楼梦,对其理解之深可见。我甚至想象不到除了段奕宏谁还能演龙文章这个角色。原著已看上部,七天假期刷完,先打卡,屯着写长评。希望随着张译和段奕宏越来越红,让人们重新发现这部戏的精华。

47分钟前
  • 山月
  • 力荐

您干嘛总拿这个和突击比呢?有些东西,比不了的。看了,喜欢,就得。

51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54分钟前
  • 抛书人
  • 力荐

因为并不存在一个身披黄金铠甲、脚踩五彩祥云的龙文章,所以一百个心思了得的孟烦了,也还只是怨天尤人的孟烦了。也许每一个笑意融融心存恶毒的唐基的而立之年,都曾是叱咤风云宁折不弯的虞啸卿。张立宪跟何书光的悲剧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被自己人生当中最珍贵的部分背叛了。最喜欢的是派对皇后不辣姐。

55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每个都是实力派演员。一直记得一句话,我们不怕死,我们只是想知道,自己为谁而死。ps:滇缅战场一直是自己民国史比较关注。这部电视剧,比中国远征军好很多了。

57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力荐

以虚构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历史。尽管曲高和寡,仍不失为提升大陆电视剧艺术水平的一次大胆尝试

58分钟前
  • 素心人语-天涯
  • 力荐